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通信课程报告
- 格式:doc
- 大小:645.14 KB
- 文档页数:17
移动通信实验报告移动通信实验报告1. 简介本实验旨在通过搭建移动通信系统的实验平台,探索移动通信技术原理和实际应用。
移动通信是指在不受空间限制的情况下,通过移动通信设备进行无线通信的技术,广泛应用于方式、平板电脑等移动设备。
在本实验中,我们将使用SIM卡、方式和电脑组成实验平台,通过调试和实验,深入了解移动通信的基本原理和技术。
2. 实验目的- 了解移动通信的基本原理和技术;- 掌握移动通信实验平台的搭建;- 学习使用SIM卡进行移动通信。
3. 实验内容实验所需材料和设备:- SIM卡- 方式- 电脑实验步骤:1. 将SIM卡插入方式;2. 打开方式的设置菜单,找到移动网络设置,并将方式连接到移动网络;3. 在电脑上安装移动通信调试软件;4. 连接方式和电脑,确保二者之间可以进行数据传输;5. 打开移动通信调试软件,选择方式SIM卡,并进行一系列测试和调试。
4. 实验结果通过实验,我们成功搭建了移动通信实验平台,并使用SIM卡进行通信测试。
在测试过程中,我们可以观察到方式的移动网络信号强度、数据传输速度等指标,并将其记录下来。
实验结果表明,移动通信系统能够正常工作,方式可以成功连接到移动网络,并且数据传输速度较快、信号强度较高。
5. 实验分析从实验结果可以看出,移动通信系统在现实应用中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方式能够稳定连接到移动网络,并且能够以较快的速度进行数据传输。
同时,我们还观察到移动网络信号强度会随着距离的增加而下降。
这是由于移动通信系统的工作原理决定的,信号的传输和接收都会受到距离的限制。
6. 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移动通信的基本原理和技术,并成功搭建了实验平台进行测试和调试。
实验结果表明,移动通信系统在现实应用中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我们可以根据移动通信技术的原理和特点,开展更多的研究和应用。
移动通信技术已经成为了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对于我们的生活和工作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目录第一章设计目的 (1)第二章设计要求和设计指标 (2)2.1设计要求 (2)2.2 设计指标 (2)第三章设计内容 (3)3.1 语音测试—TEMS测试 (3)3.1.1 TEMS语音测试前准备 (4)3.1.2 进行测试 (4)3。
1.3测试数据的回放和处理 (5)3.1。
4 测试文件导出 (6)3。
1。
5测试数据统计 (7)3.2 优化调整方案 (8)第四章本课程设计改进和建议 (9)第五章总结 (10)参考文献 (11)附录 (12)第一章设计目的本课程设计练习移动通信的一般原理与组网技术,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课程。
设置本课程的目的是通过本课程设计之后,对移动通信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组网技术有较全面的了解和领会,应能应用移动通信的原理与技术分析阐释常见移动通信方式中信息传输的发送与接收原理,应能分析设计一些简单移动通信系统,为移动通信系统的管理维护、研究和开发打下必要的理论基础和技能.移动通信技术迅猛发展,移动通信网络也从第1代逐渐演进到了第4代(4G)。
国内各移动通信网络基础运营企业目前都已提供第3代(3G)的移动通信网络,并且移动通信应用规模在世界上位于前列,通过本课程设计要了解GSM无线网络的原理和功能,无线网络优化的原理,无线网络结构调整及频率优化,网络的测试方法及其指标,要通过数据证明本课题所得出的理论分析、网络结构调整和GSM无线参数的提取的正确性,并进一步说明了网络优化工作对各大运营商的重要性。
第二章设计要求和设计指标2.1设计要求在对数据进行详细采集、分析和研究后,常常会涉及到天馈系统的调整、基站的调测、频率规划的调整、系统参数的调整、话务均衡以及增加一些微蜂窝等优化方案实施活动.(1)对移动通信网络熟悉。
(2)要求优化方案正确合理。
(3)方案能解决一些问题。
(4)设计报告内容的正确性、全面性、逻辑性等。
2.2 设计指标对正式投入运行的GSM网络进行参数采集、数据分析、找出影响网络运行质量的原因,并且通过参数调整或采取某些技术手段使网络达到最佳运行状态,使现有网络资源获取最佳效益,同时也对GSM网络今后的维护及规划建设提出合理化建议。
《移动通信原理与技术》实验报告实验一:TD-LTE硬件配置(1)实验名称TD-LTE硬件配置(2)实验目的1、熟练掌握移动通信系统的工作过程和工作原理,在移动通信实验教学中认识和了解通信网络和设备。
2、使用模拟现网的TD-LTE硬件平台和维护操作网络管理平台,使学生了解和掌握无线网络设备之中各个网元设备的工作配置原理,熟练掌握无线网络信令流程,理解无线网络对接数据的含义特征,提高学生对现网设备的安装、维护能力,提高学生对无线网络的开局能力。
(3)实验器材客户端、服务端、CCS2000U用户端程序、ZXSDR B8200 TL200设备物理接口、协议接口。
(4)实验原理实验原理图:ZXSDR B8200 TL200是一款支持多频段、多制式的基带单元,可同时支持GSM、UMTS及LTE等多种制式。
仅需进行软件配置和少量的硬件改动,即可将ZXSDR B8200 TL200配置为GERAN基站、UTRAN基站、LTE基站或者GUL多模基站。
ZXSDR B8200 TL200的软件结构分为SDR平台软件层、LTE适应软件层和LTE应用层。
SDR平台软件层:主要实现BSP、OSS和BRS的功能。
LTE 适应软件层:主要实现OAM和DBS的功能。
LTE应用层:实现LTE协议功能,包括控制面子系统、用户面子系统、调度器子系统、基带处理子系统等功能模块。
通过数据配置完成对两个E-UTRAN TDD小区的建立互通。
(5)实验方法1、进入WIN 2008操作系统。
数据配置前,首先打开网管服务器;2、创建子网,填写相关信息;3、创建网元,填写相关信息;4、运营商配置,填写相关运营商信息;5、填写PLMN信息,添加BBU侧设备(说明:各单板放置的位置要和实验室机柜中所用的BBU一致);6、配置RRU,在机架图上点击图标添加RRU机架和单板,右键设备,点击添加RRU,会弹出RRU类型选择框,选中类型即可。
由于有2个RRU故需要增加2次(说明:RRU的类型必须与实际的硬件设备保持一致);7.、时钟配置(默认配置即可);8、光纤配置,是配置光接口板和RRU的拓扑关系(说明:2个RRU需要增加2条光纤);9、物理层端口配置(说明:以太网方式配置参数直接手动改成1000);10、以太网链路层配置;11、IP层配置;12、带宽配置;13、SCTP配置;14、业务与DSCP映射配置;15、静态路由配置;16、OMCB通道配置;17、创建无线网络;18、配置基带资源(说明:此处要配置2条基带资源,两次配置基带资源,若参考功率超出范围,要降低,不能都设为19.9);19、S1AP配置;20、E-UTRAN TDD小区配置(说明:本网元有2个射频单元(2个RRU),需要再创建一个小区);21、数据配置完成;22、测试网管与BBU是否建立连接,数据同步;23、验证数据配置是否正确,小区是否起来。
个人移动通信报告一、引言个人移动通信已经成为现代社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并对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
本文将重点探讨个人移动通信的发展、技术和未来趋势。
二、背景个人移动通信是指通过无线通信技术实现个人与个人之间的信息传递和沟通。
从最早的模拟手机到现在的智能手机,个人移动通信经历了长足的发展。
在这个领域,我们看到了许多重要的技术突破,例如3G、4G和5G等。
三、发展历程 1. 1G时代:1G时代的个人移动通信是模拟信号传输,通信质量较差,容量有限。
2. 2G时代:2G时代引入了数字信号传输,提高了通信质量和容量,出现了更小巧的手机。
3. 3G时代:3G时代的个人移动通信实现了高速数据传输,人们可以通过手机上网冲浪、发送短信等。
4. 4G时代:4G时代进一步提升了数据传输速度,实现了高清视频通话和在线游戏等功能。
5. 5G时代:5G时代是个人移动通信的最新阶段,它将提供更快的速度、更低的延迟和更大的容量,将推动物联网、智能城市等领域的发展。
四、技术与应用 1. LTE技术:LTE(Long Term Evolution)是4G时代的核心技术,它提供了更高的数据传输速度和更低的延迟,为在线视频、游戏和实时通信等应用提供了支持。
2. VoLTE技术:VoLTE(Voice over LTE)是基于LTE网络的语音通信技术,它可以提供高质量的语音通话体验,并支持高清语音、多媒体消息等功能。
3. 移动支付:个人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还推动了移动支付的普及,人们可以通过手机实现扫码支付、移动转账等功能,方便快捷。
4. 位置服务:个人移动通信技术可以通过定位功能实现位置服务,人们可以随时查找附近的商店、餐馆等,提供了更便利的生活方式。
五、未来趋势 1. 5G网络的商用化:随着5G网络的商用化,个人移动通信将进入一个全新的阶段,用户将享受到更快的网络速度和更丰富的应用体验。
2. 物联网的发展:个人移动通信技术将与物联网相结合,实现更多智能设备的连接和控制,推动智能家居、智能交通等领域的发展。
井冈山大学移动通信课程设计报告姓名:学院:专业:班级:学号:指导老师:日期:井冈山大学电信学院【摘要】随着无线网络的迅速发展,网络的覆盖最优化问题也亟需解决。
本次实践课程就是通过软件模拟,对一个特定的区域进行网络规划,在满足一定条件的情况下,包括覆盖功率、载干比以及传播损耗的考虑,进行基站的配置。
实践学习中,采用Atoll软件,实现GSM900的网络规划,在学习中利用理论知识,以便实现配置最优化。
【关键字】网络规划基站配置最优化【Abstract】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wireless networks, network coverage optimization problem should be solved. This practical course is through software simulation, a specific area of network planning, in the case of certain conditions, including coverage of power, carrier to interference ratio and transmission loss considerations, the base station configuration. Learning in practice, we use the Atoll software, to achieve GSM900 network planning, the use of theoretical knowledge in learning to achieve the optimal configuration.【Keywords】base station configurations to optimize network planning目录1、课程设计要求 (3)2、设计原理 (4)2.1 软件特性 (4)2.2 Atoll的功能介绍 (4)2.2.1 通用功能 (4)2.2.2 GSM功能 (5)2.2.3 其它功能 (5)3、设计步骤 (5)3.1、项目建立 (5)3.2 参数配置 (6)3.3 基站放置 (10)3.4 生成图表 (12)4、结果分析 (12)4.1 信号覆盖 (12)4.2 干扰强度 (14)5、心得体会 (15)红色字体是基本框架,这个要求大家都要这么写1 课程设计要求请在下列的规划区域范围内进行GSM900基站规划布点,并利用Atoll软件进行自动频率规划(每基站按6载波配置:1BCCH+5TCH,BCCH频点范围为1-24,TCH为25-95)以及覆盖仿真,使得在该范围内满足以下指标要求:Best severing cell:覆盖电平大于-90dbm的覆盖面积大于99.9%,大于-80dbm电平覆盖面积大于99%;Worst interference:C/I大于等于9db的面积必须大于99%, C/I大于等于12db的面积必须大于97%。
一、实验目的1. 了解移动通信的基本原理和发展历程。
2. 掌握移动通信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3. 熟悉移动通信关键技术,如多址技术、调制技术、编码技术等。
4. 理解移动通信系统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和重要性。
二、实验设备1. 移动通信实验箱一台2. 台式计算机一台3. 移动通信教材及参考资料三、实验内容1. 移动通信基本原理(1)介绍移动通信的发展历程,从第一代模拟通信到第二代数字通信,再到第三代和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术。
(2)阐述移动通信的基本原理,包括多址技术、调制技术、编码技术等。
(3)分析移动通信系统中的关键技术,如CDMA、TDMA、OFDM等。
2. 移动通信系统组成(1)介绍移动通信系统的组成,包括基站、移动台、交换中心、传输网络等。
(2)分析各个组成部分的功能和作用。
(3)展示移动通信系统的工作流程。
3. 移动通信关键技术(1)介绍多址技术,如FDMA、TDMA、CDMA等。
(2)阐述调制技术,如AM、FM、PM、QAM等。
(3)分析编码技术,如卷积编码、Turbo编码等。
4. 移动通信应用(1)介绍移动通信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如手机通信、无线宽带接入、物联网等。
(2)分析移动通信对人们生活、工作的影响。
(3)探讨移动通信未来的发展趋势。
四、实验步骤1. 理论学习(1)阅读移动通信教材,了解移动通信的基本原理和发展历程。
(2)查阅相关资料,掌握移动通信关键技术。
(3)学习移动通信系统组成和功能。
2. 实验操作(1)根据实验指导书,搭建移动通信实验平台。
(2)按照实验步骤,进行实验操作。
(3)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数据。
3. 数据分析(1)分析实验数据,验证移动通信关键技术。
(2)总结实验结果,得出实验结论。
(3)撰写实验报告。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通过实验,我们了解到移动通信的基本原理和发展历程,掌握了移动通信关键技术。
2.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搭建了移动通信实验平台,进行了实验操作,观察到了实验现象,记录了实验数据。
一、实验目的1. 理解移动通信系统的基本组成和功能;2. 掌握移动通信系统中基带话音的基本特点;3. 学习并掌握移动通信系统中常见的调制解调技术;4. 了解移动通信信道的特性及其对信号传输的影响;5. 熟悉移动通信实验设备和软件的使用。
二、实验设备与软件1. 实验设备:移动通信实验箱、示波器、频谱分析仪、计算机等;2. 实验软件:MATLAB、C++等编程语言及相关移动通信仿真软件。
三、实验内容1. 移动通信系统组成及功能(1)实验目的:了解移动通信系统的组成,掌握移动通信系统的基本功能。
(2)实验内容:1)观察移动通信实验箱的组成,了解各个模块的功能;2)根据实验指导书,搭建移动通信实验系统;3)观察实验系统工作状态,分析各个模块的作用;4)总结移动通信系统的基本组成和功能。
2. 基带话音的基本特点(1)实验目的:了解基带话音的基本特点,掌握话音信号的传输特性。
(2)实验内容:1)观察实验箱中的话音信号发生器,了解话音信号的生成过程;2)使用示波器观察话音信号的波形,分析其时域和频域特性;3)总结基带话音的基本特点。
3. 调制解调技术(1)实验目的:学习并掌握移动通信系统中常见的调制解调技术。
(2)实验内容:1)观察实验箱中的调制解调模块,了解其工作原理;2)搭建调制解调实验系统,进行模拟信号的调制和解调;3)使用频谱分析仪观察调制信号的频谱特性,分析调制效果;4)总结常见的调制解调技术及其特点。
4. 移动通信信道特性(1)实验目的:了解移动通信信道的特性及其对信号传输的影响。
(2)实验内容:1)观察实验箱中的信道模拟模块,了解信道特性;2)搭建信道模拟实验系统,进行信道特性分析;3)使用示波器观察信道模拟结果,分析信道对信号传输的影响;4)总结移动通信信道的特性。
5. 实验软件使用(1)实验目的:熟悉MATLAB、C++等编程语言及相关移动通信仿真软件的使用。
(2)实验内容:1)学习MATLAB、C++等编程语言的基本语法和编程技巧;2)使用相关移动通信仿真软件进行信号处理和系统仿真;3)总结实验软件的使用方法和技巧。
一、实训背景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移动通讯技术在人们的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为了更好地掌握移动通讯技术,提高自身的专业技能,我们选择了移动通讯技术作为实训课程。
本次实训旨在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使学生对移动通讯技术的基本原理、技术规范和实际应用有更深入的了解。
二、实训目标1. 掌握移动通讯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关键技术;2. 熟悉移动通讯网络的架构和组成;3. 了解移动通讯设备的操作和维护方法;4. 培养实际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三、实训内容1. 移动通信基本原理(1)信号传输方式:模拟信号、数字信号;(2)调制解调技术:调幅、调频、调相;(3)复用技术:频分复用、时分复用、码分复用;(4)编码技术:纠错编码、扩频技术。
2. 移动通信网络架构(1)无线接入网:基站、移动交换中心;(2)核心网:交换中心、归属位置寄存器、访问位置寄存器;(3)支撑网:短信中心、计费中心、网管中心。
3. 移动通信设备操作与维护(1)基站设备:天馈线、RRU、BBU;(2)移动交换设备:MSC、SGSN、GGSN;(3)移动终端设备:手机、平板电脑。
4. 实际应用案例分析(1)4G网络建设与应用;(2)5G网络技术展望;(3)物联网、车联网等新兴领域应用。
四、实训过程1. 理论学习:通过课堂讲授、自学等方式,掌握移动通讯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关键技术;2. 实验操作:在实验室进行移动通讯设备操作、调试、维护等实验;3. 案例分析:通过查阅资料、讨论等方式,了解移动通讯技术在实际应用中的问题及解决方案;4. 项目实践:参与移动通讯网络规划、优化等实际项目,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五、实训成果1. 理论知识方面:掌握了移动通讯技术的基本原理、技术规范和实际应用;2. 实际操作方面:熟练掌握了移动通讯设备的操作、调试、维护等技能;3. 团队协作方面:在实训过程中,学会了与他人沟通、协作,提高了团队意识。
六、总结本次移动通讯技术实训,使我们对移动通讯技术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提高了自身的专业技能。
一、实验目的1. 了解移动通信系统的基本组成和功能。
2. 掌握移动通信系统中的关键技术,如调制解调、编码解码、多址接入等。
3. 熟悉移动通信系统的信号传输过程,分析信号传输过程中的干扰和噪声。
4. 通过实验验证移动通信系统的性能,为实际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二、实验设备1. 移动通信实验箱一台;2. 台式计算机一台;3. 小交换机一台;4. 移动通信教材及实验指导书。
三、实验内容1. 移动通信系统组成及功能实验(1)实验目的:了解移动通信系统的组成,掌握移动通信系统的基本功能。
(2)实验内容:①观察移动通信实验箱的组成,了解各个模块的功能;②分析移动通信系统的组成,总结移动通信系统的基本功能;③通过实验验证移动通信系统的基本功能。
2. 调制解调实验(1)实验目的:掌握移动通信系统中的调制解调技术,了解调制解调的基本原理。
(2)实验内容:①观察调制解调实验模块,了解调制解调的基本过程;②分析不同调制方式的特点,如调幅(AM)、调频(FM)、调相(PM)等;③通过实验验证调制解调技术的性能。
(1)实验目的:掌握移动通信系统中的编码解码技术,了解编码解码的基本原理。
(2)实验内容:①观察编码解码实验模块,了解编码解码的基本过程;②分析不同编码方式的特点,如线性编码、非线性编码等;③通过实验验证编码解码技术的性能。
4. 多址接入实验(1)实验目的:掌握移动通信系统中的多址接入技术,了解多址接入的基本原理。
(2)实验内容:①观察多址接入实验模块,了解多址接入的基本过程;②分析不同多址接入方式的特点,如频分多址(FDMA)、时分多址(TDMA)、码分多址(CDMA)等;③通过实验验证多址接入技术的性能。
5. 信号传输与干扰实验(1)实验目的:分析移动通信系统中的信号传输过程,了解干扰和噪声对信号的影响。
(2)实验内容:①观察信号传输与干扰实验模块,了解信号传输过程;②分析干扰和噪声对信号的影响,如多径干扰、加性噪声等;③通过实验验证干扰和噪声对信号的影响。
移动通信实训报告一、实训内容和目的本实训内容是为了深入了解移动通信的相关知识和技术,并通过实际操作来加深对移动通信系统的理解和掌握。
通过本次实训,可以更好地了解移动通信系统的架构、协议和应用,提高对移动通信系统的设计和优化能力。
二、实训过程和方法在本次实训中,我们主要采用了以下方法来完成实际操作和理论学习:1. 实际操作:通过使用移动通信系统的模拟器和实验设备,进行各种操作和实验,包括移动通信网络的搭建、通信协议的配置和优化等。
2. 网络模拟:通过使用网络仿真软件,对移动通信网络进行模拟和测试,以评估系统性能和优化策略。
3. 理论学习:通过阅读相关移动通信的知识和技术资料,深入了解移动通信系统的原理和技术,为实际操作提供理论支持。
三、实训结果和成果通过本次实训,我们实现了以下主要结果和成果:1.移动通信网络的搭建:我们成功搭建了一个基于GSM和LTE 技术的移动通信网络,包括基站、核心网和用户设备等,并进行了相应的配置和调试工作。
2.通信协议的配置和优化:我们通过对移动通信系统的各个协议进行配置和优化,提高了系统的性能和可靠性。
3.网络性能评估和优化:通过使用网络仿真软件,我们对移动通信网络的性能进行了评估和分析,并通过优化策略进行了改进,提高了网络的效率和质量。
四、实训心得和体会通过本次实训,我们深入了解了移动通信系统的原理和技术,加深了对移动通信系统的理解和掌握。
我们也发现了移动通信系统在实际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和挑战,并学会了通过优化策略来改进系统性能和质量。
,本次实训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机会来学习和实践移动通信相关的知识和技术。
通过实际操作和理论学习,我们对移动通信系统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也提高了对移动通信系统的设计和优化能力。
希望今后能继续深入研究和应用移动通信技术,为移动通信系统的发展做出更多的贡献。
实验一 m序列产生及特性分析实验1.TP201点的波(TP201点的波)(TP202的波)图形中低的代表“0”, 高的代表“1”, 经过比较, TP202输出的序列和图1-1-2中的m序列一致。
3. 分析和验证m序列的周期性、均衡性、游程分布和移位相加性等特性。
周期性: 以“000111101011001”为一个周期, 以此循环。
均衡性: 由m序列的一个周期中, 0和1的数目基本相等。
1的数目比0的数目多一个。
该性质可由m序列看出000111101011001: 总共有8个1和7个0。
游程分布:m序列中取值相同的那些相继的元素合称为一个“游程”。
游程中元素的个数称为游程长度。
n级的m序列中, 总共有2n-1个游程, 其中长度为1的游程占总游程数的1/2, 长度为2的游程占总游程数的1/4, 且长度为k的游程中, 连0与连1的游程数各占一半。
移位相加特性:一个m序列m1与其经任意延迟移位产生的另一序列m2模2相加, 得到的仍是m2, 验证如下:(mm1的某次延迟移位序列m3, 即m1右移3位得到序列。
4. 分析m序列自相关性对抗多径的作用。
m序列的功能:扩展调制信号的带宽到更大的传输带宽, 即所谓的扩展频谱, 可抗多径。
实验二 GOLD序列产生及特性分析实验1.观测测试点TP202.TP203和TP204的信号波形, 对照测试点TP201的时钟波形, 写出对应的信号序列;(TP201) (TP202)(TP203) (TP204)(TP202和TP201)(TP203和TP201)(TP204和TP201)3.比较测试点TP202.TP203与上一步计算出来的信号序列是否一致;通过比较, 测试点TP202、TP203与上一步计算出来的信号序列一致。
4.分析TP204的波形与TP202.TP203之间的关系;TP204和TP203周期相同, 而且是TP202的两倍。
实验三 WALSH序列产生及特性分析实验1.分别画出测试点TP202.TP203.TP204.TP205的信号波形;(TP202和TP201)(TP203和TP201)(TP204和TP201)(TP205和TP201)2.分析WALSH序列的特点, 分析这四个Walsh序列之间的正交关系;Walsh函数集的特点是正交和归一化, 正交是同阶不同的Walsh函数相乘, 在指定的区间积分, 其结果为0;归一化是两个相同的Walsh函数相乘, 在指定的区间上积分, 其平均值为1。
移动通信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移动通信实验的主要目的是深入了解移动通信系统的工作原理、关键技术以及性能特点。
通过实际操作和数据分析,掌握移动通信中的信号传输、调制解调、信道编码、多址接入等重要概念,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对移动通信领域的综合理解和应用能力。
二、实验设备本次实验所使用的设备包括移动通信实验箱、信号发生器、频谱分析仪、示波器、计算机等。
移动通信实验箱是核心设备,集成了移动通信系统的各个模块,能够模拟不同的通信场景和参数设置。
三、实验原理(一)信号传输在移动通信中,信号以电磁波的形式在空间中传播。
电磁波的频率、幅度、相位等参数携带了信息。
信号在传输过程中会受到衰减、干扰、多径效应等影响,导致信号质量下降。
(二)调制解调调制是将数字或模拟信号转换为适合在信道中传输的高频信号的过程。
常见的调制方式有幅度调制(AM)、频率调制(FM)和相位调制(PM)等。
解调则是将接收到的调制信号还原为原始信号的过程。
(三)信道编码为了提高信号在信道中传输的可靠性,需要对原始数据进行信道编码。
常见的信道编码方式有卷积码、Turbo 码等。
信道编码通过增加冗余信息,使得接收端能够检测和纠正传输过程中产生的错误。
(四)多址接入在移动通信系统中,多个用户需要同时共享有限的频谱资源。
多址接入技术用于区分不同用户的信号,常见的多址接入方式有频分多址(FDMA)、时分多址(TDMA)和码分多址(CDMA)等。
四、实验内容及步骤(一)信号传输特性测试1、连接实验设备,设置信号发生器的输出频率和幅度,产生一个正弦波信号。
2、通过移动通信实验箱的发射模块将信号发送出去,在不同距离和障碍物条件下,使用示波器观察接收端的信号幅度和波形变化。
3、记录实验数据,分析信号传输的衰减特性和障碍物对信号的影响。
(二)调制解调实验1、在实验箱中设置不同的调制方式(如 AM、FM、PM),输入一个数字或模拟信号。
2、观察调制后的信号频谱和波形,分析调制方式对信号频谱和带宽的影响。
移动通信技术课程设计报告移动通信技术课程设计报告1. 引言在当今社会,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已经成为人们生活和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本文档旨在介绍移动通信技术课程设计的相关内容,包括设计目标、设计方法、实施过程以及结果分析等。
2. 设计目标本课程设计的主要目标是对移动通信技术进行深入的研究和理解,通过设计实践提升学生对移动通信技术的应用能力。
具体目标包括:2.1 掌握移动通信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核心技术;2.2 能够使用相应的软件工具进行移动通信系统的建模和仿真;2.3 能够分析移动通信系统的性能指标,并提出优化方案。
3. 设计方法本课程设计主要采用以下方法进行实施:3.1 理论学习:学生通过课堂学习和自主学习,掌握移动通信技术的相关理论知识;3.2 实验实践:学生通过设计、搭建和测试移动通信系统,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与应用;3.3 数据分析:学生通过对实验数据的收集和分析,评估移动通信系统的性能,并提出相应的优化方案。
4. 实施过程本课程设计的实施过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4.1 系统需求分析:根据实验目标和要求,确定设计所需的移动通信系统的功能和性能需求;4.2 系统设计:根据需求分析结果,设计移动通信系统的整体结构和各个模块之间的关系;4.3 系统搭建和测试:按照设计方案,搭建移动通信系统并进行相关功能和性能测试;4.4 数据收集和分析:在系统运行过程中,收集相关数据,并进行分析和评估移动通信系统的性能;4.5 优化方案提出:根据数据分析结果,提出优化移动通信系统性能的方案,并进行实施和测试。
5. 结果分析在本课程设计中,通过实施上述步骤,得出了以下结果:5.1 实现了一个功能完善的移动通信系统,满足了设计目标中的要求;5.2 通过对系统性能的评估,分析了不同参数对系统性能的影响,并提出了相应的优化方案;5.3 经过改进和优化,系统性能得到了明显的提升,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6. 附件6.1 移动通信系统设计方案图纸;6.2 移动通信系统测试数据记录表;6.3 移动通信系统性能分析报告。
移动通信实验报告
1. 引言
本次实验以移动通信为研究对象,旨在探究不同移动通信技术的特点及应用。
通过实际操作和数据分析,深入理解移动通信的工作原理和实际应用场景。
2. 实验目的
理解移动通信的基本原理和技术;
学会使用相关的实验仪器和设备;
掌握移动通信技术在实际应用中的作用。
3. 实验步骤
3.1 基础知识准备
在进行实验之前,需要对移动通信的基础知识进行学习和准备。
包括移动通信的概念、基本原理、常用技术等方面的知识。
3.2 实验仪器和设备准备
准备实验中所需的仪器和设备,包括信号发生器、移动通信终端、移动通信基站等。
3.3 实验过程和数据采集
按照实验步骤进行实验操作,并进行数据采集和记录。
3.4 数据分析和结果讨论
根据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和结果讨论,探讨不同移动通信技术的优缺点及其应用场景。
4. 实验结果
经过实验操作和数据分析,我们得到了以下实验结果:
实验数据1:
实验数据2:
实验数据3:
5. 结果分析与讨论
根据实验结果的分析与讨论,我们得出了以下:
1:
2:
3:
6. 实验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移动通信的基本原理和技术,并掌握了相关的实验操作和数据分析方法。
实验结果验证了移动通信的可靠性和稳定性,对于实际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 . 移动通信技术的研究与应用[M]. 北京:科学出版社,2023.
[2] , 赵六. 移动通信发展趋势与前景[J]. 电信科技,2023,10(2):12-18.。
移动通信课程设计报告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移动通信技术在我们的生活和工作中扮演了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移动通信课程设计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该课程的目标是帮助学生获得关于移动通信的基础知识和实践技能。
本文将介绍关于移动通信课程设计报告的一些重要信息。
一、课程设计目标和背景移动通信课程设计的目标是帮助学生掌握移动通信的基础知识和实践技能。
该课程会涉及到移动通信的基础概念、技术和应用,以及与移动通信相关的标准和规范。
通过学习该课程,学生将能够理解移动通信技术的原理和工作方式,并且能够应用这些知识来解决移动通信中的实际问题。
在现代社会中,移动通信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学习移动通信课程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这一领域的发展和进展,为他们未来的职业生涯打下基础。
同时,移动通信课程也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研究和探索新技术的机会,使他们能够积极参与到移动通信技术的研究和开发中。
二、课程设计内容和方法移动通信课程设计的内容和方法。
课程中通常会涉及以下内容:1.移动通信的基础概念和原理;2.移动通信中使用的技术和协议;3.移动通信系统的结构和组成部分;4.移动通信中的信号传输和调制技术;5.移动通信系统的安全和保护机制;6.移动通信的应用和发展趋势。
课程教学方法通常采用课堂讲授、实验和案例分析等多种方式。
通过教师的讲解和案例分析,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掌握移动通信的基本概念和原理;通过实验,学生能够实际操作和测试移动通信系统,掌握移动通信技术的使用和应用。
三、课程设计考核方式移动通信课程设计的考核方式通常采用综合考核制度,包括以下方面:1.平时成绩:包括课堂表现、实验成果、论文等;2.期中考试:主要测试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掌握情况;3.期末考试:主要测试学生对整个课程的掌握情况。
通过上述几种考试方式的综合评估,可以比较全面地考察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实践能力,最终对其进行综合评价,确定其课程成绩。
移动通信实训报告移动通信实训报告一、实训内容本次移动通信实训主要内容包括:移动通信原理概述、移动通信网络结构、移动通信技术实践操作等。
二、实训背景移动通信是现代社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随着移动设备的普及和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人们对移动通信技术的需求也越来越高。
我们需要通过实训来了解移动通信的原理和技术,提高自己的实际操作能力。
三、实训目标本次实训的主要目标包括:1. 了解移动通信的基本原理和网络结构;2. 掌握移动通信技术的实践操作;3. 能够解决移动通信技术中的常见问题。
四、实训过程1. 学习移动通信原理:通过课堂学习和阅读相关教材,了解移动通信的基本原理和网络结构。
2. 实践操作:在实训室进行实践操作,包括移动通信网络的搭建、移动设备的配置和调试等。
3. 实验报告撰写:根据实训过程和结果,撰写实验报告,详细记录实训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五、实训成果通过本次实训,我对移动通信的基本原理和技术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并且进一步提高了实际操作能力。
在实践中我也遇到了一些问题,但通过调试和查阅资料,顺利解决了这些问题。
六、实训通过这次移动通信实训,我深刻认识到移动通信技术在现代社会的重要性。
在移动通信领域中的发展和应用将会越来越广泛。
我们作为移动通信技术的从业人员,需要不断学习和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术能力,以适应的发展。
七、参考文献1. 《移动通信原理与实践》,某某著,出版社,2023年。
2. 《移动通信网络结构与技术》,某某著,出版社,2023年。
以上是本次移动通信实训的报告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谢谢!。
移动通信课程设计报告移动通信课程设计报告一、课程背景移动通信是现代化社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同时是一个充满活力的领域。
随着智能手机、平板电脑以及物联网的兴起,移动通信技术已经成为人们生活和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因此,为了培养具有较好的移动通信技能和素质的高素质人才,大学开设了移动通信课程。
二、课程目标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具备以下三个方面的能力:1.掌握移动通信技术的基本概念和核心原理;2.能够熟练应用移动通信技术解决实际问题;3.具备移动通信设计能力,能够利用所掌握的技术将理论转化为实践。
三、课程重难点课程的重难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技术基础知识——了解移动通信的基本概念、技术架构和协议规范,掌握数字信号处理和调制解调技术等。
2.技术实践——通过实验、案例分析和项目设计等方式,全面掌握移动通信的应用和设计技术。
3.设计能力培养——通过实践演练,提高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创新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四、教学方法为了达到课程目标,我们采取以下教学方法:1.理论讲授——以专题讲座和讲解案例的形式,系统讲授课程的基本理论和实践方法,为学生的技能培养做好理论准备。
2.实验操作——通过实验操作,让学生亲身体验移动通信实践中技术的应用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3.项目设计——通过开展课程设计、实践演练和项目研究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移动通信设计能力。
五、教学内容和进度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和进度如下:第一讲移动通信概述1.1 移动通信的概念和发展历程1.2 移动通信的标准和规范1.3 移动通信的网络结构和技术架构第二讲数字信号处理技术2.1 信号处理的基本概念和方法2.2 数字信号处理和模拟信号处理的区别2.3 信号调制与解调技术第三讲无线传播和天线设计3.1 无线传播和天线基础3.2 无线传播的模型和数字用途3.3 天线设计的基本方法和技巧第四讲移动通信协议和标准4.1 移动通信协议与标准的概述4.23GPP 标准的特点和应用4.3 LTE 标准的基础和原理第五讲移动通信安全技术5.1 移动通信安全的基本概念5.2 移动通信网络安全技术第六讲移动通信终端设备6.1 移动通信终端设备的构成和功能6.2 终端设备的开发和应用第七讲移动通信应用7.1 移动通信的应用领域和特点7.2 移动通信的商业模式和商业应用第八讲移动通信设计8.1 移动通信设计的思路和方法8.2 移动通信设计项目开发流程六、教材和参考书目本课程的教材和参考书目如下:教材:《移动通信技术与应用》参考书目:1. 《移动通信技术导论》2. 《移动通信原理》3. 《通信电子技术导论》4. 《通信原理》七、课程评估为了科学地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和运用能力,本课程采用多种评估手段,包括考试、作业、实验报告和设计项目等。
第1篇一、实验背景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移动通信技术已成为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为了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移动通信的基本原理和应用,本学期我们进行了移动通信期末实验。
本次实验旨在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对移动通信系统组成、信号调制解调、信道特性等方面的理解。
二、实验目的1. 熟悉移动通信系统的组成和基本功能。
2. 掌握信号调制解调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3. 了解移动通信信道的特性和建模方法。
4. 提高动手实践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实验内容1. 移动通信系统组成及功能实验本实验通过观察移动通信设备,了解其组成和基本功能。
实验内容如下:(1)观察GSM手机,了解其外观、按键、屏幕等组成部分;(2)观察GSM基站,了解其外观、天线、设备室等组成部分;(3)分析GSM手机与基站之间的通信过程,理解其基本功能。
2. 信号调制解调实验本实验通过实际操作,掌握信号调制解调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实验内容如下:(1)观察GSM手机的信号调制解调过程,了解其工作原理;(2)通过实验软件,实现信号的调制解调过程,验证调制解调效果;(3)分析不同调制方式(如QAM、GMSK)的特点和适用场景。
3. 移动通信信道建模实验本实验通过模拟实验,了解移动通信信道的特性和建模方法。
实验内容如下:(1)观察白噪声信道的特性,了解其产生原因和影响;(2)通过实验软件,模拟白噪声信道对信号的影响,分析信噪比的变化;(3)研究多径干扰对信号的影响,了解其产生原因和抑制方法。
4. 移动通信系统仿真实验本实验通过仿真软件,模拟移动通信系统的性能。
实验内容如下:(1)使用OFDM仿真软件,模拟OFDM调制解调过程,分析其性能;(2)研究DSSS调制解调过程,了解其抗干扰能力;(3)分析不同信道条件下的系统性能,评估系统可靠性。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移动通信系统组成及功能实验通过观察GSM手机和基站,我们了解了其组成和基本功能。
实验结果表明,GSM手机主要由天线、射频模块、基带处理器、显示屏等部分组成,基站主要由天线、射频模块、基带处理器、控制单元等部分组成。
移动通信工程课程设计报告题目:GSM网络测试及数据分析系别专业班级学生姓名学号指导教师提交日期 2013年11月19日目录一、设计目的 (1)二、设计要求和指标 (2)三、设计内容 (3)3.1 GSM网络分析 (3)3.1.1 GSM网络基本原理 (3)3.1.2 GSM网络分析 (3)3.2 优化调整方案 (6)四、TEMS测试 (7)五、总结 (11)六、主要参考文献 (12)附录1: (13)附录2: (14)一、设计目的移动通信课程设计是通信工程专业课程。
本课程设计练习移动通信的一般原理与组网技术,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课程。
设置本课程的目的是使学生通过本课程设计之后,对移动通信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组网技术有较全面的了解和领会,应能应用移动通信的原理与技术分析阐释常见移动通信方式中信息传输的发送与接收原理,应能分析设计一些简单移动通信系统,为移动通信系统的管理维护、研究和开发打下必要的理论基础和技能。
二、设计要求和指标对正式投入运行的GSM网络进行参数采集、数据分析、找出影响网络运行质量的原因,并且通过参数调整或采取某些技术手段使网络达到最佳运行状态,使现有网络资源获取最佳效益,同时也对GSM网络今后的维护及规划建设提出合理化建议。
在对数据进行详细采集、分析和研究后,常常会涉及到天馈系统的调整、基站的调测、频率规划的调整、系统参数的调整、话务均衡以及增加一些微蜂窝等优化方案实施活动。
1、天馈系统调整2、基站调测3、频率规划调整4、参数调整5、话务均衡6、利用微蜂窝完善网络三、设计内容3.1 GSM网络分析3.1.1 GSM网络基本原理在GSM移动通信系统中,实现室内覆盖的主要方法-设计直放站或建立微蜂窝。
直放站以其灵活简易的特点成为解决简单问题的重要方式。
直放站不需要基站设备和传输设备,安装简便灵活,设备型号也丰富多样,在移动通信中正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微蜂窝技术具有覆盖范围小、传输功率低以及安装方便灵活等,可以作为宏蜂窝的补充和延伸。
两种技术各有千秋,具体的实现可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采用,在最小的投入情况下以期得到最好的覆盖效果。
3.1.2 GSM网络分析路测时应记录出现问题处路段地点名称,观察是否存在阻挡,有没有水面、大玻璃墙等反射物存在并记录天气情况。
无线问题主要有设备与参数问题。
一、频率干扰问题网络的频率干扰可能来自于两个方面:一是系统的内部干扰;一是外部干扰。
1、干扰产生的主要原因(1)不合理的频率规划或过覆盖,引入同频干扰或邻频干扰。
(2)天馈线反射驻波比过大,过强的反射信号引入交调干扰。
(3)基站硬件故障引起的交调干扰(比较明显,话音质量持续很差)。
(4)未经网络规划统一严格设计的直放站和有源天线引入干扰,直放站容易造成上行干扰。
(5)系统外载波干扰(比较明显,话音质量持续差,IOI大)。
(6)联通频点(多见于边缘频点)。
2、解决方案干扰会造成掉话、切换失败、接入失败、阻塞、话音质量差、回声、单通等。
(1)对于外部干扰,应该到现场通过扫频工具找出干扰源并进行排除。
(2)对于内部干扰,通过GI我们可以找出那些成为干扰源的小区,确定造成干扰的原因。
造成干扰的原因一般有:基站位置不合理、天线不合理(高度、倾角、方位角)、基站功率设置不合理和频率设置不合理等。
二、局部话音质量问题在日常DT测试中,经常发现有很多微小的区域内,话音质量相当差,信号弱或不稳定以及频繁切换和不断接入。
这些地方往往是很多小区的交叠区、高山或湖面附近、许多高楼之间等。
这种现象一方面是由于频带资源有限,基站分布相对集中,频点复用度高,覆盖要求严格,必然不可避免的会产生局部的频率干扰。
另一方面是由于在高层建筑林立的市区,手机接收的信号往往是基站发射信号经由不同的反射路径、散射路径、绕射路径的叠加,叠加的结果必然造成无线信号传播中的各种衰落及阴影效应,称之为多径干扰。
此外,无线网络参数设置不合理也会造成上述现象。
RxQual为1、2是比较良好,3、4为正常、5、6为一般、7为差。
如果某个小区域RXQUAL为6和7的采样统计数高而RXLEV大于-85dBm的采样数较高,一般可以认为该区域存在干扰。
并在Neighbor_List中可分析出同频、邻频干扰频点。
局部话音质量问题分析:1、外部干扰或同邻频干扰(可能为过覆盖引起)。
2、上、下行信号电平偏低。
3、天馈线反射驻波比过大,过强的反射信号引入交调干扰。
4、硬件故障(比较明显,话音质量持续很差)。
5、若无线网络参数设置不合理,也会影响通话质量。
如在DT测试中常常发现切换前话音质量较差,即RXQUAL较大(如5、6、7),而切换后,话音质量变得很好,RXQUAL很小(如0、1),而反方向行驶通过此区域时话音质量可能很好(RXQUAL为0、1),因为占用的服务小区不同。
对于这种情况,是由于基于话音质量的切换的门限值设置不合理,减小RXQUAL的切换门限值。
三、微蜂窝技术微蜂窝技术是在宏蜂窝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门技术,是目前解决高话务量地区容量问题的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
微蜂窝的覆盖半径大约为30m-300m;发射功率较小,一般在1W以下;基站天线置于相对低的地方(一般高于地面5m-10m),传播主要沿着的视线进行,信号在楼顶的泄露小。
因此,蜂窝可以被用来加大无线电覆盖,消除宏蜂窝中的“盲点”。
同时由于低发射功率的微蜂窝基站允许较小的频率复用距离,每个单元区域的信道数量较多,因此业务密度得到了巨大的增长,且RF干扰很低,将它安置在宏蜂窝的“热点”上,可满足该微小区域质量与容量两方面的要求。
微蜂窝在初期一般是提高网络覆盖,应用在零散的“热点”地区,即话务量比较集中,且面积较小的地区,此时对容量的提高很有限。
随着容量需求增大,高话务量地区已由点逐渐变成片时,宏蜂窝已无法满足时,微蜂窝可以在一定范围内进行连续覆盖,此时效果就很明显了。
在实际设计中,微蜂窝作为无线覆盖的补充,一般用于宏蜂窝覆盖不到又有较大话务量的地点如地下会议室、娱乐室、地铁、遂道等。
作为热点应用的场合一般是话务量比较集中的地区,如购物中心、娱乐中收、会议中心、商务楼、停车场等地。
随着微蜂窝和微微蜂窝的发展,分层小区技术迅速提出来。
它提供更多的“内含”蜂窝,形成分层小区结构,主要解决网络内的“盲点”和“热点”问题,提高网络容量。
在一个分层小区结构中,不同大小的小区相互重叠,不同发射功率的基站紧密相邻并同时存在,整个通信网络呈现出多层次的结构。
每一层分配不同的频率段,以保证各层之间独立运作,不会相互干扰。
相邻微蜂窝的切换都回到所在的宏蜂窝上,宏蜂窝的广域大功率覆盖可看成宏蜂窝上层网络,并作为移动用户在两个微蜂窝区间移动时的“安全网”,而大量的微蜂窝则构成微蜂窝下层网络。
当有用户接入时,系统根据所测得的信号强度和各蜂窝的容量为某一呼叫选择恰当的蜂窝(宏蜂窝、微蜂窝或微微蜂窝),层间切换与普通的蜂窝切换一样,切换点由系统决定,由GSM移动台自动辅助切换测量来完成,切换过程还取决于当时各级的容量,如果微蜂窝和微微蜂窝已饱和,业务将切换至更高一级的蜂窝。
一个分层小区网络,往往是由一个上层宏蜂窝网络和数个下层微蜂窝网络组成的多元蜂窝系统。
它包括宏蜂窝、微蜂窝和微微蜂窝。
每种蜂窝执行早已定义好的不同功能。
一般来说,宏蜂窝用于处理快速移动车辆的业务,微蜂窝处理慢速移动,集中于步行或交通阻塞车辆的业务,微微蜂窝用于覆盖商场和办公区等室内区域。
将负载按这种方式分层的原因与切换功能有关,因为车载电话在微蜂窝间快速移动会产生频繁切换,加重网络的负担,从网络管理出发,将产生频繁切换的业务转移到较小切换的宏蜂窝,将提高网络效率;慢速移动的车辆,由于它穿过蜂窝边界需花较长的时间,产生切换的可能性较小,因此由微蜂窝来处理这类业务。
微蜂窝组网简单,可直接加入到现有系统中,而不需改变现有网络结构。
其设备体积小,容易安装,因此应用灵活,可直接在需要的地方进行建设,从而快速解决覆盖盲点、热点地区通信问题。
它对容量的提高是明显的,但需要较大的投资。
3.2 优化调整方案在对数据进行详细采集、分析和研究后,常常会涉及到天馈系统的调整、基站的调测、频率规划的调整、系统参数的调整、话务均衡以及增加一些微蜂窝等优化方案实施活动。
(1)天馈系统调整(2)基站调测(3)频率规划调整(4)参数调整(5)话务均衡(6)利用微蜂窝完善网络四、TEMS测试一、测试系统连接1.将K790测试手机、电脑连接线、GPS设备连接到笔记本电脑后,运行TEMS Investigation9.0.3软件。
2.通过主菜单的Configuration选择Equipment Configuration窗口,以进行设备连接。
3.单击在工具栏上的Connect all equipment选择框,或者分别选择需要连接设的对象,单击连接选择对象框,也可以进行有选择行的设备连接;连接好后,整个TEMS Investigation GSM系统已经进入测试了。
二、测试数据收集测试手机和GPS设备连接好以后,TEMS Investigation 8.0.3系统已经进入可测试阶段,收集记录当前无线环境数据。
1.开始记录:通过主菜单的Logfile选择Start recording,或者单击工具栏上的Start recording圆点选择框。
2.开始记录:接着会出现下面“另存”的窗口,即保存的logfile文件可以存放到任意目录,单击保存后,就开始记录测试数据。
3.停止记录时,可以在主菜单的Logfile选择Stop recording,或者单击工具栏上的Stop recording方点选择框。
4.通过在主菜单里Logfile选择Recording Properties对话框,可以设置默认的保存目录,自动记录以及记录的每个文件的大小。
三、测试数据回放测试数据可以回放分析,步骤如下:1.通过主菜单的Logfile选择Open Lofile选项,或者单击工具栏上的OpenLofile选择框。
2.接着会出现下面“Open Lofile”的窗口,打开选择具体的文件。
3.然后选择工具栏上的Play选择框,文件开始回放。
四、语音业务测试语音业务测试,收集相关的无线环境数据,包括主服务小区的接收信号强度和话音质量、邻区信号强度、C/I和C/A性能、服务小区TA值、当前信道状态和无线参数、事件与第3层信息等。
具体步骤如下:1.进入Overview[MS1]界面,当然界面的内容是可以修改的,但是Overview[MS1]界面一般是提供给语音测试的无线环境状态显示,打开测试记录文件。
2.在这个功能界面,可以通过Presentation选择GSM选项,GSM选项可以提供各种无线环境窗口:Serving + Neighbors:主小区和邻小区的BCCH、BSIC及信号强度,空闲状态还有C1和C2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