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整理徐州市城市总体计划汇编 (1)
- 格式:doc
- 大小:1.24 MB
- 文档页数:15
徐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2020年政府工作报告主要目标任务分解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徐州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20.01.18•【字号】徐政发〔2020〕3号•【施行日期】2020.01.18•【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机关工作正文市政府关于印发2020年政府工作报告主要目标任务分解方案的通知徐政发〔2020〕3号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徐州高新区管委会,市各委办局(公司),市各直属单位:市十六届人大五次会议审议通过的《政府工作报告》明确了2020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任务。
为进一步强化目标责任管理,确保《政府工作报告》的主要目标任务落到实处,市政府制定了《2020年〈政府工作报告〉主要目标任务分解方案》,将全年工作分解为150项具体目标任务,现予以印发,请认真组织实施。
各牵头单位要切实强化组织领导,细化责任分工,明确时序要求;各责任单位要强化大局意识,积极配合牵头单位全力抓好工作推进,形成加快实现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的强大合力。
市政府办公室要加大对《政府工作报告》主要目标任务落实情况的督查督办力度,深入一线调查研究,及时反映动态情况及存在的问题,实行季度督查通报、年终考评汇总,促进各地、各部门、各单位相互配合、共同努力,全面完成《政府工作报告》确立的各项主要目标任务。
附件:2020年《政府工作报告》主要目标任务分解方案徐州市人民政府2020年1月18日附件2020年《政府工作报告》主要目标任务分解方案1.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以上。
牵头单位:市发改委;责任单位:各县(市)区政府2.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2.5%。
牵头单位:市财政局;责任单位:各县(市)区政府3.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7%左右。
牵头单位:市发改委;责任单位:各县(市)区政府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6.5%左右。
牵头单位:市商务局;责任单位:各县(市)区政府5.进出口总额保持正增长。
附件徐州市城市轨道交通第二期建设规划(2019-2024年)一、线网规划徐州市城市轨道交通远期线网规划由11条线路组成,包含中心城区7条轨道普线和外围地区4条轨道快线,总规模323.1公里。
二、建设规划(一)建设方案建设3号线二期、4号线一期、5号线一期和6号线一期等4个项目,全长79.3公里。
项目建成后,形成6条运营线路、全长146公里的轨道交通网络。
3号线二期工程自后蟠桃村站至下淀站,线路长6.5公里,投资50.15亿元,项目建设工期4年。
4号线一期工程自桥上村站至驮蓝山站,线路长25.4公里,投资173.54亿元,项目建设工期5年。
5号线一期工程自奥体中心南站至徐矿城站,线路长24.6公里,投资168.3亿元,项目建设工期5年。
6号线一期工程自黄山路站至徐州东站,线路长22.8公里,投资143.92亿元,项目建设工期5年。
(二)主要技术标准—4—3号线二期工程与原线路设计标准一致,采用B型车;4号线一期、5号线一期和6号线一期工程拟采用B型车。
在规划实施阶段,支持采用全自动运行技术装备,提高关键技术保障能力,进一步优化车型、速度等主要技术标准和运营组织方案,为发展预留空间。
(三)资金安排近期建设项目总投资为535.9亿元,其中资本金占40%,计214.36亿元,由徐州市、区两级财政资金承担;资本金以外的资金以银行贷款为主,并辅以多元化融资模式。
(四)实施保障近期建设项目由徐州市政府组织实施,制定相关政策并安排专项资金用于项目建设和运营保障,结合城市开发进程,把握节奏、稳步推进项目建设,确保工程质量和安全。
在规划实施过程中,加强综合交通衔接,优化线路换乘方案,加强行车组织设计,提高公共交通整体效率和吸引力,提高线路服务水平、客流效益;统筹协调城市轨道交通建设与周边生态、环境及建设工程的关系,有序推动项目实施。
深化建设项目前期工作,优化车辆基地布局,控制好建设用地,做好资源共享。
高度重视网络化运营人才培训和储备,积极探索利用土地开发保障城市轨道交通持续发展的途径。
徐州市重点工作总结
近年来,徐州市在经济发展、城市建设、环境保护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各级部门和广大干部群众团结一心,攻坚克难,努力推动各项重点工作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
首先,在经济发展方面,徐州市坚持以创新驱动发展,加快转型升级,实施了
一系列重大项目,包括高铁建设、工业园区建设、现代农业发展等。
通过不懈努力,徐州市的经济总量和产业结构得到了明显提升,为地方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其次,在城市建设方面,徐州市加大了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大力推进城市
绿化和环境治理工作。
城市面貌焕然一新,市民生活质量得到了显著提升,城市形象也得到了极大的改善。
另外,在环境保护方面,徐州市积极响应国家环保政策,加大了对环境污染的
治理力度,大力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工作。
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徐州市的环境质量得到了明显改善,人民群众的环境满意度也大幅提升。
总的来看,徐州市在重点工作上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为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奠
定了坚实的基础。
然而,我们也清醒地意识到,仍然面临着不少挑战和困难,需要继续努力。
相信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徐州市一定能够取得更加辉煌的成就,为建设富裕、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城市作出更大的贡献。
徐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徐州市市区住房保障发展规划(2008-2010年)》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徐州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08.09.02•【字号】徐政发[2008]103号•【施行日期】2008.09.02•【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房地产市场监管正文徐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徐州市市区住房保障发展规划(2008-2010年)》的通知(徐政发〔2008〕103号)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徐州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市各委、办、局(公司),市各直属单位:现将《徐州市市区住房保障发展规划(2008-2010年)》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各自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二○○八年九月二日徐州市市区住房保障发展规划(2008-2010年)一、总则住房问题是重要的民生问题。
建立健全多层次的住房保障体系,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也是各级政府的重要职责。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根据《国务院关于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的若干意见》(国发〔2007〕24号)及建设部、省政府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我市市区实际,制定本规划。
(一)规划依据1、《国务院关于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的若干意见》(国发〔2007〕24号);2、《廉租住房保障办法》(建设部、发改委、监察部、民政部、财政部、国土资源部、中国人民银行、国家税务总局、国家统计局第162号令);3、《经济适用住房管理办法》(建住房〔2007〕258号);4、《建设部关于印发〈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发展规划和年度计划编制指导意见〉的通知》(建住房〔2007〕218号);5、《徐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6、《徐州市“十一五”住房建设规划》;7、《徐州市2008年度住房建设规划》。
(二)规划范围与期限1、规划区域范围为徐州市城区范围。
2、规划期限为2008-2010年。
(三)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1、指导思想。
徐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徐州市新型城镇化与城乡发展一体化规划(2015—2020年)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徐州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6.01.19•【字号】徐政发〔2016〕5号•【施行日期】2016.01.19•【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城乡规划正文市政府关于印发徐州市新型城镇化与城乡发展一体化规划(2015—2020年)的通知徐政发〔2016〕5号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新城区管委会,市各委、办、局(公司),市各直属单位:《徐州市新型城镇化与城乡发展一体化规划(2015—2020年)》已经市政府研究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各自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徐州市人民政府2016年1月19日徐州市新型城镇化和城乡一体化规划(2015-2020年)城镇化是现代经济增长的强大推动力。
推进新型城镇化与城乡发展一体化,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和客观规律,是全面小康社会和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和紧迫任务。
本规划根据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和四中全会以及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精神,认真落实江苏省新型城镇化和城乡发展一体化工作会议部署,按照走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全面提高城镇化质量的要求,依据《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和《江苏省新型城镇化与城乡发展一体化规划(2014-2020)》等相关规划,结合徐州市实际而编制。
通过回顾徐州市城镇化与城乡发展一体化的历程及重要成就,明确推进新型城镇化与城乡发展一体化的发展路径、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及主要任务,提出体制机制改革创新的主要方向及保障措施,是引领全市新型城镇化与城乡发展一体化的基础性、战略性、指导性规划。
规划期为2015-2020年,基期年为2014年。
第一篇规划基础第一章重大意义目前,我市总体上仍处于工业化、城镇化的加速期,调结构、转方式的攻坚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期,推进新型城镇化与城乡发展一体化,对于增强老工业基地和资源型城市活力、加快转型跨越发展、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淮海城市群和“迈上新台阶、建设新徐州”,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影响。
徐州市商贸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纲要2009年9月8日二〇〇九年四月商贸物流业是徐州市实现"两大中心"建设的生力军,是"三大基地"和谐发展的中坚力量,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为落实党中央"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的总体要求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振兴徐州老工业基地、打造商贸物流千亿产业的意见,实现资源型城市平稳较快转型,促进商贸物流业又好又快地科学发展,培育和巩固新的经济增长点,特制定本规划纲要.规划期为2009-20##.一、产业发展现状〔略〕二、存在的主要问题我市商贸物流产业发展取得了明显进步,但仍然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商品市场流通体系有待优化和提升,在农村流通市场体系建设方面有待进一步完善和提升;二是零售业聚集度和品誉度有待提高,大型连锁企业、大型商业设施和全国规模等级的批发市场偏少,布局偏散,徐州应有的商贸能力尚具有较大的挖掘空间;三是新型商贸物流业态有待发展,批发市场仍然处于市场初级发展阶段,传统物流业态仍占主体地位;四是高效率、低成本、增值型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发展缓慢;五是现代物流技术能力有待提高,物流业信息化技术、自动化技术和智能化技术较少采用;六是物流资源利用率提升空间较大,现有物流产出和对城市经济发展的贡献远未达到其应有的能力;七是产业互动能力有待加强,商贸物流产业与机械制造业、能源产业、旅游业和现代农业的互动发展能力需要进一步强化;八是区域优势互补发展有待拓展.三、发展思路和主要目标〔一〕发展思路坚持科学发展观,体现建设"淮海经济区商贸流通中心"和"区域性现代商贸物流中心"的要求,统筹区域经济共同发展,统筹主导产业互动发展,统筹城乡经济和谐发展.以市场为导向,以信息技术为支撑,以资源整合为手段,以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和提升服务能力为目标,改善商贸物流服务体系功能,加强商贸物流基础设施建设,突出商贸物流服务特色,塑造商贸物流产业形象,拓展商贸物流辐射范围.发挥规划调控和市场配置资源的综合作用,加速徐州市商贸物流产业社会化、专业化、现代化、信息化和国际化发展,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主体多元、业态多样,布局合理、运作有序的现代商贸物流产业格局,为徐州市经济腾飞提供有力支撑和保障,使徐州市发展成为淮海经济区的主导型城市.〔二〕发展目标1、商贸业〔1〕规模总量进一步提升.到20##,徐州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1297亿元,年均增长速度24%.2-3家商贸企业进入全国零售百强.〔2〕集聚区建设初具规模.彭城广场中心商圈、新城区商务中心和金桥与高铁新站商务中心三大中心商圈基本建成,发挥重要的功能性商贸作用.〔3〕农村流通市场体系逐步完善.农村居民生活生产资料可信流通渠道畅通,农产品"产销对接"、协议流通体系初具规模,农产品"卖"难问题初步解决.〔4〕大型专业市场布局基本完成.专业市场四个平台建设既"国际化采购平台"、"商品集散增值平台"、"城市生活服务平台"和"市场创新引导平台"进入快速发展期.规划期末,100亿元以上批发市场发展4家左右,10亿元以上批发市场达到20家左右.2、物流业〔1〕物流发展水平整体提升.通过全国一级综合性物流枢纽城市建设,建成一批功能完备的物流基地〔园区〕,物流集聚效应显著增强;培育一批第三方物流企业品牌,物流社会化程度明显提高;实施一批带动作用大、社会经济效益好的重点物流项目,物流发展水平整体提升.到20##,物流业营业收入达到500亿元以上,市区物流配送率达到50%以上,农村物流配送率达到30%以上.物流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20%以上.〔2〕现代物流体系基本形成.基本完成物流基地〔园区〕、物流中心、物流配送三级物流体系构架;形成比较完善的为工程机械装备制造业、能源产业、食品与农副产品加工业等产业发展服务的生产性物流体系,形成服务便捷、配送增值的城市生活性物流体系.〔3〕物流运行质量明显提升.行业物流龙头企业规模不断扩大,第三方物流企业逐步做大做强,第四方物流等新型物流形态逐步形成,规划期末,培育发展2-3家国家4A、5A级物流企业.电子商务技术得到普与和应用,物流业高、中、初级人才队伍建设初具规模,物流规范化运作开始和国际标准接轨.四、重点任务〔一〕完善商贸业服务消费功能1、"做大、做强、做美"城市商业中心彭城广场市级商业中心进一步做大做强做美,新城区商业中心、金桥与高铁新站2个市级中心基本建成,铜山商业中心、贾汪商业中心、九里商业中心、鼓楼商业中心、金桥商业中心、云龙商业中心和泉山商业中心等7个区级商业中心形成规模.结合商业中心建设,培育、发展和形成在全国有知名度的2-3个百强零售企业和2-3条特色商业街〔区〕.通过"127”商业中心建设,树立城市繁荣和商业兴旺的良好形象,形成城市商业发展骨架,起到引领消费、创新消费、扩大消费的作用.2、"做精、做细、做实"社区商业中心以"便利消费进社区,便民服务进家庭"为宗旨,狠抓"20515”社区商业建设工程.在总体规划40-60个社区商业中心基础上,选择有条件的社区,初步建成20个社区商业中心,实现居民从家步行5分钟完成日常生活便利消费、步行15分钟完成日常生活"一站式"消费的社区商业服务.规划期末,建成4-6个国家级示范性社区商业中心.〔二〕推进农村流通市场体系建设1、生活消费品流通体系建设〔1〕加快农村生活消费品配送中心建设.增强生活消费品流通体系的基础作用,发挥商品配送、品质管理和应急保障的社会功能.规划期末,实现农家店商品配送率达到80%以上.同时,整合社会资源,积极发展采购联盟和第三方配送.〔2〕全力构架"店、站、中心"服务网点.一是在相对分散居住的农村,健全农家店和其它小型商铺;二是在集中居住的农村,发展农村社区生活服务站;三是依托村或镇级经济组织,发展以流通增值为主线、以生产和生活服务为重点的商贸综合服务中心.〔3〕强力推进"万村千乡"市场工程.进一步扩大"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农家店覆盖面,新建和改造一批农家店和农村商品配送中心.强化农村商品配送中心的商品采购、储存、加工、编配、调运、信息等功能,增加统一配送的商品品种,降低经营成本.不断完善以农家店为主体的网络服务,推进"一网多用",发挥商品销售、服务代理、便民利民的服务功能.2、生产资料流通体系建设合理布局、建设农用生产资料配送中心,增强农资配送体系的保障作用,发挥商品配送、品质保障和技术服务的社会功能.整合资源,以农村商贸综合服务中心为依据,建立农资消费终端站点,完善面向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和农户的综合服务功能.依托九里综合物流基地〔园区〕建设,重点培育大型农业生产资料流通企业,加强农业生产资料现代物流设施建设,保障市场供应.规划期,整合市域生产资料供销部门和物流资源,建设2-3处农村生产资料配送中心,发挥徐州市农村生产资料消费主渠道作用.3、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1〕完善产销对接系统.建立以农村专业合作社,村、乡〔镇〕经济组织为基础的农产品卖难问题预警和产销对接系统,促进农产品生产和流通的集约化.在现有农村专业合作社191家、农村经纪人10万人的基础上,大力发展农村经济组织.规划期末,全市农村专业合作社达到250家、农村经纪人达到12万人.〔2〕大力发展农产品专业批发市场.完善特色鲜、功能强、渠道广的产地型批发市场,增强农产品加工增值的技术能力和流通增值的营销能力.积极支持大型鲜活农产品批发市场和县乡农贸市场升级改造,各乡镇结合本地农产品特色,充分建设有形和无形市场,做到"一乡一品一市"的产销渠道.大力提升##淮海蔬菜批发市场和徐州农副产品中心批发市场,规划新建综合性、多功能的大型农副产品批发市场,重点对接贾汪区蔬菜,邳州的银杏、大蒜,新沂的花卉,丰县的果品、蔬菜、林木和畜禽,沛县的优质稻米等特色农业发展.〔3〕健全农业市场信息服务体系.强化信息引导和产销衔接,完善农产品运输绿色通道政策,降低农产品流通成本和损耗,着力解决农产品"卖难"问题,促进农民增收.〔4〕积极推动"农超对接".支持大型连锁超市、农产品流通企业与农产品专业合作社建立农产品直接采购基地,培育自有品牌,促进产销衔接.建设从鲜活农产品生产基地到超市的冷链系统、物流配送系统和快速检测系统,提高流通效率,保证产品质量和安全.把农产品增值加工的某些环节前移到农民专业合作社、村级经济组织,甚至产地批发市场,实现农产品加工增值.〔三〕打造专业市场四大"平台"1、国际化商品采购平台充分发挥徐州市装备制造业和食品与食品加工业的产业优势和特色,重点建设淮海食品城、徐州机械设备与其配件市场,充分发挥电子商务的支撑作用,形成有形市场和无形市场的有机结合,建成徐州市国际化的商品采购平台.2、淮海经济区商品集散增值平台充分利用徐州市"五通汇流"的交通优势,积极保持日用工业品、建材、钢材、五金电料等批发市场的发展优势,重视纺织、文化音像书报杂志、计算机、药材药品、通讯器材等淮海经济区市场发展薄弱行业,积极培育市场新的增长点.3、城市生活类批发市场服务平台积极强化八里家居市场带建设,积极开拓花卉市场等城市生活类市场建设,完善专业市场的城市生活服务功能.4、批发市场创新发展引导平台构建政府对批发市场创新发展引导平台,促进大型批发市场从交易基础服务功能向物流商务服务功能、信息中心服务功能乃至需求组织服务功能的创新发展、从有形市场向"有形+无形"市场的创新发展,实现批发市场传统收益向创造型收益业务模式的根本变化,批发市场辐射范围呈现"地区--跨地区--全国--国际化"扩展态势.〔四〕构建完善的物流体系1、建立三级物流发展体系建立、完善三级层次物流结构建设.根据徐州市城市总体规划和综合交通规划,以与徐州市物流需求源特点,确定徐州市物流结构布局为:围绕物流发展的重点区域,既要发展物流企业集聚的物流功能园区,又要发展由单一物流企业经营的物流中心、配送,形成现代物流发展的物流园区——物流中心——物流配送三个层次的体系结构.2、重点发展生产性物流业依托产业基础的优势,大力发展生产性物流业.围绕为工程机械、光伏产业、钢铁冶金、食品加工等制造业的做大做强,着力构建三级物流结构体系,形成功能完善、布局合理、特色鲜明、产业互动的现代物流发展体系.3、大力发展枢纽型物流业依托公路、铁路、水路的枢纽作用,积极构建综合性的物流业集聚区;打造新型临港产业,构建区域性航空货运物流集聚区.4、推动重点领域物流发展加强粮食、煤炭、重要矿产品、钢材与相关产品物流设施建设,建立能源和原材料物流体系,保障经济平稳快速发展需要.完善农资和农村日用消费品连锁经营网络,积极发展农产品冷链物流,推进农村物流体系建设.优化城市物流配送体系,加快发展医药、食品、烟草、出版物等的集中采购和统一配送,发展面向流通企业和消费者的社会化共同配送,提高物流配送效率.依托商品市场的优势,加快建设服务于大型批发市场的商贸物流集聚区.发挥邮政网络优势,加快建立快递物流体系,方便生产生活.推动汽车、医药、装备制造等产业专业化物流发展,建立科学合理的物流服务体系.加强对化学危险品物流的跟踪与监控,规范化学危险品物流的安全管理.5、积极培育大型商贸物流企业加大对宏康物流、丸全外运、香山物流等已具现代物流企业雏形的物流企业以与##宝通物流、新长江钢材加工配送物流等一批在建大型物流企业的扶持力度,培育和发展一批淮海经济区的龙头物流企业.〔五〕推进物流基础平台建设1、物流基础设施平台建设物流基础设施平台的重点是对物流园区未来物流网络的整体布局,对物流业发展所依托的基础设施进行总体规划和整合.2、物流信息平台建设物流信息平台涵盖了物流园区、物流中心、物流配送等三级物流体系的物流信息管理系统与其子系统的基本功能划分和相应的硬件平台.加快信息基础建设和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积极推进企业物流管理信息化.加快物流行业公用信息平台建设,鼓励区域间物流平台的信息共享.3、物流政策引导平台建设物流政策平台着重于政府政策导向方面的配套建设以与相关政策、法规的出台,为区域物流业的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政策支持保证.〔六〕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促进徐州市工程机械、烟草、食品等重点产业将物流业务分离外包,加快徐州市第三方物流的快速发展,提升物流业为产业上下游生产链服务的能力和水平,引导物流业与产业有机的融合,促进徐州市产业专业化发展进度,构筑徐州市现代化产业体系.适时逐步建设第四方物流.〔七〕创新物流业发展模式运用供应链管理理念、方法和技术,积极推广实施采购、生产、销售和物品回收的物流一体化运作.鼓励制造和商贸企业整合物流资源,优化物流流程,促进企业物流社会化和专业化,提高核心竞争力.鼓励现有运输、仓储、货代、联运、快递等企业的资源整合和服务延伸,加快向现代物流企业转型,进一步提高物流服务水平.积极发展多式联运等现代运输方式,建立高效、安全、低成本的运输系统.大力倡导绿色物流理念,鼓励和支持物流业节能减排.大力创新物流服务模式,满足多样化、个性化的物流需求.〔八〕打造品牌物流战略坚持引进与培育相结合,巩固和提升现有品牌,鼓励原有中小物流企业通过联合、合资、合作等多种形式进行重组,鼓励一批物流企业实行强强联合,实现物流资源的有效整合.在发展重点物流企业的基础上培育一批品牌物流企业,建设核心竞争力强、规模较大的物流企业集团,增强集聚和辐射能力,加快综合物流服务能力的提高.〔九〕关注物流联动发展加强区域合作,发展区域物流联动,建设与物流产业紧密配套的物流联动保障体系,促进区域物流发展的一体化,形成现代的物流市场体系;推动物流业与产业联动发展,搭建产业和物流企业联合互动的交流平台;支持大型专业化交易市场物流服务的整合,形成一体化的物流服务体系,推动物流业与商贸业互动发展;选择和培育一批具有应急能力的物流企业,逐步建立应急物流体系.五、政策措施〔一〕支持政策1、投资政策进一步加大财政支持力度,采取财政贴息或补助方式,重点支持重大商贸物流工程建设、培育大型商贸物流企业、引导商贸物流资源整合和传统物流改造提升、扶持大型专业市场和物流企业发展.2、土地政策对符合商贸物流产业发展规划要求的重点项目,其用地可使用建设用地置换指标,在农用地转用指标的分配上给予支持,供地方式按工业项目以协议方式出让.对企业利用原使用的划拨土地建设符合徐州市商贸物流业发展规划要求的项目,经依法批准,可按协议出让方式办理用地手续;对涉与划拨土地使用权转让的,按土地管理法律、法规有关规定执行.3、税收政策合理确定物流企业营业税计征基数,物流企业将承揽的运输、仓储等业务分包给其他单位并由其统一收取价款的,应以该企业取得的全部收入减去其他项目支出后的余额为营业税的计税基数.允许符合条件的物流企业统一交纳所得税,物流企业在徐州市范围内设立的跨区域分支机构,凡在总部领导下统一经营、统一核算,不设银行结算##、不编制财务报表和帐簿,并与总部微机联网、实行统一规范管理的企业,其企业所得税由总部统一缴纳.4、收费和价格政策全面清理向货运车辆收取的行政事业性收费、政府性集资、政府性基金、罚款项目,取消不符合国家、省和市规定的各种收费、集资、基金和罚款项目.积极推动道路、桥梁收费制度改革,整顿收费站点,凡违规设置站点,擅立收费项目,向货运车辆与物流企业乱收费的,依法予以严处.5、融资政策通过财政贴息等方式,引导商业银行积极为商贸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和商贸物流企业发展提供贷款支持.鼓励担保机构为物流企业提供信贷担保.支持有条件的物流企业通过发行股票、企业债券和项目融资、资产重组、股权置换等方式多渠道筹集发展资金.鼓励和引导外资、民间资本以独资、合作、联营、参股等方式投资物流领域,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6、市场准入政策放宽市场准入,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在为商贸物流企业办理登记注册时,除国家法律、行政法规和政策规定外,其他前置性审批事项一律取消.改革货运代理行政性管理,取消经营国内铁路货运代理、水路货运代理、联运代理的行政性审批和国际货运代理企业经营资格审批,加强对货运代理经营资质和经营行为的监督检查.〔二〕保障措施1、建立人才引进和培养机制积极吸引国内外物流管理、技术等高层次人才.引导物流企业、行业组织与职业教育机构紧密结合,采取委托培养、定单培养等方式,共同实施职业培训和日常教育,提高物流业人力资源自主开发能力和从业人员素质.2、建立物流业统计制度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统计局关于组织实施社会物流统计制度与核算表式的通知,由市统计局会同市相关职能部门抓紧研究确定徐州市物流业统计范围和指标体系.将物流业正式列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范围,单独统计和发布.3、制定和推广物流标准化体系根据国家实施物流标准化的进程,加快制定和推广物流基础设施、技术装备、物流信息与物流管理等方面的基础性、通用性标准,安全卫生和环境保护方面的强制性标准,各种物流作业和服务方面的专业标准,实现与国际物流标准接轨.4、优化商贸物流市场环境加快建立统一开放、公平竞争、规范有序的商贸物流市场体系,消除地区封锁和行业垄断,清理和废止各类不符合国家法律法规、不适应现代商贸物流发展要求的政策规定,制定引导物流业发展的法规、规章.加强商贸物流市场监管,发挥相关职能部门作用,严厉打击欺行霸市等各种扰乱市场秩序的行为.充分发挥中介机构作用,依法制定行业规范,加强行业自律.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开展物流企业和从业人员信用等级评定.按照国家《物流企业分类与评估指标》标准,对徐州市物流企业进行综合等级评估,加强政府对企业的规范管理,为物流企业的经营和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5、积极发展绿色商贸物流倡导企业在生产和流通环节采用符合环保要求、可反复梯级利用的包装,逐步实现包装的模数化、集装化和多功能化.鼓励企业使用低公害车辆,建立高效的回收物流系统,综合利用再生资源,缓解资源约束,减轻环境污染,实现物流业的可持续发展.六、规划实施〔一〕建立分级负责的商贸物流业发展协调机制建立徐州市商贸物流产业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在市政府领导下,各相关职能部门共同参与,统一组织规划的实施,加强工作指导和监督检查,协调解决商贸物流业发展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二〕引导商贸物流业协调健康发展加强对商贸物流业发展的宏观调控和科学管理,既体现改革创新、适度超前,又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注重布局合理,与城市发展规划相协调,防止乱圈乱占耕地、盲目投资和低水平重复建设.〔三〕落实目标管理,层层落实责任各县〔市〕区、各部门要围绕商贸物流业发展规划纲要提出的主要目标、重点任务和政策措施,按照工作分工要求,制定年度工作目标,提出工作计划,层层落实责任,加强考核监督,确保规划目标的实现和重点任务的完成.〔四〕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充分发挥徐州市商业联合会、物流采购等行业协会在商贸物流规划、政策研究、规范市场行为、统计信息调查、技术合作、人才培训、咨询服务等方面的中介作用,支持协会自觉履行行业服务、指导、自律、协调、监督职能,服务广大商贸物流企业,维护广大会员企业的权益.近日,记者从徐州市规划局获悉,根据《徐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7—2020〕》的要求,目前徐州市规划建设的五大物流基地除经济开发区生产物流基地外,其他均已开工建设.据徐州市规划局有关部门负责人介绍,徐州市物流企业经营规模普遍偏小,全市概念类物流业4万余家,其中有一定经营规模和物流设施装备水平的仅20余家.20##全市物流企业营业收入258.18亿元,占全市GDP的12%,占服务业生产总值的35%.全市实现货运总量29753万吨,货物中转量达1150万吨.但是,物流园遍。
徐州都市圈规划⼀、都市区范围市区(主城区+贾汪区+铜⼭区)+双沟镇=3126km2⼆、总体要求——建设⼤都市区,做强中⼼城市1、区域协调——承接沿海、联动南北;徐连⼀体、领衔陇海江苏沿海开发的重要战略基地,国家交通运输的主枢纽,带动与辐射周边的发动机,产业提升的推进器;东陇海城镇群的“⼀区两中⼼”,徐连⼀体下的特⾊引⼒点,城乡统筹发展的⽰范区。
2、都市区产业引导——传统⽀柱、特⾊产业、现代服务、新型产业装备制造业、物流业、化⼯产业、现代服务业(旅游业、房地产业、商务⾦融、会展等)、光电产业。
构建三⼤都市⼯业带,推进新型⼯业化:传统产业、先进制造业、⾼新技术产业。
3、中⼼城市主要职能——交通枢纽、⽂化名城、商贸都市、创新基地中⼼枢纽城市,魅⼒⽂化城市,特⾊旅游城市,低碳产业城市三、发展⽅向及规模容量1、发展⽅向主要发展⽅向:向东及东南。
2、规模容量考虑到城市规模扩⼤对外来⼈⼝吸引⼒增强和相应⾏政区划的调整,同时主城区⼯业外移和对接沿海、东陇海线带动的影响,未来徐州都市区除现有发展基础外,在⽤地发展条件较好的东、东南⽅向上应该还有较⼤发展可能。
都市区2030年总⼈⼝规模为500万⼈,其中城镇⼈⼝规模约450⼈,城市化⽔平90%。
四、都市区空间发展战略——强核东扩、轴向拓展、特⾊组团、保育⽣态五、都市区⽣态景观结构——⼀⽚四楔,多点多廊道⼀⽚:微⼭湖⽣态空间;四楔:云龙湖、⼤洞⼭、吕梁⼭⼭⽔绿楔、西北部⽣态湿地绿楔;多点:都市区⼭湖公园;多廊道:⽔系、交通廊道六、都市区空间结构——⼀湖⼀核、三带三城、轴向组团⼀湖:微⼭湖⽣态区;⼀核:都市主城;三带:三⼤⼯业带;三城:三个新城;轴向:沿交通廊道发展,以公共交通串联;组团:新镇等七、都市区发展构想1、⾄2030年:团块状核⼼区+独⽴组团中⼼城市城市沿陇海线带状发展,核⼼区以铁路枢纽为中⼼形成⾼度集聚的城市区域;贾汪城区、双沟航空城、陇海新城相对独⽴发展。
徐州城市概括徐州古称彭城,历史上为华夏九州之一,具有5000多年的文明历史和2500多年的建城史。
全市幅员面积11258平方公里,总人口960万人,现辖徐州市下辖2市(新沂、邳州)、3县(丰县、沛县、睢宁县)、5区(云龙、鼓楼、泉山、铜山、贾汪),全市幅员面积11258平方公里,总人口960万人。
,是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先后获得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国家环保模范城市等称号。
徐州拥有承东接西、沟通南北、双向开放、梯度推进的战略区位优势。
地处苏鲁豫皖四省接壤地区,是淮海经济区的中心城市,江苏省重点规划建设的四个特大城市和三大都市圈核心城市之一;交通便捷发达,素有“五省通衢”之称,是全国重要的交通枢纽。
陇海、京沪两大铁路干线在此交汇,拥有全国第二大铁路编组站,5条国道、20条省道、5条高速公路穿境而过,高速公路通车里程在全国地级市中位居第一,京杭大运河绕城迤逦穿行,观音机场为国家民航干线机场,鲁宁输油管道纵贯境内,形成了铁路、公路、水运、航空、管道“五通汇流”的立体交通体系。
尤其是京沪、徐兰客运专线在徐交汇,建成后徐州到北京、上海的时间均缩短到两个多小时,徐州将成为全国重要的高速铁路枢纽。
徐州是资源富集且组合条件优越的地区之一。
煤、铁、钛、石灰石、大理石、石英石等30多种矿产储量大、品位高,其中煤炭储量69亿吨、石膏44.4亿吨、岩盐2l亿吨、铁8300万吨、石灰石250亿吨;农副产品品种众多、特色鲜明,银杏、富士苹果、牛蒡等20多种农副产品享誉海内外。
徐州年产煤炭2500多万吨,是江苏唯一的煤炭产地;全市发电装机容量达1000万千瓦,是江苏省重要的能源基地。
徐州历史文化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历史胜迹浩繁。
以汉墓、汉画像石、汉兵马俑为代表的“汉代三绝”名扬海内外。
徐州出土了数量众多的汉兵马俑,与秦俑写实的风格相对应,徐州的汉兵马俑是用写意的手法,将汉代兵士的神态、表情,甚至是内心活动都惟妙惟肖的刻画出来。
徐州市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徐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主要目标任务分解方案》的通知正文:----------------------------------------------------------------------------------------------------------------------------------------------------市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徐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主要目标任务分解方案》的通知一、经济社会发展指标分解(一)约束性指标《纲要》确定的约束性指标,具有法律效力,各地和市各有关部门必须确保完成。
1.农村贫困人口脱贫完成省定任务。
(牵头单位:市扶贫办)2.主要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达12.2年。
(牵头单位:市教育局)3.城乡基本社会保险覆盖率达98%以上。
(牵头单位:市人社局)4.城镇常住人口保障性住房覆盖率不低于23%。
(牵头单位:市建设局)5.新增建设用地规模、耕地保有量完成省定任务。
(牵头单位:市国土局)6.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提高到7%左右。
(牵头单位:市发改委)7.单位GDP能耗降低完成省定任务。
(牵头单位:市发改委)8.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降低完成省定任务。
(牵头单位:市发改委)9.万元GDP用水量累计下降达15%。
(牵头单位:市水利局)10.主要污染物排放减少完成省定任务。
(牵头单位:市环保局)11.地表水国控断面优于Ⅲ类水质的比例达70.2%。
(牵头单位:市环保局)12.地表水国控断面劣Ⅴ类水质的比例为0。
(牵头单位:市环保局)13.空气质量达到二级标准的天数比例达70%。
(牵头单位:市环保局)14.细颗粒物(PM2.5)浓度累计下降12%。
(牵头单位:市环保局)15.林木覆盖率达33%。
(牵头单位:市农委)16.林木蓄积量完成省定任务。
(牵头单位:市农委)(二)预期性指标《纲要》提出的预期性指标,具有牵引作用,各地、市各有关部门要加强动态分析、跟踪监测和政策引导,力争全面完成。
三、徐州市城市总体规划的主要内容(一)、规划地位和作用《徐州市城市总体规划》是指导本市发展和建设的法定性文件,也是实施城市建设、城市管理的基本依据。
在本市进行的各项建设活动,编制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近期计划、分区规划、区(县)域规划、详细规划、各专项规划等,均应执行本规划。
(二)、规划期限近期建设规划:2007-2010年。
远期规划:2011-2020年。
远景展望到本世纪中叶。
(三)、规划区范围本规划范围为徐州市行政辖区,总面积11258平方公里。
徐州城市规划区(既徐州都市区),是以主城为核心,以中心城及外围城镇为主体,以绿色生态空间相隔离,以便捷的交通相联系的高度城市化地区。
地域包括徐州市区行政管辖范围、铜山县行政管辖范围及睢宁县双沟镇。
总面积3126平方公里。
(四)、城市发展目标按照我国城市发展和城市现代化建设要求,至2020年,基本实现把徐州市建设成为经济繁荣、社会安定、布局合理、设施完善、环境优美的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和融合历史精华与现代文明为一体的山水园林城市发展目标。
到规划期末,城市综合实力水平居国内同类城市先进水平,其中全市国内生产总值达到3900亿元,在全面实现小康的基础上,优化产业结构,加快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基本实现现代化。
将徐州建成以工程机械、电子为特色的高新技术产业及化工、能源产业为依托的区域现代制造业基地和以现代交通枢纽为依托的区域商贸物流中心。
(五)、城市性质和城市发展规模徐州是全国重要的综合性交通枢纽、区域中心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及生态旅游城市。
2020年,全市城镇总人口约1000万,城市化水平58%左右。
主城区城市人口2010年为156万,2020年为200万。
主城区城市建设用地2010年为151.40平方公里,人均97.10平方米;2020年为180平方公里,人均90平方米。
(六)、市域城镇体系规划市域人口和城市化水平:2010年,总人口约955万人,城市化水平为46%;2020年,总人口约1000万,城市化水平58%左右。
浅谈徐州市城市发展与规划化工122 吉刚 1262101206摘要:徐州作为古九州之一,自古至今在中国历史上都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徐州是全国重要的交通枢纽、能源基地和工业基地,也是中国工程机械生产基地。
徐州市苏北最大的城市、江苏省重点规划建设的三大都市圈核心城市和四个特大城市之一,也是新亚欧大陆桥中国段五大中心城市之一和淮海经济区的中心城市。
人流、物流、资金流传达着徐州的开放与繁荣。
本文便是通过对徐州近年来的发展,浅谈徐州的城市发展与规划。
关键字:徐州规划发展为了让我们更加全面的了解徐州,体会先进城市的发展理念,进一步激发我们建设美好家乡的责任意识,近日,学校组织我们参观了位于市东南方向的徐州市新区城市规划馆。
在讲解员的引领下,我们参观学习了徐州市城市规划、主要建筑模型、交通枢纽等。
我们跟随讲解员倾听着徐州这座古老而又充满活力的城市的声音,认真的去了解、感受徐州城的魅力。
在参观过程中,我们相互讨论,不时的向讲解员提问,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和热情,并且切身体会到了徐州在党和国家的关怀下,迎着建党九十周年的曙光。
未来将会更加美好!今天我就来谈一谈徐州市城市的发展与规划。
一、徐州区位徐州东临黄海,西襟中原,北扼齐鲁,南屏江淮。
在全国区域经济发展中具有连接东西、沟通南北、双向开放、梯度推进的战略优势;从周边国际大区域看,地理位置处于亚欧大陆桥经济带与东北亚经济带和黄渤海经济圈的切点上,是两大国际经济区域的结合部。
在国家沿海、沿江、沿线的开发和开放格局中,徐州位于东部沿海开放和沿陇海兰新开发的交汇处,是依托交通主干线连接沿江、沟通沿边的经济枢纽城市,具有显著的东靠西移、双向开放和南北对接、梯度推移的战略区位特征。
徐州市是我国陇海兰新铁路干线上的五大中心城市之一,在我国东、中、西三大区域的联合协作过程中,是独特而便捷的中介区和转化带。
徐州市江苏省北部重要的中心城市,是江苏省重要的能源、工程机械、建材、重化工基地,是面向淮海经济区和“三北”(华北、东北、西北)地区、进“三北”的全方位辐射的区位优势和大开放、大发展的优越条件,既可以接受东部地区的辐射,参与国际分工,又可以向中西部地区梯度传递,发挥新亚欧大陆桥东桥头堡的作用。
7条快轨、5条城际、5条跨省快速通道……徐州都市圈规划大放异彩哪些城市的房子值得买?当然是中心城市。
一二线城市房价之所以这么高,就是因为其中心地位,具有强大的人口吸附力。
而徐州作为三线城市(或者说“新二线”),能不能真正成为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能不能对周边地区形成强大的人口吸附力?这就要看有没有实质性规划和政策,而不是仅仅划了一个圈。
令人兴奋的是——徐州都市圈规划有了实质性进展!近日,由江苏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主持召开的徐州都市圈规划(2016-2030)编制工作座谈会在徐州举行。
没错!对徐州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徐州都市圈规划将开启又一轮编制工作,而且,参加的领导中,不仅有徐州市的,还有江苏省,甚至国家住建部的,这说明,徐州都市圈规划有实质性的进展!徐州都市圈规划范围:省内1.4万平方公里,包括徐州市、宿迁市区,省外协调范围2.1万平方公里,包括安徽省淮北市、宿州市,山东省枣庄市、滕州市、微山县,以及河南永城市。
值得注意的是:与之前规划不同的是,徐州都市圈的范围,在江苏省内,除徐州全市外,仅包括宿迁市区。
宿迁下辖县及连云港未列入规划。
(淮海经济区核心区与徐州都市圈,本次规划范围为黄线圈内。
图片为徐州电视台新闻截屏,来源高楼迷网站)徐州都市圈规划总体目标:区域定位为'一带一路'交汇的国家重要门户、东中西联动的重要增长极以及淮海经济区振兴的核心引领区,总体目标是以徐州都市圈为核心,苏鲁豫皖四省联动,推动淮海经济区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纳入国家跨省域城市群规划试点。
具体规划方案有哪些呢?徐州都市圈规划(2016-2030)城镇空间结构:一核、三轴、四组群•一核:徐州都市区•三轴:东陇海城镇发展轴,济徐宿城镇发展轴,枣徐宿城镇发展轴。
•四组群:淮北-宿州组群,丰县-沛县组群,枣庄-滕州-微山组群,宿迁-新沂组群。
既然是都市圈,圈内城市的通勤联系必须紧密!核心区与组群之间就要建设更多的市域快轨、城际铁路、快速通道。
“无废城市”建设背景下的徐州市生活垃圾分类研究孙爱东发布时间:2021-11-23T07:16:29.361Z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25期作者:孙爱东[导读] 结合徐州市“无废城市”生活领域建设试点进展情况,对徐州市生活垃圾分类指标完成情况进行分析,总结徐州市生活垃圾分类建设经验做法。
徐州市环境卫生管理中心江苏徐州 221002摘要:结合徐州市“无废城市”生活领域建设试点进展情况,对徐州市生活垃圾分类指标完成情况进行分析,总结徐州市生活垃圾分类建设经验做法。
关键词:无废城市;生活垃圾;分类2019年10月,徐州市委市政府正式印发了《徐州市“无废城市”建设试点实施方案》,从工业废物、农业废物、生活源废物、危险废物等四个领域对我市“无废城市”建设确定了时间表、路线图,共设计了49项指标、72项体系建设任务、75项重点工程,其中生活领域作为“无废城市”建设重要组成部分,共涉及6项指标,7项体系建设任务,29项重点工程。
一、“无废城市”建设生活领域指标完成率1.人均生活垃圾产生量目标值0.79kg/人•日,实际完成值0.75kg/人•日;2.生活垃圾分类覆盖率目标值38%,实际完成值38.5%;3.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目标值35%,实际完成值35.59%;4.建筑垃圾综合利用率目标值7.6%,实际完成值7.6%;5.生活垃圾填埋量目标值低于80万吨,实际完成值78万吨。
二、生活垃圾分类和处理总体情况徐州市城乡生活源固体废物主要包含生活垃圾、餐厨垃圾、建筑垃圾、农贸垃圾、园林垃圾、可回收垃圾等。
1.生活垃圾:徐州市及各县市生活垃圾产生量整体呈逐年上升趋势,2018年—2020年全年产生生活垃圾分别为228.8万吨、243.06万吨、240万吨(日均产生量分别为6271吨、6659吨、6575吨),其中焚烧123.8万吨、123.06万吨、160万吨,卫生填埋104.8万吨、120万吨、78万吨。
2.生活垃圾分类:生活垃圾分类方式进一步细化,将城市居民生活垃圾分类标准由过去的“三分类”调整为“四分类”,市区生活垃圾收运体系实现全覆盖。
徐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7-2020)一、规划编制得背景1996年省人民政府批准得《徐州市城市总体规划(1996-2010)》一直就是徐州市规划建设得基本依据,在指导徐州城市建设、完善城市功能、推动社会经济全面发展中起到了积极得作用。
近年来,随着江苏省城市化总体发展战略得实施、市行政区划得调整以及新形式、新问题与新机遇得出现,迫切需要对原城市总体规划进行修编。
根据省建设厅得意见与建设部办公厅建办规函[2003]332号《关于同意修编徐州市城市总体规划得函》得精神,我市开展了新一轮徐州市城市总体规划得编制。
2000年至2002年,我市着手进行了一系列前期准备工作。
由省建设厅组织编制得《徐州都市圈规划(2001-2020)》为城市总体规划编制提供了区域空间环境与政策框架。
由省规划设计研究院负责编制得《徐州市市域城镇体系规划》为徐州市得城镇化发展、城镇体系布局与区域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了基本依据。
在清华大学吴良镛教授亲自指导下完成得《徐州城市发展概念规划得研究》,对徐州得城市定位、定性、空间格局、文化环境、重大基础设施等一系列重大问题进行了分析与论证。
这些前期准备工作为高效、科学合理地编制徐州城市总体规划奠定了基础。
2002年初,我市成立了城市总体规划修编领导小组,并委托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具体负责城市总体规划得编制工作。
二、规划编制得主要任务1.面向21世纪,以现代化为目标,从更大得范围来研究徐州得战略地位、发展方向及发展动力,从区域得角度论证城市发展得技术经济基础与发展条件,在省、市社会经济发展计划得指导下,拟定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目标与城市发展得战略目标。
2.对徐州市域确定城市合理得发展形态、布局与规模,研究并确定全市域范围内各城镇得发展体系,建立适合于全市整体协调发展得城镇发展结构。
加强以徐州中心城区为核心得徐州都市区规划,特别就是对中心城区得整合与优化,提高中心城市得聚集功能,增强辐射能力,为实现全市得社会经济发展目标打好基础。
徐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徐州市2020年度城建重点工程计划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徐州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20.02.19•【字号】徐政发〔2020〕1号•【施行日期】2020.02.19•【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城市建设正文市政府关于印发徐州市2020年度城建重点工程计划的通知徐政发〔2020〕1号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徐州高新区管委会,市各委办局(公司),市各直属单位:《徐州市2020年度城建重点工程计划》已经市委、市政府研究同意,现予以印发,请各地、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
徐州市人民政府2020年2月19日徐州市2020年度城建重点工程计划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的收官之年,是全面贯彻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徐州重要指示精神的深化之年。
为加快建设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完善城市综合功能,提升城市品质特色、推进城市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经深入调研、广泛征求意见、多方研究论证,特制定《徐州市2020年度城建重点工程计划》如下:一、指导思想深入贯彻落实十九届四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徐州重要指示精神,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聚焦建设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目标,着力补齐中心城市短板,着力提升城市品质特色,着力转变城市发展方式,着力提升城市治理能力,推动中心城市高质量发展取得更大突破。
二、总体计划按照“大格局、宽视野、高站位”的原则,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计划安排城建重点工程六大类、90项,计划总投资约2410亿元,年度计划投资约676亿元。
其中:市级投资约69亿元,区级投资约154亿元,专项资金约16亿元,国企投资约324亿元,社会投资约113亿元。
(一)重大基础设施工程。
围绕打造安全便捷、畅达高效、绿色智能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支撑和引导徐州建成联通全国、辐射淮海经济区的“交通枢纽”,安排轨道交通、区域间互联互通和快速路网建设、连徐高铁大许南站、徐州观音国际机场T1航站楼改扩建等26项工程。
徐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7-2020)一、? 规划编制的背景1996年省人民政府批准的《徐州市城市总体规划(1996-2010)》一直是徐州市规划建设的基本依据,在指导徐州城市建设、完善城市功能、推动社会经济全面发展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近年来,随着江苏省城市化总体发展战略的实施、市行政区划的调整以及新形式、新问题和新机遇的出现,迫切需要对原城市总体规划进行修编。
根据省建设厅的意见和建设部办公厅建办规函[2003]332号《关于同意修编徐州市城市总体规划的函》的精神,我市开展了新一轮徐州市城市总体规划的编制。
2000年至2002年,我市着手进行了一系列前期准备工作。
由省建设厅组织编制的《徐州都市圈规划(2001-2020)》为城市总体规划编制提供了区域空间环境和政策框架。
由省规划设计研究院负责编制的《徐州市市域城镇体系规划》为徐州市的城镇化发展、城镇体系布局和区域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了基本依据。
在清华大学吴良镛教授亲自指导下完成的《徐州城市发展概念规划的研究》,对徐州的城市定位、定性、空间格局、文化环境、重大基础设施等一系列重大问题进行了分析和论证。
这些前期准备工作为高效、科学合理地编制徐州城市总体规划奠定了基础。
2002年初,我市成立了城市总体规划修编领导小组,并委托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具体负责城市总体规划的编制工作。
二、? 规划编制的主要任务1.面向21世纪,以现代化为目标,从更大的范围来研究徐州的战略地位、发展方向及发展动力,从区域的角度论证城市发展的技术经济基础和发展条件,在省、市社会经济发展计划的指导下,拟定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目标和城市发展的战略目标。
2.对徐州市域确定城市合理的发展形态、布局和规模,研究并确定全市域范围内各城镇的发展体系,建立适合于全市整体协调发展的城镇发展结构。
加强以徐州中心城区为核心的徐州都市区规划,特别是对中心城区的整合和优化,提高中心城市的聚集功能,增强辐射能力,为实现全市的社会经济发展目标打好基础。
徐州城市总体规划(含总体规划)恐怕我做不到。
我不确定我是否能做到这一点。
由于江苏的绿军厌倦了攻击钒,这将需要很多钱来抢劫茎。
这取决于阀杆的热状态。
它还将依赖于一个狭小口袋的帮助。
这也将取决于韩国球衣的力量。
这将花费很多钱。
这将花费很多钱。
这将花费很多钱。
这将花费很多钱。
这将花费很多钱。
这将花费很多钱。
这将花费很多钱。
这将花费很多钱。
这将花费很多钱。
这将花费很多钱。
他说,中国政府将继续执行“一国两制”政策,并将继续执行“一国两制”政策。
我以前从未见过这样的东西。
他说,中国政府将继续执行“一国两制”政策,并将继续执行“一国两制”政策。
随着江苏省城市化总体发展战略的实施,城市行政区划的调整,新形式、新问题、新机遇的出现,迫切需要对原有的城市总体规划进行修改。
根据省建设厅的意见和建设部办公厅的规定,[从XXXX到xxxx],我市开始了一系列的准备工作。
省建设厅编制的《徐州都市圈规划》(XXXX年初,我市成立城市总体规划修订领导小组,委托中国-略-保护和利用规划。
对风景名胜区和规划区内的重要风景、文物和古树名木进行调查和鉴定。
4.近期城市边缘群体建设将重点加强对城市边缘群体发展的引导。
特别是,贾汪最近以老矿井为主要中心,以夏乔和新工区为副中心。
它由东向南发展,形成了连接南北、东西的贾汪城区,三者融为一体。
着力调整贾汪产业结构,新建工业园区、海景工业区,扩建贾汪电厂,推动贾汪由资源型经济向加工型经济发展,增强贾汪综合开发的经济活力,改善城镇生活和设施条件。
(17)、规划实施对策1。
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加强城市总体规划的宣传,特别是各级领导要高度重视,树立城市规划的权威性和严肃性,提高现代大都市的管理水平,发挥城市规划的导向作用。
2.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的规定,城市总体规划一经批准,应及时编制或调整分区规划、区(县)规划、详细规划和各类专项规划,加强重要区域和重要路段的城市设计。
3.继续完善城市规划管理体系,充分发挥政府实施规划的主动性;加强规划法制建设,提高规划法律地位,强调依法建设,不断完善城市规划管理法律体系。
v1.0 可编辑可修改徐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7-2020)一、规划编制的背景1996年省人民政府批准的《徐州市城市总体规划(1996-2010)》一直是徐州市规划建设的基本依据,在指导徐州城市建设、完善城市功能、推动社会经济全面发展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近年来,随着江苏省城市化总体发展战略的实施、市行政区划的调整以及新形式、新问题和新机遇的出现,迫切需要对原城市总体规划进行修编。
根据省建设厅的意见和建设部办公厅建办规函[2003]332号《关于同意修编徐州市城市总体规划的函》的精神,我市开展了新一轮徐州市城市总体规划的编制。
2000年至2002年,我市着手进行了一系列前期准备工作。
由省建设厅组织编制的《徐州都市圈规划(2001-2020)》为城市总体规划编制提供了区域空间环境和政策框架。
由省规划设计研究院负责编制的《徐州市市域城镇体系规划》为徐州市的城镇化发展、城镇体系布局和区域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了基本依据。
在清华大学吴良镛教授亲自指导下完成的《徐州城市发展概念规划的研究》,对徐州的城市定位、定性、空间格局、文化环境、重大基础设施等一系列重大问题进行了分析和论证。
这些前期准备工作为高效、科学合理地编制徐州城市总体规划奠定了基础。
2002年初,我市成立了城市总体规划修编领导小组,并委托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具体负责城市总体规划的编制工作。
二、规划编制的主要任务1.面向21世纪,以现代化为目标,从更大的范围来研究徐州的战略地位、发展方向及发展动力,从区域的角度论证城市发展的技术经济基础和发展条件,在省、市社会经济发展计划的指导下,拟定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目标和城市发展的战略目标。
2.对徐州市域确定城市合理的发展形态、布局和规模,研究并确定全市域范围内各城镇的发展体系,建立适合于全市整体协调发展的城镇发展结构。
加强以徐州中心城区为核心的徐州都市区规划,特别是对中心城区的整合和优化,提高中心城市的聚集功能,增强辐射能力,为实现全市的社会经济发展目标打好基础。
3.突出城市性质,体现城市特色,贯彻可持续发展和以人为本的原则。
按2010年市域基本实现现代化这一目标,合理调整产业结构、优化建设用地布局,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名城景观和园林绿化,提高能源、交通及各项基础设施的建设标准,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和生活环境。
4.确定城市发展规模,优化城市发展方向,积极主动调整行政区划,建立新的城市发展空间形态,合理确定未来城市的布局结构。
5.协调市区内老城、经济开发区、新区合理发展的关系。
调整城市中心区的布局,加快新区建设,保证徐州市经济稳定协调发展。
6.弘扬历史文化,体现出“两汉文化”的鲜明地方特色。
充分考虑城市周围山、水、林等环境要素,建设拥有完善的城市绿化体系,城市与自然有机统一的山水园林城市。
大力发展旅游事业,采用先进的规划手段,使城市具有较强的现代感,成为一座设施先进、环境优美、极具活力的现代化旅游城市。
8.大力加强市域交通、水利、电力、电信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市域城镇建设的步伐。
重视市区城市基础设施的配套建设,提高城市基础设施的适应能力和现代化水平。
9.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要求,强调规划的宏观引导功能。
规划既要体现抓住机遇、加快发展的思想,又要贯彻实事求是、量力而行的原则。
重视和突出对城市基本空间框架的建立,使本规划在规划期内既有相对的稳定性,又有足够的应变能力。
分阶段、分时序稳步实现徐州市社会、经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三、徐州市城市总体规划的主要内容(一)、规划地位和作用《徐州市城市总体规划》是指导本市发展和建设的法定性文件,也是实施城市建设、城市管理的基本依据。
在本市进行的各项建设活动,编制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近期计划、分区规划、区(县)域规划、详细规划、各专项规划等,均应执行本规划。
(二)、规划期限近期建设规划:2007-2010年。
远期规划:2011-2020年。
远景展望到本世纪中叶。
(三)、规划区范围本规划范围为徐州市行政辖区,总面积11258平方公里。
徐州城市规划区(既徐州都市区),是以主城为核心,以中心城及外围城镇为主体,以绿色生态空间相隔离,以便捷的交通相联系的高度城市化地区。
地域包括徐州市区行政管辖范围、铜山县行政管辖范围及睢宁县双沟镇。
总面积3126平方公里。
(四)、城市发展目标按照我国城市发展和城市现代化建设要求,至2020年,基本实现把徐州市建设成为经济繁荣、社会安定、布局合理、设施完善、环境优美的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和融合历史精华与现代文明为一体的山水园林城市发展目标。
到规划期末,城市综合实力水平居国内同类城市先进水平,其中全市国内生产总值达到3900亿元,在全面实现小康的基础上,优化产业结构,加快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基本实现现代化。
将徐州建成以工程机械、电子为特色的高新技术产业及化工、能源产业为依托的区域现代制造业基地和以现代交通枢纽为依托的区域商贸物流中心。
(五)、城市性质和城市发展规模徐州是全国重要的综合性交通枢纽、区域中心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及生态旅游城市。
2020年,全市城镇总人口约1000万,城市化水平58%左右。
主城区城市人口2010年为156万,2020年为200万。
主城区城市建设用地2010年为平方公里,人均平方米;2020年为180平方公里,人均90平方米。
(六)、市域城镇体系规划市域人口和城市化水平:2010年,总人口约955万人,城市化水平为46%;2020年,总人口约1000万,城市化水平58%左右。
以中心城市、重点中心镇为节点,快速交通体系为依托,市域城镇空间总体上形成:“一个都市区、一条城镇发展轴和三条城镇联系通道的“K”字形区域城镇空间结构。
”一个都市区指徐州市区和铜山县,城镇发展轴指徐连城镇聚合轴徐州段,城镇联系通道指徐丰、徐沛、徐睢城镇联系通道。
以徐州都市区为核心,构成徐州都市区、邳州市区、新沂市区、丰县城区、沛县城区、睢宁县城区六个中心城市发展区,形成徐州都市区——五县(市)城区——重点中心镇——一般镇的四级城镇体系结构。
到2020年,全市形成1个特大城市,5个中等城市,65个小城镇(含徐州都市区内10个万人左右的小城镇)。
(七)、徐州都市区规划都市区城镇总规模及布局结构:2020年总人口约为389万人,其中城镇人口为300万。
形成以主城区为核心,铜山、利国、贾汪、大许、双沟、郑集为六个重点发展组团及柳新镇、青山泉镇、汴塘镇、大吴镇、茅村镇、大彭镇、汉王镇、三堡镇、棠张镇、张集镇十个镇适度发展的“众星拱月”的大都市空间结构。
都市区外围的五个重点组团及各个城镇根据各自的职能分工,共同发挥中心城市的整体功能。
铜山城区主要发展生活居住、公共服务以及高新技术、机械、食品和化工产业;利国主要发展采掘和冶金、机械加工、铸造业和旅游、贸易等产业;贾汪近期以能源、建材等资源型工业为主、远期以加工业为主,形成相对独立,功能齐全、设施完善、环境优美的外围组团;大许利用其交通和用地优势,主要承担由徐州市主城区扩散出的二、三类工业;双沟由观音机场、房村和双沟镇组成,是培育城市新的经济增长点的主要空间,发展高新技术产业、航空产业及相关产业、科研服务产业等,同时利用观音机场发展物流产业;郑集重点发展粮食加工业和粮食市场,促进商业规模化,形成农、工、贸协调发展。
结合徐州周围山川形胜,通过设置生态敏感区、自然保护区、生态控制区,构建“两湖、两轴、三区、四楔、六山、八水”的生态格局框架。
利用原有的农田、河流及山体的整治改造,在城市组团之间建设组团隔离绿地,通过形成植物群落立体结构,营造一个生态效益高、景观效果好的城市中心隔离带景观。
构建完善的城乡空间布局结构,整合村镇建设用地,优化资源配置,改善设施条件和生态环境。
严格按照国务院批准的《徐州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保护规划区内基本农田。
(八)、主城区用地布局规划1、发展方向规划期内主城区建设用地以向东和东南方向发展为主,控制向西北发展,严格限制向西南发展。
2、功能结构主城区采取以老城区中心和徐州新区中心为“双心”,分别承担城市商业中心和城市行政、商务中心的职能;利用自然山体、河流、林地等绿色空间和铁路为自然边界,布局金山桥片区、坝山片区、翟山片区、九里山片区、城东新区等五个片区。
老城区是全市的商业、金融和旅游中心区。
徐州新区是徐州市的行政、商务中心区。
金山桥片区是徐州市重要的经济技术开发区和主要的工业区。
坝山片区主要以居住、教育科研为主的片区。
翟山片区主要以居住、教育科研为主的片区。
九里山片区是休闲旅游、居住、对外物资集散和工业的综合性片区。
城东新区是以发展规模工业、轻工业、出口加工业、仓储物流和居住的综合片区。
3、公共设施规划市级行政办公用地集中安排在徐州新区的大龙口水库东侧。
市级商业中心重点以老城区为主,老城区应结合旧城改造充实完善;在徐州新区建设市级商贸和金融中心,新区建设应按配套要求建设;同时在城东新区、金山桥片区、坝山片区、九里山片区各配置一处城市组团级的商业服务中心,作为城市中心的补充。
建立健全市级、区级和居住区级的三级文化设施。
老城区的彭城广场周边和徐州新区规划建设徐州文化中心。
建设三大教育产业基地;重视继续再教育与成人教育,完善义务教育设施布局。
坚持“总量控制、结构调整、优化增量、提高质量”的原则,合理配置,充分利用现有卫生资源,使市区从现在的三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逐步改变为二级。
以满足“全民健身计划”为目标,完善市、区级体育场馆的建设。
4、住宅建设规划住宅建设原则应注重创造良好的居住环境,贯彻新区建设与老城区改造相结合的方针,实行住宅小区化和小区规模化。
新区的住宅建设要确保基础设施与商业、文化、教育、卫生等生活配套设施同步建设。
住区建设标准:以中档住宅为主,兼顾各种不同标准的住区建设,以满足不同居住需求,规划期末实现每户家庭拥有一套设施基本齐全、居住环境良好的住宅,人均居住用地面积平方米以上。
5、工业与仓储用地规划工业用地依托区位发展条件和优势,重点形成北部工业区、东部工业区和金山桥工业区,其他依托局部优势,根据实际情况,可适当发展少量的工业用地。
金山桥工业区:以金山桥经济技术开发区为依托,形成综合性工业基地,主要发展机械、医药、高新技术加工制造业等,同时接受主城区工业企业的转移。
城北工业园:以现状九里区和鼓楼区工业为依托,形成综合性的工业基地。
城东工业园区:依托港口,铁路和高速公路,发展以规模工业、轻工业、出口导向型和进口替代型产业为主的工业区。
仓储用地主要依托交通优势,结合工业用地布局规划,形成相对集中的仓储区。
6、绿地系统规划徐州主城区绿地系统应充分利用周边山川形胜,以主城区边缘的生态用地为绿环,以组团隔离绿地构成楔形绿地,作为沟通城区绿地与外围生态环境的重要廊道,以故黄河及其周边的奎河、丁万河、荆马河、房亭河等水系作为串联主城区绿地的生态网络,形成以山体为骨架、河流道路为网络、单位附属绿地为基础、公园广场为点缀,点、线、面、环相结合的城乡—体化的绿地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