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生理(病因)病理特点
- 格式:ppt
- 大小:183.50 KB
- 文档页数:20
1.简述小儿的生理、病理特点。
答:生理特点:脏腑娇嫩,形气未充;生机蓬勃,发育迅速。
病理特点:发病容易,传变迅速;脏气清灵,易趋康复。
2.简述呕吐的病机及治则。
答:总属胃失与降,气逆于上。
治法先宜祛除病因,结合与胃降逆为其总的治则。
3.如何鉴别过敏性紫癜与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答:过敏性紫癜:发病前有上呼吸道感染等,或服食某些致敏食物、药物等诱因。
紫癜多见于下肢伸侧及臀部、关节周围。
为高出皮肤的鲜红色至深红色丘疹、红斑或荨麻疹,大小不一,多呈对称性,分批出现,压之不退色。
可伴有腹痛、呕吐、血便等消化道症状,游走性大关节肿痛及血尿、蛋白尿等。
血小板计数,出血、凝血时间,血块收缩时间均正常。
应注意定期检查尿常规,可有镜下血尿、蛋白尿。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皮肤粘膜见瘀点、瘀斑。
斑点多为针尖样大小,一般不高出皮面,多不对称,可遍及全身,但以四肢及头面部多见。
可伴有鼻衄、齿衄、尿血、便血等,严重者并发颅内出血。
血小板计数显著减少,急性型一般低于20X109/L, 慢性型一般在3OX1O9/L~8OX1O9/L之间。
出血时间延长,血块收缩不良,束臂试验阳性。
4.简述单纯型肾病综合征的临床特征。
答:-单纯型肾病为肾病综合征的临床类型之一,常具四大特征:(1)全身水肿;(2)大量蛋白尿;(3)低蛋白血症;(4)高脂血症。
其中以大量蛋白尿与低蛋白血症为必备条件。
5.试述儿童注意力缺陷多动症与正常顽皮儿童、多发性抽搐症的区别。
答:儿童注意力缺陷多动症:是一种较常见的儿童时期行为障碍性疾病,以注意力不集中、自我控制差,动作过多、情绪不稳、冲动任性,伴有学习困难,但智力正常或基本正常为主要临床特征。
正常顽皮儿童:虽有时出现注意力不集中,但大部分时间仍能正常学习,功课作业完成迅速。
能遵守纪律,上课一旦出现小动作,经指出即能自我制约而停止。
多发性抽搐症:是一种以运动、言语与抽搐为特点的综合征,常见头部、躯干、上下肢小抽动。
并有喉部发出奇特鸣叫声,或有骂人语言。
一、实训背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主要包括慢性支气管炎和肺气肿。
其特点是气流受限,且呈进行性发展。
慢阻肺的护理工作对于控制病情、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本次实训旨在通过实际操作,掌握慢阻肺患者的护理要点,提高护理技能。
二、实训目的1. 了解慢阻肺的病因、病理生理特点及临床表现。
2. 掌握慢阻肺患者的护理评估方法。
3. 掌握慢阻肺患者的护理措施,包括饮食、呼吸功能锻炼、氧疗、药物管理等。
4. 提高护理人员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三、实训内容(一)慢阻肺的病因与病理生理特点1. 病因:吸烟是慢阻肺最主要的病因,此外,职业粉尘、空气污染、感染等因素也与其发病密切相关。
2. 病理生理特点:慢阻肺的病理生理特点主要为气道炎症、气道重构和肺泡弹性回缩力下降,导致气流受限,残气量增多。
(二)慢阻肺的临床表现1. 呼吸困难:是慢阻肺的主要症状,呈进行性加重。
2. 咳嗽:多为干咳,有时伴有少量白色痰液。
3. 喘息:部分患者可出现喘息症状。
4. 胸闷:患者可出现胸闷、胸痛等症状。
(三)慢阻肺的护理评估1. 评估患者的呼吸困难程度、咳嗽频率、痰液性状等。
2. 评估患者的营养状况、心理状态等。
3. 评估患者的呼吸功能,如肺活量、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等。
(四)慢阻肺的护理措施1. 饮食护理:(1)给予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易消化的饮食。
(2)避免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
(3)保证充足的液体摄入,预防呼吸道感染。
2. 呼吸功能锻炼:(1)腹式呼吸:通过腹部肌肉的收缩和松弛,增加肺活量。
(2)缩唇呼吸:通过缩唇呼气,延长呼气时间,减少呼吸道阻力。
(3)呼吸操:进行呼吸操训练,增强肺功能。
3. 氧疗:(1)根据患者病情,给予鼻导管或面罩吸氧。
(2)监测血氧饱和度,确保氧疗效果。
4. 药物管理:(1)根据医嘱,给予抗感染、解痉平喘、祛痰等药物。
(2)指导患者正确使用吸入器等给药装置。
竭力为客户提供满意的产品和服务扁鹊:最早的儿科医生。
《颅囟经》:相传最早的儿科学专著。
提出婴幼儿体属“纯阳”的观点。
北宋钱乙:《小儿药证直诀》脏腑柔弱,易虚易实,易寒易热。
首创五脏辨证体系,提出心主惊,肝主风,脾主困,肺主喘,肾主虚的辨证纲领.这是儿科辨证中最重要的方法。
他善于化裁古方(六味地黄丸),研制新方(异功散,泻白散,导赤散,七味白术散)明代万全,著作颇丰。
“育婴四法”,“预养以培其元,蓐养以防其变,鞠养以慎其疾”形成了中医儿童保健学的系统观点。
陈复正:善于指纹诊法。
“风轻、气重、命危”吴瑭:“小儿稚阳未充,稚阴未长”分7个阶段:胎儿期:40周围生期:胎龄满28周至出生后7天新生儿期:生后满28天婴儿期:出生28天后至1周岁体重:出生时体重约为3千克。
囟门:前囟应在小儿出生后的12~18个月闭合。
后囟在出生时或生后2~4个月内闭合。
牙齿:乳牙(20颗)。
生后4~10个月乳牙开始萌出,自7~8岁开始,乳牙按萌出先后逐个脱落。
血压:小儿年龄越小血压越低。
视感知的发育:3个月时头眼协调好;听感知的发育:新生儿出生3~7天听觉已相当良好;3个月时可将头转向生源;运动发育:2个月时扶坐或侧卧时能勉强抬头;4个月时可用手撑起上半身;6个月时能独坐片刻;8个月会爬;10个月可扶走;12个月能独走。
语言发育:2个月能发出和谐喉音;7~8个月会发复音;2岁后能简单地交谈生理主要表现:脏腑娇嫩,生理特点:1.脏腑娇嫩,形气未充2.生机蓬勃,发育迅速发病特点:1.发病容易,传变迅速2.脏气清灵,易趋康复将小儿这种蓬勃生机、迅速发育的生理特点概括为“纯阳”。
(名)稚阳未充,稚阴未长:(名)肺脏娇嫩:卫外功能较成人为弱,最易被风热,风寒邪气所伤,产生各种肺系疾病;小儿脏腑娇嫩,又易被燥邪,署邪所伤,形成肺胃阴津不足,气阴两伤等病证;小儿为纯阳之体,六气易从火化,小儿伤于外邪以热性病证为多。
(名)脾常不足:其脾胃之体成而未全,脾胃之气全而未壮,因而易于因家长喂养不当, 小儿饮食失节,出现受纳,腐熟,精微化生转输等方面的异常。
第二单元小儿生理、病因、病理特点一、A11、小儿易受惊吓,原因主要是A、肺脏娇嫩B、脾常不足C、肾常虚D、心神怯弱E、稚阴未长2、小儿易产生感冒、咳喘,原因主要是A、脾常不足B、肺脏娇嫩C、肾常虚D、稚阳未充E、稚阴未长3、小儿摄入的食物要软而易消化,饮食有常、有节,否则易出现食积、吐泻的原因主要是A、肝常有余B、心常有余C、肺常不足D、脾常不足E、肾常虚4、小儿“纯阳”之体的含义是A、纯阳无阴B、阳常有余C、阴亏阳亢D、发育迅速E、肝常有余5、小儿为纯阳之体,伤于外邪以热性病证为多,其原因是六气易于化A、湿B、寒C、燥D、火E、风6、小儿缺乏卫生知识,易于误食一些被污染的食物,引发A、咳喘B、水肿C、紫癜D、厌食E、吐泻7、儿科发病率居于第二位的是A、肺系病证B、心系病证C、肝系病证D、脾系病证E、肾系病证二、A21、患儿,2岁。
经常发生惊惕、惊悸,其病位在A、肺B、脾C、心D、肝E、肾2、患儿,2岁。
经常发生惊惕、抽风等症,其病位在A、肺B、脾C、心D、肝E、肾3、患儿,半岁。
骤闻异声后,夜里啼哭1个月,每夜发作3~5分钟。
其病因是A、感受外邪B、伤乳因素C、惊恐因素D、环境污染E、胎产因素4、患儿,3岁。
吃瓜子时误吸入气管引起窒息。
其病因是A、乳食因素B、先天因素C、情志因素D、意外因素E、其他因素三、B1、A.肺常不足B.脾常不足C.心常有余D.肝常有余E.肾常虚<1> 、小儿可见解颅、儿迟、五软等先天禀赋不足之病,主要责之于A B C D E<2> 、小儿易患疳证、泄泻,主要责之于A B C D E答案部分一、A11、【正确答案】 D【答案解析】心主血脉、主神明,小儿心气朱充,心神怯弱未定,表现为脉数,易受惊吓,思维及行为的约束能力较差。
【该题针对“小儿生理、病因、病理特点”知识点进行考核】2、【正确答案】 B【答案解析】肺主气、司呼吸,小儿肺脏娇嫩,表现为呼吸不匀、息数较促,易发感冒、咳喘。
病理生理学复习重点(完整版)1.病理生理学(pathophysiology):是一门从机能,代谢角度研究疾病发生,发展和转归得得规律及其机理的医学基础理论学科。
2.病理过程:是指多种疾病中可能出现的,共同的,成套的功能代谢和形态结果的变化。
3.疾病(disease):是机体在一定病因的损害下,因机体自稳调节紊乱而发生的异常生命活动过程。
4.病因(etiology):能引起疾病并赋予该疾病特征的因素,称为病因,是必不可少的因素。
5.诱因(precipitating factor):能加强病因作用或促进疾病发生的因素。
6.脑死亡(brain death):枕骨大孔以上全脑功能停止,意味着机体作为一个整体的功能永久停止,这是判断脑死亡的标志。
7.低容量性低钠血症(低渗性脱水):其特点是失Na+>失水,血清Na+<130mmol/L,血浆渗透压<280mmol/L,伴有细胞外液量的减少。
又称低渗性脱水。
8.高容量性低钠血疗(水中毒):其特点血钠下降,血清Na+浓度<130mmol/L,血浆渗透压< 280mmol/L,但体钠总量正常或增多,由于水潴留使体液量明显增多,又称水中毒。
9.低容量性高钠血症(高渗性脱水):其特点是失水>na+,血清na浓度>150mmol/L,细胞外液流量和细胞内液量均减少,以细胞内液减少明显。
又称高渗性脱水。
10。
水肿(edema):指过多的液体在组织间隙或体腔内积聚的病理过程。
11.显性水肿(frank edema):当皮下组织有过多的液体积聚时,皮肤肿胀,弹性差,皱纹变浅,用手按压后留下的凹陷,需经数秒到1分钟左右才平复,称为凹陷性水肿( pitting edema),亦称为显性水肿。
12.标准碳酸氢盐(SB):指全血在标准条件下( PaCO240mmHg,38C,lO0% Hbo)测得的血浆HCO3量。
由于排除了呼吸因素影响,所以是判断代谢因素的指标。
生理特点、病因、病理特点
一、生理特点
1、脏腑娇嫩、形气未充(突出表现:肺脾肾三脏不足)
2、生机蓬勃、发育迅速
二、病理特点
(一)、发病容易,传变迅速
传变迅速:小儿在疾病过程中容易发生转化,变化多端,其主要表现为“易虚易实”,“易寒易热”。
(二)脏气清灵,易趋康复
▽如何理解清代吴鞠通“稚阳未充,稚阴未长”?
字义:阴,是指体内精、血、津液及脏腑、筋骨、脑髓、血脉、肌肤等有形物质;阳,是指体内脏腑的各种生理功能。
含义:从阴阳学说,说明小儿无论在物质基础还是生理功能上都是幼稚和不完善的。
▽如何理解《颅囟经》“凡孩子三岁以下呼为纯阳”?
字义:“纯”指小儿所禀元阴元阳未增耗散;
“阳”指小儿生命力旺盛,犹如旭日之初升,草木之方荣,蒸蒸日上,欣欣向荣。
含义:纯阳概括了小儿生机蓬勃、发育迅速的生理特点,并非说正常小儿是有阳无阴或阳亢阴亏之体
▽怎样认识肺脾肾不足生理病理特点?
答:小儿脏腑娇嫩,五脏六腑的形与气皆不足,但其中以肺脾肾三脏
不足更为突出。
一方面小儿出生后肺脾肾三脏皆成而未全,全而未壮所致;另一方面,小儿不仅与成人一样需要维持正常的生理活动,而且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对肾气生发,脾气运化,肺气宣发的功能状况要求更高。
所以相对小儿生长发育要求,经常会出现肺脾肾不足的特点。
病理学笔记绪论一、病理学(pathology):是一门研究疾病发生发展规律的医学基础学科,揭示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改变和转归。
二、病理学的研究方法(一)人体病理学研究方法1、尸体剖验(autopsy):简称尸检,即对死亡者的遗体进行病理剖验,是病理学的基本研究方法之一。
2、活体组织检查(biopsy):简称活检,即用局部切取、钳取、细针吸取、搔刮和摘取等手术方法,从患者活体获取病变组织进行病理检查。
活检是目前研究和诊断疾病广为采用的方法,特别是对肿瘤良、恶性的诊断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3、细胞学检查(cytology):是通过采集病变处脱落的细胞,涂片染色后进行观察。
(二)实验病理学研究方法1、动物实验:运用动物实验的方法,可以在适宜动物身上复制出某些人类疾病的模型,并通过疾病复制过程可以研究疾病的病因学、发病学、病理改变及疾病的转归。
2、组织培养和细胞培养:将某种组织或单细胞用适宜的培养基在体外培养,可以研究在各种病因作用下细胞、组织病变的发生和发展。
第一章细胞、组织的适应和损伤第一节适应适应:细胞和其构成的组织、器官能耐受内外环境各种有害因子的刺激作用而得以存活的过程称为适应。
在形态上表现为萎缩、肥大、增生和化生。
一、萎缩(atrophy):是指已发育正常的实质细胞、组织、器官的体积缩小。
病理改变:肉眼—小、轻;镜下—实质细胞缩小、减少;间质增生1、生理性萎缩:人体许多组织、器官随着年龄增长自然地发生生理性萎缩。
如老年性萎缩2、病理性萎缩:(1)营养不良性萎缩:可分为局部营养不良性萎缩和全身性营养不良萎缩,后者如:饥饿和恶性肿瘤的恶病质,脑动脉粥样硬化引起的脑萎缩。
(2)压迫性萎缩:如:肾盂积水引起的肾萎缩。
(3)废用性萎缩:即长期工作负荷减少所引起的萎缩。
(4)神经性萎缩:如:神经损伤所致的肌肉萎缩。
(5)内分泌性萎缩:如:垂体肿瘤所引起的肾上腺萎缩。
二、肥大(hypertrophy):细胞、组织和器官体积的增大(不是数目的增多)。
简述小儿的生理病理特点全文共四篇示例,供您参考第一篇示例:小儿的生理病理特点是指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儿童生理功能和疾病表现方面的特殊特点。
相比成年人,小儿在生理上存在一些显著的差异,这些差异直接影响了他们对疾病的表现、诊断和治疗。
本文将对小儿的生理和病理特点进行简要概述,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关心小儿的健康。
小儿的生理特点主要表现在生长发育阶段、器官功能和免疫系统方面。
儿童从出生到青春期是一个快速发展的阶段,身体各器官和系统都在不断发育完善。
由于生长发育水平的不同,儿童的器官、组织和细胞结构与成人存在明显差异,因此对于某些疾病的表现和诊断需要考虑这些生理特点。
小儿的代谢和药物代谢也具有独特的生理特点。
儿童的代谢速率较高,药物的代谢和清除速度可能会比成人更快,对于药物的使用和剂量选择需要进行特别注意。
小儿的药物敏感性和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也可能会有所不同,因此在用药过程中需要谨慎选择。
小儿的免疫系统发育尚不完善,因此容易受到感染。
特别是对于病毒和细菌的免疫反应可能不如成人强烈,容易引起各种传染病和炎症性疾病。
小儿的免疫系统对于外界环境和抗原的应对能力也在不断发展和加强,因此需要特别关注儿童的免疫保护和预防接种。
小儿的疾病表现也常常与成人不同。
由于儿童的生理特点以及认知能力的不同,他们可能无法表达疾病的具体症状,例如疼痛或不适。
在进行疾病诊断时,需要结合临床表现和体征,进行全面评估。
某些疾病在小儿中的发病率较高,如呼吸道感染、消化系统疾病、发育异常等,这也是需要特别重视的方面。
对于小儿疾病的治疗和护理也需要针对他们的生理特点进行调整。
在给予药物治疗时需要根据年龄和体重进行剂量的选择和调整,避免出现药物过量或不足。
在进行疾病预防和保健工作时,也需要考虑儿童所处的环境和生活习惯,制定相应的健康教育和干预措施。
小儿的生理病理特点对于临床医疗工作和家庭护理工作都具有重要意义。
了解并关注小儿的生理特点,可以帮助医务人员更好地进行诊断和治疗,也可以帮助家长和护理人员更好地关心和照顾小儿的健康成长。
【儿科学考试试题及答案】第四节生理病因病理特点一、选择题A型选择题:1.在小儿外感致病因素中,第一位的是()A.风B.寒C.暑D.湿E.燥2.早产的初生儿,感受寒邪后最易罹患()A.哮喘B.硬肿症C.五软D.五迟E.解颅3.小儿夏季特有的病症是()A.暑风B.暑痉C.暑湿D.疰夏E.夏季热4.小儿感受湿邪致病,最多见()A.食欲不振B.腹泻C.痿证D.疰夏E.痹证5.症见干咳少痰,口咽干燥,舌红苔黄,为何邪所致?()A.风B.寒C.暑D.湿E.燥6.“其脏气清灵,随拨随应,但能确得其本而撮取之,则一药可愈”,是对小儿病理特点的概括。
这一论断出自()A.《景岳全书·小儿则》B.《小儿卫生总微论方》C.《小儿药证直诀》D.《幼幼集成》E.《幼科发挥》7.小儿感冒每易挟滞,主要因为()A.脾虚失运B.脾常不足C.胃降失司D.肺常不足E.脾胃虚弱8.儿科发病率最高的一类疾病是()A.肺系疾病B.脾系疾病C.肾系疾病D.心系疾病E.肝系疾病9.小儿肝常有余在临床上主要表现为()A.肝火上炎B.肝阳上亢C.肝气郁结D.易动肝风E.肝血不足10.《颅囟经》所说“纯阳”是针对几岁小儿而言?()A.1岁以内B.2岁以内C.3岁以内D.7岁以内E.14岁以下B型选择题:1. A.纯阳之体B.盛阳之体C.稚阳之体D.稚阴之体E.稚阴稚阳之体(1)“脏腑娇嫩,形体未充”是说明小儿为()(2)“生机蓬勃,发育迅速”是说明小儿为()2. A.《幼科要略》B.《小儿病源方论》C.《颅囟经》D.《小儿药证直诀》E.《温病条辨·解儿难》(1)首创小儿“纯阳”理论的著作是()(2)提出“稚阳未充,稚阴未长”学说的著作是()3. A.风邪B.热邪C.暑邪D.寒邪E.疫疠之气(1)顿咳的发病多因感受()(2)硬肿症的发病多因感受()4. A.肺常不足B.脾常不足C.心常有余D.肾常虚E.肝常有余(1)小儿易患感冒、咳嗽,主要责之于()(2)小儿易患疳证、泄泻,主要责之于()(3)小儿常见解颅、五迟,主要责之于()D型选择题:1.小儿“纯阳”之体的含义是()()A.纯阳无阴B.阳常有余C.阴亏阳亢D.生机蓬勃E.发育迅速2.小儿时期多见何经病变?()()A.心B.肝C.脾D.肺E.肾3.小儿“稚阴未充,稚阳未长”是指()()A.脏腑娇嫩B.形气未充C.生机蓬勃D.发育迅速E.脏气清灵4.小儿疾病传变迅速,是指疾病过程中易发生转化,变化多端,主要表现为()()A.心火易炎B.肝风易动C.脾常不足D.易虚易实E.易寒易热5.3岁以下小儿易出现高热惊厥,主要由于()()A.稚阴稚阳,筋脉未盛B.肝常有余,肝风易动C.纯阳之体,阳气易亢D.脾常不足,土虚木亢E.心气不足,心神怯弱X型选择题:1.小儿外感风邪,常见()()()()()A.挟寒B.挟热C.挟湿D.挟滞E.挟痰2.小儿外感暑邪,其致病的特点有()()()()()A.热B.痰C.风D.惊E.虚3.小儿因脾常不足,临床易致()()()()()A.疳证B.食积C.气血两虚D.泄泻E.肺炎喘嗽4.下列哪些疾病孕妇可直接传染给胎儿?()()()()()A.水痘B.痢疾C.风痧D.水肿E.呕吐5.小儿的生理特点包括()()()()()A.生机蓬勃B.脏腑娇嫩C.脏腑虚弱D.形气未充E.发育迅速6.小儿的病理特点是指()()()()()A.发病容易,传变迅速B.脏腑娇嫩,形气未充C.脏气清灵,易趋康复D.生机蓬勃,发育迅速E.易虚易实,易寒易热7.小儿五脏六腑之功能皆属不足,尤以何脏更为突出?()()()()()A.心B.肝C.脾D.肺E.肾8.与成人相比,小儿病因多见()()()()()A.外感因素B.乳食因素C.先天因素D.情志因素E.环境污染二、名词解释1.纯阳2.稚阴稚阳3.易寒易热4.易虚易实三、填空题1.小儿时期,五脏六腑的______和______都相对不足,尤以______三脏更为突出。
中医儿科总论第一节:儿科发展史(每一分期的医著医论)中医儿科学:是以中医理论体系为知道,用中国传统的治疗方法为手段,研究从胎儿至青少年这一时期的生长发育、生理病理、喂养保健,以及各类疾病预防治疗的一门临床医学学科。
起源:春秋战国至两汉时期已有小儿医。
第一部儿科著作:唐代《颅囟经》。
提出“纯阳”理论。
纯阳:指小儿在生长的过程中,表现为生机旺盛,蓬勃发展,好比旭日之初升,草木之方萌,蒸蒸日上,欣欣向荣,并非说小儿有阳无阴或阳亢阴亏之体。
儿科称为专科是在宋代。
钱乙被誉为“儿科之圣”著有《小儿药证直诀》。
儿科四大证:痧、痘、惊、疳。
论述小麻、痘、斑、疹的第一部专著——北宋董汲《小儿斑疹备急方论》。
清·谢玉琼《麻科活人书》是一部麻疹专著,详细阐述了麻疹各期及其合并症的辨证和治疗。
清·陈复正《幼幼集成》提出指纹诊法“浮沉分表里、红紫辨寒热、淡滞定虚实”“风轻、气重、命危”第二节:小儿年龄分期(分期)(1)胎儿期——受孕~分娩,共40周;(胎龄满28周到出生后7足天,定为围产期。
)(2)新生儿期——出生~28天;(3)婴儿期——出生后28天~满1周岁;(4)幼儿期——1~3周岁;(5)幼童期——3~7周岁,即学龄前期;(6)儿童期——7~12周岁,即学龄期。
(7) 青春期第三节:小儿生长发育(生理常数)一、体格生长1、体重:清晨空腹排尿仅穿单衣初生:3公斤1~6个月:体重=3+0.7*月龄7~12个月:体重=7+0.5*(月龄-6)=4+0.5*月龄2~12岁:体重=(年龄-2)*2+12=8+2*年龄2、身长:初生:50厘米,第一年增长25厘米。
2~12岁:身高=70+7*年龄3、囟门:前囟应在小儿出生后的12~18个月闭合,后囟在部分小儿出生时就已闭合,未闭合者应在生后2~4月内闭合。
(囟门早闭且头围明显小于正常者为头小畸形;囟门迟闭及头围大于正常者,常见于解颅(脑积水)、佝偻病;囟门凹陷多见于阴伤液竭之失水;囟门凸出多见于热炽气营之脑炎、脑膜炎等)4、头围:初生:33-34厘米。
小儿生理病理特点在儿童发育过程中,他们的生理状况与成年人存在一些明显的不同。
小儿生理病理特点指的是儿童在生理上容易出现的疾病及其相应的特征。
下面将详细介绍小儿生理病理特点。
第一,儿童的生长发育速度快。
儿童在婴幼儿期和青春期都是生长速度最快的时期。
在此期间,小儿器官和组织尚未完全发育成熟,增殖能力强,使得细胞易受外界因素的影响。
同时,儿童的血液循环、代谢系统也还不成熟,容易引起生理功能紊乱。
第二,小儿的体温调节功能较弱。
儿童对外界温度变化的适应性较差,体温调节能力也不如成年人。
因此在气候寒冷或者骤然变化的情况下,小儿容易出现感冒、中暑等病症。
另外,在热量消耗较大或运动较剧烈时,小儿排汗能力有限,易出现体温过高或热痉挛。
第三,儿童的免疫功能较差。
小儿的免疫系统发育尚未完全,免疫功能较为薄弱。
这使得他们易感染各种病原体,例如感冒、支气管炎、腹泻等。
此外,儿童对一些传染病的抵抗能力不如成年人,例如麻疹、水痘、风疹等病毒性传染病。
第四,小儿身体抵抗力低下。
儿童的机体尚未完全发育成熟,各个系统的功能尚未达到成年人的水平。
因此,他们对环境中的有害物质和疾病的防御能力相对较弱。
此外,小儿由于体型较小,抵抗力低下,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干扰和侵害,使得他们容易患上疾病。
第五,小儿的消化系统尚未完全发育。
小儿消化系统的发育在出生后即开始,但较为缓慢,到2-3岁时才能完全发育成熟。
小儿的胃容量较小,消化液分泌不足,消化功能较弱。
因此,他们对食物的消化吸收能力较差,容易出现腹泻、消化不良等相关问题。
第六,小儿的神经系统发育不完善。
儿童的神经系统尚未完全发育成熟,神经纤维和递质的稳定性较差,可塑性较强。
所以,小儿容易受到不良环境刺激的影响,如光、噪音等,容易引发症状,例如头痛、偏头痛、注意力不集中等。
综上所述,小儿生理病理特点表明了儿童在生长发育过程中的不完全性及其相应的易感性。
了解小儿的生理病理特点,有助于父母、教育者和医务人员提供适当的照顾和治疗措施,保护儿童的健康成长。
儿科总论一.发展史《诸病源候论》提出正确的小儿养育观。
最早的儿科专著:颅囟经,提出三岁以下为纯阳之体。
北宋儿科之圣钱乙小儿药证直诀:1.小儿脏腑柔弱,易虚易实,易寒易热。
2.重视望诊,面上证,目内证。
3.首创儿科五脏辨证体系,风惊困喘虚。
董汲《小儿斑疹备急方论》擅用寒凉;陈文中《小儿病源方论》倡导固养小儿元阳明代万全:1.提出育婴四法:预养以培其元,胎养以保其真,蓐养以防其变,鞠养以慎其疾。
形成儿童保健学的系统观点。
2.“三有余,四不足”的小儿生理病理学说:阳常有余,肝,心有余,肺肾脾不足。
3.首重保护胃气。
陈复正《幼幼集成》将虎口脉纹辨证概括为“浮沉分表里,红紫查寒热,淡滞定虚实”,(鲜红为风寒,紫红为郁热)风轻,气重,命危。
二.小儿年龄分期1.胎儿期:男女生殖之精相合而受孕,直至分娩断脐。
从末次行经算起为40周。
2.新生儿期:从脐带结扎到生后满28天,死亡率较高。
3.婴儿期:28天到1周岁,次期生长发育迅速,但免疫力低。
4.幼儿期:1-3周岁,活动增强,传染病几率增加。
5.学龄前期:3-7周岁,也称幼童期,性格形成的关键时期。
6.学龄期:7-青春期(女12,男13)7.青春期:女12-17/18,男13-18/20三.小儿生长发育总体:由上到下,由近及远,由低级到高级。
1.体重,出生时约3kg,出生后前半年每月增长0.7kg,后半年每月增长0.5kg,一周岁后每年增长2kg.<6个月W=3+0.7x月数7-12个月W=7+0.5x(月数-6)一岁以上W=8+2x年龄2.身高:出身时约50cm,生后第一年增长25cm,2-12岁身高为70+7x年龄(2-12岁)3.囟门:前囟在出生后12-18个月闭合,后囟应在2-4个月或出身时闭合。
4.头维:出生33-34cm,十五岁接近成人54-58cm5.胸围:出生32cm,胸围超过头维。
6.牙齿:6岁第一颗恒牙,乳牙=月龄-4/67.呼吸脉搏:呼吸脉搏(比值)新生儿40-45 120-140 1:3≤1 30-40 110-130 3-41-3 25-30 100-120 3-43-7 20-25 80-100 47-14 18-20 70-90 48.血压:收缩压=80+2x年龄舒张压=收缩压x2/39.智能发育:感知、运动、语言、性格发育一月好睡二微笑,三月似识妈妈貌,五六见人欲挟抱,七八常将妈妈叫,九十学语开心窍,一岁能表憎与好,岁半模仿兴趣高,二岁会报屎与尿。
生理病因病理特点小儿自出生到成人,始终处于不断的生长发育过程中,年龄越小生长发育越快。
小儿无论是在形体、生理方面,还是在病因、病理及其他方面,都与成人有着显著的不同,因此,不能简单地将小儿看成是成人的缩影。
有关小儿的生理、病因、病理特点,历代医家论述颇多,归纳起来有:生理方面主要表现为脏腑娇嫩,形气未充;生机蓬勃,发育迅速。
病因方面主要表现为外感、食伤、先天因素居多。
病理方面主要表现为发病容易,传变迅速;脏气清灵,易趋康复。
掌握这些特点,对于指导儿童保健和疾病防治,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生理特点(一)脏腑娇嫩,形气未充脏腑,指五脏六腑;娇,指娇弱,不耐攻伐;嫩,指柔嫩;形,指形体结构、四肢百骸、精血津液等;气,指各种生理功能;充,指充实旺盛。
脏腑娇嫩,形气未充,是概括地说明小儿处于生长发育时期,其机体脏腑的形态未曾成熟、各种生理功能未曾健全。
脏腑柔弱,对病邪侵袭、药物攻伐的抵抗和耐受能力都较低。
如小儿与成人相比易于感受风寒或风热邪气,出现发热,鼻塞流涕,咳嗽等证;又如小儿使用攻伐之品,与成人相比用量小、禁忌多。
小儿形、气均未充盛,人体的各种生命现象还不能完全表达,如小儿的语言能力、行为能力都较成人为差,生殖能力至青春期后才能逐步具备等。
肾气的生发是推动小儿生长发育、脏腑功能成熟完善的根本动力。
《素问·上古天真论》说:“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丈夫八岁,肾气实,发长齿更;二八,肾气盛,天癸至,精气溢泻,阴阳和,故能有子。
”小儿的脏腑功能处于“娇嫩”、“未充”的阶段,这种脏腑功能的“娇嫩”与“未充”,需要在肾气的生发、推动下,随着小儿年龄的不断增长,至女子“二七”14岁左右,男子“二八”16岁左右才能逐渐成熟完善起来。
肾气包括寓于肾中的元阴元阳,禀赋于先天并赖于后天水谷精微之气的不断充养,因而其自身就必须在小儿成长过程中逐渐得到充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