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上《平面图形的认识》小结与思考(1)学案(扬州市邗江实验学校)
- 格式:doc
- 大小:168.50 KB
- 文档页数:2
《平面图形的认识》教学反思(通用14篇)(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试题资料、作文大全、语文资料、公文资料、素材资料、古诗文、教案大全、近义词、反义词、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tore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test questions, composition encyclopedia, Chinese materials, official documents, material materials, ancient poetry, teaching plan encyclopedia, synonyms, antonyms, and other materials. If you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平面图形的认识》教学反思(通用14篇)《平面图形的认识》教学反思(通用14篇)身为一名刚到岗的教师,我们需要很强的课堂教学能力,写教学反思能总结教学过程中的很多讲课技巧,如何把教学反思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本店铺收集整理的《平面图形的认识》教学反思,欢迎阅读与收藏。
第6章 平面图形的认识(一) 小结与思考(1)主备人:王松 刘小丽知识点1 :线段、射线、直线(1)线段有两种表示方法:一种是__ __________,另外一种是_____ ____________. (2)射线的表示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注意____________.(3)直线也有两种表示方法:一种是____________,另外一种是____________________. (4)两点之间的所有连线中,_______最短.我们把这条线段的长,就叫做____________. (5)延长线段MN 到P ,使NP=MN ,则N 是线段MP 的 点,MN= MP= MP 1、判断:(1).射线AO 与射线OA 是同一条射线.( )(2).平面上有三个点.经过每两个点画直线,一定可以画出三条直线.( )(3).连结两点的线段叫做两点之间的距离.( ) (4).经过两点的直线有无数条。
( ) (5).在直线上取一点可得两条射线,取两点可得四条射线。
( ) (6).延长线段AB 到C ,使AB=AC. ( )(7) .AB=BC,则点B 是线段AC 的中点2、如果线段AB=5cm ,BC= 3cm ,那么A 、C 两点间的距离是( ) A .8 cm B .2㎝ C .4 cm D .不能确定3、如果线段 AB=12cm ,PA+PB =14cm ,那 么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 .P 点在线段AB 上 B .P 点在直线AB 上C .P 点在直线AB 外D .P 点可能在直线AB 上,也可能在直线AB 外4、已知点C 是线段AB 的中点,AB 的长度为10cm ,则AC 的长度为_________cm5、已知点A 、点B 、点C 是直线上的三个点,则下图中有_____条线段,有____射线,有_________条直线。
A B C若一条直线上有n 个点(2 n 的自然数),共有 条线段, 条射线 6、如右图,直线L 上四个点A 、B 、C 、D ,则:AD = BD + = CD + BC = BD - = AC -7、如图,点C 在线段AB 上,D 是AC 的中点,E 是BC 的中点,若ED=6,则AB 的长为多少?ABCDL则MN=?(2)若MN=6,则AB=?AB,D为AC的中点.若DC=42㎝,则AB 9、已知线段AB,延长AB到C,使BC=13的长是多少?10、已知线段AB=5cm,C为AB上一点,且AC=3cm,M、N分别为AC、BC的中点,求线段MN的长.11、已知线段AB=8cm,点C是直线AB上一点,且BC=4cm,M是线段AC的中点,求AM的长第6章 平面图形的认识(一) 小结与思考(2)主备人:王松 刘小丽知识点2 :角的表示方法1、如图共有几条射线?共有几个角?分别表示出来?如果有n 条射线,那么共有多少个知识点3:角的度量单位是:__________________; 10=__________‘1’=_____________"1、?'2330︒= ︒78.36_________'____"︒︒= 2、5245'3246'_________'︒︒︒-= 18.32634'_________'︒︒︒+=3、时间是2:30时针与分针的夹角是____°,时间是11:10时针与分针的夹角是____°4、用一付三角板,可以拼出多少种不同的角?知识点4:平行(1)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是: (2)经过直线外一点画已知直线的平行线的步骤(用直尺和三角板): (3)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 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如果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互相 1、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
《平面图形的认识》训练课教学设计一、教材(一)教材分析三角形是最基本最简单的多边形,是研究其他图形的基础,教科书突出三角形这一重点.教科书先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三角形的概念,然后通过观察、实验、操作、交流等活动,对三角形的三边之间的关系及内外角的性质进行探索,认识三角形中的主要线段.在此基础上,进而研究多边形的有关概念和性质.由于学生对圆有过接触,教科书注重了与学生已有知识的衔接与提高,让学生经历圆的集合概念的形成过程,从更高的观点定义圆、探索点与圆的位置关系,认识圆以及与圆有关的一些概念,从而加深学生对圆的认识和理解.本章注重知识的形成和发展过程,揭示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让学生经历几何图形的抽象过程;通过问题串.让学生经历图形性质的探索过程.教科书按照从特殊到一般再到特殊,从生活的具体到思维的抽象再到生活的具体来展示概念的形成过程.教科书注重了学生多样化的学习要求,尊重学生的个性.尽可能的为每个学生提供活动的空间,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教科书为学生架设了一个自由创造的平台,创设了使学生张扬自己的个性,展现自己的风采的空间.二、教法与学法(一)教法设想:学生在掌握本章知识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回顾本章知识点,在头脑中形成知识框架,课堂训练分基础训练、专题训练、综合达标三层进行,其中基础训练重视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专题训练注重对本章重点的练习,综合达标体现对知识综合问题的解决,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对问题解决的引导和升华,通过训练帮助学生提高应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二)学法指导:从问题出发,充分调动学生思维,引导学生总结解决问题的方法,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渗透基础—重点——综合的思想方法,本节课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在答疑,思考中能力获得提升.三、过程设计【训练目标】1、熟练回顾三角形、多边形、圆的基本知识,构建知识网络图;理解并熟记重点知识.2、能熟练进行简单的计算、推理.3、通过训练,提高应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一、启发回顾,巩固基础学生活动一:【知识结构】本章学习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完成下列方框中的内容.设计意图:训练之前,引导学生回顾知识点,为训练做准备,强化训练的针对性、目标性,为下一步的训练做好准备.二、基础训练 综合拓展学生活动二:【三角形基础训练】1、一个三角形的两边分别为3和8,第三边长是一个偶数,则第三边的长不能为( )A 、6B 、8C 、10D 、122、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8cm 和3㎝,那么它的周长为( )㎝.3、在△ABC 中,如果∠B=45°,∠C=72°,那么与∠A 相邻的一个外角等于( )°4、如果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外角为80°,那么它的底角为( )度AD 是△ABC 的中线,BE 是△ABD 的中线,若△ABC 的面积为12,则△ABD 的面积= ( )、△ABE 的面积=( )6、在下图中,正确画出AC 边上高的是( ).B A A B A B CB E EA B C D要求:1、结合问题,你能为问题进行分类吗? 平面图形的认识 三角形圆 多边形2、尝试总结问题涉及到那几个方面的知识点,通过分析问题尝试说明解决办法.设计意图:通过基本知识的应用训练,让学生深化对知识的理解.【三角形专题训练】题组一三角形的三边关系有5条线段,长分别为1、2、3、4、5,以其中的三条为边,可以组成个三角形,它们的边长分别为.学生分析,总结方法,教师引导学生学会分类解决此类问题.总结:三角形的三边为a、b、c,用不等式表示三边关系为:利用这一性质可以解决如何构造三角形的问题和求三角形边长的取值范围.题组二三角形的平分线如图△ABC的外角∠ACD的平分线CP与内角∠ABC的平分线BP交于点P,若∠BPC=40°,则∠BAC=________.要求:此题考查的是反复利用三角形外角与内角的关系,同时结合角平分线的应用,综合性较强,有利于学生对角平分线和外角与内角关系的深刻理解.注意:角平分线与三角形外角的关系.总结:三角形训练题的收获,学生讨论,总结提升点.活动三:【四边形基础训练】1、若一个多边形的内角和等于1080°,则这个多边形的边数是( )A、9B、8C、7D、62、n边形的每个外角都为24°,则边数n为()A、13B、14C、15D、163、一个多边形的内角和的度数是外角和的2倍,这个多边形是()4、从n边形的一个顶点能作()条对角线.5、(n+1)边形的内角和比n边形的内角和大()度.基础训练针对的是考察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个别问题在教学过程中注意提醒.【多边形专题训练】利用多边形的性质可以解决求边数和角的度数的问题.1、一个多边形内角和与一个外角的总和为1530°,求这个多边形的边数.引导学生深刻了解多边形内角和外角的关系,探求问题中呈现出的实质.2、已知多边形的边数恰好是从一个顶点出发的对角线数的2倍,求此多边形的边数与内角和.本题主要是引导学生强化对对角线与多边形边数关系的理解,问题比较简单,但要注意引导学生发掘考点.活动四:【圆的基础训练】1、已知⊙O半径为5cm,线段OP=7cm,则点P和⊙O的位置关系是.2、已知△ABC中,AB=BC,若以点B为圆心,以AB为半径作圆,则点C在()A、在⊙B外B、在⊙B上C、在⊙B内D、不能确定3、周长为3πcm和2πcm的两圆半径之差为()cm.A 1B πC 0.5D 0.5π本章对于圆的基本认识较为简单,注意引导学生学会用公式,深刻理解点与圆的位置关系实质.【圆的专题训练】1、平面上一点到圆上的最短距离为4cm ,最长距离为10cm,求这个圆的半径.2、两同心圆的圆心为O ,大圆半径为3,小圆半径为1,大圆的直径与小圆相交于B 、C 两点,分别以B 、C 为圆心、以2为半径作半圆(如图所示),则阴影部分面积为______平方单位.1、引导学生学会利用画图的方式解决几何问题.2、对于阴影部分的面积.注意引导学生整体上把握,学会分割.活动五:回顾训练 总结反思有哪些思想方法或困惑: 1. ; 2. ;3. .活动六:回扣知识 达标检测1.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两边长为5和10,则第三边长为 ,周长为 .2.有两根长为8cm 、5cm 的木棒,木工师傅要制作一个三角形,如果第三根木棒的长为整数,则第三根木棒的长度有哪几种选法?3.如图,在直角△ABC 中,∠C=90°,AD 平分∠BAC ,BE 平分∠ABC , 则∠APB= 度. 4.求图中∠A+∠B+∠C+∠D+∠E 的度数.5.一个凸多边形的每一个内角都等于140°,那么从这个多边形的对角线的条数是( )A.29B.28C.27D.26 6.已知⊙ O 的周长为10.(1)若PO=5.5,则点P 与圆的位置关系是什么?(2)若PO=4,则点P 与圆的位置关系是什么?(3)若PO= ,则点P 在圆上.展示答案,提出达标要求,统计达标情况,做好下一节课的补助提升.布置作业、课下提升1、过多边形的一个顶点的所有对角线把多边形分成8个三角形,这个多边形的边数是( ) A 、8 B 、9 C 、10 D 、112、在一个多边形的内角中,锐角不能多于( ).A 、2个B 、3个C 、4D 、 5个 PD BE AEDCBA3、一个三角形的两边分别为5和8,第三边长是一个偶数,则第三边的长不能为( )A 、6B 、8C 、10D 、124、一个多边形截去一个角后,形成另一个多边形的内角和为2520°,则原多边形的边数是 .5、如图,则∠A+∠B+∠C+∠D+∠E+∠F= 度.B FAC E D6、已知:如图,在△ABC 中,∠ABC=80°,∠ACB=50°,BP 平分∠ABC,CP 平分∠ACB,求:∠BPC 的度数.《平面图形的认识》训练课学情分析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已经在具体情境中抽象出三角形的概念,然后通过观察、实验、操作、交流等活动,对三角形的三边之间的关系及内外角的性质进行探索,认识了三角形中的主要线段.在此基础上,进而研究了多边形的有关概念和性质.由于学生对圆有过接触,本章圆的部分注重了学生已有知识的衔接与提高,让学生经历圆的集合概念的形成过程,从更高的观点定义圆、探索点与圆的位置关系,认识圆以及与圆有关的一些概念,从而加深学生对圆的认识和理解.在整个新授课阶段,学生对本章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练习进行了简单的学习和掌握,但也存在知识的内在联系理解不透彻,训练比较分散、针对性不强,无法将学到的知识进行整合;针对以上情况在训练课中要要重视这一方面的训练,训练中要重视基础与拓展,在训练中提高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A P C一、训练情况分析基础训练情况分析:通过基础练习效果来看,学生对三角形三边关系、内角与外角的关系、三角形的三线、多边形的内角和公式、外角和、对角线公式、点与圆的位置关系掌握较好,大部分学生都能熟练运用知识解决一些简单问题.专题训练情况分析:通过专题训练效果来看,学生对本章的重点知识训练能够较好的掌握,但也存在部分问题:1、三角形角平分线与外角的关系综合应用问题存在难度(三角形专题训练题组二).2、多边形外角与内角的关系灵活运用存在难度(多边形专题训练1)综合检测情况分析:学生达标率较高,但存在做题效率低的问题.二、针对达标检测所反映出的问题,在今后的教学中,应改进以下几个方面:1.基础知识教学应更加扎实,尤其注意从多角度、多种形式引导学生理解同一知识点.在今后的教学中,要做到对基础知识多做多练,并充分掌握学情,改变凭教师主观判断知识习题的难易程度的教学习惯.同时特别注重练习形式的变化,讲解时,注重举一反三,增强练习开放性.2.在注重知识方法教学的同时,加强对学生认真细致分析和独立审题意识的培养.3.在解决问题这方面还要多下功夫,培养学生良好的审题习惯,提高分析能力.在今后的教学中,作为教师,应努力改变这种现状.通过教师的逐步引导、长期努力,培养学生善于思考,真正学会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平面图形的认识》教材分析三角形是最基本最简单的多边形,是研究其他图形的基础,教科书突出三角形这一重点.教科书先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三角形的概念,然后通过观察、实验、操作、交流等活动,对三角形的三边之间的关系及内外角的性质进行探索,认识三角形中的主要线段.在此基础上,进而研究多边形的有关概念和性质.由于学生对圆有过接触,教科书注重了与学生已有知识的衔接与提高,让学生经历圆的集合概念的形成过程,从更高的观点定义圆、探索点与圆的位置关系,认识圆以及与圆有关的一些概念,从而加深学生对圆的认识和理解.本章注重知识的形成和发展过程,揭示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让学生经历几何图形的抽象过程;通过问题串.让学生经历图形性质的探索过程.教科书按照从特殊到一般再到特殊,从生活的具体到思维的抽象再到生活的具体来展示概念的形成过程.教科书注重了学生多样化的学习要求,尊重学生的个性.尽可能的为每个学生提供活动的空间,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教科书为学生架设了一个自由创造的平台,创设了使学生张扬自己的个性,展现自己的风采的空间.本章的教学重点是:1、三角形、多边形、圆的有关概念.2、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外角的性质,三角形按角或边分类.3、多边形的内角和公式及外角和公式.本章难点是:三角形高的概念、多边形内角和公式及外角和公式的探索.教学的关键是将数学直观与说理相结合,注意图形语言和符号语言的之间转化.《平面图形的认识》训练课评测练习1.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两边长为5和10,则第三边长为 ,周长为 .2.有两根长为8cm 、5cm 的木棒,木工师傅要制作一个三角形,如果第三根木棒的长为整数,则第三根木棒的长度有哪几种选法?3.如图,在直角△ABC 中,∠C=90°,AD 平分∠BAC ,BE 平分∠ABC ,则∠APB= 度.D BE A4.求图中∠A+∠B+∠C+∠D+∠E 的度数.5.一个凸多边形的每一个内角都等于140°,那么从这个多边形对角线的条数是( )A.29B.28C.27D.266.已知⊙ O 的周长为10.(1)若PO=5.5,则点P 与圆的位置关系是什么?(2)若PO=4,则点P 与圆的位置关系是什么?(3)若PO= ,则点P 在圆上.《平面图形的认识》训练课课后反思从本节课的设计上看,我自认为训练全面、分层训练、讲练结合,一节课下来后学生在基础知识训练方面不会有什么漏洞.因为训练课的课堂容量比较大,需训练题比较多,所以我选择利用多媒体和导学案上课.课堂训练较为紧凑,训练正对性较强,注重了知识的融合和扩展.课堂就是以小组为单位学生展示自己的舞台,在这个舞台上学生是主角,在这个舞台上学生收获着自己的收获.台上他们是主角,台下他们也是主角.想要学生在这一节课里收获更多,课堂上我注重引导学生多参与,无论是训练后的交流,课上的展示,问题的总结都尽量做到让学生参与,教师仅仅起到修偏、引导的作用.DCA体会到了教学不是“教”的艺术,而是引导学生“学”的艺术,只要我们做好了引导,学生的潜力是无限的,能力能够超常迸发的,学生成了课堂的主人,主动性有了,训练的效果就出来了;在本堂课的训练过程中,学生能够就某一个问题进行思考解决,整堂课的大框架的参与度还有待提高.总之,只要我们力足目标,放手学生,为学生搭建好发挥的舞台,在课堂适时引导和参与,我们的课堂就能走到学生心里去,让学生学的效果能够得到更好地提升.《平面图形的认识》课标分析学生在第二学段,已经初步学习了三角形、特殊四边形、圆等平面图形的简单知识,从七年级上册第1章开始认识平面图形,较系统地学习过线段、直线、射线、角、垂线、平行线的有关内容.本章是在学生已有认知基础上进行的,是对以前所学知识的发展和升华.由于三角形、多边形是第三学段“图形与几何”领域主要研究的平面图形,又是今后进一步研究全等三角形、图形的轴对称、几何证明、平行四边形、勾股定理、图形的平移和旋转、相似多边形、解直角三角形、圆及空间图形等后继内容的基础.而圆的初步知识是学习尺规作图以及以后各章相关内容所必需的,本章以认识三角形、多边形、圆的概念和探索一些最基本最简单的性质为素材,渗透归纳、演绎、类比、分类、转化、数形结合等重要思想方法.通过本章的学习,不仅丰富和发展学生对平面图形的认识,而且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几何直观、合情推理能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平面图形的认识教学反思(精选3篇)平面图形的认识教学反思(精选3篇)作为一位到岗不久的教师,课堂教学是我们的任务之一,对学到的教学新方法,我们可以记录在教学反思中,怎样写教学反思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平面图形的认识教学反思,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平面图形的认识教学反思 1 本节课《平面图形的认识》是在学生初步认识立体图形,如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球体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本节课是一节大感受课,是生本教学数学课的一种课型,主要是对每一单元整体的一个初步感受,感受部分是生本教育理念下“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的重要体现。
在感受部分我们做到“上不封顶,下不保底”意思就是说学生能感受多少就感受多少,可能由于个体差异,有的学生感受的较深,有的学生感受的较浅,这些都没关系,因为接着我们还有认识课,熟悉课,在认识课中对于学生没有感受到的地方还会加以补充,加深它们的印象。
就本节课来看,它是一节大感受课,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初步感受生活中常见的一些平面图形,知道各自的名称和基本特点。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进一步拓展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首先由从立体图形引出平面图形,因为在现实生活中学生直接接触的大多数是立体图形,从立体图形上“分离”出面。
让学生很直观的认识到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之间的关系。
接着进行了小组交流,主要交流前置性作业中6个图形的名称。
我的.例子,以及我的发现。
名称学生很容易就能说出来,我的例子设计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把数学与生活紧紧的联系在一起。
我的发现主要是让学生先自己去发现这些图形的特点。
通过小组交流,上台交流,全班交流。
学生对6个图形已初步认识。
了解了他们的一些基本特点,最后拼一拼就是让学生在认识了平面图形的基础上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
通过动手操作更深刻的认识这些图形的特点。
这节课时图形认识的第一课,这节课中我看到学生们积极发言,思维很活跃,发现了好多图形的特点。
但是这节课中也有不足之处,就“面从何而来”这一点,只是给学生感受了一下。
《平面图形的认识》教学反思1、《平面图形的认识》教学反思1、玩中学,乐中悟是这节课一个突出的特点。
本节课是通过学生大量的动手操作活动来完成的。
在活动中让学生亲自感知、亲身体验。
在感知和体验中进行思考和探索,通过思考和探索来发现新知。
这样做激发了学生的参与兴趣,培养了学生的探索意识,使学生尝到了由于自主学习而获得新知的喜悦。
我注重从感知入手,安排了较长时间的动手操作活动,通过想一想,分一分;摸一摸、猜一猜;印一印、画一画和讨论、交流、认识平面图形等活动,使学生们体会到面在体上,获得对图形的最直接的体验。
课堂上学生用铅笔沿立体图形的一个面的边画下来、用立体图形的一个面蘸上印泥印在纸上,在实践中获得了平面图形。
这些活动把操作与思考、探究有机结合起来,引导学生在操作中进行思考,把操作作为探索知识的手段,不仅教给了学生知识和学习方法,还发展了学生的空间观念,一定程度上激发了他们的创造性思维。
通过师生合作,生生合作,进行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结合学生展示。
整个课堂上,教师只是一个组织者、引导者、合。
2、通过你们这么聪明他们很不服气,现在他们藏到我们身边了,快去找找!创设出有趣的问题情境,让学生把所学的新知运用到现实生活中,使学生觉得学习数学很有用,数学与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
增进了学生对数学的`价值和作用的认识,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在学生充分表达的基础上,我出示了各种交通标志牌,这样的师生互动,不仅体现了师生在课堂上的平等地位,还让学生更加深入的了解到图形在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同时又让学生了解了一些最基本的交通标志和交通规则,发挥了数学的社会功能,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了人文教育。
3、本节课教学环节环环紧扣,课堂密度较大,新在回想当时课堂上需要很好的掌控各项活动的时间,才能使整节课显得更为流畅。
2、《认识平面图形》优秀的教学反思《认识平面图形》对于小学一年级的学生来讲是一堂比较抽象的课,他们还不能深刻去理解各种图形的特征。
平面图形认识教课设计反省
平面图形的认识教课反省
平面图形的认识 "作为小学阶段学生认识几何图形的第一课,拥有十分重要
的意义。
如何使学生既对几种图形的特色有必定的认识,还可以初步掌握一些学
习方法,同时还要对学生进行一些数学思想的浸透,的确拥有必定的难度。
这节
课教师能仔细领悟课标中的新理念,抓住教材实质,联合学生实质,精心设计各
教课环节,达到了较好的教课成效。
1.情境的创建与问题的提出切合学生年纪特色,切近学生生活实质.
本节课教师创建了 "玩积木 "的情境,特别切合学生的年纪特色。
"积木 "关于一年级学生来说是最熟习的一种玩具,几乎家家都有。
"玩积木"是他们最喜爱的游戏之一,充足调换了孩子们的学习踊跃性。
2.能从学生认知经验出发,灵巧办理教材,合理安排教课次序。
对四种图形的认识,教师改变了教材本来的编排次序 .这样安排本节课的教课
内容,表现了教师能仔细研究教材,联合教课内容的特色和学生的认知特色,灵巧办理教材,合理安排教课次序。
3.重视学生的体验,精心设计教课活动。
(1)能让学生在 " 玩"中体验。
(2)能让学生在 " 游戏 "中体验。
(3)能让学生在 " 合作沟通 "中体验。
总之, "立体图形的认识 "一课,在教课情境的创建,教课过程的安排,教课
活动的体验性方面,都能坚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努力表现新课标所倡议的基本
理念。
1 / 1。
2019-2020学年七年级数学上册《平面图形的认识》小结与思考(2)学案苏科版【学习目标】复习平行与垂直的相关知识。
【学习重点】平行与垂直的性质的应用。
【学习难点】平行与垂直的相关作图。
【学习过程】『例题讲评』一、填空题1、(1)叫做平行线,表示“平行”的符号是;(2)过直线外一点有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3)叫两条直线相互垂直;(4)过一点有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
2、当图中的∠1和∠2满足时,能使OA⊥OB。
3、根据要求画图:(1)在AM、AN上分别找点B、C,使AB=AC=2cm;(2)过点B作直线BE∥AN,过点C作直线CF∥AM,BE、CF相交于点D;(3)估计BD、CD、AB、AC之间的大小关系,并用刻度尺验证你的论。
4、作图并分析(1)在图上过A点画出直线BC、直线AC的垂线;(2)在图上过B点画出直线AC的垂线,过C点画出直线AB的垂线。
『课堂小结』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平面图形的认识》小结与思考(2)——随堂练习评价_______________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两条直线不相交就平行B .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不相交,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C .一条直线的平行线只有一条D .两条不相交的直线叫做平行线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线段是平行的B .过一点有无数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C .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D .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3.以下关于距离的四种说法: A .连结两点线段的长度叫做两点间的距离B .直线外一点到该直线的垂线的长度叫做这点到这条直线的距离C .直线外一点与该直线上一点间的线段叫做点到直线的距离D .直线外一点到该直线的垂线段的长度叫做点到直线的距离其中正确的有( )A .1个B .2个C .3个D .4个 4.如图,AC ⊥BC ,垂足为C ,AC =6cm ,BC =8cm ,AB =10cm ,点A到BC 所在直线的距离是_______cm ,点A 到点B 的距离是______cm ,点C 到AB 的距离是 ㎝。
《平面图形认识》教学反思前言在教学中,我们常常会因为一些因素导致学生对平面图形的认识存在一定的困难,本文将对《平面图形认识》这一课程进行反思,分析学生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学生存在的问题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学生对平面图形的认识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 无法正确辨认不同的平面图形许多学生在识别平面图形时容易混淆,尤其是对于几何形状相似但细微差别的图形,如正方形和长方形、菱形和矩形等。
他们经常会忽略细节,导致错误认知。
2. 对平面图形的属性理解不深入许多学生对平面图形的属性认识不深入,只限于表面的形状描述,对于其内部的性质和特点了解不够。
例如,他们知道正方形的四条边相等,但不了解其四个角也是直角。
3. 对于平面图形的实际应用理解不足学生在课堂上理解和示例的操作很好,但当遇到实际问题时,他们难以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场景中。
这导致他们对平面图形的意义和应用产生困惑。
解决方案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来提高学生对平面图形的认识。
以下是我提出的解决方案:1. 引入比较和辨认的练习针对学生无法正确辨认不同平面图形的问题,我们可以设计一些比较和辨认的练习。
通过比较相似的图形并强调细微差别,让学生在区分图形时更加仔细和准确。
这样可以提高他们的观察力和辨别能力。
2. 扩展平面图形的属性介绍除了形状的描述外,我们需要向学生详细介绍平面图形更多的属性和特点。
我们可以通过例子和图解的方式来讲解,让学生理解不同图形的特点。
例如,我们可以用实物物件展示正方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
3. 创设实际场景,引导学生应用为了帮助学生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场景中,我们可以设计一些与现实生活相关的问题。
通过与学生互动,引导他们在解决问题时运用平面图形的知识。
例如,我们可以用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建筑物和设计来演示平面图形的使用。
结语通过以上的解决方案,我相信我们可以提高学生对平面图形的认识。
我们要更加注重学生的观察力培养,在课堂上更加深入地讲解平面图形的属性,并通过实际应用来巩固学生的知识。
《平面图形的认识》教学反思对于图形,学生会有理解上的困难,这个东西太抽象了,它不像三维图形,生活无处不在让我们来看看对“平面图形的理解”教学的反思,仅供参考!《平面图形的理解》教学反思1根据新课程标准的理念,通过这节课,学生可以将整个小学阶段学到的平面图形知识联系起来,构建知识网络,形成知识体系。
通过对相关知识进行分组和比较,我们可以更清楚地掌握这些图形的特点,理解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一般意义上的图形和几何复习将主要基于六年级的单元复习或一般复习。
除了圆,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了大部分基本的平面图形,这些图形是密不可分的,所以定期复习是非常必要的为平行四边形、梯形和三角形的面积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结合生活实际,增强学生对数学的亲和力,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学习意识和自主合作能力。
的复习对象是四年级学生。
从一年级开始,几何的基础知识已经学了四年了。
然而,知识还没有被总结,学生们也没有形成一个清晰的脉络。
在这一阶段,学生的思维能力仍然以形象的具体思维为主,但他们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已经有了一定的发展,初步具备了主动学习和自学的能力对于教师提出的学习任务,他们有主动回忆和反思的内在动力。
他们可以根据具体要求有条不紊地思考;讨论并获得丰富的知识表征可以说,在教师的适当指导下,他们有能力整理、内化和整合尚未明确的相关知识,并形成一个系统。
《平面图形的理解》是九年制义务教育六年制数学第八卷的内容。
这部分内容是集中复习四年级前小学生学过的平面图形。
首先回顾各种平面图的概念,掌握各种平面图的特征和性质,然后回顾各种图之间的关系,以及一些平面图的周长和面积。
这对学生系统掌握小学平面几何知识非常重要,也是学生进一步学习其他平面几何知识和立体几何知识的基础。
自我感知有以下优点:复习课相对来说并不新鲜,难以引起学生的兴趣。
通过言语中的小陷阱,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并将其融入学习活动,为他们系统地掌握知识奠定基础。
《认识平面图形》优秀的教学反思(精选6篇)《认识平面图形》优秀的教学反思(精选6篇)身为一名刚到岗的人民教师,教学是重要的工作之一,通过教学反思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那么问题来了,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认识平面图形》优秀的教学反思(精选6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认识平面图形》优秀的教学反思1《认识平面图形》对于小学一年级的学生来讲是一堂比较抽象的课,他们还不能深刻去理解各种图形的特征。
为了让学生掌握好本节课的知识,我制作了一个较为生动有趣的课件来吸引学生的注意,让他们深刻感受到平面图形是由立体图形的表面抽象出来的,让他们知道在日常生活中许多知识都与我们数学是息息相关的,培养他们多观察身边事物的习惯。
在本节课开始,为了引起学生的注意我设计了一个各种立体图形娃娃去看望小狗探探这一故事来引发学生的兴趣,从中复习了上一节课所学的知识,因为立体图形娃娃们比较调皮,把小狗探探的家弄得满地都是脚印,希望同学们帮它弄干净——就是找出各种脚印到底是怎样的一种图形。
这样的设计既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也能培养学生乐于助人的良好品德。
让学生自己去找出立体图形相应平面图形,目的是让学生知道平面图形是立体图形的一个面;本节课的第二环节是印图形,先让学生思考一下有哪些办法可以得到立体图形身上的平面图形,激发学生积极开动脑筋,最后是定下一种方法——画图形,把画好的图形贴到黑板上,这一环节使整堂课的气氛活跃起来,本节课最关键的一个环节是让学生区分好正方形与长方形,圆与球;为了让学生正确区分正方形和长方形,我每个学生都准备了一张正方形和长方形的白纸,为了告诉学生长方形的对边是相等的,我叫学生沿着中线上下,左右对折,学生在自己动手操作过程中感受到长方形的对边是相等的,对折完长方形后我叫学生思考一个问题,我们按刚才的方法对折正方形也得到同样的结果,到底怎样区分它们两个了,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最后有一个学生发现沿着对角线折时,正方形四条边都能重合,得出了正方形四条边是相等的;在教学圆与球的区别时,我告诉学生球可以到处滚,但圆只能沿着一个方向滚,只是这样跟学生讲解过于抽象,于是我找了一个可以切开的球,先让球到处的滚,接着把它分开两半,把球的一个面展示给学生看,让它们深刻感受到圆是球的一个面。
《平面图形的认识》小结与思考(1) 【学习目标】复习线段、直线、射线、线段的中点、角、余角、补角、对顶角的有关概念。
【学习重点】有关基础理论在生活实际中的应用。
【学习难点】线段、角的有关计算。
【学习过程】『知识梳理』『例题讲评』1.如图,经过点C 的直线有____条,它们是________________;可以表示的以点B 为端点的射线有_______条,它们是________________;有线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整队时,我们利用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一数学原理。
3.如果两个角是对顶角,那么这两个角一定________________。
4.时钟从8点15分走到8点35分,分针转了_____度,时针转了_____度.5.如图,OA ⊥BC ,∠2=200+∠1,则∠BOD=______6.作图并填空如图,过点A 画线段AB ,使线段AB ⊥直线l ,且点B 为垂足,线段AB 的长度就是___________的距离。
7.已知α∠与β∠互为补角,且α∠比β∠大︒25,求这两个角。
『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复习了什么?《平面图形的认识》小结与思考(1)——随堂练习评价_______________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1800的角是补角B .1100和900的角互为补角C .100、200、600 的角互为余角D .1200和600的角互为补角垂直 两点之间的距离 余角——∠1+∠2=900 补角——∠1+∠2=1800 对顶角——相等 点 线 线段 射线 直线 角 锐角、直角、钝角 平角、周角 方位角 平行线 点到直线的距离2.点到直线的距离是指这点到这条直线( ) A .垂线段 B .垂线的长度 C .长度 D .垂线段的长度3.如果1∠与2∠互补,2∠与3∠互余,则1∠与3∠的关系是( )A .1∠=3∠B .31801∠-︒=∠C .3901∠+︒=∠D .以上都不对4.在海上,灯塔位于一艘船的北偏东40度方向,那么这艘船位于这个灯塔的( )A .南偏西50度方向B .南偏西40度方向C .北偏东50度方向D .北偏东40度方向5.P 为直线l 外一点,C B A 、、为l 上三点,且l PB ⊥,那么( )A .PC PB PA 、、三条线段中PB 最短 B .线段PB 叫做点P 到直线l 的距离C .线段AB 是点A 到PB 的距离D .线段AC 的长度是点A 到PC 的距离6.如图,图中共有线段_____条,若D 是AB 中点,E 是BC 中点,(1)若3=AB ,5=BC ,=DE _________;(2)若8=AC ,3=EC ,=AD _________。
《平面图形的认识》教学反思(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小学语文、小学数学、小学英语、综合科目、教学管理、教学反思、教学设计、教案大全、经典语句、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primary school Chinese, primary school mathematics, primary school English, comprehensive subjects, teaching management, teaching reflection, teaching design, lesson plans, classic sentence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平面图形的认识》教学反思《平面图形的认识》教学反思1、“玩中学,乐中悟”是这节课一个突出的特点。
《平面图形的认识》小结与思考(1)
【学习目标】复习线段、直线、射线、线段的中点、角、余角、补角、对顶角的有关概念。
【学习重点】有关基础理论在生活实际中的应用。
【学习难点】线段、角的有关计算。
【学习过程】
『知识梳理』
『例题讲评』
1.如图,经过点C 的直线有____条,它们是________________;
可以表示的以点B 为端点的射线有_______条,
它们是________________;
有线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整队时,我们利用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一数学原理。
3.如果两个角是对顶角,那么这两个角一定________________。
4.时钟从8点15分走到8点35分,分针转了_____度,
时针转了_____度.
5.如图,OA ⊥BC ,∠2=200+∠1,则∠BOD=______
6.作图并填空
如图,过点A 画线段AB ,使线段AB ⊥直线l ,
且点B 为垂足,线段AB 的长度就是___________的距离。
7.已知α∠与β∠互为补角,且α∠比β∠大︒25,求这两个角。
『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复习了什么?
《平面图形的认识》小结与思考(1)——随堂练习
垂直 两点之间的距离 余角——∠1+∠2=900 补角——∠1+∠2=1800 对顶角——相等 点 线 线段 射线 直线 角 锐角、直角、钝角 平角、周角 方位角 平行线 点到直线的距离
评价_______________
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1800的角是补角
B .1100和900的角互为补角
C .100、200、600 的角互为余角
D .1200和600的角互为补角
2.点到直线的距离是指这点到这条直线( )
A .垂线段
B .垂线的长度
C .长度
D .垂线段的长度
3.如果1∠与2∠互补,2∠与3∠互余,则1∠与3∠的关系是( )
A .1∠=3∠
B .31801∠-︒=∠
C .3901∠+︒=∠
D .以上都不对
4.在海上,灯塔位于一艘船的北偏东40度方向,那么这艘船位于这个灯塔的( )
A .南偏西50度方向
B .南偏西40度方向
C .北偏东50度方向
D .北偏东40度方向
5.P 为直线l 外一点,C B A 、、为l 上三点,且l PB ⊥,那么( )
A .PC P
B PA 、、三条线段中PB 最短 B .线段PB 叫做点P 到直线l 的距离
C .线段AB 是点A 到PB 的距离
D .线段AC 的长度是点A 到PC 的距离
6.如图,图中共有线段_____条,若D 是AB 中点,E 是BC 中点,
(1)若3=AB ,5=BC ,=DE _________;
(2)若8=AC ,3=EC ,=AD _________。
7.不在同一直线上的四点最多能确定 条直线。
8.(1)='︒0323 ︒; (2)18.32634'_________'︒︒︒+=。
9.如图,AD=12DB ,E 是BC 的中点,BE=15
AC=2cm ,线段DE 的长,求线段DE 的长。
10.如图,∠AOB=∠COD=900,
(1)∠AOC 等于∠BOD 吗?
(2)若∠BOD=1500,则∠BOC 等于多少度?
E D
B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