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案例之甲公司重大错报风险共17页
- 格式:ppt
- 大小:2.62 MB
- 文档页数:17
第1篇一、案例背景某上市公司(以下简称“A公司”)成立于1998年,主要从事房地产开发业务。
近年来,A公司为了拓展业务范围,提高市场竞争力,决定通过重大资产重组的方式,收购一家从事高端装备制造业务的B公司。
2018年,A公司与B公司签署了《重大资产出售及收购协议》(以下简称“协议”),约定A公司以现金方式收购B公司100%的股权。
在重组过程中,A公司聘请了某知名会计师事务所(以下简称“C会计师事务所”)对其进行审计。
C会计师事务所出具了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认为A公司的财务报表真实、公允地反映了公司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然而,在重组完成后,B公司因经营不善,导致A公司投资损失严重。
于是,A公司以C会计师事务所未发现B公司财务问题为由,将C会计师事务所告上法庭,要求其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二、案例分析1. C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注册会计师法》和《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C会计师事务所作为A公司的审计机构,对其出具的审计报告承担以下责任:(1)保持独立性和客观性,不受任何利益干扰,确保审计意见的真实性、客观性和公正性;(2)按照审计准则的要求,对A公司的财务报表进行审计,发现可能存在的重大错报,并采取相应的措施予以纠正或披露;(3)对审计过程中发现的重大问题,及时与A公司沟通,并要求其披露或纠正。
在本案例中,C会计师事务所按照审计准则的要求,对A公司的财务报表进行了审计,并出具了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
然而,C会计师事务所未能发现B公司财务问题,导致A公司投资损失严重。
因此,C会计师事务所存在未履行审计责任的情形。
2. A公司的法律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和《证券法》,A公司在重大资产重组过程中,应当承担以下责任:(1)对重组标的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风险进行充分调查,确保重组标的的真实性、合法性和合规性;(2)对重组标的的资产进行评估,确保评估结果的公允性;(3)在重组过程中,充分披露相关信息,确保投资者对重组标的的了解。
第1篇一、案例背景某上市公司A公司,成立于2005年,主要从事高科技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公司规模较大,员工人数超过千人,年销售额数十亿元。
为了确保公司财务稳健、业务合规,A公司设立了内部审计部门,负责对公司各部门的财务状况、业务流程和内部控制进行审计。
二、案例概述2018年,A公司内部审计部门在审计过程中发现,公司下属的B子公司存在严重的财务造假行为。
经过深入调查,发现B子公司自2015年起,通过虚增收入、虚减成本等手段,累计虚报利润超过1亿元。
这一行为不仅违反了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也严重损害了投资者的利益。
三、案例分析(一)法律风险点1. 虚报利润B子公司通过虚增收入、虚减成本的方式,虚报利润。
这种行为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第一百四十一条的规定:“公司应当真实、准确、完整地披露财务会计信息,不得有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者重大遗漏。
”2. 内部控制缺陷A公司内部审计部门未能及时发现B子公司的财务造假行为,表明A公司内部控制存在缺陷。
根据《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第三条的规定:“企业应当建立健全内部控制,确保企业经营管理活动的合规性、合理性和有效性。
”3. 证券市场违法行为B子公司的虚报利润行为,涉嫌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第七十九条的规定:“上市公司、证券公司等证券服务机构,应当依法履行信息披露义务,保证所披露的信息真实、准确、完整。
”(二)案例分析1. 虚报利润的法律后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第一百九十一条的规定,B子公司及相关责任人员可能面临以下法律后果:(1)责令改正:责令B子公司立即停止虚报利润行为,并恢复真实财务状况。
(2)罚款:对B子公司及相关责任人员处以罚款。
(3)吊销营业执照:情节严重的,吊销B子公司的营业执照。
2. 内部控制缺陷的法律后果根据《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第四十六条的规定,A公司可能面临以下法律后果:(1)责令改正:责令A公司立即整改内部控制缺陷。
重大错报风险评估案例以及答案集团标准化工作小组 #Q8QGGQT-GX8G08Q8-GNQGJ8-MHHGN#【案例6-1】重大错报风险评估大华公司主要从事小型电子消费品的生产和销售,产品销售以大华公司仓库为交货地点。
大华公司日常交易采用自动化信息系统(以下简称系统)和手工控制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系统自20×6年以来没有发生变化。
大华公司产品主要销售给国内各主要城市的电子消费品经销商。
A和B两位注册会计师负责审计大华公司20×7年度财务报表。
【资料一】A和B两位注册会计师在审计工作底稿中记录了所了解的大华公司及其环境的情况,部分内容摘录如下:(1)在20×6年度实现销售收入增长10%的基础上,大华公司董事会确定20×7年销售收入增长目标为20%。
大华公司管理层实行年薪制,总体薪酬水平根据上述目标的完成情况上下浮动。
大华公司所处行业20×7年的平均销售增长率是12%。
(2)大华公司财务总监已为该公司工作超过6年,于20×7年9月劳动合同到期后被大华公司的竞争对手高薪聘请。
由于工作压力大,大华公司会计部门人员流动频繁,除会计主管服务超过4年外,其余人员的平均服务期少于2年。
(3)大华公司的产品面临快速更新换代的压力,市场竞争激烈。
为巩固市场占有率,大华公司于20×7年4月将主要产品(C产品)的销售价格下调了8%至10%。
另外,大华公司在20×7年8月推出了D产品(C产品的改良型号),市场表现良好,计划在20×8年全面扩大产量,并在20×8年1月停止C产品的生产。
为了加快资金流转,大华公司于20×8年1月针对C产品开始实施新一轮的降价促销,平均降价幅度达到10%。
(4)大华公司销售的产品均由经客户认可的外部运输公司实施运输,运费由大华公司承担,但运输途中风险仍由客户自行承担。
由于受能源价格上涨影响,20×7年的运输单价比上一年平均上升了15%,但运输商同意将运费结算周期从原来的30天延长至60天。
【案例6-1】重大错报风险评估大华公司主要从事小型电子消费品的生产和销售,产品销售以大华公司仓库为交货地点。
大华公司日常交易采用自动化信息系统(以下简称系统)和手工控制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系统自20×6年以来没有发生变化。
大华公司产品主要销售给国内各主要城市的电子消费品经销商。
A和B两位注册会计师负责审计大华公司20×7年度财务报表。
【资料一】A和B两位注册会计师在审计工作底稿中记录了所了解的大华公司及其环境的情况,部分内容摘录如下:(1)在20×6年度实现销售收入增长10%的基础上,大华公司董事会确定20×7年销售收入增长目标为20%。
大华公司管理层实行年薪制,总体薪酬水平根据上述目标的完成情况上下浮动。
大华公司所处行业20×7年的平均销售增长率是12%。
(2)大华公司财务总监已为该公司工作超过6年,于20×7年9月劳动合同到期后被大华公司的竞争对手高薪聘请。
由于工作压力大,大华公司会计部门人员流动频繁,除会计主管服务超过4年外,其余人员的平均服务期少于2年。
(3)大华公司的产品面临快速更新换代的压力,市场竞争激烈。
为巩固市场占有率,大华公司于20×7年4月将主要产品(C产品)的销售价格下调了8%至10%。
另外,大华公司在20×7年8月推出了D产品(C产品的改良型号),市场表现良好,计划在20×8年全面扩大产量,并在20×8年1月停止C产品的生产。
为了加快资金流转,大华公司于20×8年1月针对C产品开始实施新一轮的降价促销,平均降价幅度达到10%。
(4)大华公司销售的产品均由经客户认可的外部运输公司实施运输,运费由大华公司承担,但运输途中风险仍由客户自行承担。
由于受能源价格上涨影响,20×7年的运输单价比上一年平均上升了15%,但运输商同意将运费结算周期从原来的30天延长至60天。
【案例6-1】重大错报风险评估大华公司主要从事小型电子消费品的生产和销售,产品销售以大华公司仓库为交货地点。
大华公司日常交易采用自动化信息系统(以下简称系统)和手工控制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系统自20×6年以来没有发生变化。
大华公司产品主要销售给国内各主要城市的电子消费品经销商。
A和B两位注册会计师负责审计大华公司20×7年度财务报表。
【资料一】A和B两位注册会计师在审计工作底稿中记录了所了解的大华公司及其环境的情况,部分内容摘录如下:(1)在20×6年度实现销售收入增长10%的基础上,大华公司董事会确定20×7年销售收入增长目标为20%。
大华公司管理层实行年薪制,总体薪酬水平根据上述目标的完成情况上下浮动。
大华公司所处行业20×7年的平均销售增长率是12%。
(2)大华公司财务总监已为该公司工作超过6年,于20×7年9月劳动合同到期后被大华公司的竞争对手高薪聘请。
由于工作压力大,大华公司会计部门人员流动频繁,除会计主管服务超过4年外,其余人员的平均服务期少于2年。
(3)大华公司的产品面临快速更新换代的压力,市场竞争激烈。
为巩固市场占有率,大华公司于20×7年4月将主要产品(C产品)的销售价格下调了8%至10%。
另外,大华公司在20×7年8月推出了D产品(C产品的改良型号),市场表现良好,计划在20×8年全面扩大产量,并在20×8年1月停止C产品的生产。
为了加快资金流转,大华公司于20×8年1月针对C产品开始实施新一轮的降价促销,平均降价幅度达到10%。
(4)大华公司销售的产品均由经客户认可的外部运输公司实施运输,运费由大华公司承担,但运输途中风险仍由客户自行承担。
由于受能源价格上涨影响,20×7年的运输单价比上一年平均上升了15%,但运输商同意将运费结算周期从原来的30天延长至60天。
公司内部审计风险案例公司内部审计是指公司为了保证财务报告的准确性和合规性而进行的一系列审查和评估活动。
在审计的过程中,可能存在一些潜在的风险,可能会对公司的财务状况和声誉造成负面影响。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公司内部审计风险案例:1. 财务记录的错误或操纵风险:审计人员发现公司财务记录中存在错误或被人为操纵的风险,例如虚报收入或减少成本,以提高公司的财务表现。
2. 内部控制不当的风险:审计人员发现公司的内部控制制度存在缺陷,例如财务流程不规范、审批权限不清晰、制度执行不到位等,这可能导致欺诈行为的发生或财务失误的出现。
3. 资产保护不力的风险:审计人员发现公司对资产的保护措施不力,例如资产管理不规范、现金和库存缺失等,这可能导致资产的流失或被盗用。
4. 违反法律法规的风险:审计人员发现公司存在违反相关法律法规的行为,例如未按时缴纳税款、未合规披露信息等,这可能导致公司面临法律风险和声誉风险。
5. 信息系统安全风险:审计人员发现公司的信息系统存在安全漏洞,例如网络攻击、数据泄露等,这可能导致公司的商业机密被泄露或公司业务受到损害。
6. 人员管理风险:审计人员发现公司存在人员管理不善的风险,例如员工不诚实、不合规操作等,这可能导致公司财务数据的失实和内部纠纷的发生。
7. 合规风险:审计人员发现公司存在违反行业规范和内部制度的风险,例如未按照合同约定履行义务、未按照规定报备等,这可能导致公司面临合同纠纷和监管处罚的风险。
8. 外部环境变化风险:审计人员发现公司所处的行业或市场环境发生重大变化,例如政策调整、竞争加剧等,这可能对公司的财务状况和经营前景产生不利影响。
9. 职业道德风险:审计人员发现公司内部存在职业道德风险,例如审计人员涉嫌收受贿赂、泄露商业机密等,这可能导致审计结果的失真和公司声誉的受损。
10. 管理层失职风险:审计人员发现公司管理层存在失职行为,例如对公司财务数据的不关注、对审计结果的不重视等,这可能导致公司内部控制的松懈和风险的逐渐积累。
第1篇一、背景介绍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规模不断扩大,市场竞争日益激烈。
然而,在追求利润的过程中,部分企业为了美化财务报表,虚报收入、隐瞒费用等手段层出不穷。
这不仅损害了投资者的利益,也扰乱了市场秩序。
审计作为财务监督的重要手段,在维护市场经济秩序、保护投资者利益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本案例将分析一起因审计失职导致企业财务造假的事件,探讨审计法律责任。
二、案件经过1. 事件起因某上市公司A公司于2017年11月发布2016年度财务报告,报告显示公司净利润同比增长50%。
然而,在同年12月,一家会计师事务所B公司对A公司进行年度审计时,发现A公司存在财务造假行为。
具体表现为:虚报收入、隐瞒费用、虚构资产等。
2. 审计过程B公司接到审计任务后,严格按照审计准则和程序进行了审计工作。
在审计过程中,B公司发现A公司存在以下问题:(1)虚报收入:A公司在2016年度的财务报表中,将部分未实际发生的销售收入计入收入,导致收入虚增。
(2)隐瞒费用:A公司在2016年度的财务报表中,将部分实际发生的费用予以隐瞒,导致费用虚减。
(3)虚构资产:A公司在2016年度的财务报表中,虚构了部分资产,导致资产虚增。
3. 审计结果B公司在发现A公司财务造假后,立即向监管部门报告,并向A公司提出了整改建议。
然而,A公司并未认真整改,反而试图掩盖事实。
在此情况下,B公司决定对A公司出具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
4. 后续处理监管部门在接到B公司的报告后,对A公司进行了调查。
经调查确认,A公司存在财务造假行为。
监管部门对A公司及相关责任人进行了处罚,包括罚款、责令改正等。
同时,B公司因未及时发现A公司财务造假行为,被监管部门处以行政处罚。
三、案例分析1. 审计法律责任本案中,B公司作为A公司的审计机构,在审计过程中未发现A公司财务造假行为,导致审计报告存在重大缺陷。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注册会计师法》等相关法律法规,B公司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上市公司重大错报风险审计案例近年来,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不断发展和完善,上市公司越来越成为投资者关注的焦点。
然而,在上市公司的财务报告中,一些重大错报风险已成为投资者和监管部门关注的焦点。
审计作为一种监管手段,在发现和揭示上市公司重大错报风险中起着重要作用。
本文拟通过分析具体案例,探讨上市公司重大错报风险审计的相关问题,以期为相关监管部门和投资者提供借鉴和启示。
一、案例背景1.1 公司概况案例公司为某上市公司,主营业务为XXX,成立于20XX年,于20XX年成功在A股上市。
公司在行业内拥有一定的市场地位和影响力,财务状况稳健。
1.2 事件概要在20XX年年末,有媒体报道称公司涉嫌XXX,公司股价迅速下跌,引起市场广泛关注。
经查明,公司在财务报告中存在重大错报风险,财务数据与实际情况严重不符,对投资者利益造成严重损害。
二、审计发现与分析2.1 财务数据调整审计发现,公司在利润表、资产负债表等财务报告中存在明显的数据异常。
利润表中出现大幅增长,而实际业绩并不乐观;资产负债表中资产负债结构不合理,存在被掩盖的风险。
审计师通过比对相关数据,发现了这些异常情况。
2.2 内部控制缺失审计过程中,发现公司内部控制存在明显缺失。
财务部门与业务部门之间的信息交流不畅,导致了数据录入和统计错误;董事会对财务数据的监督力度不够,导致了错报风险的发生。
这些内部控制问题成为了错报风险的滋生土壤。
2.3 财务风险存在除了财务报告的错报问题外,审计发现公司存在一定的财务风险。
公司的资金链紧张,存在流动性风险;部分资产减值准备不足,存在实际损失风险。
这些财务风险也加剧了错报风险的发生。
三、问题分析与解决3.1 信息披露不及时在本案例中,公司存在信息披露不及时的问题。
一些财务数据异常并没有及时在年报或季度报告中披露,导致投资者和监管部门无法及时发现问题。
公司应加强信息披露工作,将财务数据异常及时纳入报告中。
3.2 内部控制加强为防范错报风险,公司应加强内部控制建设。
第1篇一、案例背景XX会计师事务所(以下简称“XX所”)是一家具有良好口碑和较高资质的会计师事务所,主要从事企业审计、税务筹划、咨询服务等业务。
A公司(以下简称“A公司”)是一家集研发、生产、销售为一体的高新技术企业,拥有较高的市场地位和良好的经济效益。
2016年,A公司聘请XX所对其2015年度财务报表进行审计。
在审计过程中,XX所发现A公司在会计核算过程中存在一定的违规行为,如虚增收入、隐瞒费用等。
针对这些问题,XX所与A公司进行了多次沟通,要求A公司进行整改。
然而,A公司并未认真对待,反而对XX所提出了质疑,认为XX所的审计工作存在失误,导致其声誉受损。
二、案例经过1. 争议焦点A公司认为,XX所在审计过程中存在以下问题:(1)未发现其虚增收入、隐瞒费用等违规行为;(2)审计报告中的部分结论与事实不符;(3)审计报告未充分揭示其财务风险。
XX所则认为,其审计工作严格按照审计准则执行,不存在失误。
对于A公司的质疑,XX所提出了以下辩解:(1)审计过程中,A公司未提供完整、真实的财务资料,导致审计工作难以深入;(2)审计报告中的结论均基于已获取的审计证据,不存在错误;(3)审计报告已充分揭示A公司存在的财务风险。
2. 诉讼过程A公司认为XX所的审计工作存在重大失误,遂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XX所承担赔偿责任。
XX所则辩称其无过错,请求法院驳回A公司的诉讼请求。
在诉讼过程中,法院依法委托第三方审计机构对A公司的财务报表进行了重新审计。
经审计,发现A公司确实存在虚增收入、隐瞒费用等违规行为。
然而,法院认为XX所的审计工作基本符合审计准则,不存在重大失误,故驳回A公司的诉讼请求。
三、案例评析1. 审计法律风险本案中,XX所面临的主要审计法律风险包括:(1)违反审计准则,导致审计报告存在错误;(2)未充分揭示审计对象的财务风险,导致审计报告存在重大遗漏;(3)因审计失误,导致审计对象遭受经济损失,引发诉讼风险。
第1篇一、案例背景某企业(以下简称“甲公司”)成立于2005年,主要从事房地产开发业务。
近年来,甲公司业务迅速扩张,在全国各地开发多个房地产项目。
然而,随着业务的发展,甲公司内部管理混乱,财务状况恶化,引发了众多债权人纷纷向甲公司提出诉讼。
2018年,甲公司被当地审计机关审计,发现存在重大财务造假行为。
此后,债权人纷纷要求甲公司承担法律责任。
本案涉及审计法律主体的责任纠纷。
二、案情简介1.审计法律主体的责任纠纷甲公司聘请了某会计师事务所(以下简称“乙事务所”)对其财务报表进行审计。
乙事务所的审计报告显示,甲公司财务状况良好,无重大财务造假行为。
然而,审计机关的审计结果显示,甲公司存在重大财务造假行为,涉及金额高达数亿元。
债权人认为,乙事务所未能发现甲公司的财务造假行为,应当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2.甲公司的法律责任审计机关对甲公司进行审计后,认定其存在重大财务造假行为,涉及金额高达数亿元。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甲公司应当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三、案例分析1.审计法律主体的责任审计法律主体是指从事审计业务的会计师事务所、注册会计师等。
在本案中,乙事务所作为审计法律主体,应当对甲公司的财务报表进行客观、公正的审计,确保审计报告的真实性、准确性。
然而,乙事务所未能发现甲公司的财务造假行为,导致审计报告存在重大误导,给债权人造成了损失。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注册会计师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审计法律主体在审计过程中,如因过失未能发现重大财务造假行为,应当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在本案中,乙事务所未能履行审计职责,未能发现甲公司的财务造假行为,给债权人造成了损失,应当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2.甲公司的法律责任甲公司作为被审计单位,应当提供真实、完整的财务资料,配合审计机构的审计工作。
然而,甲公司存在重大财务造假行为,严重误导了审计机构,给债权人造成了损失。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甲公司应当承担以下法律责任:(1)对财务造假行为负责,退还违法所得,并承担相应的罚款。
审计风险案例
审计风险案例分析
一、案例概述
某大型国有企业委托了一家会计师事务所进行年度财务报表审计。
审计过程中,注册会计师发现了一些重大问题,包括虚增收入、虚报资产等。
这些问题可能会对企业的财务状况产生重大影响,从而影响企业的经营决策和投资者的利益。
二、案例分析
1. 风险识别
在审计过程中,注册会计师应该对企业的财务报表进行全面的审查,包括收入、成本、资产等方面。
在这个案例中,注册会计师发现了虚增收入和虚报资产的问题,这些问题可能会对企业的财务状况产生重大影响。
因此,注册会计师应该对企业的财务报表进行全面的审查,及时发现和解决潜在的问题。
2. 风险评估
在发现问题之后,注册会计师应该对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和评估。
在这个案例中,注册会计师需要评估虚增收入和虚报资产的程度,以及这些问题对企业财务状况的影响程度。
同时,注册会计师还需要评估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存在缺陷,以及是否存在其他潜在的风险点。
3. 风险应对
在评估风险之后,注册会计师应该采取相应的措施应对风险。
在这个案例中,注册会计师应该要求企业提供更多的证据和资料,以核实财务报表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如果发现企业存在财务舞弊行为,注册会计师应该及时向相关部门报告,并采取其他必要的措施,以保护投资者和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利益。
三、案例总结
这个案例说明了审计风险的重要性。
注册会计师需要全面审查企业的财务报表,及时发现和解决潜在的问题。
同时,还需要评估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存在缺陷,以及是否存在其他潜在的风险点。
在应对风险时,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以保护投资者和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利益。
企业审计风险的案例分析一、案例背景公司是一家上市公司,主营业务包括电子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由于该行业的竞争激烈和市场需求的波动,该公司面临着一系列的审计风险。
本文将从收入确认、存货计价和计量以及内部控制三个方面对该公司的审计风险进行案例分析。
二、收入确认风险收入是企业经营的核心指标之一,相关的审计风险通常与销售合同、销售回款和销售收入的识别和记录有关。
在该公司的情况下,存在以下风险:1.销售合同风险: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下,公司可能为了完成销售目标而采取不当手段,如签订与实际销售内容不符的销售合同。
审计师需要审查销售合同的有效性,确保销售合同中的条款与实际销售内容相符。
2.销售回款风险:公司可能面临与客户的回款风险,如客户付款能力不足或拖延付款。
审计师需要审查公司的回款情况,确保已收到的销售款项能够准确计入收入。
3.销售收入识别和记录风险:公司可能存在将未完成的销售合同的收入提前确认的风险。
审计师需要审查销售收入的识别和记录方法,确保收入按照实际销售完成情况准确计入。
三、存货计价和计量风险存货是企业财务报表中重要的一项资产,相关的审计风险通常涉及存货的计价和计量方法。
在该公司的情况下,存在以下风险:1.存货成本计算方法风险:公司可能存在使用不当的存货成本计算方法,如低估存货成本以增加利润。
审计师需要审查公司的存货计算方法,确保存货成本按照相关准则和规定计算。
2.存货减值风险:公司可能存在存货减值的风险,如存货报废或过期。
审计师需要审查公司的存货减值准备的计提情况,确保存货减值准备充分、合理。
3.存货的计量风险:公司可能存在存货计量不准确的风险,如未及时调整存货的市场价值。
审计师需要审查公司存货计量的依据,确保存货按照最低可变现金额计量。
四、内部控制风险内部控制是确保企业财务信息真实可靠的重要手段,相关的审计风险通常涉及企业内部控制的设计和有效性。
在该公司的情况下,存在以下风险:1.销售流程风险:公司可能存在销售流程中的内部控制不完善的风险,如销售人员无法独立判断和确认销售合同。
审计案例分析题及答案【篇一:《审计学》综合案例分析题及分析答题思路答案】class=txt>1、注册会计师王红通过对ca公司存货项目的相关内部控制制度进行分析评价后,发现该公司存在下列五种可能导致出现错误的状况:(1)期末存货未经认真盘点;(2)接近资产负债表日前入库的a产品可能已计入存货项目,但可能未进行相关的会计记录;(3)由xxx公司代管的甲材料可能并不存在;(4)xxx公司存放在ca公司仓库的乙材料可能已计入ca公司的存货项目;(5)本次审计为ca公司成立以来的首次审计。
要求:请根据上列情况分别指出各自的审计程序、审计目标和应收集哪些审计证据。
参考答案:要求:(1)指出下述审计业务约定书中存在的问题;(2)重新起草审计业务约定书。
审计业务约定书甲方:ca股份有限公司甲方委托乙方进行2002年财务报表审计,经双方协商,达成一下约定:一、审计范围及委托目的乙方接受甲方委托,对甲方12月31日的资产负债表以及该年度的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进行审计。
乙方将根据中国注册会计师独立审计准则,对甲方内部控制制度进行研究和评价,对会计记录进行必要的抽查,并在乙方认为需要时实施其他必要的审计程序,在此基础上,对上述财务报表的合法性,公允性及会计处理方法的一贯性发表审计意见。
二、甲方的责任与任务1.为乙方审计工作及时提供所需的全部资料和其它有关资料。
2.委派乙方的审计人员提供必要的条件及合作,具体事项将在乙方所派人员于审计工作开始之前提供的清单中列名。
3.按本约定书的规定,向乙方及时足额地支付审计费用。
三、按照独立审计准则的要求进行审计,出具审计报告,保证审计报告的真实性、合法性。
四、审计收费按《XXX收费规定》,乙方应收本项业务具体费用,以及所花费的工作时间确定,预计收取人民币XXX万元,甲方应在本约定书签订后预付上述费用的XX%,其余部分在乙方提交审计报告时一并付清。
如在审计过程中遇到重大问题,致使乙方实际花费审计工作时间有较大幅度的增加,甲方应在了解实际情况后,酌情增加审计费用。
第1篇一、案例背景甲公司成立于2008年,主要从事房地产开发业务。
经过多年的发展,甲公司已成为当地知名的房地产开发企业。
然而,近年来,甲公司在审计过程中发现了一些法律问题,这些问题不仅给公司带来了严重的经济损失,还影响了公司的声誉。
为了维护公司的合法权益,甲公司决定寻求法律援助。
二、案例经过1.审计发现的法律问题(1)虚假销售合同在审计过程中,甲公司发现部分销售合同存在虚假记载。
经调查,这些虚假合同主要用于虚构销售额,以达到虚增业绩的目的。
这些虚假合同涉及金额较大,严重影响了公司的财务状况。
(2)关联交易未披露审计人员发现,甲公司与关联方存在多项关联交易,但这些交易并未按照相关规定进行披露。
这些关联交易涉及金额较大,可能存在利益输送等问题。
(3)土地出让金未缴纳审计人员发现,甲公司在开发过程中,部分土地出让金未缴纳。
这些未缴纳的土地出让金涉及金额较大,可能导致公司面临行政处罚。
2.法律援助甲公司在发现上述法律问题后,立即寻求法律援助。
经咨询,甲公司决定采取以下措施:(1)聘请专业律师甲公司聘请了具有丰富经验的律师团队,对涉及的法律问题进行全面调查和分析。
(2)与相关部门沟通甲公司积极与相关部门沟通,了解相关政策法规,争取在法律框架内解决问题。
(3)采取补救措施针对虚假销售合同、关联交易未披露等问题,甲公司采取以下补救措施:(a)撤销虚假合同,退还客户款项;(b)按照相关规定,对关联交易进行披露;(c)补缴未缴纳的土地出让金。
三、案例结果1.虚假销售合同问题在律师的指导下,甲公司与客户协商,撤销了虚假合同,并退还了客户款项。
同时,甲公司对相关责任人进行了严肃处理。
2.关联交易未披露问题在律师的建议下,甲公司对关联交易进行了全面梳理,并按照相关规定进行了披露。
此举有助于提高公司透明度,维护投资者利益。
3.土地出让金未缴纳问题在律师的协助下,甲公司补缴了未缴纳的土地出让金,并取得了相关部门的谅解。
四、案例分析1.审计在防范法律风险中的作用审计在防范法律风险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1.审计人员对B工厂2004年的期末会计资料进行审计时,发现临近结账日前后所发生的业务事项如下:(1) 2005年1月2日收到价值为20000元的货物,入账日期为1月4日,发票上注明由供应商负责运货,目的地交货,开票日期为2004年12月26日。
(2)当实际盘点时,B工厂1包价值80000元的产品已放在装运处,因包装纸上注明“有待发货"字样而未计入存货内。
经调查发现,顾客的定货单日期为2004年12月20日,顾客于2005年1月4日收到后付款。
(3) 2005年1月6日收到价值为700元的物品,并于当天登记入账.该商品于2004年12月28日按供货商离厂交货条件运送,因2004年12月31日尚未收到,故未计入结账日存货。
(4)按顾客特殊订单制作的某产品,于2004年12月31日完工并送装运部门,顾客已于该日付款。
该产品于2005年1月5日送出,但未包括在2004年12月31日存货内.要求:请分析上述四种情况是否应包括在2004年12月31日的存货内,并说明理由.答:(1)上述第一种情况不应包括在2004年12月31日的存货内,因为不符合存货入账的有关规定;(2)上述第二种情况应该包括在2004年12月31日的存货内,因为虽然包装纸上注明“有待发运”字样,但是当时实际并未发运。
(3)上述第三种情况应该包括在2004年12月31日的存货内,因为虽然当时实际并未收到,但是该货物2004年12月28日已经支出 ,所有权已经转移。
(4)上述第四种情况不应该包括在2004年12月31日内的存货内,因为货物的所有权已经转移。
2.注册会计师甲和乙在审计D公司年度会计报表时,注意到与购货和付款循环相关的内部控制存在缺陷.他们认为D公司管理当局在资产负债表日故意推迟记录发生的应付账款,于是决定实施审计程序进一步查找未入账的应付账款。
请问注册会计师甲和乙应如何查找未入账的应付账款?答案:注册会计师甲和乙查找未入账应付账款的审计程序如下:(1)检查D公司在资产负债表日未处理的不相符购货发票及有材料入库凭证但未收到购货发票的经济业务。
第1篇一、案件背景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数量不断增加,市场竞争日益激烈。
然而,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一些企业为了追求短期利益,不惜采取违法违规手段,进行财务舞弊。
这不仅损害了投资者的合法权益,也扰乱了市场经济秩序。
本文将以某公司财务舞弊案为例,对其审计过程、法律依据及案件处理进行剖析。
二、审计过程1. 审计项目启动2019年,某会计师事务所接受委托,对某上市公司进行年度审计。
在审计过程中,审计人员发现该公司存在财务舞弊的迹象,遂启动了重大法律案件审计项目。
2. 审计调查审计人员对该公司进行了全面深入的审计调查,包括查阅财务报表、访谈相关人员、核对凭证等。
在调查过程中,审计人员发现以下问题:(1)虚构收入:该公司在2018年度财务报表中,虚构了部分销售收入,虚增了营业收入。
(2)隐瞒费用:该公司在2018年度财务报表中,隐瞒了部分费用支出,虚减了营业成本。
(3)虚增资产:该公司在2018年度财务报表中,虚增了部分固定资产,虚增了资产总额。
3. 审计结论根据审计调查结果,审计人员认为该公司存在严重的财务舞弊行为,违反了《公司法》、《证券法》等相关法律法规。
三、法律依据1. 《公司法》第一百五十三条规定:“公司、企业的财务会计报告必须真实、准确、完整。
公司、企业不得有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者重大遗漏。
”2. 《证券法》第六十三条规定:“上市公司应当依法披露其财务会计报告,保证披露信息的真实、准确、完整。
”3. 《会计法》第三十二条规定:“会计机构、会计人员必须按照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进行会计核算,不得有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者重大遗漏。
”四、案件处理1. 立案调查审计人员在发现财务舞弊行为后,及时向相关部门报告,并协助有关部门进行立案调查。
2. 处罚措施根据调查结果,有关部门对该公司及相关责任人进行了处罚。
具体措施如下:(1)对该公司罚款1000万元。
(2)对公司董事长、总经理、财务总监等责任人进行行政拘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