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雕刻艺术与雕刻材料

雕刻艺术与雕刻材料

雕刻艺术与雕刻材料
雕刻艺术与雕刻材料

雕塑艺术是人类情感外溢的物化形态,是中西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论古代还是近代,雕塑的创造都体现着时代的文化精神,是人类主动的创造行为。中西方由于各自的文化、思维模式、社会组织结构,文化背景的不同,使各自的雕塑艺术表现出极大的差异。

首先,由地理环境和社会组织结构的不同所决定的中西方雕塑在题材与形式上的不同。

地理环境和地理条件对文化的产生及形成有直接的影响,这是不争的客观事实。众所周知,中国传统文化一脉相承,西方文化不断断裂,与各自的地理环境条件是怎样的一种关系呢?

中国地处亚洲东部,西临太平洋,地理环境封闭,这就为中华文化自身的融汇,为避免外来文化的冲击确保了客观条件。在地理上自然形成的西高东低的阶梯状,从资源分布上也为牧业、农业、农牧业做出了明确的地理划分,为黄河、长江中下游成为古代文明的摇篮奠定了客观的条件,同时为中华民族的繁衍,中华文化的延续提供了重要依托。从文化的形成来看,西方文化主要来源于古希腊、古罗马。从整个欧洲讲,多处温带,地理差异相对较小,但阿尔卑斯山的重峦叠嶂,西班牙的群山连绵,冰岛的茫茫冰川,也在地理差别中培育了欧洲人不同的民族个性、不同的文化,在客观上形成了文化的多样性。中西方的不同的地理环境决定了各自不同的生活方式,而不同的生活方式又决定了不同的社会组织结构。可以这样说,地理环境的封闭形成了中国文化的一元化,一元化又促使中国两千多年封建连绵不断;欧洲人的开放及形成了欧洲人的迁徙和商贸,也促发了政治的民主和国家的分化。

古希腊的神祗与人同形同性,自上而下为“神系”,加之有地理环境等因素形成了城邦与城邦间的联盟和城邦内奴隶制下的民主制。因此其雕塑以人体、人像为主题,从古希腊创立并奠定了以人为主题的雕塑形式后,一直到现代雕塑兴起的2500年中,人像始终占据着雕塑题材的主导地位,涌现出众多优秀的人像雕塑作品。有单人的也有组合的,动作姿态丰富多彩,这与古希腊“人,乃万物之尺度”的观念有着文化上的必然联系。相比之下,中国的雕塑显示了题材广泛的特点,不仅有人物,动物,虚构的动物(龙、凤、麒麟等),人与动物的合形(女娲、伏羲的人首蛇身),还有山水树林,云朵雾气,神话传说,历史故事,生活场景,以及大量动物器物的造型。尤其在早期雕塑艺术中,各种题材并无明显主

次之分,也无主辅之别。只是到了后期,特别是宗教雕塑兴起后,人像才得以充分发展。由此可见,以人为中心的现象显示了中西雕塑的人文主义文化内涵,以景致、动物、植物等为题材则反映了中国古代文化的图腾文化和自然主义精神。中国的神与人互相融合,神会下凡,人能升天,帝王英雄就是其代表,因而自商周以来,宗法制就成为社会组织的重要纽带。这种封建宗法制和礼乐文化,形成了雕塑功能上的封闭性特征,雕塑不是被埋入地下作为陪葬,就是被放置在帝王的陵墓前作为仪卫;另一方面,在西方源于古希腊、罗马的民主制度和共和制度,大量的人像雕塑放置于广场和街道,从而显示出雕塑艺术功能的公共性特征。这种封闭性与公共性不仅是中西雕塑2000多年在题材和文化上最大的不同,也揭示了中国古代陵墓雕塑是为死人服务的艺术,而西方大多的人像雕塑是为活人欣赏的艺术,显示了二者在目的和功能上的不同。

其次,由于观念意识、思维模式不同所造成的中西雕塑在表现方式上的差异。

对比中西文化的思维模式就会发现,中国传统文化的思维模式追求合二为一,把宇宙视为一个统一的整体,是综合的一元论;而西方传统文化的思维模式则以分析为手段,把世界视为不同的部分,追求一分为二,是解析的二元论。在中西思维模式发展过程中,西方的文化又形成了重视逻辑推理的思维模式,它结合古希腊的科学主义和理想主义,为雕塑艺术的典范奠定了重要基础;中国的文化则形成了强调直观意向的思维方式,它通过直觉来直接体验、感悟并把握对象。这种思维方式超越了逻辑、概念而更长于悟性,这种所谓的“豁然贯通”、“点石成金”,也形成了与西方注重分析、偏于抽象的思维模式的不同文化特质。

这种文化特质表现在造型艺术上,便形成了中国雕塑注重意向浑融,注重通过意向之后的表现,从而也形成了中国艺术注重营造意向的观念。这种偏于象征、表现、、写意、追求美和善统一的思维模式与西方注重再现、模仿、写实、追求美和真统一的思维模式也造成了中西传统雕塑中最大的差异。“美”是中西雕塑的共同追求,但“善”体现的是中国的“德”,是伦理性,而“真”体现的是西方雕塑的科学性与知识性。基于伦理性的要求,所以中国的雕塑艺术很少出现裸体的人体雕塑,基于写真和科学性的要求,西方的人像雕塑艺术自古希腊以来就以人体为主,西方的雕塑注重形体的比例、结构、神态、转折,而中国古代雕塑强调神、气,所谓“传神写照,正在阿堵中”。从这一点出发,促成了西方雕塑写实,而中国的雕塑写意的不同特征。中国古代造型艺术自彩陶纹饰,青铜纹样起就非常注重意向的表达,它们包含文化的内涵与造型上的深刻理解。中国古代的雕塑在塑造人物或动物形象时,并不刻意地去追求严格的比例和解剖,不去追求外在形象的精确与酷肖,而是重视情感感受与体验,这种着眼点,不在对象与实体,而在功能、关系、和韵律的审美意识,更关注人物和动物的神采和意蕴,并加以有意的突出、夸张或变形,使形象更为鲜明。西方艺术把形的概念融入到几何形的类型化之中,在哲学和科学双重精神支持下,从对物象模仿,而达到了在比例解剖等方面近乎完美的状态,并为传统的人体雕塑和现代的抽象雕塑提供了可以遵循的途径,以此来归纳形体的变化和运动。而中国以把“形”的概念转向对“神”的揭示,提倡“传神写照”、“以形写神”,重神轻形,重视人物的精神面貌和性格特征的塑造。因此,

中国古代雕塑注重表现对象内在气质的特征,而西方传统雕塑注重对外在形体的精细研究,形成了中西雕塑意向造型与模拟造型两种不同的方式。

此外,中国古代雕塑长期将绘画、雕塑并重,“塑绘不分”,“塑容绘质”、“三分塑七分画”,是中国古代雕塑的一大特点,从战国的彩绘木俑、秦代兵马俑以及大量古代彩绘不难发现。而西方雕塑在古罗马之后则形成了与绘画分离的形式。因此,表现方式上,西方雕塑在“模仿说”理论指导下,形成了写实性,再现性的方式,中国古代在“意向观念”,对神与形的辩证理解,对“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境界追求,形成了表现性的方式。

再次,中西雕塑在功能和类型上的差异。

雕塑艺术作为上层建筑,同其他社会意识形态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在反映社会生活方面,中西雕塑都十分强调其社会功能。归纳起来主要有认识作用、教育作用和审美作用等三个方面。雕塑的认识作用和教育作用是通过审美作用于客观的;审美作用同认识作用和教育作用是不能分开的,三个作用统一于审美,但它又不是一回事。雕塑的功能脱离不了社会性、政治性、文化性。中西雕塑源于文化背景的差异,在社会目的和作用方面也有着一定的差异。中国的古代雕塑与巫史文化、宗法制度、礼乐丧葬、宗教文化等社会功能都紧密地联系着,它从文化形态上就已经限制了中国古代雕塑的基本发展形式。如新石器时代的石器、骨器和陶器,商周时代的青铜石器,魏晋南北朝和隋唐宋时期的陵墓雕刻、墓用雕塑和宗教雕塑等多种文化融合的雕塑艺术,明清时期的装饰性和工艺性雕塑。这一点,在希腊、罗马等西方雕塑也同样存在。其中包括希腊、罗马队整个社会思想意识的揭示,包括中世纪雕塑对宗教文化的表现,文艺复兴以来雕塑对人文主义的宣扬,也包括现代雕塑对理性的叛逆,对非理性的体现。

从中西雕塑的类型来看,在二三千年间,中西雕塑都分别在自己的历程中展现了雕塑在形式上的主题性、纪念性和装饰性,也都反映出了在题材上的宗教性和世俗性。但中西雕塑在类型上的不同则体现在两点:首先,希腊的雕塑自古希腊以来就形成了公共性的特征,而中国的雕塑则是封闭的。二、西方的雕塑与建筑经历了从一体到分离的发展过程;而中国古代雕塑除了墓俑雕塑和工艺性雕塑外,几乎与建筑从未分离,这既是西方雕塑能独立发展的原因,也是中国雕塑对建筑长期依附的原因。所以说,中国古代的文化造就了中国古代的雕塑类型,形成了以陵墓雕刻、墓俑雕塑和宗教雕塑以及建筑装饰性雕塑、工艺性雕塑的五种形式;而西方的文化也影响着西方的雕塑类型,形成了公共性、纪念性、宗教性以及建筑装饰性和工艺性雕塑五种类型。倘若在比较就会发现,中国的宗教雕塑主要是以石窟、寺庙为主,前者多为石刻,后者多为泥塑彩绘,而西方宗教雕塑主要体现在教堂建筑的室内外陈设上。在纪念性雕塑方面,中国以帝陵为主,而西方则更多的表现为具体的人物和事件,并以与建筑相统一的形式设置于广场。此外,中国的古代雕塑在彩塑方面曾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无论是敦煌、麦积山,还是诸多的寺庙都留下了无数优秀的彩塑艺术,它们有的独立,有的组合,有的则与壁

画、环境协调统一,成为整体的一部分,在二三千年来为中国造型艺术留下了丰硕的文化财富。

此外,源于中西方各自的文化背景,雕塑家也表现出差异性。在西方,古希腊雕塑家具有极高的社会地位,受到社会的广泛尊重。这一方面与雕塑家揭示神祗和英雄形象被视为是一项光荣而伟大的事业有关,另一方面,也与雕塑家在进行雕塑时对古希腊哲学、美学等方面的深刻揭示密不可分。雕塑家都是一些高层文化的思想者,不仅是艺术家,而且是精神探索的学者,他们写出了众多辉煌的雕塑理论,这些理论又服务于雕塑实践,极大的促进了西方雕塑艺术的发展。反观中国,在古代,中国的雕塑艺术家虽然创造了商周无与伦比的青铜艺术、秦汉浩繁的雕塑作品、敦煌举世闻名的彩塑艺术,可以说,从规模、材质、工艺到造型、表现、塑造都取得了世所共见的丰硕的成果,但从来没有留下相关的雕塑理论或有关雕塑者的名字。中国古代雕塑家都从属于“百工”之列,属于工匠,在技艺的传承上,中国的“师傅带徒弟”、“面授心传”等方式也严重地阻碍了雕塑理论的发展,所谓“正宗”和“程式化”也极大的限制了中国雕塑艺术的进步。这都显示了中国封建社会前期,雕塑家在社会上的卑微地位,也反映了中西文化在这一点上的巨大差异。

结论:

“大抵有基方筑室,未闻无址忽成岑”。同其他艺术形式和文化的关系一样,雕塑的发展和文化背景也是不可分割的。雕塑是人类的精神产品,也是文化的组成部分;文化的内涵决定着雕塑的形式,雕塑的形式也丰富着文化的内涵。雕塑是人类情感的物化形式,揭示着人类不同时期的宇宙观和人生观,蕴含着人类对生命的极大热情;文化对雕塑的作用,既造成了中国唐至宋代之后雕塑的衰弱,也促成了西方雕塑随着文化变革而不断的演进。正如庄子所言:“自其异者视之,肝胆楚越也;自其同者视之,万物皆一也。”中西文化的差异在于文化的特质,而中西雕塑的异同则在于雕塑的基本特征,中西雕塑的比较既具有着文化和历史的价值,也具有着时代和现实的意义。

中国现代文学史复习资料

第一章五四文学革命 1、1917年1月《新青年》刊出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从“八事”入手(须言之有物、不摹仿古人、须讲究文法、不作无病之呻吟、务去滥调套语、不用典、不讲对仗、不避俗字俗语) 2、1917年2月《新青年》发表陈独秀《文学革命论》,明确提出“三大主义”,陈独秀把晚清以来的文学革命运动推向了高潮。 3、钱玄同在致《新青年》的信中,以语言进化的角度说明白话取代文言的历史必然性,刘半农与钱玄同(化名为王敬轩)在《新青年》上发表了“双簧信”。 4、周作人发表《人的文学》,从人性、人道主义的角度来要求新文学的内容,倡导新文学内容要从“肉”与“灵”的统一中去表现“人”;在另一篇《平民文学》中提出“人生的艺术派主张”,又提出“以真为主,美即在其中”的创作准则。 5、文学革命的实绩最主要在于创作,文学革命带来文学观念、内容、语言载体、形式各方面全面的革新与解放。 【《学衡》派: 1、发起人及时间地点:1922年,南京东南大学的梅光迪、胡先骕、吴宓等创办了《学衡》杂志,因诸人观点态度相近,被称为《学衡》派 2、主张:尊崇中国的古圣贤者,以融贯中西古今的姿态,标榜“昌明国粹,融化新知,以中正之眼光,行批评之职事”,反对新文化运动和文学革命,思想稳健保守,是“穿西装的复古派”。 3、代表作:梅光迪《评提倡新文化者》;吴宓、胡先骕《论新文化运动》《评<尝试集>》】(3)新文化阵营与章士钊《甲寅》上的复古论调的论争。 13、五四文学革命的历史意义: (1)自晚清以来的被压抑着的现代性获得了最大的生机,形成了新的文化与文学观念,开创了新的主题领域与人物形象谱系; (2)五四文学革命全面革新文学语言、文体形式,奠定了20世纪中国文学的基本审美价值取向和多元并存的接受心理基础; (3)五四文学增添了世界维度,建立了中国文学与世界文学的密切关系,自觉的借鉴、吸收外国文学及文化的营养,形成了面向世界而又有本土特点的开放性现代文学; (4)五四形成的现代作家队伍是以后半个多世纪的文学创作的主体力量,这批作家和他们开创的文学内容及形式形成了新的现代传统,这一传统的赓续是文学现代性的基本保证。第二章20年代小说(一) 1、问题小说代表作家:叶绍钧、许地山、冰心、王统照、庐隐等 (1)冰心:“爱的三部曲”《超人》、《烦闷》、《悟》,其中《超人》(1921)标志着冰心对社会问题开出了她的“药方”,这就是“爱的哲学”(爱、童心、自然是“爱的哲学之鼎的三足”)(2)庐隐:中篇《海滨故人》《或人的悲哀》;短篇《丽石的日记》;长篇《象牙戒指》《女人的心》《归雁》《云鸥情书集》《庐隐自传》等,风格感伤,基调悲戚,与郁达夫同为新文学抒情小说开拓者。 (3)王统照:最重要的长篇小说《山雨》(1933) (4)叶绍钧:20年代出版了《隔膜》《城中》等5个短篇小说集;《倪焕之》(1928)是其唯一长篇小说,显示现实主义趋向,被誉为“扛鼎的工作”。 叶绍钧小说以灰色人生的冷静观察和客观描写,表现了写实主义特征。同时与讽刺兼备,是叶绍钧对小市民知识分子用笔的基本特色。 叶绍钧还是现代中国童话的开山者。鲁迅对其评价:“叶绍钧先生的《稻草人》是给中国的童话开出了一条自己的创作的路的。”

1.4.13.2冷拼与食品雕刻艺术-冷拼的手法

冷拼的手法 冷拼的手法 一、排制手法 排,是冷拼技法中的一种。在对原料实行这种技法时,先要把原料切成不同形状的块、片,也可以是原料经过加热后形成的自然形状,并按一定规则排放在盘中。排制原料,有多种形式。一般来说,排可分为弧形排列、并行排列、四角形排列等形式。在排的过程中,所用的方法有圆形、半圆形、锯齿形等。 简而言之,应根据不同原料来设计构思,从而排出良好的效果即可。 二、堆制手法 堆,是冷拼菜肴中常用的一种技法。在对原料实行这种技法时,要把原料经过刀工处理后,才能有序地堆入盘中。这种方法适用于单拼和双拼。在盘中堆出不同形状的图案,既美观大方,又能带给人明快的感觉,真可谓两全其美。 三、叠制手法 叠,也是一种拼摆技法,是用刀把原料切成片叠放在一起。对于叠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一般说来,可以是叶形、桥形、梯形、蚌形、马鞍形等形式。在各种大型的宴席中,所制的冷盘菜肴,在叠的形式上不拘一格,要使各种叠的形式交替使用,给人以丰富的层次感。另外,在对菜肴进行叠的过程中,可在墩子上把叠好成品用刀铲入盘内,也可切成片叠在盘中。 四、围制手法 围,是把原料切成片状,有序地在盘中排成一圈,中间部分可放置一些其他原料或点缀饰品。比如,在盘中围一圈松花蛋,中间部分放置一些拌好的黄瓜丝、萝卜丝和鸡丝。对冷盘菜肴施以围的形式,能使拼摆菜肴达到清爽、美观的效果。 五、摆制手法 摆,是借助于精细的刀工技巧,使各种原料呈现出不一样的形状,并拼摆出各式各样的彩色图案。当然,在实施摆的技法时,一定要掌握良好的匹配技术、色彩艺术、造型艺术,才能拼摆出精美的图案和图形。 六、覆制手法 覆,也是应用较为广泛的一种冷拼技法。在对冷拼施以覆的操作时,要先把原料切成片或丝,并覆在垫底所用的原料之上。比如,“牡丹彩拼”,就是把带有花瓣形的原料切制成花瓣形的片,并且整齐地覆在垫底的鸡丝上,使其呈现出一朵牡丹花形,看上去既美观又大方。

中国当代文学专题讲义

《中国当代文学专题》期末复习指导讲义 课程考核的有关说明和实施要求 1.本课程的考核对象是汉语言文学专业开放本科的学生。本课程按中国当代文学的发展脉络,重点讲授中国当代文学史上的著名作家、作品及相关的文学现象。包括以下12个专题: (1)17年农村题材小说; (2)当代小说中的革命叙事; (3)“样板戏”与当代的“戏剧实验”; (4)“朦胧诗”与当代诗歌的探索; (5)新时期乡土小说; (6)女性文学; (7)先锋小说; (8)新写实小说; (9)当代散文的多样化; (10)新派武侠小说; (11)台湾小说; (12)台湾诗歌。(其中,第3、5、7、8四个专题为本课程的重点。) 2.本考核考核说明是根据中央电大的“中国当代文学专题”课程教学大纲及主教材《中国当代文学专题研究》(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10年)等多种媒体教材编制的,是该课考试命题的依据。学生可同时使用辅助教材《中国当代文学专题作品点评》和专科教材《中国当代文学》(陈思和、李平主编,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1年)以及补修教材《中国现当代文学基础》(李平编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以及其他媒体进行复习。 3.本课程主要考核学生对中国当代文学史上与本课程有关的作家作品、文学现象的了解与掌握。考核要求分为了解、掌握、分析三个层次,每一层次都有具体的考核要求:A.“了解”要求学生对教材中的所有知识点有一般的、全面的认识; B.“掌握”要求学生在了解的基础上,对所给定的问题作进一步的认识,并具有归纳

总结的能力; C.“分析”要求学生在掌握的基础上,对所给定的问题有深入的认识,并具有结合自己的独到见解和课外阅读感受进行综合分析的能力。 4.本课程的考核采取平时作业(形成性考核)和期末考试(终结性考核)相结合的方式。 A.“平时作业”按教学进度每学期安排4次,“作业册”由中央电大统一下发,分别在学习完教材“专题三”、“专题六”、“专题九”和全部内容(“专题十二”)后进行,作业题型与期末考试题型相一致。每次作业的时间为120分钟(两个小时),卷面总分为100分。学生必须独立完成(最好在课堂内进行),作业采用“开卷”形式,可以携带教材以及专科阶段的有关教材等其他教学参考资料。“平时作业”成绩占课程考核总成绩的20%(各地电大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订具体的计分方法)。 B.“期末考试”采取“半开卷”考试的方式。半开卷考试时学生只能携带一页由各分校或教学点印制并加盖专用章的A4纸(分校或教学点考试前2周发放到学生手中),此专用纸只能由考生用签字笔、圆珠笔手写。可正反面书写。 5.试题难度分为较易、适中、较难三个等级,分别占卷面总成绩的30%、30%、40%。 试题类型包括“填空题”、“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简答题”、“分析题”五种,分别占卷面总成绩的20%、10%、20%、20%、30%。 填空题、单项选择题和多项选择题以客观性试题为主,主要考查学生对文学史知识和教材的熟悉程度; 简答题和论述题以主观性试题为主,主要考核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程度和创造性发挥的程度,如果仅仅是简单地照抄教材,不能给高分,甚至完全不给分。其中,分析题的范围仅限于本课程的四大重点(专题三:“样板戏”与当代的“戏剧实验”;专题五:新时期乡土小说;专题七:先锋小说;专题八:新写实小说;)之内。 试题类型与三个层次的考核要求不是简单的对应关系。每一种试题类型,都可能涉及“了解”、“掌握”和“分析”所要求的全部内容。 期末考核试卷卷面分数为100分,占课程考核总成绩的80%。考试时间为120分钟(两个小时)。

帕特农神庙建筑艺术简介

帕特农神庙建筑艺术简介 课程:中外建筑艺术赏析 一、帕特农神庙概况 1、历史与艺术地位 帕特农神庙是现存至今最重要的的建筑物,是希腊祭祀诸神之庙,以祭祀雅典娜为主,又称“雅典娜帕特农神庙”。神庙位于雅典老城区卫城山的中心,坐落在山上的最高点。帕特农神庙被认为是古希腊多立克式建筑艺术的顶点, 还被尊为古希腊与的象征, 是举世闻名的文化遗产之 一,有“希腊国宝”之称。 2、兴建原因 这里是有关马拉松战役 的一个小故事:希腊波斯战争中,波斯王大流士在距雅典城东北的马拉松海湾登陆。雅典军奋勇应战,在马拉松平原打败波斯军队,史称马拉松之战。为了把胜利消息迅速传达,希腊将领派遣长跑健将斐迪庇第斯(Pheidippides)从马拉松跑至雅典中央广场,全程公里,斐迪庇第斯只说了一句话:“我们胜利了!”便体力衰竭倒地而亡。 为了纪念马拉松战役,希腊战胜波斯侵略的功绩,希腊执政王决定在雅典卫城的中心建筑一座雄伟建筑,这就是帕特农神庙。 3、设计师、建筑师

帕特农神庙是雅典城文化建筑群中的主体建筑,由当时着名的建筑师伊克提诺斯和卡利克拉特设计,杰出的雕塑家菲狄亚斯主持建造和负责全部雕塑创作。 4、兴建时期 神庙耗以巨资,从公元前447年开始建造,九年后封顶,又用了六年完成其中的雕刻,到公元前432年竣工,历时达十五年之久, 是伯里克利当政时代重建卫城山工程中的重点项目。 5、名字来源 帕特农神庙之名出于雅典娜的别号Parthenon,即希腊文∏αρθενωσ的转写,意为“处女”。帕特农神庙是希腊祭祀诸神之庙,以祭祀雅典娜为主,又称“雅典娜帕特农神庙”。有关雅典娜的情况将会在后面雕塑部分讲到,在这里就不再赘述。 6、简要历史 现存的帕特农神庙是取代另一座公元前480年被所毁坏的(或称为前帕特哦农神庙),曾用做(后来演变成)的金库。 公元6世纪,改用作纪念的(原来供奉的雅典娜也是处女)。 在早期,被后改用成。 神庙里的土耳其军堆积的被军队炮击中,引发的爆炸严重损毁了庙体还有雕刻。 ,英国的在的同意下,把部份保存下来的雕像移走,这些雕像也就是现在一般所知在卖给的,现在还展示在那里。希腊政府要求归还大理石的运动多年一直没有成功。

中国传统文化演讲稿

弘中化传统文化,展名校学子风采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我是来自***。今天,我要演讲的主题是:弘中化传统文化,展名校学子风采。 浩瀚苍穹,蔚蓝天空,孕育了华夏五千年古老璀璨的历史与文明。“路漫漫其修远矣,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激励着多少中华儿女立志成才,报效祖国。“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的教诲激励和成就了多少中华伟丈夫,民族大英雄。还有岳飞精忠报国的故事,林则徐虎门销烟的壮举,孙中山“天下为公”的胸怀,周恩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信念,都让我们回想起中华民族一段又一段荡气回肠的历史。从古代的四大发明到如今的“神八”飞天,中国人演绎了多少了不起的神话! 有诗云: 梁启超先生早就说过: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作为祖国未来接班人的我们,肩上的责任重大。因而加强文化素质教育,培养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是青年全面发展的需要。而中华传统文化有着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优良传统,它以其强大的生命力培育了一代又一代的英才,为世界的发展做出了宝贵的贡献。因此我们有必要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让其指引着我们大学生前进的方向。那么作为大学生应该如何最大限度地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呢?

我们孝敬父母,用一杯淡淡清茶,一句贴心的问候,传承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尊敬师长,文明礼貌,处处体现着我们礼仪之邦的风范;我们努力学习,“敬业乐群、臻于至善”,不断把自己培养成为具有“信敏廉毅”素质的创业型人才。虽然我们现在能做的只是一些简简单单的平凡之事,但是我坚信,润物细无声,终有一天,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一定会深入人心。 我们是华夏儿女,炎黄子孙,是中华民族的新一代。黄河在我们的血脉中流淌,长城让我们永远刚强,“神舟”载人飞船使我们的天地无限宽广。传承了五千年的民族文化,正等待我们去发扬光大。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未来属于我们,世界属于我们,让我们在中华民族伟大精神的熏陶下,刻苦学习,顽强拼搏,时刻准备着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我的演讲完毕,谢谢大家!

《中国现代文学专题》复习指导讲义

《中国现代文学专题》复习指导讲义 专题一五四小说 一、重点掌握 1.鲁迅小说的创作特点。鲁迅小说在知识分子题材和农村题材两个方面的成就。鲁迅小说对于中国现代小说诞生与成熟的意义。郁达夫小说的创作特点。鲁迅和郁达夫小说对于中国现代小说的影响。 二、一般掌握 2.五四时期小说创作概况。《新潮》作家群小说创作概况。叶圣陶等文学研究会作家小说的创作特点。乡土文学作家群的小说特点。 专题二五四新诗 一、一般掌握 1.郭沫若诗歌的创作特点。郭沫若诗歌出现的意义。徐志摩、闻一多和新月诗派的创作特点。李金发和早期象征诗派的创作特点。五四新诗的发展与变化。 2.胡适的《尝试集》及初期白话诗创作概况。冰心小诗和文学研究会诗人的创作特点。湖畔诗人的创作特点。冯至诗歌的创作特点。 专题三二三十年代的散文 一、一般掌握 1.鲁迅散文的创作特点。鲁迅早期杂文的主要风格和成就。周作人散文的创作特点。周作人散文的主要风格和特点。鲁迅和周作人散文的不同特点。鲁迅、周作人散文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2.《新青年》作家群的散文创作特点及五四时期的散文创作概况。冰心、朱自清的散文创作特点。林语堂、梁实秋的散文特点。何其芳的散文特点。二三十年代散文家的不同特色与类型。 专题四现代话剧 一、重点掌握 1.曹禺话剧的创作特点。《雷雨》的诞生及其意义。曹禺话剧的发展与变化。曹禺话剧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二、一般掌握 2.春柳社与中国话剧的诞生。话剧从“文明戏”到“爱美剧”的变化。欧阳予倩的话剧创作特点。田汉的话剧创作特点。丁西林的话剧创作特点。洪深的话剧创作特点。李健吾的话剧创作特点。夏衍的话剧创作特点。郭沫若与四十年代历史剧的创作特点。 专题五三十年代小说的三大流派 一、重点掌握

幼儿园区域材料投放明细-(修改版)

幼儿园区域材料投放明细 区 域种类材料明细 班级自查 已有材料可以增加的材料 美工区工具类 1.粘贴固定工具:糨糊、固体胶棒、胶水、白乳胶、透明胶座 及透明胶带、双面胶、钉书机及钉书针、橡皮筋绳子、带子、 夹子等 2.裁切工具:安全剪刀、戒刀、花边剪刀、打洞机等 笔刷类 油画棒、水彩笔、蜡笔、粉笔、排笔、彩色铅笔、勾线笔、水 粉画笔、毛笔、毛刷、马克笔等 印刷类各类印模、印台、印章、油墨、滚筒、简易版画工具等 各种纸 张 书面纸、色纸、玻璃纸、蜡光纸、瓦楞纸、报纸、挂历纸、包 装纸、卡纸、水粉纸、海绵纸、牛皮纸、皱纹纸等(纸张大小 也应根据实际需要作弹性处理,不要让幼儿长期使用同一规格 纸张,限制其创造性的发展)\纸张边角料 雕塑类 黏土、陶土、面包土、橡皮泥、面粉团等塑造材料和擀面棍等 塑造工具和铸模器材。 缝制类 大针孔的针、线、织布机、绣花绷子、花布、白布、毛线、编 篮、十字绣等工具和材料。 颜料广告颜料、水粉颜料、丙烯颜料、墨汁等 废旧材 料 棉签、毛线、纸板、牙签、纸巾轴、空瓶、空罐、扣子、贝壳、 干果壳、五谷、纸盒、瓶盖、吸管、纸杯、免洗筷、花边、碎 布、铁丝、铜丝\石头\光盘等,随时收集补充。 辅助材 料 1.画架、水桶、桌布、塑胶布、垃圾桶、塑料筐、擦手毛巾、海 绵、小碟子、防水围裙、工作罩衣、抹布。 2.刷子,丝网(做框),画架,滚筒,夹子,棉签。 其它类 手工材 料 各色珠子\小鱼的眼睛、亮片、各色小软团球\白扇\蛋糕盘\净色脸谱、 泡沫蛋、毛根、冰棍杆、压扎枕\各色棉线\各色长吸管\粗吸管

语言区视听角 1.录音机、故事磁带、耳机,供幼儿自行操作听故事 2.听声辨音、辨音猜物、录音播放、传话游戏、听指令做动作讲述角 1.电视机、看图讲述、故事表演、聊天、演说、语言棋、图片操 作讲述 2.像册:内有班级幼儿的相片,他们的家人与邻居的相片,幼儿 正在工作与游戏的相片,户外进行活动或特别事件的相片等。 3.说故事的道具:如手偶、木偶、指偶、自制的场景操作台等 4.自制材料:连环故事图卡:从报废的故事书中,取出完整而 连续的数页图卡过塑,可制成一套套故事图卡。活动时,根据 幼儿程度,捡取3—4或5—8张,请幼儿按照情节发生先后顺序, 排出故事图卡,然后说出故事内容。 语言区阅读角 1.各种儿童读物如:童话故事、儿童杂志、字母书、自然科学 图画书、民间故事,以及有关动物、昆虫、植物、人体、生活 规范、生理、心理等故事,供幼儿多样性选择(图书的尖尖锐 角,最好能用剪刀修成圆形以策安全,对于2岁左右的幼儿可提 供一些布书或塑料书、硬皮书)。 2.制作图书、电脑阅读、电视阅读、拼拼读读、字母图卡配对。 各种标志,符号的图片 3.自编图书材料,海报,明信片,贺卡,废旧图书,月历(小 台历),挂历,照片,邮票等。 书写角贴字、捏字;沙上写字;画大字;剪大字、排字游戏、 设施设 备 1.适宜摆放图书的书架,沙发、软靠背垫 2.桌椅,小沙发,装订机,胶水,剪刀,小夹子。 制作图 书的工 具和材 料 1.提供动物、人物或文字印章、印台、便条纸、多种 2.颜色的铅笔、钢笔、蜡笔、马克笔等,供幼儿玩盖章、造词、 造句。 3.提供订书机、订书针,将幼儿自己盖章或自己绘图的纸张装订 成册,成为幼儿自制小书。

1.4.13.7冷拼与食品雕刻艺术-食品雕刻工具与执刀

食品雕刻工具与执刀 食品雕刻工具与执刀 食品雕刻使用的工具,称为“雕刻刀”。它的品种较多,形态、大小各异,有的是厨师根据雕刻品的需求,用铜片、不锈钢片等自行设计、制作的。 食品雕刻的刀具,从使用范围上可分为刻刀和模型刀。刻刀精巧玲珑,操作方便,技术性强;模型刀带有某种图案实体,操作十分简便。用模型刀对食品进行雕刻,有成形速度快,实用性强的效果,但是,其立体感的表现却不佳。现把最常用的几种刀具给予一一说明: 食品雕刻刀 一、刻刀 1.平口刻刀 平口刻刀,一侧带有刀刃,刀背呈直线状,刀刃处带着斜口尖刀,刀身呈三角形;还有一种平口刀,刀口平直,前尖略倾斜,有点像普通的水果刀。其刀把分为折叠和固定式。这种类型的刀大多用于切片、削皮、雕鸟、刻花等,是雕刻的重要工具之一。平口刻刀根据有关用途可分为大小两种规格。 (1)一号平口刻刀 这种类型的刀分为两种样式,一种是刀身长14厘米,宽2.8厘米,刀刃后段呈平直形,前段的刀尖处带有斜度;一种是刀身长10厘米,后宽前尖,宽部为2.2厘米,刀刃直斜为尖刀状。这种刀用于切割分形、削皮,给花瓣、或是某些雕刻品分线打槽等,是雕刻中的必备刀具。 (2)二号平口刻刀

这种类型的刀,其形状与一号平口刀相似,也分为两种样式。刀身长7~8厘米,后部宽为1.6厘米。此刀是食品雕刻的常用工具,是鸟兽、花卉、人物等造型的好帮手。 使用二号平口刻刀,要注意执刀法。先用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拇指略微弯曲以握住刀把,刀刃从食指、大拇指间伸出,刀刃的力度与活动范围是凭借四指关节的上下运动来完成的,其中,大拇指控制运动力度,有时伸开紧贴在原料上,有时协助四指按在刀身上。 需要注意的是,执刀法并非一成不变,有时要根据食品的需求作相应调整。 2.圆口刻刀 圆口刻刀的刀身,长为13厘米,两端为刀刃。刀刃的口径一端大、一端小,都呈半圆弧形,中间为刀把,其形状为圆柱形和略阔于两端的弧形。圆口刀从大到小,大多是5把组成一套。刀口最宽部位的直径为21毫米,最窄部位的直径为3毫米,每一号的两端刀口部位的直径差为2毫米,号与号之间以此类推。圆口刀的用途较广,适用于某些细条形、半圆形花卉。比如,菊花、西番莲、动物羽毛、冬瓜盅和西瓜盅的打沟等雕刻食品必备的刀具。对于圆口刀的选用,具体刀号规格应该根据雕刻食品的图案形象来做决定。 使用圆口刻刀时,要注意执刀法的准则:可用大拇指、食指握住刀把,指肚压在刀把上。小拇指、无名指和中指3个指头紧挨中指前端的刀把,要用的刀口朝下,凹面向上,以保持刀的稳定,用刀的力度要均匀,并且要灵活。 3.方口凿刻刀 方口凿刀的刀身与刀口,均呈半正方形槽形,一端镶有木把,每套凿刀由大小口径相同的3把组成。方口凿刀用于雕刻瓜盅,打方孔、方槽等。 方口凿刻刀的执刀法,与圆口刀相似。 4.三角口凿刻刀 三角口凿刻刀 三角口凿刻刀的一端是刀刃,一端镶有木把,刀刃处倾斜呈三角形,刀身长为6~7厘米,刀槽的深度为0.6厘米,宽为1厘米、2厘米两种,每套刀具均由大、小两把组成。三角口凿刀的用途是雕刻一些略带角度的鸟类羽毛、花卉、浮雕品的花纹等。

中国传统文化资料

中国传统文化资料 瓷器 中国是世界上率先发明瓷器的国家,为人类历史写下了光辉的一页。瓷器的发明,堪称我国的“第五大发明”,它在技术和艺术上的成就,传播到世界各国,并深刻影响了其陶瓷和文化的发展,为我国赢得“瓷器之国”的盛誉。 中国是瓷器的故乡,中国瓷器的发明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在英文中“瓷器”(china)一词也有"中国"的意思。大约在公元前16世纪的商代中期,中国就出现了早期的瓷器。因为其无论在胎体上,还是在釉层的烧制工艺上都尚显粗糙,烧制温度也较低,表现出原始性和过渡性,所以一般称其为"原始瓷"。 “瓷器”的发明始于汉代,至唐、五代时渐趋成熟;至宋代为瓷业蓬勃发展时期,定、汝、官、哥、均等窑。名重千古;元代青花和釉里红等新品迭出;明代继承并发展了宋瓷传统,宣德。成化窑制品,尤为突出;清代风格古雅浑朴,比前时稍逊,却胜在精巧华丽、美妙绝伦,康熙、雍正、乾隆时所制器物,更是出类拔萃,令人叫绝。 瓷器脱胎于陶器,它的发明是中国古代先民在烧制白陶器和印纹硬陶器的经验中,逐步探索出来的。烧制瓷器必须同时具备三个条件:一是制瓷原料必须是富含石英和绢云母等矿物质的瓷石、瓷土或高岭土;二是烧成温度须在1200℃以上;三是在器表施有高温下烧成的釉面。 原始瓷作为陶器向瓷器过渡时期的产物,与各种陶器相比,具有胎质致密、经久耐用、便于清洗、外观华美等特点,因此发展前景广阔。原始瓷烧造工艺水平和产量的不断提高,为后来瓷器逐渐取代陶器,成为中国人日常生活的主要用器奠定了基础。 中国瓷器是从陶器发展演变而成的,原始瓷器起源于3000多年前。至宋代时,名瓷名窑已遍及大半个中国,是瓷业最为繁荣的时期。当时的钧窑、哥窑、官窑、汝窑和定窑并称为五大名窑。被称为瓷都的江西景德镇在元代出产的青花瓷已成为瓷器的代表。青花瓷釉质透明如水,胎体质薄轻巧,洁白的瓷体上敷以蓝色纹饰,素雅清新,充满生机。青花瓷一经出现便风靡一时,成为景德镇的传统名瓷之冠。与青花瓷共同并称四大名瓷的还有青花玲珑瓷、粉彩瓷和颜色釉瓷。另外,还有雕塑瓷、薄胎瓷、五彩胎瓷等,均精美非常,各有特色。 多姿多彩的瓷器是中国古代的伟大发明之一,"瓷器"与"中国"在英文中同为一词,充分说明中国瓷器的精美绝伦完全可以作为中国的代表。

中国现代文学复习资料.doc

中国现代文学复习资料 单选题。 1. ( B )是梁实秋的散文集。 A.《自己的园地》 B.《雅舍小品》 C.《朝花夕拾》D.《画梦录》 2.“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是( D ) A.《语丝》 B.《小说月报》 C.《创造》季刊 D.《新青年》 3.中国最早的话剧团体是(A) A.南国社 B.春阳社; C.春柳社 D.民众戏剧社 4.虎妞是(A)小说中的人物。 A. 老舍 B. 丁玲 C.柔石D.沙汀 5.沈从文《长河》中的女性象是(C) A.翠翠 B.贞贞 C.夭夭 D.香香 6.郭沫若的诗集《恢复》写于( D ) A.“五四”时期 B.“五卅”时期 C.北伐大革命高潮时期 D.大革命失败后 7. 下列现代作家的作品中,( D )的体裁不是戏剧。 A.丁西林的《一只马蜂》 B.曹禺的《日出》 C.陈白尘的《升官图》 D.赵树理的《李有才板话》 8.《缘缘堂随笔》的作者是(D )。 A.梁遇春B.周作人 C.梁实秋D.丰子恺 9. 在新文学史上,第一部个人新诗集是(B )。 A.郭沫若的《女神》B.胡适的《尝试集》 C.俞平伯的《冬夜》D.康白情的《草儿》 10.“五四”时期的“问题小说”受到的影响主要来自( C ) A .美国文学 B.中国古代文 C.俄国文学 D.日本文学 11.郁达夫30年代的小说《迟桂花》主要表现了( C ) A.反帝反封建的思想 B.性苦闷的情绪 C.隐逸的思想 D.追求革命的思想 12. 下列作品中,( C )是长篇小说。 A.许地山的《春桃》 B.冰心的《超人》 C.叶绍钧的《倪焕之》 D.彭家煌的《怂恿》 13.虎妞是(A)小说中的人物。 A. 老舍 B. 丁玲 C.柔石D.沙汀 14.下列现代作家的散文集中,( B )作者是周作人。 A.《画梦录》 B.《泽泻集》 C. 《泪与笑》 D.《写在人生的边上》 15. 《一九三六年春在太原》是( C )的报告文学作品。 A.夏衍 B.瞿秋白 C.宋之的 D.范长江 16. 下列作品中,( A )不是巴金创作的小说。 A. 《围城》B.《家》

雕刻艺术与雕刻材料

雕塑艺术是人类情感外溢的物化形态,是中西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论古代还是近代,雕塑的创造都体现着时代的文化精神,是人类主动的创造行为。中西方由于各自的文化、思维模式、社会组织结构,文化背景的不同,使各自的雕塑艺术表现出极大的差异。 首先,由地理环境和社会组织结构的不同所决定的中西方雕塑在题材与形式上的不同。 地理环境和地理条件对文化的产生及形成有直接的影响,这是不争的客观事实。众所周知,中国传统文化一脉相承,西方文化不断断裂,与各自的地理环境条件是怎样的一种关系呢? 中国地处亚洲东部,西临太平洋,地理环境封闭,这就为中华文化自身的融汇,为避免外来文化的冲击确保了客观条件。在地理上自然形成的西高东低的阶梯状,从资源分布上也为牧业、农业、农牧业做出了明确的地理划分,为黄河、长江中下游成为古代文明的摇篮奠定了客观的条件,同时为中华民族的繁衍,中华文化的延续提供了重要依托。从文化的形成来看,西方文化主要来源于古希腊、古罗马。从整个欧洲讲,多处温带,地理差异相对较小,但阿尔卑斯山的重峦叠嶂,西班牙的群山连绵,冰岛的茫茫冰川,也在地理差别中培育了欧洲人不同的民族个性、不同的文化,在客观上形成了文化的多样性。中西方的不同的地理环境决定了各自不同的生活方式,而不同的生活方式又决定了不同的社会组织结构。可以这样说,地理环境的封闭形成了中国文化的一元化,一元化又促使中国两千多年封建连绵不断;欧洲人的开放及形成了欧洲人的迁徙和商贸,也促发了政治的民主和国家的分化。 古希腊的神祗与人同形同性,自上而下为“神系”,加之有地理环境等因素形成了城邦与城邦间的联盟和城邦内奴隶制下的民主制。因此其雕塑以人体、人像为主题,从古希腊创立并奠定了以人为主题的雕塑形式后,一直到现代雕塑兴起的2500年中,人像始终占据着雕塑题材的主导地位,涌现出众多优秀的人像雕塑作品。有单人的也有组合的,动作姿态丰富多彩,这与古希腊“人,乃万物之尺度”的观念有着文化上的必然联系。相比之下,中国的雕塑显示了题材广泛的特点,不仅有人物,动物,虚构的动物(龙、凤、麒麟等),人与动物的合形(女娲、伏羲的人首蛇身),还有山水树林,云朵雾气,神话传说,历史故事,生活场景,以及大量动物器物的造型。尤其在早期雕塑艺术中,各种题材并无明显主

食品雕刻与花色拼盘工艺课程标准

食品雕刻与花色拼盘工艺课程标准 [课程名称] 食品雕刻与花色拼盘 [适用专业] 中等职业学校烹饪专业 1.前言 1.1课程性质与任务 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烹饪专业的一门专业课程。食品雕刻是饮食文化的主要组成部分,特别是现代餐饮业的蓬勃发展,更使食品雕刻空前兴旺,在这形势下,就要求我们厨师必须掌握一定的食品雕刻的技能。本课以技能操作为主其任务是让学生掌握食品雕刻的基本知识和技巧。 《冷菜制作与食品雕刻》是烹饪专业的主干课程,是由人们在对饮食美的追求的基础上而诞生的一门新学科,该课程重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及审美能力。它是烹调工艺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践性极强的一门专业技能课程。它是以培养餐饮企业一线食品雕刻适应现代旅游酒店及餐饮企业的食品雕刻高级应用性人才为主要目标。它的前接课程是《烹饪美术》,后续课程有《冷菜工艺》、《菜肴的创新与开发》《面点工艺学》等。 1.2设计思路 本教程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餐饮行业为宗旨,以岗位职业能力为依据,以讲授实践一体化为基本模式,以行动导向为主要教学方法,倡导在“做中学”基础上培养创新能力,以适应本行业动态发展的需要。课程由浅入深分四个阶段学习,每阶段针对不同基础的学生。 《冷菜制作与食品雕刻》是烹饪专业的主干课程,是由人们在对饮食美的追求的基础上而诞生的一门新学科,该课程重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及审美能力。它是烹调工艺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践性极强的一门专业技能课程。它是以培养餐饮企业一线食品雕刻适应现代旅游酒店及餐饮企业的食品雕刻高级应用性人才为主要目标。它的前接课程是《烹饪美术》,后续课程有《冷菜工艺》、《菜肴的创新与开发》《面点工艺学》等。 本课程建议每阶段学时为38课时,共152课时。 2.课程目标 2.1.知识目标: 通过本课程学习,能够有效的认识到美学在烹饪所起到的作用,了解美学的基础知识,认识美感的构成,掌握美学体系影响下的烹饪色彩基础,掌握雕刻、拼盘技法中的图案基础知识等。 系统掌握食品雕刻常用工具的性能、正确的使用方法、使用技巧,培养学生对花卉、鸟类、园林景观、组合作品、盘饰小件等制作能力,使学生逐步掌握基本的雕刻技法,并能独立完成一些作品的制作。掌握烹饪专业所必需的冷菜、冷拼、食品雕刻基本知识及基本技艺,为学生继续学习和适应市场发展需要奠定一定的知识和能力基础。通过实习,使学生熟练掌握中、低档宴会冷菜的制作技艺;熟练掌握冷菜、冷拼与食品雕刻的制作技法、拼摆手法和雕刻技巧;重点掌握花色拼盘和常用果蔬雕刻,果盘、围边点缀的制作技艺。

《中国传统文化》讲义

《中国传统文化》讲义 绪论 一、什么是文化? 1、中外对“文化”的解释: 目前学术界对“文化”的解释在二百种以上。中国人的“文化”含义:文化的语源是近代学人对拉丁文Cultura的意译,而借用的是中国固有的“文”、“化”即“文化”等语义,加以熔铸再创而成。 “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易·贲卦·彖传》 “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者,言圣人观察人文,则诗书礼乐之谓,当法此教而化成天下也。”——《周易正义》孔颖达 可见,“文”、“化”的意思是指以“人文”来“教化”天下。 “圣人之治天下也,先文德而后武力。凡武之兴,为不服也,文化不改,然后加诛。”——《说苑·指武》刘向 文化的意义仍是以体现伦理道德政治秩序的诗书礼乐教化世人,与武力征服相对应。可见,中国古代的“文化”乃主谓结构,基本属于狭义的文化范畴,大约指文治教化的总和,与天造地设的自然相对称,与无教化的“质朴”、“野蛮”形成对照。 西方人的“文化”含义:在西方,Cultura,原形为动词,含有耕种、居住、练习、留心或注意、敬神等多种意义,包含着通过人为努力摆脱自然状态的意味。 16、17世纪,在欧洲,该词的含义逐渐从人类的物质生产活动引向精神生产活动,由耕种引申为对树木禾苗的培养,并进而被指为对人类心灵、知识、情操、风尚的化育。 文化作为一个内涵丰富的多维概念,被众多学科所探究、阐发。由此,文化这种广泛的使用,导致其内涵和外延的模糊性、不确定性。各学科学派分别从不同的视角,解释主观感知与理解的“文化”,按照各自确定的标准给文化做出界说,因此,就出现了各式各样的定义。据不完全统计,文化的定义有200多个,然而迄今为止没有一个定义获得公认。正像西方学者罗威勒认为的那样,要给文化下个定义如同把空气住在手中一样困难,他除了不在我们手里之外,无处不在。 2、“文化”与“文明”概念的区别: 首先,有必要对“文化”与“文明”的概念加以区分。 我们采纳德国学者埃里亚斯的观点,他在《文明的进程》中认为:“文化”令民族之间表现出差异性,时刻表现着一个民族的自我与特色;“文明”则是个民族差异性逐渐减少,表现着人类普遍的行动和成就。 “文化”是不必特意传授,经由耳濡目染就可获得的性格特征和精神气质;“文明”则需要学习才能获得,因而总是和“有教养”、“有知识”之类词语相连。民族“文化”已于固守不变,表现出对外来文化的抗拒,而“文明”往往总是在运动中前进,表现出殖民和扩张的倾向。也就是说,“文化”与传统相关,表现着过去对现在如影随形的影响,“文明”则与未来有关,标示着将来普遍的趋势和方向。 其次,我们的观点是:文化是对具有一定社会共同性的思想意识、价值观念

中国当代文学史(复习资料)

《中国当代文学史》易考名词解释的文艺思潮,流派,作家,作品. 一、填空题 1 、50年代的长篇小说“三红一创”中,《红日》的作者是(吴强);《红旗谱》的作者是(梁斌);《红岩》的作者是(罗广斌、杨益言);《创业史》的作者是(柳青)。 2 、八大样板戏中的京剧有(《智取威虎山》、《沙家浜》、《奇袭白虎团》、《海港》、《红灯记》)。 3 、《随想录》的作者是(巴金);《我与地坛》的作者是(史铁生);《回答》的作者是(北岛);《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的作者是(舒婷)。 4、中国第一代作协主席是(茅盾)。 5、当代文学史从1949年开始,也是(第一次文代会)的开始。 6、《红日》的主人公,正面形象是沈振新,反面人物是张灵甫、李仙舟;《红旗谱》的主人公,正面人物是朱老三、严志和,反面人物是冯兰池;《红岩》的主人公,正面人物是江姐、许云峰,反面人物是徐鹏飞。 7、《保卫延安》的作者是杜鹏程。 8、《百合花》作者茹志娟,是女作家王安忆的母亲。 9、《红豆》的主人公是江玫,作者是宗璞,她是冯友兰的女儿。 10、“七月派”的诗歌领袖是胡风;“九叶派”的诗歌领袖是穆旦,“九叶派”又称“中国新诗派”。 11、政治抒情诗作家郭小川是战士诗人。有成名作品《致青年公民》、《望星空》、《一个和八个》(叙事诗),其中《一个和八个》还被拍成电影。其诗歌善于采用“楼梯体”。12、贺敬之是政治抒情诗作家,同样善用“楼梯体”,主要作品有《回延安》,同郭小川一样也是战士诗人。他以现代版歌剧《白毛女》出名,是中国新歌剧的开拓者。 13、闻捷是生活式的政治抒情诗人,主要作品《天山牧歌》。 14、流沙河的一部干预生活的作品是《草木篇》。 15、老舍的代表作品《茶馆》、《骆驼祥子》、《四世同堂》、《龙须沟》。 16、《关汉卿》的作者是田汉,其写作方法是“六经注我”。主人公关汉卿与朱帘秀是一对恋人,权臣阿合马是作品的反面人物。 17、散文三大家是杨朔(《荔枝密》)、秦牧(《花城》)、刘白羽(《日出》)、邓拓(《燕山夜话》)、吴伯箫(《记一辆纺车》)。 18、“手抄本小说”《第二次握手》的作者是张扬,这部小说属于地下文学。 19、北岛原名,赵振开。 20、路翎的《洼地上的战役》是一部抗美援朝作品。 21、《李自成》的作者是姚雪垠。 22、50、60年代,“传记式结构”的作品是欧阳山的《三家巷》。 二、单项选择题 1 、《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中,刘世吾“就那么回事”的口头禅,主要说明他(C)。 A 、自信 B 、能力强 C 、自以为看穿世事,不思进取 D 、看不惯社会的许多现象 2 、重知识,重趣味,喜欢旁征博引、涉古论今的散文作家是(B)。 A 、杨朔 B 、秦牧 C 、刘白羽 D 、周涛

雕刻试题库

技能大赛厨房考核试题 (雕刻) 一、填空题 1、食品雕刻的原料有:根菜类、(茎菜类)、( 叶菜类)、瓜果类、(蛋类) 、( 熟食制品)。 2、整雕的特点是具有(整体性)(独立性)。 3、鸟兽雕刻的方法一般有两种:(轮廓定位的方法)和(按部就班的方法)。 4、常用的刀法有(直刀法)、(平刀法)、(斜刀法)、(混合刀法)。 5、患有(痢疾)、(伤寒)、(病毒性肝炎)、(活动性肺结核)、(化脓性或渗出性皮肤病)不能参加饮食行业。 6、食品雕刻的基本刀法有(切)、(削)、(旋)、(戳)、(压)。 7、食品雕刻的成形刀法有(方槽雕法)、(尖槽雕法)、(斜槽雕法)、(半圆槽雕法)。 8、食品雕刻的工具统称为(雕刻刀)。 9、洋葱常用来雕刻(荷花)(睡莲)(玉兰花)。 10、大葱常用葱白雕刻(小型菊花)等。 11、用于食品雕刻的叶菜主要是(大白菜)、(油菜),常用来雕刻一些(菊花品种)和做(花坛)、(盆景)的填衬物。 12、瓜盅雕刻可以分为:(阳文雕刻)、(阴文雕刻)。 13、凉菜装盘有(排)、(堆)、(叠)、(围)、(摆)、(覆)六种手法。 14、刻分为(直刻)和(斜刻)两种。 15、西番莲又名(地瓜花)。 16、学习食品雕刻过程中要做到的“四多”是指多看别人的作品、多动手苦练、(多学有关 工艺美术方面的知识)、(多动脑筋)。 17、食品雕刻在运用中注意的事项有了解宴会的形式、尊重客人的习俗和信仰、(色彩的搭 配)、(注意食品卫生)。 18、确定雕刻什么内容的食雕必须要先确定主题即(命题)。它要依据筵席菜肴或宴会、酒 会的(性质)、对象、规格、要求等条件才能确定下来。

19、雕刻的艺术表现形式有(写实)、(写意)。 20、食雕原料的取料原则是(因造型取材)、(因形取材)、因色取材。 21、食雕的工艺程序就是(命题)、构思、选料、(布局)、制作、装饰六道程序。 22、食品雕刻既具技术性又具(艺术)性其成品有可食性和(观赏)两种类型。 23、食品雕刻发源于中国,早在宋朝就有诗作赞(扬州)的瓜雕。 24、在宋朝之前有关史书文章早已有了(雕卵)、雕笋的记载。 25、清代的食品雕刻亦时常在有关场合出现。慈禧太后就很喜欢食品雕刻所谓清宫中的(吃一)、(看二)、观三就有食品雕刻的内容。 26、果蔬雕刻是将我国传统的牙雕、(木雕)、(石雕)、玉雕等工艺美术的造型方法和技巧运用到食品上的一项传统技艺是我国烹饪技术中一项宝贵的遗产。 27、我国古代在(敬神)、(祭祀)等场合中就已经出现了用来点缀和美化供品的简单的果蔬雕刻这大概是果蔬雕刻的起源。 28、乾隆年间以盅灯结合、图环并茂的(御果园)标志着食品雕刻技艺达到了新的高度成为中国古代食品雕刻的鼎盛时期。 29、立体雕刻也叫(整雕)是用一块原料雕刻成一个独立完整的形体不限欣赏角度。 30、食品雕刻中常用的三种执刀手法是横握刀法、(笔握刀法)、(直握刀法)。 31、食品雕刻制作的基本步骤是构思、(选料)、雕刻、(组装粘合)、装饰摆放。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专题总结讲义

【步步高】(通史版)2016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一古代中国的 政治制度专题总结讲义 专题线索

1.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发展、演变过程及趋势 (1)初步形成:战国时期,秦国商鞅变法,废分封,行县制,实行中央集权制度。 (2)正式建立:秦统一后,为巩固统治,建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确立皇帝制(皇权至高无上)、三公九卿制、郡县制(中央到地方的行政机构)。 (3)巩固:西汉实行刺史制度;颁布推恩令,解决王国问题;“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4)完善:隋唐实行三省六部制,使封建官僚机构形成完整严密的体系,削弱了相权,加强了皇权;创立和完善科举制,扩大了官吏来源。 (5)加强:在中央,北宋设参知政事(副相)、枢密使、三司使分割宰相的行政权、军权、财权。在地方,派文官做知州,与州通判互相牵制;在各路设转运使,管理地方财政。通过以上措施,皇帝掌握了从中央到地方的军事、行政、财政等大权,铲除了封建藩镇割据的基础,加强了中央集权。 (6)新发展:元朝健全了中央官制,设中书省、枢密院和御史台,分管行政、军事和监察事务;设宣政院,统领宗教事务和管辖西藏地区;在地方,实行行省制度。 (7)空前强化:明初,废丞相,权分六部;设厂卫特务机构;八股取士;地方实行三司分权。清朝增设军机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发展到顶峰;大兴文字狱。 (8)结束: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9)趋势 ①一直存在着皇权与相权的矛盾,皇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直到明朝废除丞相。 ②分权是加强中央集权的重要手段,如唐朝、北宋、明朝都很明显。 ③决策权由外朝向内朝的转移,非法定机构取代法定国家机关的职权,如汉朝的中朝制度、明朝的内阁制度、清朝设立的军机处。 2.地方政治制度的演变与趋势 (1)演变 ①西周实行分封制,巩固了统治,但导致了春秋战国时期的诸侯割据。 ②秦朝吸取西周的教训,实行郡县制。西汉初年实行郡国并行制度,导致王国问题。 ③汉武帝设刺史,加强对地方的监督。 ④隋唐时期实行州县两级制,后设节度使,最终形成藩镇割据局面。 ⑤北宋派文臣管理地方,解决了武将专权的问题。 ⑥元朝在地方实行行省制度,西藏地区由宣政院管辖。 ⑦明朝废除行省,设立三司管理地方。 (2)趋势 ①一直存在中央与地方的矛盾,但地方权力不断削弱,中央集权不断加强,最终在北宋解决了地方分权的问题。 ②分权是加强中央权力的有效手段,如北宋、明朝特别突出。

中国现代文学专题三自测答案上课讲义

中国现代文学专题三 自测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30年代的抒情散文,在形式上精雕细琢、匠心独运,一种追求唯美的散文风格蔚然成风,其重要的代表作家是()。选择一项:a. 梁遇春b. 郁达夫c. 丰子恺d. 何其芳正确答案是:何其芳 30年代中期,郁达夫移居杭州之后,是他游记散文创作的高峰期,除《达夫游记》外,还创作有()等。选择一项:a. 《漂泊杂记》b. 《屐痕处处》c. 《湖上散记》d. 《西湖漫拾》正确答案是:《屐痕处处》 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第一本散文诗集,并开“独语体”散文之先河的是()。选择一项:a. 《坟》b. 《呐喊》c. 《朝花夕拾》d. 《野草》正确答案是:《野草》 以一人之力,持续40载,完成了《莎士比亚》全集的翻译,晚年又用7年时间完成了百万言学术著作《英国文学史》的著名作家是()。选择一项:a. 林语堂b. 穆旦c. 冯至d. 梁实秋正确答案是:梁实秋 以抒情和叙事为主的“美文”是在1919年8月才出现的。《五峰游记》应属现代“美文”的发端,其作者是()。选择一项:a. 李大钊b. 周作人c. 冰心d. 鲁迅正确答案是:李大钊 鲁迅的杂文创作以1927年为界,分为前期和后期。前期杂文有《坟》、《华盖集》、《华盖集续编》和()。选择一项:a. 《二心集》b. 《三闲集》c. 《而已集》d. 《热风》正确答案是:《热风》 短论《美文》阐明了文艺性散文的文类品格,是新文学初期散文理论的重要标志,其作者是()。选择一项:a. 鲁迅b. 李大钊c. 周作人d. 胡适正确答案是:周作人 何其芳早期散文创作的代表是散文集()。选择一项:a. 《画梦录》b. 《乌篷船》c. 《春醪集》d. 《宇宙风》正确答案是:《画梦录》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