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答题《高等教育学》《高等教育心理学
- 格式:doc
- 大小:30.50 KB
- 文档页数:6
1、简述高等院校师生关系的特点。
答:教育关系;心理关系;道德关系;教育关系是主要关系,并不为主观意志所左右。这种关系的好坏对教育教学影响极大。心理关系,表明师生之间相互认可的程度,带有很大的情感成分。师道尊严,师生间应有一定的距离。
2、简述确定专业培养目标和规格所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答:与国家的教育方针、高等教育的总体培养目标一致;目标与规格要实事求是,切勿偏高或偏低;目标与规格应有层次、规格的差别;人才培养的质量规格应有国际可比性。
3、简述高校学生的基本社会特征
答:感受时代精神的敏锐性;参与社会活动的积极性;群体成员的互动性;内部结构层次的复杂性。//政治上敏感,有思考意识,思想纯洁,易冲动。同学间感情较纯洁,很好。年级、专业、智力水平、知识结构、地域文化差异,使学生层次结构复杂。
4、简述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中的一些关系。
答:出人才与出成果的关系;社会实践活动与教学科研活动的关系;学生自主性与教师指导的关系;深入性与广泛性的关系;集体活动与个体活动的关系;
5、高校学制的内涵及其制定的依据。
答:高等学校的学制是指一个国家各及各类高等学校的系统,它包括高校的种类、主办者、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各级各类高校之间的关系。制定学制的依据,一是生产力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二是社会的政治制度;三是要适应受教育者的年龄特征和发展水平。
6、简述高校教师劳动的特点。
答:劳动的复杂性,决定了教师对职业具有持久稳定的兴趣;创造性决定了教师具有强烈的成就感。群体性决定了教师劳动的高度协作意识;
7、简述高校科研应遵循的原则。
答:社会经济效益与学术水平相统一的原则;以应用研究和发展研究来支撑基础研究的原则;科研与教学相互促进的原则;遵循项目指南与尊重自由选题相结合的原则;支持未成名者,开拓新的研究领域的原则;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和推广的原则;
8、我国高等院校宏观结构调整的主要方向
答:高教结构调整应以社会需要为出发点,以经济供给能力为支撑点,与社会经济发展相协调;中央与
地方合理分工,突出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的功能;建立新的高校能级结构,实施不同的管理;确立各层次高等教育的合适的比例和重点。
9、简述高校科研的地位和作用
答:教学与科研结合是高等教育发展的客观规律;科研是提高师资水平的基本途径;科研是培养学生能力、发展智力的重要手段;科研是发展新学科的基础;科研是学校直接为社会服务的主要渠道;科研是加速学校管理现代化的重要条件。
10、简述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应遵循的原则
答:一是发展速度要适度,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防止结构性供大于求和教学质量的下降。二是要走内涵发展为主,提高规范效应的路子,少建或不建新的高校,在充分挖掘原有高校潜力的基础上扩大规模。三是发展多元化投资渠道,吸引更多的社会资金投入高等教育;最后,是要积极发展终身教育,尽量延长高级专门人才的使用寿命。
11、高校学生学业评价的基本步骤
答:确定和表述待考课程的教学目标;编审试题;通过随机抽样编制试卷;实施考试,取得信息;阅卷评分;考试结果的统计分析与对策;
12、高校师生关系的主要特点
答:教育关系;心理关系;道德关系;//教育关系是主要关系,并不为主观意志所左右。这种关系的好坏对教育教学影响极大。心理关系,表明师生之间相互认可的程度,带有很大的情感成分。师道尊严,师生间应有一定的距离。
13、现代高校基本职能及相互关系
答:现代高校的基本职能有三,即传授知识(培养人才);发展科学(科学研究)和服务社会。培养人才是高校的根本使命;科学研究是培养人才的重要途径;服务社会是高校培养人才、发展科学职能的自然延伸。
14、简述大学生学习的特点
答:大学生的学习,独立性增强了,对事物常常有自己的相法,对教师的依赖减少了;自主性增强,能自己管理自己的学习(包括生活),选择自己的专业发展方向;大学生学习的探索性增强,能主动搜集感兴趣的资料,或自己动手作实验,作相关的研究。
15、高校教师如何处理好师生关系
答:加强理解沟通;重新审视教师权威;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
16、简述高校的基本教学原则
答:教学原则是依据已发现的教学规律和一定的教育目的,对教师和教育工作者提出的在教学过程中必须遵守的基本要求。对高等教育而言,是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统一的原则;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相统一的原则;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动性相结合的原则;面向全体与因材施教相结合的原则;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
17、高等院校为什么要强调科学研究?
答:教学与科研结合是高等教育发展的客观规律;科研是提高师资水平的基本途径;科研是培养学生能力、发展智力的重要手段;科研是发展新学科的基础;科研是学校直接为社会服务的主要渠道;科研是加速学校管理现代化的重要条件。
高等教育心理学
1.什么是“变式”?(P77)
答:变式就是用不同形式的直观材料或事例说明事物的本质属性,即变换同类事物的非本质特征,以便突出本质特征。
2.知识遗忘的过程、特点与原因。(P82)
答:⑴知识遗忘的过程。
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在对遗忘的实验研究中首创用无意义音节字表作为记忆的材料,以学习成颂后相隔时间作为横坐标,以重新学习比初学达到同样记忆水平所节省的时间百分比为纵坐标,构成了艾宾浩斯遗忘曲线,也称保持曲线,它表明,在遗忘过程中发生的量变是不均衡的,呈现“先快后慢”的特点,即在学习结束的较短时间内,遗忘的速度很快,遗忘的内容很多,随后,下降的趋势变得较为缓慢,遗忘速度和数量都有所减少,最后在很长时间内基本不再变化。
⑵知识遗忘的特点。
艾宾浩斯、里德和泰勒的研究表明知识遗忘具有如下特征:首先,遗忘是一种普遍和自然的现象;其次,机械学习的材料和具体事实若无及时复习,其遗忘迅速且量大,而有意义学习的材料,一般概念和原理则不易遗忘。
⑶知识遗忘的原因。
a.衰退说。这一理论认为遗忘是记忆痕迹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消退的结果。
b.干扰说。这一理论认为遗忘是因为在学习和回忆之间受到其他刺激的干扰的缘故。干扰理论最明显的证据就是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