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美学10园林审美理论
- 格式:ppt
- 大小:4.29 MB
- 文档页数:31
广东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园林美学与欣赏》课程标准课程代码:XXXXXXX适用专业:森林生态旅游制订人:林怡修订人:赵秀娟教授**人:***园林工程系(部)园林设计教研室制订(修订)2016年09月02日《美学鉴赏》课程标准学分:2.0学时:38适用专业:园艺技术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课程性质:本门课程是高职教育类园艺技术专业的专业必修课;是园林绿化岗的拓展课程,为本专业学生考取中高级花卉园艺工证书服务。
是培养学生了解造园思想的产生和发展、造园中的基本原则和园林美鉴赏方法,从而进一步培养学生美学素养,提高园林审美能力的课程,有利于学生在园林绿化方面涉及到的美学问题,如“园林美”、“绿色环境”等作进一步的探索和研究。
课程任务:将美学基础与园林相关专业知识相结合,理论知识以够用为度。
前导课程:无后续课程:《园林花卉》二、课程教学标准1.知识:(1)美学与园林美学概论(2)园林美及其特征(3)园林美的创造(4)园林美的鉴赏(5)园林管理与园林美学(6)园林美学的继承和发展2.技能:能够独立剖析园林特征、明确园林表现要素和园林艺术风格。
3.素质:能胜任企业单位生产、管理第一线工作的健康身体素质;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与人协作、适应社会的能力;学习、开拓创新能力;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和文化修养的文化素质。
三、课程教学条件标准师资标准:本门课程专任教师中具有中级职称1名。
实训(验)室标准:无校外实训基地标准:无四、课程内容及学时安排- 3 -- 4 -- 5 -- 6 -- 7 -广东生态工程职业学院课程标准五、课程教学方法理论教学以多媒体课件的讲授为主要直观教学手段。
实训课配合理论教学,可分为课前预习实验步骤,课间严格操作要求,课后认真总结实验结果三个环节,强化学生动手能力。
1.教学项目化——设定假想项目,设计教学任务,展开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
2.工作流程化——基于职业岗位工作流程的教学组织与任务分配。
3.实践小组化——学生以4-6人为单位进行小组实操。
园林美学的概念1. 引言园林美学是对园林艺术与美学之间联系的研究,涵盖了园林设计、园林景观、园林建筑等方面。
园林美学不仅是一种审美的体验,也是一种思考和理解自然与人类关系的方式。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园林美学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2. 园林美学的定义园林美学可以理解为研究园林艺术与美学的理论和方法。
园林美学探讨人们对于园林艺术的审美感受和理解,以及园林艺术作品如何表达美的内容和意义。
园林美学关注的范围广泛,包括景观规划、植物配置、材料运用、空间布局等,以及对自然和人文景观的思考和诠释。
3. 园林美学的重要性园林美学在园林设计和景观规划中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它不仅能够提高人们对园林艺术的欣赏水平,还能够促进设计师对于自然和人文环境的敏感性和理解力。
具体来讲,园林美学的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3.1 丰富人们的审美经验园林艺术是人们与自然互动的媒介,通过对园林美学的研究与应用,人们能够在观赏园林景观的过程中丰富自己的审美经验。
园林美学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园林艺术作品,从而提高对自然美和人文美的感知能力。
3.2 增强园林设计的表现力园林美学的研究不仅关注美的感受,还注重园林作品如何通过形式、色彩、材料等要素表达美的意义。
园林美学的应用能够提高园林设计师对于空间形式和表达手法的把握,使得园林作品更具有艺术性和表现力。
3.3 强调自然与人的和谐园林美学强调自然与人的和谐,追求人与自然的内在共鸣。
通过园林美学的应用,园林设计师可以更好地理解自然环境与人文景观的关系,将其合理融合在一起,打造出既美观又实用的园林空间。
3.4 唤起人们对环境保护的意识园林美学的研究不仅关注园林作品自身的美学价值,也关注其对环境的影响和意义。
通过园林美学的应用,人们能够更好地了解园林作品对于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和环境可持续性的重要性,从而唤起人们对环境保护的意识和行动。
4. 园林美学的实践与研究园林美学的实践与研究包括园林设计、景观规划、园林艺术研究等方面。
中国古典园林设计中的美学思想分析摘要:园林设计是现代设计领域中最重要的设计门类之一,对其美学的理论进行深刻的研究是很有必要的。
同时,园林是一个宽泛的、多学科交叉的概念,它和自然、建筑、生态环境等因素密切相连。
并且,园林美学需要考虑具体的土地和人的关系,绝大多数都是“人化的自然”,甚至就是“人造的自然”,是人和自然相协调的产物。
关键词:园林设计;环境;美学一、设计背景园林设计可以给人们提供良好的栖居生活环境,保持人与自然的最佳关系,并且促进人类、自然、社会的和谐发展是景观设计不懈的追求。
随着工业的高速发展,人口高度集中,环境污染、生态平衡等问题不断威胁着人类的生存与发展,人们希望创造出一个健康而舒适的生存环境,以便充分发挥人的潜能。
园林设计可以使人的内心获得宁静、满足并产生一种愉悦和美的体验。
二、“天人合一”的传统美学思想对中国古典园林设计的影响中国美学的起点是从老子提出和阐述的一系列概念开始的,老子的概念对中国古典美学形成自己的体系和特点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数千年来,大量的哲学家、美学家、艺术家不断地在这个领域探索,从而形成了博大精深的中国美学体系。
以“和”为美,就是在进行审美创造和评价时要具有整体意识,譬如,古人追求的“天人合一、知行合一、情景合一”正是整体意识的体现。
儒家从“天人合一”的角度论证了其环境美学的思想,这一理论对园林设计美学的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启示与指导作用。
道家老子认为,自然规律是宇宙万物普遍存在的,主宰万物的运行,如果从道家的观点出发,园林设计最大的道就是顺应自然。
顺应自然,遵循自然规律行事,做合乎道的园林设计,符合传统美学思想和现代设计发展潮流,违背自然之道的园林设计必然会使人类受到大自然的惩罚。
建立在古代中国哲学“气”的概念基础上的风水学说,是一种传统的文化思想,也是一种广泛流传的民俗。
从客观角度上可以反映古代中国人追求自然环境协调统一的思想真谛,其中的某些观念,如生态环境理论,与现代园林设计中的一些美学主张不谋而合。
第一节_园林美学概述园林美学是研究园林艺术与美学规律的学科,涵盖了园林的设计、建造、布局、植物选择等方面。
园林美学的研究内容包括园林艺术的起源与发展、园林艺术的美学理论与方法、园林艺术创作与表现、园林空间与时间的美学特征、园林艺术的审美观念与价值等。
园林美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人类与自然的关系。
自然环境对人类生活和精神需求的影响,推动了园林美学的发展。
古代的园林是人们与自然相结合的产物,通过人为的改造与布局,创造出一种理想化的自然环境。
园林艺术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早期的宫廷园林和庙宇园林,随着社会的发展,园林艺术逐渐走向社会,成为一种重要的文化艺术。
园林美学的美学理论与方法包括形、色、质、光、线、节奏等美学要素的运用。
园林设计需要考虑空间的布局与比例,植物的选择与组合,景观的构思与表现等方面。
园林艺术家通过对自然的观察与表达,将自然元素与人工元素相融合,塑造出具有独特魅力的园林景观。
园林空间与时间的美学特征是园林美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园林空间的美学特征包括尺度感、深度感、透视感、层次感等。
园林时间的美学特征包括季节变化、光影变化、植物生长的变化等。
园林艺术家通过对时间的考虑与利用,打造出不同季节、不同时刻的景观,增强了园林的美感。
园林艺术的创作与表现需要考虑观者的视角与体验。
园林艺术家通过选择合适的视角与布局,营造出一种令人愉悦的观赏体验。
园林艺术还需要考虑观赏者的情感与心理需求,通过景观的表现与细节的刻画,唤起观赏者的美感与情感共鸣。
园林艺术的审美观念与价值也是园林美学的重要内容。
园林艺术通过对自然的模仿与再创造,展现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想境界。
园林艺术还通过对人类精神需求的满足,提供了一种精神寄托与放松的场所。
园林艺术的审美观念与价值还体现在对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重视上,通过园林的设计与管理,促进生态环境的改善与保护。
总之,园林美学研究的是园林艺术的美学规律与方法,探讨园林艺术与自然、人类社会的关系。
园林美学的四个范畴
园林美学通常包含四个范畴或要素,这些要素涵盖了设计、审美和艺术性质,以创造和欣赏美丽的园林空间。
这四个范畴包括:
1.自然性(Naturalness):强调园林景观的自然感和自然美。
园林设计师
努力使园林看起来自然、有机、和谐,与周围的自然环境相协调,并且尽可能地模仿自然景观,包括山川河流、植物和自然材料的运用。
2.人工性(Artificiality):指的是园林的人工构建和设计。
虽然强调自
然性,但园林美学也包括了人工的创造和干预。
设计师通过布局、形状、结构和艺术手法,创造出独特而具有美感的园林环境。
3.审美性(Aesthetics):以审美的眼光来评价和欣赏园林景观。
这个范畴
涉及到美学的原则和观念,考虑到色彩、纹理、比例、形状等因素,通过设计和安排来营造美感。
4.社会性(Sociability):园林是一个社会空间,它不仅为个人提供美的
享受,也是社交和交流的场所。
园林美学考虑到人们在园林中的活动、交流和互动,如休闲、娱乐、文化活动等。
这些范畴共同构成了园林美学的基本要素,同时也反映了园林设计中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园林美学的实践与理论不断演变和发展,其目标是创造出令人愉悦、舒适、和谐的园林环境。
园林绿化中的景观美学与审美评价研究摘要:园林绿化一直以来都是城市美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景观美学与审美评价是园林绿化设计中不可或缺的要素。
本研究旨在探讨园林绿化中的景观美学原理及其在审美评价中的应用。
首先,我们通过文献综述方法系统梳理了景观美学的相关理论,包括景观感知、景观元素、景观构图等方面。
然后,我们分析了不同文化背景下景观美学的差异以及其对园林绿化设计的影响。
接下来,我们提出了一种综合性的审美评价模型,以帮助评估园林绿化项目的美学质量。
最后,我们以几个实际案例作为研究对象,运用我们的评价模型进行了案例分析,验证了该模型的有效性。
关键词:景观美学、园林绿化、审美评价、设计原则引言:园林绿化作为城市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不仅为城市居民提供了休闲娱乐的场所,还承载着城市的文化和历史传承。
因此,园林绿化设计在满足功能性需求的同时,也需要注重景观美学的考量。
景观美学作为一门综合性的学科,涵盖了景观设计的方方面面,包括景观元素的选择、布局的合理性、空间的利用等等。
通过将景观美学原理融入园林绿化设计中,可以增强城市绿地的美感,提升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
本文旨在深入探讨园林绿化中的景观美学与审美评价,为园林绿化设计提供有力的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首先,我们将回顾相关文献,系统总结景观美学的基本理论和概念,以及其在园林绿化领域的应用历程。
然后,我们将重点关注不同文化背景下景观美学的差异,以及这些差异对园林绿化设计的影响。
随后,我们将提出一种综合性的审美评价模型,以帮助设计师和决策者更好地评估园林绿化项目的美学质量。
最后,我们将运用该模型对实际案例进行分析,验证其在实际应用中的有效性。
方法:为了深入研究园林绿化中的景观美学与审美评价,我们采用了以下方法:文献综述:首先,我们进行了广泛的文献综述,梳理了国内外相关研究的最新进展。
这包括景观美学的理论框架、园林绿化设计的关键原则以及审美评价方法的演变。
通过文献综述,我们确立了研究的理论基础和研究方向。
园林美学知识点总结导言园林美学是园林艺术的理论基础,是一门研究园林景观的美的形式和规律的学科。
它既是美的学科,也是一门对美的创造的学科。
园林美学对园林景观的审美价值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阐述,促进人们对园林艺术和园林景观的欣赏和理解。
本文将对园林美学的相关知识点进行总结,并探讨其在园林艺术实践中的应用。
一、园林美学的概念园林美学是研究园林景观艺术的美的特征、规律和原则的学科。
它主要包括景观设施、植物配置、空间布局、色彩对比等一系列与园林景观相关的审美因素。
园林美学的概念体现了人类对自然的审美情感和审美理想,是人类文化对自然的再创造和再塑造的艺术形式。
二、园林美学的基本原则1.自然性原则自然性原则是园林美学的核心原则之一。
它强调园林景观应当尊重并模拟自然,遵循自然规律,使人们在园林中感受到自然的气息和美好。
自然性原则要求园林景观的设计应当尽量减少对自然的破坏和干扰,同时尊重和保护生物多样性,使园林景观与周围的自然环境相融合、相适应。
2.整体性原则整体性原则要求园林景观的设计应当注重整体布局和协调统一。
在园林美学中,景观要与建筑相协调,植物要与地形相配合,水景要与石材相搭配,整个园林景观要体现出和谐一致的整体效果。
通过整体性原则的运用,可以使园林景观更加有序、统一和美观。
3.变化性原则变化性原则是园林美学中的重要原则之一。
它强调园林景观应具有一定的变化性和动态性,使人们在园林中产生愉悦和惊喜。
园林景观的变化性主要体现在植物的季节变化、水的流动和光影的变化等方面。
通过变化性原则的运用,可以使园林景观更具生命力和活力。
4.节奏性原则节奏性原则是园林美学中的审美原则之一,它强调在园林景观的设计中要有一定的节奏感和韵律感。
节奏性原则不仅体现在园林景观的整体布局上,还体现在路径、景点和植物配置等方面。
通过节奏性原则的运用,可以使园林景观更具魅力和吸引力。
5.节制性原则节制性原则是园林美学中的审美原则之一,它强调在园林景观的设计中要有节制和适度的原则。
第1篇一、引言园林,作为人类居住环境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承载着丰富的美学价值和文化内涵。
园林美学导论旨在探讨园林艺术的本质、特点、分类以及审美原则,为读者提供一把开启园林艺术大门的钥匙。
以下为笔记摘抄:二、园林艺术的本质1. 定义:园林艺术是人类运用自然和人工景观元素,通过巧妙的设计和布局,创造出具有审美价值的空间环境。
2. 特点:- 综合性:园林艺术融合了建筑、绘画、雕塑、园艺等多种艺术形式。
- 生态性:园林艺术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追求生态平衡。
- 实用性:园林艺术不仅要满足审美需求,还要满足人们的生活需求。
三、园林艺术的特点1. 景观多样性:园林艺术以自然景观为基础,结合人工景观,形成丰富多样的景观效果。
2. 布局合理性:园林艺术注重空间的布局和比例,使景观具有和谐统一的美感。
3. 生态环保性:园林艺术强调生态平衡,注重植物的选择和配置,以达到净化空气、美化环境的目的。
4. 文化内涵:园林艺术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体现了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历史文化。
四、园林艺术的分类1. 按地域分类:- 中国园林:以江南园林为代表,注重山水意境、园林小品和文人气息。
- 欧洲园林:以法国古典园林为代表,强调对称、规则和几何图案。
- 日本园林:以枯山水为代表,注重禅意和自然元素的运用。
2. 按功能分类:- 公园:供公众休闲娱乐的园林,如北京颐和园、苏州拙政园。
- 住宅园林:为居住者提供休闲、观赏、健身等功能的园林,如苏州网师园、杭州西湖别墅。
- 宗教园林:为宗教活动服务的园林,如南京栖霞寺、北京潭柘寺。
五、园林艺术的审美原则1. 意境美:园林艺术追求“意境”,即通过景观的布局、植物的选择和配置,营造出一种富有诗意的氛围。
2. 比例美:园林艺术注重空间的布局和比例,使景观具有和谐统一的美感。
3. 对比美:园林艺术通过色彩、形状、质感等方面的对比,使景观更加生动有趣。
4. 变化美:园林艺术追求空间的层次感和节奏感,使景观富有变化。
园林艺术原理部份第一章形式美法则自然界常以其形式美取胜而影响人们的审美感受,各种景物都是由外形式和内形式组成的。
外形式由景物的材料,质地,体态,线条,光泽,色彩和声响等因素构成的;内形式是上述因素按不同的规律而组织起来的结构形式或结构特征。
如一般植物都是由根,干,冠,叶,花果组成的,然而它们由于其各自的特点和组成方式的不同而产生了千变万化的植物个体和群体,构成了乔,灌,藤,花卉等的不同的形态。
园林建筑是由基础,柱梁,墙体,门窗,屋面组成,但是运用不同的建筑材料,采用不同的结构形式,使用不同的色彩配合,就会表现出不同的建筑风格,满足不同的使用功能,从而产生丰富多彩的风景建筑形式。
形式美是人类在长期社会实践中发现和积累起来的,它具有一定的普遍行,规定性和共同性。
但是人类社会的生产实践和意识形态在不断改变着,并且还存在着民族,地域性及阶级,阶层的差别。
因此,形式美又带有变移性,相对性和差异性。
但是,形式美发展的总趋势是不断的提炼与升华的,表现出人类健康,向上,创新和进步的愿望。
任何单纯追求刺激,怪诞,畸形,杂乱,美丑颠倒的颓废主义都必将为人类所唾弃。
一形式美的表现形态从形式美的外形式方面加以描述,其表现形态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线条美线条是构成景物外观的基本因素。
人们从自然界中发现了各种线型的性格特征,长条横直线代表水平线的广阔宁静;竖直线给人以上升,挺拔之感;短直线表现阻断与停顿;虚线产生延续,跳动的感觉;斜线使人自然联想到山坡,滑梯的动势和危机感。
用直线类组合成的图案和道路,表现出梗直,刚强,秩序,规则和理性,而弧形弯曲线则代表着柔和,流畅,细腻和活泼。
如圆弧线的丰满,抛物线的动势,波浪线的起伏,悬链线的稳定,螺旋线的飞舞,双曲线的优美等。
线条是造园家的语言,用它可以表现起伏的地形线,曲折的道路线,婉转的河岸线,美丽的拱桥线,丰富的林冠线,严整的广场线,挺拔的峭壁线,简洁的屋面线等。
2.图形美图形是由各种线条围合而成的平面形,一般分为规则图形和自然式图形两类。
浅谈中国古典园林的美学特征中国园林的美学特征,是指历史上中国人所形成的一种独特的构建园林美学思想与方法。
中国古典园林是中国传统文化遗产中的一部分,也是世界园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美学特征包含了自然观、建筑观、艺术观、文化观、哲学观和宗教观等方面。
本文将着重介绍中国古典园林的美学特征。
一、自然观中国古典园林的美学特征之一是自然观。
中国人认为自然是最伟大、最神秘、最美好、最能启迪人智慧的事物之一,因此中国古典园林的建造注重与自然相融合。
中国人认为园林应充分地借助自然地貌、山水、植被等元素,并且不应割裂与自然的联系。
因此,在园林建设中,注重保留自然的本来面貌,避免任意改动。
同时园林景观的设计注重在自然性和人工性之间取得平衡。
如若想构建一座人工的园林,首先应该遵循自然的规律,诉求以自然的美来构建,通过排除粗糙、呆板、僵硬、不合理的人类意志,重视自然因素与自然规律的合理利用。
二、建筑观中国古典园林的美学特征之二是建筑观。
中国人认为建筑艺术是中国园林的基础,因为它们有美丽的建筑和雕刻,有交通枢纽和观赏景点,使游客可以欣赏到自然和艺术的完美结合。
中国古典园林的建筑艺术通常集中于“园林之外”,它们不是用来遮蔽网络和逃避自然景观,而是以其独特的文化背景,和自然景观的和谐一体,同时兼顾景致与功能的有机结合,形成了许多雅致精美、工艺精湛、雕刻绝妙的园林建筑。
三、艺术观中国古典园林的美学特征之三是艺术观。
中国人认为所谓艺术,是以自然景观为艺术的基础,这是中国古典园林的基本构成之一。
自然景观,无论生或死,有其固定的本质特征,非人类所能创造。
因此,中国园林建筑通常会利用自然现象来创造景观,同时运用艺术手段,加以点缀和陶冶,包括布置石块池塘、摆放石头、造福鱼石桥和观赏亭子等。
最终将土地和建筑融合起来,形成一种极具个性、富有意义的景观。
四、文化观中国古典园林的美学特征之四是文化观。
中国人认为传统文化是中国园林的精神灵魂,因此中国古典园林通常会融合当时的社会风尚、文化内容和艺术表现方式来构建园林。
第一章中外园林基本知识1、按园林隶属关系,我国古典园林主要分为三类: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寺观园林2、皇家园林因功能不同分为三类:大内御苑、行宫御苑、离宫御苑·大内御苑-北海、中南海、故宫内的御花园、慈宁宫花园、宁寿宫西路花园(乾隆花园)·离宫御苑-颐和园·行宫御苑-承德避暑山庄按距离由近到远大内御苑<离宫御苑<行宫御苑皇家园林的特点尽管是模拟山水风景的,但也要体现皇家气派和皇权至尊。
造园特点:①规模宏大②选址自由③建筑富丽④皇权的象征寓意⑤江南园林意境的汲取3、私家园林(中国古代园林,凡属于王公、贵族、地主、富商、士大夫、地主等私人所有的园林)造园特点:①规模较小。
②内向式布局。
③诗画情趣、意境深远。
④中国私家园林相对多集中在南方。
4、寺观园林(或称之为寺庙园林,指的是佛寺、道观、历史名人纪念性祠庙的园林)造园特点:①特殊的受众群。
②发展的稳定性。
③选址多名山胜地。
④由于寺庙园林主要依赖自然景貌构景,在造园上积累了极其丰富的处理建筑与自然环境关系的设计手法。
5、我国的古典园林经历了以下四个发展阶段:①古典园林发展的生成期――夏商周秦汉时期最早见于史籍记载的园林形式是殷周时期的“囿”,园林主要构筑物是春秋战国时期的“台”秦朝宫-阿房宫,汉朝苑-上林苑上林苑其中最大的宫苑“建章宫”,出现了在“太液池”中建立“瀛洲、蓬莱、方丈”的“一池三山”的宫苑式布局的最早的形式。
②古典园林发展的转折期――魏晋南北朝特点:(1)造园风格的发展当时著名的私家园林――西晋石祟的“金谷园”(2)造园形式的多样③古典园林发展的盛年期――隋唐(园林题名开始)(1)隋唐宫苑――西苑(2)城市私园与文人造园的兴起出现了“文人园林”。
文人园林的兴起更侧重于赏心悦目而寄托理想、陶冶情操、表现隐逸,渗透出另一种造园风格——园林与诗画的沟通,折射出文人士大夫的独立人格、价值观念和审美观念。
(3)郊野别墅园:辋川别业――王维,庐山草堂――白居易(4)园林的基本形式有以西苑等为代表的皇家宫苑,以洛阳等地为代表的城市私家园林④古典园林发展的成熟期――宋元明清(1)皇家园林――寿山艮岳――宋徽宗艮岳代表着宋代皇家园林的特征和宫廷造园艺术的最高水平。
园林美学一.名词解释1、园林:在城乡建设中,借用天然形态的物质材料,来改造或改善环境的地方。
2、园林美:应用天然形态的物质材料依照美的规律来改造、改善或创造环境,使之更自然、更美丽、更符合时代社会审美要求的一种艺术创造活动。
3、比例:部分对部分、部分对全体在尺度间数据化的比照。
4、囿:划定一定的范围的植物领域,也是古代天子与诸候的狩猎场所,而后了展成为划定区域养禽兽的地方。
5、园路:连接一景点到另一景点之间的通道。
6、优美:实践主体与客体现实的和谐统一所显示出来的美。
7、跌落瀑布:水流跌落在底部硬石上,水花四溅,并发出震耳欲聋人心作用的瀑布形式。
8、对比:事物的对立双方的相互比较、相互影响的关系。
9、审美享受:在审美知觉初步形成的基础上,既愉悦感官的基础上,通过对比,想象和联想等手段,展开思维活动,与客体产生共鸣,产生出一种情景交融的境界。
10、均衡:造园作品中,各景物在左右、前后、上下等两方面的布局上其形态、质量、距离、价值等诸要素的总和处于对应相等的状态。
11联系是一要素与另一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关联的一种关系12黄金分割率即一直线中取一点分为两段以长段与整段直线之比等于短段与长线之比等于1:1.61813韵律节奏是各物体在时间和空间中按一定的方式组合排列形成一定的间隔并有规律的重复二知识要点1在中国美学史上承前启后的人物是孔子他提出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较好的说明了形式与内容的适度统一2被推崇为西方美学史上鼻主的人物是柏拉图3美学基本范畴中的根本范畴为美4世界造园系统大致可分为三部分即西亚欧洲中国5我国最早的关于园林艺术的专著是《园冶》6车而尼雪夫斯基把唯物主义美学推到一个新阶段提出著名的思想是美是生活7连接一景点到另一景点之间的通道称为园路8韵律节奏是一种运动中的秩序具有流动性9审美活动中的最初形式是审美知觉的形成10造成园林美学和园林风格的民族特征的主要因素是园林美学的继承性12美学研究的三大领域包括美美感和美的创造13优美最根本的美学特性是和谐14中国古典园林富有诗情画意叠山造水要造成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境界15造园中最基本的原则是天人同构16地形园路山石园水植物建筑为造园作品的六大要素17造园作品中掇山有两大内容一是截取真山二是人工造山18瀑布就其跌落的形式可分为三种跌落瀑布多叠瀑布和滑落瀑布19在中国园林风景中数量纵多而且几乎成为中国风景名胜标志的是塔20西方园林讲究一览无余追求人工美为一种开放式园林是一种供多数人享乐的众乐园21唐代诗人的辋川别墅是一座与自然山水风景相结合的宅园22植物成行排列遮蔽两侧创造出透视空间形成夹景使人产生景观深邃的感觉23地形从形态上一般可分为凸地形凹地形和平坦地形24水是造建风景园林的一个重要因素根据水的不同形态可分为静水和动水25中国古典园林自隋唐以后由模仿山水发展到山水写意的表现方法26公元前800年郑国史官史伯提出美学发展史上十分可贵的观点是和谐是美27孔子美学思想的核心是和28德国的古典美学是西方美学的高峰代表人物有康德黑格尔29西亚造园是由狩猎的囿发展成为游乐园其源自古波斯30在中国传统园林风景中运用最为广泛的是塔31园林美学是一门综合艺术的美学同一切文学艺术一样它具有继承性和时代性32承德避暑山庄应用了移天缩地在君怀的造园手法33欧洲美学思想的奠基人是亚里士多德34造园作品的和谐统一性是其具有审美特性的基本原则35美学的基本范畴包括美崇高悲滑稽和优美36英国植物学家威尔逊称中国是世界园林之母37园林审美活动中的三个阶段分别为审美阶段的形成审美享受审美判断38北宋宋徽宗在卞京的艮岳是非常著名的园林作品39中国古典园林是一种模拟自然追求自然的封闭式园林是一种独乐园40组合联系的表现手法主要是联系与分割41具有内向性给人封闭感和隐秘不公开感觉的是凹地形42由水面上的踏步组成的园路类型的汀步43灵台出现在殷末周初44匾额楹联从点缀和装饰方面体现中国古典园林美45故宫属于中国古典规则式园林的典型46平坦地形给人平稳安定的感觉47魏晋南北朝是我国古代美学思想的转折期48 1750年鲍姆嘉写了一本叫《美学》的书标志着美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49中国古典园林区别欧洲古典园林的最大特征之一是造园意境美50植物是园林中最基本的要素51园林中构成空间的三面为平面垂直面和顶面52均衡有对称均衡和不对称均衡53叠石的运用一般有叠石成山和叠石驳岸两种54对比是突出主景的重要技法之一55隋唐以后中国美学思想出现儒道和禅三家合流的趋势56审美活动的实质是想象力的活动57园林管理要立足了解园林的美这里的美主要是指设计者的创作意图与园林的整体风格和布局58厅台楼阁亭台榭廊鲂和塔是屋顶建筑的主要形式59喷泉可分为单射流喷泉喷雾式喷泉造型式喷泉和充气式喷泉60雕塑的主要形式有浮雕和圆雕61美是理性的感官想象是德国古典美学家黑格尔提出的62 19世纪俄国的美学思想家车而尼雪夫斯基提出著名的美是生活的思想63唯心主义的观点是从精神世界出发去探求美的本质把美的本质归纳为绝对的理念或归结为人的主观意识颠倒了物质和意识的关系64机械唯物主义观点的特点是从事物和意识的本质他带有明显的直观性缺陷65古罗马时期的郎吉驽斯最早提出崇高这一美的概念66悲剧的美学特征表现为人的本质力量的实践主体暂时被否定而最终被肯定代表历史发展的实践主体暂时受挫折而终将获得胜利67作为美学范畴的滑稽亦可称为喜喜剧喜剧性68滑稽的本质特性不是通过丑对没的暂时压倒来揭示美的理想而是在对丑的直接否定中突出人的本质力量的现实存在69讽刺是以真实而夸张或真实而巧妙之类的手段及其简练的把人生无价值的东西撕破给人看引发人们从中得到否定和贬斥丑的精神和情感愉悦70幽默是喜剧的一种独特形态它不像讽刺那样辛辣而是把内容和形式中的丑与美的复杂因素交合为一种直率而风趣的形式外现出来71采菊东南下悠然见南山反映中国古典园林追求自然淡泊真实的意境72中国历史上曾出现过囿苑园等不同名称73囿在殷代甲骨文以及后来的石鼓文中都画成田字形方格方格总填满各种各样的草本从象形文字角度来看他是指划成一定范围的植物领域也是古代天子与诸侯的狩猎场地而后发展成为划定区域养禽兽的地方74苏州留园中华步小筑一角用砖砌地穴门洞曲折幽深造成小中见大的意境这便是中国园林的另一种特色75孔子说仁者乐水智者乐山这意味着自然与人精神相互感应的关系76凸地形的表现形式有山峰山脊丘陵土坡等是一种具有动态感和威镇感的地形建筑楼台寺塔等建筑物常常建在凸地形顶部77所谓高方欲就亭台就是利用凸地形称景又称为赏景高地场所的特性78苏州被称为东方威尼斯问答园林的功能:园林的生态功能园林的社会教育功能园林具有提供人们休息和业余活动场所的功能审美功能发展旅游事业功能和体现国家民族及社会精神面貌的功能未来造园的趋势:古代造园经验依旧具有活力神话变成现实生活方式的巨大变化生态效益居头等重要地位园林美学研究的范围和内容每一个时代的社会生活和历史主要指已经存在的社会历史形态包括原始社会后期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其中经济基础政治制度及社会的历史演变对造园思想的影响较大。
中国园林的美学特点“园之布局,虽变幻无尽,而其最简需要。
实全含于‘园’字之内。
今将‘园’字图解之:‘口’者围墙也。
‘土’者形似屋宇平面,可代表亭榭。
‘口’字居中为池。
‘氏’在前似石似树。
”这是《中国园林志》中对园林的一个描述。
从中可看出园林的主要亮点就在于其中精致的宛若天成的人造景观,再配以亭台楼榭,通过蜿蜒错落,仿佛一位老者娓娓道来一个优雅的故事。
一、道法自然,追求仿造自然之神韵中国园林艺术源远流长,独树一帜,自成体系,是中华民族的瑰宝。
与欧洲园林整齐的布局不同的是,其最大的特点便是“天人合一”,强调自然美与人工美的无缝结合,达到浑然天成的效果。
古往今来,不少文人骚客寄情于景,抒发内心的山水情怀。
其中一句“绝怜人境无车马,信有山林在市城”言明了拙政园给人的绝妙体验。
中国山川秀美壮丽,让人十分热爱山环水抱的生活环境。
所以许多园林,尤其是皇家园林,都是依山傍水而建,或者是包络原山真湖,亦或是不惜代价开山造湖,人工堆叠。
仰能观山,俯可听泉,旁魄竹树云石,身偎山林涧溪。
怪石林立,奇花异草,曲径通幽。
高大的乔木与灵秀的花草形成高低对比,池塘与亭台交相辉映,山峰的高低回环,来自设计者的观察模仿和高超技艺,力争将最自然的一面展现眼前。
模拟自然,模拟仙境,汉武帝曾建有蓬莱、方丈、赢洲三仙山,开创一池三山的传统。
源于自然却高于自然。
中国传统园林讲究自然不做作,并不强调明显的、对称性的轴线关系,却又恰到其处的绘出一幅和谐平衡的画面,并且拥有非常强烈的整体感,无论从你眼前拿走哪件东西,都会让你觉得缺了那么一点味道。
园林中对自然元素的运用,不仅仅是朴素的自然美学的推崇,更是一种对自然所蕴含比拟的人格精神的追求。
其中,山与水结合在风水理论中就认为是阴阳两极的结合。
“仁者乐山,智者乐水”从而把山水与人的品格结合起来,山的刚毅,水的灵动,寄予了人的美好希望。
中国古典园林对于园林主人来说超越了视觉感官的乐,而达到了一种心灵上的乐,对于他们来说,园林是精神居所,是文人的寄托,使他们骨子里追求隐逸生活的一种这种的方式,这种主人通过园林来表情达意的行为以及园林本身所蕴含的道德精神。
园林美学的定义园林美学的定义1. 引言在人类文明的历史中,园林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园林是一种与自然环境和人类创造力密切相关的艺术形式。
它将大自然与人类文化相结合,通过景观设计和植物布置,创造出令人愉悦、平静和富有美感的场所。
在园林的背后,隐藏着一门独特的学科——园林美学。
本文将深入探讨园林美学的定义以及其在园林设计中的重要性。
2. 园林美学的定义园林美学是一门研究园林艺术、设计和体验的学科。
它关注园林作为一种艺术形式的美学原则和价值观。
园林美学包括对景观设计和园林建筑的审美标准、原则和理论的研究,以及它们对人类情感和体验的影响。
园林美学的目标是通过创造出优美、和谐和具有意义的园林空间,来提升人们的幸福感和生活质量。
3. 园林美学的重要性园林美学的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3.1 美的享受和欣赏园林美学的核心是创造美学价值和美的享受。
园林设计师通过精心选择和布置植物、石块、水景等元素,创造出丰富多样、宜人的景观。
这些景观不仅令人愉悦和欣赏,还可以激发人们的审美情趣和对美的追求。
3.2 自然与人文的结合园林作为自然与人文相结合的艺术形式,体现了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园林美学通过景观设计将自然元素与人类文化、历史和社会背景相结合,创造出具有独特风格和个性的园林空间。
这种结合不仅展示了人类对自然的尊重和感激,也通过园林中的文化和历史元素,传达了人类的价值观和思想。
3.3 绿色生态和可持续发展园林美学强调绿色生态和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在园林设计中,注重植物的选择和布置,以达到生态平衡和资源的有效利用。
园林美学通过创造绿色、环保的园林空间,呼吁人们保护环境和可持续发展。
4. 园林美学的实践原则在园林设计中,有一些实践原则可以遵循,以体现园林美学的理念和原则:4.1 自然同化原则自然同化原则要求园林设计与自然环境相协调。
设计师应该尊重并模仿自然的形式、色彩和纹理,以创造出与周围环境融洽一致的园林空间。
4.2 隐喻和象征原则隐喻和象征原则是园林设计中常见的美学手法。
园林美学教学大纲
一、课程简介
本课程旨在通过深入探讨园林美学的理论与实践,培养学生对园林艺术的审美能力和设计思维,从而提升其园林设计水平。
课程内容涵盖园林美学基本概念、历史演变、设计原则和方法等方面。
二、课程目标
1.理解园林美学的基本概念和内涵;
2.掌握园林美学的历史发展脉络,了解各个时期的代表性作品;
3.熟悉园林美学的设计原则和方法,并能应用于实际设计中;
4.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使其具备独立进行园林设计的能力;
5.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培养其成为优秀的园林设计师。
三、课程内容
1.园林美学基础知识
园林美学的定义和范畴
园林美学与其他艺术形式的关系
园林美学的基本要素和特征
2.园林美学的历史演变
古代园林美学的发展与影响
中世纪到现代园林美学的转变和创新
当代园林美学的发展趋势和争议
3.园林美学的设计原则
比例与尺度的运用
空间与序列的构建
材料与植物的选择与运用
色彩与光线的应用
4.园林美学的设计方法
规划与布局的思考方法
形式与结构的设计方法
表达与呈现的技巧与工具
5.园林美学实践案例分析
分析经典园林作品的美学价值和设计手法
实地考察和讨论当地优秀园林作品
四、教学方式
1.授课形式:理论授课、案例分析、实地考察等。
2.学习资源:教材、参考书籍、文献资料、多媒体教学等。
3.学生评估:平时表现、作业报告、设计项目、期末考试等。
美学原理中的环境美学理论
环境美学理论是指关于环境美的研究与思考。
美学原理中有几种环境美学理论,包括自然美学、园林美学和建筑美学等。
以下是对这些环境美学理论的简要介绍:
1. 自然美学:自然美学研究的是自然界中的美。
它关注自然景观的美感,以及自然中的各种元素和规律。
自然美学强调与自然的和谐、平衡和完整感,以及人与自然的关系。
2. 园林美学:园林美学研究的是人造的自然环境,包括公园、花园、庭院等。
它涉及园林设计原则、景观元素的选择和布局等方面。
园林美学强调在有限的空间中,通过绿化、水景、建筑等手段创造出和谐、平衡和诗意的环境。
3. 建筑美学:建筑美学研究的是建筑物的美。
它考虑建筑的形式、结构、比例、材料等因素对美的影响。
建筑美学关注建筑与环境的交互作用,追求建筑与周围环境的和谐统一。
这些环境美学理论都试图探讨人与环境之间的美的关系,通过研究环境中的美感和审美体验来提高人们对环境的关注和重视。
同时,它们也希望通过创造美的环境,提升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园林美学的概念一、引言园林美学是指对园林艺术的审美研究和理论探讨,它既是一门学科,也是一种文化现象。
园林美学的研究内容包括园林艺术的历史演变、设计原则、审美规律等方面。
园林美学在推动园林艺术发展、提升城市品质、丰富人们精神生活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园林美学的起源和发展1. 园林美学的起源园林艺术在中国已有悠久历史,早在唐代就有了著名的洛阳牡丹园和长安太和殿前花坛。
但真正意义上的园林美学研究始于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当时人们开始重视自然景观和人工景观之间的关系,并将其转化为一种审美体验。
2. 园林美学的发展随着时间的推移,园林艺术逐渐成为一种独立的艺术形式,并与建筑、雕塑等其他艺术形式相互融合。
在18世纪的欧洲,园林美学达到了巅峰,出现了许多著名的花园和公园,如英国的凯恩斯花园、法国的凡尔赛宫花园等。
三、园林美学的设计原则1. 自然性原则自然性原则是指在园林设计中要尽可能地保持自然景观的原貌,不过度人工化。
同时,在设计中可以加入一些自然元素,如水、山、树等,以增强景观的自然感。
2. 人文性原则人文性原则是指在园林设计中要充分考虑人们的需求和情感体验。
设计师需要根据不同场所和不同人群的特点进行差异化设计,并注重营造舒适、宜人的环境氛围。
3. 艺术性原则艺术性原则是指在园林设计中要追求审美效果和艺术价值。
设计师需要运用各种美学手段和技巧,创造出独具魅力的艺术品位。
四、园林美学的审美规律1. 对比与协调对比与协调是园林美学中最基本也最重要的审美规律。
对比是指通过不同元素之间的差异性产生强烈的视觉冲击,而协调则是指通过相似性、重复性等手段产生一种和谐感。
2. 重点与平衡在园林设计中,需要通过设置重点来吸引人们的注意力,并在整个景观中保持平衡感。
重点可以是一座建筑、一片花海或一条小路等。
3. 色彩与光影色彩和光影也是园林美学中非常重要的审美因素。
设计师可以运用不同颜色和光线来创造出不同的情感氛围,如温馨、浪漫或神秘等。
中级园艺工证答辩1、什么是园林?园林是在一定的地块上,以植物、山石、水体、建筑等为素材,遵循科学原理和美学规律,创造出可供人们游憩和赏玩的现实生活境域。
2、什么是园林美学?园林美学是应用美学理论研究园林艺术的美学特征和规律的学科。
3、简述世界园林的三大体系。
欧洲园林、伊斯兰园林、中国园林。
4、园林的布置形式其具体表现形式有哪些?规则式园林、自然式园林、混合式园林。
5、造园四要素有哪些?造山、理水、植物配置、建筑营造。
6、园林设计常采用的手法有哪些?轴线法、山水法、综合法。
7、中国园林发展史如何划分?周—汉;隋、唐、五代;元、明、清。
8、隋、唐、五代的园林史的特点是什么?可看作是成熟期。
不仅数量多,规模大,类型多样。
而且从造园艺术上来说也达到了一个新的水平—由于文人直接参加了造园活动,从而把造园艺术与诗、画相联系,有助于在园林创造出诗情画意的境界。
9、元代园林史的特点是什么?造园艺术处于滞缓状态和低潮。
造园活动不多,造园实践和理论均无多大的建树。
10、简述城市绿地分类及内容?城市绿地分类:公园绿地、生产绿地、防护绿地、附属绿地和其它绿地。
11、生产绿地和防护绿地各指哪些?生产绿地是为城市绿化提供苗木、花草、种子的苗圃、花圃、草圃等圃地;防护绿地是城市中具有卫生、隔离和安全防护功能的绿化用地。
12、说出城市绿地系统的含义?城市绿地系统是由城市中各种类型和规模的绿化用地组成的整体。
13、城市绿地率指标的要求是什么?城市绿地率到2000年应不少于25%,到2010年应不少于30%014、城市绿化覆盖率指标是什么?城市绿化覆盖率到2000年应不少于30%,到2010年应不少于35%o15、城市绿化规划指标包括的内容有?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城市绿化覆盖率和城市绿地率。
16、什么是绿化覆盖率?一定城市用地范围内植物的垂直投影面积占该用地总面积的百分比。
17、什么是绿地率?一定城市用地范围内,各类绿化用地总面积占该城市用地面积的百分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