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提问技巧
- 格式:doc
- 大小:23.00 KB
- 文档页数:4
小学数学课堂提问技巧篇一:小学数学课堂提问技巧内容提要: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在数学课堂提问中应遵循趣味性、明确性、思考性、灵活性、巧妙性的规律,以期达到最佳教学效果。
关键字:明确、精练、追问、适当小学数学课堂提问技巧如何上好一节数学课,我认为课堂提问做到有效是很重要的,比喻说,在关键之处适时的提问,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在提了一个非常简洁的问题之后,让学生可以同桌交流或者小组交流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合作意识。
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在数学课堂提问中应遵循趣味性、明确性、思考性、灵活性、巧妙性的规律,以期达到最佳教学效果。
一、提问方向明确提问时应尽可能从一个角度去问,不要目无目的的随意的问,如果这样去问,学生就会误解你的意思,可能会出现很多答案,和你预设的答案有很大的出入。
如果教师提问时对问题的表述不明确、太空泛,会使学生抓不住要领,在思考过程中缺乏思维定向,失去目的性、针对性,出现胡思乱想的心理状态,造成学生不能作答。
在四年级下册数学第三节中,学到了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在比较加法结合律和乘法结合律的异同之处时,可以让学生在运用运算定律简便计算之后,提问;通过比较,同桌交流你发现它们有什么异同之处。
这样学生在交流的时候,就方向比较明确,有了一定的目的性,很容易就能回答这个问题。
二、提问语言精练在课堂上,如果你的语言不够精炼,特别是提出一个问题,学生只是听你说了很多,但是他却不知道你说了什么重点的内容,也就是抓不住你说的重点,那你的提出的问题就不仅无效,反而浪费时间。
所以在课堂上老师提的问题问题的一定表述要精炼、明白准确,不能用学生不懂的“术语”。
三、提问难度适当作为一名教师,要面向全体学生,所以提问要注意要难度适当,提出的问题过于简单,没有给学生提供一点思考的空间,学生不用思考就可以回答,这样的提问没有意义。
提出的问题难度过大,超过学生的知识和能力水平,这样就可能会令一部分学生无从思考,甚至可能全部都无从思考,就会造成学生不能作答。
小学数学课堂提问技巧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教师的提问技巧对于学生的学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好的提问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思考,并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理解程度。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小学数学课堂提问技巧。
1.回答问题的完整句子教师在提问时,要求学生用完整的句子回答问题。
这样做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并且能够确保学生理解问题的意思。
2.多个答案的提问教师可以提出一个问题,并鼓励学生给出多个答案。
这样的提问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并且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3.封闭式问题和开放式问题封闭式问题通常可以用一个简短的答案回答,如“2 + 2等于多少?”而开放式问题则需要学生用自己的思考来回答,如“你是如何解决这个数学问题的?”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情况选择适合的提问方式。
4.逐步引导问题教师可以通过逐步引导的方式来提问,先给出一些较简单的问题,然后再逐渐提出一些更具挑战性的问题。
这样的提问方式能够帮助学生逐步地扩展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5.黑线提问黑线提问是指教师在提问时不给出具体的答案,而是通过一些提示或线索来引导学生思考。
这种提问方式能够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6.相互提问教师可以要求学生相互之间提问。
这样的提问方式不仅可以巩固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还能够培养学生之间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7.个别提问和全体提问教师可以结合个别提问和全体提问的方式。
在进行个别提问时,教师可以选择一些比较认真的学生回答问题,促进他们的参与和表现。
而在进行全体提问时,教师可以确保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回答问题,以检查整个班级的学习情况。
小学数学课堂中的有效提问数学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它不仅仅是一种学科,更是一种思维方式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小学数学课堂中,老师的提问是非常重要的,它可以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有效的提问可以帮助学生建立数学知识的框架,促进他们的思维发展,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
下面是一些关于小学数学课堂中的有效提问的方法和技巧。
提问要具体而有针对性。
老师在设计提问的时候要具体地考虑问题的对象和问题的范围,避免提出模糊的问题,这样就可以引导学生更好的理解问题,提高他们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老师可以针对某一道数学题目提问学生,或者在讲解某一数学知识点的时候,可以提出具体的例子和情境,向学生提出具体的问题。
这样可以更好地引导学生思考,加深他们对数学知识的理解。
提问要注重引导性和启发性。
老师在提问的时候要注重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启发他们发现问题的规律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可以通过提出一些具体的情境和问题,引导学生从中总结规律和解决方法。
当讲解数学问题的时候,可以通过提出一些类比的情境和问题,让学生进行类比思维和推理,从中发现数学问题之间的联系和规律。
这样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提问要注意多样性和灵活性。
老师在提问的时候要尽量多样化,让问题多角度,多维度地展开,让学生有更多的思考空间和解决问题的途径,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他们的多元化思维能力。
可以通过提出一些实际问题、抽象问题、逻辑问题、推理问题等不同类型的问题,让学生从多个角度去思考和解决问题,这样可以让学生得到更全面的锻炼。
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提问技巧
1. 开放性问题:这类问题不仅仅需要给出一个答案,更需要学
生进行自由思考,提供多种可能性。
例如:“你们能不能举出一个
三位数,每位数字都不同的例子?”
2. 提出假设:这类问题可以帮助学生分析问题,提高思考能力。
例如:“你们认为如果将一个正方形的边长缩小一半,它的面积会
变成原来的几分之几?”
3. 情境问题:通过创造具有情感色彩的问题来达到吸引学生注
意力的目的。
例如:“假如你今天赚了100元,你会选择用这100
元做什么?为什么?”
4. 打破固有思维模式:这类问题会让学生打破常规思维,提高
探究问题的能力。
例如:“如果我们把乘法变成加法,把加法变成
减法,那么4×6等于什么?”
5. 针对性问题:通过带领学生聚焦问题中的细节,从而更好地
掌握答案的思路。
例如:“这个三角形的底边是5厘米,高是3厘米,你们知道它的面积是多少吗?”。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提问及策略一、提问的基本原则1. 渐进性原则老师在提问时应该从易到难,由浅入深,逐步引导学生思考。
这样可以让学生在解题过程中不至于感到过度困惑,保持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2. 问题导向原则提问需要依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思维能力,因材施教。
不同层次的学生需要不同难度的问题,不能一概而论。
同时要掌握问题的难易度和范围,引导学生逐步深入思考,达到预定的学习目标。
3. 引导性原则老师应该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而不是直接给出答案。
让学生自己动脑筋思考问题,这样有利于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
4. 多样性原则提问方式应该多样化,既有开放性问题,也有闭合性问题。
灵活运用各种不同类型的问题,可以增加课堂互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常用的提问策略1. 开放性问题开放性问题是指能够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的问题。
通常这类问题没有定论,需要学生在思考中逐步梳理和表达出自己的观点。
这种提问方式可以开拓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主动学习。
老师可以问:“有两个数,它们的和是12,差是4,这两个数各是多少?”这样的问题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思考,灵活运用数学知识进行解题,而不是死记硬背。
2. 闭合性问题闭合性问题是指可以直接得出答案的问题,通常用来检验学生对基础概念和公式的掌握程度。
这类问题有助于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也是老师进行课堂点名测试的重要方式。
老师可以问:“1/3加上1/2等于多少?”这种问题需要学生直接套用所学的加法法则,快速得出答案。
3. 情境化问题情境化问题是指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的问题。
通过这种方式提问,可以让学生从实际生活中找到数学的应用场景,增加他们对数学的实际运用兴趣。
老师可以问:“如果昨天温度是9摄氏度,今天比昨天温度高了3摄氏度,今天的温度是多少?”这样的问题通过实际生活场景,让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进行求解。
4. 推理性问题推理性问题是指需要学生进行推理和推断的问题。
这类问题旨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使他们能够从多个角度进行思考和分析问题。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提问技巧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提问是教师与学生互动的重要方式之一,通过合理的提问可以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需要掌握一定的提问技巧,让提问更加具有针对性和引导性,营造积极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积极互动的课堂氛围中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下面将介绍一些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提问技巧,希望对广大教师有所帮助。
一、提问应具有启发性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提问应该具有启发性,能够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数学问题。
当教师讲解一个概念或定理时,可以通过提问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推理和拓展,比如:“你们认为这个定理是怎么得出来的?”、“为什么这个结论成立呢?”等问题,这样可以引导学生在思考的过程中更深入地理解数学知识,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二、提问要循序渐进在进行提问时,教师应该循序渐进,以便学生能够逐步理解问题,逐步形成解决问题的思路。
比如在解决一道数学题目时,可以从简单的问题开始,逐步引导学生深入研究问题的本质,直至最终得出结论。
这种循序渐进的提问方式能够帮助学生扎实地掌握数学知识,提高解题能力。
三、提问要多样化在数学教学中,提问的形式和内容应该多样化,避免呆板和枯燥的问答,这样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兴趣。
可以通过选择性提问、开放性提问、情景模拟提问等形式,让学生在不同的情境下进行思考和回答,培养他们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提问要注重引导在提问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适当的引导,帮助学生解决困惑,更好地理解问题。
当学生陷入困难时,教师应该给予适当的提示和帮助,引导学生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激发他们解决问题的信心。
在进行提问时,教师要注重鼓励学生,让学生在正确回答问题或解决问题后能够得到及时的肯定和赞扬,激励他们在学习上更加努力。
对于错误回答的学生也要给予正确的指导和帮助,让他们知道错误并不可怕,只要肯努力,总会得到正确的答案。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提问的技巧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提问是教师促使学生思考、参与和互动的重要手段。
有效的提问能够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并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以下是几种常用的有效提问技巧:1. 试探性提问:通过试探性的提问,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问题的解决方法。
老师可以提问:“如果我有5个苹果,你有3个苹果,我们一共有多少个苹果?”这样的问题可以引导学生使用加法来解决问题。
2. 引导性提问:通过引导性的提问,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逐步掌握数学概念和解题思路。
老师可以提问:“你知道什么是数轴吗?它有什么作用?”通过引导学生回忆已学过的知识,加深对数轴的理解和运用。
3. 开放性提问:开放性的提问可以鼓励学生提供多种答案和解决方法,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思维能力。
老师可以提问:“请你举例说明两个数的乘积是0的情况。
”学生可以从不同角度出发,提供不同的例子。
4. 反向提问:反向提问可以帮助学生深入思考问题,并纠正错误的观念。
老师可以提问:“如果一个正数和一个负数相加,结果是正数还是负数?”学生可能会错误地回答“结果是负数”,然后老师可以反问:“那如果是2+(-3),结果是多少?”通过反向提问,学生可以认识到正负数相加的规律。
5. 情境提问:情境提问可以帮助学生将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并激发学生的兴趣。
老师可以提问:“在购物时,如果物品原价是100元,打8折后的价格是多少?”通过将数学知识和实际情境相结合,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折扣的概念。
6. 串联性提问:通过多个相关问题的串联,教师可以帮助学生逐步理解并解决复杂的数学问题。
老师可以提问:“如果小明有3个苹果,小红有5个苹果,他们一共有多少个苹果?如果小明再给小红2个苹果,他们一共有多少个苹果?”通过逐步引导学生思考和解答,可以帮助学生理清思路和加深对数学运算的理解。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提问技巧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提问是教学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通过提问,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和参与课堂,帮助他们建立数学概念、解决问题,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和成绩。
下面我将介绍一些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提问技巧。
1. 开放性问题:开放性问题是一种激发学生思考和独立解决问题的问题。
教师可以通过问"为什么"、"你怎么知道"等问题来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
当教师教授有关数字排序的课程时,可以问学生:“你能告诉我一些排序数字的规则吗?为什么这些数字符合这些规则?”。
这样的问题可以激发学生思考和讨论,促使他们理解数学的基本原理。
2. 封闭性问题:封闭性问题是一种可以用“是”或“不是”回答的问题。
教师可以用这些问题来检查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
在教学数字的比较时,教师可以问:“3是大于2吗?”这样的问题可以很明确地检查学生对数字大小的理解。
3. 游戏和竞赛: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教师可以引入一些游戏和竞赛,以提高学生的积极参与和学习兴趣。
通过对学生提出有挑战性的问题,鼓励他们解决问题,提高他们的数学技能。
教师可以使用数学游戏,如数独、数学拼图等,让学生在游戏中锻炼数学推理和解题能力。
4. 分步问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分步问题的方式引导学生逐步解决复杂的数学问题。
通过这种方式,教师可以帮助学生了解问题的结构和解决方法。
在教授加法时,教师可以给学生一个由两个数字组成的问题,然后逐步向学生展示解决这个问题的步骤。
5. 对学生的个人经验进行提问:教师可以利用学生的个人经验来引导学生学习数学。
通过问学生与数学相关的问题,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建立数学的实际应用。
当教学几何图形时,教师可以问学生:“你曾经在生活中见过哪些几何图形?你能从周围环境中找出一些几何形状吗?”。
这样的问题可以帮助学生将数学知识与实际应用联系起来。
在使用以上提问技巧时,教师应该注意以下几点:1. 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教师在提问之后,应该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让他们思考问题和组织答案。
小学数学课堂提问“三要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老师常常会通过提问来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而一次提问的好坏,往往决定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掌握好提问的“三要素”对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至关重要。
那么,什么是提问的“三要素”呢?如果老师想让提问有力量,就需要做到“提问的质量高、数量大、类型多”。
接下来就分别来看一下这三个要素。
提问的质量要高。
提问的质量高,意味着提问本身具有启发性、开放性和深度。
启发性的提问能够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引起学生思考和探究,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老师可以用“你觉得……是怎么来的呢?”“有没有更好的解决办法?”等问题来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讨。
开放性的提问可以让学生有更大的表达空间,可以通过自己的语言和逻辑表达自己的想法,不拘泥于老师的思路。
老师可以问“你认为……的原因有哪些?”“你觉得……对不对?为什么?”等问题,让学生自由发挥,表达自己的观点。
深度的提问能够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拓展思维,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深层理解。
老师可以问“这个问题有哪些深层次的内涵?”“这个定理的证明有哪些联系和启示?”等问题,引导学生对知识进行更深入的挖掘和思考。
提问的数量要大。
提问的数量大,可以让学生接触到更多的问题,从而拓展了学生的思维广度和深度。
在数学教学中,老师可以通过提问,不断引导学生思考,使学生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理解和掌握知识。
通过不断提问,可以让学生不断思考,不断举一反三,不断开拓思路。
在数学教学中,老师可以通过提问,让学生接触到判断、分析、解决问题的不同类型的问题,从而提高了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提问是教学中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
老师要牢记提问的“三要素”,做到提问的质量高、数量大、类型多。
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达到提问的目的,让学生在不断的思考和探讨中获得知识,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提问的技巧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的提问是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和深入理解知识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巧妙的提问,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发现错误、解决问题、提高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
下面是一些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提问的技巧。
1. 清晰明确:提问应该明确、简洁,避免用模糊、抽象的语言。
学生理解提问的关键是理解问题的要点,因此提问时应突出问题的主要内容,减少学生的误解。
例:请问下面的题目要求我们求解的是什么?2. 启发性提问:通过巧妙地提问来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索,引导他们进行推理和解决问题的思考过程。
这种提问需要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和经验,设计适合他们思维发展水平的问题。
例:对于一道数学问题,你是如何入手的?你觉得解决这个问题可以用哪些方法?3. 引导性提问:引导性提问是指通过系列的问题引导学生逐步深入地思考问题,将一个复杂的问题分解为几个相对简单的问题,使学生能够逐步思考和解决问题。
例:2个苹果的重量是多少?如果再加上3个苹果,总重量会变成多少?4. 提示性提问:通过给予学生一定的提示来引导他们思考和解决问题。
这些提示可以是关键词、关键信息、图表或实例。
例:请找出图表中的规律,你能从中推导出什么结论?5. 比较性提问:通过比较两个或多个现象、对象、答案等,引导学生分析和发现差异与联系,培养他们思辨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例:请比较两个数列的特点,你发现它们有什么区别和共同点?6. 探究性提问:通过提出一些不常见的、挑战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引导他们主动探索和解决问题。
例:你能找出一个规律吗?你能找出一个和这个规律相反的例子吗?7. 个别性提问:针对个别学生的不同程度和理解水平提出不同难度的问题,使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教学中来,达到个别化教学的目的。
8. 激发性提问:通过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促进他们主动学习和思考。
例:你对这个问题有什么独特的思考和见解?。
小学数学课堂提问“度”的控制小学数学课堂中教师的提问应能使学生产生怀疑、困惑、焦虑、探索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又驱使他们积极思维,不断地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
在课堂提问中,笔者以为重点要控制好问题的三个“度”:问题难易适度,提问时机适度,问题数量适度。
一、问题难易适度。
教师设计问题时要把握分寸,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学生群体设计不同难易程度的问题。
1、关注知识本身。
数学知识相互联系,循序渐进。
在小学阶段对于某个知识点,教师要清楚地知道其所蕴涵的数学思想和独特的思维方式,在设计问题时,既要表现出对教材内容的认识、理解、应用,又要表现出对教材内容的综合、分析、评价,显现数学课中的数学味。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首先要清楚可以使学生更好理解新知识的生长点在哪里,这个生长点是否已植入学生的大脑中,要从学生已有的或现有的知识体系中,通过具有开放性、延伸性的提问方式逐步引出新的知识。
“要让知识从学生的思想中流淌出来,而不是我们灌输进去。
”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当问题所要求的知识与学生已有的知识没有联系时,这个问题就太难了,学生很难回答。
当问题所要求的知识与学生已有知识有联系,但又有中等程度的分歧时,那么它对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动员学生的积极思考最为有效,因为这样的问题,学生通过学习就能回答了。
清楚了知识的内涵与外延,找准了知识的生长点,教学中,根据具体情况,笔者以为,可以运用以下两种策略控制问题难易程度:(1)分解,即将主要问题分解成若干小问题。
面对学生较难理解或难以直接进行研究的问题,分解成学生能够思考的小问题,进而达成最终目标。
如教学“倍数和因数”,让学生学会列举一个数的因数,可围绕主问题设计问题链。
提问:什么数是36的因数?你是怎样想的?你能找全36的因数吗?在写出36的所有因数时有什么技巧?(2)整合,即将若干浅显的小问题整合成学生能够充分思考并得以解决的大问题。
如教学“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笔者抓住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怎样算和为什么这样算这两个主要问题,摈弃了若干小问题,直接运用已学知识进行铺垫,让学生在主要问题引导下自主探究,引发思考。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提问的技巧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思维能力的重要阶段,而提问是教学中最常用的交流方式之一。
良好的提问可以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面临着提问的技巧和方式不当,学生积极性不高等问题。
本文将从提问的目的、原则和技巧,以及具体案例分析等方面,探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提问的技巧,希望能够为广大小学数学教师提供一些帮助。
一、提问的目的提问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一种互动方式,其目的在于引导学生思考、巩固知识、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提问的主要目的可以总结为以下几点:1. 引导学生思考。
通过提问,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主动思考问题,激发他们的思维活动,促使他们探索问题的本质及解决问题的方法。
2. 检验学生掌握情况。
通过提问,教师可以了解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及时发现问题,调整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点。
3. 激发学生兴趣。
通过提问,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富有启发性和趣味性的问题,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学习的热情。
4. 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提问,教师可以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锻炼他们的逻辑思维和分析能力。
二、提问的原则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提问应当遵循一定的原则,以保证提问的有效性和教学效果,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渐进原则。
提问应当由浅入深,逐步推进,让学生在进一步思考问题的基础上,逐步深入探讨,使得学生能够逐渐形成对问题的完整理解。
2. 循循善诱原则。
提问应当循循善诱,注意启发思考,避免直接给出答案,让学生主动参与,提高问题的启发性。
3. 鼓励原则。
提问应当充分尊重学生的思维,不是一味求学生给出正确答案,而是在学生给出初步答案的基础上,给予肯定和鼓励,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
4. 适度原则。
提问应当适度,不宜过多过频,以免学生疲劳或者产生抗拒。
同时也不宜过少,以免影响学生的思考和理解。
5. 多样原则。
小学数学课堂提问技巧
在小学数学课堂上,教师可以采用一些技巧来提问学生,促进他们的思考和学习。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提问技巧:
1. 开放性问题:教师可以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让学生自由发挥,思考不同的解决方法。
教师可以问:“你们可以用哪些不同的方法解决这个问题呢?”
2. 引导性问题:教师可以通过一系列的引导性问题来引导学生思考和回答问题。
教师可以问:“你觉得这个问题应该从哪里入手呢?”
3. 提示性问题:教师可以给学生一些提示来帮助他们解决问题。
教师可以问:“你是否可以找一些例子来帮助你理解这个概念?”
5. 讨论性问题:教师可以提出一些讨论性的问题,鼓励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合作。
教师可以问:“你们认为这个答案是否正确?为什么?”
7. 规范问题:教师可以提出一些对学生进行规范性练习的问题,帮助他们巩固所学的知识和技巧。
教师可以问:“请你给出一个有十个整数的数列,然后找出其中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
通过使用这些提问技巧,教师可以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学习兴趣,促进他们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提升。
这样的教学方法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并且可以让他们更深入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小学数学教师课堂提问有哪些技巧小学数学教师课堂提问有哪些技巧导语:善教者,必善问。
课堂提问是一项设疑、激趣、引思的综合性教学艺术。
课堂提问是激发学生积极思维的动力;是开启学生智慧之门的钥匙;是信息输出与反馈的桥梁;是沟通师生思想认识和产生情感共鸣的纽带。
小学数学教师课堂提问有哪些技巧一、在新旧知识衔接处提问在旧知识向新知识过渡的时候,教师通过设计出一系列由浅入深的问题,一环紧扣一环地设问,可以启发学生运用迁移规律,沟通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达到旧知识向新知识过渡的目的,从而使学生的认识逐步深化。
如教“三角形的面积计算”时,可以这样设问:①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已学过的什么图形?②拼成的图形的底是原来三角形的哪一条边?③拼成的图形的高是原来三角形的什么?④三角形的面积是拼成的图形面积的多少?⑤怎样来表示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⑥为什么求三角形面积要用底乘高再除以2?这样的提问既有逻辑性又有启发性,不仅使学生较好地理解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而且能发展学生的思维。
二、在知识的关键处提问善于围绕教学中心抓住课堂教学的关键提问,能起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作用。
如:在教学“倒数的认识”时,关键是让学生理解倒数的概念。
老师在引导学生归纳了倒数概念之后进行提问:你对这个概念是怎样理解的?(突出三个要点:积是、两个数、互为)这里的积是1的两个数是指什么样的两个数?谁能举例说明如果学生没有讲到“1?=1,这个例子,老师可以继续提问:1有倒数是多少?(1的倒数是它本身)你对“互为”是怎样理解的?请举例说明。
由于问题提在关键处,学生围绕关键处观察、思考,所以理解得深、记得牢。
三、在相似易混淆处提问小学数学教材中,有许多形式相近、联系紧密的概念、法则、公式等极易混淆,影响学生准确掌握和运用。
因此在这些相似易混处设问,可以引导学生分析、比较,弄清它们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如:“除法的两种分法对比”是易混淆的两个概念,教师可以采用图解配合设问的方式辨折。
一年级数学课怎么提问问题1一年级数学的提问技巧一、把握提问的时机课堂提问如果问得过早,学生思路跟不上会感到突然;问得过晚,就如同“马后炮”起不了作用。
因此,教师要善于察言观色,注意学生的表情和反馈信息,及时地提出问题。
一般来讲,教师提问有课前复习提问、导入新课的提问、课间引导启发学生思考的提问和课后性提问。
虽然一节课中提问次数没有确定,但要把握好提问时机,不宜过多,何时提问,提问什么内容,一般课前应设计好,提问要问到关键处,问到点子上,问出水平来。
当同学们在听课中流露出迷惘的神情时,教师应及时提问,便于发现问题,采取果断,对症下药。
一节课中,不可刻意追求课堂气氛热烈,一味地问个不停,使课堂教学变成“答记者会”,其结果必将适得其反。
二、把握提问的难度提出的问题过于简单,学生不用思考就可以回答,这样的提问没有意义;提出的问题难度过大,超过学生的知识和能力水平,也会造成学生不能作答。
因此,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知识水平设计问题。
问题要有一定的难度,又要使学生经过独立思考可以回答,如果学生回答有困难,教师还可以做必要的鼓励和提示。
三、尊重学生的提问权学生是一个个有着丰富而细腻的感情的人,每一堂课中他们都会产生一些想法或疑惑。
由于学生自制力较弱,这些想法或疑惑一经产生,便急欲一吐为快,否则就会形成一个个思维干扰。
学生是学习实践活动的主人,教师要允许学生质疑,热情地为他们创造吐露思想的机会。
对于学生的质疑,要在态度上给予鼓励,上加以引导,让学生在教师亲切、赞赏的言行中产生强烈的思维意向,积极进行思维活动。
2小学数学课堂的有效提问提问方式的转变课堂提问,是教学中使用频率最高的教学手段,也是一种最直接的师生双边活动,更是教学成功的基础。
准确、恰当的课堂提问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很好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但是,在现实的课堂教学中,提问的作用发挥得远远不够。
甚至数学课堂教学中严重存在无效提问、低效提问的现象,甚至有时教师的提问得不到学生的配合,学生要么答非所问,要么答者寥寥,造成课堂教学的冷场,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小学数学课堂提问技巧小学数学是培养学生数学素养的基础阶段。
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提问是教师引导学生学习的重要手段之一。
一个合理的提问可以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
下面是一些小学数学课堂提问技巧:1. 渐进提问法:教师通过多个问题层层递进,引导学生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地进行思考和回答。
教师先从简单易懂的问题开始,逐步引入更复杂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思维和求解能力。
例子:小明有3个苹果,小华比小明多3个苹果,小红比小明多6个苹果,问他们三个人一共有多少个苹果?2. 提问引导法:通过巧妙的提问,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总结规律和归纳知识点。
教师可以提出一些具体的问题,要求学生通过分析问题和找出规律等方式解决问题,从而帮助学生对知识进行深入理解。
例子:小华用了5个相同长度的木棍拼成一个长方形,小明用了7个相同长度的木棍拼成一个正方形,请问他们用了多少个木棍?3. 对比提问法:通过对比不同情况或不同假设,引导学生分析问题的多种可能性和解决方法。
教师可以提出一组有关联的问题,要求学生分别考虑不同情况并进行比较。
例子:小红从家到学校有5公里,她每天步行去学校,耗时30分钟。
如果她骑自行车去学校,耗时减少到15分钟,请问自行车的速度是多少?4. 进阶提问法:当学生对基础概念和知识点掌握较好时,教师可以提出一些深入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更加复杂的思考和讨论,培养他们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子:小明用一个数加上40再减去原数的三分之一等于50,求这个数。
5. 实际应用提问法:通过提出与实际生活相关的问题,引导学生将数学知识应用于实际情境中,培养他们的实际问题解决能力。
例子:某商场打折促销,原价1000元的商品打8折,小明买了2件这样的商品,小华买了3件,小明用了多少钱,小华用了多少钱?在进行提问时,教师还需注意以下几点:1. 尊重学生:提问时应注意平等对待每个学生,给予每个学生发言的机会,尊重他们的思考和回答。
小学数学课堂提问技巧小学数学课堂是培养学生基本数学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关键阶段,而教师在课堂上的提问技巧可以很好地引导学生去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
以下是一些小学数学课堂提问技巧,帮助教师更好地引导学生学习数学知识。
1. 开放性提问开放性提问是指教师提出的问题没有明确的答案,需要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和分析来得出结论。
教师可以问学生:“你认为2+3等于多少?为什么?”这样的问题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加法的基本原理,并自己总结出结论。
3. 提问结构清晰在提问的过程中,教师应该让问题有一个清晰的结构,以便学生能够理解并从中获取有用的信息。
教师可以先提出一个问题,然后逐步引导学生去思考和解决问题,最后总结出结论。
4. 重复性提问重复性提问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多次提出相同的问题,以便学生能够逐步深入思考和掌握问题的解决方法。
教师可以在不同的教学环节多次提问同一个问题,引导学生反复思考和分析。
5. 激发兴趣的提问在提问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一些趣味性的问题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并引导他们积极思考和探索。
教师可以用一些有趣的例子来提问,让学生在思考中找到乐趣。
6. 鼓励性提问在提问的过程中,教师应该给予学生鼓励和肯定,让他们有信心进行思考和回答。
教师可以在学生回答问题时给予适当的肯定和表扬,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7. 适度难度的提问在提问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和认知能力来设定适当难度的问题,既要让学生有挑战性,又要让他们能够理解和解答。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设定不同难度的问题,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8. 配合性提问在提问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回答情况进行适当的配合,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分析。
当学生回答问题的时候,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回答情况进行适当的引导和补充,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10. 提问与板书结合在提问的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板书来进行提问,通过书写和图示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教师可以在提问的同时在黑板上进行书写和图示,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问题和解答方法。
小学教案的提问方法与引导技巧教学是一个相互交流的过程,而提问是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手段之一。
在小学教学中,教师需要灵活运用不同的提问方法和引导技巧,以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用的提问方法与引导技巧。
一、直接提问法直接提问法是最常见的一种提问方法,教师直接向学生提出问题,学生可以直接回答。
这种方法适用于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和理解能力。
例如,在教授数学加法的时候,教师可以问学生:“5加3等于多少?”学生可以直接回答“8”。
但是,直接提问法也存在一些弊端,容易导致学生的被动回答,缺乏思考和创造性。
因此,教师需要在直接提问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更深入的思考。
二、间接提问法间接提问法是通过一系列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教师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例如,在教授科学实验的时候,教师可以问学生:“如果我们把水放在冷冻室里会发生什么?”通过这个问题,学生可以思考水在低温下会变成冰的原理。
间接提问法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但是,教师需要注意问题的设置,确保问题的难度适合学生的年龄和能力水平。
三、开放性提问法开放性提问法是一种鼓励学生自由思考和表达的提问方法。
教师可以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和观点进行回答。
例如,在讨论文学作品的时候,教师可以问学生:“你觉得这个故事有什么启示?”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感受,提出不同的观点和见解。
开放性提问法可以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但是,教师需要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鼓励他们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
四、引导性提问法引导性提问法是一种帮助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提问方法。
教师可以通过一系列的问题,引导学生逐步思考和分析问题,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
例如,在教授写作的时候,教师可以问学生:“你想写一篇关于假期的作文,你可以从哪些方面展开?”通过这个问题,学生可以思考假期的不同方面,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主题。
浅议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策略和技巧人类一切思考活动皆从问题开始,如果没有问题,思考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课堂提问是教师组织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它既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讲求策略和技巧。
一、精心酝酿提问内容一是在新旧知识衔接处的提问,可以启发学生运用迁移规律,沟通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
二是在教学重点处的提问。
根据教材的重点和学生的认识水平和学习能力,提出深浅适度、具有启发性的问题。
三是在教学难点处的提问,设计指导性提问,达到深刻理解知识的目的。
四是在法则、定律、性质推导处的提问,设计探索性提问,有助于学生观察思考问题时,按一定的思维顺序,提炼出规律性的东西,达到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的目的。
二、准确把握提问时机一是注意关键性。
如教“圆的面积”时,组织学生直观操作,将圆剪开拼成一个近似长方形,并利用长方形的面积公式推导出圆的面积公式。
这里知识的内在联系是:拼成的近似长方形的面积与原来圆的面积有什么联系?拼成的近似长方形的长与宽是原来圆的什么?解决了这两个关键问题,学生就能很好地理解圆的面积公式。
二是增强灵活性。
在导入、新授、讨论、练习等诸环节中都可以组织提问,或者说带着问题进行。
三是注意火候。
课堂提问如果问得过早,学生思路跟不上而感到突然,问得过晚,就如同“马后炮”起不了作用。
何时提问,提问什么内容,一般课前应设计好。
三、合理安排提问对象一是提问的面应尽可能宽广,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和心理需求。
二是学生对所提出的问题在经过充分思考的基础上能回答或基本能够回答。
三是提问要做到四选:选解题能力强、解题过程规范的示范型学生;选估计可以成功解决问题的体验型学生;选解决这类问题是他的特长的表现型学生;选学习成绩较差的、需要得到教师特别关注的学生。
四、灵活应用提问技巧一是提问形式要多样。
一般有以下几种:直问,对某一简单问题直接发问。
曲问,巧设提问的角度,让学生的思路拐了一个弯,才能找到答案,使学生产生深刻的表象。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提问技巧宜昌市夷陵区鸦鹊岭镇中心小学王发清摘要:小学数学课堂提问是教师重要的教学手段,是向学生输出信息的主要途径。
笔者通过结合自己的学习收获与教学经历,就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提高课堂提问的技巧, 提出建议。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提问提问技巧“提问”是最古老的也是使用最普遍的教学手法,现代思维科学认为问题是思维的起点,问题又是创造的前提,一切发明创造都是从问题开始的。
正如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而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之一,是教师开启学生心智、促进学生思维、增强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的基本控制手段。
尤其是对小学课堂教学,提问就更显其重要性。
为此,首先课堂提问概念开始,是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一定的教学目的要求,针对有关教学内容,设置一系列问题情境,要求学生思考回答,以促进学生积极思维,提高教学质量,课堂提问在教学中的意义包括:传递教学信息,反馈教学信息,调整教学方案等。
其次,课堂提问对学生学习的意义与价值则包括:激发学习动机,调动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思维,培养相关能力,巩固所学知识等,我们有必要深入研究小学课堂提问的策略,以改进和提高小学课堂提问的技巧,最大限度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小学课堂教学的效率。
下面,结合前辈们教学实践和本人的学习心得,谈一谈个人的一些体会:一、小学课堂提问的现状及其分析课堂提问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很多教师对课堂提问的策略和原则缺乏研究和探索,使课堂提问流于形式,表面上看有问有答,实际上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和激发、学习能力的培养和发展、学习潜能的挖掘和开发作用不大。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提问过于频繁,问题缺乏质量一些教师为了制造热闹的课堂气氛,不分主次,不顾学生实际,改过去的“满堂灌”为“满堂问”。
学生缺少质疑问难、独立思考的时间,不利于创新能力的培养。
这种看似活跃的课堂气氛,实质上是在为教师的教或板书“填补空档”服务,教学实效不高。
过多的提问会导致学生依赖教师的问题进行学习,压抑了思维的火花,不利于学生主体性的发挥。
(二)、提问没有精心准备一些教师课前没有精心钻研教材,没有根据学生实际创设课堂提问,上起课来,经常信口开河,为提问而提问。
提问琐碎频繁,不分主次。
一连串的一问一答浪费了不少宝贵时间,不但不能激起学生思维,反而会使学生思维受到抑制,容易使学生养成不假思索、随意应付的坏习惯。
而有些教师提出的问题却又过于深奥,学生无从答起,课堂出现冷场,教师或责备学生,或自问自答,这样的提问既浪费了宝贵的教学时间,又打击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提问只关注优等生一些教师上课时担心学习水平一般的学生答不出、答不准问题,影响教学进度,于是喜欢提问那些回答问题完整的优等生,避开后进生。
这就使后进生在教师提问时不是积极参与,而是消极等待,甚至把自己当作局外人,久而久之,这些学生对学科越来越没兴趣,在课堂上开小差,最终导致其思维能力衰退。
假若教师想让每一个学生都成为成功者的话,就应该给他们每个人以同等的机会,让他们每一个人都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从体验成功中热爱学习。
二、有效性提问的特点什么是有效的提问?我们在日常教学活动中怎样做才能达到提问的有效性?(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兴趣是学习动机中最活跃的因素,尤其对少年儿来说,没有兴趣的学习是一种苦役,因此有效的课堂提问要善于创设情景,让静态的知识动态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二)、课堂提问要紧扣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教师应对教材进行分析,把握教材的重难点,并以此作为提问的依据,使设计的问题即明确易懂无歧义,又能突出知识的重难点。
(三)、启发性是课堂提问的灵魂教师所设计的问题要能够激活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去探索、去发现。
三、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提问策略(一)、提问时机要得当1、在新旧知识联系处提问当学生遇到障碍,发生矛盾时,思维就开始了。
教师必须研究教材,从学生的认知心理出发,从学生原有的知识中找到新知识的认知生长点,认真思考设计出导向性的问题,铺设好“桥梁”,促使知识间的渗透和迁移。
如笔者在教学二年级下册《表内除法二》中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时,是这样设计的:先复习倍数,求2的3倍是几,学生答6,因为2的3倍即3个2。
老师提问:“6是2的几倍?”学生很快答出是3倍。
老师追问:“怎么算?”“6除以2等于3。
”“为什么用除法?”学生开始回忆除法的意义,讨论得出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即求一个数里有几个另一个数,讲6看成总数,2是每份数,求份数,所以用除法。
2、在兴趣点上提问在学习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万以内数的认识”前,学生还不懂千和万的计数概念。
教师提问:“请大家估计体育馆能坐多少人?”表现欲很强的学生都争着说出自己认为最大的数字来比过别人,进行了激烈地争论,这样引入新课就使学生兴趣高涨。
3、在产生困惑时提问在学习《表内除法一》时,有学生对0为被除数的除法不理解。
笔者没有直接解释答案,而是创设情境,给学生讲了《猪八戒吃西瓜》的故事:猪八戒将师徒四人的四个西瓜都吃完了,唐僧、孙悟空、沙和尚怎么分西瓜呢?学生恍然大悟,0除以3等于0。
(二)、提问形式要把握1、直问简单明白地问:“是什么?有什么?”2、曲问从问题的另一侧面发问。
如在教学圆的特征时,这样提问:“车轮的形状是什么样的?你们看见过三角形或长方形的车轮吗?为什么?”学生的思考就会得出圆形的本质特点。
3、反问将学生的错误提出来,问:“这样的结果是否经得起验证?什么地方不符合算理?”4、启发式提问如:“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5、伏笔式提问新课结束时,将下节课的知识点做一个提示。
如:“今天我们学习了直角,那比直角大的角和比直角小的角又分别叫什么角呢?大家课后可以去找找答案。
”6、挑拨式提问如在教学中出现不同意见时,教师故意说:“有的同学认为是,有的同学认为不是。
到底哪个对?为什么?”引导学生质疑和解决问题。
7、挑逗式提问如在教学简便运算前,让学生笔算几道题,然后教师说:“这些题目我都能进行口算,你们知道我用了什么好方法吗?”(三)、提问对象要准确学生存在不可避免的差异,但在课堂上要面向全体学生,兼顾优差生。
所以课堂提问要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由简到繁,由易到难,既能激发优生思维,又要给后进生一定机会。
具体做法是:简单问题应指名后进生来回答,对一般问题让中等生回答;对后进生应指导他掌握基本方法,对中等生要求思考“还有没有其他的方法?”,对优生则要求他思考“这些解法有什么规律和联系?”。
(四)、提问对策要把握1、要把握好问题的趣味性课堂上不仅需要我们的细心观测,适合调动,还需要一定的提问策略。
比如如果问题较难,可以请附近的优等生先回答,以优带差,为后进生的回答设置契机,给他们较长的思考时间复述;再如对回答错误的学生,应注意聆听他们的回答,在他们理解的基础上,顺引他们的思路进行讨论或做适当的提示,让他们自己找到正确的答案;教师也可在评价方面多下点功夫,如:“孩子,你在进步。
”“来,让我来摸摸你聪明的小脑袋!”“老师相信你,试试看。
”要让孩子真心感到老师在帮他、爱他。
一言之,课堂提问需问“心”。
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可以设计一些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趣味性问题,寓趣于问,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小学生都具有好奇、好玩、好动的心理特点,为此,教师必须从教材和学生的心理特点出发,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游戏、故事、谜语、竞赛等方式,把抽象的数学知识与生动有趣的情境结合起来,让课堂提问富有情趣和吸引力,从而使学生在愉快中获取知识。
例如,在教学《圆的认识》,设计一个班级骑车比赛,小明的轮子是三角形的,小强的轮子是正方形的,小林的轮子是圆形的。
通过课件演示,引发学生猜想:“他们中谁能最快到达终点呢?”这样的提问形象活泼,富有儿童情趣,使学生积极投身到问题解决的情境之中,爱因斯坦在《爱因斯坦文集》提到:“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2、要把握好问题的明确性就数学语言而言,它的特点是严谨、简洁,教师提问应注意符合这种特点。
为了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所提出的问题必须明确,只有这样,才能把握好学生思维的方向。
如:一位新教师在教学“小数的初步认识”时,板书5元、0.5元、0.08元,并提出这样一个问题:“这三个5是否相等?”结果学生回答为:“是相等的”,这个答案偏离了教师的预设,搞的教师不知如何是好。
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教师的问题提的不明确,结果导致学生对这样的提问摸不着头脑,当然就不能按照教师的预设意图去答了。
其实教师只要把问题改成:“这三个数有什么不同?是否相等?”或“这3个5表示的意义一样吗?”,学生是不难回答的。
3、要把握好问题的层次性教师所设计的问题要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层层推进,必须符合小学生思维发展的规律。
主要体现两个原则:一是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让学生能拾级而上;二是要面向全体学生,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有表现的机会,都能在课堂上享受到成功的喜悦。
因此,教师在设计数学问题时,要一环紧扣一环,有层次地设问,才能使学生的思维逐渐深化。
如一位教师在教学《三角形面积的计算》过程中,设计了如下问题:1、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什么图形?2、平行四边形的底是原来三角形的哪一条边?3、平行四边形的高是原来三角形的什么部分?4、三角形的面积是平行四边形面积的多少?5、怎样用计算公式表示三角形的面积?6、求三角形面积为什么要用底乘以高再除以2?这样步步递进的问题,不仅使学生较好地利用旧知识进行了迁移学习,也能帮助学生真正理解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4、要把握好问题的技巧性教师设计的问题应问在学生的“疑”处,让学生在怀疑中起争论,在争论中辨别是非,最终经过同学思想的交流,教师适时的引导,使问题得以解决,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
这不仅能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也使学生的心理得到满足,从而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曾看过一位教师执教的《三角形面积的计算》这一课,他提问的技巧就很让人佩服。
在学生都掌握了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并能运用这个公式计算时。
教师适时抛出了一个“奇特”的三角形,让学生计算面积。
结果,几乎所有学生的答案都一致。
正当学生沾沾自喜时,教师却说:“你们都上当啦!”教师一语,顿时让学生炸开了锅,学生的情绪也一下子亢奋起来。
这时,教师才在学生思维“如饥似渴”的情况下揭示了这个三角形的奥秘,而这节课也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总之,在实践中,教师要联系实际,优化提问内容,把握提问时机,讲究提问技巧,不断提高自己提问的能力,同时也要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发现问题的能力,真正提高课堂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