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实用类文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阅读练习及答案

实用类文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阅读练习及答案

实用类文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阅读练习及答案
实用类文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阅读练习及答案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先秦诸子百家中,儒、道、墨、法、阴阳、名六家属第一流的大学派。汉以后,法、阴阳、名三家,其基本思想为儒、道所吸收,不再成为独立学派;墨家中绝;唯有儒、道两家长期共存,互相竞争,互相吸收,形成中国传统文化中一条纵贯始终的基本发展线索。

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多元成分中,儒家和道家是主要的两极,形成鲜明的对立和有效的互补。两者由于处处相反,因而能够相辅相成,给予整个中国传统文化以深刻的影响。

儒家的人生观,以成就道德人格和救世事业为价值取向,内以修身,充实仁德,外以济民,治国平天下,这便是内圣外王之道。其人生态度是积极进取的,对社会现实强烈关切并有着历史使命感,以天下为己任,对同类和他人有不可自已的同情,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不与浊俗同流合污,在生命与理想发生不可兼得的矛盾时,宁可杀身成仁,舍生取义,以成就自己的道德人生。道家的人生观,以超越世俗人际关系网的羁绊,获得个人内心平静自在为价值取向,既反对心为形役,逐外物而不反,又不关心社会事业的奋斗成功,只要各自顺任自然之性而不相扰,必然自为而相因,成就和谐宁静的社会。其人生态度消极自保,以免祸全生为最低目标,以各安其性命为最高目标。或隐于山林,或陷于朗市,有明显的出世倾向。儒家的出类拔萃者为志士仁人,道家的典型人物为清修隐者。

儒道两家的气象不同,大儒的气象似乎可以用“刚健中正”四字表示,就是道德高尚、仁慈亲和、彬彬有礼、忠贞弘毅、情理俱得、从容中道、和而不同、以权行经等等,凡事皆能观研深究,以求合理、合时、合情,可谓为曲践乎仁义,足以代表儒家的态度。古者有儒风、儒士、儒雅、儒吏、儒将等称谓,皆寓道德学问有根底、风度温文尔雅之意。道家高士的气象似可用“涵虚脱俗”四字表示,就是内敛不露、少私寡欲、清静自守、质朴无华、超然自得、高举远慕、留恋山水等,富于诗意,富于山林隐逸和潇洒超脱的风味。我们也发现注重归真返朴,羡慕赤子般的天真或天机,保持人的真性情,厌恶人世的繁文缛节、权诈智巧,是老庄的特色。古者有道人、道真、道眼、道貌、道学等称谓,皆寓不同凡俗,领悟至道、风度超脱之意。儒家是忠良的气质与风度,道家是院士的气质与风度。(摘编自《儒家与道家人生气象》)

材料二:

儒、道两家主张虽多有不同,各有偏重,但在力主“和”与“和潜”这一点上却是完全一致的。儒家讲“和合”、“保合”、“中和”、“太和”,孔子讲“合而不同”。道家也讲“致中和,守静笃”“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和则生万物等等。

儒家学说和道家思想都是开放性的,不是封闭的思想体系,它们随着历史的前进而不断地丰富和发展。汉代,佛教从印度传入中国,起初,确曾因我国囿于“夷夏之辨”一度显得孑立。但经过一番与儒、道的碰撞、辩驳、演变、磨合,外来的佛教渐渐中国化,到了隋唐,就逐渐实现了儒、道与佛的融和,三教合一,共同形成了中国恢宏独特的传统文化。这也是世界各国思想历史上未有先例的一大“典型”。之所以能达到这一点,关键在于儒家学说和道家思想这两个中华原创文化,具有博大的包容性,是坚强的“胃”,能把域外文化,如佛教,消化吸收为中国化的佛教。所以,史学大师陈寅恪早就指出:中国传统文化之精髓是“道

家的真精种,新儒家的旧途径”。故此,我们认为“国学”的根基是儒道互补,缺一不可,而那种把“国学”只看作孔孟创立的儒家学说一家独踞的认识,是有重大偏颇的。缺了老子创立的道家思想的补充,儒家难撑国学这台戏,儒、道两家,还要加上佛教三足鼎立才能站稳立牢。

(摘编自韩秉方《儒道互补---国学之根基》)

材料三:

在努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今天,为了更好地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需要对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如何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追求是一条重要途径,有助于克服在传承发展传统文化中容易出现的形式化倾向。

历史悠久的中华传统文化,在殷周之际出现了重要的人文转向,即由神本向人本转向,以及人道主义思潮出现。这为儒、墨、道、法等诸子百家提供了最直接的思想来源,也规定了此后中华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和主要走向。在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中,儒、道两家最具代表性,儒家致力于以仁为核心、仁礼相辅互动的理论构建。与儒家讲仁爱形成对照的是,道家更强调道法自然,认为文明的发展要注意克服虚伪性和工具化的倾向。道家身国同构、经国理身的理念,表现出其根本价值取向是向往真正符合人性的和谐社会与美好人生。由此,儒、道两家虽然对社会和人生的理想形成了不同的致思路向,但在拥有共同价值追求的基础上可以相融互补。在魏晋玄学那里,通过名教与自然之辨,二者实现了辩证的统一,为容纳和吸收外来的佛教准备了思想文化条件。

(摘编自洪修平《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追求》)

1.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儒、道长期共存,形成纵贯中国传统文化始终的思想流派,是因为其在发展进程中,互相竞争,互相吸收。

B.法、阴阳、名三家后来灭绝,是因其基本思想被儒、道吸收,而他们本身却不吸儒、道思想。

C.儒、道两家主张虽然各有偏重,多有不同,但是都讲“合而不同”,都讲和则生万物。

D.殷周之际出现的人文转向和人道主义决定了后世中华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和主要走向。

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儒家的人生态度是积极的,它关注社会现实;而道家则不同,以各安其性命为最高目标。

B.如果中华原创文化缺少包容性,不能让佛教中国化,就可能没有儒、道、佛合一。

C.我们一般习惯于把孔孟创立的儒家学说称为“国学”,其实,这是有重大偏颇的。

D.材料三第一段运用设问提岀论点,指出复兴中国梦需要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追求。

3.材料一中说儒道两家“处处相反”,以下不属于其“处处相反”依据的一项是()

A.儒家的人生观是在生命与理想发生不可兼得的矛盾时,宁可杀身成仁,舍生取义,以成就自己的道德人生;道家的人生观是以免祸全生为最低目标,以各安其性命为最高目标。

B.儒家的出类拔萃者为志士仁人,是忠良的气质与风度;道家的典型人物为清修隐者,是院士的气质与风度。

C.儒家崇尚仁慈亲和、彬彬有礼、从容中道,主张凡事要合理、合时、合情;道家崇尚质朴无华、超然自得、少私寡欲,主张保持人的真性情,厌恶人世的繁文缛节、权诈智巧。

D.儒家致力于构建以仁为核心、仁礼相辅互动的理论体系;道家更强调道法自然,认为文明的发展要注意克服虚伪性和工具化的倾向。

4.材料二在论证上有哪些特点?请简要分析。

5.儒家的人生观,以成就道德人格和救世事业为价值取向;道家的人生观,以超越世俗人际关系网的羁绊,获得个人内心平静自在为价值取向。回顾我国古代知识分子的沧桑历史,到处都可寻觅到这两种类型的影子,请你各举一例来证明。

1.A

2.C

3.B

4.①引证法,文章引用了名句、诗文等,既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也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②例证法,文章阐述汉代及隋唐佛教的情况,为儒学、道学是开放性的这一观点提供了例证。③比喻论证,文章把儒家学说和道家思想比喻成“胃”,形象地论述了它们的博大的包容性。

5.痴心于“致君尧舜上”的“诗圣”杜甫,其诗歌处处体现民本思想,在沉郁顿挫的语调中饱含忧患意识,便是儒家入世思想的印证;“诗成笑傲凌沧洲”的“诗仙”李白,不仅在皇帝面前无拘无束,更是游遍山河江川,有着狂放浪漫的个性。

诵读优秀经典 传承传统文化

诵读优秀经典传承传统文化为进一步继承中华民族优良传统,传承国学经典文化。蓟县第七小学在师生中持续开展“经典诵读”活动。呈现出如下特点: 一、在校园中营造浓郁的“经典文化”氛围。 为配合活动的开展,结合校园环境和文化建设,学校在楼道的墙壁上专门开辟了“国学文化”版块。一个个《弟子规》《三字经》《论语》小故事娓娓道来、栩栩如生、活灵活现。每一块墙壁都在说话,每一个角落都散发着经典的书香。诵读经典已成为一种文化,一种师生的生活状态,他们在亲近经典,深入了解传统文化博大精深的同时,品味着祖国灿烂文化的芳香。 二、重视校本教材的研发和使用。 我校历来重视以国学文化为依托,研发校本教材工作,学校组织部分语文骨干教师在课堂实践的基础上,利用业余时间成功编写经典诵读校本教材《弟子规》《阅读积累》《经典阅读》并在全校推广使用。学校把这些校本课程列入教学计划,1-2年级每周两课时,3-6年级每周一课时。并把《弟子规》作为我校各年级必背教材,纳入语文课程之中,由语文教师负责诵读、讲解。 三、以科研课题研究带动“经典诵读”活动的开展。 我校在几年的“经典诵读”活动中,总结出了一些行之有效的经验。构建起以:“早识字;多阅读;勤积累;会学法;善学习”为主要内容的读书模式,特别是在组织学生阅读活动中,归纳提炼出:“故事引领激发阅读;教师引领体验阅读;模仿引领感受阅读;方法引领快速阅读;内容引领健康阅读”的指导学生阅读活动的策略,有效地促进了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发展了学生终身学习能力。我校开展的普及阅读活动已成为学校办学的一大亮点和特色,受到社会各方面的广泛注意。 我校以重点课题:“早识字-多阅读-勤积累-会写作”与中国教师报的“随笔化作文”、“纵横信息数字化学习与优化小学生识字过程的研究”为引领,引导师生诵读经典,读好经典。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让师生受到博大精深的中华民族文化的滋养。沐浴氤氲书香,奠基多彩人生。 四、诵读形式灵活多样、丰富多彩。 每日10分钟诵读活动。学校规定每天早晨上课前10分钟为《弟子规》的诵读时间。各班语文教师认真组织精心指导,学生们积极学习、诵读国学,感悟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知识竞赛试题(名家学术)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知识竞赛试题(名家学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知识竞赛试题(名家学术) 1.中国古代阴阳家的代表是(C)。 A. 申不害 B. 管仲 C. 邹衍 D. 吴起 2.鬼谷子是我国哪个时期的思想家?(C) A .西周时期 B .春秋时期 C .战国时期D.西汉时期 3.先秦“诸子百家”中的不包括(C)。 A .阴阳家 B .小说家 C .释家 D .农家 4.汉代儒家代表人物是(A)。 A .董仲舒 B .张载 C .程颐 D .陆九渊 5.提出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是(D)。 A .孔子 B .孟子 C .荀子 D .董仲舒 6.儒家取得独尊地位,开始于(D)。 A. 春秋时期 B. 战国时期 C. 汉高祖时期 D. 汉武帝时期 7.西汉时期儒家思想成为正统思想,董仲舒新儒学的基础是(C)。 A .仁者爱人 B .轻徭薄赋 C .天人感应 D .大一统 8.汉武帝采纳董仲舒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这里的“儒术”指(C)。 A .吸收了佛教、道教等思想的儒学B.正统的孔孟学说C.糅合了道家、法家、阴阳家等学说的儒学 D.儒家学说与权

9.董仲舒的思想不包括(D)。 A. “天人感应” B. “大一统” C. “三纲五常” D. “敬鬼神而远之” 10.经学起源于(B)。 A. 秦代 B. 汉代 C. 南北朝 D. 隋朝 11.两汉经学的集大成者是(C)。 A. 班固 B. 贾谊 C. 郑玄 D. 张衡 12.玄学盛行的时代是(D)。 A. 西汉 B. 隋朝 C. 东汉 D. 魏晋 13.魏晋最重要的学术思想是(D)。 A. 儒学 B. 黄老之学 C. 汉学 D. 玄学 14.魏晋时期玄学兴盛,其所谓“玄”主要是源自“玄之又玄,众妙之门”,此语出自(B)。 A. 《论语》 B. 《老子》 C. 《庄子》 D. 《周易》 15.魏晋玄学的主要经典是“三玄”,是指《老子》《庄子》和(A)。 A. 《周易》 B. 《孟子》 C. 《道德经》 D. 《周礼》 16.魏晋时期兴起的玄学,第一次将(C)摆到最为重要的地位。 A. 家族观念 B. 忠君观念 C. 个体人格 D. 社会群体 17.魏晋时期的玄学也被称为(D) A ?新佛学 B ?新儒学 C ?新易学 D ?新道家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施方案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实施方案 太华办八一小学 2018年3月28日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实施方案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教育部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等要求,进一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我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挖掘传承华阴域文化,打造富有特色的校园文化,全面推进德育课程一体化实施结合我校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十九大精神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总书记关于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系列讲话精神,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深刻认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立德树人的重要作用,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贯穿于学生成长的全过程。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创新教育方式,丰富活动容,尊重学生认知规律,不断增强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创出特色,打造品牌。 二、组织机构 我校成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实施”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员中涛 副组长:娟周红亚 成员:翠萍建侠甄洁贠西玲王春艳 芬亚利宝平丽蔡晶

1.坚持文化传承与创新发展相结合。遵循“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原则,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既增强民族文化自信,又善于借鉴吸收国外优秀文化成果,博采众长。 2.坚持文化修习与人格养成相结合。既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典籍、历史人物、传统技艺等的学习,又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承载的核心价值观、道德规及时代价值,冶高尚人格。 3.坚持课堂教育与课外实践相结合。既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又发挥课外活动和社会实践的重要作用。 4.坚持针对性与系统性相结合。既根据不同学段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区分层次、突出重点、关注成效,又加强各学段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教学容的有机衔接、次序推进。 5.坚持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相结合。既发挥学校主阵地作用,又推动家庭、社会积极参与,形成教育合力。 四、活动目标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卓有成效的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学与践行。2018年春季开学,全面落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地方必修课程,持续开展老腔、迷胡、剪纸、华山红拳等非遗文化进校园活动。 五、活动容 (一)加强传统文化教育。大力弘扬爱国、诚信、勤奋好学、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论文

摘要: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是指居住在中国地域内的中华民族及其祖先所创造的、为中华民族世世代代所继承发展的、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历史悠久、内涵博大精深、传统优良的文化。学生是祖国的花朵,是祖国明天的太阳,在展望未来的同时,也必须学习中国的传统文化,只有在不忘记传统文化的前提下,才会取得更大的进步。 近日,我们通过对大中小学课本进行了大量的收集后发现:现在大中小学课本中,传统文化的分量和地位越来越重要。 1、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魂,是中华民族的根 中华民族是勤劳勇敢的民族,是聪明智慧的民族,是开拓创新的民族经过长时间的淘漉和历史沉淀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历史的精彩浓缩,记录风雨,贮藏丰碑,凝结精魂,激励后辈自从盘古开天地后,中华各民族的祖先就在这片古老而辽阔的土地上繁衍生息,不仅创造了无穷无尽的物质财富,而且创造了人类文明史上独具特色、灿烂辉煌的中华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老祖宗的谆谆教诲,语重心长,句句箴言,滋润心田,教我做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智慧之果,闪烁聪慧,展示魅力,开启脑力,启迪子孙;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五千年的文明陈酿,历经沧桑,遗存华章,哺育华夏,福及人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不断增值的民族资本,璀璨夺目,点墨是金,亘古常青,价值永恒;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培育气度,激励自信,陶冶人格,塑造灵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精深厚重,传承文明,营

养无限,永屹世林 2、当今的大中小学生的文化底蕴和人格状况需要国学 八十后九十后的特点就是张扬个性,创新而丰富的文化底蕴是才培植个性培养创新不竭的源泉创新可以说是悟性和灵性的结晶,而悟性和灵性的根系却深植于丰厚的文化底蕴里因此,语文教育应充分重视文化意识的培养和文化底蕴的沉积,为学生终身可持续发展,具有创新能力奠定坚实的基础 (1)积累文化底蕴,培植创新的悟性和灵性语文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体验生活情趣,在丰富生活阅历中不断积累文化底蕴;要在熟读的基础上,抓住有一定内涵的词句去感悟课文的整体美;要注意抓住课文耐人寻味处、意义深远点,发挥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去感悟课文的意境美、内涵美,体验文化美感;要引导学生涵咏富有人情味和浪漫情调、诗情画意的优美词句,领悟课文的艺术美、情感美,体验文化情趣,使学生的灵性和悟性如枝头上的嫩芽在春雨沐浴中焕发生命活力。 4、有助于拓宽学生的文化视野,提高其文化品位 在经济全球化、市场化的冲击下,功利主义思想泛滥,高职教育也难免

中华传统文化经典诵读

中华传统文化经典诵读 名句整理 1、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 2、首孝悌次见闻。知某数识某文。 3、勤有功戏无益。戒之哉宜勉励。-----《三字经》 这几句已经给孩子解释了意思背起来应该不难。 4、凡是人皆须爱。天同覆地同载。只要是人都要相爱。头顶上的是同一个天脚下托的是同一个地。 5、才大者望自大。人所服非言大。才能出众的人威望自然就大。人们佩服他并不是由于他说话的声音大。 6、勿谗富勿骄贫。勿厌故勿喜新。不要巴结富人不要看不起穷人。不要讨厌故友不要只喜欢新朋友。 7、能亲仁无限好。德日进过日少。如果能亲近仁德的人就会有很多的好处道德就会一天天增进错过就会一天天的减少。8、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千里远的路程是从脚下第一步开始的。现用以说明要成就大业必须立足于当前脚踏实地干下去。 ----------《老子》 9、不入虎穴焉得虎子。不能钻进老虎窝怎么能得到小老虎。比喻不经历艰险就不能取得重大成就。-------《后汉书》10、凡事预则立无欲则废。凡是有预见就能成功没有预见就要失败。---------《礼记》 11、知无不言言无不行。知道的内容没有不说的说出来的话没

有不去做的。这就是说要毫不隐瞒的说出自己的话并坚持言行一致。---------宋.苏轼 12、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作为一个学者应该是学习而不知满足教导求学的人应尽心尽力不知疲倦。--------《论语》 13、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玉石不经雕琢就不可能成为有用的玉器人不学习就不懂得事理。------《礼记》 14、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通过学习才会发现自己很多事物不懂通过教学才会发现自己知识贫乏。------《礼记》15、吾尝终日而思矣不知须臾之所学也。我曾经整天冥思苦想但徒劳无益还不如用心学习片刻有所得。-------《荀子》 16、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逝去的时间像流水一样日夜不停的流去。劝告人们要珍惜光阴抓紧工作。---------《论语》 17、少而不学长无能也。少壮时不好好学习长大就没有本领。 --------《孔子家语》 18、少年辛苦终身事莫向光阴惰寸功。少年时多受点辛苦是关系到一辈子的事千万不要偷懒而虚度一寸光阴。-------唐.杜荀鹤

云南省第四届“彩云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知识竞赛问题及答案题库(二年级,共109题)

云南省第四届“彩云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知 识竞赛问题及答案题库 (二年级,共109题,其中单选60,多选29,判断20) 一、选择题(60) 1“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是()对自己的评价。 A.屈原 B.孔子 C.孟子 D.老子 正确答案:B 2.中国的四大名绣指的是——苏州的苏绣、广东的粤绣、()和四川的蜀绣。 A.福建的闽绣 B.湖南的湘绣 C.河南的豫绣 D.上海的申绣 正确答案:B 3.补充句子:弟子事师,敬同于父,习其道术,学其() A.行为 B.言语 C.做事 D.为人 正确答案:B

4.()主张无为而治,崇尚清静无为,回归自然。 A.老子 B.庄子 C.孟子 D.韩非子 正确答案:A 5.“昔孟母,择邻处”中的“孟母”指的是()的母亲。 A.孟轲 B.孟郊 C.孟浩然 D.孟尝君 正确答案:A 6.孔子曾说:“三人行,()。”这句话教育我们要虚心向他人学习。 A. 必有我师焉 B.择其善者而从之 C.见贤思齐焉 D.终身为父 正确答案:A 7.“剪桐封弟”的故事发生在西周初年哪位君王身上?() A.周成王 B.周文王 C.周武王 D.周幽王 正确答案:A 8.“髽(zhuā)髻娃娃”是哪一地区剪纸的代表图案?() A.山西 B.陕西 C.河南 D.河北 正确答案:B

9.“夫地力之生物有大限,取之有度,用之有节,则常足。”这句话出自() A.《论语》 B.《资治通鉴》 C.《道德经》 D.《朱子家训》 正确答案:B 10.傣族的泼水节一般从4月中旬开始,连续庆祝三天。第一天叫作(),相当于除夕。 A.空日 B.麦日 C.岁首 D.迎新 正确答案:B 11.戎马一生的常胜将军,历经嘉靖、隆庆、万历三朝,被称为“三朝虎臣”的是() A.郑成功 B.戚继光 C.文天祥 D.胡宗宪 正确答案:B 12.在晴朗的夜晚仰望天空,能看到许多亮闪闪的星星,神话故事赋予这些星星美丽浪漫的色彩。请问,天文学中的“河鼓二”是指哪颗星?() A.牛郎星 B.织女星 C.北斗星 D.天狼星 正确答案:A

中国传统文化论文2000字

中国传统文化之儒家思想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中国古代社会形成并发展起来的比较稳定的文化形态,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民族的历史遗产在现实生活中的展现,这个思想体系蕴涵着丰富的文化科学精神,而科学精神又是通过儒学的要义体现的。儒学传统中这一被传统社会奉为经典准则的“以修身为本”的理论,同样也适用于现代社会。建设起一个和谐文明的社会,根本在于每个社会成员的素质状况。只有每个社会成员都具有较高的文化水平和道德水平,整个社会才能达到文明和谐之境。因而每个社会成员的和谐人生乃是组成和谐社会的基础,而要达到和谐的人生,自然应从“修身”开始。 中国传统文化是内部凝结力的文化,这种文化的精神是注重和谐,把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群体、人与自然有机的联系起来,形成一种文化关系。儒家文化是体现中国传统文化中这种凝聚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儒学文化中的和谐意识包涵天人关系的和谐与人际关系的和谐。关于人际关系的和谐,儒家提倡“中庸”,即“和而不同”和“过犹不及”,实质是强调矛盾的统一与均衡,强调通过事物之变的把握以获得人际关系的和谐,避免和克服人与人,人与社会乃至国家、民族之间的对立和冲突。这充分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凝聚之学的科学精神。 中国传统文化并不是一个封闭的系统。尽管中国古代对外交往受到限制,它还是以开放的姿态,实现对外兼容,这正是依靠儒学“和而不同”的精神而实现的。儒学在保持其学统传承的同时,总以“和而不同”的精神,以我为主地汇通、吸收和融合外来文化的优秀成果。儒家文化对外来文化的强大吸收能力和它强大的同化能力是相辅相成的,更加出色的承载了中国传统文化兼容之精神。 文化的本质特征是促进自然、的人文之化,中国突出经世致用的学风,它以究天人之际为出发点,落脚点是修身、治国、平天下,力求在现实社会中实现其价值,经世致用是文化科学的基本精神,儒家学说则更是这种精神的体现者和者。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儒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和重要组成部分,两者是血与水、源与流的关系。“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总得说来,就是究天人之际,明修身之道,述治国方略,求天下为公,最终实现天人和谐的境界。儒学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中国传统文化精神通过儒学体现,在悠久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优秀的儒家文化价值

《中国传统文化诵读》校本课程纲要

《中国传统文化经典诵读》校本课程纲要 八里中心小学 一、课程目标 中国古代文化经典浓缩了“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等多方面知识,是中国文化的瑰宝,是古人留给我们的一笔丰厚的遗产。它不仅为当代中国人所继承,而且引起世界许多国家人民的重视,传统蒙学课本《三字经》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儿童道德丛书》,许多经典被译成多国文字,所以,让中国的儿童诵读中国古代文化经典具有重要性和必要性。 其次,科学研究表明,人的大脑约有140多亿个神经细胞组成,而经常使用的仅占脑细胞总量的10%——20%,大多数脑细胞处于修整、后备状态,也就是说,儿童的大脑有挖掘不尽的潜能,让他们背诵大量古诗、古文大有也处。因为他们的头脑里储存的东西不多,且由于相互干扰少,容易把东西装进去并不会遗忘。虽然很多经典的内容学生一时无法理解,只要让他们装在脑子时随着年龄的增长和对知识理解能力的增强,这些东西就会发生质的变化,成为融会贯通的知识,到那时便是一笔丰富的财产。 再次,我校以“以人为本,追求卓越”为办学理念,确立了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宽厚的知识素养、浓厚的探究欲望、亮丽的爱好特长”的培养目标,以“厚德健体、崇文明理”为校训,经典的古诗词的诵读与积累可以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丰厚学生的人文底蕴,培养崇尚文明礼仪、行为文明雅致,明白事理,勤于探究,善于思考的西新人。 基于以上三点,我们决定在全校开设《中国传统文化经典诵读》课程,其目的在于宏扬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培养塑造一代具有丰厚文化底蕴及现代意识为一体的跨世纪人才,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同时,在诵读中开发

儿童的记忆潜能,陶冶情操,为学生健全的人格发展与良好的性情修养形成奠基。基于这种目的,我们确立《中国传统文化经典诵读》课程目标如下: 1、认识中国传统文化的丰厚博大,了解国古代的优秀诗文。 2、在读古文、背古诗的过程中,宏扬中国传统文化,培养爱国情感。 3、丰富学生的文学储备,加强其文学功底,促进学生成为一代具有丰厚文化底蕴的新世纪人才。 4、通过读古文、背古诗,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帮助学生修身养性,净化心灵,陶冶情操。 5、开发儿童的记忆潜能,发展学生的语言、思维、想象及表达能力,为儿童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二、课程内容 中国传统文化既有其精华之处,但也有其糟粕,所以我们应当具有选择性地吸取精华。故在诵读内容的选择上,我们一定要慎重。那些被称之为“经典”的诗文,和对学生的人格发展、性情修为乃至人世观、世界观、价值观等的形成具有正面影响的优秀篇章,是我们的道选。我们确定的诵读内容主要为以下六个: (一)唐诗宋词 古诗作为一种文学载体,一直以来被语文教材选作范例。尤其是新课程改革以来,新的《语文课程标准》上已明确规定了各年级要求背诵的篇目。结合学生实际,我们将唐诗宋词作为诵读的首选,并确定了具体目标:(二)古代蒙学教学 在所有的蒙学书中,最流行的便是《三字经》、《百家姓》、《千字经》《弟子规》,读《三字经》以习见闻,三字一句,合辙押韵,便于低年段学生诵读,所以《三字经》被列为低年段学生诵读内容之列。

《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

近日,教育部在官网公布《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文中简称《纲要》),称将据此适时调整课标,修订教材,并增加书法在内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在中考、高考升学考试中的比重!!! 看到这里,我不得不感叹少年们真是越来越幸福了……各种特长在高考中越来越有用武之地,高考也慢慢不再是单纯的由应试分数来评判一个学生的素质高低的考试。书法专业有哪些优势?有哪些高校开设了书法专业,书法专业就业又是往何处去呢?来一起看看吧~ 《纲要》对学生学习传统文化做了明确要求: 一、小学低年级初步认识常用汉字,感受汉字美,诵读浅近的古诗,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了解家乡习俗、传统礼仪,学会待人接物的基本礼节,初步感受经典的民间艺术; 二、小学高年级熟练书写正楷字,理解汉字的文化含义,体会汉字优美的结构艺术,诵读古代诗文经典篇目,培养学生对传统体育活动的兴趣爱好; 三、初中阶段要临摹名家书法,体会书法的美感与意境,初步了解古诗词格律,阅读浅易文言文,欣赏传统音乐、戏剧、美术等艺术作品,感受其中表达的情感和思想,参加传统礼仪和节庆活动。2015年北京中考语文试卷,第一道题就是书法题,而书法题和卷面分占总分30%了。 四、高中阶段要阅读篇幅较长的传统文化经典作品,提高古典文学和传统艺术鉴赏能力,增强民族自信。 五、大学阶段,以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能力为重点,培养学生的文化创新意识,增强学生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随着国学的日益兴盛,书法作为中国文化的核心精髓日益受到教育部的重视。随着艺术类专业的不断完善,加上美术高考压力增大,书法专业前景日益兴盛。高校书法专业招生规模逐年扩大,选择通过书法学习进入理想中的大学成为了优选捷径。 中国社科院“中国书法院”的成立,以及各大专科院校相继开设书法系,书法专业随之升温,此时报考,正当其时。各高校也在纷纷增开书法专业,不断扩大招生名额,书法生考入名校本科的比率越来越高,特别是有一点书法基础,文化课成绩稍微好一点的文科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书法专业课训练,其升学率更高,前途更光明。 目前,我国的书法专业已经形成从专科、本科到硕士、博士、博士后一整套完善的教学体系,并不断趋于成熟,一批名牌大学更是引人注目。高校书法专业正以蓬勃的发展趋势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书法专业高考的优势: 第一、文化课成绩要求低,平时在班级中等成绩(320-480分)的学生、都有机会。

关于传承中华传统文化优秀范文5篇_议论文

关于传承中华传统文化优秀范文5篇 【篇一:传承中华传统文化】800字 当时间的沙漏漏下最后一粒沙粒,金子的本色才会如此灿烂;当贝壳的泪痕划过最后一瞬,珍珠的色彩也会如此耀眼。当六年的养分在体内积累,毛竹的生机也会如此蓬勃。 正是由于历史的洗礼,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最终诞生了华夏女儿的独一无二的中国传统文化,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每个人的使命。材料中所说的那个歌星的经历,正是由于时代的进步、社会的发展、观念的更新形成的。 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正确对待外来文化。现如今,知道重阳节的人越来越少了,知道感恩节的人越来越多了;知道情人节的人越来越多,可知道七夕节的人越来越少了。对于我们先辈留下来的许多传统节日,我们中的许多人都几乎全都置于脑后了,这难道不是一种崇洋媚外吗?这难道是我们口口声声说到的责任感吗?然而,我们身边其实有许多人在为我们做榜样,他们能坚守自己的信念,鼓励人们学习继承优秀传统文化,著名学者马寅初不就是吗?他积极提倡我们青少年应当多多学习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虽然世界正在多元化,但是,我们传统的中化文化不能丢!因此,我们是否想过,在不久的将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否会被他国文化所取代?这个答案须靠我们用行动来回答。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继续发展的基石,是我们共同保护,共同继承的使命。 传承优秀传统文化,让我们坚定信念,共创美好未来!忆往昔,若不是司马迁的沥尽心血,怎会有《史记》的鸿篇警后人,若不是李时珍的跋山涉水,怎会有《本草纲目》的福祉遗万年代;若不是曹雪芹的五次易稿,怎会有《石头记》的哀婉催人泪?看今昔,是谁苦心钻研十余载,终使两星成?是谁奋斗十八年,终抱金牌归?是钱学森!是申雪与赵宏博。他们是继承了中华传统文化经典中的坚定,他们是传承了中华传统文化典籍中的不懈。正是由于继承和传扬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和精神,才使得他们能够这般坚定,这般执着。 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我们虽如一根小小的火柴,但仍能点亮一片星空: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我们虽如一片绿叶,但能点缀整个春天;传统优秀传统文化,我们虽若驾一叶扁舟,但仍能惊动一片大海。 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生命的支撑,成功的基石。 【篇二:传承中华传统文化】900字 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离不开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传承。近年来,我们有幸接受越来越多的感恩教育,这是公民道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份。要进行道德教育就无法离开中华传统文化的教育。 中华文化的最高境界是和谐,要和谐就要顺应自然,尊重自然,而不是去破坏自然,去“人定胜天”。我们把天地比作父母,感恩大自然赋予了我们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感恩大自然赋予了与人类生生不息、和谐相处的万物。有了这份感恩之心,我们就会赞美天地、赞美万物,懂得与自然和谐相处。这是我们人类长久生存的金钥匙。1988年,75位诺贝尓奖得主在巴黎发表联合宣言:21世纪的人类要生存,必须从两千多年前的中国孔老夫子那里汲取智慧;二十世纪70年代,英国大哲学家汤恩比教授说:要解决21世纪的人类问题,只有孔、孟学说。这些世界顶尖级的人物,懂得我们中华先祖留下的文化是安身立命、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智慧与大道,而我们更应感念祖恩,以中华文化之精神,

节日的诗篇――中华传统文化经典诵读展演

《节日的诗篇》——中华传统文化经典诵读展演●学生甲乙开场白: 甲: 老师们!乙: 同学们!甲乙: 大家好! 甲乙: 四会市江谷中学传统文化经典诵读展演活动现在开始!甲: 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而传统节日文化,则底蕴深厚,异彩纷呈。历代的文人墨客,为节日谱写了许多千古名篇,这些诗文脍炙人口,精彩浪漫,雅俗共赏,广为流传,是一份宝贵的传统文化遗产。 乙: 今天,我们为大家朗诵的诗词主题是——《节日的诗篇》,请欣赏!首先献上的是开篇诗歌《我的中国节》。 ★学生齐声朗诵: 我的中国节 蒋开儒 中国人盼过节春节爱家大团圆 过了一节又一节端午爱国好气节 过节感动了老天爷家在传承

节日的天气很特别情在连接 清明的雨民族精神大张扬 1 / 4 元宵的雪我的——中—国—节! 重阳的风 中秋的月 ●背景音乐响起-------- ★学生一(独白): 大年三十是除夕,我来朗诵唐诗《除夜》—— 除夜来鹄 事关休戚已成空,万里相思一夜中。 愁到晓鸡声绝后,又将憔悴见春风。 ★学生二(独白): 正月初一是春节,我来朗诵宋诗《元日》—— 元日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学生三(独白): 正月十五是元宵节,我来朗诵宋词《生查子·元夕》——生查子元夕 欧阳修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到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2 / 4 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学生四(独白): 四月五日是清明节,让我们一起来朗诵唐诗《清明》——清明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学生五(独白): 五月初五是端午节,我来朗诵唐诗《端午》—— 端午文秀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学生六(独白): 七月初七是七夕节,我来朗诵唐诗《秋夕》—— 秋夕杜牧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街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学生七(独白): 八月十五是中秋节,我来朗诵唐诗《望月怀远》——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知识竞赛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知识竞赛题(高二)共50题,每题2分,共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题库一 1. 在教学方法上,塾师基本上采用何种教学方法?() * A.读书指导法 B.课堂讨论法 C.注入式 D.启发式 2. 提出“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诗人是()。* A.李白 B.陈子昂 C.杜甫 D.白居易 3. 下列人体的器官中,属阳的为() * A. 肝 B.脾

C.肺 D.胆 4. 普者黑是()的著名景点。* A.文山 B.临沧 C. 广西 5. 下列物产不是在两汉时期从西域传入内地的是() * A.石榴 B.葡萄 C.菠萝 D.胡瓜 6. “东巴经”是()特有的原始宗教——东巴教的经书。* A.傈僳族 B.纳西族 C. 景颇族 7.

灵渠工程选在兴安县城东南2000米的分水村处建分水建筑物铧嘴和大、小天平,将河水分为两支,并从此开南渠通往湘江,开白渠归入漓江。* 对 错 8. 中国古代称戏曲演员为“梨园子弟”,“梨园子弟”的称号出自哪个朝代() * A. 唐朝 B.宋朝 C.元朝 D.明朝 9. 阿诗玛的故乡是在()。* A.石林 B.九乡 C. 九寨沟 10. 以李梦阳、李攀龙为首的“前后七子”提出了“文必秦汉,诗必盛唐”的口号。*

对 错 11. 王勃的名句“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所属诗篇是() * A.《长安古意》 B.《帝京篇》 C.《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D.《从军行》 12. 肩负起历史的重担,成为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并以极大热情投入“新乐府”诗的创作的是() * A. 卢照邻、骆宾王等 B. 李白、杜甫等 C. 白居易、元稹等 D. 韩愈、柳宗元等 13. 比哥伦布远航美洲早87年,比麦哲伦完成环绕地球航行早116年,曾“七下西洋”的著名航海家(),在第七次航海途中,因病逝世于古里(今印度南部科泽科德)。* A.郑和

深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要做到“四个讲清楚”.

深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要做到“四个讲清楚” 韦建乐 (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广西柳州545616) 摘要:在“概论”课中深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关键是要做到“四个讲清楚”,即要讲清楚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涵——根植于传统文化;要讲清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根源于传统文化;要讲清楚重要理论观点背后所蕴含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因素;要讲清楚习近平系列重要讲话所蕴含的理论自觉。 关键字:“概论”课;传统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2014年4月,教育部印发的《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指出,要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系统融入课程和教材体系,在课程建设和课程标准修订中强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①“概论”课作为全国本、专科学生必修的一门课程,其内容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一定的契合性,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四个讲清楚”,深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一、要讲清楚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涵——根植于传统文化 开设“概论”课程的目的是为了帮助学生系统地掌握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形成发展、主要内容和精神实质,不断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②而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形成的重要前提是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要搞清楚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必然要懂得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涵以及形成过程,因此在“概论”(2013版)教材中的第一章第一节开门见山地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内涵和结果进行了全面而深刻的阐述。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的过程。③具体来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包括三个过程:第一,运用马克思主义来指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过程,即实现了十八大报告中提出的“三件大事”;第二,把马克思主义在指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中形成的经验提升为理论的过程,即形成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第三,把马克思主义根植于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的过程。在教学中,学生对于前两个过程比较容易掌握,而对于第三个过程理解不深,因

《中国传统文化经典诵读》校本课程纲要

精心整理《中国传统文化经典诵读》校本课程纲要 八里中心小学 一、课程目标 中国古代文化经典浓缩了“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等多方面知识,是中国文化的瑰宝,是古人留给我们的一笔丰厚的遗产。它不仅为当代中国人所 以“厚德健体、崇文明理”为校训,经典的古诗词的诵读与积累可以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丰厚学生的人文底蕴,培养崇尚文明礼仪、行为文明雅致,明白事理,勤于探究,善于思考的西新人。 基于以上三点,我们决定在全校开设《中国传统文化经典诵读》课程,其目的在于宏扬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培养塑造一代具有丰厚文化底蕴及现代意

识为一体的跨世纪人才,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同时,在诵读中开发儿童的记忆潜能,陶冶情操,为学生健全的人格发展与良好的性情修养形成奠基。基于这种目的,我们确立《中国传统文化经典诵读》课程目标如下: 1、认识中国传统文化的丰厚博大,了解国古代的优秀诗文。 2、在读古文、背古诗的过程中,宏扬中国传统文化,培养爱国情感。 3、丰富学生的文学储备,加强其文学功底,促进学生成为一代具有丰厚文 4 5 古诗作为一种文学载体,一直以来被语文教材选作范例。尤其是新课程改革以来,新的《语文课程标准》上已明确规定了各年级要求背诵的篇目。结合学生实际,我们将唐诗宋词作为诵读的首选,并确定了具体目标: (二)古代蒙学教学

在所有的蒙学书中,最流行的便是《三字经》、《百家姓》、《千字经》《弟子规》,读《三字经》以习见闻,三字一句,合辙押韵,便于低年段学生诵读,所以《三字经》被列为低年段学生诵读内容之列。 (三)成语故事 故事是学生喜闻乐见的文学形式,而成语故事的学习不仅能提供文学滋养,而且融会在成语故事中的智慧、风骨、胸怀和操守都将成为新一代青少年学习 1 的开发就是充分尊重和满足学生需要,以学生素质发展、个性和人格得到更充分,自由发展和健全为目的的,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我们要始终坚持以学生需求为本。 2、趣味性原则。

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不仅是教育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是立德树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重要内容,也是国家改革与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是国家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内容,甚至是涉及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大问题。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强调,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形成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活动的有效形式和长效机制,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强化体育课和课外锻炼,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体魄强健。改进美育教学,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 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性 《决定》中“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虽然只有短短的一句话,却言简意赅,一语中的。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指出:“……不断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形成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活动的有效形式和长效机制,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就更进一步强调了完善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性。 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不仅是教育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是立德树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重要内容,也是国家改革与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是国家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内容,甚至是涉及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大问题。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缺失带来的隐忧 纵观时下学校,我们发现,传统文化的缺失已将儿童带入了一个片面和异己的地带。外来文化从各种大片到洋快餐,已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孩子们过的是圣诞节、愚人节,吃的是肯德基、披萨饼,喝的是可口可乐、星巴克咖啡,看的是米老鼠、奥特曼,崇拜的明星是乔布斯、奥巴马……我们的传统节日、传统饮食、传统服装,我们的民族英雄、历史记忆却距离教育生活越来越远。

有关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意义研究论文

有关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意义研究论文 传统文化是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去学习去继承的,现在社会上总是会有关于传统文章不一样的声音,到底该不该继承传统文化呢?意义是什么?下面这篇范文一起参考! 【摘要】我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其核心即中华传统道德文化。中华民族是素以崇尚道德著称的礼仪之邦,经过数千年的积淀和发展,已深深融入到中华民族的血脉之中,成为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记忆和中华文明特有的文化基因。这无疑是民族文化的思想根基。是我们中华民族向前发展的不竭动力,只有传承和发扬这些传统的道德文化精髓,我们的国家和人民才能够真正实现伟大复兴。 【关键词】弘扬;传统文化;道德精神;教育导向 一、国家高度重视传统道德文化建设 自觉维护中华民族的“根”,守住中华民族的“魂”,保存中华民族的“印”,中华民族才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十八大报告中明确指出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必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这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基本任务,要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弘扬时代新风。 因此,完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对于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唱响主旋律,提升全民思想道德素质,创建和谐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大的现实价值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二、当今社会现状及成因简析 世界卫生组织把人的道德品格纳入健康范畴,成为衡量健康的重要指数。而我国当今社会,经济飞速发展,物质日益丰富,道德却出现滑坡。人们在追逐名利的同时已经将道德文化、道德精神淡忘甚至抛弃,拜金、享乐、自私自利这些价值观充斥人心。以至社会上出现不孝儿拿刀弑母;老人跌倒无人敢扶;食品药品安全事件频发;贪污腐败、奢侈浪费现象严重等等,其归根结底是道德文化教育的缺失,道德精神传承的断代,经济建设与思想道德文化建设不同步。 三、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从教育做起 身为教育工作者,就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德精神谈一些我的看法: (一)教育导向必先改变 人的教育是一项系统的教育工程,它包含着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三者相互关联且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制约,而贯穿其中的就是正确的教育导向,只有教育导向正确,才能教育出优秀的人。然而社会现状是,唯以升学论成败,升学独以分计,由于这种错误的教育导向,致使家长和学校都只看重分数,而忽视对孩子的道德素质教育,要想改变现状,必须先从改变教育导向入手,将学生的德育情况作为升学、评优的一个重要考核标准,只有这样才能减少学生高分低能、有知识没文化的现状。 (二)家庭教育至关重要 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础。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也将是孩子终身的老师,孩子在父母的关怀抚爱中逐渐认识世界,

《中国传统文化经典诵读》校本课程纲要(朱向红)

《中国传统文化经典诵读》课程纲要 开发者:朱向红 授课对象:六年级学生 教学材料:《三字经》、《小学生必读古诗70首》 一、课程简介 “中华古诗文经典诵读”校本课程开发研究是学校在执行国家和地方课程的同时,根据我校的优良传统和优势、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开发和选用适合学生的以经典古诗文为主的“中华古诗文经典诵读”校本课程。 二、课程背景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从《诗经》到诸子百家的典籍贤文,到唐诗宋词元曲,其知识之广泛,包容之博厚,辞章之精华,内涵之丰富,是任何一个民族都难以望其项背的。中国的经典诗文,它经历了几千年的积累沉淀,思想内容上无不闪耀着灿烂的民族特色。一部中国古代文学史,也正是一部中国传统道德教育史。其闪光的民族精神铸就了中国文化之魂,道德之根,无论对古人还是后来人,都产生了不何摇撼的力量。中华民族五千年来能一脉相承,长盛不衰,也正是这蕴含了几千年的巨大凝聚力和民族自尊自信精神,把中华民族这艘巨舸从惊涛骇浪中一次次推向前进。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文化研究成为西方的一门显学。英国著名历史学家汤因比认为,中国古代文化是美好的,它蕴含着无与伦比的伟大力量,它将在未来的世界中作出更杰出的贡献。1988年,世界各国诺贝尔奖得主在法国巴黎集会,会后发表的共同宣言中提到:“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到二千五百三十年前中国的孔子那里去找智慧。然而,我们现在的教育却还存在着一些弊端,偏重技能灌输、功利和考试,以至于在世界文化讯息的冲击下,一些优秀的传统文化没有得到继承。没有得到发展、没有去发扬光大。一个民族的强大,需要一种精神力量来凝聚。在向新世界迈进的过程中,如果丢掉了自己的文化之根,就会产生偏差。 为了让古老的智慧、经典的知识、脍炙人口的诗文,益学生之心智、怡学生之性情、变化学生之气质、滋养学生之人生。我校开展了“诵千古美文,扬传统文化,做少年君子”的中华经典古诗文诵读工程实施活动,选编了脍炙人口的《三

(部编版)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分类专项复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常识(含答案)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 分类专项复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常识 一、连一连。(18分) 《示儿》 [宋]林升 《题临安邸》 [宋]陆游 《己亥杂诗》 [唐]王维 《山居秋暝》 [清]龚自珍 《枫桥夜泊》 [唐]林杰 《长相思》 [清]纳兰性德 《乞巧》 [唐]张继 《观书有感》 [唐]虞世南 《蝉》 [宋]朱熹 二、文学文化知识填空。(20分) 1.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其中孔子是__________学派的代表人物,他不仅是一位思想家,还是一位__________家。《论语》是一部语录体的散文集,记录了______ ____和他的学生的言行。 2.“李杜文章在,光芒万丈长”,这里的“李杜”指的是_________和_________。他们分别被尊称为“__________”和“__________”。 3.其诗被苏轼称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是盛唐诗人__________,我们学过的《____________________》这首诗能代表他的这种风格。 4.中国古典小说《西游记》家喻户晓,其故事情节曲折、扣人心弦。我最喜欢的两个故事情节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古往今来,许多文学作品都和石头有关:__________曾以石补天,__________曾以石填海,《_______________》曾名为《石头记》,_______________笔下的孙悟空竟是一尊石猴子。 6.《牛郎织女》一文塑造了__________________的牛郎形象和__________________的织女形象。《牛郎织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活动方案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 活动方案 集团标准化小组:[VVOPPT-JOPP28-JPPTL98-LOPPNN]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活动方案 一、指导思想 为认真落实《教育部关于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及《中共教育部党组、共青团中央关于在各级各类学校推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长效机制建设的意见》和凌源市教育局关于《中小学传承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施方案》的精神要求,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为促进我校学生全面发展特制定本方案。 二、目的任务 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践行社会主义价值观有机结合,发展学生兴趣爱好,开启学生智慧,提升学生品德修养,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全面提高,推动学校内涵发展,形成我校特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语音习惯、文化传统、思想观念,凝聚着中华民族普遍认同和广泛接受的道德规范、思想品格和价值取向。我校将围绕新课标的要求,以诵读中华传统经典和深入挖掘中华民族的汉字文化精髓,使学生书写出优美的中国汉字为主要抓手,使其成为我校特色。 汉字是世界上使用时间最久,空间最广,人数最多的文字之一。汉字的创造与应用不仅推进了中华文化的发展,而且对世界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我们要让学生在逐渐学会认识汉字、熟练书写汉字,理解汉字的含义,临摹名家书法的过程中感受、体会汉字的形体美、结构美、意境美与艺术美。 我们将指派专人教师任教,安排专门的课节并上课程表,纳入教学计划,营造写字氛围,每周二的第七节课全校都上写字课,有教师亲自指导,每班还另外加出一节写字课,由赵兴久老师进行指导讲解,各班主任和语文老师跟着学习,以便对学生进行指导,坚持每天让学生写半个小时,教师要认真进行讲评,平时的作业老师要严格要求,按照练字的要求去写,全校齐动员,共同营造写字氛围,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从2017年学期初开始,成立组织,编写教材,采购资料。一、二年级经典诵读,《弟子规》。三至六年级学写钢笔字,四、五年级到六年级后,在钢笔字的基础上,学写毛笔字。做到有步骤、有层次、有创新地开展一系列工作,力争在2017年底见成效,2018年接受上级领导检查验收。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