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观察物体说课稿
- 格式:docx
- 大小:27.26 KB
- 文档页数:4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二年级上册观察物体苏教版9篇二年级上册观察物体苏教版 1一、说教材我说课的内容是小学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观察物体。
这部分内容是学习空间与图形知识的必要基础,对于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教材是从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出发以及已二年级下学期已初步学习的观察物体的各个面形状的知识基础上,借助于生活中的实物和学生的操作活动进行教学的。
基于以上认识,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以下几个方面:知识目标:通过实际的观察、比较,能正确指出被观察物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和上面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并体验到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到的面的个数是不同的。
能力目标:在观察活动中,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在判断、辨认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发展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
情感目标:通过探究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培养主动探究的能力。
重点、难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和上面观察到物体的形状。
难点是:根据看到的形状正确判断它是物体的哪一面,并体验到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到的物体的面的个数是不同的。
二、说教法和学法根据新课程理念,考虑学生已有的知识、生活经验和认知特点,结合教材内容,我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兴趣是学生积极获取知识,形成能力的重要动力,它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
因此,在本课的教学中,我结合教材,以学生眼前的教室为情境,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观察生活中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之间位置关系的场景,丰富课堂教学中的现实内容,让学生身临其境地学习,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感到“数学就在身边”。
2、积极参与,自主探索新知本节课突出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重视学生主体参与,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学习素材,让不同的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得到不同的发展。
创设充分的学习空间和时间,让学生在观察活动中自主探究,体验空间观念和经历有关知识的形成过程,培养主动探究的能力。
观察物体(说课稿)-二年级上册数学苏教版一、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使用“高、矮、长、短、粗、细”等描述词进行物体的观察和描述;2.能够正确使用“上、下、左、右、前、后”等位置词进行物体位置的描述;3.能够正确地进行物体的比较和分类。
二、教学重点1.教育学生要在观察的同时注意语言的表达,使语言表述更加准确;2.引导学生进行物体的比较和分类。
三、教学难点1.教育学生在物体比较和分类时的思维转换。
四、教学方法及教学步骤教学方法1.实物教学法:将实物放到学生面前,让学生进行观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高、矮、长、短、粗、细等概念;2.比较分类法:将物体放在一起进行比较和分类,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物体的大小和相对位置关系。
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新知识1.通过实物向学生介绍“高、矮、长、短、粗、细”等描述词,并让学生进行观察;2.通过实物向学生介绍“上、下、左、右、前、后”等位置词,并让学生进行观察。
第二步:讲授新知识1.向学生展示两个以上的物体,让学生进行观察,并使用“高、矮、长、短、粗、细”等描述词进行描述;2.通过比较两个以上的物体的高度、长度等特征,让学生学会使用“比较级”进行物体的比较;3.将物体放到一起,通过比较相同和不同之处,让学生学会使用“分类”的方法将物体分组。
第三步:巩固练习1.分发习题册,让学生自己在书本上进行比较和分类的练习;2.在课堂上组织小组活动,让小组成员合作完成一道比较和分类的题目。
第四步:作业布置羿老师布置:“在家中找到2个以上的物品进行观察,要求使用上、下、左、右、前、后,以及高、矮、长、短、粗、细等描述词将物品进行描述,并将这些物品进行两种以上的分类。
”五、教学反思通过这节课的教学,我认为教育学生在物体观察时,需要注重语言的表达和分类思维的运用,另外在教学实践中应当多使用实物,因为实地感受常常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点。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七单元《观察物体》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七单元《观察物体》是依据《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编写的一节实践活动课。
本节课主要是让学生通过观察物体的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提高学生的观察、操作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材中安排了三个层次的观察物体活动,由易到难,逐步让学生体会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和几何图形,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空间观念。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初步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他们对周围的物体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在观察物体时,往往只注意到物体的某个部分,缺乏全面观察的能力。
此外,学生的空间观念还不够成熟,对于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和几何图形,可能会有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观察物体,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观察物体的活动,让学生学会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学生空间观念,提高学生的操作和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重点:让学生学会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难点:如何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使学生能从多个角度观察物体。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和手段:1.采用情境教学法,引导学生从生活实际中发现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让学生在观察物体的活动中,培养合作意识,提高观察能力。
3.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展示物体从不同角度的图片,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让学生观察教室里的物体,引导学生发现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会有不同的发现,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新课导入:介绍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
3.观察物体活动:让学生分组进行观察物体活动,每组选择一个物体,从不同方向观察,并记录下观察到的内容。
苏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观察物体教案(通用3篇)苏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观察物体篇1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初步体会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一样的,要全面了解物体的特征,就需多方面、多角度观察,并学会根据看到的形状正确地判断观察者的位置。
2.使学生在观察物体的过程中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感受局部与整体的关系,渗透全面观察事物的辩证思想。
3.培养学生初步的倾听习惯、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体验到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看到的物体形状是不同的。
教学难点:经历从实际物体中抽象出简单平面图形的过程。
教学过程:一、导入故事引入星期天,退休的张爷爷带着他的小孙子欢欢、明明和外孙女晶晶去动物园看大象。
一进大门,欢欢他们就把张爷爷拉到了象园,张爷爷说:“唉,我老了,走不动了,眼睛也看不清楚,就坐在门口等你们,这大象嘛,还是你们看了之后说给我听吧!”“好的,好的!”三人连忙答应向大象园跑去。
欢欢急急忙忙走到了大象的前面看了看,向爷爷喊道:“爷爷,爷爷,大象啊有两个大大的眼睛,一个长长的鼻子,两只耳朵像两把大扇子。
”明明跑到了大象的后面大声地说:“爷爷,大象就像是两根柱子顶个门,门上有根摆来摆去的长鞭。
”晶晶不急不忙,走到大象的侧面说:“外公,其实大象就像是四根柱子上有座墙壁。
”“哎呦呦”张爷爷说:“乖孩子们,你们都把我弄糊涂了,据我所知,大象长得都差不多,怎么会不一样呢?”提问:孩子们,他们看到的都是大象,为什么他们向爷爷介绍得不一样呢?你能说说他们分别是从哪那一面观察的吗?(板书:前面后面侧面)掲题:虽然都是大象,但因为观察的位置不同,看到的形状也就不同,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观察物体。
(板书:观察物体)二、组织活动,引导观察,构建新知(1)本位观察1谈话:(出示玩具水杯)这是什么?生1:水杯(杯子)师:对了,这是水杯,首先我们观察一下水杯指到主体部分,这是水杯的身子我们可以称之为杯身。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观察物体》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观察物体》是苏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的一章内容。
这一章节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物体的不同角度,培养他们的空间想象能力和观察能力。
教材中通过简单的几何图形和日常生活中的物体,让学生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物体,从而培养他们的空间观念和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正处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他们对物体的认识还停留在直观、具体的层面。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需要学会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物体,培养他们的空间想象能力和观察能力。
同时,学生还需要学会用语言描述物体,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和交流能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物体,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物体的形状和特点。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描述、交流等实践活动,培养空间想象能力和观察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通过观察物体的活动,增强对数学的兴趣,提高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物体,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物体的形状和特点。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用语言准确地描述物体的形状和特点,培养空间想象能力和观察能力。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节课采用讲授法、实践法、交流讨论法等多种教学方法。
通过实物、图片等教学手段,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物体,培养他们的空间想象能力和观察能力。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日常生活中的物体图片,引导学生观察物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新课导入:介绍本节课的内容,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
3.课堂讲解:通过实物、图片等教学手段,讲解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的方法,引导学生实践操作。
4.课堂实践: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并用语言描述物体的形状和特点。
5.交流讨论:学生展示自己的观察结果,进行交流讨论,互相学习和借鉴。
6.总结提高:教师对学生的观察结果进行评价和指导,帮助学生提高观察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第7单元第1课时观察物体(说课稿)|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为“观察物体”。
主要涵盖以下三个方面:1.观察物体的形状;2.观察物体的颜色;3.观察物体的大小和轻重。
通过教学,旨在让学生能够在观察物体时更加细致、准确,并能够把观察到的信息记录下来。
二、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主要有以下几点:1.知道如何观察物体的形状、颜色、大小和轻重;2.能够使用简单的语言描述物体的形状、颜色、大小和轻重;3.能够将观察到的信息记录下来;4.提高学生细心观察和注意细节的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知道如何观察物体的形状、颜色、大小和轻重,并能够用简单的语言描述出来。
2.教学难点:教会学生如何将所观察到的信息记录下来,并且能够记录准确。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首先,通过引导学生回忆并重温上节课所学的有关物体形状、颜色和大小的知识,帮助学生了解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观察物体的形状、颜色、大小和轻重。
再介绍新的单词“观察”。
2. 观察物体的形状1.教师拿出不同形状的物体,如正方形、长方形、圆形等,让学生先用眼睛观察,然后用简单的语言描述这些物体的形状。
2.教师给学生一个小任务:在教室内找5个不同形状的物体,观察这些物体的形状,并将观察到的形状写在本子上。
3. 观察物体的颜色1.教师拿出不同颜色的物体,如红色、黄色、蓝色等,让学生先用眼睛观察,然后用简单的语言描述这些物体的颜色。
2.教师给学生一个小任务:在教室内找5个不同颜色的物体,观察这些物体的颜色,并将观察到的颜色写在本子上。
4. 观察物体的大小和轻重1.教师拿出大小不同、轻重不同的物体,让学生先用眼睛观察,然后用简单的语言描述这些物体的大小和轻重。
2.教师给学生一个小任务:在教室内找5个大小、轻重不同的物体,观察这些物体的大小和轻重,并将观察到的信息写在本子上。
5. 总结归纳对于日常生活中经常能观察到的物体,例如水杯、椅子、窗户、门等,引导学生再次观察这些物体的形状、颜色、大小和轻重,并用口头或书写的方式将观察到的信息记录下来。
二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观察物体(苏教版)一、教材分析本章是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的内容,主要内容为通过观察物体,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初步了解几何图形及其性质。
本单元共分为四个部分,分别是:“物体的形状”、“物体的大小”、“物体的数量”和“几何图形”。
在本单元中,通过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体,让学生有机会观察、思考和认识不同的形状、大小、数量等,掌握几何图形的基本概念,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教学目标1.认识圆、方、三角形、矩形、菱形、椭圆形等几何图形,并初步了解几何图形的性质;2.掌握描述物体形状、大小、数量的词语;3.发展观察能力与逻辑思维能力;4.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兴趣和学习动力。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初步了解几何图形的形状和性质。
2.教学难点:启发学生进行几何图形的比较和分类,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
四、教学方法1.观察法:将所学几何图形与常见物体进行观察和比较。
2.归纳法:由具体实例引出普遍规律。
3.演示教学法:通过模型或实际操作演示几何图形的性质。
五、教学过程1. 激活学生思维(5分钟)教师向学生出示多种不同形状的物体(如球、鞋、书包、盒子、手表等),让学生观察物体形状并说出物体的形状特征,为进一步了解几何图形奠定基础。
2. 观察物体形状(20分钟)教师围绕圆、方、三角形、矩形、菱形、椭圆形这几种几何图形,在课件或黑板上先向学生展示几何图形,再让学生观察日常生活中的物体并告诉我这个物体属于哪种几何图形形状,并这个物体的特征。
3. 观察物体大小(20分钟)教师给学生展示几个物体,让学生通过相互比较,判断哪个物体更小,哪个物体更大。
并通过物体的大小、颜色、形状等不同的特征,让学生归纳出描述物体大小的词语。
4. 观察物体数量(10分钟)教师给学生展示一些物品,让学生通过数量上做一个简单的比较,例如问学生:这个盘子里有几个球?以此启发学生对一些简单数量关系的理解。
5. 掌握几何图形及其性质(20分钟)教师以矩形为例,介绍其性质,例如四条边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等特征,并提醒学生要善于观察和归纳,从中发现几何图形的性质。
苏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观察物体》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观察物体》的内容主要包括了学生对物体的观察和认识。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能够学会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物体,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空间想象力。
教材内容安排上,既有理论知识的介绍,也有大量的实践操作活动,使学生在实践中掌握观察物体的方法。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但对于物体空间的认知还相对较弱。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物体,帮助他们建立空间认知的概念。
同时,学生对于新知识的学习热情较高,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活动,能够更好地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物体,认识物体的前后、上下、左右等空间关系。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环节,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空间想象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的态度,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物体,认识物体的空间关系。
2.教学难点:学生对物体空间关系的理解和运用。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观察、操作、交流、讨论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
2.教学手段:利用实物、图片、模型等教学辅助工具,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物体空间关系。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让学生观察周围环境中的物体,引发学生对物体空间关系的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新课导入:介绍物体空间关系的概念,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物体。
3.实践操作: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操作,观察和描述物体的空间关系。
4.交流讨论:学生分享自己的观察成果,讨论物体的空间关系。
5.总结提升:教师引导学生总结物体空间关系的特点,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认知的概念。
6.巩固练习:学生进行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7.课堂小结: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知识点。
二年级数学上册苏教版第七单元《观察物体》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观察物体》是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的内容。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通过观察物体的不同角度,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观察能力。
教材中提供了多个不同形状的物体,要求学生通过观察和描述,找出物体的不同面和特点。
教材内容丰富,难度适中,适合二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描述能力,但是对于空间物体的认识和想象还不够成熟。
他们在观察物体时,往往只注意到物体的某个面或者某个特点,而忽视了整体。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观察物体,培养他们的空间想象能力和观察能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通过观察物体的不同角度,找出物体的不同面和特点,提高空间想象能力和观察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通过自主观察、合作交流的方式,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对数学产生兴趣,培养积极的学习态度和自主学习能力。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从多个角度观察物体,找出物体的不同面和特点。
2.教学难点:学生空间想象能力的培养,以及观察能力的提升。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节课采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教学方法。
学生通过观察物体,描述物体的不同面和特点,培养空间想象能力和观察能力。
同时,教师通过引导和提问,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提高他们的观察和描述能力。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通过展示不同的物体,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物体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探究:学生分组观察不同的物体,找出物体的不同面和特点,并进行描述。
3.合作交流: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察和描述成果,互相学习和交流。
4.教师引导:教师通过提问和引导,帮助学生深入思考,提高他们的观察和描述能力。
5.总结与拓展: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并进行拓展练习,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主要包括物体的不同面和特点,以及观察和描述的方法。
《观察物体》数学说课稿《观察物体》数学说课稿(精选8篇)说课就是教师口头表述具体课题的教学设想及其理论依据,也就是授课教师在备课的基础上,面对同行或教研人员,讲述自己的教学设计,然后由听者评说,达到互相交流,共同提高的目的的一种教学研究和师资培训的活动。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观察物体》数学说课稿(精选8篇),欢迎大家阅读学习。
《观察物体》数学说课稿篇1一、说教材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观察物体。
这个内容是学习空间与图形知识的必要基础,对于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教材是从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出发以及已学习了位置及左右等知识的基础上,借助于生活中的实物和学生的操作活动进行教学的。
二、说教学目标基于以上认识,我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为:1、知识目标:使学生知道站在不同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一个位置最多能看到三个面;能辨认物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学会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物体形状。
2、能力目标:初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和合作的能力。
3、情感态度目标: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数学活动的热情,体验学习数学的快乐。
三、说教学重点、难点:本课的教学重点:能结合具体事物辨认从不同位置看到的物体形状。
本课的教学难点:体验从不同角度看物体,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最多只能看到三个面。
四、说教法、学法发现法:教学时,教师用摄像头演示从各个角度观察最多可以观察到三个面。
再次引导观察发现。
教师的作用是组织发现活动,关注活动中的学生,使学生在探索中学习新知,亲历探索过程。
《课标》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实践操作法、自主探究法也是本节课中学生学习新知识的主要方式,同时重视学习方法的指导。
实践操作法:现代教育心理学认为:儿童思维的发展是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
《观察物体》说课稿一、说教材(一)教材简介《观察物体》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内容。
教材是从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出发以及已学并掌握了“上下、前后、左右”位置关系的基础上,借助于生活中的实物和学生的操作活动进行教学的。
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不但可以使学生学会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而且又为以后学习几何图形的知识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让学生实际观察比较,初步体会在不同的位置上,观察到的同一个物体的形状是不同的。
2.过程与方法:能根据看到的不同的形状正确确定正面、侧面、背面的观察位置。
3.情感、态度、价值观:让学生在观察的过程中经历探究知识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二、说学法、教法(一)说学生1.本课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上下、前后、左右位置的基础上学习的,而且学生平时也在不经意间观察物体,因此这节课的内容简单易学,学生也较有兴趣。
2.小学二年级学生方位感不强,他们往往前后不分,左右搞错,观察周围的事物也比较单纯,只是直观地看表面。
(二)说学法《课标》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2.观察法:教学时观察目的明确,通过让学生观察玩具娃娃,再调换座位观察娃娃,观察结束后组织讨论,同一只娃娃为什么同学们看到的形状不同。
3.自主探究法:教学中强调学生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始终做到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学习素材、创设充分学习的空间,让学生自主探究,体验知识形成的过程,培养主动探究的能力。
(三)说教法本节课采用情境教学的方法和引导探究的方法进行教学,并运用大量观察、操作、交流等方式辅助教学,培养学生对事物的观察力和空间想象力。
三、说教学流程本节课我主要设计了三个教学程序: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探究新知,理解内化——课堂总结,课外延伸(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小朋友,我们一起来听《盲人摸象》的故事好吗?(从故事引入课题,让生在愉悦中学习。
二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7.观察物体苏教版
一、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观察物体了解物体的特点。
2.能够描述物体的大小、形状、颜色等特征。
3.能够通过观察物体发现物体的共性和差异,提高分类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
1.观察物体,了解物体的特点。
2.描述物体的大小、形状、颜色等特征。
三、教学难点
1.通过观察物体发现物体的共性和差异。
2.提高分类的能力。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新知
请学生们拿出自己的文具盒,观察文具盒的大小、形状、颜色等特征,然后描述一下。
2. 分组观察物体
1.将班级分成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找一个代表物(例如:书、球、瓶子等),并请学生观察代表物体的大小、形状、颜色等特征,然后互相交流、讨论。
2.在班级中选取一名学生来描述他们小组选择的代表物体的大小、形状、颜色等特征,并加强差异点讨论,找出代表物体的共性和差异。
3. 课堂练习
让同学们回答下列问题:
1.男孩手中的篮球和女孩手中的苹果有哪些相同之处?
2.这个教室里有哪些球体?
3.玫瑰花的颜色有哪些?
4. 小结归纳
通过观察物体,我们能够了解物体的特点,并且我们还可以通过观察发现物体的共性和差异,提高分类的能力。
五、教学评价
通过课堂观察和课后练习,评价学生在观察物体、描述物体特征、分类能力等方面的掌握情况。
六、教学反思
本堂课主要通过让学生们观察身边的物体来发现物体的共性和差异,提高分类的能力。
但需要注意的是,有些学生可能会观察不仔细或者描述不准,所以要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保证每个学生都能够充分理解和掌握本课的知识点。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观察物体》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观察物体》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中的一节内容。
教材通过一系列的图片和实物,让学生在观察物体的过程中,培养他们的空间想象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教材内容丰富,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表达能力,他们对物体的认知也有一定的基础。
但是,学生在观察物体时,往往只看到物体的表面,缺乏对物体内部结构和关系的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方位观察物体,培养他们的空间想象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并能用语言描述物体的特征。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空间想象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合作交流的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并用语言描述物体的特征。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理解物体的内部结构和关系,培养空间想象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教学法、情境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图片等教学辅助工具。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实物模型,引导学生观察物体的外部特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新课导入:介绍物体观察的意义和重要性,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
3.实例讲解:通过展示图片和实物,引导学生观察物体的不同角度,并用语言描述物体的特征。
4.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交流观察物体的方法和心得,培养合作交流的意识。
5.操作实践:学生自行观察物体,并用语言描述物体的特征。
6.总结提升: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观察物体的方法和技巧,培养空间想象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7.课堂练习:学生完成课后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清晰、简洁,能够突出教学重点。
二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7.1 观察物体一、课程背景本堂数学课是二年级上册的第7章第1节课,教材为苏教版。
本章节主要涵盖观察物体、描述物体形状、物体的位置和方向等内容。
二、学情分析学生在小学二年级时,正处于认知能力发展的重要阶段,拥有较强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在此课程中,学生将通过观察物体,理解物体的形状、大小、颜色和位置等基本概念。
此外,学生也将通过分组讨论和互动合作,促进其语言表达和交流能力的提升。
三、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观察物体、分辨物体的颜色和形状;2.学生能够描述物体的形状和大小;3.学生能够理解并运用物体的位置和方向词汇;4.学生能够通过互动合作和讨论,促进语言表达和交流能力的提升。
四、教学重难点本堂课程的重点在于让学生理解并运用物体的形状、位置和方向的概念。
难点在于让学生进行语言表达和描述,尤其是在讨论环节中进行有效地交流。
五、教学准备1.黑板、粉笔;2.铅笔、橡皮、纸张;3.彩色卡纸、剪刀、胶水;4.教师准备的不同颜色形状的卡纸。
六、教学过程(一)导入1.老师出示不同颜色和形状的卡纸,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辨别和描述物体的颜色和形状。
例如,圆形的红色卡纸、三角形的绿色卡纸等。
(二)呈现新知1.老师出示一些生活中常见的物品,并与学生一起进行观察和讨论,包括物品的颜色、形状,以及物品的位置和方向。
例如,这个黄色的球在哪个位置?这个方形的书在朝向哪个方向?(三)讲解练习1.老师出示图片,让学生从中找出不同的几何形状,并进行发言描述。
2.老师出示不同位置和方向的物品图片,让学生描述其位置和方向。
(四)巩固提高1.小组活动:让学生分组,每组选出一个代表,该代表需要描述老师出示的物品,让其他小组成员猜出该物品是什么。
2.老师出示多个杂乱无序的物品以及一个大小合适的盒子,让学生把物品整理并装进盒子中,并描述物品的位置和方向。
(五)作业布置1.练习册P44-46。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主要通过观察生活物品,理解并运用观察物体的基本概念。
观察物体(说课稿)一、教学背景教材版本:苏教版适用年级:二年级上册课时安排:第三单元第一课本课时主要内容:通过观察实物、图片,学生了解物体的特征和分类方法,通过游戏、活动等方式学习如何观察物体。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了解物体的特征和分类方法。
2.学会用眼睛观察、用手摸索、用耳朵辨别物体。
3.掌握物体的大小、颜色、形状、材料等基本特征。
2.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感知、观察、辨别的能力。
2.培养学生分类、归纳、概括的能力。
3.培养学生通过游戏、活动等方式学习的兴趣和能力。
3.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对事物的兴趣和好奇心。
2.培养学生积极参与的思想和态度。
三、教学重点1.物体的特征和分类方法。
2.学会用眼睛观察、用手摸索、用耳朵辨别物体。
四、教学难点1.掌握物体的大小、颜色、形状、材料等基本特征。
2.培养学生感知、观察、辨别的能力。
五、教学内容及方法1. 热身(5分钟)教师利用课前准备好的物体图片,让学生看一看,猜一猜这些物品的名称,然后介绍物品的基本信息,如颜色、形状等。
2. 导入新知识(10分钟)教师通过图片和实物,让学生观察不同的物品,引导学生学习如何用眼睛观察物品,如区分大小、形状、材料、颜色等。
然后引导学生自行将物体按照颜色、大小、形状等不同特征进行分类,培养学生的分类和归纳能力。
3. 学习新知识(20分钟)教师通过讲解、图片展示和实物展示等方式,详细讲解物体的特征和分类方法,如物体的颜色、大小、材料、形状等特征,学生可以通过观察、比较、摸索、辨别等方式来掌握这些知识。
4. 运用所学平安(20分钟)任务一:分组游戏教师将学生平均分成若干小组,每组分到若干个物品要求进行分类,孩子们可以尝试用不同的特征来分类,比较各组分类结果,培养学生归纳、总结和分析的能力。
任务二:单独观察物品教师让学生单独观察一些物品,然后让他们把物品的特征表述出来,激发学生感知和观察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交流的能力。
二年级上数学说课稿-观察物体公开课说课稿-苏教版一、教材分析本课是《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材中的第六讲,主要涉及的内容是通过观察物体的形状、大小、颜色、数量等特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类思维能力,这对孩子们日后学习数学及其他科目具有十分重要的启示作用。
这一讲的教学目标主要有两个:1.了解物体的形状、大小、颜色、数量等特征,并能够正确描述。
2.能够根据物体的特征进行分类。
二、教学设计1. 教学内容分析本课主要是通过观察物体的不同特征,进行物品的分类,这样的教学方式更容易接近学生亲身体验的生活场景,从而达到让学生学得更加有效。
针对二年级学生的熟悉语言特点,教师应开展趣味性、生动性强的活动或游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2. 教学目标设计•让学生通过观察物品的形状、颜色、大小、数量等特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类思维能力。
•能够在生活中进行物品分类,并能简单地描述不同物品的特征。
•能使用已学的知识进行对物品的分类。
3.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类思维能力以及能够应用已学的知识进行实践。
教学难点则在于让学生通过观察物品的不同特征,能够准确地对物品进行分类,特别是在分辨大小、颜色这样的量的概念方面。
4. 教学过程设计1.导入环节通过展示一些具有特征的物体让学生尽可能多的观察和描述,引导学生注意物体的形状、大小、颜色、数量等特征,调动他们的观察能力。
2.活动环节(1)分类拼图活动将几种形态相似且数量不多的小玩具拼图放在课桌上,让学生根据颜色、形状等特征进行分类。
(2)比大小游戏老师将几个同类小球放在课桌上,随意选几个并问“哪个小球大”,有些学生会凭感觉的选择,或者默认同类球的大小一样,为了让学生更好的理解小球的大小概念,教师应该引导学生通过拍、叠、线边排列等方式来分辨出大球小球。
(3)颜色分类比拼老师呈现不同颜色的小球让学生进行分类,将同类的球放在一起,并提醒学生同一类颜色有不同的物品。
《观察物体》说课稿
一、课前谈话
尊敬的评委老师:下午好!小朋友们:下午好!同学们先观察一下自己的前后左右坐的都是谁呀?观察好的同学快速举起你的左手。
师:嗯,反应真快!上课!
二、故事导入
师谈话:同学们喜欢听故事吗?听............(播放《盲人摸象》)
师提问:唉!摸同一头大象,盲人们的判断为什么会大不相同呢?
师:是呀,他们摸得地方不一样,都只摸了大象的一小部分,所以对大象的认识才会各持己见。
师谈话:那如果是你,除了摸之外,还可以怎样观察啊?
师:嗯,用眼睛看,那接下来就请同学们擦亮自己的眼睛,与老师一起去《观察物体》(板书:“观察物体”)
三、教学例1
1、师谈话:来,发挥一下你们的想象力,想象你的大脑是一台相机,那你的眼睛就是......(停顿)对!捕捉画面的镜头。
师:现在请将你们的镜头对准教室的前面,谁来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师:这位同学看到了黑板、讲台、还有课桌椅。
大家看得都一样吗?
师:这位同学说他没看到课桌椅,为什么?(停顿)哦,原来他坐在第一排,看来同样是朝前看不同的位置看得也不一样。
师谈话:现在请同学们轻轻地转身把镜头对准教室的后面,说说你又看到了什么?
师:唉,这位同学也看到了黑板和课桌椅,那你们觉得和刚才朝前看到的黑板、课桌椅一样吗?
师:嗯,不一样,那你们看老师拍的这两张照片一样吗?
师:你能看出这第一张照片老师是站哪照的吗?照的是什么地方?
是的,老师是站在教室后面拍的教室前面,那这第二张呢?
2、练习
师:拍完了教室,我们到校园里看一看,还记得课前我们观察大门时,从里
往外看到的是什么?从外朝里呢?
师:唉,老师这有两张大门口的照片,你知道老师是站在哪照的吗?
师:嗯,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那通过给教室和校园拍照,你有何体会?
师:是的,观察物体,如果观察的位置不同,看到的样子也会有所不同。
(板书:“位置不同,样子不同”)
四、教学例2
过渡语:把如果我们从不同位置来观察这只可爱的玩具猴,会怎么样呢?
师:现在请各小组拿出你们的玩具猴按课前布置各就各位,来!有请雷霆组的四位同学给大家做个示范。
1号站在小猴前面,2号站这里,3号、4号。
下面的小组准备好了吗?
师:来打开你们的相机镜头,对准小猴,视线与小猴平视,“咔嚓”你记住小猴的样子了吗?
师提问:1号同学,你拍到了小猴什么?嗯你拍到了小猴可爱的眼睛和鼻子,来把你拍的照片带回“家”
师:3号你拍到了什么?把你的照片带回家。
师:2号和4号同学你们也说说各自拍到了什么?
设疑:唉,两人都拍到了小猴的半边脸和小屁股那可怎么区分呀?你能像个办法吗?在小组里小声的商量商量。
师:有结果了吗?哪个小组来说说?
师:嗯说的真好,那2好同学你说说你刚才看到小猴的半边脸是朝向你的哪边?屁股呢?那现在你能找到你拍的照片了吗?4号你呢?
师提问:刚才我们在各自的位置上给小候拍了一张照片,那如果再拍的话你有什么建议吗?
师:嗯换换位置,来1号到2号..........
师:那这一轮下来,你的相机里应该储存了几张小猴的照片?
师:唉,老师这也有4张,你能根据画面帮老师找找这4张照片都是谁照的吗?
上来练一练
师小结:通过给小猴拍照,你有何体会呢?(从不同方位观察物体,样子也
有所不同)
五、巩固练习
1、懂得了这些,咱们来玩个游戏怎么样?
师:谁先来说说游戏中这几只小动物分别都在那里观察汽车?
2、观察飞机模型
过渡:游戏好玩吗?老师这还有更好玩的。
师:现在请同学们在各自的位置上仔细观察飞机,观察好了吗?有同学还想换个位置观察,不过老师想给大家增加点难度,因为老师听说真正的观察高手在用眼睛观察的同时还擅长发挥自己的想象,你想做这样的高手吗?请看大屏幕师小结:当然如果你4个方位看到的飞机样子都搞清楚了,你也就做到了“耳聪目明”也说明你是个聪明的孩子。
这个成语其实还告诉我们观察物体有时不仅要用眼睛看还得用耳朵听必要时还可以象盲人一样用手摸,那同学们回头想想盲人怎样摸才能把大象的样子摸得更清楚呢?(多换几个位置摸))师:那这对我们观察物体有什么启示吗?(板书:多方位,多角度)
五、总结课堂,拓展延伸
1、提问: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2、观察物体时我们要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这样才能更加全面地了解它。
其实换一个角度观察物体,有时会发现更多美妙的东西。
3、学生欣赏同一物体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的图片。
六、作业
过渡:看来同学们这节课收获不小,带着这些收获老师给大家布置一项作业.......
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在体验中明白在不同的位置观察到物体的形状
是不同的,并能辨认从不同的面观察到的物体形状。
因此我从知识、技能、情感态度等方面确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初步体会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一样的,要全面了解物体的特征,就需多方面、多角度观察,并学会根据看到的形状正确地判断观察者的位置。
2.使学生在观察物体的过程中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感受局部与整体的关系,渗透全面观察事物的辩证思想。
3.培养学生初步的倾听习惯、合作意识。
为实现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本节课我首先通过课前师生互动,伸左右手与教师打招呼来复习辨别左右,为本课所学知识作铺垫。
再通过故事导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望。
在此基础上主要采取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教学。
新教材强调“以人为本”,发展学生的主体性。
因此,我采取了8人为一组的合作学习方式,创造性的使用了教材上观察布娃娃这一例题,给每个小组准备一只玩具娃娃,然后让学生分3个层次进行观察:①本位观察;②换位观察;③全面观察,并一边观察一边和组员交流自己看到的形状。
始终围绕“让学生自主参与,深刻体验”这一宗旨,将学生单独学习和小组合作结合起来,增强他们的自主意识,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经历新知探索的全过程。
通过他们的合作探究、相互交流,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本节课也有一些值得我思考的地方:
本节课学生动了起来,思维也活跃起来了,不过学生活动的有些没有章法,如换位置观察物体这一活动。
四个小组只有一个小组做到了老师的要求,每换一个位置观察后和组员说一说,再换位置。
其他三个小组基本就是走一圈下来。
我想虽然是低年级还没进行过小组合作学习,但与老师的指导是否得当离不开,对于低年级的小组学习我们应该做到更细化,并做好示范,这样才会"活而不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