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十则复习题老师用.doc
- 格式:doc
- 大小:63.05 KB
- 文档页数:6
《〈论语〉十则》复习一、文学常识填空。
1.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代鲁国人,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2.《论语》是记录孔子和他弟子言行的书,共20篇,是儒家的经典著作之一,也是我国古代的“四书五经”之一,其中“四书”指《论语》、《大学》、《中庸》、《孟子》;“五经”指《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
二、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
1.学而时习..之(时常地复习) 2.不亦说.乎(通“悦”,愉快)3.人不知而不愠.(生气,发怒)4.不亦君子..乎(道德上有修养的人)5.吾日.三省吾身(每天)6.吾日三省..吾身(多次反省)7.与朋友交而不信.乎(真诚,诚实) 8.传.不习乎(老师传授的知识)9.温故.而知新(学过的知识) 10.温故而知新.(可以得到新的理解与体会)11.可以..为师矣(可以凭借) 12.学而不思则罔.(迷惑。
意思是迷茫而无所得)13.思而不学则殆.(有害) 14.诲女.知之乎(通“汝”,你)15.是.知也(这) 16.是知.也(通“智”,智慧)17.见贤思齐.焉(看齐) 18.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几个人)19.择其善者..而从之(优点,长处) 20.择其善者而从.之(跟随,指学习)21.士不可以不弘毅..(刚强、勇毅) 22.仁以为..己任(把……当做)23.知松柏之后凋.也(凋谢) 24.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奉行)25.其.恕乎(大概,也许) 26.其恕.乎(指“推己及人,仁爱待人”的思想)27.己所不欲.(想要) 28.勿施.于人(施加)三、用课文原文填空。
1.学习与思考应紧密结合,因为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2.表明只要虚心求教,到处都有老师的句子是: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3.学习上不应不懂装懂,而应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4.在我们面对别人的不理解时,若能宽容待之,则会更显其人格之高尚,正如孔子所说: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5.我们是二十一世纪的接班人,可谓任重而道远。
《论语》中考复习要点及试题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孔子说:“学习知识并且按时温习它,不也是令人高兴的事吗?有朋友从远方来(交流、学习),不也是令人快乐的事吗?别人不了解自己也不怨恨,不正是品德高尚的人吗?”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尽力呢?跟朋友交往是不是真诚,诚实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过了呢?”3、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孔子说:“复习学过的知识,可从中获得新的见解与体会, 可以凭借这个成为老师了。
”4、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孔子说:“只读书却不认真思考,就会迷惑;只空想而不读书,就会疑惑。
”5、子曰:“由,诲汝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为政》)孔子说:“仲由,教给你的理解了吗?懂得就是懂得,不懂就是不懂,这也是聪明啊。
”6、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里仁》)孔子说:“见到贤人就要向他学习,希望能达到他的水平,见到不好的人就要自我反省。
”7、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孔子说:“三个人一起走,其中必定有可以做我老师的人,学习他的优点,如果自己也有他的缺点就加以改正。
”8、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曾子说:“有抱负的人不可以不胸怀宽广,意志坚定,因为他肩负着重大的使命(或责任),路途又很遥远。
把实现‘仁’的理想看作自己的使命,不也很重大吗?直到死才停止,这不也是很遥远吗?”9、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子罕》)孔子说:“年末天气寒冷,这时才能知道松柏是最后凋零的。
”10、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十则》复习题一、解释下面各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⑴学而时习..之⑵不亦说.乎⑶人不知而不愠.⑷学而不思则罔.⑸思而不学则殆.(6)传.不习乎(7)是知.也(8)其.恕.乎(9)己所不欲,勿施.于人(10)见贤思齐焉.(11)与朋友交而不信.乎(12)士不可以不弘毅..而从之..(13)知松柏之.后凋也(14)择其善者二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2)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3)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4)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5)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6)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7)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8)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9)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三、填空1、《<论语>十则》中阐述学习与思考关系,强调学习与思考必须结合起来的句子是:2、《<论语>十则》中与“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意思相近的名言是:3、《<论语>十则》中阐述正确的学习态度是实事求是,不能不懂装懂的句子是:4、《<论语>十则》中与“不患人之不己知”意思相近的名言是:5 《<论语>十则》中提出的儒家待人接物的名言是:6 《<论语>十则》中比喻君子坚守志节的句子是:7写出五个出自本课的成语1任意写本文中谈学习态度的语句,并结合学习生活实际简要谈谈感受2任意写出本文中谈修身的语句,并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的感受3文中说学思要结合起来,也有人说“好读书,不求甚解”,谈谈你对上述见解的认识4“老吾老, 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这种推己及人方式 ,在文中有怎样的体现?你如何看待这一处世之道,简要谈谈.。
《〈论语〉十则》复习资料一、词语积累(一)常规词语[子]先生,指孔子。
[吋习]时常地复习。
吋,吋常(又:按一定吋间)。
习,温习、复习、实习。
[朋]同门,这里指志同道合的人。
[亦]也。
[自]从。
[(不)知](不)了解。
[愠(yiin)]主气,发怒。
[君子]指高尚的人。
[吾]我。
[日]每天。
[三省(xhig)]多次进行白我检查、反省。
三,泛指多次。
省,反省。
[为(wei)]替,给。
[谋]谋划,指办事。
[忠]尽心竭力。
咬]结交,交往。
[信]真诚,诚实。
[传]老师传授的知识。
[故]指学过的知识。
[罔(w^ng)]迷感。
意思是感到迷惑而无所适从。
[殆(価)]有害。
[诲(hui)]教,教导。
[知(Z)]知道(它)。
[是]此,这。
[贤]贤人,有才德的人。
[齐]看齐,一齐。
[内]指内心。
[善者]指长处。
善,好。
[从]跟从,这里指学习。
[士]上人,封建时代称读书人。
这里指有抱负或有特殊地位的人。
[弘(hong)毅]刚强,勇毅。
[任]负担,担子。
引屮为责任、职责。
[重]重大。
[已]停止。
[岁寒]寒冷的冬天。
岁,指时间。
[凋(diM)]凋谢。
[行]奉行。
[其]大概。
[恕(shd)]指倫家的推己及人,仁爱待人。
[欲]想,希望。
[勿(\、右)]不要。
[施]加。
(二)通假字、古今字1.通假字:[女]同“汝",伤[(是)知(也)]通“智",聪明、智慧。
2.古今字:[说]“悦啲古字,愉快。
(三)成语[不亦乐乎]愿意是“不也很快乐吗?”现用來表示达到极点的意思。
[温故知新]温习旧的知识,能够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
也指回忆过去,认识现在。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口己不愿意的,不要加给别人。
[任重道远]担子很重,路程遥远。
比喻责任重大,耍经历长期的奋斗。
[见贤思齐]看到德才兼备的人,就想向他学习,和他一样。
[择善而从]选择好的学,按照好的做。
[三人行,必有我师]几个人在一起走路,其屮必定有我的老师。
形容谦虚好学。
二、文学常识1.《论语》: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书,共20篇,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
论语十则复习第一篇:论语十则复习《论语》十则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②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③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④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⑤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为政》)⑥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里仁》)⑦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⑧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⑨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子罕》)⑩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卫灵公》)1.《论语》是()家经典著作之一,内容主要是记录()的言行。
全书共()篇,是()体散文。
它与()()()()是合称“四书”。
孔子(前551-前479),名(),字(),春秋末期()国人,我国伟大的()家、()家,儒家学派的开创者和重要代表人物。
2.结实下面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⑪学而不思则罔()⑫思而不学则殆()..⑬温故而之新()⑭择其善者而从之()......⑮学而时习之()⑯不亦君子乎()....⑰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⑱人不知而不愠()⑲其恕乎()..⑳不亦说乎()⑴吾日三省吾身().....⑵见贤思齐焉()⑶是知也()...⑷松柏之后凋也()⑸勿施于人()..⑹吾日三省()⑺必有我师焉()..3.找出文总的两个通假字并加以解释。
⑪()通(),()⑫()通(),()4.用原文语句回答;⑪孔子讲述求学能获得乐趣的句子是:⑫表明巩固知识与创新知识的句子是:⑬讲述探求学问或了解事物要实事求是,不能不懂装懂的句子是:⑭讲述做人要心胸开阔,要有君子之风的句子是:⑮讲述学友之间相互学习、探讨、激励,才能增长才干,得到快乐的句子是:⑯指出只要虚心学习,到处有老师的句子是:⑰文中与“取长补短”的意思相近的句子是:⑱唐太宗李世民有句名言: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
论语基础知识训练试题及答案论语十则基础知识训练试题及答案一、字词知识1、给下面画线字注音:论语( ) 不亦说乎( ) 默而识之( )不亦乐乎( ) 诲人不倦( ) 人不知而不愠( )诲女知之乎( )2、解释下列画线词:⑴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平?⑵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⑶ 温故而知新⑷ 学而不厌⑸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⑹ 吾尝终日不食。
二、句子翻译课文中的一些词语已成为人们习惯用的成语,请用现代汉语准确地表达下列成语的含义。
1、温故而知新2、诲人不倦3、不耻下问4、学而不厌5、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三、内容理解下列各句是谈学习态度的,还是谈学习方法的?将序号填入答案中:1、不耻下问2、默而识之3、学而不厌4、温故而知新5、三人行,必有我师焉6、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谈学习态度的有。
谈学习方法的有。
四、文学常识判断下面说法的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X”。
1、《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
( )2、《论语》中的“子”“先生”均指的是孔子。
( )3、孔子,名丘,字仲尼,是战国时代鲁国人。
( )4、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
( )5、《论语》中所说的子贡是孔子的同学。
( )【参考答案】一、字词知识1、略2、⑴ 同“悦”,愉快。
⑵ 道德高尚的人。
⑶ 温习旧的。
⑷ 因过多而不喜欢。
⑸ 舍弃。
⑹ 曾经。
二、句子翻译1、温习已经学过的知识,能够从中有新的体会或发现。
2、教别人时不嫌疲劳。
形容教导特别耐心。
3、不以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为羞耻。
4、专心学习,没有厌倦、满足的时候。
形容好学。
5、几个人走在一起,其中必有能做我老师的人。
三、内容理解学习态度:1、3.5 学习方法:2、4、6四、文学常识1、/2、/3、X4、/5、X。
《论语》六则复习题(教师用)(一)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译文:孔子说:“学习并且按时温习所学的知识,不是很愉快的吗?有和自己志趣相投的朋友从远方来(探讨问题),不是很快乐的吗?(即使)人家不了解自己,但我并不恼恨,这不是一个道德高尚的人吗?”(二)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译文:孔子说:“温习旧的知识而能获得新理解和新体会,(这样的人)就可以做老师了。
”(三)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译文:孔子说:“只是一味地死读书而不加以思索,就会迷惑而无所得;只是一味的空想而不勤奋的努力的学习,就会在学业上陷入困境。
”(四) 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译文:子贡问道:“孔文子凭什么称做‘文’呢?”孔子回答说:“他既聪明而又努力学习,并且不以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为羞耻,因此称他为‘文’。
”(五) 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译文:孔子说:“默默地把学过的东西记下来,努力学习而不感到满足,教导别人不感到疲倦,对我来说做到了哪些呢!”(六)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译文:孔子说:“几个人一起行走,其中必定有可以做我老师的人;选择他们的优点加以学习,他们身上的缺点(就用来检查自己)以改正。
”一、给下列句子中的加粗字注音(1)人不知而不愠(yùn)(2)不亦说乎(yuè)(3)学而不思则罔(wǎng)(4)思而不学则殆(dài)(5)默而识之(zhì)(6)敏而好学(hào)二、【作者】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 鲁国陬(zōu)邑(yì)(今山东曲阜(fù))人。
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论语>十则》复习题一、填空。
1.《论语》是_______家经典著作之一,内容主要是记录________________的言行。
2.孔子,名________,字________,________时期鲁国人。
我国古代伟大的________ 家、________家。
3.《〈论语〉十则》中流传至今的成语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按要求默写:(1)默写1则告诉我们学习方法的:(2)默写1则告诉我们学习态度的:(3)默写1则告诉我们修身做人的:二、解释加粗的词语。
1.人不知而不愠: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2.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传不习乎:3.三省吾身:择其善者:见贤思齐:4.士不可不弘毅:死而后已:其恕乎:三、解释下列语句。
1.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四.本文的“而”字有两种用法:顺接和转接。
下列句子中的“而”:①表顺接关系的有____ ____,②表转接关系的有____ ____。
A.学而时习之 B.人不知而不愠 C.温故而知新E.学而不思则罔 F.择其善者而从之五.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粗的“知”字的意思。
①人不知而不愠()②温故而知新()六、(一)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对文中两个“其”、两个“之”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两个“其”含义相同,两个“之”含义也相同。
B.两个“其”含义不同,两个“之”含义也不同。
C.两个“其”含义相同,两个“之”含义不同。
D.两个“其”含义不同,两个“之”含义相同。
2.对文中四个带“”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三人”指三个人B.“焉”是兼词,相当于“于之”——在其中。
C.“择”是选择之意。
D.“从”是跟从,意译为学习。
《风筝》1、如果把“又将风轮掷在地下,踏扁了”改为“又将风轮扔在地下,踩扁了”行不行?为什么?2、课文开头写见到空中的风筝“在我是一种惊异和悲哀”,为什么?分析这句话在结构上的作用。
《论语》十则试题及答案《论语》十则试题及答案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②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③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④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⑤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⑥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⑦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⑧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
不亦远乎?”⑨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⑩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一、解释加点词的含义。
1.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2.吾日三省吾身。
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4.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5.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6.温故而知新。
7.士不可以不弘毅。
8.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二、译下面句子。
9.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10.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11.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1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3.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三、阅读全文,回答下列问题。
14.《论语》中阐述学习与思考关系的句子是什么?15.生活中表示既善于从正面学习,也善于从反面借鉴的意思时,我们常引用《论语》中的那句话来说明?16.孔子借题发挥,教育弟子勤学好问的句子是什么?17.阐述正确的学习态度是实事求是,不能不懂装懂的句子是什么?18.孔子感叹时光易逝,以勉励自己和学生要珍惜时间求学的句子是什么?19.阅读下列《论语》中的句子,把序号填入空格内。
①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②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③学而时习之。
④默而识之。
⑤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论语》十则测试题(含答案)第一篇:《论语》十则测试题(含答案)《论语》十则测试题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座号 ___________成绩___________一、填空题。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论语()吾日三省吾身()诲女知之乎!()...诲女知之乎!()不亦说乎()殆()..人不知而不yun()2、在括号中解释加点字,在横线上解释整个词语。
(1)温故知新()_____________ __(2)见贤思齐()______________ _(3)任重道远()____________ ___(4)三人行,必有我师()____________ ___(5)学而不思则罔()______________ _(6)思而不学则殆()______________ _(7)已所不欲,勿施于人()______ _________(8)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_______ ________二、选择题。
3、下列句子的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是()A、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B、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C、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D、.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4、比较下列各句“而”的不同用法,按A、(顺接)B、(转接)分别归类,将字母填入括号内。
A、学而时习之()B、人不知而不愠()C、思而不学则殆()D、择其善者而从之()5、下列对《〈论语〉十则》中句子(谈学习方法与谈学习态度)分类正确的一项是()(1)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2)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4)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A、(1)(2)(3)/(4)B、(2)(3)/(1)(4)C、(2)(3)/(1)(4)D、(1)(3)/(2)(4)6、选出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
(1)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A、别人不知道就不恼怒,不也是君子吗? B、别人不了解,我却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吗? C、别人不了解我却不恼怒,不也是君子吗?D、别人不了解,我就不怨恨,不是君子吗?(2)则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论语》⼗则必考知识点及常见试题⼀则:⼦⽈:“学⽽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远⽅来,不亦乐乎?⼈不知⽽不愠,不亦君⼦乎?”注解:孔⼦说:'学习并且按时地去复习,不也很快乐吗?有志同道合的⼈从远⽅来,不也很⾼兴吗?别⼈不了解我但我不⽣⽓,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吗?'重点字词解释:(1)⼦:先⽣,指孔⼦。
中国古代对于有地位、有学问的男⼦的尊称,有时也泛称男⼦。
(2)学:孔⼦在这⾥所讲的“学”,主要是指学习西周的礼、乐、诗、书等传统⽂化典籍。
(3)时习:按时地去复习。
在周秦时代,“时”字⽤作副词,意为“在⼀定的时候”或者“在适当的时候”。
但朱熹在《论语集注》⼀书中把“时”解释为“时常”。
“习”,指演习礼、乐;复习诗、书。
也含有温习、实习、练习的意思。
(4)说:通假字,⾳yuè,实意“悦”的古体字,愉快的意思。
(5)朋:上古朋和友是有区别的:同门(师)为朋,同志为友。
(6)乐:与说有所区别。
旧注说,悦在内⼼,乐则见于外。
(7)⼈不知:此句不完整,没有说出⼈不知道什么。
缺少宾语。
⼀般⽽⾔,知,是了解的意思。
⼈不知,是说别⼈不了解⾃⼰。
(8)愠:拼⾳:yùn,⽣⽓,发怒。
(9)君⼦:道德上有修养的⼈。
补充词解释:⽽:连词。
(可译为并且)例:学⽽时习之。
转折。
(可译为却) 例:⼈不知⽽不愠。
亦(yì):同样、也是。
乎:语⽓助词,表疑问语⽓,可译“吗”。
⾃:从。
知:了解。
本段理解:第1句话讲的是学习⽅法。
对于知识,“学”只是⼀个认识过程,“习”是⼀个巩固的过程,要想获得更多的知识,必须“学”与“习”统⼀起来。
第2句话讲的是学习乐趣。
志同道合的⼈来访可以增进友谊,并且可互相学习、共同提⾼。
第3句话讲的是为⼈态度。
“⼈不知”,后⾯省略了宾语“之”,可译为“我”或“⾃⼰”。
⼆则:曾⼦⽈:“吾⽇三省吾⾝:为⼈谋⽽不忠乎?与朋友交⽽不信乎?传不习乎?”注解:曾⼦说:'我每天多次地反省⾃⼰:替别⼈办事是不是尽⼼尽⼒呢?跟朋友交往是不是真诚,诚实呢?⽼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过了呢? '重点字词解释:(1)曾⼦:曾⼦姓曾名参(shēn)字⼦舆,⽣于公元前505~前436年,春秋战国间鲁国南武城(现在⼭东费县⼈),是被鲁国灭亡了的鄫国贵族的后代。
人教版初一语文上册《论语》十则复习题(附答案)《论语》十则复习题第一轮(15分)9.解释下列加点字的含义.(2分)①吾日三省吾身②鞭数十10.选出下列选项中〝之〞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3分)A.学而时习之 B.故时有物外之趣C.观之,兴正浓 D.鞭数十,驱之别院11.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从三句中任选二句)(4分)①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②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③ 盖一癞虾蟆,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12.〝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阐述的是学与思的辩证关系,请结合你的学习.生活经历,加上你的切身体验和独特感受来谈一谈你的认识?(60字以内)(3分)13.请选出下列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3分)A.项为之强(颈,脖颈) 徐喷以烟(慢慢地)B.怡然自得(安适.愉快的样子) 又留蚊于素帐中(未染色的帐子)C.项为之强(强大) 鹤唳云端(狗叫)D.人不知而不愠(生气,发怒) 吾日三省吾身(每天)《论语》十则复习题第二轮(8分)18.下列句子中〝而〞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3分)A.任重而道远 B.温故而知新C.见不贤而内自省 D.死而后已19.对〝人不知而不愠〞翻译正确的是( )(3分)A.人们是不了解(情况),因而(他们)不会恼恨.B.人们不知道,我不会恼恨.C.人们不聪明,因而我不会恼恨.D.人们不了解(我),(我)却不恼恨.20.〝吾日三省吾身〞已经成为很多人的座右铭,请结合实际谈谈这么做的好处.(2分《论语》十则复习题第三轮(11分)12.《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记录的一部书.(1分) 13.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4分)(1)不亦说乎 (2)人不知而不愠(3)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4)己所不欲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1)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2)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15.请你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说说怎样看待〝己所不欲,勿施于人〞.(2分)《论语》十则复习题第四轮(16分)11.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3分)(1)不亦说乎 ( )(2)诲女知之乎 ( )(3)是知也 ( )12.解释下列句中〝之〞字的意思不同于其它三项的是( ).(2分)A.学而时习之 B.诲女知之乎C.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D.驱之别院13.下列加点字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学而时习之(按时) 人不知而不愠(怨恨)B.学而不思则罔(迷惑) 思而不学则殆(危险)C.不亦说乎(也,也是) 死而后已(已经)D.其恕乎(大概,也许)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啊)14.按要求用原文填空(可节选).(6分)(1)写出课文中谈学习方法的两个句子:答: (2)写出课文中谈学习态度的两个句子:答: (3)写出课文中谈个人修养的两个句子:答: 15.文中的许多话都成了后人教育他人或警戒自己的名言,选出你最喜欢的一句,并说说你的理由.(2分)《论语》十则复习题第五轮(11分)11.请解释下列加点字词(6分)(1)不亦说乎 (2)可以为师矣 (3)诲女知之乎(4)死而后已 (5)是知也 (6)其恕乎12.请解释下列句子(2分)(1)学而不思则罔,死而不学则殆.(2)为人谋而不忠乎?13.请从文中找出三个成语并加以解释.(3分)《论语》十则复习题第六轮(12分)18.解释下列加点的字.(4分)省:___ _ 说:______ 信:___女:19.请写出出自本文的成语二个(2分)20.翻译下列句子.(4分)①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________________ ___②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____________ ____21.认真阅读第十则,思考回答:(4分)(1)〝恕〞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什么关系?(2)你怎样看待〝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一观点?第一轮答案三.文言文阅读(12分)9.①多次进行自我反省②用鞭子打10.B 11.①温习学过的知识就可以得到新的体会,就可以当老师了.②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聪明智慧③ 舌头一吐,两个小虫就都被它吞了进去.12.言之有理即给分第2轮无答案第三轮答案(二)12.孔子及其弟子言行13.(1)愉快 (2)生气.发怒 (3)真诚.诚实 (4)想要 14.(1)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吗?(2)在温习旧知识后,能有新的理解与体会,就可以当老师了.15.③ ④ ①②16.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第四轮无答第5轮无答案第6轮答案17.(2分)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儒家18.(4分)反省通〝悦〞,愉快诚实通〝汝〞,你19.(2分)如:温故知新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任重道远.见贤思齐.择善而从.三人行,必有我师.死而后已等20.(4分)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是很快乐吗?孔子说:〝温习旧的知识,得到新的体会与认识,凭这一点就可以做老师了.〞21.(4分)(1)〝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对〝恕〞的诠释.(2)这句话现在看来,有其现实意义.其中包含相互体谅的意思.遇事如果换位思考,推己及人,仁爱待人,就可能得出不同的结论,改变已有的不正确做法,这样就会多一分理解,少一分对立,避免对他人造成伤害.。
《论语十则》复习题一、填空(12分)1、,不亦说乎?,不亦乐乎?,不亦君子乎?2吾日三省吾身,???3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
4曾子曰:“,。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5子曰:“其恕乎!,。
”二、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加以解释。
(6分)1、不亦说乎?2、由,诲女知之乎。
3、是知也三、一词多义1、知①人不知而不愠( ) ②温故而知新()③知之为知之( )④是知也()2、故①温故而知新( ) ②既克,公问其故()3、思①思而不学则殆()②见贤思齐焉()4、任①任重而道远()②仁以为己任()四、按要求默写课文中的有关语句。
1、表明了既要勤勉学习,还要按时温习,把学习当作一件乐事的是:2、表明了学须有友。
志同道合的朋友不远千里而来,研究学问,析疑解惑,有利于学业进步,自然成为乐事:。
3、含蓄地表明了学习要有不求人知、全在进德修业的正确态度:4、讲治学的人要重视个人的品德修养:5、强调独立思考的重要性的是:。
6、阐述学习和思考的辩证关系的是:。
7、强调学习要有谦虚的态度,要实事求是,不要不懂装懂:。
8、强调要向一切人学习,随时随地都要注意学习,不但要学习别人的长处,还要借鉴别人的短处,反省自己有没有跟它类似的毛病:。
9、曾子鼓励门人要一生为实现“仁”的理想而奋斗:。
10、讲儒家所提倡的待人接物的处世之道:。
11、借松柏之后凋比喻社会现象。
人要不畏艰险环境,在困境中能够坚强不屈:。
12、当别人不了解自己甚至误解自己时,孔子说:。
五、《〈论语〉十则》中流传至今的成有:温故知新、见贤思齐、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三人行,必有我师、任重道远、死而后已、择善而从、不亦乐乎等。
六、写出《〈论语〉十则》中属于学习方法、学习态度和思想品德修养的内容。
学习方法:1、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2、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3、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学习态度: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2、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论语〉十则》复习测试题《〈论语〉十则》复习测试题一、基础巩固:1.填空:《论语》是记录的一部书,是家经典著作之一,是由____________收集整理而成。
孔子,名,字,时期鲁国人,我国古代伟大的、。
被尊称为___________.(孔子及其弟子言行;儒家;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丘,字仲尼,春秋时期;思想家、教育家至圣。
)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论语()不愠()三省()罔()殆()(Lún;yùn;xǐnɡ;wǎnɡ;dài)3.通假字解释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说”通“悦”,yuè愉快。
)⑵诲女知之乎(“女”通“汝”,rǔ你)⑶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知”通“智”,zhì智慧)4. 虚词理解“而”的用法有:表并列、表转折、表承接,请解释下列句子中“而”的意思:学而时习之,(表承接)人不知而不愠(表转折)任重而道远(表并列)温故而知新(表承接)学而不思则罔(表转折)择其善者而从之(表承接)六、按要求从本文找出例句学习方法: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习态度: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品德修养: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于二、经典传承从本文找出八个成语,并解释其中三个。
4字成语:温故知新见贤思齐任重道远死而后已不亦乐乎择善而从7字成语:三人行,必有我师8字成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解释:任重道远:肩负着重大的使命,路程有很遥远。
比喻责任重大择善而从:选择其中好的跟着做,指能发现别人的优点并学习这些优点。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己所厌恶的事情,不要施加给别人。
三、原文填空1.第一则讲了三个方面的内容,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个人修养学习乐趣学习方法)2.《论语》中认为能保持君子风格的一句,(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3 .谈“学”与“思”辨证关系的子,(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4. 唐太宗有一句名言,“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
论语十则文学常识:《论语》:是一部记录孔子和他弟子言行的书。
是儒家的重要经典之一。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人。
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孔子思想核心是:“礼”、“仁”。
生字:论(lún)语不亦说(yuè)乎人不知而不愠(yùn)三省(xǐng)吾身传(chuán)不习乎学而不思则罔(wăng)思而不学则殆(dài)诲(huì)女(rǔ)知之乎是知(Zhì)也弘毅(yì)然后知松柏之后凋(diāo)也其恕(shù)乎解释加点字:说:音yuè,同悦,愉快、高兴的意思。
有朋:也就是志同道合的人。
人不知:是说别人不了解自己。
愠:音yùn,恼怒,怨恨知识点:“女”通“汝”意思:你是“知“:通“智”聪明智慧。
诲的意思:教,传授。
乎的意思:语音助词。
士:有抱负的人宏毅:刚强勇毅而:虚词已:停止任重而道远:任务重大而道路遥远仁以为己任(任应该要加在一起):把实现“仁”的理想看成自己的任务重乎:重,重大;乎,叹词,相当于“吗”远乎:远,遥远;乎,叹词,相当于“吗”岁寒:一年中最冷的时候其恕乎:那大概就是“恕”了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要连起来):才知道松柏树是最后落叶的己所不欲:自己所不想要的东西勿施于人:不要施加给别人翻译句子:(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说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孔子说:“学习知识,进而按时温习它,不也是令人高兴的事吗?有朋友从远方而来,不也是令人快乐的事儿吗?我有才学,别人不了解我,可是我自己并不恼怒,不也是品德高尚的人所具有的吗?”(2)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孔子说:“见到贤人,要想着向他看齐,看见不贤的人要反省自己有没有跟他相似的毛病。
”(3)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孔子说:“温习旧的知识,进而懂得新的知识,这样的人可以做老师了。
论语十则练习题练习一:读懂原文请阅读以下十则论语原文,并写出对应的意义和你的理解。
1.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2.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
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3. 子曰:“出则事公卿,入则事父兄,丧事不敢不勉,不为酒困,何有于我哉?”4. 子曰:“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
”5. 子张问行,子曰:“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邦行矣。
言不忠信,行不笃敬,虽州里行乎哉?立则见其古,未见其异,得则见其所失,未见其所亡。
夫忠信者,不怨不怒。
”6.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7. 子曰:“君子笃于道,小人骄于道。
”8. 子曰:“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之不逮也。
”9. 子曰:“我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
”10.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练习二:解析核心理念根据上述十则论语原文,总结出其中的核心理念,并用自己的话简要解释和论证。
练习三:实践与应用选取其中一则论语,谈谈你在现实生活中如何应用该原则,并举例说明。
练习四:个人感悟从上述论语中选择一则,分享你对该言论的个人感悟。
练习五:现实意义与现代适用性论述这些论语的现实意义和现代适用性,并探讨它们在当代社会中的应用和作用。
以上练习题目旨在帮助你理解和运用《论语》中的经典思想,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实践能力。
通过学习和应用这些智慧,我们可以更好地面对生活中的各种挑战,成为更有品德和智慧的人。
初一语文《论语十则》复习题(教师用)一、填空(12分)1、,不亦说乎?,不亦乐乎?,不亦君子乎?2、吾日三省吾身???3、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
4、曾子曰:‚,。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5、子曰:‚其恕乎!,。
‛二、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加以解释。
(6分)1、不亦说乎?说通悦意思是:愉快高兴2、由,诲女知之乎。
女通汝意思是:你3、是知也知通智意思是:智慧三、一词多义1、知⒈人不知而不愠(了解)⒉温故而知新(理解和体会)⒊知之为知之(知道、懂得)⒋是知也(智慧)2、故⒈温故而知新(学过的知识)⒉既克,公问其故(原因)3、思⒈思而不学则殆(空想)⒉见贤思齐焉(想着)4、任⒈任重而道远(责任)⒉仁以为己任(任务)四、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论语()不亦说乎()不愠()曾子()罔()殆()五、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学而时.习之.(按照一定时间、及时)(复习)⑵不亦说.乎(‚悦‛的古字,愉快)⑶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志同道合的人)(愉快、高兴)⑷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了解)(恼怒、生气)(道德高尚的人)⑸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旧的知识)(新体会、新发现)(凭借)⑥吾日.三省.吾身(每天)(反思)⑺为人谋.而不忠.乎?(办事)(尽心竭力)⑻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交往)(诚实,真诚)⑼学而不思则罔.(迷惑)⑽思而不学则殆.(有害)⑾诲.女知之乎!(教导诱导)(通‚汝‛你)⑿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这、此)(通‚智‛智慧)⒀见贤思齐...焉(贤人)(考虑)(看齐)⒁择其善.者而从.之(优点、长处)(学习)⒂士.不可不弘毅..(士人)(刚强、勇毅)⒃任.重而道远(责任)⒄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凋谢)⒅有一言可以终身行.之者乎(遵守奉行)⒆其恕.乎(儒家所倡导的推己及人,仁爱待人)⒇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喜欢)(施加、强加)六、解释下列语句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译:孔子说:"学了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去温习它,不也高兴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处(到这里) 来,不也快乐吗? 人家不了解我,却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吗? "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译: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跟朋友往来是不是诚实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过呢? "3.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