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量管理常用知识培训教材
- 格式:ppt
- 大小:9.00 MB
- 文档页数:7
计量基础知识培训教材一、引言计量作为一门重要的科学技术领域,对于各行各业都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提高广大人员的计量基础知识水平,特编写本教材,旨在为读者提供系统且易懂的计量基础知识培训。
二、物理量及其测量1. 物理量的概念物理量是指我们能够用数量来衡量的自然现象或属性,例如长度、质量、时间等。
本节将详细介绍各类物理量及其特点。
2. 测量的基本概念测量是利用已知物理量与待测量进行比较,以确定待测量在某一量纲上的大小。
文章将详细介绍测量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并举例说明。
三、计量单位1. 计量单位的分类计量单位按照国际通用制度分为国际单位制和非国际单位制。
本节将对两种计量单位制进行介绍,并探讨其应用领域和特点。
2. 常用计量单位本节将列举各个领域常用的计量单位,如长度单位、质量单位、时间单位等,并解释其定义和换算关系,为读者提供实用性强的参考。
四、测量误差与不确定度1. 测量误差的概念测量误差是指测量结果与被测量真值之间的差距。
本章将介绍测量误差的主要种类,如系统误差、随机误差等,并举例说明误差产生的原因。
2. 不确定度的计算方法不确定度是对测量结果的不确定性的度量。
本节将详细介绍不确定度的计算方法,如直接测量法、间接测量法等,并提供实际案例加以说明。
五、仪器与设备1. 仪器设备的分类与特点仪器设备按照用途和功能的不同,可分为电子仪器、光学仪器、力学测量仪器等。
本节将对各类仪器设备进行分类和特点介绍,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和选择适用的测量工具。
2. 仪器的使用与维护本节将探讨仪器的正确使用方法和维护保养事项,包括仪器的校准、调试、保养等,旨在帮助读者更好地提高仪器的使用寿命和测量准确度。
六、数据处理与分析1. 数据采集与处理本章将介绍数据采集的方法和技巧,包括数据的收集、记录和整理等,以及处理数据的基本方法,如平均值、标准偏差等。
2. 数据分析与解读通过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和解读,可以得出准确的结论和推断。
计量管理培训教材目录第一章基本概念………… 1-6第二章计量器具的管理… 6-17第三章计量导入步骤 (18)第四章ISO9000计量要求 (19)第五章程序范例……… 20-22第六章计量机构介绍 (23)第七章测量系统分析( MSA)二00六年九月二日第一章基本概念第一节名词术语1不确定度:对测量结果不能肯定的程度,是与测量结果相联的参数,表征合理地赋予被测量值的分散性。
1.1不确定度由1和 2 组成:= 1+2 1:A类,用统计方法评定而来(随机+系统不确定度)。
2:B类,基于实验或实践评定而来。
1.2不确定度来源:仪器,人为,方法,环境,标准。
2检定:评定计量器具的计量特征,确定其是否符合法定要求(即是否合格)所进行的全部工作。
3校准:在规定条件下,为确定计量器具示值误差的一组操作,目的是确定测量设备的示值误差。
4计量确认:为保证计划检测设备满足预定使用要求所需的一组操作,包括:校准、调试、修理、再校准、封印和标记等。
5溯源性:为了使计量结果准确一致,任何量值都必须由同一个基准(国家或国际基准)传递而来,国内叫量值传递。
5.1量值传递:强调从上而下传递,有严格的等级之分。
5.2量值溯源:强调从下而上可溯,有一致基准。
6点检:是一种对现场计量器具的保养方法,着重于基本功能的检查。
点检的四大要素:6.1通过确认的标准件,一般有合格和不合格两种。
6.2点检实施频率如:1次/日、2次/日。
6.3操作规范(步骤及判别方法)。
6.4合适的记录。
7比对:对于单个量值,直接将准确度高的计量器具的示值转移到被校准对象上的方法。
如:测量剥线长度的量测量治具。
8测量:将被测量与标准量具进行比较,从而确定被测量值的过程。
包括:被测量对象,测量误差9量值:带有计量单位的数据表示。
10测量器具:测量仪器和测量工具的总称11分度值:测量器具小刻线间距所代表的量值。
12测量范围:测量器具所能测量的最大值与最小值的范围。
计量管理培训教材一、计量管理的目的:对计量器具的动态管理,对外协、外委检定、A、B、C分类、彩色标志以及计量记录的管理做出规范。
杜绝计量器具失准、失控现象的发生,从而保障维修工作质量。
二、计量管理概念与术语:1..计量器具:所有能用以直接或间接测出被测对象量值的计量仪器(仪表)和计量装置。
2、标准计量器具:按国家规定的准确度等级作为检定依据用的计量器具。
3、在用计量器具:正在使用中的计量器具。
4、外委检定:是指本部门不能检定的计量器具委托其它有权开展对外检定的部门进行的检定。
5、外协检定:是指对非本厂的计量器具进行的检定。
6、最高计量标准器:维修厂按国家计量检定系统规定的准确等级,建立的用于检定较低准确度等级工作计量器具的装置或计量器具。
7、强制检定:由政府计量行政主管部门所属的法定计量检定机构或授权的计量检定机构,对社会公用计量标准,部门和企、事业部门使用的最高计量标准,用于贸易结算、医疗卫生、安全防护、环境监测并列入国家强检目录的计量器具实行定点、定期的一种检定。
8、计量标准:用以定义、实现、复现单位或一个或多个已知量值,并通过比较将它们传送到计量器具的实物器具、计量仪器、标准物质或系统。
9、国际(计量)基准:经国际协议承认,在国际上作为对有关量的所有其它计量基准定值的依据的计量基准。
10、国家(计量)基准:经国家官方承认,在国内作为对有关量的其它计量标准定值的计量基准。
11、计量标准器:按国家计量检定系统规定以准确等级建立的用于检定较低准确度等级工作计量器具的装置或计量器具。
12、检定记录:在对计量器具进行检定测试过程中所记录的反映计量器具计量特性的数据记录表格。
13、检定凭证:指检定证书、检定记录单、检定结果通知书和测试结果通知书及彩色标志。
14、修理:经过检定不合格的计量器具,由检定人员把不合格项恢复到符合检定规程要求的工作。
15、报废:不合格的计量器具,经修理后作出不符合规程要求的判断,不能再使用的称为报废。
第一节计量概念一、计量概念计量是实现单位统一和量值准确可靠的测量。
我国从1953年起就使用“计量”一词,究竟在我国“计量”的含义是什么?以前一直存在一定的分歧。
经过多次讨论,我国专家学者们提出了许多见解,归纳起来大致有三种方案:(1)“计量”是利用科学技术和监督管理手段,实现测量统一和准确的一项事业;(2)“计量”是保证测量实现统一和准确的一门科学;(3)“计量”是利用技术和法制手段,实现单位统一,量值准确一致的测量。
其实,要谈计量,首先要从测量谈起。
计量应该属于测量的范畴,也可以说是一种特殊形式的为使被测量的单位量值在允差范围内溯源到基本单位的测量。
起初的测量方法是原始的,单位是任意的。
当商品交换、分配形成社会活动的时候,就需要实现测量的统一,即要求在一定的准确度内对一物体在不同地点,达到其测量结果一致。
为此,就要求以法定的形式建立统一的单位制,复现出基准,标准器具,并以这种基准、标准来检定测量计量器具,保证量值的准确可靠。
这就出现了“计量”。
由此推论,计量的含义是否可以理解为“是以实现单位统一、量值准确可靠为目的的测量”。
或者说,“是以保证单位统一、量值准确一致的测量,它对整个测量领域起指导,监督、保证和仲裁作用。
”应该说,计量的本质特征就是测量,但其测量的对象不是一般产品,而是具有某一准确度级别的测量手段。
在技术管理和法制管理的要求上,计量又高于一般的测量。
二、计量管理的概念计量管理是指协调计量技术管理,计量经济管理,计量行政管理及计量法制管理之间关糸的总称。
计量管理在计量工作中是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甚至是更重要的因素。
如果没有较好的计量管理,即使有高准确的计量基准、计量标准、计量检测设备和测量条件,全国的计量单位和单位量值也不可能得到统一和准确,全国的测量领域将一片混乱。
换句话说,计量管理是充分了解研究当前计量技术发展特点和规律前提下,应用科学技术和法制手段,正确地决策和组织计量工作,使之得到发展和前进,以实现国家的计量工作方针、政策和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