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至初三数学全部知识点!!
轴对称图形
轴对称与轴对称图形
. 什么叫轴对称:
能够与另一个图形重合,那么这两个图形关于
. 什么叫轴对称图形:
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互相重合,那么这个图形叫做
.轴对称与轴对称图形的区别与联系:
而轴对称图形是指一个图形的两个
.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轴对称的性质:
⑴成轴对称的两个图形全等。
.怎样画轴对称图形:
线段、角的轴对称性
.线段的轴对称性:
线段是轴对称图形,对称轴有两条;一条是线段所在的直线,
线段的垂直平分线是到线段两端距离相等的点的集合
.角的轴对称性:
l A B
ACEDOPl A B M
角的平分线是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点的集合
等腰三角形的轴对称性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简称“等边对等角”)
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简称“三线合一”)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
2个角相等,那么这2个角所对的边也相等;(简称“等角对等边”)
.等边三角形:
等边三角形的定义:
等边三角形的性质:
3条对称轴;
600。
个角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600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60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三角形的分类:
斜三角形:三边都不相等的三角形。
三角形 只有两边相等的三角形。
等腰三角形
等边三角形
等腰梯形的轴对称性
等腰梯形的定义:
等腰梯形的定义:两腰相等的梯形叫做等腰梯形。
等腰梯形的性质:
.等腰梯形的判定:
在同一底上的2个底角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
补充:对角线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
勾股定理与平方根
勾股定理、勾股定理的应用 A D C B
、勾股定理:
∠C=900222abc
、神秘的数组(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a、b、c满足a2+b2=c2,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222abc∠C=900
a2+b2=c2三个数a、b、c叫做勾股数。
一般的,如果一个数的平方等于a,那么这个数叫做a的平方根,也叫做二次方根。
只有一个平方根,它是0本身。负数没有平方根。
a,那么这个数就叫做a的立方根,也称为三次方根。
0的立方根是0.
常见的无理数有:⑴ 无限不循环小数:如0.010010001……
开不尽的根号:如3、5、34、37等
⑶ 圆周率:如-3.14、
等。
、近似数的认识:
例如测量长度,时间,速度所得的结果都是近
.请说说生活中应用近似数的例子。
四舍五入是最常用的一种方法。用四舍五入法取一个数
=3.1415926…
3,就是精确到个位(或精确到1)
3.1,就是精确
到十分位(或精确到0.1)
3.14,就是精确到百分位(或精确到0.01)
3.142,就是精确到千分位(或精确到0.001)
、有效数字:
从左面第一个不是0的数字起,到末位数字止,所有的数字都称为这
例如:上面圆周率π的近似值中,3.14有3个有效数字3,1,4;
有4个有效数字3,1,4,2.
中心对称图形(一) C B A c b a
中心对称与中心对称图形
、图形的旋转:
在平面内,将一个图形绕一个定点旋转一定的角度,这样的图形运动称为图形的旋转,
旋转的角度称为旋转角。旋转前、后的图形全等。对应点到旋转中
、中心对称:
把一个图形绕着某一个点旋转180°,如果它能够与另一个图形重合,那么称这两个图
也称这两个图形成中心对称,这个点叫做对称中心,两个图形中的对应
2个图形,对称点的连线都经过对称中心,
、中心对称图形:
180°,如果旋转后的图形能够和原来的图形互相重
、中心对称与中心对称图形之间的关系:
(1)中心对称是指两个图形的关系,中心对称图形是指具有某种性质的图形。(2)成
若把中心对称图形的两部分看成两个图形,则它们成中心对称;若把中心对称的两个
.
、对比轴对称图形与中心对称图形:
中心对称图形
有一个对称中心——点
绕对称中心旋转180O
旋转后与原图形重合
平行四边形
、平行四边形的定义:
2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叫做平行四边形。
□ABCD,读作平行四边形ABCD.
、平行四边形的性质:
、平行四边形的判定:
2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2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2组对角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矩形、菱形、正方形
、矩形的定义:
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叫做矩形,通常也叫长方形。
、矩形的性质:
对称轴是对边中点连线所在直线,有两条,
、矩形的判定:
①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
②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
③有3个角是直角的四边形是矩形。
、菱形的定义:
、菱形的性质:
对称轴是两条对角线所在直线,对称中心
、菱形的判定:
①有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②四边都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
③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菱形的面积:
=1
AC·BD
、正方形的定义:
、正方形的性质:
对称轴有四条,对称中心是对角线的交点。
、正方形的判定:
①有一组邻边相等并且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是正方形;
②有一组邻边相等矩形形是正方形;
③有一个角是直角的菱形是正方形。
、
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之间的关系:
三角形、梯形的中位线 O D C B A D C B A O
1、三角形的中位线: ⑴连结三角形两边中点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中位线. 区别三角形的中位线与三角形的中线。 ⑵三角形中位线的性质 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第三边并且等于它的一半. 2、梯形的中位线:
数量、位置的变化
、数量的变化:
3种各具特色的表达方式
、位置的变化:
现实生活中,人们既关心事物的数量变化,也关心事物的位置变化,如行驶中的车辆、
、平面直角坐标系:
⑴有关概念:平面上有公共原点且互相垂直的2条数轴构成平面直角坐标系,简称直角坐
x轴或横轴;竖直方向的数轴称为y轴或纵轴。
O称为坐标原点。
P(如图),我们应该如何确定它的位置?
P分别作x、y轴的垂线,将垂足对应的数组合起来形成一
点的坐标,可表示为P(a,b)
Q的坐标为(m,n),该如何确定点Q的位置?
x、y轴上表示m、n的点作x、y轴的垂线,两线的交点
Q)
、点坐标的特征:
⑴四个象限内点坐标的特征:
两条坐标轴将平面分成4个区域称为象限,按逆时针顺序分别记作第一、二、三、四
O x y 4 2 3 1 4 3 2 1 -2 -3 -1 -4 -3 -2 -1 -4 P(a,b) · a b
⑵数轴上点坐标的特征:
轴上的点的纵坐标为0,可表示为(a,0);
轴上的点的横坐标为0,可表示为(0,b)。
(a,a);第二、四象限角
(a,-a)。
,b)关于x轴对称的点的坐标为(a,-b);
,b)关于y轴对称的点的坐标为(-a,b);
,b)关于原点对称的点的坐标为(-a,-b)。
函数
、常量和变量:
、函数:
x与y,如果对于变量x的每一个值,变量y
的值与它对应,我们称y是x的函数。其中x是自变量,y是因变量。
,表示2个变量之间的关系可用3种方法:表格、图形、式子。表示2个变量之间
(函数解析式)
s=100t就是一个函数解析式。
1
yx中,能使它有意义的值是3x的一切实数,所以函数13yx的取
3x的一切实数。
0;
一次函数
一次函数
、一次函数与正比例函数的定义:
x与y之间的关系,可以表示为y=kx+b(k,b为常数k≠0)的
y是x的一次函数。
b=0时, y叫做x的正比例函数。
、如何求一次函数与正比例函数的解析式:
因为正比例函数y=kx (k≠0)中的待定系数只有一个k,因此确定正比例函数的解析
x、y一组条件,列出一个方程,从而求出k值。
y=kx+b(k≠0)中的待定系数有两个k和b,因此要确定一次函数的解析式
x、y的两组条件,列出一个方程组,从而求出k和b。
、一次函数的图象:
y=kx的图象是经过原点的一条直线
,一次函数y=kx+b的图象是
y=kx的图象沿y轴向上(b>0)或向下(b<0)平移b个单位长度得到的一条
由直线的公理可知:两点确定一条直线。所以在画一
y=kx+b的图
y-kx+b。
、一次函数的性质:
y=kx+b中,
k>0,那么y的值随x的增大而增大;
k<0,那么y的值随x的增大而减小。
y=kx中,
k>0,那么正比例函数的图象经过一、三象限;
k<0,那么正比例函数的图象经过二、四象限;
y=kx+b中,
k>0、b>0,那么一次函数的图象经过一、二、三象限;
k>0、b<0,那么一次函数的图象经过一、三、四象限;
k<0、b>0,那么一次函数的图象经过一、二、四象限;
k<0、b<0,那么一次函数的图象经过二、三、四象限;
一次函数的应用
、一次函数的应用:
(1)认真分析实际问题中变量之间的关系;(2)若具有
(3)利用一次函数的有关知识解题。
常常数据较多,反映的内容也很复杂,如何把众多的信息组织
要认真读题,分析题意,理顺关系,寻求解题途径。在实际生活问题中,
关键是建立一次函数关系式,然后再根据一次函数的性质,综
要注意结合实际,确定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求出对应的函数
、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图象解法
y=kx+b图象上任意一点的坐标都是二元一次方程kx-y+b=0的解;
kx-y+b=0的解为坐标的点都在一次函数y=kx+b的图象上。
如果两个一次函数的图象有一个交点,那么交点的坐标就是相应的二元一次方
数据的集中程度
数据的集中程度
、 平均数:
一般地,对于n个数x
,x2,…,x n 我们把
xxxxn21 叫做这 n 个数的
“接近”哪个数。
n个数中,x
出现f1 次,x2出现f2次,x3出现f3次,… …x n出现fn
(其中f
+f2+f3+……+fn=n),这n个数的平均数可表示为:
fxfxfxfxxnn332211
x
,x2,x3,……,x n的平均数为x,则一组新数据:
+a,x2+ a,x3+ a,……,xn+ a的平均数为:
axx
举例说明:某班第一小组的同学的身高如下:(单位:㎝):158,160,160,170,158,170,
,158,160,160,168,170。计算这组同学的平均身高。(精确到1㎝)
163
2433170216841603158x
将各个数据同时减去160,得到-2,0,0,10,-2,10,8,-2,0,0,8,8
.3)88002810210002(
1x
1632.163160xx
、加权平均数:
在实际问题中,一组数据中各个数据的重要程度并平总是相同的,有时有些数据比其它
“权 ”。
加权平均数:如果在n个数中,x
出现f1 次,x2出现f2次,x3出现f3次,……x k出现f k
(其中f
+f2+f3+……+f k=n),则
fxfxfxfxxkk332211
其中f
、f2、f3、……f k叫做权。(看例1)
、中位数和众数:
n个数据按大小
顺序排列,处于中间位置的一个数据(或中间两个数据的平均
一元一次不等式
.等式的概念:
一般的,用符号“=”连接的式子叫做等式。
*等式的左右两边是代数式。
一般的,用符号“<”(或“≤”),“>”(或“≥”),“≠”连接的式子叫做不等式。 不等
用不等号连接的,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次数都是1,系数不为0,左
linear ineqality with one unknown)。
不等式的性质:
1.不等式的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或式子),不等号的方向不变。
2.不等式的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正数,不等号的方向不变。
3.不等式的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负数,不等号的方向改变。
4.不等式的两边都乘以0,不等号变等号。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1.性质1:如果a>b,那么a±c>b±c
2.性质2:如果a>b,c>0,那么ac>bc(或a/c>b/c)
3.性质3:如果a>b,c<0,那么ac
1、去分母 (运用不等式性质2,3)。
2、去括号 。
3、移项 (运用不等式性质1)。
4、合并同类项。
5、将未知数的系数化为1 (运用不等式性质2,3)。
(6、有些时候需要在数轴上表示不等式的解集)
二.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及解集
1.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步骤:(1)去分母,(2)去括号,(3)移项,(4)合并同类项,
求得解集。
2.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集
将不等式化为aχ>b的形式
(1)若a>0,则解集为χ>b/a
(2)若a<0,则解集为χ 5.不等式的解集:
(1) 能使不等式成立的未知数的值,叫做不等式的解。例如,6是不等式x﹥5
7,8,9,…也是不等式x﹥5的解。
(2)一个有未知数的不等式的所有解,组成这个不等式的解集。例如,不等式
5≤-1的解集为x≤4;不等式x²﹥0的解集是所有非零实数。求不等式解集的
6.数轴:
规定原点,方向,单位刻度的直线叫做数轴。
7.解不等式的五个步骤:(在运算中,根据不同情况来使用)
(1)去分母;
(2)去括号;
(3)移项;
(4)合并同类项;
(5)两边同时除以x的系数。
8.一元一次不等式:
这些不等式的左右两边都是整式,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
,像这样的不等式,叫做一元一次不等式。
9.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1) 一般的,关于同一个未知数的几个一元一次不等式合在一起,就组成一个
2)一元一次不等式组中各个不等式的解集的公共部分,叫做这个一元一次不
. 不等式解集的表示方法:
(1) 用不等式表示:一般的,一个含未知数的不等式有无数个解,其解集是一
x-1≤2的解集是x≤3。
(2) 用数轴表
示:不等式的解集可以在数轴上直观地表示出来,形象地说明不
分式
A/B,A、B是整式,B中含有未知数且B不等于0的等式叫做分式。其中A叫
B叫做分式的分母。
掌握分式的概念应注意:
(1)分式的分母中必须含有未知数。
(2)分母的值不能为零,如果分母的值为零,那么分式无意义。分式的法则
分式的法则
约分:
把一个分式的分子和分母的公因式(不为1的数)约去,这种变形称为约分。
分式的乘法法则:
两个分式相乘,把分子相乘的积作为积的分子,把分母相乘的积作为积的分母。
两个分式相除,把除式的分子和分母颠倒位置后再与被除式相乘。
分式的加减法法则:
同分母的分式相加减,分母不变,把分子相加减。
通分:
异分母的分式可以化成同分母的分式,这一过程叫做通分。如:3/2和2/3可化
9/6和4/6!即:3/2*3,2/3*2!
异分母分式的加减法法则:
异分母的分式相加减,先通分,化为同分母的分式,然后再按同分母分式的加减
(1).定义:一般地,如果A,B表示两个整式,并且B中含有字母,那么式子 A/
叫做分式(fraction)。
注:A/B=A×1/B
(2).组成:在分式 中A称为分式的分子,B称为分式的分母。
(3).意义:对于任意一个分式,分母都不能为0,否则分式无意义。
(4).分式值为0的条件:在分母不等于0的前提下,分子等于0,则分式值为0。
:分式的概念包括3个方面:①分式是两个整式相除的分式,其中分子为被除
0,否则分式无意义。这里,分母是指除式而言。而不是只就分
V.分式的基本性质:分式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以(或除以)同一个不为0的整式,
VI.约分:把一个分式的分子和分母的公因式约去,这种变形称为分式的约分.
VII.分式的约分步骤:(1)如果分式的分子和分母都是单项式或者是几个因式乘积
,将它们的公因式约去.(2)分式的分子和分母都是多项式,将分子和分母分别分
,再将公因式约去.
注:公因式的提取方法:系数取分子和分母系数的最大公约数,字母取分子和分母
,指数取公共字母的最小指数,即为它们的公因式.
VIII.最简分式:一个分式的分子和分母没有公因式时,这个分式称为最简分式.约分
,一般将一个分式化为最简分式.
IX.通分:把几个异分母分式分别化为与原分式值相等的同分母分式,叫做分式的
.
X.分式的通分步骤:先求出所有分式分母的最简公分母,再将所有分式的分母变为
.同时各分式按照分母所扩大的倍数,相应扩大各自的分子.
注:最简公分母的确定方法:系数取各因式系数的最小公倍数,相同字母的最高次
.
注:(1)约分和通分的依据都是分式的基本性质2.(2)分式的约分和通分都
是互逆运
.
分式的四则运算
XI.同分母分式加减法则:同分母的分式相加减,分母不变,把分子相加减.
XII.异分母分式加减法则:异分母的分式相加减,先通分,化为同分母的分式,然后再
.
XIII.分式的乘法法则:两个分式相乘,把分子相乘的积作为积的分子,把分母相乘的
.
XIV.分式的除法法则:两个分式相除,把除式的分子和分母颠倒位置后再与被除式
.
分式方程
XVI.分式方程的意义:分母中含有未知数的方程叫做分式方程.
XVII.分式方程的解法:①去分母(方程两边同时乘以最简公分母,将分式方程
);②按解整式方程的步骤求出未知数的值;③验根(求出未知数的值后必
,因为在把分式方程化为整式方程的过程中,扩大了未知数的取值范围,可能产
)....................................................
反比例函数
y=(k≠0)的图象叫做双曲线.当k>0时,双曲线在一、三象限(在每一象限
从左向右降);当k<0时,双曲线在二、四象限(在每一象限内,从左向右上升).因此,
① k ≠ 0; ②一般情况下 , 自变量 x 的取值范围是 x
0 的一切实数 ; ③函数 y 的取值范围也是一切非零实数 . 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属
,
X和Y轴但不会相交(K≠0)。
1.当k>0时,图象分别位于第一、三象限;当k<0时,图象分别位于第二、四象
2.当k>0时.在同一个象限内,y随x的增大而减小;当k<0时,在同一个象限,
随x的增大而增大。
k>0时,函数在x<0上为减函数、在x>0上同为减函数;k<0时,函数在x<0上
x>0上同为增函数。
定义域为x≠0;值域为y≠0。
3.因为在y=k/x(k≠0)中,x不能为0,y也不能为0,所以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不可
x轴相交,也不可能与y轴相交。
4. 在一个反比例函数图象上任取两点P,Q,过点P,Q分别作x轴,y轴的平
S1,S2则S1=S2=|K|
5. 反比例函数的图象既是轴对称图形,又是中心对称图形,它有两条对称轴 y=
y=-x(即第一三,二四象限角平分线),对称中心是坐标原点。
6.若设正比例函数y=mx与反比例函数y=n/x交于A、B两点(m、n同号),那
A B两点关于原点对称。
7.设在平面内有反比例函数y=k/x和一次函数y=mx+n,要使它们有公共交点,
b²+4k·m≥(不小于)0。
8.反比例函数y=k/x的渐近线:x轴与y轴。
图形的相似
,但大小不一定相等,那么这两个图形相似。(相似的符号:∽)
1时,相似的两个图形全等。
相似多边形的面积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
1.两个三角形的两个角对应相等
2.两边对应成比例,且夹角相等
3.三边对应成比例
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和其他两边或两边延长线相交,所构成的三角形与原
相似三角形的一切对应线段(对应高、对应中线、对应角平分线
、外接圆半径、
相似三角形周长的比等于相似比。
相似三角形面积的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
认识概率
1)频率=
频数,各小组的频数之和等于总数,各小组的频率之和等于1,频率分布直方
2)概率
P表示一个事件A发生的概率,则0≤P(A)≤1;
(必然事件)=1;P(不可能事件)=0;
(包括列表、画树状图)计算简单事件发生的
数据的离散程度
n个数x
,x2,…,xn,那么:
12......nxxxx
+++=;
用这种方法得到的差
=最大值-最小值;
据
x、2x……, nx的方差为2s,则
()()()222
21.....nxxxxxx
轾-+-++-犏臌
.
据
x、2x……, nx的标准差s,则
()()()222
21.....nxxxxxx
轾-+-++-犏
二次根式
二次根式的定义和概念:
1、定义:一般地,形如√ā(a≥0)的代数式叫做二次根式。当a>0时,√ā表示
的算数平方根,√0=0 当a小于0时,非二次根式(在一元二次方程中,若根号下为
2、概念:式子√ā(a≥0)叫二次根式。√ā(a≥0)是一个非负数。
二次根式√ā的简单性质和几何意义
1)a≥0 ; √ā≥0 [ 双重非负性 ]
2)(√ā)^2=a (a≥0)[任何一个非负数都可以写成一个数的平方的形式]
二次根式的性质和最简二次根式
1)二次根式√ā的化简
a(a≥0)
√ā=|a|={
-a(a<0)
2)积的平方根与商的平方根
√ab=√a·√b(a≥0,b≥0)
√a/b=√a /√b(a≥0,b>0)
3)最简二次根式
条件:
(1)被开方数的因数是整数或字母,因式是整式;
(2)被开方数中不含有可化为平方数或平方式的因数或因式。
如:不含有可化为平方数或平方式的因数或因式的有√2、√3、√a(a≥0)、√x+
等;
二次根式的乘法和除法
1 运算法则
√a·√b=√ab(a≥0,b≥0)
√a/√b=√a /√b(a≥0,b>0)
二数二次根之积,等于二数之积的二次根。
2 共轭因式
如果两个含有根式的代数式的积不再含有根式,那么这两个代数式叫做共轭因
二次根式的加法和减法
1 同类二次根式
一般地,把几个二次根式化为最简二次根式后,如果它们的被开方数相同,就把
2 合并同类二次根式
把几个同类二次根式合并为一个二次根式就叫做合并同类二次根式。
3二次根式加减时,可以先将二次根式化为最简二次根式,再将被开方数相同的
分母有理化
分母有理化有两种方法
I.分母是单项式
如:√a/√b=√a×√b/√b×√b=√ab/b
如图
II.分母是多项式
要利用平方差公式
如1/√a+√b=√a-√b/(√a+√b)(√a-√b)=√a-√b/a-b
如图
根式中不能含有分母,
分母中不能含有根式.
一元二次方程
2次的整式方程
(1)只含有一个未知数;(2)未知数的最高项的次数
和
2;(3)是整式方程.要判断一个方程是否为一元二次方程,先看它是否为整式方程,
ax^2+bx+c=0(a≠0)的形式,则这个方程就为
(4)将方程化为一般形式:ax^2+bx+c=0时,应满足(a≠0)
(a、b、c是实数a≠0)
配方法
如:解方程:x^2+2x-3=0
解:把常数项移项得:x^2+2x=3
等式两边同时加1(构成完全平方式)得:x^2+2x+1=4
因式分解得:(x+1)^2=4
解得:x1=-3,x2=1
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小口诀
二次系数化为一
常数要往右边移
一次系数一半方
两边加上最相当
2.公式法
其公式为x=(-b±√(b^2-4ac))/2a
3.因式分解法
“提公因式法”、“公式法(又分“平
”和“完全平方公式”两种)”和“十字相乘法”。
如:解方程:x^2+2x+1=0
解:利用完全平方公式因式分解得:(x+1)^2=0
解得:x1=x2=-1
4.开方法
5.代数法
ax^2+bx+c=0
同时除以a,可变为x^2+bx+c=0
设:x=y-b/2
方程就变成:(y^2+b^2/4-by)+(by+b^2/2)+c=0
再变成:y^2+(b^2*3)/4+c=0
y=±√[(b^2*3)/4+c]
如何选择最简单的解法:
、看是否可以直接开方解;
2、看是否能用因式分解法解(因式分解的解法中,先考虑提公因式法,再考虑
3、使用公式法求解;
4、最后再考虑配方法(配方法虽然可以解全部一元二次方程,但是有时候解题
一元二次方程的判断式:
b^2-4ac>0 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b^2-4ac=0 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
b^2-4ac<0 方程有两个共轭的虚数根(初中可理解为无实数根).
(1)分析题意,找到题中未知数和题给条件的相等关系;
(2)设未知数,并用所设的未知数的代数式表示其余的未知数;
(3)找出相等关系,并用它列出方程;
解方程求出题中未知数的值;
检验所求的答案是否符合题意,并做答.
X1+X2= -b/a
X1*X2=c/a
中心对称图形(二)
圆的定义有2
其一:平面上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集合叫圆。
其二:平面上一条线段,绕它的一端旋转360°,留下的轨迹叫圆。
概括
O表示。连接圆心和圆上的任意一点的线段
r表示。通过圆心并且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叫做直径,用字母d表
2倍,半径是直径的1/2。
用字母表示是:d=2r或r=d/2
圆的相关量
圆周率:圆周长度与圆的直径长度的比值叫做圆周率,它是一个无限不循环的小
π表示,π=3.1415926535...,在实际应用中我们只取它的近似值,即π≈3.
(在奥数中一般π只取3、3.1416或3.14159)
圆弧和弦:圆上任意两点间的部分叫做圆弧,简称弧。大于半圆的弧称为优弧,
圆心角和圆周角:顶点在圆心上的角叫做圆心角。顶点在圆周上,且它的两边分
内心和外
心:过三角形的三个顶点的圆叫做三角形的外接圆,其圆心叫做三角形
扇形:在圆上,由两条半径和一段弧围成的图形叫做扇形。圆锥侧面展开图是一
【圆和圆的相关量字母表示方法】
圆—⊙ 半径—r或R(在环形圆中外环半径表示的字母) 弧—⌒ 直径—d
扇形弧长/圆锥母线—l 周长—C 面积—S
【圆和其他图形的位置关系】
以点P与圆O的为例(设P是一点,则PO是点到圆心的距离),
在⊙O外,PO>r;P在⊙O上,PO=r;P在⊙O内,PO<r。
直线与圆有3种位置关系:无公共点为相离;有两个公共点为相交,这条直线叫
AB与圆O为例(设OP⊥AB于P,则PO是AB到圆心的距
AB与⊙O相离,PO>r;AB与⊙O相切,PO=r;AB与⊙O相交,PO<r。
两圆之间有5种位置关系:无公共点的,一圆在另一圆之外叫外离,在之内叫内
R和r,且R≥r,圆心距
P:外离P>R+r;外切P=R+r;相交R-r<P<R+r;内切P=R-r;内含P<R-r。
一有关圆的基本性质与定理
⑴圆的确定:画一条线段,以线段长为半径以一端点为圆心画弧绕360度后得到
垂径定理:垂直于弦的直径平分这条弦,并且平分
2条弧。逆定理:平分弦(不是直径)的直径垂直于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
条弧。
⑵有关圆周角和圆心角的性质和定理 在同圆或等圆中,如果两个圆心角,两个
一条弧所对的圆周角等于它所对的圆心角的一半。 直径所对的圆周
90度的圆周角所对的弦是直径。 如果一条弧的长是另一条弧的2倍,
2倍。
⑶有关外接圆和内切圆的性质和定理
①一个三角形有唯一确定的外接圆和内切圆。外接圆圆心是三角形各边垂直平分
②内切圆的圆心是三角形各内角平分线的交点,到三角形三边距离相等。
③R=2S△÷L(R:内切圆半径,S:面积,L:周长)
④两相切圆的连心线过切点(连心线:两个圆心相连的线段)
⑤圆O中的弦PQ的中点M,过点M任作两弦AB,CD,弦AD与BC分别交P
于X,Y,则M为XY之中点。
(4)如果两圆相交,那么连接两圆圆心的线段(直线也可)垂直平分公共弦。
(5)圆心角的度数等于它所对的弧的度数。
(6)圆周角的度数等于它所对的弧的度数的一半。
(7)弦切角的度数等于它所夹的弧的度数的一半。
(8)圆内角的度数等于这个角所对的弧的度数之和的一半。
(9)圆外角的度数等于这个等于这个角所截两段弧的度数之差的一半。
〖有关切线的性质和定理〗
切线的判定方法:经过半径外端并且垂直于这条半径的直线是圆的切线。
切线的性质:(1)经过切点垂直于这条半径的直线是圆的切线。(2)经过切点
3)圆的切线垂直于经过切点
的半径。
切线长定理:从圆外一点到圆的两条切线的长相等,那点与圆心的连线平分切线
〖有关圆的计算公式〗
圆的周长C=2πr=πd 2.圆的面积S=πr^2; 3.扇形弧长l=nπr/180
扇形面积S=(nπr^2)/360=lr/2(l为扇形的弧长)5.圆锥侧面积S=πrl 6.圆锥侧
n=360r/l(r是底面半径,l是母线长)
圆心:圆中心固定的一点叫做圆心。用字母o或⊙表示
直径:通过圆心,并且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叫做圆的直径。直径一般用字母d表
半径:连接圆心和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叫做圆的半径。半径一般用字母r表示。
圆的直径和半径都有无数条。圆是轴对称图形,每条直径所在的直线是圆的对称
2倍,半径是直径的二分之一.d=2r或r=二分之
圆的半径或直径决定圆的大小,圆心决定圆的位置。
圆的周长:围成圆的曲线的长度叫做圆的周长,用字母C表示。
圆的周长与直径的比值叫做圆周率。
圆的周长除以直径的商是一个固定的数,把它叫做圆周率,它是一个无限不循环
π表示。计算时,通常取它的近似值,π≈3.14。
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是直角。90°的圆周角所对的弦是直径。
πr^2,用字母S表示。
二次函数
定义:一般地,如果cbacbxaxy,,(2是常数,)0a,那么y叫做x的二次函数.
抛物线的三要素:开口方向、对称轴、顶点.
①a的符号决定抛物线的开口方向:当0a时,开口向上;当0a时,开口向下;
.
②平行于y轴(或重合)的直线记作hx.特别地,y轴记作直线0x.
开口方向 对称轴 顶点坐标
y
0a时
0a时
0x(y轴) (0,0) kaxy2 0x(y轴) (0, k) 2hxay hx (h,0)
hxay2
hx (h,k)
bxaxy2
bx2
bacab4422,)
求抛物线的顶点、对称轴的方法
(1)公式法:
bacabxacbxaxy442222,∴顶点是),(abacab4422,
bx2.
(2)配方法:运用配方的方法,将抛物线的解析式化为khxay2的形式,得到顶
(h,k),对称轴是直线hx.
(3)运用抛物线的对称性:由于抛物线是以对称轴为轴的轴对称图形,对称轴与抛物线的
若已知抛物线上两点
2(,)(,)、xyxy(及y值相同),则对称轴方程可以表示为:
2
xxx
抛物线cbxaxy2中,cba,,的作用
(1)a决定开口方向及开口大小,这与2axy中的a完全一样.
(2)b和a共同决定抛物线对称轴的位置.由于抛物线cbxaxy2的对称轴是直线
bx2,故:①0b时,对称轴为y轴;②0ab(即a、b同号)时,对称轴
y轴左侧;③0
b(即a、b异号)时,对称轴在y轴右侧.
(3)c的大小决定抛物线cbxaxy2与y轴交点的位置.
当0x时,cy,∴抛物线cbxaxy2与y轴有且只有一个交点(0,c):
①0c,抛物线经过原点; ②0c,与y轴交于正半轴;③0c,与y轴交于负半
.
以上三点中,当结论和条件互换时,仍成立
.如抛物线的对称轴在y轴右侧,则 0
b.
用待定系数法求二次函数的解析式
(1)一般式:cbxaxy2.已知图像上三点或三对x、y的值,通常选择一般式.
(2)顶点式:khxay2.已知图像的顶点或对称轴,通常选择顶点式.
(3)交点式:已知图像与x轴的交点坐标
x、2x,通常选用交点式:21xxxxay.
直线与抛物线的交点
(1)y轴与抛物线cbxaxy2得交点为(0, c).
(2)抛物线与x轴的交点
二次函数cbxaxy2的图像与x轴的两个交点的横坐标
x、2x,是对应一元二次
2cbxax
.抛物线与x轴的交点情况可以由对应的一元二次方程的根
①有两个交点(0)抛物线与x轴相交;
②有一个交点(顶点在x轴上)(0)抛物线与x轴相切;
③没有交点(0)抛物线与x轴相离.
(3)平行于x轴的直线与抛物线的交点
同(2)一样可能有0个交点、1个交点、2个交点.当有2个交点时,两交点的纵坐标
k,则横坐标是kcbxax2的两个实数根.
(4)一次函数0knkxy的图像l与二次函数02acbxaxy的图像G的
bxaxynkxy2的解的数目来确定:①方程组有两组不同的解时
G有两个交点; ②方
l与G只有一个交点;③方程组无解时l与G没有交点.
(5)抛物线与x轴两交点之间的距离:若抛物线cbxaxy2与x轴两交点为
0
1,,,xBxA,则12ABxx
锐角三角函数
A的正弦(sin),余弦(cos)和正切(tan),余切(cot)以及正割(sec),
csc)都叫做角A的锐角三角函数。
正弦等于对边比斜边,
余弦等于邻边比斜边
正切等于对边比邻边;
余切等于邻边比对边
正割等于斜边比邻边
余割等于斜边比对边
正切与余切互为倒数,
、互余角的三角函数间的关系。
sin(90°-α)=cosα, cos(90°-α)=sinα,
tan(90°-α)=cotα, cot(90°-α)=tanα.
、同角三角函数间的关系
平方关系:
sin^2(α)+cos^2(α)=1
tan^2(α)+1=sec^2(α)
cot^2(α)+1=csc^2(α)
·积的关系:
sinα=tanα·cosα
cosα=cotα·sinα
tanα=sinα·secα
cotα=cosα·cscα
secα=tanα·cscα
cscα=secα·cotα
·倒数关系:
tanα·cotα=1
sinα·cscα=1
cosα·secα=1
直角三角形ABC中,
角A的正弦值就等于角A的对边比斜边,
余弦等于角A的邻边比斜边
正切等于对边比邻边,
余切等于邻边比对边
、三角函数值
(1)特殊角三角函数值
(2)0°~90°的任意角的三角函数值,查三角函数表。
(3)锐角三角函数值的变化情况
(i)锐角三角函数值都是正值
(ii)当角度在0°~90°间变化时,
正弦值随着角度的增大(或减小)而增大(或减小)
余弦值随着角度的增大(或减小)而减小(或增大)
正切值随着角度的增大(或减小)而增大(或减小)
余切值随着角度的增大(或减
小)而减小(或增大)
(iii)当角度在0°≤α≤90°间变化时,
0≤sinα≤1, 1≥cosα≥0,
当角度在0°<α<90°间变化时,
tanα>0, cotα>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