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关于印发山东省2019年农业产业强镇示范建设项目实施工作方案的通知

关于印发山东省2019年农业产业强镇示范建设项目实施工作方案的通知

关于印发山东省2019年农业产业强镇示范建设项目实施工作方案的通知
关于印发山东省2019年农业产业强镇示范建设项目实施工作方案的通知

关于印发山东省2019年农业产业强镇示范建设项目实施工作方案的通知

按照《农业农村部办公厅财政部办公厅关于批准开展2019年农业产业强镇建设的通知》(农办产〔2019〕7号)要求,我省平度市崔家集镇等23个镇承担2019年农业产业强镇示范建设任务,项目镇实施方案已报农业农村部、财政部备案。为进一步做好项目组织实施工作,省农业农村厅、省财政厅制定了《山东省2019年农业产业强镇示范建设项目实施工作方案》,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

山东省农业农村厅山东省财政厅

2019年9月26日

山东省2019年农业产业强镇示范建设项目

实施工作方案

为进一步支持发展壮大优势产业,培育乡村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推进农村产业融合、产城融合、城乡融合,按照农业农村部、财政部工作部署,今年我省平度市崔家集镇等23个镇承担2019年农业产业强镇示范建设项目。为确保项目建设顺利完成,特制定本方案。

一、强化思想认识,准确把握项目重点

开展农业产业强镇示范建设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深入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重大举措。按照《农业农村部办公厅财政部办公厅关于做好2019年农业产业强镇示范建设工作的通知》(农办计财〔2019〕23号)要求,准确把握农业产业强镇政策定位,聚焦农业主导产业,加快发展农业“新六产”,推进建设多主体参与、多业态打造、多要素集聚、多利益联结、多模式创新的农业产业强镇,构建标准原料基地、集约加工转化、网络服务体系、紧密利益联结的产业集群,实现乡村主业强、百业兴、宜业宜居,将农业产业强镇打造成为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的重要载体和平台。

二、细化工作措施,加快推进项目建设进度

(一)加强组织领导。按照农业农村部、财政部提出的“农业产业强镇示范建设实行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县镇抓落实的工作机制”要求,省农业农村厅商省财政厅建立健全工作推进机制,完善配套制度、明确管理程序,扎实推进项目顺利实施。

1.成立农业产业强镇技术指导小组,组织粮油、果蔬、畜牧、农机等方面的专家对农业产业强镇建设项目开展指导,解决项目建设过程中遇到的各类生产、加工技术难题。

2.加强产业强镇示范建设项目培训,结合2018年项目进展情况,通过召开现场会、举办培训班等方式,指导2019年项目乡镇的项目实施工作,相互学习借鉴,进一步培育好主导产业。

3.组织开展不定期督导检查,建立工作绩效考核制度,对项目进行绩效评价,完善激励约束机制,绩效评价结果作为今后项目安排的重要依据。

4.建立定期调度制度,及时汇总分析全省项目进展情况,分别于2019年12月、2020年4月向农业农村部上报项目进展情况,并于2020年8月前报送项目工作总结。

5.开展宣传引导、典型培育,及时总结各地农业产业强镇建设经验、乡村产业发展典型,通过多种方式在全省宣传推介,营造良好舆论氛围。

(二)层层压实责任。各项目市、县、乡镇要建立健全项目管理制度,创新督导检查方式,及时妥善处理项目建设过程中的问题,重大事项和突出问题及时向省农业农村厅、省财政厅报告。

1.各市要高度重视,市级农业农村部门要加强与财政部门的沟通协调,商财政部门同意后及时批复项目实施方案,于2019年9月30日前完成实施方案批复工作,并报省农业农村厅审核备案,项目实施方案原则上不得变更,确需变更的应按程序批复并报省农业农村厅备案;要加强工作指导和项目督导,适时开展工作督导调度,开展项目绩效评价,推进项目顺利实施,确保项目实施效果。

2.承担建设任务的县(市、区)要成立由分管负责同志任组长的指导小组,加强统筹、强化指导,做好方案制定、项目审核、组织实施、检查验收、资金管理、总结宣传等工作。

3.县级农业农村部门要切实加强对承担建设任务的乡镇技术指导和工作督导,确保农业产业强镇示范建设取得实效。

4.承担建设任务的乡镇主要负责人要亲自抓、认真管,积极推进项目实施工作,严格按照批复的实施方案组织施工,保质保量完成示范建设任务,2020年6月30日前项目全部竣工。

(三)加强资金管理。2019年每个农业产业强镇补助1000万元,按照填平补齐的原则,采取“先建后补”的方式,经县级验收、市级复验合格后,将补助资金拨付项目建设主体。

1.采取“实施主体严格按照批复的实施方案自主建设、自筹投入、竣工验收、合格公示、一次补助”等方式,有关县级和市级农业农村部门,要于2020年7月15日前完成对2019年示范建设项目的验收工作,并会同财政部门于7月30日前将项目资金拨付到位。

2.认真执行有关项目资金管理办法,严格规范资金使用,加强对资金运行的监管,确保项目资金及时足额到位。严禁将建设补助资金用于兴建楼堂馆所或变相搞房地产开发,确保建设方向不偏、资金使用安全。

3.结合农业产业强镇示范建设,统筹整合相关涉农项目资金,集聚产业发展动力,创新投融资模式,引导金融、工商资本投入农业农村。

三、加强宣传引导,发挥典型示范作用

(一)培育示范典型。要结合农业产业强镇示范建设,积极培植融合基础好、利益联结紧密、带动作用突出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探索建立土地经营权入股、“保底收购+利润二次分配”等紧密利益联结机制,着力打造终端型、体验型、智慧型、循环型农业“新六产”发展模式,探索多种乡村产业发展模式,助推农业脱贫攻坚。

(二)做好政策宣传。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网站等媒体多种渠道,就农业产业强镇示范建设的重大意义、典型经验和成功模式,开展经常性的宣传报道,全面展现建设亮点和成效,讲好强镇故事、打响强镇品牌,积极营造全社会共同推进的良好氛围。农业产业强镇示范建设实行标牌管理,将实施范围、主导产业、参与主体、建设内容、负责人等以醒目的方式展示出来,使用农业农村部统一设计的产业强镇LOGO。

(三)加强信息报送。各市要于2019年10月15日、12月15日、2020年3月15日前等时间节点,上报项目阶段性执行情况,实时上报项目建设经验做法、工作信息等。同时,各市要全面总结分析项目执行情况、存在问题并提出相关建议,于2020年7月15日前报送省农业农村厅。项目建设信息及总结材料报送情况将作为绩效考核的重要依据。

特色农业项目特色农业园区建设实施方案

特色农业项目特色农业园区建设实施方案 赵川镇2021年特色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实施方案 为加快我镇现代农业发展,转变农业增长方式,加快实现农业产业现代化建设步伐,促进现代特色农业产业园区建设,根据《商南县农业农村局〈关于报送相关资料的紧急通知〉》的文精神,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按照“立体高效、循环生态、效益优先、示范带动”的原则,建成一批产业特色鲜明,科技水平较高,经济效益较好、带动能力较强、运行机制灵活的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园区。园区建设达到“三个先进”,即先进的农业经营理念、农业经营模式和农业技术集成;达到“三个一流”,即一流的生产水平、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益;实现“三个一体”,即园区集土地、资本、技术、项目、人才于一体,集农业科技创新、科技成果示范推广、技术培训功能于一体,集产业发展、示范展示和农业生态旅游休闲功能于一体。使之成为我市统筹城乡协调发展、优势产业积聚发展、现代农业特色明显、示范带动作用突出的现代农业先行区。 二、基本原则 一是坚持“适度超前、整体规划、分布推进、突出特色、错位发展”的原则;二是坚持与自然资源、产业基础、重大项目、新农村建设以及当地历史文化等的有机结合的原则;三是坚持规

划的衔接性、风格的独特性、经营的规模性、功能的多样性和建设的分布性相融合的原则,与区域布局和产业发展规划有机统一。 三、目标任务 突出加快现代高效农业规模化、产业化、标准化、品牌化、园区化建设,围绕我市优质粮油“十百千万”工程和特色种养“三圈、五带、十园、百区、六大产业集群”工程建设,在目前全市拥有千亩以上特色种植、万头以上生猪、100万只以上家禽和百头以上奶牛等257个特色种养小区范围内,2021年度全市重点培育100个市级现代特色农业产业园区。至20XX年,全市规模以上现代特色种养小区发展到500个,其中市级现代特色农业产业园区发展到200个。 四、标准条 被列为市级现代特色农业产业园区需同时符合下列条: 1、具备一定的种养规模。①特色种植园区:特色经济作物园区(含露地蔬菜和水生蔬菜)核心示范基地集中连片1000亩以上,区域性规模5000亩以上;大棚蔬菜园区(含草莓和食用菌)核心示范基地集中连片500亩以上,区域性规模1500亩以上;②特色养殖小区:特色畜禽养殖核心示范基地年生猪、奶牛、肉羊、肉禽存栏出栏量分别达1万头、200头、400头和10万羽,区域性年存栏出栏量分别达5万头、800头、2000头和100万羽;③特色林木园区:苗木花卉和经果林核心示范基地面积分别

打造省现代农业产业强镇

打造省现代农业产业强镇 箬横镇是浙江首批农业特色产业强镇,粮食生产、土地流转、专业合作社建设等工作一直走在省市前列,尤其是近年来,该镇充分发挥土地流转和专业合作社优势,以农作制度创新为途径,树立“集聚提升”理念,强化措施落实,积极开发1个主导产业园区、2个粮食功能区和5个精品园区,做大做强农业主导产业,促进农业品牌化发展、专业化管理、市场化营销、基地化生产、区域化布局,实现现代农业集聚提升。 一、以规范土地流转为抓手,促进资源要素集聚 该镇在全市率先探索服务、规范、推进农村土地流转的新机制,至今已流转土地38590亩,流转率为57%,为农业产业化发展奠定基础。 一是搭建土地信息网络。在全市率先成立土地流转服务中心,建立108个村级服务站,每个站点配备一名信息员,搭建起信息准确快速、服务便捷高效的土地流转平台。到目前止,服务中心接受了7063户农户的土地委托流转,占全镇总流出户的39.3%,接受委托流转面积达1.40万亩,占全镇土地流转面积的92.9%,协调流转双方签订规范的土地流转合同1420份。 二是强化土地流转政策激励。该镇每年根据土地流转和农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及时制定出台各项激励扶持政策。对依托农业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符合农业产业化发展方向的土地流转,达到一定经营

规模则给予一定资金支持。规定对20亩以上的种粮大户,在落实国家各项种粮补贴的基础上,该镇再每年每亩补贴20元。对土地流转后进行农业设施建设的,优先享受扶持政策。 三是规范土地流转合同管理。坚持服务与管理并重,规范土地流转程序。在流转过程中,镇服务中心着重把好“四个关”:审核关,优先保证流出的土地向农业企业及大户集中;政策关,规定土地流转只用于发展农业生产;合同关,明确流转双方权利义务,增强农民法律意识,避免矛盾纠纷;建档关,对土地流转资料进行整理归类,登记造册,建立档案。 二、以健全经营机制为重点,促进主导产业集聚 该镇通过“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形式,采取“统一育秧、统一培训、统一销售”的方法,创新产业化经营方式,发展优势产业、支柱产业,促进主导产业的集聚壮大。目前该镇依托农业龙头企业建有各类农业专业合作社38家、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38个。 一是实行农业定单。合作社坚持“田里建基地,外面抓市场”的思路,走“生产、服务、销售”一条龙的模式,企业与农民签订产销定单,产品按保护价收购,与社员共享利益、共担风险。合作社对社员实行合同价收购,在年底再按交易额进行二次分配,使社员能得到超额利润,提高了社员积极性。 二是为社员提供优质服务。合作社围绕产前、产中和产后实现十项统一服务:统一提供种苗、统一信息发送、统一教育培训、统一生

农业物流园区 项目规划

达拉特农业物流港 初步规划 1.1项目单位基本情况 万捷控股有限公司成了于2010年,经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批准为无区域注册企业,注册资金1亿元人民币,是一家以产业投资、产业整合为主业、PVC建材、数码产品制造销售;农牧业开发的新型企业,旗下拥有鄂尔多斯市万捷新型建材有限责任公司、万捷信息技术有限公司、鄂尔多斯市万捷饮业有限公司等经营实体。在达旗、鄂尔多斯装备制造基地均自有产业园区。 内蒙古屹峰实业有限公司是万捷控股有限公司的控股子公司,注册资金5000万元人民币,企业的定位为集农畜产品食品的电子商务、电子交易、集中展示、仓储、分拣、初加工、销售、物流配送和信息处理为一体的设施、运营机制、管理全新的现代化物流企业。 公司拟建设的广硕现代农业物流港项目将成为达拉特旗乃至鄂尔多斯市最大的现代化农产品、畜牧产品物流配送企业及示范基地,并带动达拉特旗及周边地区的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为达拉特旗的经济发展注入活力,提升农业产业化物流水平。1.2项目基本情况 1.2.1 项目名称、建设性质及建设地点 1、项目名称:达拉特旗广硕现代农业物流港建设项目 2、项目投资单位:万捷控股有限公司 3、项目承建单位:内蒙古屹峰实业有限公司

4、项目建设地点:鄂尔多斯市达拉特旗 拟选址:包东高速公路树林召互通路,迎宾大街与高速路交叉口,万捷建材公司北墙外,见图: 拟选地点区位优势: 位于树林召镇西出口,紧邻高速公路,向北到达包头(内蒙古重要交通枢纽),向南到达广西茂名,向东到达呼和浩特、北京,向西到达包西铁路解放滩站。 功能区分布:

1.2.2建设特色、建设期及内容规模 1.项目特色:整个物流港分为交易服务、物流服务、加工、仓储四个功能区域。是以有机农畜产品的集中电子交易、电子商务、加工、储藏、物流服务、金融服务和农畜产品价格行情汇集、信息流通整合为主、资金流、物流流通为骨干的的现代化物流港。项目建成后主要为农畜产品的加工、流通企业及农牧户提供专业、现代化的信息服务、交易服务、物流服务、加工、仓储服务。 3.建设期:3年,分2期建设,第一期用一年的时间主要建设交易服务于物流服务功能区域及电子商务系统。第二期用二年的时间建设加工及仓储功能区域及完善电子商务系统。 2.电子商务建设内容:通过信息流来促进资金流与物流的汇集交融。从而形成统一的农畜产品供应链体系。 交易区域采用实体交易与网上交易市场相结合的形式,通过B2B\B2C\ESHOP三种先进的互联网电子商务手段来推动促进实体交易的规模,这三种电子商务模式是目前国际上最流行的三种模式,也是被验证最有效的商务模式,三种方式互相补充,又互相依托,可以说是用电子商务的全模式来提升地区交易水平,物流水平;并可以有机的向上指提升生产加工水平。 B2B建设,适于用农牧业初级产品大批量的成体系的交易服务。物流港内建设内蒙古大宗农畜产品现货电子交易市场,具备现货挂牌交易、现货中远期延期交易、委托银行托管结算、委托采购、代垫代

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现状问题与对策【最新版】

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现状问题与对策引言 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要决策部署,是新时代推动乡村产业振兴的重要抓手,是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载体[1,2]。2017年农业农村部、财政部共同启动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工作以来,初步建成了一批产业特色鲜明、要素高度集聚、设施装备先进、生产方式绿色、一、二、三产融合、辐射带动有力的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为农业农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注入了新动能,为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和乡村振兴提供了有力支撑。虽然现代农业产业园的建设方兴未艾,但相关学术研究较少。基于此,文章基于62个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的调研,综合性解读现代农业产业园的内涵,系统总结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成效,深入剖析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策建议,以期丰富相关研究,并指导实践,更好推进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 1现代农业产业园的内涵 现代农业产业园是在一定的区域范围内,以农业产业为主导,以农民充分参与和受益为前提,以规模化种养基地为基础,以产业化龙

头企业为带动,聚集现代生产要素,融合产业链纵向延伸和产业间横向拓展,集“大农业观、全产业链、深融合度、全绿色化、高附加值、强竞争力”为一体的多功能、复合型、创新性的现代农业发展平台。主要有5个基本特征。 一是以农为本。秉持姓农、务农、为农、兴农的宗旨[3],坚持农业主导地位,坚持农村优先发展,坚持农民主体地位,确保加工、科技、金融、电子商务、休闲旅游等业态的介入均服务于农业,均以做大做强农业、促进农村发展、带动农民增收为核心,坚决防止非农异化。 二是要素集聚。聚集土地、资金、科技、人才、信息、市场、政策等现代农业生产要素,增强各要素间的协调性和耦合性,提高要素配置率,发挥产业园聚集效应,形成外部规模经济,实现率先发展。 三是产业融合。围绕产前、产中、产后各环节,构建育种、生产、收储、加工、物流、销售于一体的农业全产业链。围绕产业间联动,强化种养有机结合,挖掘农业各环节的生态价值、文化价值、休闲价值。通过产业链纵向延伸和横向拓展,推动农业价值链重构和演化升级,形成产业共同体,实现一、二、三产业相互渗透、交叉重组和系统融合。 四是绿色发展。将绿色发展理念贯穿于产业园建设全过程,全面

农业产业强镇示范建设实施方案

农业产业强镇示范建设 实 施 方 案 云南省普洱市 景谷县永平镇 2019年7月10日 农业产业强镇示范建设实施方案一、基本情况

(一)永平镇示范建设区域范围 永平镇位于景谷县西南部,距离县城49公里,东与本县的威远镇、益智乡相连,南与碧安、勐班、半坡乡毗邻,西与临沧市的临翔区、双江县隔江相望,北与民乐镇和临翔区平村乡接壤。全镇国土总面积1467平方公里,是景谷县面积最大的乡镇,最高海拔2304米,最低海拔831米,年平均气温18.7℃,年降雨量1450毫米。耕地总面积15.24万亩,其中水田5.94万亩、旱地9.3万亩,人均耕地面积2.09亩。全镇下辖30个村、1个社区,453个村(居)民小组(其中自然村376个),2018年末全镇总人口共20751户73280人(常住人口),劳动力人口49730人。 (二)永平镇基本发展情况(依据2018年末数据)近年来,永平镇经济社会稳步发展。2018年全年实现农村经济总收入8.64亿元,增长12%;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62亿元;完成公共财政一般预算收入2.04亿元,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6811元,增长10%;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分别为9.6亿元和6.82亿元;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不断提高。 2018年,永平镇突出特色产业,农业发展质量持续提升。坚持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加快构建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巩固提升烟叶生产水平,种植烤烟3.49万亩,收获烤烟10.12万担,烟农实现收入1.54亿元。大力支持蔗糖产业发展,种植甘蔗4.66万亩,入榨22.9万吨,实现蔗农收入9030万元。完成冬季农业开发25.09

山东省农业机械化生产作业技术规范

山东省农业机械化生产作业技术规范 编号:NJGF37/T01—2016深松机械作业质量评价技术规范(试行) 2016---07---25发布 山东省农业机械管理局发布

前言 本规范由山东省农业机械管理局提出。 本规范起草单位:山东省农业机械技术推广站。 本规范主要起草人:马根众李清明侯献伟王博刘科成蓬勃赵海。本规范于2016年07月25日首次发布。

深松机械作业质量评价技术规范(试行) 1范围 本规范规定了深松机械作业的术语和定义、作业条件、作业要求、质量要求、质量检验、评定规则等。 本规范适用于山东深松机械作业,黄淮海同类地区可参考执行。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5262 农业机械试验条件测试方法的一般规定 GB/T 24675.2 保护性耕作机械深松机 JB/T 9788 深松铲和深松铲柄 NY/T 2845 深松机作业质量 NY/T1004-2006秸秆还田机质量评价技术规范 3 术语和定义 3.1 深松作业 松土深度超过常规耕层深度、上下土层基本不乱的松土作业。 3.2 深松机械 松土质量符合深松作业要求的农业机械总称。包括深松机、深松整地机、深松施肥机、深松施肥播种机等。 3.3 深松深度

深松沟底距该点作业前地表的垂直距离。 3.4 深松机铲间距 相邻两深松铲在垂直于机组行进方向上中心线的距离。 3.5 邻接行距 深松作业相邻作业幅间相邻深松铲沟中心间距。 3.6 漏松率 智能监测时,漏松面积占应松地块面积的百分率。 4 作业条件 4.1 土壤含水率适宜的轻砂土、壤土和轻黏土,一般绝对含水率在12~22%之间。 4.2 土层深厚,作业层内不存在树根、石块等坚硬杂物的地块。 4.3 地表作业残茬处理较好,覆盖均匀。 5 作业要求 5.1 深松作业要间隔2~3年。 5.2 深松机械铲间距需≤60cm,宜装配镇压轮。 5.3 凿铲式深松机深松铲宽≥6cm。 5.4承担深松作业补助任务的深松机械应装配深松作业智能监测终端。智能监测终端应具有深松深度、作业面积、漏松情况等监测功能。 5.5 正式作业前进行试作业,验证作业质量、校准智能监测终端基础数据。6质量要求 6.1 深松深度 确定深松深度时,应对深松地块犁底层深度进行测量,深松深度一般

关于印发山东省2019年农业产业强镇示范建设项目实施工作方案的通知

关于印发山东省2019年农业产业强镇示范建设项目实施工作方案的通知 按照《农业农村部办公厅财政部办公厅关于批准开展2019年农业产业强镇建设的通知》(农办产〔2019〕7号)要求,我省平度市崔家集镇等23个镇承担2019年农业产业强镇示范建设任务,项目镇实施方案已报农业农村部、财政部备案。为进一步做好项目组织实施工作,省农业农村厅、省财政厅制定了《山东省2019年农业产业强镇示范建设项目实施工作方案》,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 山东省农业农村厅山东省财政厅 2019年9月26日 山东省2019年农业产业强镇示范建设项目 实施工作方案 为进一步支持发展壮大优势产业,培育乡村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推进农村产业融合、产城融合、城乡融合,按照农业农村部、财政部工作部署,今年我省平度市崔家集镇等23个镇承担2019年农业产业强镇示范建设项目。为确保项目建设顺利完成,特制定本方案。 一、强化思想认识,准确把握项目重点 开展农业产业强镇示范建设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深入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重大举措。按照《农业农村部办公厅财政部办公厅关于做好2019年农业产业强镇示范建设工作的通知》(农办计财〔2019〕23号)要求,准确把握农业产业强镇政策定位,聚焦农业主导产业,加快发展农业“新六产”,推进建设多主体参与、多业态打造、多要素集聚、多利益联结、多模式创新的农业产业强镇,构建标准原料基地、集约加工转化、网络服务体系、紧密利益联结的产业集群,实现乡村主业强、百业兴、宜业宜居,将农业产业强镇打造成为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的重要载体和平台。 二、细化工作措施,加快推进项目建设进度 (一)加强组织领导。按照农业农村部、财政部提出的“农业产业强镇示范建设实行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县镇抓落实的工作机制”要求,省农业农村厅商省财政厅建立健全工作推进机制,完善配套制度、明确管理程序,扎实推进项目顺利实施。 1.成立农业产业强镇技术指导小组,组织粮油、果蔬、畜牧、农机等方面的专家对农业产业强镇建设项目开展指导,解决项目建设过程中遇到的各类生产、加工技术难题。 2.加强产业强镇示范建设项目培训,结合2018年项目进展情况,通过召开现场会、举办培训班等方式,指导2019年项目乡镇的项目实施工作,相互学习借鉴,进一步培育好主导产业。

最新版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项目申请报告

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项目 申请报告

目录 第一章申报单位及项目概况 (6) 第一节申报单位情况 (6) 第二节项目概况 (6) 一、项目名称. (6) 二、建设地点. (6) 三、建设年限. (6) 四、建设规模与目标. (7) 五、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7) 六、结论. (9) 第二章项目建设必要性和有利条件 (10) 第一节项目建设的背景 (10) 第二节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10) 一、现代农业发展的要求. (10) 二、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需要. (11) 三、推进农业产业带建设和生产布局落实的需要. (11) 四、提高产品质量,提升市场竞争力的需要. (11) 五、促进畜牧业可持续发展和生态城市建设的需要. (12) 六、稳定农产品市场,满足人民肉类、水果蔬菜消费的需要. (12) 三、项目进展情况. (13) 四、项目可行性分析. (13) 第三章产业园发展战略及目标定位 (14) 第一节指导思想 (14)

第二节园区规划理念 (14) 第三节园区规划总体思路 (15) 第四节园区建设规模及产品方案 (15) 第五节园区规划目标 (17) 一、总体目标. (17) 二、阶段目标. (17) 第六节园区发展战略 (19) 一、科技先导战略. (19) 二、市场引领战略. (19) 三、集聚整合战略. (19) 四、品牌立园战略. (19) 五、依托对接战略. (20) 第四章项目产品市场分析 (21) 第一节粮食市场 (21) 一、粮食产业现状. (21) 二、市场前景分析. (21) 第二节水果市场 (22) 第三节生猪及肉牛市场 (23) 一、生猪市场. (23) 二、肉牛市场. (24) 第四节烟叶市场 (25) 一、烟叶行业现状. (25) 二、市场前景. (26) 第五节淀粉市场 (26)

最新版农业生态果蔬产业园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农业生态果蔬产业园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第一章总论 第一节项目概况 1.1 项目名称:农业生态果蔬产业园建设项目 1.2 项目承办单位:**县**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 1.3 法定代表人:** 1.4 项目负责人:** 1.5 项目建设地点:**省**市**县**乡**村 1.6 注册资金:200万元 1.7 承办单位简介: **省**市**县**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成立于2008年5月9日。 该社依法设立管理机构、理事会、监事会、财务部、产品销售部、生产技术部、质量检验部等相关部门,负责并制订合法性合作社章程和管理制度。是一个在家庭承包经营的基础上,自愿联合、民主管理、互助性的经济组织,以提高社员的组织化程度、农业技术水平、市场信息、增加社收入为目的,提供产前、产中、产后系列服务,依法维护社员在土地承包经营中的合法权益,对内不以盈利,对外追求利润最大化,入社自愿、退社自由,利润共享,风险共担,权利平等。

**县**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以大棚蔬菜为主体,结合多种形式、露地育苗工厂化生产。根据地方气候等自然条件特点,为广大农户提供其他高效种植项目,推进该地区农业产业化发展,带动广大小农户走向大市场。 该社响应党中央国务院惠农政策,积极争取各级政府、各级财政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专项资金补贴、金融资金扶植,组织带动广大农户生产种植绿色无公害农产品,对社员所种植的农产品进行初加工、深加工、保鲜存储、包装生产,将绿色有机产品推向国内外市场。按照专业化、区域化、多元化的新型运营方式为广大农户的农产品提高附加值,增加农民收入。 **县**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经考察华夏、长城、中粮、越千年、**大学、葡萄酒学院等葡萄(酒)研究与加工企业院校,与葡萄酿酒企业签订种植回收协议,与**集团签订水果形甜玉米、红小豆、冀绿9号、黑绿豆、兴农二号、大豆回收协议。 第二节项目编制依据、实施原则及范围 2.1 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 2.1.1《当前国家重点鼓励发展产业、产品及技术目录》 2.1.2 现代农业综合示范基地建设方案和项目管理办法

山东省农业机械发展现状及趋势

第53卷第10 期0引言 山东省是全国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主产区,粮食总产量2013年达到4528.2万t ,林地面积 331.3万hm 2,果、菜标准化基地总面积达148.4万hm 2。2013年实现农业增加值达2649亿元,林业 增加值为84.8亿元[1]。 农业机械是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基础,山东省的农业机械化水平位于全国前列,2013年全省农机总动力1.27亿kW ,农机总值765亿元。拖拉机254.6万台,小麦联合收割机15.14万台,玉米联合收获机8.26万台,各类配套机具431.3万台套。完成机耕面积628.5万hm 2,机播面积869.8 万hm 2,机收面积722.9万hm 2。全省种植业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79%[1]。 同时,由于受到土地经营模式、地势样貌、农作物生产规模等限制,农业生产仍然存在生产规模小,综合机械化生产水平较低,发展不平衡以及盲目发展等问题。而且人工成本的进一步增高,也严重制约着农业的长足发展和农民增收[2]。 分析山东省农业机械发展的概况,探索适合山东省的农业机械发展道路,有助于引导农业机械的健康、合理、快速发展,提高农业生产效率,降低人工成本,降低劳动强度,实现山东省农业绿色发展。 1保护性耕作 随着机械耕作活动的增强,出现了土壤退化、 基金项目:山东农业大学大学农业大数据项目(75015)收稿日期:2015-05-19 修回日期:2015-06-10 doi :10.3969/j.issn.1673-3142.2015.10.012 山东省农业机械发展现状及趋势 孙妮娜1,许令峰1,2,刘贤喜1,2,张晓辉1,2 (1.271018山东省泰安市山东农业大学机械与电子工程学院;2.271018山东省泰安市山东省园艺机械与装备重点实验室) [摘要]对山东省农业机械应用现状进行调查、数据收集,分析发现山东省在保护性耕作、全程机械化以及智能化等方面发展速度快,积极开展农业合作组织,因地制宜形成区域特色明显的农业机械发展模式。研究制约山东省农业机械发展的因素,探索适合山东省的农业机械发展方向,推广保护性耕作方式,提高农机作业的智能化、自动化,发展精确农业,从而降低环境污染,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关键词]农业机械;保护性耕作;智能化;发展趋势[中图分类号]S23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3142(2015)10-0051-04 Current Status and Development Trend of Agricultural Machinery in Shandong Province Sun Nina 1,2,Xu Lingfeng 1,2,Liu Xianxi 1,2,Zhang Xiaohui 1,2 (1.Mechanical and Electronic Engineering College ,Shando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Taian City ,Shandong Province 271018,China ; 2.Shandong Provincial Key Laboratory of Horticultural Machineries and Equipments Shando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 Taian City ,Shandong Province 271018,China ;) [Abstract ]This paper analyzed the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e mechanization by inspecting and collecting data in Shandong Province.The analysis shows that Shandong Province develops rapidly in protective cultivation ,entire production mechanization and intelligence.Agricultural cooperation organization is carried out actively.The model of agriculture mechanization with regional characteristics is developed according to local conditions.The factors which restrict the development of the agricultural machinery were studied.The suitable direction of agricultural machinery was explored.In order to reduce the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and achieve sustainable agriculture development ,these means should be carried out such as promoting protective cultivation ,intelligence ,automation and precision agriculture. [Key words ]agricultural machinery ;protective cultivation ;intelligence ;development trend 农业装备与车辆工程 AGRICULTURAL EQUIPMENT &VEHICLE ENGINEERING 第53卷第10期 Vol.53No.102015年10月 October 2015

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国外模式案例

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国外 模式案例

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要决策部署,是新时代推动乡村产业振兴的重要抓手。2017年,农业农村部、财政 部共同启动了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工作。2020年4月30日,农业农村部、财政部批准31个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8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纳入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管理体系。 至今为止,农业农村部、财政部已经于2018年12月29日和2019年12月17日分别两批认定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20个和29个。 德国、荷兰、美国及日本等国家的农业现代化起步较早,其现代农业园区建设是伴随着农业现代化而发展起来,到今天已经建成了一大批集农业科技推广、技术示范、生态旅游及农业教育等功能为一体的现代农业园区,实现了农业现代化与农业园区发展之间的良性互动。 分析与总结上述4国现代农业园区的发展模式、经验,对解决中国现代农业园区发展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具有较强的针对性作用。 德国生态农业园区 德国生态农业发展在欧盟独树一帜,其现代农业园区建设也是围绕生态农业展开的,在生态农业的基础上推进农业园区的产业化。 当前,牛奶、猪肉、粮食、蔬菜、水果等主要农产品基本上实现了生态化发展,现代农业园区也是在这些主要农产品种植、加工的基础上进一步推进产业化与规模化。在现代农业园区的建设过程中,生态化与产业化一直是其主题。 具体而言,首先以市场为导向来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及农业贸易政策,对于生态化农业建设,形成了经济、生态及社会效益的合力。

其次,在形成农产品现代化生产体系之后,进一步推进生产体系的专业化、自动化、标准化,形成了一套特色的生态产业化发展链。 第三,在生产链的基础上,再构建强大的农产品市场营销体系,实现种植、饲养、加工、流通、贸易等环节的一条龙,注重农工商的一体化发展,将营销及开拓市场视为推进现代农业园区发展的基本动力,尤其是注重海外市场的扩大。 第四,构建标准化的农产品技术体系,尽量不使用化肥、农药,积极推广施用有机肥料,提升农产品的附加值。 在勃兰登堡的喀什特农业园区里,一个占地3000多公顷的农业 园区,只有4名员工,全程是自动化生产加工,在整个过程中做到了生态化、循环化,如牛粪及相关废料还可以继续利用,将这些废料加工后进行发电,除了自用,还可以将余电售给国家电网公司。 荷兰设施农业园区 荷兰是一个耕地面积和农业人口少的国家,却创造了全球9%~10%的农业产值,其马铃薯、蛋类、啤酒、奶酪及番茄等农产品净出口量占据世界第一位,尤其是马铃薯占世界农产品市场的60%以上。 荷兰之所以能够取得如此大的农业成就,与其世界一流的设施农业水平密不可分。具体而言,首先,无土栽培技术发达。荷兰的设施农业园区90%以上采取的是无土栽培,普遍采用岩棉作为栽培基质。岩棉与普通土壤相比,能够避免水分流失或渗漏。此外,岩棉中并不含有任何营养成分,便于管理人员在作物不同生长周期调整营养配方,最大限度地为作物生长提供合适的水分与养分。

乡镇农业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乡镇农业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篇一:洛泽河镇农业产业化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东西河镇农业产业化发展调研汇报材料 (2014年9月) 尊敬的顾组长及一行的各位领导: 大家好! 金秋九月,你们不辞辛劳,莅临我镇调研指导工作,这充分体现了县委政府和各级领导高度重视我镇农业产业化发展工作,为此,受唐书记、魏镇长的委托,我谨代表东西河镇党委政府及全镇农民朋友向各位领导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按照会议安排,现就我镇农业产业化发展情况汇报如下,不妥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一、东西河镇农业产业化发展现状 东西河镇是一个集干热河谷、二半

山、高寒山区为一体的农业大镇,属中深山深切割山地地貌,境内山高谷深,沟壑纵横。幅员面积平方公里,最高海拔2780米(全县最高点),最低海拔850米,相对高差1930米,立体性气候突出。全镇有耕地万亩,人均占有耕地仅亩,平坝面积不足2%,林地万亩,森林覆盖率%,是耕地面积的倍。辖13个村290个村民小组,总人口61055人,其中农业人口58341人,占全镇总人口的%,2010年末,全镇农民人均有粮216公斤,人均纯收入2424元。 近年来,镇党委政府按照“一产调结构,二产抓服务,三产建平台”的目标定位,在坚持稳定粮食生产不放松的基础上,积极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培育支柱产业,积极发展生核桃、花椒、烤烟、魔芋、蔬菜 等特色产业种植和生猪、土鸡养殖。初步构建了农业产业化经营新体系,农民收入稳步增加,全镇农业和农村经济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

(一)林产业初具优势规模。按照“因地制宜,突出特色,一镇一业,一村一品,靠山吃山”的农业产业化发展工作思路,坚持把核桃、花椒作为农民增收支柱产业加以培植,2007以来,全镇规划完成核桃种植7个村73个村民小组万亩,花椒种植5村43个村民小组万亩,漆树种植2村20个村民小组万亩,2010年,仅退耕还林种植的3000亩花椒,收入就超过1500万元,农民人均可增收元。同样,2年后,10多万亩核桃将成为全镇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特色优势产业块状日益明显。 (二)畜牧产业不断壮大。立足区位和资源优势,围绕产业化发展,把全镇13个村划分为“河谷果蔬区、二半山粮林区、高寒畜牧区、粮烟综合示范区、工矿经济区”五大发展区域。在虎丘、大寨、龙潭、太坪四个村上半村和笋叶村高寒畜牧区,重点抓好土鸡、能繁母猪、商品猪示范小区建设。近年来,全镇已建生猪养殖小区3个,扶持规模养殖大

山东省农机鉴定管理办法

山东省农业机械试验鉴定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促进先进适用农业机械的推广应用,维护农业机械使用者及生产者、销售者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技术推广法》和《山东省农业机械管理条例》、《山东省农业机械化促进条例》,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农业机械试验鉴定(以下简称农机鉴定),是指农业机械试验鉴定机构(以下简称农机鉴定机构)通过科学试验、检测和考核,对农业机械的适用性、安全性和可靠性做出技术评价,为农业机械的选择和推广提供依据和信息的活动。 根据鉴定目的不同,农机鉴定分为: (一)推广鉴定:全面考核农业机械性能,评定是否适于推广; (二)选型鉴定:对同类农业机械进行比对试验,选出适用机型; (三)专项鉴定:考核、评定农业机械的专项性能。 第三条农机鉴定由农业机械生产者或者销售者自愿申请。

第四条山东省农业机械管理局(以下简称省农机局)主管全省的农机鉴定工作,制定并定期调整、发布省级农机鉴定产品种类指南、计划,公布鉴定大纲。 第五条农机鉴定坚持公正、公开、科学、高效的原则,接受农业机械使用者、生产者、销售者和社会的监督。 第六条通过农机鉴定的产品,可以依法纳入国家促进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的财政补贴、优惠信贷、政府采购等政策支持的范围。 农业(农业机械化)行政主管部门和农业(农机)技术推广机构对通过农机鉴定的产品应当予以推广。 第二章鉴定机构 第七条农机鉴定由省农机局所属的农机鉴定机构实施。 第八条农机鉴定机构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不以赢利为目的的公益性事业组织; (二)通过国家规定的计量认证; (三)具有与鉴定工作相适应的工作人员、场所和设施设备; (四)具有符合鉴定工作要求的工作制度和操作规范。 第九条省农机局根据第八条规定条件,确定承担省级鉴定任务的农机鉴定机构及可鉴定的产品范围,并予公布。

广州市增城区现代农业产业园产业扶持

广州市增城区现代农业产业园产业扶持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落实《增城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和《广州市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实施方案(2018-2020)》等文件精神,加快推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大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扶持力度,做强富民兴村产业,推动乡村产业兴旺,规范增城区现代农业产业园产业扶持专项资金的使用和监督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效益和效果,根据《广东省现代农业产业园财政资金管理规定》(试行)(粤农农规〔2018〕2号)等文件要求,结合工作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现代农业产业园是指由上级有关部门批准创建或认定的市级及以上现代农业产业园(简称:产业园,下同)。 本办法所称产业园产业扶持专项资金是指增城区本级财政预算安排的支持产业园产业项目建设的扶持资金。 本办法所称责任主体是指区人民政府和产业园所在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实施主体是指在产业园范围内注册并承担产业园建设项目的农业经营主体(农业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以及农业科研、技术推广单位等;经营主体是指在产业园范围内注册的农业经营主体(农业企业、农民

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 第二章扶持资金与扶持方向 第三条扶持标准。对上级批准建设的产业园,区级财政分别按照国家级每个10000万元、省级每个5000万元、市级每个3000万元的标准安排产业园专项资金给予扶持,原则用于扶持产业融合、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农业品牌等产业发展项目。产业园建设项目原则上两年完成,根据产业园建设进度和资金需求,补助资金总额原则上分2个年度据实下达。 第四条产业园产业扶持专项资金可综合采取项目补助、惠农补贴、以奖代补、贷款贴息等方式使用。采取“以奖代补”方式扶持的农业项目,可按不高于项目总投资的45%给予补助。 第五条财政资金使用范围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面(正面清单): (一)生产设施,主要指建设主导产业生产大棚和加工用房、节水灌溉、水肥一体化、畜禽养殖、水产养殖等设施设备。 (二)产业融合,主要指产业园内主导产业农产品生产加工设备设施、产品储藏、冷链配送和流通设施的升级改造、新产业新业态(观光休闲农业、农产品电商等)设施配套、检验检测设施设备、信息化建设等,优先支持5G设备设施建设。

2020年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名单公示公告

2020年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名单公示公告 根据《农业农村部办公厅财政部办公厅关于开展2020年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工作的通知》(农办规〔2020〕10号),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完成了2020年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评审工作。现将拟批准创建名单进行公示,公示期为4月16—18日。如有异议,请实名(单位主要负责人签字并加盖公章)向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反映。反映情况要坚持实事求是,并提供证明材料。 附件:1.2020年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名单 2.2020年纳入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管理体系的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名单 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2020年4月16日

附件1 2020年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名单 1.北京市平谷区现代农业产业园 2.天津市宝坻区现代农业产业园 3.河北省安平县现代农业产业园 4.河北省张家口市宣化区现代农业产业园 5.山西省平顺县现代农业产业园 6.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察右前旗现代农业产业园7.辽宁省瓦房店市现代农业产业园 8.吉林省吉林市昌邑区现代农业产业园 9.黑龙江省海伦市现代农业产业园 10.江苏省泰兴市现代农业产业园 11.江苏省盱眙县现代农业产业园 12.浙江省瑞安市现代农业产业园 13.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区现代农业产业园 14.福建省建宁县现代农业产业园

15.江西省万年县现代农业产业园 16.山东省阳信县现代农业产业园 17.河南省灵宝市现代农业产业园 18.河南省内乡县现代农业产业园 19.湖北省蕲春县现代农业产业园 20.湖南省永顺县现代农业产业园 21.广东省云浮市云城区现代农业产业园 22.重庆市奉节县现代农业产业园 23.四川省资中县现代农业产业园 24.四川省南江县现代农业产业园 25.贵州省安龙县现代农业产业园 26.西藏自治区工布江达县现代农业产业园 27.西藏自治区那曲市色尼区现代农业产业园 28.陕西省陇县现代农业产业园 29.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福海县现代农业产业园 30.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昌吉市现代农业产业园 31.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二师铁门关市现代农业产业园

【干货】2020年农业产业强镇申报指南

1、申报主体 与2019年不同,2020年明确县级政府为申报主体,镇(乡)政府为实施主体。 2、截止期限 受疫情影响,2020年申报工作时间反而少于2019年,时间紧,任务重。 2020年,为3月20日。(文件出台时间2月12日,共计38天)2019年,为4月26日。(文件出台时间3月15日,共计42天) 3、申报审查备案部门 由于相关职能下放,省级农业农村部门和财政部门是最直接的认定部门。2020年农业产业强镇申报工作由各省级农业农村和财政部门统筹安排,组织申报遴选工作,即农业农村部、财政部对各省推荐的农业产业强镇及相关材料进行复核,通过复核后由农业农村部、财政部联合发文公示后批准启动建设;而2019年实行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即各省农业农村、财政部门根据名额控制指标,按规范程序遴选确定后,向农业农村部、财政部推荐拟开展农业产业强镇示范建设的名单,农业农村部、财政部对各省推荐的农业产业强镇组织审查备案。 4、创建数量 2020年,农业产业强镇创建数量为270个,长三角地区共33个,包括上海1个,江苏12个,浙江8个,安徽12个。需要注意: 1.计划单列市计入省级数量指标,不单独安排; 2.每个县每年推荐数量不超过1个; 3.2018年、2019年批准实施的县不再申报相同主导产业的乡镇(国家级贫困县除外); 4.城关镇、开发区、街道办事处、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所在镇(乡)不列入推荐范围。 5、主要建设内容 两个新增,两个不符合要求一票否决1-2个农业主导产业,产业链齐全,品牌效应好(2020年新增); 吸引农民返乡就业、创业,创建新型利益联结机制(2020年新增);农业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为主体(一票否决);助力脱贫攻坚(一票否决)。 6、主要建设条件 制定规划:县镇两级人民政府积极主动布局农业产业强镇建设,制定了农业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无规划一票否决) 明确主导产业:东、中、西部地区镇域农业主导产业总产值分别达到2亿元、1.5亿元、1亿元以上(国家级贫困县,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藏自治区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可放宽为0.3亿元以上)。与2019年不同的是,本次培育的主导产业要落实到具体品种类型(如涪城麦冬、秭归脐橙等),不得笼统地将粮食、水果、畜禽、水产等综合性行业作为主导产业,不得将休闲农业作为主导产业。2018—2019年创建比较集中的茶叶、花卉苗木等产业,原则上暂不列为2020年支持对象。 产业融合发展:东、中、西部农产品加工业产值与农业产值比分别达到2∶1、1.8∶1、1.6∶1以上(对国家级贫困县,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藏自治区及新

2020年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实施方案

2020年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实施方案 一、创建布局 1,围绕保障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和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综合考虑农业资源禀赋、特色产业发展、一二三产业融合等因素,统筹推进国家产业园建设。 2,2020年重点支持创建优质粮油、健康养殖、现代种业产业园,鼓励结合产业发展需要创建中药材产业园。 3,优先支持符合条件的贫困县、粮食生产功能区、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等申请创建。产业园应布局在县以下。 二、创建条件 1,申请创建的产业园,原则上不与本省(自治区、直辖市)已批准建设的产业园主导产业相同。 2,申请创建的产业园,经过两年左右的创建,应达到《农业农村部办公厅财政部办公厅关于开展2019年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绩效评价和认定工作的通知》(农办规〔2019〕51号)规定的认定条件。经评估与认定条件差距较大的,不得申请。 3,统筹考虑产业园、农业产业强镇等项目建设。申请创建的产业园,与农业农村部、财政部已批准建设的和2020年拟申请的农业产业强镇示范建设项目区域,原则上不能重叠。4,近两年发生重大农业环境污染或生态破坏问题、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被省级及以上环保、农业农村或食品安全等部门通报的县市,不得申请。 三、创建数额 1,原则上2018年度农林牧渔业总产值7000亿元及以上的省份按2个申报,7000亿元以下的省份按1个申报。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安排1个申报指标。对2019年中央财政资金统筹使用不规范的省份扣减1个指标。黑龙江省农垦总局、广东省农垦总局由所在省统筹安排申报。超指标申请不予受理。 2,按照种业发展品种布局,支持种业育繁推一体化基础好的北京、河北、福建、新疆、西藏等省市区,按确定品种增加申报1个以种业为主导产业的产业园。 3,对于2019年安排省级财政自有资金建设产业园10亿元以上的省份,可申报3个省级产业园纳入国家产业园创建管理体系;安排5亿元以上、10亿元以下的省份,可申报2个省级产业园纳入国家产业园创建管理体系;安排2亿元以上、5亿元以下的省份,可申报1个省级产业园纳入国家产业园创建管理体系。通过评价认定后,授予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称号。 四、创建程序 1,县级政府申请、省级农业农村和财政部门择优遴选的方式确定拟列入创建名单的产业园,经分管省领导审定后报送农业农村部、财政部。各省级农业农村部门、财政部门要严格按照创建条件开展竞争性遴选,认真组织好创建方案、建设规划评审和实地核查等工作。 2,农业农村部、财政部采取书面审查备案和竞争性择优遴选相结合的方式批准创建。对产业园建设成效突出、建设体系完善、省级财政自有资金投入大的省份申报的部分产业园,经书面审查符合条件后纳入拟批准创建名单。对部分产业园开展竞争性遴选,组织专家采取现场答辩的方式,择优纳入拟批准创建名单。 3,对拟批准创建产业园名单,经公示无异议后,由农业农村部、财政部联合发文公布。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