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课中国法制史-3_真题(含答案与解析)-交互
- 格式:docx
- 大小:317.91 KB
- 文档页数:21
法律硕士综合课(中国法制史)历年真题试卷汇编34(题后含答案及解析)题型有:1. 单选题 2. 多选题 3. 简答题 4. 分析题单项选择题第1-45小题,每小题1分,共45分。
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字母涂黑。
1.《尚书·康诰》中说:“人有小罪,非眚,乃惟终……有厥罪小,乃不可不杀。
”这里的“惟终”是指( )(2014年一法综一第15题)A.惯犯B.偶犯C.故意D.过失正确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西周的刑法原则。
“惟终”是指惯犯,“非终”是指偶犯,“眚”指过失,“非眚”指故意。
知识模块:中国法制史2.下列选项中,属于西周司法官责任制度的是( )(2013年一综一第31题)A.三宥之法B.三风十愆C.三赦之法D.五过之疵正确答案:D解析:本题考核西周的主要罪名。
A项“三宥之法”是西周在定罪量刑时考虑到行为人的主观动机,即后世的“原心定罪”:B项“三风十愆”是商朝关于惩治职官犯罪的规定;C项“三赦之法”是西周对老幼犯罪减免刑罚的法律制度:D项“五过之疵”——“惟官”(秉承上意,倚仗权势),“惟反”(利用职权,报私恩怨),“惟内”(内亲用事,暗中牵制),“惟货”(敲诈勒索,贪赃受贿),“惟来”(接受请托,徇私枉法)。
D项是西周的司法官责任制度。
知识模块:中国法制史3.西周穆王统治时期制定的具有代表性的法典是( )(2012年一综一第32题)A.《九刑》B.《汤刑》C.《吕刑》D.《禹刑》正确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西周时期颁布的法典。
A项《九刑》是西周时期成文刑书的总称,全书共分9篇。
B项《汤刑》是商代初期所制定地刑事法律。
C项西周中期,周穆王命吕侯(亦称甫侯)制定《吕刑》。
D项禹刑是夏朝法律的名称,是后人为纪念夏的先祖禹而命名的,是后人追述的。
知识模块:中国法制史4.比较完整的赎刑制度最早见于( )(2011年一综一第35题)A.《禹刑》B.《汤刑》C.《吕刑》D.《法经》正确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赎刑制度。
大学中国法制史考试(习题卷3)说明:答案和解析在试卷最后第1部分:单项选择题,共70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多选或少选均不得分。
1.[单选题]秦朝将审讯效果分为“上”“下”“败”三类,其中指采用恐吓手段审讯却没有查清案情为A)上B)下C)败2.[单选题]“八议”入律是在:( )A)《晋律》B)《魏律》C)《北魏律》D)《北齐律》3.[单选题]唐律中主要打击司法审判方面的犯罪是()A)《名例律》B)《断狱律》C)《捕亡律》D)《卫禁律》4.[单选题]汉朝有权纠察包括丞相在内的百官,并可直接弹劾三公的监察官是()A)御史大夫B)御史中丞C)刺史D)司隶校尉5.[单选题]在秦代,( )就是把犯罪者迁到边远地区的刑罚。
A)谇B)族C)赀D)迁6.[单选题]辽在建国的过程中,实行的是的政策。
()A)因习而治B)因俗而治C)因礼而治D)因法而治7.[单选题]魏晋南北朝时期,为了体现恤刑及加强皇帝对司法审判的控制,确立了( )A)律博士D)废除宫刑8.[单选题]秦代法律答问是( ) 。
A)法律条款B)私家法律C)官方法律解释D)案例9.[单选题]《大明律》编修体例上的一大变革是( )。
A)名例律冠于篇首B)祐以事为类C)改为7个部分D)附加敕令格式10.[单选题]最先规定“弃灰于公道者断其手“的王朝是( )A)夏朝B)商朝C)西周D)秦朝11.[单选题]以下对于《春秋》决狱的理解和陈述错误的是( )A)《春秋》决狱是汉代判案断狱的一种原则、方法和制度B)它是直接引用《春秋》为代表的儒家经典的经义内容,作为审理判决案件的法律根据C)《春秋》决狱是由董仲舒提出的D)《春秋》决狱符合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的司法审判原则12.[单选题]辽朝第一部比较完整的法典A)咸雍条例B)亥年新法C)重熙条例D)泰和律义13.[单选题]清代幕友中管司法审判的称为()A)刑名幕友B)书启幕友C)钱谷幕友D)挂号幕友14.[单选题]在秦朝,如果逃避徭役,则犯了( ),追究法律责任。
中国法制史试题及答案完整版中国法制史试题及答案<一)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1、中国法最早的一个主要形式是战争中的______________。
2、西周中期,穆王命吕侯制作了《______________》。
3、春秋时期,楚国的最高司法官称为______________。
4、战国时期,______________“改法为律”。
5、湖北云梦睡虎地秦墓中大量的记载秦法律令的竹简是在__________年发现的。
6、汉代规定:“天子诏所增损,不在律上者为______________”。
7、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逐渐形成了____________省制,作为中央中枢机构。
8、唐朝给授农民土地的法律称为______________。
9、金太祖建国之初,在法制上主要采用女真_____________法,而无成文法。
10、元朝设置______________,作为地方最高行政机构。
11、明朝简化税制“____________法”是中国赋役制度史上的重大变革。
12、清朝将“六科”并入都察院,合称“__________”,使监察机构一体化。
13、《资政新篇》是______提出的带有一定资本主义色彩的太平天国后期纲领性文件。
14、1906年,清政府制度了《__________》,就大理院和京师审判组织加以规定。
15、《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改《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组织大纲》的总统制为______________制。
16、北洋政府奉行______________应先于普通法原则。
17、南京国民政府立法在形式上实行______________级立法体制。
18、1934年1月对《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进行了必要的修改,最主要的是增加了“同______________巩固地联合”的内容。
19、抗日民主政权保障人权条例规定,除______________以外,任何机关团体不得进行逮捕、审问、死刑。
20、解放战争后期,人民审判机构的体制不断完善,审判机构一律改称______________。
中国法制史试卷班级_ _____ 姓名_ _ 得分________________一、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秦朝实行犯罪连坐,一人犯罪,受到株连的有亲属、_邻里___以及上下级官员。
2.南京国民政府采取大陆法系的法律体系,其成文法汇编一起,通称为_________六法全书__________。
3.1908年8月27日清政府颁布了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宪法性文件________《钦定宪法大纲》_______。
4.宋朝为了强化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广泛应用_____敕______和例。
5.____马锡五审判方式__________是抗日战争时期根据地审判方式的改革。
6.清朝末年主持法制改革工作的人是_____沈家本________。
7.后世把晋律和张斐、杜预所作的律疏统称为“____张杜律________”。
8.人民调解制度的主要形式,有 ____民间自行调解____、群众团体调解、政府调解、司法机关调解四种。
9.国民党政权的法律体系简称为___六法全书_____________。
10.夏代的刑事法律规范泛称为______禹刑______________。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左传。
昭公六年》上记载:“(B)有乱政,而作禺刑”。
A.周B.夏C.商D.秦2.秦汉时中央一级司法机关叫(B)。
A.司法参军 B.廷尉 C.大理 D.司隶校尉3.唐律规定死刑方式为两种,即绞,和(D)。
A.醢 B.弃市 C.凌迟 D.斩4.汉代臣下若对法令持有异议或对统治措施心怀不满虽口未声言,仍构成(A)罪。
A.腹诽 B.不敬 C.不道 D.诽谤5.秦朝建立以后,继续推行先秦(B)思想,制定乐一套严密的法律制度。
A.儒家的礼治 B.法家的法治 C.道家的无为 D.儒家的德治6.(C)是我国古代第一部刊版印刷发行的法典。
A.《唐律疏议》 B.《大清律例》 C.《宋刑统》D.《大明律》7.最早实行废肉刑的是(A)。
中国法制史试题及答案第一节:古代中国法制的起源与发展一、古代中国法制的起源1.请简述古代中国法制的起源是如何发展的?古代中国法制的起源可追溯至远古时期的部落社会。
在部落社会中,人们通过习俗和规则来维持社会秩序。
随着社会的演进,人们逐渐根据实际需要和经验总结出了一系列的法律制度,形成了初步的法制体系。
随着王国的兴起,各国在法律制度上逐渐加强了中央集权的管理,并建立了相对完善的法规体系。
二、封建社会时期的法律制度1.在封建社会时期,哪些法律制度得到了发展和完善?在封建社会时期,以下法律制度得到了发展和完善:•家族法:以家族和亲属关系为基础的法律规范。
•家法:以家族为单位,通过家族族长或族规来管理家庭内事务。
•刑法:对于犯罪行为和刑罚进行规范和制度化。
•土地法:对土地的使用、转让和继承等进行规定。
•官僚制度:规定了官员的任免、权力范围和责任等方面。
三、近代中国法制的变革与创新1.近代中国法制的变革与创新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近代中国法制的变革与创新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户口制度的建立:明确每个人的身份和居住地,为国家管理和社会治理提供便利。
•宪法的出现:确立国家权力机构的组织方式和职权范围,保障公民的权利和自由。
•新刑法的制定:以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为目标,对犯罪行为和刑罚进行规定。
•民法典的编纂:对个人、家庭和财产等方面的权益进行规范和保护。
•法院系统的建立:确保司法独立,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第二节:中国法制史上的重要事件与人物一、重要事件1.辛亥革命对中国法制史的影响是什么?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大事件,对中国法制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统治,实现了中国的政治变革。
辛亥革命后,中国建立了民主共和国制度,实行了宪政、议会制度和法律制度的改革,为现代法制的建立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重要人物1.请列举三位对中国法制史有着重要影响的人物,并简要描述其贡献。
•汉高祖刘邦:统一中国后建立了汉朝,制定了一系列法律规定,促进了封建法律制度的发展和完善。
法律硕士综合课(中国法制史)历年真题试卷汇编一、单项选择题1.《唐律》的篇目数是( )。
(2010年一综一第32题)(A)六篇(B)七篇(C)十二篇(D)十八篇2.唐朝编纂的第一部律典是( )(2010年一综一第36题)(A)《武德律》(B)《开皇律》(C)《永徽律》(D)《贞观律》3.宋朝元丰年间,开封府民人钱某与赵某因相邻土地的田界问题发生纠纷,钱某欲告官解决。
按照《宋刑统》的相关规定,官府可以受理钱某词状的时间是( )(2019年一综一第30题)(A)四月初一(B)六月十八(C)八月十八(D)十月初一4.南宋庆元年问,某州有一妇人被杀。
死者丈夫甲被当地州衙拘捕,受尽拷问,招认了“杀妻事实”。
在法官提交本路提刑司审核时,甲推翻原口供,断然否认杀妻指控。
对此,符合宋代翻异别推制度规定的是( )(2018年一综一第32题、2018年一法综一第20题)(A)发回原州衙由原审官员重审(B)上报中央御史台审理(C)上报中央大理寺审理(D)指定本路另一州衙官员审理5.典卖契约是一种附有回赎条件的特殊类型的买卖契约。
宋朝法律规定,以原价赎回标的物的最长期限( )(2017年一综一第39题,2017年一法综一第18题) (A)10年(B)20年(C)30年(D)40年6.中国古代对一种刑罚有如下的描述:“既杖其脊,又配其人而刺其面,是一人之身,一事之犯,而兼受三刑也。
”该材料所描述的刑罚是( )(2016年一综一第39题)(A)刺配(B)折杖(C)廷杖(D)发遣7.《历史名臣奏议》记,宋高宗时“狱司推鞫,法司检断,各有司存,所以防奸也”反应司法制度是( )(2016年一法综一第18题)(A)翻异别推(B)鞫献分司(C)三司会审(D)死刑复奏8.据某著名武侠小说:北宋年间,有人向官府告发称,丐帮帮主乔某杀害其师父。
经官府审理,控告属实。
又查明乔某系辽国人,其师傅系北宋人。
根据宋朝法律,对乔某的行为应适用的法律是( )(2015年一综一第37题)(A)《宋刑统》(B)辽国法律(C)宋刑统或辽国法律(D)被告人可选择的第三国法律9.《宋刑统》共十二篇,其首篇的篇名是( )(2015年一法综一第18题)(A)具律(B)刑名(C)名例(D)法例10.下列关于宋代“翻异别推”制度的表述,正确的是( )(2014年一综一第39题) (A)实行“审”与“判”相分离(B)农务繁忙季节停止民事诉讼审判(C)皇帝特诏大理寺、刑部、御史台的长官会同审理(D)犯人翻供且“实碍重罪”时.须交由另外司法官或司法机构重新审理11.为防止冤错案件,宋朝规定在犯人翻供且所翻情节关系重大时,案件改由另一司法机关重新审理。
在职法律硕士专业综合课(中国法制史)-试卷3(总分:64.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单选题(总题数:18,分数:36.00)1.一、单项选择题。
下列各题给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字母涂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唐朝对三次犯徒刑之罪的强盗采取的基本处罚原则是( )。
A.累犯加重原则√B.诬告反坐原则C.刑不累加原则D.从旧兼从轻原则唐朝对三次犯处徒刑以上的盗窃犯、强盗犯、抢劫犯等,采取累犯加重原则。
故选A项。
诬告反坐是指对于诬告犯,以所诬告的罪名惩罚诬告人,该原则在秦朝就已经存在,唐朝沿用。
刑不累加适用于重罪吸收轻罪,与累犯加重原则正好相反。
从旧兼从轻原则是唐朝刑法适用的总原则,不能具体适用于盗罪。
3.清朝最重要的会审制度是( )。
A.朝审B.热审C.三司会审D.秋审√清朝继承了明朝的会审制度。
清朝的会审制度类型包括秋审、朝审、热审、三司会审和九卿会审,但是最重要的会审制度是秋审,被清朝奉为“国家大典”。
4.依据唐律的规定,对于判处流刑的罪犯,还需服劳役( )。
A.1年√B.2年C.3年D.4年唐朝的流刑分为三等,即流2000里、流2500里和流3000里。
对于“三流”犯罪,都要同时服劳役1年,故选A项。
后来,唐太宗在“三流”之外增设加役流,作为死刑的宽贷刑,加役流服劳役3年。
加役流不属于法定流刑刑种。
5.秦朝的中央最高审判机关是( )。
A.大理寺B.廷尉√C.司寇D.刑部秦朝的中央最高审判机关称为廷尉,故选B项。
大理寺是北齐至宋代的中央最高审判机关。
司寇是商、西周和春秋时期中央司法机关的称谓。
刑部是元、明、清时期的中央审判机关。
6.革命根据地法律制度中,规定经济上采取公营、合作、私营三种经济形式的宪法性文件是( )。
2009年)57.关于中国法律制度发展和演进,下列哪些表述是正确的?()A.商鞅“改法为律”扩充了法律内容,强调了法律规范的普遍性B.汉武帝顺应历史发展废除肉刑进行刑制改革,为建立封建刑罚制度奠定了重要基础C.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更广泛、更直接地把儒家的伦理规范上升为法律规范,使礼、法更大程度上实现融合D.清末变法修律基本上是仿效外国资本主义的法律形式,固守中国的封建法制传统答案:ACD解析:本题考核商鞅变法的历史意义、汉代废除肉刑、魏晋南北朝时期法典的发展变化、清末变法修律的主要特点。
选项A正确。
商鞅的“改法为律”强调法律规范的普遍性,具有“范天下不一而归于一”的功能。
“改法为律”,是在法律观念上的又一进步。
选项B错误。
不是汉武帝改革,而是汉文帝废肉刑。
选项C正确。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随着社会政治经济关系的变化,法律内容也有所发展,主要表现在礼法结合的进一步发展。
也就是说,在汉代中期以后的法律儒家化的基础上,更广泛、更直接地把儒家的伦理规范上升为法律规范,使礼、法更大程度上实现融合。
表现在:“八议”入律与“官当”制度确立、“重罪十条”的产生、刑法制度改革、“准五服制罪”的确立、死刑复奏制度。
选项D正确。
在立法指导思想上,清末修律自始至终贯穿着“仿效外国资本主义法律形式,固守中国封建法制传统”的方针。
58.关于中国古代诉讼、审判制度的说法,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A.西周时期“听讼”为审理民事案件,“断狱”为审理刑事案件B.唐代县以下乡官、里正对犯罪案件具有纠举责任,对轻微犯罪与民事案件具有调解处理的权力C.明代的大审是一种会审制度,每三年举行一次D.清末改大理寺为大理院,为全国最高审判机关答案:ABD解析:本题考核中国古代诉讼的程序和制度。
选项A正确。
西周时期的“狱”与“讼”。
民事案件称为“讼”,刑事案件称为“狱”,审理民事案件称为“听讼”,审理刑事案件叫做“断狱”。
选项B正确。
唐代地方司法机关仍由行政长官兼理。
法律硕士综合课(中国法制史)模拟试卷123(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题型有:1. 单选题 2. 多选题 3. 简答题 4. 分析题单项选择题第1-45小题,每小题1分,共45分。
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字母涂黑。
1.西周的立法指导思想是( )A.一断于法B.轻罪重罚C.约法省刑D.明德慎罚正确答案:D解析:西周的立法指导思想是明德慎罚。
轻罪重罚、一断于法为战国时期的立法指导思想,约法省刑为汉朝的立法指导思想。
知识模块:中国法制史2.冠婚之礼在西周时期被称作( )A.吉礼B.嘉礼C.宾礼D.凶礼正确答案:B解析:西周时期的礼仪主要有五个方面,通称为“五礼”,即吉礼、凶礼、军礼、宾礼、嘉礼。
其中,冠婚之礼被称作嘉礼。
知识模块:中国法制史3.西周时期,司法官利用职权,报私恩怨所触犯的罪名是( )A.惟官B.惟反C.惟内D.惟来正确答案:B解析:西周时期规定了渎职方面的犯罪,如司法官的“五过”之疵。
“惟官”指秉承上意,倚仗权势。
“惟反”指利用职权,报私恩怨。
“惟内”指内亲用事,暗中牵制。
“惟货”指贪赃受贿,敲诈勒索。
“惟亲”指接受请托,徇私枉法。
知识模块:中国法制史4.在秦朝司法审判结束之后宣读判决书被称为( )A.读鞫B.爰书C.乞鞫D.封守正确答案:A解析:秦朝在审判中重视收集证人证言、证物,尤其重视现场勘验和司法鉴定。
调查或勘验的笔录称为“爰书”,必要时还可以查封财产,称为“封守”。
司法官作出判决后要向被告宣读,称为“读鞫”,宣读后若当事人不服,可以申请再审,称为“乞鞫”。
知识模块:中国法制史5.汉朝颁布的“六条问事”,就其性质而言属于( )A.民事法律B.监察法律C.经济法律D.诉讼法律正确答案:B解析:汉武帝为了强化中央集权,分全国为13个监察区,每区派刺史一人,于每年秋天巡行郡国,按“六条问事”的职权,行使监察权。
故相当于现在的监察法律。
因此选B。
法律硕士综合课(中国法制史)模拟试卷3(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题型有:1. 单选题 2. 多选题 3. 简答题 4. 分析题单项选择题第1-45小题,每小题1分,共45分。
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字母涂黑。
1.我国第一部成文法是由( )公布的。
A.子产B.邓析C.赵鞅D.商鞅正确答案:A解析:我国第一部成文法是春秋时期郑国执政子产公布的。
故选A项。
邓析是竹刑的制定者,赵鞅是我国第二部成文法的公布者,商鞅是战国时期秦国法律的制定者。
知识模块:中国法制史2.《法经》六篇中,有关侵犯人身安全的犯罪规定在( )。
A.盗法B.杂法C.具法D.贼法正确答案:D解析:《法经》一共六篇,即为《盗法》、《贼法》、《囚法》(又称为《网法》)、《捕法》、《杂法》、《具法》。
其中,《贼法》是关于惩治侵害人身安全及危害社会秩序方面的内容。
故选D项。
《盗法》是关于侵犯财产的法律规定。
《囚法》也称为《网法》,是关于囚禁和审判罪犯的法律规定。
《捕法》是关于追捕盗贼及其他犯罪者的法律规定。
《杂法》是关于“盗贼”以外的其他犯罪与刑罚的规定,主要规定了“六禁”。
《具法》是关于定罪量刑中从轻、从重等法律原则的规定,起着“具其加减”的作用,相当于近代法典的总则部分。
知识模块:中国法制史3.下列有关我国古代法律形式的表述正确的是( )。
A.科最早出现于汉代,北魏以格代科,科失去了独立的法律地位B.格最早出现于东魏时期,名称为《麟趾格》C.清朝的则例相当于民事法规D.宋朝编纂的条法事类是宋朝最重要、最经常的立法活动正确答案:A解析:科最早起源于汉代,北魏以格代科,科才失去独立的法律地位,格的出现为隋、唐、宋时期的律、令、格、式的确立打下了基础。
可见,A项表述正确,B项表述错误。
清朝的则例相当于行政法规。
故C项表述错误。
宋朝的法律形式包括律、令、格、式、编敕、编例和条法事类,其中,编敕和编例是宋朝最重要、最经常的立法活动,而不是条法事类。
2023年司法考试《中国法制史》试题及答案名词解释1. 宗法制2. 编敕3. 朝贡贸易4. 地丁合一5. 三三制参考答案:1.宗法制是以宗族血缘关系为纽带,与国家制度相结合,维护贵族世袭统治的制度。
周初系统地确立了宗法制。
西周实行嫡长子继承制,周天子是天下的大宗,而受封的诸侯对天子是为小宗,但在本诸侯国则为大宗,以下的卿大夫同理。
对于异姓贵族,通过联姻也纳入宗法关系。
全国上下以周天子为核心,由血缘亲疏不同形成了竞相拱卫的等级体制。
2.编敕是宋代编纂历年所颁敕文的立法活动,由此所产生的敕文集也称编敕。
编敕属于一般法,具有普遍适用的效力。
3.朝贡贸易是明朝官方允许的一种对外贸易,是受到严格限制的政治性贸易。
通商国家要受明朝的册封.经明廷发给朝贡“勘合”方可来华朝贡,同时允许附带与中国商人贸易,这一阻碍海外贸易的落后制度始终被明坚持。
4.地丁合一是雍正年间,在全国推行“摊丁入地”的赋役改革,即以省为单位,将已固定的丁银数额平摊至田赋银之上,使丁银成为田赋银的附加税。
丁银的征收与田赋银的征收完全合一。
总称“地丁银”,也被称作为“地丁合一”。
地丁合一制完成了唐两税法以来赋役合并的演化,是中国赋役制度的重大进展,对社会经济的进展有肯定意义。
5.三三制是为团结各阶层人民参与抗战,抗日依据地的施政纲领规定,在政权建立中贯彻“三三制”的原则,即在抗日政权中,共产党员占三分之一,代表无产阶级和贫农;非党的左派进步分子占三分之一,代表农夫和小资产阶级;中间分子占三分之一,代表民族资产阶级和开明绅士。
简答题1.“准五服以制罪”的原则是什么?2.简述清末修律的指导思想。
3.简述《中国土地法大纲》的主要内容。
4.简述战国时期的法制指导思想。
5.简述《大元通制》。
6.简述南京国民政府的特种刑事法庭。
参考答案:1.《晋律》第一次将之列入律典,作为定罪量刑的原则。
封建礼制以丧服为标志表示亲属间的远近关系,共有五等,即“五服”制。
法律硕士综合课(中国法制史)历年真题试卷汇编3(总分:54.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单选题(总题数:13,分数:26.00)1.单项选择题第1-45小题。
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字母涂黑。
(分数:2.0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2.(2012年真题)春秋时期,最早打破“不预设刑”、“临事议制”法律传统的诸侯国是()。
(分数:2.00)A.郑国√B.齐国C.楚国D.秦国解析:解析:春秋时期,各诸侯国公布成文法的活动打破了奴隶主贵族奉行的“议事以制,不为刑辟”、“临事制刑,不预设法”(《左传·昭公六年》)的法律传统,颠覆了奴隶主贵族利用“刑不可知,则威不可测”(《左传·昭公六年》)的神秘力量垄断控制法律的局面。
公元前536年,郑国执政子产“铸刑书于鼎,以为国之常法”(《左传·昭公六年》),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公布成文法的活动,故选A项。
3.(2013年真题)从《仪礼》中婚姻“六礼”的内容看,中国古代的婚姻是()。
(分数:2.00)A.登记婚B.仪式婚√C.宗教婚D.共食婚解析:解析:《礼记·昏义》中记载了订婚和结婚必须按照先后顺序经过的六道繁琐的程序,被称为“六礼”: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
《仪礼·士昏礼》还记载了上述六礼的含义。
东汉学者郑玄还对六礼作了进一步的解释。
从上述记载可以看出,从“六礼”的内容来看,中国古代的婚姻是仪式婚,故选B项。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婚姻立法采取登记婚,从而结束了仪式婚的历史(台湾于1997年才废除仪式婚,单纯适用登记婚)。
不过,仪式婚在世界范围内仍然存在,例如美国目前就采取仪式婚和登记婚相结合的制度。
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中国法制史》形考任务三试题及答案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中国法制史》形考任务三试题及答案一、填空题题目1西周的“九刑”即在五刑的基础上加上鞭、扑、赎、流四刑。
题目2西周的刑事立法指导思想是义刑义杀和明德慎罚。
题目3西周初期,土地归属王怡人所有,诸侯和臣属对土地只有占用、使用权而无处分权,不许买卖,所谓的“田里不鬻”题目4西周的买卖契约称作质剂,关于借贷方面的契约叫做傅别。
题目5西周将婚姻管理机关叫做。
答案:反馈正确答案是:媒氏一、单项选择题题目6《吕刑》的作者是()。
选择一项:A.李悝B.商鞅C.邓析D.吕候题目7西周奴隶制社会的根本法,即成文刑书是()。
选择一项:A.《九刑》B.《汤诰》C.《汤刑》D.《周礼》题目8西周的判例叫()。
选择一项:A.决事比B.廷行事C.成D.刑统题目9西周有一种法律形式,是指商代法律规定有利周朝统治的那些内容即()。
选择一项:A.诰B.礼C.谴训D.殷彝题目10西周初期,为了调整统治集团内部的秩序,巩固宗法等级制度,将夏商原有的礼加以补充、厘定使之成为法定的典章制度的那个人是()。
选择一项:A.周文王B.周武王C.周公D.周廉王三、多项选择题题目11以下关于西周的礼与刑的说法正确的是()。
选择一项或多项:A.礼盒刑共同构成西周的法B.西周的礼与刑相比,居于主导地位C.西周的礼不能脱离刑而发挥职能作用 D.西周的法要通过礼盒刑的相互作用完成阶级统治题目12选择一项或多项:A.《工律》B.《誓命》C.《吕刑》D.《九刑》题目13以下属于西周的法律形式的有()。
选择一项或多项:A.誓B.礼C.遗训D.殷彝题目14以下属于西周时期定罪量刑原则的有()。
选择一项或多项:A.悼之年有罪不加刑B.区分眚、非眚、非终、惟终C.关于责任年龄D.自首减刑题目15“悼执念有罪不加刑”是西周定罪量刑原则之一,其中“”、“悼”分别指()。
选择一项或多项:A.7岁以下B.78、80以上C.80、90岁以上D.10岁以下四、简答题目16简述西周定罪量刑的原则。
综合课中国法制史-2(总分100, 做题时间90分钟)一、单项选择题1.西汉文景时期刑制改革,不涉及下列刑罚方式的SSS_SINGLE_SELA 劓刑B 墨刑C 宫刑D 斩左趾该问题分值: 1答案:C[解析] 本题考点为《考试分析》第二章第三节中的文景时期刑制改革。
肉刑,古指墨、劓、剕、宫、大辟等,严格地说大辟是生命刑而不属于肉刑,其余四项,在文景刑制改革中,只有宫刑没有涉及。
这一点也可以从日后汉武帝时期史学家司马迁受宫刑来理解记忆。
2.汉代对选拔任用官吏有身份的限制,据此,下列各选项能够成立的是SSS_SINGLE_SELA 某大商贾子婿被举孝廉B 中山靖王之孙出任益州刺史C 县令王某因贪赃被免官三年后又被征召为官D 上党郡守与渤海郡守为姻亲关系该问题分值: 1答案:B[解析] 本题考点为《考试分析》第二章第三章的汉代官吏管理制度。
汉代对选拔任用官吏有身份的限制,如商人子弟、赘婿以及因贪赃被免官者不得为官,故A、C选项错误;在官吏选任中还实行回避制度,为此制定“三互法”,规定“婚姻之家及两州人士,不得对相监临(即交互为官)”,故而两郡郡守不可能是姻亲关系,D选项错误;宗室子弟不得任公位高官,中山靖王之孙虽然是宗室子弟,但郡守并不属于公位高官,即中央丞相、太尉和御史大夫“三公”。
3.汉代已经产生了官员退休制度,称为“致仕”,汉代致仕的法定年龄为SSS_SINGLE_SELA 60岁B 65岁C 70岁D 75岁该问题分值: 1答案:C[解析] 本题考点为《考试分析》第二章第三节中的汉代官吏管理制度。
本题纯属记忆性题目,汉代法定退休年龄为70岁。
对于法制史上涉及一些具体数字的内容,要注意精确记忆。
4.“八议”、“官当”正式入律,即为法律所规定,发生的朝代是SSS_SINGLE_SELA 东汉时期B 王莽新朝C 曹魏时期D 西晋时期该问题分值: 1答案:C[解析] 本题考点为《考试分析》第二章第四节中的三国两晋南北朝刑事立法。
1、中国法法制史研究的对象是(中国法律制度发展的历史)。
2、中国法制史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是从(清末民初)开始的。
3、原始社会没有法律,调整社会成员之间的相互关系,主要靠(不成文的习惯)。
4、古代刑字有两种意义:一是(刑罚),一种(惩罚犯罪之法)。
5、律,最早源于(乐器)。
6、“夏有乱政,而作(禹刑)”。
“商有乱政,而作(汤刑)”。
7、夏朝有“昏、墨、贼、杀”的制度。
据叔向解释:“已恶而掠美为(昏)”。
“贪以败官为(墨)”。
“杀人不忌为(贼)”。
8、《竹书纪年》记载:“夏后芬三十六年作(圜土)”。
9、商朝的立法指导思想沿袭了夏朝的(神权思想)10、商初,王位继承是(兄终弟及)与(父死弟及)为主。
商末,逐渐实行了(嫡长继承制)。
11、商朝的监狱叫做(圜土),又称作(牖里),(囹圄)和(美里)。
12、西周的“九刑”为周公所作,即在五刑的基础上加上(流、赎、鞭、朴)四刑。
13、西周的刑事立法指导思想是(明德慎罚)。
14、西周区分了故意和过失,惯犯和偶犯。
故意称为非青,过失称为表,惯犯称为情终,偶犯称为非终。
15、西周规定了“寇攘与杀越人于货罪”,即后世的(强盗罪)。
16、西周的拘役来于(坐嘉石)。
17、西周的诸侯和臣属对土地只有占用、使用权而无处分权,不许买卖,所谓的“田里不鬻”。
18、西周的买卖契约称作(质剂),关于借贷方面的契约叫做(傅别)。
19、西周法律规定,婚姻的缔结要经过(六礼)。
20、西周法律规定,丈夫可以以七种理由休弃妻子,叫做(“七去”)。
21、西周的“三不去”指“有所聚无所归”,“与更三年丧”,“前贫贱后富贵”。
22、所谓嫡长继承制概括而言,就是“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
”23、西同在中央设(大司寇),为全国最高司法机关。
中央直辖地区的司法机关叫做(小司寇)。
24、西周把刑事诉讼叫做(狱),把民事诉讼叫做(讼)。
25、“以五声听狱讼”中的“五听”包括(辞听、色听、所听、耳听、目听)。
中国法制史自考-31(总分100, 做题时间90分钟)一、单项选择题1.辽最早的基本法律是______• A.《重熙条例》• B.《辽史》• C.《决狱法》• D.《咸雍重修条制》A B C D分值: 1答案:C[解析] 公元921年,耶律阿保机下令“定律令”,不久,编成《决狱法》,这是辽朝最早的基本法律,主要是根据契丹族的习惯法汇编而成。
2.辽在建国的过程中,实行的是______的政策。
• A.因习而治• B.因俗而治• C.因礼而治• D.因法而治A B C D分值: 1答案:B[解析] 辽在建国的过程中,实行的是“因俗而治”的政策,对其统治区域中的汉族人采用《唐律》,对于本民族人采用的是本民族原有的习惯法。
3.标志着辽汉化进程完成的法律制度是______• A.《决狱法》• B.《重熙条制》• C.《咸雍重修条制》• D.《新法》A B C D分值: 1答案:C[解析] 辽国道宗对《重熙条制》大规模修改,编成《咸雍重修条制》,统一适用于统治区域内的汉族人和契丹人,标志着辽汉化进程的完成。
4.“夷离毕”一职,由______设立的。
• A.辽太祖• B.辽圣宗• C.辽太宗• D.辽世宗A B C D分值: 1答案:A[解析] 公元920年辽太祖设“夷离毕”一职,专门负责司法。
5.迄今为止发现的中国第一部用少数民族文字刊行的法典是______ • A.《决狱法》• B.《咸雍重修条制》• C.《天盛改旧新定律令》• D.《辽史》A B C D分值: 1答案:C[解析] 西夏陆续颁布的法律方面的文献有《天盛改旧新定律令》、《新法》、《光定年新法》等等,其中篇幅最长、内容最详细、保存最好的是《天盛改旧新定律令》。
它是西夏的国家政典,也是迄今为止发现的中国第一部用少数民族文字刊行的法典。
6.迄今为止发现的中国第一部用少数民族文字刊行的法典出现的朝代是______ • A.辽朝• B.西夏• C.金国• D.北魏A B C D分值: 1答案:B[解析] 《天盛改旧新定律令》是西夏的国家政典,内容相当广泛,是迄今为止发现的中国第一部用少数民族文字刊行的法典。
法律硕士综合课中国法制史(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法律制度)模拟试卷3(题后含答案及解析)题型有:1. 单选题 2. 多选题 4. 分析题单项选择题第1-45小题,每小题1分,共45分。
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字母涂黑。
1.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汉律六十篇的是( )。
A.《九章律》B.《越宫律》C.《左官律》D.《傍章律》正确答案:C解析:汉律六十篇包括《九章律》(9篇)、《傍章律》(18篇)、《越宫律》(27篇)、《朝律》(6篇)。
《左官律》不属于汉律六十篇的框架结构。
知识模块: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法律制度2.在秦代,“贼杀伤,盗他人”属于( )。
A.公室告B.非公室告C.公罪D.私罪正确答案:A解析:秦朝对起诉有严格的限制。
秦朝把“贼杀伤、盗他人”等严重危害封建统治秩序的杀人、偷盗犯罪行为列为严惩对象,称为“公室告”,对于“公室告”,官府必须受理;秦朝把“子盗父母、父母擅刑”以及“髡子及奴妾”等引起的诉讼称为“非公室告”,对于“非公室告”,官府不予受理,如果当事人强告,还要以所告之罪予以惩罚。
故选A项。
公罪和私罪属于隋、唐时期的罪名。
知识模块: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法律制度3.将刑名律改为刑名、法例两篇的封建成文法典是( )。
A.《法经》B.《九章律》C.《晋律》D.《曹魏律》正确答案:C解析:《曹魏律》将具律改为刑名,置于律首,完善了封建成文法典的总则。
《晋律》在刑名之后添法例,二篇共同构成法典总则性质。
知识模块: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法律制度4.首次以“名例律”作为总则篇的封建成文法典是( )。
A.《曹魏律》B.《泰始律》C.《北齐律》D.《开皇律》正确答案:C解析:《北齐律》将《晋律》的刑名、法例两篇合为一篇,最终完善了封建成文法典的总则,也属于首创。
知识模块: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法律制度5.杖刑是由( )政权创立的。
A.北魏B.北齐C.隋朝D.宋朝正确答案:A解析:北魏时期增设鞭刑和杖刑,形成死、流、徒、杖、鞭五种刑罚,这为笞、杖、徒、流、死封建制五刑的最终确立奠定了基础。
中国法制史自考-32(总分100, 做题时间90分钟)单项选择题1.中国历史上实行两千多年的宰相制度被废除是在______• A.宋朝• B.元朝• C.明朝• D.清朝SSS_SIMPLE_SINA B C D分值: 2答案:C[解析] 明初统治者重典治国,以维护皇权为核心的社会统治秩序。
朱元璋以“谋反”罪名大量杀戮官员,在洪武十三年左丞相胡惟庸谋反,先后杀戮近三万人,并废除在中国实行两千多年的宰相制度,皇权高度集中。
2.明初在各乡设申明亭,其主要作用是______• A.征发徭役• B.征收丁银• C.主持调解民间轻微纠纷• D.考察基层官吏SSS_SIMPLE_SINA B C D分值: 2答案:C[解析] 明初洪武五年下令在全国城乡设申明亭,在申明亭里不仅定期张贴朝廷文告,公布本地犯罪或犯错人员的姓名及其罪错内容;而且推举本地德高望重之人,在申明亭主持调解民间轻微纠纷。
3.《大明律》共有______•**篇•**篇•**篇**篇SSS_SIMPLE_SIN分值: 2答案:B[解析] 《大明律》的编纂体例不同于前代律典,包括《名例律》及其以下的《吏律》、《户律》、《礼律》、《兵律》、《刑律》、《工律》共7篇,30卷,460条。
4.中国法制史上最后一部以令为名的法典是______• A.《大明令》• B.《大梁新定格律令》• C.《泰和令》• D.《吴删定格令》SSS_SIMPLE_SINA B C D分值: 2答案:A[解析] 吴元年(1367)朱元璋下令制定律令,令完成于明朝建立以后,称为《大明令》,是中国法制史上最后一部以令为名的法典,是惟一一部完整保存到今天的古代令典。
5.明初作为特别刑事法规的大诰共有______• A.二编• B.三编• C.四编• D.五编SSS_SIMPLE_SINA B C D分值: 2答案:C[解析] 《大诰》包括《御制大诰》、《御制大诰续编》、《御制大诰三编》、《大诰武臣》等共四编。
综合课中国法制史-3(总分100, 做题时间90分钟)一、单项选择题1.清朝入关后编制的第一部《大清会典》是SSS_SINGLE_SELA 顺治会典B 雍正会典C 康熙会典D 乾隆会典该问题分值: 1答案:C[解析] 本题考点为《考试分析》第四章第三节中的大清会典。
为了规范国家机关的组织活动,加强行政管理,提高统治效能,清政府仿效明朝,先后编制了《康熙会典》《雍正会典》《乾隆会典》《嘉庆会典》《光绪会典》,合称“五朝会典”,统称《大清会典》。
这里关键是要理解《大清会典》的内容是清朝各级国家机关的职掌、事例、活动规则与有关的制度,一般为国家基本制度,少有变动;具体的变更,则在增修则例中完成。
第一部《大清会典》并不是在入关后第一个皇帝顺治时期编制的,而是在康熙时期,这可能是由于入关初期相关制度还不完善,所以不能编订针对性的会典。
2.再嫁妇女不得带走从娘家获得的财产。
法律首次明文作此规定的朝代是SSS_SINGLE_SELA 宋朝B 元朝C 明朝D 清朝该问题分值: 1答案:B[解析] 本题考点为《考试分析》第四章第一节中的元朝婚姻继承制度。
元朝以前,法律允许改嫁寡妇带走原有妆奁,不准寡妇带走的限于亡夫的遗产(或应得份额)。
但元朝规定,离婚妇女或寡妇如果再婚,丧失原先从父母处得来的妆奁物及其他继承得来的财产,夫家财产更是不得带走。
明清受元朝影响,皆有“(寡妇)改嫁者,夫家财产及原有妆奁,并听前夫之家为主”的规定。
对于此类一改前例的制度变化,需要注意更改的时期,以及之后沿用情况。
3.元朝法律规定强奸幼女罪中,“幼女”的年龄是SSS_SINGLE_SELA 八岁以下B 十岁以下C 十二岁以下D 十四岁以下该问题分值: 1答案:B[解析] 本题考点为《考试分析》第三章第一节中的元代刑事立法。
元朝罪名体系最为显著的变化,是强奸幼女罪的确立。
《唐律》、《宋刑统》的奸类罪中,未特别列出强奸幼女罪。
元朝法律则规定:“诸强奸幼女者,处死;虽和同强,女不坐。
”处罚比一般强奸罪(杖107下)要重得多。
元朝将“幼女”的年龄界定为10岁以下。
同样,作为显著变化的规定,以及当代也有相关规定的古代制度,要注意掌握,以便能够在古今比较中得出相关认识和理解。
从命题技术特点上来看就是涉及不那么繁琐、复杂的数字规定的知识点,通常也容易出题。
4.清朝绝大多数文字狱的罪名确定都是照律典正文中的SSS_SINGLE_SELA 谋反B 谋叛C 谋大逆D 大不敬该问题分值: 1答案:C[解析] 本题考点为《考试分析》第四章第三节清代文字狱以及第三章第二节中的“十恶”具体内容。
为了扑灭汉族士大夫的反清意识和压制明末以来萌发的反专制主义思潮,清朝大力加强思想文化领域的专制统治,突出的表现就是大兴文字狱,以语言文字定罪。
清朝虽然未曾制定一条文字语言犯罪的条例,绝大多数文字狱都比照“谋大逆”判罪,一案构成,往往全家遭诛甚至灭族。
而为什么要定谋大逆罪,而不是其他罪名呢?主要在于文字狱本身并不涉及图谋叛乱或者投奔外国,所以不是谋反或者谋叛;也不涉及皇帝御用器物的偷盗或者指摘,而御用品是大不敬罪的犯罪对象,所以不是大不敬罪;而谋大逆所涉及的毁坏宗庙、陵寝及宫阙,其实不一定是物质上的毁损,更多的是精神上、语言上的攻击而导致的对皇家威严的侵犯,而文字狱正有这样的特点,故而清朝将其列为谋大逆。
实际上在明清之前,大不敬罪名中也有此内涵,但明清两朝将文字狱之类的语言攻击皇家权威上升为排序为第二的谋大逆,也体现了其强化专制集权的特点。
5.明洪武三十一年,某省布政使上书皇帝,嘉言宰执大臣“美政才德”。
依照《大明律》的规定,该上书行为构成的罪名是SSS_SINGLE_SELA 内乱B 左官C 奸党D 谋大逆该问题分值: 1答案:C[解析] 本题考点为《考试分析》第四章第二节中的明代奸党罪。
鉴于历代臣下结党造成皇权削弱,统治集团内部矛盾导致国亡民乱的教训,明严禁臣下结党,在《大明律》中增设“奸党”罪,并罗列了该罪的种种表现:在朝官员交结朋党紊乱朝政者;大小官员巧言进谏,请求宽免死罪之人,暗中邀买人心者;司法官不执行法律,而听从上级命令出入人罪者;“奸邪进谗言,左使杀人者”;甚至“上言宰执大臣美政才德者”,均构成奸党罪,一律处以斩刑。
明清时期是我国专制集权制度的高峰时期,其表现就是清代以文字狱为特色,明代则废丞相以及对官员的严苛规定,相关特别规定如奸党之类的,需要注意。
6.明朝初年,朱元璋将其亲自审理的案件加以整理汇编,并加上因案而发的训导,作为训诫臣民的特别法令颁布天下,史称SSS_SINGLE_SELA 明《大诰》B 《大明律》C 《大明会典》D 《问刑条例》该问题分值: 1答案:A[解析] 本题考点为《考试分析》第四章第二节中的明代立法概况。
为贯彻“刑乱国用重典”的方针,防止“法外遗奸”,朱元璋御制《大诰》,作为明初的刑事特别法。
《大诰》之名来自周公东征殷遗民时对臣民训诫的记录《尚书·大诰》。
《大诰》内容包括朱元璋亲自审理的案例,朱元璋对臣民的训导以及新颁布的重刑法令。
《大诰》的效力在律之上,对于律中原有的罪名,一般都加重处罚。
其打击锋芒主要指向贪官污吏。
但是朱元璋死后,《大诰》很快被束之高阁。
本题也可以采用排除法:《大明律》是专门的制定法,不可能是案例汇编;《大明会典》是关于明代行政法汇编,主要关于官制和基本组织结构之类的;《问刑条例》条例是明律以外的单行法规,简称为“例”。
通常由司法机关根据典型案例拟定条文,经皇帝批准颁布,成为可以普遍适用的法律形式。
例与律的关系,“律者万世之常法,例者一时之旨意”,例比律更具灵活性,但并不是由朱元璋亲自审理的案件构成,也不带有直接的训导。
7.下列不属于《元典章》内容或者特点的是SSS_SINGLE_SELA 它对世祖以来约五十年间有关政治、经济、军事、法律等方面的圣旨条例进行了汇编B 它是元朝统一中国后中央政府颁布的第一部比较系统的成文法典,较为全面地反映了元朝法制基本状况的法典C 它以六部划分法规体例,是《大明律》以六部分篇之滥觞D 它仿照《大明律》附载五服图,体现了元代“祖述变通”、“附会汉法”的立法思想该问题分值: 1答案:B[解析] 本题考点为《考试分析》第四章第一节中的元代主要法典。
元统一后颁布的第一部法典是《至元新格》,因其于至元年间颁布而得名;较为全面地反映了元朝法制基本状况的法典是《大元通制》;《元典章》全称为《大元圣政国朝典章》,是元朝江西地方政府对世祖以来约五十年间有关政治、经济、军事、法律等方面的圣旨条例的汇编,《元典章》以六部划分法规体例,是《大明律》以六部分篇之滥觞。
《大明律》附载五服图的做法,在《元典章》中也已有先例。
《元典章》虽非中央政府所颁法典,但它系统保存了元朝法律的内容,成为研究元朝社会及法律的珍贵材料。
8.关于元朝刑事立法,下列说法不能成立的是SSS_SINGLE_SELA 元朝基于民族分治和歧视政策,在刑罚的适用上实行蒙汉异法、同罪异罚的原则B 作为外来民族统治者,元朝在量刑原则上总的趋势是处罚加重,重法治国C 元朝罪名体系最显著的变化,是强奸幼女罪的确立D 元朝刑罚明显地带有蒙古民族的旧俗,公开允许私刑的合法存在该问题分值: 1答案:B[解析] 把本题考点为《考试分析》第四章第一节中的元代刑事立法。
A、C、D 选项是比较好理解的基本知识点,B选项说法是比较容易误解的,元朝虽然是外来民族王朝,但在量刑原则上总的趋势却是处罚减轻,形成了元一代崇尚轻刑的风习。
9.元朝的最高**审判机关称之为SSS_SINGLE_SELA 大宗正府B 宗人府C 宣政院D 大理寺该问题分值: 1答案:C[解析] 本题考点为《考试分析》第四章第一节中的元朝司法制度。
大宗正府是元代司法机构之一,审理蒙古、色目人和宗室案件,与中书省、枢密院并列,不受御史台监察,成为蒙古王公垄断的中央审判机构;宗人府是中国明清时期管理皇家宗室事务的机构;大理寺是南北朝至清末修律之前的最高审判机构;宣政院是主持全国佛教事务和统领吐蕃地区军、民之政的中央机构,同时也是全国最高**审判机关,负责审理重大的僧侣案件和僧俗纠纷案件。
10.最先对明刑弼教立法思想进行新的阐释,有意提高了礼、刑关系中“刑”的地位的是SSS_SINGLE_SELA 周公B 董仲舒C 朱熹D 朱元璋该问题分值: 1答案:C[解析] 本题考点为《考试分析》第四章第二节中的明朝立法指导思想。
周公在法制史上的作为是周公制礼以及提出以德配天的学说;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开创了儒家思想在中国法制史上的支配地位;朱熹重新阐释了明刑弼教,提高了刑的地位;朱元璋在总结元亡经验的基础上,确立了“刑乱国用重典”的立法指导思想,明刑弼教的思想是重典治国的理论依据。
11.在明朝地方行政机构中,“三司”同为一省长官,其中掌管司法和监察的是SSS_SINGLE_SELA 通政使司B 布政使司C 指挥使司D 按察使司该问题分值: 1答案:D[解析] 本题考点为《考试分析》第四章第二节中的明朝行政立法。
明朝地方行政机构分为省、府、县三级。
各省设布政使司掌行政,按察使司掌司法和监察,指挥使司掌军事,合称“三司”,同为一省长官,均直属于中央,彼此地位平等,互不统属,又互相牵制。
通政使司统一收发各部门与皇帝之间的奏章文件,即负责秘书工作。
12.关于明代申明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SSS_SINGLE_SELA 申明亭设于各州县乡间,由本里百姓推举正直乡里耆老、里长主持B 亭内树立板榜,定期张贴榜文,公布本地有过错人的姓名和过错行为,以示惩戒C 调处和审判有关婚姻、田土、斗殴等民事纠纷和轻微的刑事案件D 若经申明亭调解仍不愿和息,始可向官府起诉,否则谓之越诉该问题分值: 1答案:C[解析] 本题考点为《考试分析》第四章第二节中的明代申明亭。
申明亭虽然是作为地方基层司法组织存在,但是它更倾向于对百姓实施教化,以及调处纠纷,亦即只有调解的权力,而不是强制判决案件。
13.下列各选项中,不属于明朝法定监察机构的是SSS_SINGLE_SELA 风宪衙门B 六科C 巡抚D 锦衣卫该问题分值: 1答案:D[解析] 本题考点为《考试分析》第四章第二节中的明代监察制度和司法制度。
风宪衙门是都察院的别称,是明代的中央监察机关;六科是中央六部每部设置负责内部监察的都给事中、左右给事中的合称,是与都察院并列的监察机构,直接向皇帝负责;巡抚在明朝时为加强对地方的控制,朝廷还时常派出六部尚书、侍郎一级的官员“巡抚”各省,行监察之职,明朝中后期才转为行政长官;锦衣卫是负责皇帝出入仪仗和警卫事宜的卫队,并非国家的正式司法或者监察机构。
14.为规范各部院政务活动、保障其正常运转,清朝针对中央各部门的职责、办事规程而制定的基本行政规则是SSS_SINGLE_SELA 编例B 则例C 条法事类D 决事比该问题分值: 1答案:B[解析] 本题考点为《考试分析》第四章第三节中的清代立法概况,以及法制史上其他有关立法形式的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