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地形区特点

中国地形区特点

中国地形区特点
中国地形区特点

中国地形区特点:

青藏高原有雪山,远看是山近成川。

内蒙高原第二大,一望无际地面坦。

黄土高原黄土松,支离破碎多沟坎。

云贵高原峰岭众,岩溶坝子到处看。

塔里、准噶、柴达木,盆地内部戈壁滩,四川盆地山岭环,内有成都象把扇。

三大平原北向南,东北华北长江岸。

东北海拔200米,人民常把黑土翻。

华北又称黄淮海,海拔50地势坦。

河汊交织湖泊多,"水乡"遍布长江岸。

我国人口分布的地理界线

大体以黑龙江的黑河市和云南省腾冲市划一条直线为界,该线东南部人口多,该线西北部人口少。

地势阶梯界线

第一级阶梯和第二级阶梯的界线:西起昆仑山脉,经祁连山脉向东南到横断山脉东缘。

第二级阶梯和第三级阶梯的界线:由东北向西南依次是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地形区界线

(1)内蒙古高原和东北平原界线:大兴安岭

(2)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界线:太行山脉。

(3)四川盆地和长江中下游平原界线:巫山。

(4)云贵高原和青藏高原界线:横断山脉。

(5)准格尔盆地和塔里木盆地界线:天山山脉。

(6)青藏高原和塔里木盆地界线:昆仑山脉。

(7)黄土高原和汉水谷口地界线:秦岭。

(8)河西走廊和柴达木盆地界线:祁连山脉。

(9)四川盆地和汉水谷地界线:大巴山脉。

(10)内蒙古高原和黄土高原界线:古长城。

(11)长江中下游平原和华北平原界线:淮河。

气候界线

(1)1月0℃等温线(也是亚热带与暖温带及高原气候区分界线):大体沿着青藏高原东南

边缘,向东经过秦岭~淮河一线。

(2)800毫米等降水量线(湿润区和半湿润区界线):沿着青藏高原东南边缘,向东经过秦

岭~淮河一线。

(3)400毫米等降水量线(半湿润区和半干旱区界线):从大兴安岭西坡经过张家口、兰州、

拉萨附近,到喜马拉雅山脉东部。

(4)200毫米等降水量线(半干旱区与干旱区界线):大致通过阴山、贺兰山、祁连山、巴

颜喀拉山到冈底斯山一线。

河流界线

(1)外流区和内流区的界线:北段大体沿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祁连山(东端)一线,

南段比较接近200毫米等降水量线。

(2长江水系与黄河水系分水岭:巴颜喀拉山脉~秦岭。

(3)长江水系与珠江水系的分水岭:南岭。

(4)澜沧江与怒江的分水岭:怒山。

(5)长江流域与东南沿海诸河流域的分水岭:武夷山。

三大自然区界线

(1)东部季风区与西北干旱半干旱区的界线:400毫米等降水量线。

(2)青藏高寒区与东部季风区的界线:3000米等高线。

(3)青藏高寒区的北部与西北干旱半干旱区的界线:大体从昆仑山向东经过阿尔金山、祁连山一线。

自然地区界线

(1)东部季风区内部自然地区界线

①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界线(华北暖温带湿润地区与华中亚热带湿润地区):秦岭~淮河(1月0℃等温线,日平均气温≥10℃积温4500℃等值线)

②东北温带湿润、半湿润地区与华北暖温带湿润、半湿润地区界线:日平均气温≥10℃积温3200℃等值线。

③华中亚热带湿润地区与华南热带湿润地区界线:日平均气温≥10℃积温7500℃等值线。

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内部自然地区界线。

内蒙古温带草原地区与西北温带及暖温带荒漠地区的界线:贺兰山一线,相当于200毫米等降水量线。

农业活动界线

(1)牧区与农耕区的界线:大体接近400毫米等降水量线。

(2)水田区与旱作区的界线:秦岭~淮河。

行政区界线

(1)南疆与北疆的界线(流动沙丘与固定、半固定沙丘界线):天山。

(2)湖北省与重庆市的界线:巫山。

(3)福建省与江西省的界线:武夷山。

(4)广东省与湖南省的界线:南岭。

(5)西藏自治区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界线:昆仑山脉。

(6)甘肃省与青海省的界线:祁连山脉。

(7)四川省与陕西省的界线:大巴山脉。

综合地理界线

(1)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的一条重要地理分界线,这条线的南北景观有很大的差异;①黄土高原的南界②大致是1月0℃等温线、800毫米等降水量线通过的地方③亚热带与暖温带的界线④湿润区与半湿润区的界线⑤亚热带长绿阔叶林和温带落叶阔叶林的界线⑥河流有无结冰期的界线⑦农业水田与旱地、两年三熟与一年两熟制、水稻和小麦杂粮的界线⑧长江水系与黄河水系的分界线

(2)大兴安岭也是我国一条重要地理分界线,其东西两侧的景观也有较大差异:①400毫米等降水量线通过的地方②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分界线③内流区与外流区的分界线④内蒙古高原和东北平原的界线⑤我国地势第二级阶梯与第三级阶梯的界线通过的地方⑥森林景观与草原景观界线通过的地方

地理方位记忆歌上北下南左为西,右东两手来区分;北东西南出新闻,四方符号NEWS 论(即:北纬-N;东经-E;西经-W;南纬-S.)

其他:

1)

秦岭淮河线,南北农特点:以北为旱地,多用水浇灌;东北春小麦,作物一熟年;华北冬小麦,两年能熟三。

秦淮线以南,耕地多水田;年熟两或三,水稻为重点。

水文特征变,北河汛斯短;有冰流量小,水混位变显。

南河流量大,水位变不显;沙少汛期长,冬季无冰现。

气候分界线,五个大方面:无霜生长期,长短南北反;湿润半湿润,八百等降线;亚热暖温带,一月零度线。

植被界以南,绿色为常年;亚热阔叶林,热带雨林南。

以北温草原,落阔叶广泛;针阔混交林,针叶林北边。

地表十分陆占三,亚欧非洋两美南①。

亚欧两洲本一体,乌拉高加分两边②;亚非原本相结连,苏伊运河来割断③;亚洲北美隔水望,白令海峡在中间;中美南北来牵线,巴拿运河又阻拦④;数大洋洲面积小,似断不断亚下边。

亚欧非洋东半球,南北美占西半边,唯有南极搞独立,冰层覆盖称高原。

①洋,大洋洲。两美,南美洲和北美洲。南,南极洲。

②乌拉,乌拉尔山脉和乌拉尔河。高加,高加索山脉。

③苏伊运河,苏伊士运河。

④巴拿运河,巴拿马运河。

2)

西经二十度,东经一百六,一刀切下去,东西两半球。

南北半球分,赤道零纬度,四季温带显,南北相反出。

3)

地球表面积,总共五亿一;水陆百分比,海洋占七一。

陆地六大块,含岛分七洲;亚非南北美,南极大洋欧。

水域四大洋,太平最深广;大西"S"样,印度北冰洋。

板块构造学,六块来拼合;块内较稳定,交界地震多。

4)

东北三省黑吉辽北部边疆内蒙古两河两山连京津两湖三江接皖沪南部琼台闽粤桂川黔云藏加重庆西北陕甘宁青新港澳特别行政区

我国省级行政区记忆口诀

京津沪渝直辖市蒙宁新藏桂自治一国两制台港澳东北三省黑吉辽冀晋鲁归华北苏浙皖赣在华东湘鄂豫归华中华南还有粤闽琼川滇黔归西南西北还有陕甘青

我国之最

面积最小的省是澳门纬度最高的省是黑龙江面积最大的省是新疆跨经度最广的省是内蒙古跨纬度最广的省海南省人口最多的省河南人口最少的省澳门

我国七大古都

七大古都是北京,西安南京杭州城;河南洛阳和开封,安阳殷墟史料重。

北京故宫天安门,颐和园及八达岭。西安大小两雁塔,骊山华清池秦陵。

南京雨花台江桥,蓄武湖和中山陵。杭州西湖双十景,灵隐寺与飞来峰。

洛阳龙门石窟精,白马少林寺著名。开封铁塔和龙亭,相国寺钟观音听。

中国铁矿:

我国铁矿有八家,内蒙白云湖北大。辽宁鞍山和本溪,河北迁安安徽马。海南铁矿在石碌,四川一朵攀枝花。

中国煤矿:

中国煤矿有十一,开滦峰峰省份冀。辽宁煤矿是阜新,大阳西山在山西。

安徽淮北江苏徐,黑龙抓住鹤和鸡,平顶山矿省份豫。

有色金属矿:

德兴铜矿在江西,湖南锡矿山产锑。贵州铜仁产汞矿,云南个旧出产锡。

甘肃金昌矿产镍,钨矿产地赣大余。湖南水口山铅锌,广西平果出产铝。

内蒙白云泥土稀,山东招远有金币。

货运选择三原则:

贵重急需量不大,最佳选择是航空。易死变质鲜活货,短程可用公路送,远程而且数量大,铁路上有专车用。大宗笨重远距离,水运铁路二者中。

中国十大旅游景点:

北京故宫八达岭,避暑山庄河北行。陕西省内秦皇陵,长江三峡鄂渝境。

安徽黄,桂桂林,浙江西湖苏园林,台湾岛上日月明。

人口较多的少数民族:

我国是个多民族,少数民族五十五,人口最多是壮族,四百万人满回土,苗维彝藏和蒙古。

我国十四个陆上邻国:

北面俄蒙古,朝鲜在东岸西北哈吉塔,三个皆斯坦印尼和不丹,四国在西南西边巴和基,还有阿富汗南方三国家,老缅和越南

我国地形的特点

我国地形特点: (1)我国地形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广大。山区是指山地、丘陵和比较崎岖的高原的总称。我国山区面积占 全国总面积的2/3,平原面积仅占10%多一点。除此以外,还有广阔的高原、盆地等,地形种类齐全,地质构 造复杂。多种多样的地形一方面为我国因地制宜发展农、林、牧、副多种经营提供了有利条件;另一方面, 山区多,平原少,也给大规模商品化生产、生产管理带来了困难;同时,山区由于地形崎岖,交通闭塞,经 济文化常常相对落后,并造成耕地资源不足。我国人均耕地面积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3左右。 (2)地势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分布。第一级阶梯——我国西南部的青藏高原,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号称“世界屋脊”。第二级阶梯——青藏高原向东、向北到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一线,主要由 盆地、高原组成,海拔在1000~2000米之间;第三级阶梯——位于我国东部,主要由平原和丘陵组成,大部 分地区海拔在500米以上。第三级阶梯向东,是我国大陆向海洋自然延伸的部分,是属于我国的近海大陆 架,它包括渤海、黄海的全部,东海的大部分和南海的一部分。大陆架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如石油、天 然气)、海洋生物资源和化学资源等。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向海洋倾斜,对我国自然地理环境和经济有重大影 响,这种地势有利于海洋湿润水汽深入大陆内地,形成降水;另一方面使我国许多大河滚滚东流,沟通了东 西交通,方便了沿海与内地的联系;同时许多大河在流经阶梯交界处时落差大、水流湍急,水力资源十分丰 富,我国是世界上水能蕴藏量最丰富的国家。 2.我国的主要山脉 我国是一个多山的国家,许多山脉高大绵长,它们象是地形的骨架,将我国地表分隔成若干大的地形区, 如高原、盆地、平原等。掌握山脉的分布有助于学习我国的地形分布,理解山脉在自然地理环境形成中的巨 大作用。我国的山脉主要有东西走向、东北—西南走向、南北走向、西北—东南走向等。

高考地理“中国的地形”知识点概括

高考地理“中国的地形”知识点概括 地形的总体特征 (1)地势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分布。第一二级界线:昆仑山一一祁连山一一横断山;第二三级界线:大兴安岭一一太行山一一巫山一一雪峰山。各自特征如下: ①第一级阶梯:海拔4000米以上,有世界屋脊青藏高原、柴达木盆地。 ②第二级阶梯:1000~2000米,有内蒙古、黄土、云贵高原,塔里木、准噶尔、四川盆地。 ③第三阶梯:500米以下,有东北、华北、长江中下游三大平原以及东南丘陵、辽东、山东丘陵。 ④大陆架的分布:黄海、渤海全部、东海大部(最宽广)、南海一部分 (2)地形多种多样,山区面积广大(占2/3)。 (3)山区:山地、丘陵、崎岖高原统称山区 (4)山脉纵横交错。我国多山,山脉构成地形骨架,成为地形区之间的分界线,其他地形镶嵌其中。 各类地形的特征和分布 (1)主要山脉的分布: (2)走向:山脉脉络延伸方向。 ·东西走向: ①北:天山—阴山;②中:昆仑山—秦岭;③南:南岭。 ·东北-西南走向: ①东:台湾山脉;②中:长白山-武夷山;③西: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台湾山脉主峰玉山(3997米),是我国东部最高峰 ·南北走向:贺兰山、六盘山、横断山脉。 ·西北-东南走向:阿尔泰山、祁连山、小兴安岭、大别山。 ·弧形山脉:喜马拉雅山:海拔>6000米,世界最雄伟,主峰珠穆朗玛峰位于中、尼边境,海拔8844.43米。 还有:冈底斯山、唐古拉山、巴颜喀拉山。 附:中华五岳:东岳泰山(鲁)、西岳华山(陕)、北岳恒山(晋)、南岳衡山(湘)、中岳嵩山(豫)。中华四大佛教名山:四川峨眉山、山西五台山、安徽九华山、浙江普陀山。

中国地貌特征

中国地貌特征 思路:从大到小,从整体到局部 我国地势西高东低,自西向东逐级下降,形成一个层层降低的阶梯状斜面,成为我国地貌总轮廓的显著特征。 一、地势总体变化(最直观): 西高东低,举例说明——最西端咯喇昆仑山脉均高6000米,祁连山均高为4000 米,秦岭山脉2000-3000米之间,向东到华北平原平均海拔不到50米,充分体现了我国地势西高东低的变化特征。 地势变化特征:我国地势由西向东下降呈阶梯状、跳跃式下降的特征,由两组山脉构成的地貌界限,把我国陆地划分为三级阶梯。 第一级 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脉 第二级 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第三级 二、地貌类型复杂多样(具体组成) 五大基本地貌类型在我国具有大面积分布 其中 山地33%,主要分布在我国的中西部地区,青藏高原分布密集。 高原26%,主要有四大高原 青藏高原,我国最大,世界最高高原,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 内蒙古高原我国第二大高原,地面起伏和缓,开阔坦荡,海拔1000-1400米; 黄土高原我国第三大高原,世界最大的黄土沉积区,海拔在1500-2000米。 云贵高原我国第四大高原,地面崎岖不平,喀斯特地貌发育,海拔1-2千米。盆地19%,主要分布四大盆地 塔里木盆地,中国第一大内陆盆地,分布有达克拉玛干沙漠; 准噶尔盆地,第二大盆地,位于新疆北部,半封闭内陆型盆地,操场辽阔,畜 牧业发达。 柴达木盆地,青海省北部,是典型的断陷构造盆地,是我国地势最高的巨型内 陆盆地。各种矿产资源丰富。 四川盆地,面积较柴达木盆地稍大,相差不大,位于四川省东部,典型的构 造盆地,沉积有大量的紫红色砂页岩,有“红(紫)色盆地”之 称。

中国地貌特征

中国地貌特征 软件二班 欢欢

摘要: 地表形态是多种多样的,成因也不尽相同,是、外力地质作用对地壳综合作用的结果。外力共同作用下我国地势西高东低,自西向东逐级下降,形成一个层层降低的阶梯状斜面,成为我国地貌总轮廓的显著特征。本文讲述了中国地貌特点及分类,人口分布、城市选址、农业发展等经济建设与地貌分布间的关系。以及民族地区地貌与全国地貌的异同,同时介绍了几个世界著名地貌以及它们的特征分布。 关键词:中国地貌基本特征,地貌形态,经济建设,著名地貌 一、中国地貌的基本特征 1、类型复杂多样 有被力推移而高高抬升的高原和山地,也有被挠曲下降的低洼的盆地和平原,还有起伏和缓的丘陵。如横断山脉的许多山峰海拔超过5000──6000米,一般也在4000米左右。又如天山山脉东段的吐鲁番盆地,盆地最低部分的艾丁湖面海拔─155米,是全国最低的洼地。广西、和东部出露大面积的碳酸盐类岩石,面积约占全国同类岩石的42%。在湿热气候条件下,岩溶作用强烈,发育了典型的喀斯特地貌。黄土高原边缘的民族地区,西起湟水流域,经六盘山麓、鄂尔多斯高原,东止西辽河流域的广大围,堆积的黄土经流水作用,侵蚀发育了现代的各种黄土地貌。在长白山、大岭、高原东部以及滇东、黔西、桂西有广泛的玄武岩喷发,形成熔岩地貌。如长白山峰顶的天池就是一个火口湖;在黔东南、桂中、桂西北和桂东南发育了红层丘陵,滇中发育了红层高原,滇南发育了红层山地。中国大陆民族地区的省级行政单位多居陆,远离海洋,但广西壮族自治

区濒临南海,曲折的海岸线长达1500公里,著名的海湾有湾,湾淤泥质海滩为红树林海岸。 2、山地高原广泛分布 民族地区大约93.5% 的面积位于中国第一级阶梯和第二级阶梯上。全国主要的极高山(海拔5000米以上)、高山(海拔3500─5000米)出现在西部的青藏高原上。青藏高原的面积230万平方公里,占民族地区面积的36.8%,在青藏高原上,位于中尼边界的珠穆朗玛峰海拔8844.43米,是世界第一高峰。第二级阶梯上的民族地区,面积350多万平方公里,占民族地区面积的56.7%。这里集中了全国岭以外的主要。第二级阶梯海拔大都在1500米以上。除青藏高原和黄土高原的中心部分外,高原、云贵高原和黄土高原的北部边缘部分都在第二级阶梯上的民族地区;全国的四大盆地除海拔较低、面积较小的盆地外,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和柴达木盆地也都在第二级阶梯上的民族地区。 3、平原狭小分布零散 第三级阶梯上民族地区的平原,面积约11万平方公里,占民族地区总面积的1.7%。这些平原之中,除东部有较大面积的平原外,其他民族地区主要是分布零散的狭小平原,而且多属海拔200─500米的平原。广西壮族自治区境众多的小平原,面积共约3.16万平方公里,最大的平原是─桂平的郁江河谷冲积平原,面积仅6400平方公里。一般平原的面积为300─600平方公里,海拔200─500米,相互间被山地丘陵分隔开。群山起伏的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境,、图们江、江穿流于众山之间,在、、等河谷盆地,形成海拔200─500米的狭小河流冲积平原。我国最大的平原为东北平原,面积35万平方公里,其次为华北平原,再者为长江中下游平原。

中国地形的主要特征

中国地形的主要特征 1.地形多种多样在中国辽阔的大地上,有雄伟的高原、起伏的山岭、广阔的平原、低缓的丘陵,还有四周群山环抱、中间低平的大小盆地。陆地上的5 种基本地形类型,中国均有分布,这为中国工农业的发展提供了多种多样的条件。 2.山区面积广大通常人们把山地、丘陵和比较崎岖的高原称为山区。中国山区面积占全国总面积的2/3,这是中国地形的又一显著特征。山区面积广大,给交通运输和农业发展带来一定困难,但山区可提供林产、矿产、水能和旅游资源,为改变山区面貌、发展山区经济提供了资源保证。 3中国地势西高东低,大致呈阶梯状分布。 地势的第一级阶梯是青藏高原,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其北部与东部边缘分布有昆仑山脉、祁连山脉、横断山脉,是地势一、二级阶梯的分界线。 地势的第二级阶梯上分布着大型的盆地和高原,平均海拔在1000—2000米之间,其东面的大兴安岭、太行山脉、巫山、雪峰山是地势二、三级阶梯的分界线。 地势的第三级阶梯上分布着广阔的平原,间有丘陵和低山,海拔多在500 米以下。 如果通过北纬32°线,自西向东作一幅中国地形剖面图,从西部的大高原,到中部的盆地,再到东部平原,西高东低,呈阶梯状逐级下降的地势特点十分明显。 从中国陆地的第三级阶梯继续向海面以下延伸,就是浅海大陆架,这是大陆向海洋自然延伸的部分,一般深度不大,坡度较缓。 山脉山地延伸成脉状即为山脉。山脉构成中国地形的骨架,常常是不同地形区的分界,山脉延伸的方向称作走向,中国山脉的分布按其走向可分为5种情况。 东西走向的山脉主要有3列(主要包括5条山脉):北列为天山一阴山;中列为昆仑山—秦岭;南列为南岭。 东北—西南走向的山脉多分布在中国东部,主要也有3列(主要包括7条山脉):西列为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中列为长白山—武夷山;东列为台湾山脉。 西北—东南走向的山脉主要分布在中国西部,著名山脉有两条:阿尔泰山和祁连山。 南北走向的山脉主要有两条,分布在西南和西北,分别是横断山脉和贺兰山脉。

中国地形区特点

中国地形区特点: 青藏高原有雪山,远看是山近成川。 内蒙高原第二大,一望无际地面坦。 黄土高原黄土松,支离破碎多沟坎。 云贵高原峰岭众,岩溶坝子到处看。 塔里、准噶、柴达木,盆地内部戈壁滩,四川盆地山岭环,内有成都象把扇。 三大平原北向南,东北华北长江岸。 东北海拔200米,人民常把黑土翻。 华北又称黄淮海,海拔50地势坦。 河汊交织湖泊多,"水乡"遍布长江岸。 我国人口分布的地理界线 大体以黑龙江的黑河市和云南省腾冲市划一条直线为界,该线东南部人口多,该线西北部人口少。 地势阶梯界线 第一级阶梯和第二级阶梯的界线:西起昆仑山脉,经祁连山脉向东南到横断山脉东缘。 第二级阶梯和第三级阶梯的界线:由东北向西南依次是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地形区界线 (1)内蒙古高原和东北平原界线:大兴安岭 (2)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界线:太行山脉。 (3)四川盆地和长江中下游平原界线:巫山。 (4)云贵高原和青藏高原界线:横断山脉。 (5)准格尔盆地和塔里木盆地界线:天山山脉。

(6)青藏高原和塔里木盆地界线:昆仑山脉。 (7)黄土高原和汉水谷口地界线:秦岭。 (8)河西走廊和柴达木盆地界线:祁连山脉。 (9)四川盆地和汉水谷地界线:大巴山脉。 (10)内蒙古高原和黄土高原界线:古长城。 (11)长江中下游平原和华北平原界线:淮河。 气候界线 (1)1月0℃等温线(也是亚热带与暖温带及高原气候区分界线):大体沿着青藏高原东南 边缘,向东经过秦岭~淮河一线。 (2)800毫米等降水量线(湿润区和半湿润区界线):沿着青藏高原东南边缘,向东经过秦 岭~淮河一线。 (3)400毫米等降水量线(半湿润区和半干旱区界线):从大兴安岭西坡经过张家口、兰州、 拉萨附近,到喜马拉雅山脉东部。 (4)200毫米等降水量线(半干旱区与干旱区界线):大致通过阴山、贺兰山、祁连山、巴 颜喀拉山到冈底斯山一线。 河流界线 (1)外流区和内流区的界线:北段大体沿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祁连山(东端)一线, 南段比较接近200毫米等降水量线。 (2长江水系与黄河水系分水岭:巴颜喀拉山脉~秦岭。 (3)长江水系与珠江水系的分水岭:南岭。 (4)澜沧江与怒江的分水岭:怒山。 (5)长江流域与东南沿海诸河流域的分水岭:武夷山。 三大自然区界线 (1)东部季风区与西北干旱半干旱区的界线:400毫米等降水量线。 (2)青藏高寒区与东部季风区的界线:3000米等高线。

中国三大特殊地貌形成及其特点

2013-2014学年下学期 中国地理课程论文 题目中国三大特殊地貌 形成及其特点 姓名梁滔 学号 5 院、系生科院 专业生物科学 二0一四年六月 中国三大特殊地貌形成及其特点 摘要:地貌即表面各种形态的总称,不能称为地形。是多种多样的,成因也不尽相同,是内、外力地质作用对综合作用的结果。造成了地表的起伏,控制了海陆分布的轮廊及山地、高原、盆地和平原的地域配置,决定了地貌的。而外营力(流水、风力、、大气和的生长和活动)地质作用,通过多种方式,对地壳表层物质不断进行风化、剥蚀、搬运和堆积,从而形成了现代地面的各种形态。 关键词:地貌;“雅丹”地貌;喀斯特地貌;丹霞地貌 在特定的地质基础与等内力因素,以及复杂多变的、水文、等外力因素的作用下,中国地貌轮廓具有以下基本特征;地势西低,呈三级阶梯状下降;地形多种多样,山区面积

广大,山脉纵横,呈定向排列并交织成状。中国民族地区几乎连成一片,较完整地保留了中国地貌轮廓的基本特征。 (一)雅丹地貌 主要存在地域:新疆 成因:现泛指干燥地区一种风蚀地貌。河湖相土状沉积物所形成的地面,经风化作用、间歇性流水冲刷和风蚀作用,形成与盛行风向平行、相间排列的风蚀土墩和风蚀凹地(沟槽)地貌组合。影响地区:除青藏高原、云贵高原、海南岛、台湾岛以外的其它地区。[1]我国新疆地域辽阔,四周环山,在南北两边都有较大的山口。大西洋和北冰洋的冷空气流经山口进入新疆北部,然后绕过天山东段,进入塔里木盆地,在沿途各地造成长时间的区域大风。新疆的风,持续时间长(一年可达100天以上),分布广,风力大,所以我们经常在天气预报中听到来自新疆冷空气的消息。 作为“干旱王国”的新疆,风力对地貌的塑造具有特殊的意义。雅丹、龙城、魔鬼城等特殊地貌类型就是风神的杰作。“雅丹”,又名“雅尔丹”,是维吾尔族对“陡壁的险峻小丘”的称呼,这种地形在罗布泊周围的雅丹地区发育得最典型,分布面积最广。19世纪末叶至此20世纪初叶,瑞典人斯文赫定和英国人斯坦因,赴罗布泊地区考察,在撰文中采用了这个词汇。于是,“雅丹”一词就成了世界上地理学和考古学的通用术语,专指干燥地区的一种特殊地貌。“雅丹”地貌通常发育在干旱地区的湖积平原上,由于湖水干涸,粘性土因干缩裂开,盛行大风沿裂隙不断吹蚀,裂隙逐渐扩大,使原来平坦的地面演变成许多不规则,具有顺盛行风向平行延伸陡壁的垄岗(墩台)和宽浅不一沟槽相间的奇特地貌。土丘高半米至十多米,长数十米至数百米,成份是粉砂、细纱和砂粘土;沟槽最窄的一两米,最宽的几十米。在罗布泊古湖盆的东、西、北部,有3000平方公里这样的“雅丹”地貌。

中国地形(海拔高度概况)表

中国各地海拔高度分布图(单位:米) 56 北纬(度) 54 917 1000 958 52 1000 982 893 542 50 1000 1000 1000 982 900 568 507 500 48 1000 1000 1000 1000 1000 982 894 516 284 440 489 500 500 500 46 1000 1000 982 964 982 1000 1000 1000 946 556 147 97 266 479 500 500 500 44 1000 1000 982 911 643 893 929 946 1000 1000 1000 982 893 485 95 91 416 489 500 500 42 1000 982 911 589 536 554 571 607 946 1054 1036 1000 1000 1000 1000 1000 1000 982 911 579 431 99 200 447 500 500 40 2083 2500 1357 1071 964 661 589 643 750 750 768 982 1786 1214 1036 1000 1000 1000 1000 1000 936 569 434 212 105 133 38 2917 2607 1429 1268 1232 1214 1357 2429 1964 1893 2482 2554 1893 1214 1107 1036 1000 982 946 839 302 92 39 8 36 2167 2833 2750 2714 2714 2714 2786 2893 2821 2250 2250 2250 2143 2000 1786 1107 1000 946 611 471 156 34 16 34 2893 3000 3000 3000 3000 3000 2964 2893 2857 2857 2857 2750 1964 1143 1000 929 529 186 103 31 18 32 2833 2964 3000 3000 3000 3000 3000 3000 3000 3000 3000 2821 1900 1021 914 886 486 143 89 38 32 17 30 2833 2893 2964 3000 3000 2964 2893 2857 2857 2857 2643 1264 521 486 843 300 171 149 110 174 46 28 2833 2857 2857 2833 2143 2143 1964 1150 914 886 829 500 443 440 423 355 43 26 2000 2000 1857 1143 1000 911 393 439 457 486 450 118 24 2000 2000 1839 1089 929 819 224 134 172 400 382 118 75 22 1875 1625 460 96 28 10 20 31 3 18 东经(度) 072 074 076 078 080 082 084 086 088 090 092 094 096 098 100 102 104 106 108 110 112 114 116 118 120 122 124 126 128 130 132 134 136

中国地形特征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匠心教育文档系列 1 中国地形 ——中国地形特征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学习目标】 1、运用中国地形图,描述我国的地形特征。 2、运用案例,分析地形特征对我国地理环境的影响。 【互动解疑】 复习巩固:读下图,填写下列内容。 1、中国主要山脉(按走向填写) 2 、中国主要地形区(三大平原、三大丘陵、四大高原、四大盆地) 探究一:描述我国的地形特征 阅读教材P76,结合中国地形图,描述我国的地形特征。 小结: 如何描述地形特征: 活学活用: 1、简述该国的地形特征。(4分) 2、简述图示半岛的地形特征。(4分)

匠心教育文档系列 2 探究二:分析地形特征对我国地理环境的影响 1、我国地形特征对气候的影响 (1)影响气温: 图中,拉萨气温为 , 武汉气温为 。两地纬度相当,造成 气温差异的原因是 。 (2)影响气流运动: 秦岭横亘于陕西省西南部,A 地是位于秦岭 以北的渭河平原,B 地是位于秦岭以南的 汉中盆地。两地气温降水存在很大的差异, 其原因是:秦岭冬季阻挡了 , 所以,B 地气温 (高、低)于A 地; 夏季阻挡了 ,所以,B 地降水 (多、少)于A 地。 (3)影响降水: 由图中可以看出,中国降水分布特点是: 。 其原因是:我国地势 , 向海洋倾斜,有利于 深入内地, 形成降水。 在我国东部的许多山地降水比平原多,如: A 地位于福建沿海降水量为 , B 地位于台湾东海岸降水量为 , 两地都位于沿海,造成降水差异的原因是 。 2、我国地形特征对河流的影响 (1)制约河流流向 图中,长江、黄河等中国主要河流的 大致流向是 , 其原因是 。 (2)影响到河流的落差 河流水能资源的蕴藏常与降水、地形 有关。图中A 处水电站主要位于 阶梯交界处,B 处水电站主要位于 太 平 洋 A B 200 400 800 1600 1600 中国年降水量图 800 等降水量线 单位(mm ) 拉萨 武汉 秦 岭 A B 0℃ 10℃ 20℃ 等温线 单位() 10℃ 中国日平均气温图 水电站 B 中国部分水电站分布图

中国地形特征教案

《中国的地形特征》教学设计 时间:第5周星期五第六节授课班级:高二(10)班主讲人:陈楚容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会利用等高线地形图及分层设色地形图识别地形 ? 2、掌握我国地形的基本特征 ? 3、学会分析地形对河流、气候、经济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 ?1、进一步培养学生阅读分层设色地形图的能力。组织学生讨论地形特征对其他自然地理要素以及我国经济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使学生初步掌握评价地理事物的基本方法。 ?2.讨论山区开发、利用的有利和不利条件,了解山区常见的自然灾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初步树立因地制宜的基本观念。 ?2.讨论山区开发、利用的有利和不利条件,初步树立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基本地理观念。 教学重难点: ?本节是中国的自然环境的第一节,体现了地形作为自然环境基础的重要地位。教学的重难点在于分析我国地形特征,理解地形对气候、河流和经济的影响。 教学过程: ?一、由古诗词导入:古诗词中都体现出河流的流向是向东流,你们知道是为什么吗? ?二、新课学习: ?(一)地势特征 ?1、展示中国地形雪线图,指导学生分析地势的基本特征:西高东低 ?展示两种西高东低的地势图,提问:我国的地势是哪种情况? ?2、展示我国沿32?N地形剖面图,指导学生进一步归纳我国地势特征: ?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分布 ?3、读地形图,讲解并让学生掌握各阶梯地形 海拔(米)主要地形区 第一级阶梯4000米以上青藏高原、柴达木盆地 界线: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脉 第二级阶梯1000-2000米三大高原、三大盆地 界线: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第三级阶梯500米以下三大平原、三大丘陵 ?4、指导学生查阅沿100°E和110°E作剖面(自北向南)依次经过我国哪些地形区? ?5、练习——学以致用 ?(二)地形特征 ?1、展示中国地形图及我国五种地形占全国面积的比重图,请学生描述我国地形,归纳地形特征。 ?我国地形:西部中部主要为高原盆地,东部主要为平原丘陵,山脉众多 ?地形特征: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广大

区域地理中国的地形

第2课时中国的地形 [学习目标] 1.识记我国的地形特点及组成,理解我国的地势、地形特征及其对气候、河流、植被等自然地理要素和农业、交通等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2.结合我国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图或地形剖面图,会描述并分析该区域地形地貌特征及其影响。 3.会分析我国主要地质灾害发生的地理背景。 在图中填绘: 1.在图中找出不同走向的山脉,找出长江、黄河、珠江的分水岭。 2.在图中找出四大高原、四大盆地、三大平原,看它们的边缘各自有哪些山脉? 3.在图中相应位置写出辽东丘陵、山东丘陵、江南丘陵、两广丘陵、浙闽丘陵。 4.绘出40°N穿过的主要地形区。 5.绘出30°N穿过的主要地形区。 6.绘出110°E穿过的主要地形区。 考点一地形概况 1.地势特征 (1)特点: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2)三级阶梯的比较

2.地形特征 (1)地形类型复杂多样:主要为山地、高原、盆地、平原、丘陵。 (2)山区面积广:在我国,山区包括山地、崎岖的高原和丘陵,占全国陆地面 积的2/3。 我国地形、地势比较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由图1可知,我国地势的总特征是________,呈阶梯状分布。这种地势特征对我国河流流向的影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我国地势的三级阶梯上,分布着不同的地形区。下面地形区中,位于第三级阶梯上的有(多选)( ) A.青藏高原B.长江中下游平原 C.黄土高原D.华北平原 E.四川盆地 F.东北平原 G.南岭 (3)我国地形类型齐全,复杂多样。如图2所示,我国各种地形类型中,比重最小的是________;图中字母M代表的地形类型是________。

中国五大地貌介绍

中国五大地貌介绍 中国五大地貌分别是什么 中国的五大造型地貌包括:丹霞地貌、喀斯特地貌、嶂石岩地貌、张家界地貌、岱崮地貌。 喀斯特地貌 喀斯特地貌是具有溶蚀力的水对可溶性岩石(大多为石灰岩)进行溶蚀作用等所形成的地表和地下形态的总称,又称岩溶地貌。除溶蚀作用以外,还包括流水的冲蚀、潜蚀,以及坍陷等机械侵蚀过程。 嶂石岩地貌 嶂石岩地貌为地貌学按岩性分类确立的一种新型地貌类型,主要由易于风化的薄层砂岩和页岩形成,多形成绵延数公里的岩墙峭壁,三叠崖壁,除顶层为石灰岩外,多由红色石英岩构成。 张家界地貌

张家界地貌是砂岩地貌的一种独特类型,它是由石英砂岩为成景母岩,以流水侵蚀、重力崩塌、风化等作用力形成的以棱角平直的、高大石柱林为主的地貌景观。 岱崮地貌 岱崮地貌(Daigu, geomorphology)是中国山东省沂蒙地区独有的一种特异地貌景观,中国地理学会依据山东省临沂市蒙阴县岱崮镇全国最集中的崮形地貌现象,将原称“方山地貌”正式更名为“岱崮地貌”,成为中国第五大岩石造型地貌。 丹霞地貌 丹霞地貌(Danxia landform)即以陆相为主(可能包含非陆相夹层)的红层(不限制红层年代)发育的具有陡崖坡的地貌。目前该定义被大多数学者们接受,也可表述为“以陡崖坡为特征的红层地貌”。 地形和地貌的区别 地形是就宏观范围而言,指的是一个地区地形的总特征,比如华北平原,四川盆地,青藏高原等,世界上只有五种地形,分别是高原、山地、丘陵、盆地、平原;地貌是就小范围内的地

质特征而言的,比如我们常说的新疆雅丹地貌,有溶洞或石林的称为喀斯特地貌,广东丹霞山、湖南莨山等地称为丹霞地貌,还有火山喷发地的熔岩地貌等等,所以地貌有很多种。总之,地貌附属于地形,比地形的范围小多了。

中国主要地形区特点列表(四大平原,三大高原,四大盆地)

中国基本地形区概况(三大高原、四大盆地、三大平原)1.四大高原 2.四大盆地 3.三大平原名称 内容 青藏高原 内蒙古高 原 黄土高原云贵高原位 置 方 位 西南部北部中部西南 边 界 昆仑山-祁连 山-横断山- 喜马拉雅山 大兴安岭 -祁连山 -长城 祁连山-太 行山-长城 -秦岭 贵州全部、 云南东部、 广西西北 部 特点 高原面起伏平 缓,冰川雪山广 布,我国面积最 大,世界海拔最 高 地势平坦, 戈壁、沙漠 广布,我过 第二大高 原 黄土深厚、 世界上面积 最广的黄土 分布区沟壑 纵横 地面崎岖、 石灰岩广 布 名称塔里木盆地准葛尔盆地柴达木盆地四川盆地 外围山脉天山、昆仑山阿尔泰山、天山祁连山、昆仑山邛崃山、大巴山、巫山 所在省区新疆南部新疆北部青海西北部四川东部 特点平坦,沙漠分布 最大 平坦,沙漠广布 高原荒漠盆地, 多盐湖 底部多丘陵,低 山广布,西部有 成都平原 名称范围省级行政区主要河流特点 东北平原为大,小兴安岭, 长白山环绕,南 临渤海,包括黑, 吉,辽三省和内 蒙古的一部分。黑,辽,吉黑龙江,松花江 及其支流嫩江, 乌苏里江,辽河 我国最大的平 原,海拔在200 米以下,地势坦 荡 华北平原燕山以南,淮河 以北,太行山东, 东临渤海,黄海河南省、河北省 及北京市的绝大 部分、山东省西 部、、江苏省及安 徽省北部、天津 市全部。 黄河,淮河,海 河 平原开阔完整, 海拔在50米以 下,地面平坦。 第二大平原 长江中下游平原分布在长江中下 游沿岸,四川盆 地以东,西起巫 山,东抵海滨湖北、湖南、江 西;安徽、江苏、 浙江、上海。 长江及其支流东面狭长,宽窄 不一,地势地平, 河湖密布,呈水 乡景观

中国的地形(教学设计)

。 第二节中国的地形(教学设计) 山东省滕州一中赵汝常 【考点明确】 1、中国的地形、地势特征及其对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2、主要山脉名称、走向、分布,四大高原、四大盆地、三大平原的位置和特征。 3、中国的地震和火山等地质灾害的分布。 【考点解读】 高中区域地理课题教学首先应向高中地理课程标准的要求靠拢,整合高中地理原理、规律、方法和思想,而不是纯初中地理内容的复习,具体体现在“双目标”上——体现高初中地理知识内容的有机整合与融合、体现高考四项考核能力的有效培养与渗透,使得高中区域地理教学内容与高考地理考试内容密切结合。为此本节课具体的教学内容选取参照了以下原则:一是以区域为载体构建与本课题相关的高中地理内容,二是以案例和试题为载体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一方面要重建《中国的地形》专题知识结构,另一方面构建与《中国的地形》相关的试题结构。在注重基础的同时,还要设计具有层次性的题目,可以体现对专题知识内容的适当扩展。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掌握中国的地形、地势特征及其对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2、说出主要山脉名称、走向、分布,四大高原、四大盆地、三大平原的位置和特征。 3、了解中国的地震和火山等地质灾害的分布。 (二)过程与方法 学生讨论地势特征对气候、河流、交通以及对生产生活的影响,初步掌握评价地理事物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 通过对本节的学习,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的经历和体验出发,激发学生对地理问题的兴趣,使学生了解地理知识的功能与价值,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同时渗透爱国主义思想教育。 【教学重、难点】 了解我国主要地形区的分布、特点及对人类生产活动的影响。 【教学方法】 案例探究、学案导学法、自主思考与合作探究、多媒体辅助教学法。【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中国地图高清全图

仅供个人参考 不得用于商业用途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 中国地图全图介绍 ??????? 中华人民共和国,简称为中国或中国大陆,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陆上从东北至西南分别与亚洲的其他十余个国家接壤,海上从东部至南部分别隔黄海、东海、南海与朝鲜半岛、日本列岛、东南亚群岛相望,首都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实际直接管辖中国大陆内地的22个省、5个少数民族自治区及4个直辖市,并对2个特别行政区行使主权,国土面积约960万平方千米,仅次于俄罗斯、加拿大、美国等而居世界第四位(注);人口逾13亿,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根本制度是社会主义制度,国体是人民民主专政,政体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是宪法规定的执政党。中华人民共和??????? 中华人民共和国,简称为中国或中国大陆,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陆上从东北至西南分别与亚洲的其他十余个国家接壤,海上从东部至南部分别隔黄海、东海、南海与朝鲜半岛、日本列岛、东南亚群岛相望,首都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实际直接管辖中国大陆内地的22个省、5个少数民族自治区及4个直辖市,并对2个特别行政区行使主权,国土面积约960万平方千米,仅次于俄罗斯、加拿大、美国等而居世界第四位(注);人口逾13亿,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根本制度是社会主义制度,国体是人民民主专政,政体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是宪法规定的执政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是汉语普通话和规范汉字。中华人民共和国跨越五个地理时区,但全国均使用统一的标准时间,即东经120度的UTC+8时间。 中华人民共和国宣称陆地面积达9,602,716平方公里,实际控制9,596,960平方公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面积居全球第四位注1。海域面积300多万平方公里。陆界长2万多公里,从东北部到南部,分别与朝鲜、俄罗斯、蒙古、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不丹、缅甸、老挝、越南等接壤。大陆海岸线长1.8万多公里,东隔黄海与韩国、隔东海与日本、隔南海与菲律宾、马来西亚、文莱、印度尼西亚及新加坡相望。沿海岛屿有6,500多个。 ? 中国地图全图—中文政区版 ? 中国地图全图—基本要素版 ? 中国地图全图—自然地理版 ? 中国地图全图—农业区划版 ? 中国地图全图—公路交通版 ? 中国地图全图—铁路交通版 ? 中国地图全图—水运航运版 ? 中国地图全图—河流水系版 ? 中国地图全图—旅游景点版

2.4中国地形地势的主要特点

2.4中国地形地势的主要特点 一、教材分析。在此之前,学生已学了第一章节我国的地理位置、疆域、行政区域、人口和民族等方面的基本国情。关于“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不要急于要求读图总结我国地势的特征,先给出一幅沿32°N线中国地势剖面略图,紧接着,设计了三个问题,这三个问题由浅入深,层层递进,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因此学生在完成这三个读图题,即可顺利得出“我国地势西高东低”的结论,又分别介绍了三级阶梯的分布范围、海拔和地形类型。由于地势对气候、水文、植被等自然地理要素和人类的经济活动都产生深刻影响。 而地形是构成我国自然环境的重要要素之一,同时对我国气候和河流有着重要的影响。所以本节放在了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的最后一节,学好本节,将会对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1.知识目标①通过阅读中国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使学生分析得出我国地形、地势的基本特征;使学生在图上确定地势三级阶梯的分布和分界线,了解三级阶梯的特点。②掌握主要地形区的分布情况,通过阅读统计图表和中国地形图,归纳出我国的地形具有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广大的特点;③能结合自己认知,谈出我国地形地势对气候、河流、农业生产、人口分布、交通等自然和人文环境的影响。 2.能力目标①通过引导学生对分层设色中国地形图、地形剖面图的判读、分析,进一步培养学生阅读和运用各种地形图的能力。②借助地图掌握中国主要山脉、四大高原、四大盆地、三大平原和三大丘陵的空间分布情况, 3.情感目标通过对中国地形地势的教学,激发学生对地理学习的兴趣,使学生了解地理知识的功能与价值,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我国优越、复杂的自然地理环境,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激发学生爱国主义情感,建立和谐的人地关系思想。 4.重点、难点 中国的地形特点和各级阶梯分界线是本节的重点。而中国地势西高东低的特点对气候、河流、经济等的影响是本节的难点,因为学生年龄偏小,所经历现象跟理论知识不能很好相接。 二、教法分析教学过程中应以“学生活动为主,教师讲解为辅”的原则,根据七年级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联系实际进行教学。互动时应注意不同层次的学生,让学生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知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 本堂课我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使学生通过读图,直观获取有关的知识。充分体现新课程标准精神,在学习本节内容时我抓住“指导学生学法,重视学习过程”这个核心来设计整个教学过程。在教学中我尽可能的给学生提供动眼动脑动手动口的机会,启发学生的参与意识主体意识和学生实际情况.在教学方法上我主要采用精讲多练,读图引导、问题教学等。 三、学情分析 1、学生特点分析:从年龄特征来看,初中生好动、好奇、好表现;从生理上看,好动,注意力容易分散,好表现,希望得到表扬和大家的认可。所以在教学中应抓住这一特点,一方面要直观生动,引发学生的兴趣;另一方面,要积极创造机会和条件,让学生发表见解,发挥学习的主动性。 同时在教学活动中采用以下策略:充分运用多媒体等教学手段,尽量使课堂显得形象生动,增强趣味性和吸引力。同时创设游戏环节,让大多数学生都能充分发表自已的见解和获得表现的机会。让他们体会到学习的成就感和快乐感。2、学习方法:以学习指导法为主,结合讨论法,教学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