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北京大学法理学课程大纲
- 格式:doc
- 大小:56.50 KB
- 文档页数:4
《法理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代码:课程名称:法理学英文名称:Jurisprudence课程类别:学科基础课学时:3学时/周学分: 3适用对象: 法学本科考核方式:考试先修课程:宪法学二、课程简介中文简介法理学则属于理论法学中的牵头性学科。
属于思想性、思维性学科,它相对区别于法学中的直接以具体法律制度为研究对象的部门法学。
法理学回答的不是法律实践中的具体问题, 比如案件如何审理,程序如何进行,,引用何种法律,适用何种制裁等等,它所关心的是法律的原理性问题,而对这些原理性问题的分析说明, 则必然是理论性的和思维性的。
英文简介Jurisprudence is the leading discipline in theoretical jurisprudence. i t belongs to the subject of thought and thinking, and it is relative to the department law which is directly related to the specific legal system. Specific issues of jurisprudence is not the answer to the legal practice, such as how case hearing, how to carry out the program, citing, what kind of legal sanctions and so on, for which, it is concerned with the problem of legal principle, and the analysis of the principle of a description of the problem, it is the theoretical and thinking of.三、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本课程属于理论课程,但是也与实践有关。
《法理学》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1、课程名称:法理学2、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3、课程学分:X学分4、课程总学时:X学时5、适用专业:法学二、课程性质与目标1、课程性质法理学是法学的一般理论、基础理论和方法论。
它研究法的本质、特征、形式、作用、法的制定和实施等一系列基本问题,为其他法学分支学科提供理论基础和指导。
2、课程目标(1)使学生掌握法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构建起法学的理论框架。
(2)培养学生的法律思维能力和法律分析能力,能够运用法理学的知识分析和解决法律问题。
(3)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法律观念和法律意识,增强对法治的信仰和追求。
三、课程教学内容与要求1、法的本体(1)法的概念法的定义法的特征法的本质(2)法的要素法律规则法律原则法律概念(3)法的渊源、形式和效力法的渊源法的形式法的效力范围2、法的运行(1)立法立法体制立法程序立法技术(2)执法执法的概念和特点执法的原则执法的主体和权限(3)司法司法的概念和特点司法的原则司法体制和司法程序(4)守法守法的概念和要素守法的原因和条件(5)法律监督法律监督的概念和分类法律监督的体系和机制3、法的价值(1)法的价值概述法的价值的概念和特征法的价值体系(2)法的基本价值秩序自由平等正义(3)法的价值冲突及其解决4、法与社会(1)法与经济法与经济基础法与生产力法与市场经济(2)法与政治法与政治的一般关系法与国家法与政党政策(3)法与文化法与文化的一般关系法与道德法与宗教四、课程教学方法1、课堂讲授通过系统讲解,使学生掌握法理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知识体系。
2、案例分析选取典型的法律案例,引导学生运用法理学的知识进行分析和讨论,培养学生的法律思维和实践能力。
3、小组讨论组织学生分组讨论相关的法律问题,促进学生之间的思想交流和合作学习。
4、课外阅读推荐相关的法学著作和学术论文,要求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并撰写读书笔记或心得体会。
五、课程考核方式1、平时成绩(X%)包括考勤、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
法理学大纲通过本章的学习,对古代西方法学的历史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在这一过程中,既要增进法学知识,又要尽可能的把握古代西方法学的历史脉络,培养法学思维。
【教学重点和难点】本章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是古代西方法学的历史。
【教学时间】 3学时一、罗马法学(一)罗马法学的历史地位罗马法学以其产生的先导性、内容的完备性、影响的深远性在法学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二)罗马的起源与强盛主要介绍《埃涅阿斯纪》三、罗马法学的历史进程罗马法学有着自身的成长道路,其历史进程可分为如下几个时期:(一)罗马法学的形成时期。
其产生始于公元前3世纪。
(二)罗马法学的发展时期。
指公元前2世纪到公元前1世纪。
(三)罗马法学的昌盛时期。
公元1世纪到3世纪,罗马法学进入了昌盛时期。
(四)罗马法学的衰落时期。
公元4世纪到5世纪,罗马帝国出现了全面的政治经济危机,(一)这是导致罗马法学衰落的主要原因。
(五)罗马法学的中兴时期。
这是指查士丁尼在位时期。
二、欧洲中世纪法学(一)圣经、基督、基督事件与基督教(二)经院哲学家的法律观教父学,代表是奥古斯丁,他对教会法的影响很大,也促进了教皇国的建立。
托马斯•阿奎那则是经院哲学最伟大的代表人物,其法律思想相当丰富,尤其是他的自然法思想相当深刻,对后世影响相当大。
中世纪法学所取得的成就主要体现在注释法学和教会法学之中。
(三)教会法学教会法学作为研究教会法的一门学问,是在教权与王权的的斗争中发展起来的。
在方法论上,教会法学家也主要使用的是注释方法。
(二)注释法学注释法学分注释法学派和注解法学派(或评论法学派)。
第二节现代西方法学史【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应了解现代西方法学的历史,掌握西方的主要法学流派及各个流派的主张。
【教学重点和难点】本章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是掌握西方主要法学流派及各个流派的主张。
【教学时间】 4学时一、近代西方法学的开端(一)文艺复兴中世纪时,城市共和国在意大利发展起来,商品经济也得到了长足发展,一种建立在世俗基础上的市民生活繁荣起来。
法理学教学大纲课程名称:法理学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适用专业:法学一、课程性质与任务法理学是法学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是法学专业十四门核心课程之一。
它是以整个法律现象的共同发展规律和共同性问题为研究对象的学科。
它的研究范围十分广泛,包括法律的起源、发展和消亡,法律的本质和作用,法律和其他社会现象的关系,法律的创制和实现,法律的价值等。
法理学课程的教学目的是,通过学习使学生对法学的基本知识、基本概念、基本原理有较全面的了解和较深刻的认识,初步树立马克思主义法律观,为学习部门法学和研究法律问题奠定基础。
二、教学内容与要求第一章法的概念教学内容:法的概念;法的基本特征;法的本质;法的作用。
教学要求:理解法的概念,掌握法的基本特征和本质,深刻认识法的作用。
第二章法的价值教学内容:法的价值的概念;法的价值体系;法的价值的冲突与解决。
教学要求:理解法的价值的概念,掌握法的价值体系的内容,了解法的价值冲突的表现及解决方式。
第三章法的要素教学内容:法的要素的概念;法律规则;法律原则;法律概念。
教学要求:理解法的要素的概念,掌握法律规则、法律原则和法律概念的含义、特征及分类。
第四章法的渊源与效力教学内容:法的渊源的概念;当代中国法的正式渊源;当代中国法的非正式渊源;法的效力。
教学要求:理解法的渊源的概念,掌握当代中国法的正式渊源和非正式渊源,了解法的效力的概念、范围和分类。
第五章法律体系教学内容:法律体系的概念;法律部门及其划分标准;当代中国的法律体系。
教学要求:理解法律体系的概念,掌握法律部门的划分标准,了解当代中国的法律体系。
第六章法律关系教学内容:法律关系的概念;法律关系的主体;法律关系的客体;法律关系的内容;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和消灭。
教学要求:理解法律关系的概念,掌握法律关系的主体、客体和内容,了解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和消灭。
第七章法律责任教学内容:法律责任的概念;法律责任的构成要件;法律责任的分类;法律责任的归结与免除。
《法理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英文名称:Jurisprudence课程编号:123940010课程类别:学科基础课课程性质:必修学分: 4学时:64(其中:讲课学时:64 )适用专业:法学开课部门:法学院一、课程教学目的和课程性质本课程是高等学校法学专业的必修和基础课程。
学习本课程的目的在于使学生掌握法学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帮助学生建立科学的法律观并掌握分析法律现象的理论框架,初步具备从法律权利义务角度观察和分析社会现象的能力,为进一步学习各部门法学和其它理论法学奠定基础。
二、本课程与相关课程的关系前修课程:法学专业导论继修课程:中国法制史、中国法律思想史、外国法制史、西方法律思想史、法社会学、各部门法学。
三、课程的主要内容及基本要求第一章法学导论(4学时)[知识点]法学定义;法学体系划分;法学发展历史与现状;法学教育;法理学的性质和内容;法学研究方法。
[重点]法学体系划分;法理学的性质和内容;法学研究方法。
[基本要求]1、识记:法学定义;法学体系划分;法学发展历史与现状;法学教育。
2、领会:法理学的性质和内容;法学研究方法。
3、简单应用:运用法学研究方法分析身边法律现象。
第二章法的概念(4学时)[知识点]法的含义、特征和本质;法的作用及其局限性。
[重点]法的特征;法的两类作用及其局限性。
[难点]法作用的局限性。
[基本要求]1、识记:法的含义。
2、领会:法的特征和本质;法的作用及其局限性。
3、简单应用:运用法的本质理论和法的作用理论解释某些立法和司法现象。
第三章法的渊源、分类与效力(4学时)[知识点]法的渊源的定义;法的渊源的一般种类;正式渊源和非正式渊源;当代中国法的渊源;法的一般分类和特殊分类;法的效力的概念;法的对象效力;法的空间效力;法的时间效力;法的溯及力。
[重点]法的渊源的定义;正式渊源和非正式渊源;当代中国法的渊源;法的一般分类和特殊分类;法的对象效力;法的空间效力;法的时间效力;法的溯及力。
法理学
北京大学法学院2016级法律硕士
专题一法律是什么?
第1讲导论:法和法治
第2讲法律多元主义问题:自然法、实定法和习惯法
1)塔玛纳哈:《一般法理学》,第1-4章。
(必读)
2)耶林:《为权利而斗争》(必读)
3)苏力:“秋菊的困惑与三杠爷的悲剧”
4)吉尔兹:“地方性知识”
5)登特列夫:《自然法:法律哲学导论》
6)强世功:《法律的现代性剧场》
7)强世功:“党章与宪法:多元一体法治共和国的建构”
第3讲法律形式主义与法律现实主义
1)霍姆斯:“法律的道路”(必读)
2)施米特:《法律思维的三种类型》(必读)
3)拉仑兹:《法学方法论》
4)苏力:“法律人思维”
专题二:法律教育与法律职业
第4讲大学与法律教育
1、何美欢:《论当代中国的普通法教育》,第一章(必读)
2、霍姆斯:“法学院的功用”,“大学的功用”,选自《霍姆斯读本》(必读)
3、布鲁姆:《美国精神的封闭》,译林版,卷三大学(必读)
4、伯尔曼:《法律与革命》,第一卷,第三章
5、甘阳:《文明·国家·大学》,下编大学:页293-329.
6、强世功:“法学院的守护神”
7、强世功:“法律人的奥德赛”
8、强世功:“九龙城寨与香港大学”,《中国香港》。
第5讲:法律职业:理性与激情
1、托克维尔:《论美国的民主》,上第二部分,第七-八章(必读)
2、霍姆斯:“男孩想要的东西”,“法律职业”、“以律师为业”(必读)
3、强世功:“法律共同体宣言”
第6讲法律职业:法律人-政治家
1、韦伯:“政治作为一种志业”(必读)
2、韦伯:《韦伯作品集·支配社会学》,第二章(必读)
3、克罗曼:《迷失的律师》第一章
4、强世功:《立法者的法理学》,第一章
第一篇专题论文:
针对专题一和专题二的有关内容,选择一个题目写一篇小论文。
专题三:主权秩序与法治
第7讲主权与宪法:
1、霍布斯:《利维坦》,第13章(必读)
2、卢梭:《社会契约论》第一卷第5—8章(必读)
3、施米特:《宪法学说》,第一部分(1-11章)(必读)
4、陈端洪:“论宪法作为国家的根本法与高级法”中外法学2008.2、
5、强世功:“中国宪法中的不成文宪法”,《开放时代》,2009年第一期
第8讲主权秩序的形成:国家、帝国与国际法
1、麦金德:“历史的地理枢纽”,选自《历史的地理枢纽》。
(必读)
2、施米特:《陆地与海洋》(附录除外)(必读)
3、科耶夫:“法国国事纲要”,《科耶夫的新拉丁帝国》。
(必读)
4、刘禾:“国际法的思想谱系”,刘禾编《世界秩序与文明等级》
5、强世功:《立法者的法理学》,第七章。
第9讲天下秩序极其现代转型
1、渡边信一郎:《中国古代的王权秩序与天下秩序》,序说、第1-2章(必读)
2、赵汀阳:《天下的正当性》,第一章(必读)
3、佐藤慎一:《近代中国的知识分子与文明》,第一章(必读)
4、强世功:《中国香港》,第4-9章(必读)
专题四:全球化与法治秩序:革命与宪法
第10讲帝国、革命与新法统的奠基
1、伯纳德·雅克, “人民主权与民族主义”, 吴景键译,原载Political Theory, Vol. 29, No.
4 (Aug., 2001), pp. 517-536 (必读)
2 戴季陶:“民国政治论”,《戴季陶集》,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第604-635页(必读)
3. 汪晖:“革命、妥协与连续性的创制”(《旧邦新造:1911-1917》序言,必读)
4. 章永乐:《旧邦新造:1911-1917》,北京大学出版社2016年第二版,第20-98页(必读)
5. 珍·波本克、弗雷德里克·库伯:“主权与帝国:十九世纪的欧洲及其近邻”,《世界帝国二千年》,冯亦达译,台湾八旗文化/远足文化事业股份有限公司2015年版,第437-487
页
第11讲先锋政党、训政与约法
1、列宁:《怎么办》(节选,必读)
2、孙中山:“能知必能行”(《建国方略》之一“孙文学说-行易知难”第六章,必读)
3、孙中山:《建国大纲》(1924年)
4、中华民国训政时期约法(1931 年)
5、金以林:《国民党高层的派系政治:蒋介石“最高领袖”地位是如何确立的》,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年版
6、王奇生:《党员、党权与党争:1924-1949年中国国民党的组织形态》,上海书店出版社2003年版(尤其是第284-292页,必读)
7、张龑:“人民的成长与摄政的规范化”,《中外法学》2012年第1期
第12讲中国革命、新民主主义宪法与社会主义宪法
1、毛泽东:《实践论》、《新民主主义论》(必读)
2、毛泽东,“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草案”,一九五四年六月十四日,《建国以来重
要文献选编》第5册,第286-293页(必读)
3、周恩来,“关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草案的起草经过和特点”,1949
年,载肖蔚云《宪法学参考资料》,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必读)
4、刘少奇,“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草案的报告”,一九五四年九月十五日,《建国
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5册,第463-513页(必读)
5、陈端洪:“第三种形式的共和国的人民制宪权”,《制宪权与根本法》,中国法制出版
社,2010 年,第183-254页(必读)
第13讲全球化时代的秩序重建
1、亨庭顿:《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第一、四、五、六、七章(必读)
2、福山:《历史的终结及最后的人》,第三部分(13-19章)(必读)
3、亨庭顿:《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第三、四、十二章,必读)
第二篇专题论文:
针对专题三和专题四的有关内容,选择一个题目写一篇小论文。
专题五:超越法治国
第14讲法治国家的精神基础
1、卡夫卡:《法律之门》(必读)
3、林肯:“葛底斯堡的演说”(必读)
4、毛泽东:“为人民服务”(必读)
第15讲灵魂秩序与法治秩序
1、柏拉图:《苏格拉底的申辩》(必读)
2、柏拉图:《理想国》,第四-八卷。
(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