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成本控制案例分析
- 格式:doc
- 大小:996.53 KB
- 文档页数:29
质量成本项目1月2月3月4月5月6月预防成本0.5 0.4 0.3 0.6 0.3 0.2 鉴定成本20.7 15.9 12.5 17.4 16.6 16.6 内部损失成本46.4 42.5 42.7 33.4 35.2 34.6 外部损失成本 1.3 2.4 0.8 3.8 2.8 1.7 质量总成本68.9 61.2 56.3 55.2 54.9 53.17月8月9月10月11月12月合计各项成本占总成本的比率0.5 0.3 0.4 0.4 0.1 0.3 4.3 0.64%10.2 16.7 18.2 14.3 23.7 12.8 195.6 29.25%40.3 37 33.3 36.6 28 36.8 446.8 66.82%2.3 1.8 1.2 1.7 0.9 1.3 223.20%53.3 55.8 53.1 53 52.7 51.2 668.7 0(1)通过上面趋势图中可以得知,名康医药在2008年的一个质量成本的短期分析,成本金额在逐月的呈现递减的趋势,在1、2月递减的幅度稍大,后面的月份,其递减幅度差别甚小,在2008年全年度质量总成本都大于50万元。
(2)图表中得出的计算值分析,各成本项目占质量总成本的的比率依次从大到小为内部损失成本占66.82%,鉴定成本占29.25%,内部损失成本占3.2%,预防成本占0.64%。
损失成本占70%左右,预防成本占30%左右。
在质量成本区域划分中,属于质量改进区域。
(3)成本项目超定额损耗降级损失废品损失退货损失索赔其他损失合计成本金额13.26 11.8 6.5 1.9 0.8 3.8 38累计百分比34.91% 65.88% 82.60% 87.93% 90.03% 100%通过图表分析:前三类损失累计百分比达到80%以上,包括超定额损失,降级损失,废品损失三类。
其中超定额损失和降级损失占65.88%。
(4)加强质量管理中的预防性工作,提高产品质量,增加预防成本和鉴定成本在质量总成本中速战的比率,减少内部损失的比重。
成本核算制度案例分析经典成本核算制度是企业核心的管理工具之一,它能够帮助企业准确掌握成本情况,实现科学精细的管理。
本文将通过案例分析的方式,探究成本核算制度在企业运营中的重要作用。
案例一:家具制造企业成本费用控制某家具制造企业,生产出口各类家具。
该企业为了控制生产成本并保证产品质量,采用了全面成本核算制度。
该企业成本费用包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制造费用和管理费用等,经过核算后,该企业发现直接材料成本较高,主要原因是采用的材料价格较贵。
针对这一情况,该企业加强了采购环节的管理,通过与不同供应商谈判降低材料成本,并且在生产过程中采用更加科学的布局方式,降低材料损耗率。
这样,企业材料成本得到了有效控制,从而提升了企业竞争力。
案例二:服装加工企业成本费用控制另一家服装加工企业,为了降低成本并提高产品质量,采用了全面成本核算制度,成本费用包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制造费用和管理费用等。
该企业在成本核算过程中发现,直接人工成本较高,主要原因是员工技能不够高,导致生产效率低下。
为此,企业加强了员工培训,提高员工生产技能,同时优化生产管理流程,提高生产效率。
这样,企业人工成本得到了有效控制,从而促进了企业发展。
案例三:物流企业成本费用控制物流企业也需要通过成本核算制度来掌握企业成本状况。
全面成本核算制度包括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直接成本包括运输成本、装卸成本、保险费用等,间接成本包括管理费用、办公用品等。
一个物流企业通过成本核算,发现间接成本较高,主要原因是管理费用和办公用品费用较高。
为了降低成本,企业采取了优化办公流程、节约办公用品、降低企业管理费用等措施,有效地控制了企业成本。
总结成本核算制度是企业非常重要的管理工具,它能够帮助企业掌握成本情况,实现科学精细的管理。
通过以上案例分析,我们可以看到不同企业在实施成本核算制度过程中,针对不同情况采取了不同的措施,但核心思想都是控制成本,提高产品质量,提升企业竞争力。
工程项目管理中的质量、成本、进度和安全控制措施与实例分析浅谈工程项目管理中的质量、成本、进度和安全控制措施与实例分析质量、成本、进度和安全控制措施一?项目质量控制1. 工作质量的控制在工程项目质量控制中,人、机、料、环这五大要素,人是决定性的因素。
管理人员、施工人员及操作人员自身素质的高低对工程质量的优劣起决定性的作用。
人员素质高低对工程质量影响表现形式就是工作的质量,因此我们首先必须对工作质量进行严格的管理和控制。
位教育和技术交底是保证工作质量的前提,因此要通过岗位教育和技术交底树立全员的质量意识,这样才能在质量上形成你追我赶的自觉行动,才能形成人人关心质量,个个重视质量的风气。
同时要实行竞争机制,激励机制和奖惩机制,这样才能提高工作质量,以达到保证工程质量的目的。
2. 施工材料的质量控制施工材料是工程施工的物质条件,没有施工材料就无法施工。
材料质量是工程质量的基础,材料质量不符合要求,工程质量也就不能符合标准。
因此,加强材料的质量控制,是提高工程质量的重要保证,是创造正常施工条件,实现质量控制的重要保证。
3. 机械设备的质量控制施工机械设备一般不直接用于工程项目的实体,因此对工程质量不产生直接影响,但我们不能忽视它所产生的间接影响。
所在工程方案的确定中,选用先进的、可靠的、适用的、符合技术要求的设备,对保证和提高工程质量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特别是带有计量性的设备,要定期进行检查和维护,使其达到额定的性能,以满足工程质量检测的要求。
4. 施工工序的质量控制质量控制最基本的内容是工序质量的控制,工序质量控制的目的就是发现偏差和分析影响工序质量的制约因素,并消除制约因素,使工序质量控制在一定范围内,以确保每道工序的质量。
工序质量具有不稳定性和不确定性的特点,不稳定性是因为人工操作难免有失所致,而不确定性是指建筑工程施工不像工业产品生产那样,一旦进入流水线就可以等待产品的成型。
建筑工程施工工程量大,同步操作人员之多以及交叉作业的存在,使建筑施工的工序具有连续的相互搭接的特征,控制好工序质量,就是要求做到对每道工序,每个工作面都实施监督操作、检验把关、预防和检测检验相结合的管理控制方法。
中小企业的成本控制:案例研究解析在企业运营中,成本控制是至关重要的环节,尤其是对于中小企业而言。
本文将通过几个案例来解析中小企业在成本控制方面的经验和教训。
案例一:精细化管理降低成本某中型制造企业,面临着激烈的市场竞争和较高的生产成本。
为了提高竞争力,企业决定实施精细化管理。
他们对生产流程进行了梳理,发现了许多浪费现象。
通过改进工艺流程,减少不必要的环节,提高了生产效率。
同时,对供应链进行优化,选择性价比高的原材料供应商,降低了原材料成本。
通过这些措施,该企业成功降低了成本,提高了盈利能力。
案例二:信息化提高工作效率某小型软件公司,人力和物力资源有限,但面临着较大的市场竞争压力。
为了提高工作效率,公司引入了信息化管理系统。
通过使用项目管理软件,员工可以更高效地协作、安排任务和跟踪进度。
同时,利用在线沟通工具,减少了会议成本和时间成本。
这些信息化的措施,使该公司在保持竞争力的同时,有效降低了运营成本。
案例三:发展战略失误导致成本失控某中小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盲目追求多元化,进入了一个完全陌生的市场。
由于对市场缺乏了解,公司在产品研发、市场推广和运营管理等方面出现了大量浪费。
结果,公司的成本迅速上升,但收益却未见增长。
最终,公司不得不放弃该市场,重回主营业务。
这个案例告诉我们,中小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一定要谨慎制定发展战略,避免因盲目扩张而造成成本失控。
案例四:供应链协同降低成本某小型商贸企业,面临着较高的物流成本。
为了降低成本,公司开始与供应商和客户进行供应链协同。
通过共享库存信息,实现实时补货,减少了库存成本。
同时,与物流公司建立长期合作关系,享受更优惠的运输价格。
这些措施使该公司在保持服务水平的同时,成功降低了物流成本。
1. 精细化管理:通过对生产流程、供应链等方面的精细化管理,降低浪费,提高效率。
2. 信息化:利用信息化工具,提高工作效率,降低沟通和协作成本。
3. 发展战略:制定谨慎的发展战略,避免盲目扩张和资源浪费。
施工成本控制的案例分析在建筑项目中,施工成本控制是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
有效的施工成本控制可以帮助项目团队降低成本,提高利润率,并确保项目按时交付。
本文将通过分析一个实际案例,探讨施工成本控制的策略和方法。
1. 项目背景该案例是一个高层住宅楼的建设项目。
项目包括三栋建筑物,总共有150个单位。
业主对该项目有严格的预算要求,要求总成本不超过5000万元。
2. 高效预算编制在施工成本控制的第一阶段,项目团队需要进行高效的预算编制。
通过仔细研究项目需求和设计方案,团队可以准确估计出每个工程项目的成本,并将其整合到总预算中。
3. 材料采购策略在本案例中,项目团队采用了优化的材料采购策略来控制成本。
他们与多个供应商进行多轮谈判,最终选择了价格最有竞争力的供应商。
此外,他们还采用了集中采购的方法,以获得更大的采购折扣。
4. 劳动力管理劳动力成本在施工成本中占据很大的比重。
为了控制劳动力成本,项目团队采取了以下措施:- 精确的人力资源规划,确保每个工种在适当的时间到达现场,减少闲置时间和加班费用;- 与施工队伍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确保施工质量和进度的同时,最大程度地减少人力资源的浪费;- 提供员工培训和技能提升机会,提高他们的专业水平,减少错误和返工的发生。
5. 技术应用在施工成本控制中,技术应用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项目团队在本案例中采用了以下技术手段:- 使用BIM(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技术进行建模和协调,减少了设计和施工的错误和冲突,避免了不必要的成本增加;- 利用传感器和智能设备监控施工进度和质量,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避免了成本的激增。
6. 风险管理施工项目中存在许多风险和不确定性因素,如果不加以控制和管理,会对成本造成严重影响。
在本案例中,项目团队通过实施严格的风险管理计划,有效地控制了成本风险。
他们使用了风险评估工具,识别并评估了可能的风险,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应对和控制。
企业成本控制案例分析--以圆通快递为例
圆通快递是一家快递公司,随着电商的快速发展,圆通快递在
快递市场上也越来越具有竞争力。
然而,在圆通快递的发展过程中,成本控制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下面以圆通快递为例,分析其成本控
制的案例。
一、人力成本控制:
圆通快递在人力成本上,实行的是合理控制,保持良好的员工
素质与团队的稳定性。
公司通过加强培训、提升员工职业技能,以
及提高福利待遇等措施来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和参与度,并通过考
核绩效,建立激励机制来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和质量。
二、物流成本控制:
圆通快递在物流成本方面,不断探索改进物流流程,缩短运输
时间,并通过配送节点的优化、有效利用车辆资源等举措,有效控
制物流成本。
三、技术成本控制:
圆通快递在技术成本方面,采取了先进的信息化技术来提高物
流效率、降低运营成本。
通过实时监控等技术手段来优化运营流程,提高管理效率。
合理使用技术手段并且以节省成本为导向,也能使
得物流管理更为精细化,并提高公司核心竞争力。
综上所述,圆通快递通过合理的人力、物流和技术成本控制,
成功地实现了成本的控制,进而在快递市场上具有了更强的竞争力
和市场占有率。
企业成本分析报告案例案例:某电子公司成本分析报告1. 引言近年来,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和消费者对电子产品需求的增加,某电子公司在市场上取得了一定的市场份额。
然而,在面对激烈的竞争环境下,该公司需要更加深入地了解和分析企业的成本结构和成本控制情况,为企业的长期发展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本报告旨在对该电子公司的成本进行分析,为企业管理层提供有价值的决策支持。
2. 成本结构分析2.1 材料成本该公司的主要产品是电子设备,其材料成本占据了较大的比例。
通过对材料成本的详细分析,发现该公司的材料采购渠道较广,具备较强的供应链管理能力。
然而,在材料采购方面,公司还存在一些问题,比如过度备货导致库存积压和资金闲置等。
2.2 人力成本人力成本是企业最重要的成本之一。
该公司拥有一支专业的研发团队和生产团队,为产品的研发和生产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然而,人力成本也是一个重要的管理挑战。
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公司需要加强员工培训和绩效考核,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和生产质量。
2.3 生产成本该公司的生产成本主要包括工厂租金、设备折旧、能源和运输成本等。
在生产成本方面,公司需要进一步优化生产流程,降低能源消耗和运输成本,提高生产效率。
3. 成本控制情况分析3.1 材料成本控制尽管该公司在材料采购方面具备一定的优势,但存在过度备货和库存积压的问题。
公司需要优化供应链管理,准确预测市场需求,合理安排材料采购计划,避免库存积压和资金闲置。
3.2 人力成本控制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公司需要加强员工培训和绩效考核,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和生产质量。
此外,公司可以考虑合理控制人员编制和优化组织结构,降低人力成本。
3.3 生产成本控制公司需要优化生产流程,降低能源消耗和运输成本,提高生产效率。
同时,可以考虑采用先进的生产设备和技术,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4. 成本分析的应用本次成本分析报告为企业管理层提供了有价值的决策支持。
管理层可以根据成本分析的结果,采取相应的措施来优化成本结构和控制成本。
地勘项目的质量管理和成本控制措施分析汇报人:2023-12-19•地勘项目质量管理概述•地勘项目质量管理体系建设•地勘项目质量控制方法与技术目录•地勘项目成本构成及影响因素分析•地勘项目成本控制策略与方法探讨•地勘项目质量管理与成本控制实践案例分享目录01地勘项目质量管理概述质量管理是指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对项目质量进行计划、组织、协调、控制和监督等一系列活动,确保项目达到预期的质量标准。
地勘项目的质量直接关系到工程的安全性和稳定性,高质量的地勘工作能够减少工程事故的发生,提高工程的使用寿命和经济效益。
质量管理定义与重要性质量管理重要性质量管理定义专业性强地勘项目涉及地质、水文、环境等多个领域,需要具备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
影响因素多地勘项目的质量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设备、人员、技术、环境等。
隐蔽性大地勘项目的成果大多为地下隐蔽工程,其质量难以直观检测和评估。
地勘项目质量管理特点030201质量管理发展历程与趋势发展历程地勘项目的质量管理经历了从传统质量管理到全面质量管理的转变,目前正在向精益质量管理方向发展。
发展趋势未来地勘项目的质量管理将更加注重信息化、智能化技术的应用,推动质量管理的数字化转型和升级。
同时,随着环保意识的提高,地勘项目的质量管理将更加注重环保和可持续性。
02地勘项目质量管理体系建设制定地勘项目的质量方针和目标,为项目质量管理提供指导。
明确质量方针和目标构建地勘项目的质量管理体系框架,包括组织结构、职责权限、工作流程等。
建立质量管理体系框架制定地勘项目的质量管理制度,明确各项质量管理活动的规范和要求。
制定质量管理制度建立质量管理体系制定质量管理制度与流程制定质量管理流程明确地勘项目的质量管理流程,包括项目策划、勘察设计、野外作业、室内试验、成果报告等环节的质量管理流程。
制定质量检查与验收制度制定地勘项目的质量检查与验收制度,明确检查与验收的标准、方法、频次等。
制定质量问题处理制度制定地勘项目的质量问题处理制度,明确问题处理的流程、责任、时限等。
第二部分成本控制的案例分析案例一美的的成本控制中国制造企业有 90%的时间花费在物流上,物流仓储成本占据了总销售成本的30%〜40%,供应链上物流的速度以及成本更是令中国企业苦恼的老大难问题。
美的针对供应链的库存问题,利用信息化技术手段,一方面从原材料的库存管理做起,追求零库存标准;另一方面针对销售商,以建立合理库存为目标,从供应链的两段实施挤压,加速了资金、物资的周转,实现了供应链的整合成本优势。
零库存梦想美的虽多年名列空调产业的“三甲”之位,但是不无一朝城门失守之忧。
自2000 年来,在降低市场费用、裁员、压低采购价格等方面,美的频繁变招,其路数始终围绕着成本与效率。
在广东地区已经悄悄为终端经销商安装进销存软件,即实现“供应商管理库存”(以下简称 VMI )和“管理经销商库存”中的一个步骤。
对于美的来说,其较为稳定的供应商共有 300 多家,其零配件(出口、内销产品)加起来一共有 3 万多种。
从 2002 年中期,利用信息系统,美的集团在全国范围内实现了产销信息的共享。
有了信息平台做保障,美的原有的 100多个仓库精简为 8 个区域仓,在 8小时可以运到的地方,全靠配送。
这样一来美的集团流通环节的成本降低了15%-20%。
运输距离长(运货时间 3-5 天的)的外地供应商,一般都会在美的的仓库里租赁一个片区(仓库所有权归美的),并把其零配件放到片区里面储备。
在美的需要用到这些零配件的时候,它就会通知供应商,然后再进行资金划拨、取货等工作。
这时,零配件的产权,才由供应商转移到美的手上——而在此之前,所有的库存成本都由供应商承担。
此外,美的在ERP (企业资源管理)基础上与供应商建立了直接的交货平台。
供应商在自己的办公地点,通过互联页( WEB )的方式就可登录到美的公司的页面上,看到美的的订单内容;品种、型号、数量和交货时间等等,然后由供应商确认信息,这样一张采购订单就已经合法化了。
实施 VMI 后,供应商不需要像以前一样疲于应付美的的订单,而只需做一些适当的库存即可。
专 题 报 告公司某事业部质量损失分析报告一、 文章概要目前公司某产品品质非常脆弱,品质问题已成为制约该事业部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瓶颈之一。
本文希望从如下方面揭示问题:1、 质量损失不仅包括显性损失,而且包含更大的隐性损失。
按照隐性损失ABC 核算法保守估测,该产品03年隐性质量损失是显性损失的2倍左右,达 亿元;加上显性损失 亿,质量损失高达 亿元;2、 控制质量损失具有重要的战略与经营意义,如果按照实现353规划既定质量目标保守推算,事业部因提升品质平均每年可获得收益 万元;3、 品质问题的解决宜从电控着手,以建立大品质体系与成本品质均衡的决策机制为手段,逐步摆脱品质“监控残缺”的尴尬局面,进入“全局掌控-重点突破-系统创新-全面收益”的良性循环阶段。
二、 质量损失的内涵 1、 质量损失的构成所谓质量损失,是指企业为确保或提高产品质量而发生的费用支出,以及由于未能达到质量标准而造成的价值损失。
它不仅包括为提高质量而实际支出的费用,而且还包括因品质缺陷导致的价值流失。
根据可识别性质量损失分为显性质量损失和隐性质量损失,按照产生流程分为预防成本、鉴定成本、损失成本(外部损失、内部损失)三部分(图1)。
图1:质量损失构成客户流失 价格流失 供方成本转嫁生产率流失2、隐性质量损失的内涵由产品品质不良导致的价值链机会成本损失是隐性质量成本的本源,包括:顾客流失——老顾客流失和新顾客流失:老顾客流失——顾客因维修体验而在二次选购时放弃选择原品牌,导致企业损失原可获得的收益。
据麦肯锡对中国该产品市场的研究,未来几年老顾客比例呈迅速增长趋势,将由02年的%上升至08年的%。
新顾客流失——经口碑传播而建立某品牌不良品质形象的潜在选购者,当其中部分人作现实购买时放弃选择该品牌,导致该企业损失原可获得的收益。
科特勒曾指出,家电消费品是顾客购买决策受参照群体1影响最大的产品之一,一个有过维修体验的顾客会将痛苦体验传播给4—8个人。
质量与成本案例分析(doc 9页)案例:质量与成本一、案例场景某行业省公司(A单位)信息应用系统工程项目(A项目)通过招标方式选择承建单位,希赛信息技术有限公司(CSAI)以1800万元的标底获得A项目工程合同。
A项目包含1000万元设备采购安装和800万元软件开发费用。
其中设备采购安装预计有150万元利润,CSAI渴望通过A项目的建设能够获得600万元纯利润。
为了能够最大限度地获取利润空间,CSAI在组建项目小组,制定工程费用预算的时候,尽力压缩工程费用预算。
CSAI安排刘工担任A项目的项目经理,刘工在对项目进行工作分解的基础上,制订了工程实施资源计划,编制了项目实施预算经费。
根据刘工的预算,项目实施经费预算(人员工资、差旅费、会议费、行政管理费等)为220万元,其中人员工资占了很大比例,为150万元,CSAI领导在审核经费预算的时候,认为人员工资所占份额太大,CSAI要求刘工将人员工资预算减少为120万元,并列入对刘工的绩效考核指标。
由于人员工资预算的减少,刘工面临两种选择,要么将招聘软件工程师的能力等级降低,要么减少项目组成员数量。
刘工在权衡利弊后认为,项目组员工工资高,容易引起公司其他部门的忌妒,工作不好开展,于是,刘工只能采取降低项目组成员工资的方法。
为此刘工所组建的项目小组有8人没有达到刘工预期的技术资质等级。
A项目经过18个月(延期3个月)的建设周期,项目建设完成并交付用户使用。
CSAI也如愿以偿地获得了预期的利润,项目实施经费190万元,预提项目维护经费60万元(两年免费维护),商务费用50万元,超期3月赔偿A 单位15万元,CSAI认为实现的利润635万元,已经达到了计划的目标。
项目验收交付使用后,CSAI为项目维护配备2位工程师,每位工程师工资加管理成本共计10万元/人年,其他辅助设备购置10万元/年。
但是,A项目的运行维护并不像CSAI想像的那样好,由于A项目定制软件的质量存在很多隐患、缺陷,如软件代码质量差,导致系统运行效率低;技术文件缺乏或文件与实际情况不相符,或技术文件纵向及横向对相应内容的描述不一致;这些问题使得A项目的维护工作难以高质量地开展,经常给A单位的业务开展带来不良的影响。
案例一美的的成本控制中国制造企业有90%的时间花费在物流上, 物流仓储成本占据了总销售成本的30%~40%, 供应链上物流的速度以及成本更是令中国企业苦恼的老大难问题。
美的针对供应链的库存问题, 利用信息化技术手段, 一方面从原材料的库存管理做起, 追求零库存标准; 另一方面针对销售商, 以建立合理库存为目标, 从供应链的两段实施挤压, 加速了资金、物资的周转, 实现了供应链的整合成本优势。
零库存梦想美的虽多年名列空调产业的”三甲”之位, 可是不无一朝城门失守之忧。
自来, 在降低市场费用、裁员、压低采购价格等方面, 美的频繁变招, 其路数始终围绕着成本与效率。
在广东地区已经悄悄为终端经销商安装进销存软件, 即实现”供应商管理库存”( 以下简称VMI) 和”管理经销商库存”中的一个步骤。
对于美的来说, 其较为稳定的供应商共有300多家, 其零配件( 出口、内销产品) 加起来一共有3万多种。
从中期, 利用信息系统, 美的集团在全国范围内实现了产销信息的共享。
有了信息平台做保障, 美的原有的100多个仓库精简为8个区域仓, 在8小时能够运到的地方, 全靠配送。
这样一来美的集团流通环节的成本降低了15%-20%。
运输距离长( 运货时间3-5天的) 的外地供应商, 一般都会在美的的仓库里租赁一个片区( 仓库所有权归美的) , 并把其零配件放到片区里面储备。
在美的需要用到这些零配件的时候, 它就会通知供应商, 然后再进行资金划拨、取货等工作。
这时, 零配件的产权, 才由供应商转移到美的手上——而在此之前, 所有的库存成本都由供应商承担。
另外, 美的在ERP( 企业资源管理) 基础上与供应商建立了直接的交货平台。
供应商在自己的办公地点, 经过互联页( WEB) 的方式就可登录到美的公司的页面上, 看到美的的订单内容; 品种、型号、数量和交货时间等等, 然后由供应商确认信息, 这样一张采购订单就已经合法化了。
实施VMI后, 供应商不需要像以前一样疲于应付美的的订单, 而只需做一些适当的库存即可。
品质成本控制案例范文
在当今竞争激烈的商业环境中,企业必须始终追求卓越品质,以满足日益增长的客户需求。
品质成本控制是企业实现高品质、高效运营的关键因素之一。
下面通过一个实际案例,阐释品质成本控制的重要性和方法。
案例背景:
某制造企业生产一种机械零部件。
近期,客户投诉产品质量问题增多,返修率升高。
经过调查发现,主要原因是生产过程中的偏差过大,导致产品尺寸参数不合格。
企业决定实施品质成本管理,控制质量成本,提高产品质量。
品质成本构成:
预防成本:培训费用、设计评审费用等
检验成本:进货检验费用、过程检验费用等
内部失败成本:废品损失、返工费用等
外部失败成本:保修费用、索赔费用等
品质成本控制措施:
1. 预防措施
- 加强员工培训,提高操作技能水平
- 优化产品设计,提高制造良率
- 采购高质量原材料,降低来料不良率
2. 过程控制
- 实施统计过程控制(SPC),监控关键工序参数
- 定期开展现场5S检查,保持工作环境整洁有序
- 制定检验规程,加强进货和过程检验力度
3. 持续改进
- 建立品质数据分析系统,跟踪各项品质指标
- 采用质量工具(PDCA、QC七大手法等),持续改进
- 实施员工建议奖励制度,鼓励全员参与质量改善
通过长期坚持上述措施,该企业品质成本得到有效控制,产品质量显著提升,客户满意度大幅改善,市场竞争力增强。
品质管理是企业发展的重中之重,品质成本控制是质量管理的重要环节,应该长期坚持不懈地实施。
六西格玛改善质量成本的应用案例分析一、案例背景S公司是中加合资企业.是通用汽车公司全球供应商,主要为上海通用、韩国通用大宇、北美通用供应自动变速箱中的传动阀,是汽车行业一级供应商。
在质量成本控制方面,S公司采用了六西格玛符合及非符合质量成本模型对质量成本进行监控。
设立预防成本、鉴定成本、内部失效成本及外部失效成本四大一级科目。
根据公司及所在汽车行业的具体情况,分别设立如下二级子科目。
X年3月,因韩国通用大宇投诉的碰伤质量问题导致当月质量成本率超过10%,出现了明显异常,大大超出了6%的目标,也导致了当年截至3月质量成本平均率超标。
二、改善过程从质量成本评估分析开始,细化、完善了数据统计系统。
设立了外部分拣损失等三级细分科目。
针对性的明细数据为指出质量成本超标的成因,提供了强大的数据支持。
从案例定义及测量阶段开始,从后续的分析及改进阶段提供了指导方向。
针对碰伤缺陷特性,结合汽车行业QSB中的适宜的分析工具,递进式地采用了4D过程要素检查法、鱼骨图多因素分析法、以及潜在失效模式的风险管理法识别出了引起碰伤的根本原因及其潜在风险。
按照QSB中对改进措施的要求,从预防、预测、保护方面,有层次地采取了系统性改进措施,以从根本上消除缺陷所引起的潜在风险。
在重中之重的控制阶段,首先,利用潜在失效模式中的改进措施工具验证及重新评估了改进措施完成后的相关风险系数,为验证措施效果提供了风险管理保障;其次,将经验证的控制措施更新入了标准化作业规程,将措施进行了常态化、制度化;最后,利用QSB中的分层审核,把对控制措施的检查纳入了公司管理层对现场的日常检查机制。
即巩固了改进效果的控制,也增强了管理层对改进方法和效果的理解,可谓实现了控制和质量意识宣传的双赢结果。
三、效果评价通过六西格玛方法的改善,不仅根本性地解决了质量问题。
也从质量成本方面显示了质量经济性的提高。
短期收益来看,解决了碰伤之具体的质量问题,降低了外部失效成本,从改善前的质量成本率10.73%,到改善后的2.69%,重新达到了质量成本目标。
质量成本控制案例:案例一:大连三洋制冷质量成本管理应用实例1.公司概况大连三洋制冷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大连三洋制冷)是国际一流的双效溴化锂吸收式中央空调专业制造企业,是中日合资高科技企业。
始创于1992年9月11日,注册资金20亿日元,投资总额60亿日元,净资产2.34亿元,年生产溴冷机2000台,真空锅炉1000台,GHP燃气空调10000台。
在全国设有14个营销大区,28个营销服务事务所。
大连三洋制冷的双效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全系列中央空调产品,通过HJBZ22中国国家环境标志产品认证和JB8656中国机械产品安全认证。
其制冷的所有产品占国内市场的30%以上,并以其高质量大批量出口日本。
1992年成立以来,大连三洋制冷以差异化战略为经营战略,取得了良好的业绩,迅速成长为行业的领先者。
然而,在行业进入成熟期后,企业的增长势头受到抑制。
2002年,为进一步提高管理水平,大连三洋制冷开始引进日本丰田的精益生产方式,并在生产过程中逐渐加强了对质量成本的管理与控制。
2.案例分析2.1质量成本构成简介质量成本是指企业将产品质量保持在规定的质量水平上所需的总费用,它是企业生产总成本的组成部分。
一般认为,质量成本的各项费用是由运行质量成本和外部质量保证成本两部分构成,而运行质量成本又包括预防成本、鉴定成本(两项之和统称为可控成本)、内部损失成本和外部损失成本(两项之和统称为损失成本或结果成本)等。
但质量成本不是产品的制造成本,而是保证产品质量的成本。
按照产生流程质量成本可以分为预防成本、鉴定成本和损失成本(外部损失、内部损失)三部分。
1.预防成本是指为了防止劣质产品或服务而开展的所有活动的成本。
例如进行新产品评审、质量教育和培训、质量改进班组会议、质量策划、供方能力调查和质量部门员工的工资等可以由成本发生部门把成本汇总后提交给公司的财务部门,由财务部按照质量成本的管理要求重新进行科目分配。
2.鉴定成本是指为了确保产品或服务符合质量标准和性能要求而开展的测量、评估或审核成本。
例如入厂检验、过程检验和最终检验成本;测量和检测仪器设备的核准成本等,可以由财务部门在进行核算时直接进行处理。
3.损失成本又分为内部损失和外部损失。
内部损失成本是指向顾客交付产品之前,或者向顾客提供服务之前所发生的成本。
如废品、返工、重新检查检验、原材料评审以及产品降级而引发的成本。
需要在公司内部进行成本数据的收集。
外部损失成本是指向顾客交付或者装运产品之后,以及向顾客提供服务期间或之后所引发的成本。
如顾客投诉处理、退货、保修以及产品召回等成本。
需要在公司外部进行成本数据的收集。
上述成本的总和,构成了总质量成本。
2.2大连三洋制冷实施质量成本管理2.1.1大连三洋制冷实施质量成本法的原因分析2002年,大连三洋制冷引进日本丰田的精益生产方式后,对现场中的库存、制造过多(早)、等待、搬运、加工等七种浪费的存在有了比较清醒地认识,并且在实际工作中努力加以消除。
但是随着活动的深入,很多由相关的管理工作引起的浪费难以度量,其所可能造成的损失不易衡量。
这些问题如果得不到有效地解决,将阻碍活动深入持久地进行。
而随着我国加入WTO,国际竞争一体化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国内竞争国际化。
跨国集团蜂拥而入使竞争呈现出白热化,在产品过剩、价格大幅下降的价格战局面下,降低成本已成为每个企业的重点工作。
大连三洋制冷在设计工艺、采购、制造、营销等各个环节上采取了通常的降低成本措施之后,降低成本工作陷入瓶颈,如何选择新的突破口?大连三洋制冷早在1996年就在中央空调行业率先通过了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在质量管理上取得了非常好的成绩。
但是,一些质量损失难以从财务核算的角度,对质量体系的有效性进行测量,而在企业的日常管理活动中又存在着许多无效的管理,使企业的经营管理难以得到持续改进。
为此,需要一种新的工具来发现这些质量成本的浪费,在经过反复比较后,三洋制冷选择了质量成本法来解决这一问题。
2.2.2实施前注重培训,提高参与人员素质大连三洋制冷为了搞好质量成本工作,成立了以副总经理为组长的推进机构,各部门主管和推进人作为组员,成为工作推动的主力军。
此外,对全体员工进行培训,使全员具备必要的知识储备,在此基础上进行了许多的改善工作,推动质量成本工作有序进行,取得了比较突出的成绩。
2.2.3在实施成熟后,将质量成本制度化大连三洋制冷在质量成本法实施成熟后,把业务流程程序化,并将相关内容纳入到ISO9001体系中,对文件进行了相应的修订,使质量成本管理制度化并且依据企业的实际情况适时更新与完善,做到以实践来完善理论,而不是拿理论框架来束缚企业自身,做到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补充相关理论。
2.2.4三洋制冷的质量成本管理相应流程处理详解三洋制冷为了搞好质量成本工作,成立了以副总经理为组长的推进机构,各部门主管和推进人作为组员,成为工作推动的主力军。
在对全体员工进行培训后,在财务部和品质部的推动下,以内部和外部损失成本为突破口,进行了许多的工作改善,推动质量成本工作的有序进行,取得了比较突出的成绩。
以生产现场中发生的质量问题为例:根据公司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的要求,当出现质量问题时,由员工填写《工序质量反馈单》,经部长确认后,由品质人员给出处理意见。
当员工按处理意见完成后,还需要填写《纠正预防措施表》,由品质人员确认。
当确认为报废时,还需要填写《废品报告单》通知财务部和库房后,才能重新下料。
在整个过程中,所造成的工时等损失,并没有单独核算,而是计入正常工时中。
因此,按照这种方法,虽然质量体系得到维持运行,但是质量成本损失无法计算,更谈不上有的放矢地进行改善了。
在实施质量成本方法后,品质部把上述表格合并为《工序质量反馈处理单》一张表格,并重新规划了流程:首先由制造人员填写“质量问题”以上的栏目,经部长确认后,交由品保人员填写“产生原因及解决措施”栏目,并进行质量责任判定,提出处理意见,交给责任部门及责任人签字,根据不同的处理意见,进行相应的流程处理:(1)处理意见为索赔时,生产人员直接持本单据财务联、仓库联到仓库重新换货,无需再开领料单。
工时处理分两种情况:一、如果没有进行生产,换料后生产按照正常生产填写工时。
二、如果已进行生产,换料后按照返工的工时处理流程进行。
送回仓库的物品按《索赔物品管理规定》执行处理。
(2)处理意见为返工、报废、改为它用时,由品质人员下达派工单号码,制造部根据派工单号码重新开具出库单,把派工单号码作为新的产品编号,到财务部签字后,到库房领料,并在重新生产或者返工作业完成后,由操作者填写处理记录,检查者填写检查结果,经品保确认后,由生产人员将本单据与生产工时记录单、停工工时记录单一同交给品保。
品保人员将本单据财务联及相关工时记录单等直接转给财务,同时根据本单据作好日常台帐登记,定期发送财务部。
在实施一段时间比较成熟后,把业务流程程序化,把相关内容纳入到ISO9001体系中,对文件进行了相应的修订。
独立的质量成本对于企业来说毫无意义。
质量成本只有显示出特定领域方面的财务投入情况,并且要明确成本改进的机会,才有其存在的价值。
因此,财务部在对一段时间内发生的质量成本进行了汇总统计后,由品质部组织相关部门共同进行分析,对损失金额较大的项目优先解决,拟定对策并推动实施,并进行检查和考核。
如此经过多次循环,使问题逐步得到有效解决,也使降低成本工作的困局得到突破。
通过上述改善,不仅使精益生产方式的能够更加深入地进行下去,而且使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更加完善,更重要的是,是企业的降成本工作得到贯彻实施,使企业在具有原来的差异化战略优势的同时,在成本上接近了主要竞争对手,为企业在竞争天平上投下了一颗重重的砝码,使企业获得了竞争优势。
3.大连三洋制冷案例对我国企业实施质量成本管理的启示通过以上对三洋制冷实施质量成本管理的案例分析,可以得出以下建议,供我国其他企业实施质量成本管理时作为参考。
(一)明确职责,落实到位开展质量成本管理,必须建立以质量责任制为核心的经济责任制,明确每个职工在质量工作中的具体任务、职责和权限。
切实做到人人有专责、事事有人管、办事有标准、工作有检查、考核有奖罚。
首先,质量成本目标应与质量目标有机衔接,质量成本目标应是质量目标的重要内容;其次,在管理职责和有关质量体系文件中,规范每个职工的任务、职责和权限,明确考核标准并坚持严格考核,真正体现质量经济性和质量成本的思想;再次,根据企业实际确定适宜的质量成本科目,健全质量成本管理制度;最后,建立以质量管理部门为中心的质量信息反馈管理系统,理顺质量信息流通渠道,及时收集、分析、处理和传递有关质量信息,供企业领导决策时参考。
(二)试点成功,全面铺开管理层同意实施质量成本管理后,可以先选一个试点来说明过程和益处,这时不需要整个组织的全面介入和调动广泛的资源。
来自试点部门的主要管理者,应与财务和质量人员一起参与质量成本的评估工作,先对质量改进机会进行粗略估计,然后通过过程管理或其他方式来实施质量成本管理。
试点成功后,管理者看到了质量成本管理的好处,再进行全面推广就比较容易了。
(三)突出重点,有的放矢开展质量成本管理应突出重点,在对企业质量成本现状做出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结合行业特点和企业质量费用开支的实际情况,提出重点控制的质量成本二级科目或关键工序一次合格率(通过率),使企业的质量成本管理效益明显提升,从而最大程度地得到企业领导的支持,以利于质量成本管理工作的全面推广和开展。
为了突出重点,可以采用一些方法衡量质量成本,制造企业常采用公司财务报表分析方法,把包含质量开销的财务账目分离出来,按预防、鉴定、内部损失或外部损失成本分类,从而对质量成本进行比例估算和根据业务量进行调整,对重点损失重点管理。
(四)质量成本制度化如果企业已经明确了质量成本的概念和涵义,就需要进一步使质量成本管理制度化。
质量成本应该是业绩的一种度量,用于对持续改进和战略策划的决策,必须规定信息收集和报告的职责和格式,以及用于决策的频率和日程。
并加强对在职员工的教育,明确规定每个职工在质量工作中的具体任务、职责和权限,使员工认识到质量成本管理的重要性,有助于帮助公司在质量业绩和成本之间建立永久的关系。
此外,还应当在实施过程中依实际情况不断改进和完善质量成本制度。
案例二:大连三洋压缩机公司质量成本管理案例1.企业简介大连三洋压缩机有限公司(简称DSA)是由大连冰山集团有限公司、日本三洋电机株式会社和日本双日株式会社按40%, 55%和5%的比例共同出资设立的合资企业。
注册资本62亿日元,投资总额95亿日元。
主要生产商用制冷半封闭压缩机和商用空调用涡旋式压缩机。
产品主要用于商用冷冻冷藏展示柜、冷冻冷藏保鲜库、大型低温加工间、综合物流中心以及分体空调、户式中央空调等制冷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