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SO14001塑料制品行业审核作业指导书
- 格式:docx
- 大小:122.74 KB
- 文档页数:20
质彊体系认证中心
1 目
的
和
适 用 范 2 塑 工 ...
料
成
型
素
..2 .11 2 他
加 3 工
境
因
审 4 .. 核 ...
境 法 . 律
与
.
.
要 5
监….- 监 卞 • • •
•
测
与 .
测
. .16
量
1P
审
1. 目的与适用范围 1.1 目的
为保证GB/T 24001-1996 idt ISO 14001 : 1996在塑料制品业环境管理体系
审核中得到正确和统一的理解和遵循,特结合该行业的特点制订本指导书。
1.2 适用范围
本作业指导书适用于审核员按照GB/T 24001-1996 idt ISO 14001 : 1996 标准对塑料制品业进行的环境管理体系审核。
2.塑料成型加工
2. 1塑料的组成与性能
2. 1. 1塑料及其分类
1)塑料:一般指以合成或天然的高分子化合物(树脂)为基本成分,在一定条件下塑化成型,而产品最终形状能保持不变的材料。它的组成除了高聚物(树脂)为主要成分外,还根据需要,可能含有某些具有特定用途的助剂。助剂主要有填料、增塑剂、着色剂、稳定剂等。
)塑料的分类
)塑料工业的分类
)塑料制品的分类
5)塑料组份的作用及主要种类
2.1.2 热塑性塑料的主要特性及用途
热塑性塑料:是指在特定温度范围内,能反复加热软化和冷却硬化的塑料这类塑料基本是以聚合反应所得到的树脂为基础制成的,受热时不产生化学交联,因而当它再一次受热时仍具有可塑性。它们的主要特性如表1所列。
表1 主要热塑料的特性及用途
2.1.3 热固性塑料的特点和用途
热固性塑料:是指受热后能成为不熔不溶性物质的塑料。这类塑料基本以缩聚反应所得到的树脂为基础制成的,受热时发生化学变化,使线型分子结构的树脂转变为体型结构的高分子化合物。当它再一次受热时就不再具有可塑性。热固性塑料的特点和用途如表2所列。
表2 热固性模塑料和特点与用途
2.2 塑料制品的成型工艺
221 塑料制品加工工艺分类
塑料制件加工工艺分类如图所示
图1 塑料加工工艺分类
222 塑料制件成型方法
塑料制件成型方法有注射、挤出、压延、吹塑、压缩、传递模塑、热成型、喷涂等成型以及几种成型方法的组合(见表3至表6)。
表3 热塑性塑料成型方法
项目基本原理主要过程特点应用范围
注射成型利用螺杆(或柱塞)
的推力将已塑化的原料干燥,
闭模注射,
生产效率咼,易于
实现自动化生产,
广泛地应用于
成型各种形状
围)
范
围
注射成制件
造粒- -粒料
粉碎_ -粉料
混合液
液体
混合
预浸混
合液
(干
态或湿
修
整
机
械
加
工
粘
接
烫
印
丝
印
涂
金
属
喷
涂助
剂
单
体
管、棒型材
粉料挤出成电线电
表4 热固性塑料成型方法
表5 常用热塑性塑料采用的成型方法
聚聚聚As ABS有聚聚聚聚聚聚氯聚聚聚聚
表常用热固性塑料采用的成型方法
223 塑料制件生产工艺流程实例
1)聚氯乙烯电线、电缆生产工艺流程
电缆 ------ ---------------
—挤出包覆―> 冷却―> 卷绕一►成品
线芯
原料准备:电缆料如吸潮,则加入挤出机前应烘干处理,处理温度80C左右。线芯要从绕线筒上展卷,一般安装两台展卷机,轮流向挤出机供线。线材应预热以保证塑料熔体良好粘附和包覆。挤出包覆由挤出机完成。
冷却:挤出包覆制得的电线电缆立即进入很长的冷却水槽,冷却水为常温水。
2)石棉纤维增强酚醛塑料制工业零部件
石棉纤维增强酚醛塑料采用压缩模塑法成型,制品具有卓越的耐热性、隔热性、耐腐蚀性、耐磨性、耐候性,因此在化工防腐(如管道、管件、泵壳等)和汽车制动零件(刹车片、离合器件)两方面应用极普遍。
生产工艺流程分干法和湿法两种,见下图2和图3。石棉纤维「
图2 干
法生产石棉
酚醛塑料制
品工艺流程
图3 湿法生产石棉酚醛塑料制品工艺流程
主要生产设备有捏和机、比辊炼塑机、液压机、烘炉、模具等。
3. 环境因素审核
3.1标准要求及理解要点
ISO14001 4.3.1 环境因素条款要求为:“组织应建立并保持一个或多个程序,用来确定其活动、产品或服务中它能够控制,或可望对其施加影响的环境
一_制品型坯一*•烘焙_
方法①
T混合
树脂粉—制品—> 修饰—成品
各种助剂丄方法②
因素,从中判定那些对环境具有重大影响,或可能具有重大影响的因素。组织应确保在建立环境目标时,对与这些重大影响有关的因素加以考虑。
组织应及时更新这方面的信息。”
理解要点:
A. 标准要求组织有一个或多个程序,这些程序的作用是确定、评价、更新环境因素,特别是重大环境因素。程序应能满足确定环境因素及判断其重要程度,并在出现新问题时及时更新,确保体系的要求。
B. 环境因素的考虑应包括:三种状态、三个时态和七种类型。
三种状态:正常(如生产连续运行)、异常(如生产的开车、停机、检修等)和紧急状态(如火灾、事故、洪水等)。
三个时态:过去(如以往遗留的环境问题、原材料的来源与生产过程)、现在(如组织现场的现有的环境问题)和将来(如产品出厂后可能带来的环境问题,将来潜在的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计划中的活动可能带来的环境问题)。
七种类型:大气排放、水体排放、废物管理、土地污染、对社区的影响、原材料与自然资源的使用、其他地方性环境问题。
环境因素的确定本身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该过程也包括明确潜在的法律、法规的要求和组织自身业务发展、工艺更新、原材料替代及相关方要求等方面的影响。
3.2 审核要点和审核深度
A. 环境因素审核应包括以下要点:
①组织是否建立并保持了程序用以识别组织的环境因素,并评价出重大环
境因素?
②组织的环境因素是否识别充分?是否考虑了正常、异常和紧急情况;过
去、现在和将来?
③重大环境因素有哪些?评价是否合理(附附件)?
④组织如何保证及时更新这些信息?
B. 审核深度
①核查程序是否包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