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上册期末测试题及答案
- 格式:doc
- 大小:2.54 MB
- 文档页数:7
七年级上册历史期末试卷(含答案)一、选择题1.在北京人遗址中,考古人员发现了几处较大的灰烬堆和一些烧石和烧骨。
这说明了北京人A.已开始制造工具B.已开始建造房屋定居C.会使用天然火D.会制造简单彩陶2.我们已发现的人类,请你按时间的先后顺序排列()①元谋人②北京人③河姆渡原始居民④山顶洞人A.①③②④B.、①④③②C.①②④③D.④③②①3.“涿鹿茫茫白草秋,轩辕曾此破蚩尤。
丹霞遥映祠前水,疑是成川血尚流。
”诗句描写了距今五六千年前的一次战争,其交战双方是A.黄帝对炎帝B.黄帝对蚩尤C.炎帝对蚩尤D.黄帝、炎帝对蚩尤4.夏王桀、商王纣、周厉王这三位国王都是A.实行残暴的统治B.王朝最后一个王C.王朝的建立者D.统治达到最强盛的时期5.1899年,北京的官员王懿荣因病在药店买药时,发现龙骨这味药上刻着符号。
他认为这是古文字……这里的”古文字“是指()A.隶书B.甲骨文C.铭文D.小篆6.史书记载:(某时期)“各诸侯国为争夺中原霸主地位,互相攻伐,同时积极进行朝聘、会盟等外交活动,形成了霸权迭兴的局面,先后崛起了郑、齐、晋、秦、楚、吴、越等多个实力较强的国家”。
以下对该记载的解读,正确的是A.当时形成战国七雄争霸的局面B.这种现象出现在战国时期C.当时出现了大规模的民族交融D.说明诸侯崛起和王室衰微7.正确区分历史史实与历史观点,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
下列属于历史史实的是A.炎帝是中华原始农业的创始人B.孔子主张“以德治国”C.度量衡的统一,便利了经济的发展D.科举制度是扼杀人性的罪恶制度8.公元前260年,秦王亲自来到河内,井把全国十五岁以上的青壮年全部征调到战场,拦截赵国的救兵,断绝他们的粮食。
当时,秦赵两国激战于A.城濮B.桂陵C.马陵D.长平9.“诗史互证”是研究中国古代历史的一种方法。
下列诗句能够补证秦朝巩固统一措施的是A.直辖郡县开宏宇,文轨衡同定法章B.自从贵主和亲后,一半胡风似汉家C.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D.忆惜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10.历史学习中要掌握历史年代与世纪的计算方法。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期末测试题附参考答案共8套NO1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
每小题2分,共40分。
请将正确答案填入下表相应序号内)1、火的使用,增强了人们适应自然的能力,是人类进化过程中的一大进步。
在祖国境内的原始人类中,最早开始人工取火的是A、元谋人B、北京人C、山顶洞人D、半坡原始居民2、河姆渡和半坡原始居民共同的生活特点不包括A、过着定居生活B、会建造房子C、住半地穴式房子D、会种植庄稼3、标志着我国漫长的原始社会结束,奴隶社会开始的事件是A、禹建立夏朝B、涿鹿之战大败蚩尤C、汤战胜桀D、盘庚迁都到殷4、西周实行分封的根本目的是A、结成部落联盟B、“公天下”变成“家天下”C、天子为巩固其统治D、为削弱地方诸侯力量5、成语的来源以及构成形式复杂,又往往包含典故史事,警事箴言,散见于历代典籍。
富含许多古人的智慧结晶,也可视为先民生活的历史写照。
下列成语中与我国春秋战国历史有关的是①破釜沉舟②纸上谈兵③风声鹤唳④退避三舍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6、“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人们最早可以用到这一成就是在A、商朝B、春秋时期 C、战国时期D、秦汉时期7、史料记载:孔子朝罢归来,家人报告:“马厩失火!”孔子听后,问“伤人乎?”这则故事体现出孔子倡导并实践了他的思想A、“仁”B、“因材施教”C、“兼爱”、“非攻”D、“无为而治”8、孟子认为“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
他的观点是A、靠山吃山,靠水吃水B、要发展林业C、要减少对自然环境的污染D、要合理开发自然资源中华传统医学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请回答9-11小题。
9、很早时候,我们先民就总结出食“五谷杂粮”有益于健康的养身之道。
我们知道,“五谷”农作物的齐备是在A、夏朝时期B、商周时期C、春秋时期D、秦汉时期10、望、闻、问、切四种诊断疾病的方法,一直被中医沿用。
它是由总结出来的A、扁鹊B、黄帝C、华佗D、张仲景11、东汉末年,出现了一部全面阐述中医理论和治病原则的书籍A、《齐民要术》B、《水经注》C、《缀术》D、《伤寒杂病论》国家博物馆藏有一块秦代十二字砖,砖上刻有“海内皆臣,岁登成熟,道无饥人”(见下图)。
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卷附答案一、选择题1.下列考古发现中,能够证明半坡居民比北京人进步的是()A.打制石器B.稻谷遗存C.人面鱼纹彩陶盆D.司母戊鼎2.小明在某一博物馆参观时,看到了下面这个典型的文物《人面鱼纹彩陶盆》。
以下结论不能从中获取的是()A.是半坡人使用的物品B.他们掌握了彩陶的制作技术C.他们会捕鱼 D.他们住在半地穴式圆形房屋里3.传说禹治理水患三过家门而不入,最终治水成功,深得众望。
舜年老后,将部落联盟首领的位置传给了禹。
这一传说反映的是()A.禅让制B.世袭制C.行省制D.科举制4.《左传》中记载:在一个重要的仪式上,司空(官名)冉季代表周天子向周武王之弟康叔分赐疆土,司徒(官名)陶叔代表周天子向康叔分赐平民、奴隶。
这一仪式反映出西周实行的制度是A.选举制B.禅让制C.分封制D.世袭制5.西周时期青铜器工艺高超,以礼器鼎、簋为主,周王朝对礼器的使用规格还制定了严格的制度:“天子九鼎,诸侯七鼎,大夫五鼎,士三鼎或一鼎”。
这主要说明西周A.青铜器制作流程复杂B.社会腐败现象很严重C.社会等级的界限森严D.流行以礼器彰显财富6.春秋战国时期发生社会大变革的根本原因是A.诸侯争霸B.百家争鸣C.商鞅变法D.铁器和牛耕的推广7.既消除了岷江水患,又灌溉了大片农田,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
为战国这一水利工程作出巨大贡献的是A.史禄B.李耳C.李悝D.李冰8.下列属于老子思想的是①提出“仁”的学说②认为一切事物都存在对立面,能够相互转化③要从正反方面思考问题④主张以柔克刚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9.七年级同学在排演历史剧《汉武帝》,其中有一场景是汉武帝与朝臣议事。
请你指出下列场景设计中有历史知识错误的是A.接受主父偃的建议,下令允许诸王将自己的封地分给子弟建立较小的候国B.推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政策C.商讨派谁出使西域D.商议开凿灵渠10.下图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纪念银币。
七年级上册历史期末考试卷及答案一、选择题:1. 河水在寒冷的冬季结冰,是以下哪个自然条件的影响?A. 人口增长B. 季节变化C. 地形变化D. 磨擦作用答案:B. 季节变化2. 以下哪个不是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A. 火药B. 指南针C. 电视D. 活字印刷答案:C. 电视3. 羽毛球、航空飞机和火箭都要受到哪个物质的阻力?A. 空气B. 沙石C. 金属D. 木材答案:A. 空气4. 下列哪个是北宋时期著名的画家?A. 辛弃疾B. 苏轼C. 梁思成D. 韩干答案:D. 韩干5. 春秋时期的战国七雄不包括以下哪一个?A. 秦国B. 楚国C. 晋国D. 曹魏答案:D. 曹魏二、填空题:1. 中国的古代四大发明是指火药、指南针、活字印刷和()。
答案:造纸术2. 秦始皇统一了中国,建立了秦朝,又称为中国的()。
答案:第一个封建王朝3. 战国时期出现了七国之间的割据局面,这七国分别是:秦国、()、齐国、楚国、燕国、赵国、韩国。
答案:魏国4. 唐代著名的诗人李白被誉为诗仙,被称为“诗仙”的原因是他创作了很多富有()和浪漫主义色彩的诗篇。
答案:豪放5. 《三字经》是中国古代传统启蒙教材,内容浅显易懂,通俗易记,主要讲述了()和中华传统礼仪、教育、人伦道德等内容。
答案:历史常识三、简答题:1. 请简述秦始皇统一中国前后的历史背景及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答案:秦始皇统一中国之前,中国处于战国时期,七雄割据,社会动荡不安。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建立了秦朝,结束了战国混乱局面,开创了统一的中央集权制封建国家,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 简述“中华五千年”文化的内涵。
答案:中华五千年文化,指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包括思想文化、道德观念、艺术表现、科技创新等方方面面,是中国历史文化的一个重要标志,展示了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
四、综合题:请根据所学内容,自选一个历史事件或人物,进行详细介绍。
答案:选择项完成以上七年级上册历史期末考试卷答案。
七年级历史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试题含答案一、选择题1.“人猿相揖别,只几个石头磨过,小儿时节。
”据考古发现,使用打制石器的时代被称为“旧石器时代”,使用磨制石器的时代被称为“新石器时代”,处于旧石器时代的远古居民有()①元谋人②北京人③半坡人④河姆渡人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2.位于湖南的玉蟾岩遗址出土的稻谷、位于北京的东胡林遗址出土的炭化粟和黍、河姆渡遗址出土的稻谷,这些文物共同佐证了A.中国是世界上最早栽培稻、粟的国家B.中国大地上的农业生产具有悠久的历史C.长江中下游是亚洲稻的起源地之一D.我国早期国家农业的发展情况3.姓氏及其附着的文化以一种血缘文化的特殊形式记录了中华民族的形成史。
你认为“寻根问祖”应追溯到()A.元谋人B.炎帝黄帝C.尧舜禹D.三皇五帝4.在陕西出土的一青铜器底部铭文上,记载了武王在甲子日上午击败纣王军队这一事件。
由此判断,该青铜器最有可能铸造于A.夏朝B.商朝C.西周D.秦朝5.第一手史料指接近或直接在历史事件发生时所产生和记录的原始资料。
对研究商朝的历史而言,以下属于第一手史料的是()A.甲骨文、《史记》B.甲骨文、殷墟遗址C.《封神演义》、青铜器D.青铜器、《史记》6.《史记》中记载:楚庄王经过长期的斗争,凭借强大的武力吞并了周围的一些小国,于是来到洛河,耀武扬威的在周朝的疆界内检阅军队。
周定王派王孙满慰劳楚庄王,楚庄王见了王孙满,劈头就问起了九鼎的大小和轻重,从上述材料中得到的信息是A.王室衰微,分封破坏B.礼法破坏,百家争鸣C.王室内讧,等级不再D.尊王攘夷,走向统一7.据《高平县志》记载:“赵括乘胜追至秦壁,即今省冤谷也,其谷四周皆山,唯有路可容车马,形如布袋,赵兵既入,战不利,筑垒坚守……后赵括自出博战,以秦射杀之,四十万人降武安君,诱入谷尽坑之。
”文献记载的战役是()A.涿鹿之战B.桂陵之战C.马陵之战D.长平之战8.提出“万物运行有其自然的法则,人们应顺应自然”的思想家是A.老子B.孔子C.韩非D.孙武9.由下列三图可知,从春秋至秦历史发展的整体主要趋势是()A.国家逐渐走向统一B.民族交融逐浙加强C.社会经济高速发展D.诸侯势力此消彼长10.观察下列四幅战争形势图,请回答以上四场战争发生的先后顺序正确的是A.图①→图②→图③→图④B.图③→图②→图④→图①C.图②→图③→图①→图④D.图④→图①→图③→图②11.东汉年间有童谣讽刺当时的政治黑暗,说到“直如弦,死道边;曲如钩,反封侯”,造成这一历史现象的政治原因是A.外戚宦官交替专权B.军阀割据C.农民起义不断D.自然灾害严重12.“孔子的学说在生前并没有被普遍接受,更不用说贯彻了……公元前2世纪,孔子的学说才被宣布为国家的官方教义或官方信仰。
七年级上册期末历史试卷附答案一、选择题1.为了纪念第一个“北京人”头盖骨化石发现90周年,2019年5月18日,周口店遗址博物馆开展了“承载历史展望未来”主题系列活动。
下列图片能反映北京人生活的是A. B.C.D.2.中国是农业大国,农业生产具有悠久的历史,下列选项能作为这一结论直接证据的是A.山顶洞人使用的骨针B.贾湖遗址出土的碳化稻粒C.半坡遗址出土的纺轮D.良渚遗址出土的玉琮玉璧3.在我国古代的神话传说中有“神农氏教民播种五谷”“黄帝教民养蚕缫丝”的故事。
这些神话传说反映出中华文明的核心A.和谐平等的社会秩序B.采集、狩猎的游牧文明C.神话传说D.农耕文明4.“汤作《汤誓》,讨伐夏桀,击败桀后把其流放到南巢……”材料记述了“汤”A.结束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王朝的统治B.开启了“家天下”的时代C.建立了周王朝D.开创了禅让制5.下列表述与下图最相符的是A.严格的等级界限消除B.青铜器制作工艺高超C.青铜器成为百姓日常用品D.青铜器使用不分权力大小6.公元前651年齐桓公召集诸侯会盟,提出了“尊周室,攘夷狄”的口号。
其目的是A.为齐国争霸提供借口B.建立统一的多民族国家C.维护周天子的利益D.促进各诸侯国友好交往7.商鞅变法内容中,使秦国“富起来”的是A.鼓励耕织B.严明法度C.确立县制D.奖励军功8.复旦大学校训出自中国某部典籍中的名句:“博闻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这部典籍是()A.《韩非子》 B.《论语》C.《道德经》 D.《墨子》9.2240年前秦朝的建立,中国历史实现了第一次大一统。
从下面的漫画作品中,能够得出的关于秦朝的历史信息有①实现了国家统一②开始废除井田制度③建立了皇帝制度④建立了中央政权机构A.①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10.某同学在学习“东汉的兴亡”时,做了如下笔记,其中错误的是A.开始建立——刘秀公元25年称帝B.兴盛局面——光武中兴促进发展C.走向衰亡——外戚和宦官交替专权D.沉重打击——陈胜吴广农民起义11.统一是中华民族历史发展的主流。
一、选择题部分(每题2分共40分)1.2008年北京奥运会火炬设计灵感来自中国传统的纸卷轴。
纸是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之一,你知道下列哪位人物改进了造纸术A.蔡伦B.扁鹊C.炎帝D.祖冲之2.三峡工程是当今世界最大的水利工程。
早在战国时期,秦国曾在岷江修筑过类似的水利工程,至今还发挥着防洪灌溉的巨大功能。
这项工程是()A、郑国渠B、都江堰C、灵渠D、黄河3. 2005年5月20-22日,全国第14届诸葛亮学术研讨会在沂南县召开。
诸葛亮是下列哪一时期的著名政治家?A、西汉B、东汉C、三国D、南北朝4. 被后人称为“书圣”的书法家是A、顾恺之B、郦道元C、王羲之D、贾思勰5.学完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历史后,有几位同学对这一时期的基本特征进行了概括,你认为其中最为准确的是A群雄并起与国家分裂B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C民族交往与民族融合D经济发展与科技进步6.某电视剧摄制组根据剧情布置了一个曹操的书房情景,其道具有四样,根据史实判断其中搞错的是①书桌上有一卷竹简②墙上挂有《魏国疆域图》③桌上有《孙子兵法》一书④书柜中摆放着印制的书籍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7.当罗马共和国执政官恺撒身穿丝绸长袍出现在罗马大剧院的时候,全场为之欢呼,丝绸服饰一时成为欧洲上屋社会的时尚。
欧洲人能穿上中国丝绸制成的衣服最早应在()A、秦朝B、汉朝C、唐朝D、明朝8、中华民族被称为炎黄子孙的主要原因是( )A、因为炎帝和黄帝是传说中的英雄B、因为炎、黄两个部落走向了联合,形成后来华夏族的主体C、因为炎帝和黄帝通过禅让制和平推选部落联盟首领D、因为炎黄二帝带领人民治理了水患,发展了农业生产9、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夏朝建立的时间大约是:A、公元前2070年B、公元2070年C、公元前1600年D、公元1600年10、李白称赞他说:“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 李白称赞他的功绩是()A、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的分裂割据局面,完成统一B、创立了一套封建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C、推行郡县制,在我国历史上影响深远D、统一了货币、度量衡和文字11、现代史学家翦伯赞的诗句“何如一曲琵琶好,鸣镝无声五十年”,称赞的历史人物是()A、霍去病B、张骞C、王昭君D、呼韩邪单于12、你如果是汉武帝统治时期的一位丞相,可能会遇到下列哪些事件的发生?①焚书坑儒②书同文,车同轨③颁布“推恩令”④张骞出使西域⑤“罢黜百家,独尊儒术”()A、①②③B、①②③C、③④⑤D、①②③④13、西汉初年对匈奴采取“和亲”政策,汉武帝时期对匈奴采取攻势,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汉武帝态度比汉初皇帝强硬B、汉武帝时期经济繁荣国力强盛C、汉武帝时,“和亲”政策不起作用D、汉武帝时匈奴势力衰弱14、某历史兴趣小组的同学准备去实地探访古代“丝绸之路”,他们不应该去的省份是()A、四川B、陕西C、甘肃D、新疆15、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得以开发的最主要原因是()A.北方农民南迁带来先进技术B.江南统治者调整统治政策C.南方战乱少,社会安定D.南方的自然条件优越16、为了接受汉族的先进文化,北魏孝文帝要求采用汉姓,学说汉话的少数民族是()A.匈奴族B.鲜卑族C.契丹族D.女真族17、下列人物与作品搭配错误的一组是()A、祖冲之-《神灭论》B、贾思勰-《齐民要术》C、郦道元-《水经注》D、陶渊明-《归园田居》18、“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七年级上册期末历史试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共50.0分)1. 中国早期的古人类遗址中,元谋人遗址、北京人遗址的共同特征是()A. 学会了种植农作物,开创了中国早期的农业文明B. 学会了用火,过着原始的群居生活C. 学会了建盖房屋,开始了定居生活D. 学会按血缘关系组合成集体,进入了氏族社会时期【答案】B【解析】中国早期的古人类遗址中,元谋人遗址、北京人遗址的共同特征是学会了用火,过着原始的群居生活。
元谋人和北京人都不会种植农作物、也不会建造房屋,都属于群居阶段;山顶洞人生活的集体由血缘关系结合在一起──氏族。
故选:B。
本题考查了元谋人遗址、北京人遗址和山顶洞人遗址,注意对比其异同。
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需要灵活运用元谋人和北京人的相关史实。
2. 黄河与长江曾经孕育了中国早期的农业文明,半坡氏族与河姆渡氏族分别依靠这两条河流最早种植了什么农作物()A. 水稻和玉米B. 粟和玉米C. 粟和水稻D. 水稻和马铃薯【答案】C【解析】半坡氏族与河姆渡氏族分别依靠这两条河流最早种植了粟和水稻。
生活在距今约七千年浙江省余姚市(长江流域)的河姆渡原始居民,使用磨制石器、骨器、用耒耜耕地,住干栏式房屋,过着定居生活,种植水稻。
他们还饲养家畜,会制造陶器、简单的玉器和原始乐器,会挖水井。
生活在距今约五六千年陕西西安半坡村(黄河流域)的半坡原始居民普遍使用磨制石器和木制的耒耜、骨器,种植粟。
他们居住在半地穴式圆形房屋里,过着定居生活,还饲养猪狗等动物,打猎、捕鱼,会制造彩陶和纺线、织布、制衣。
故选:C。
本题考查了河姆渡和半坡原始居民。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
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河姆渡和半坡原始居民的生产生活状况。
3. 中华民族曾经被称为“炎黄子孙”,被称为“华夏儿女”,对上述称谓有重大贡献的历史人物是()A. 炎帝与黄帝B. 炎帝与尧舜C. 黄帝与尧舜D. 尧舜与夏禹【答案】A【解析】距今约四五千年,生活在黄河流域的炎帝部落和黄帝部落联合在涿鹿一战中打败蚩尤部落。
七年级上册历史期末测试卷(附答案)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60分)1.下列对北京人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C )A.能制造和使用工具 B.能使用天然火C.模样和现代人没有什么区别 D.生活在险恶的环境里2.过上农耕生活的原始居民已经会建造房屋。
如图所示,居住在以下样式房屋中的原始居民分别是( D )A.元谋人和半坡人 B.元谋人和北京人C.河姆渡人和北京人 D.河姆渡人和半坡人3.传说中,植五谷,尝百草,制历时,兴贸易,开创了我国原始农业文明的始祖是( B )A.燧人氏 B.神农氏 C.轩辕氏 D.伏羲氏4.小明正在修补一本残旧的《中华上下五千年》,在书中有这么一段话:“禹死后,启继承父位,从此……代替……,……天下变成……天下。
”残缺部分是( B )A.禅让制,选举制;家,公 B.世袭制,禅让制;公,家C.禅让制,世袭制;公,家 D.选举制,禅让制;共,家5.“封建亲戚,以藩屏周”说明西周时期实行分封制的主要目的是( C )A.分割诸侯的兵力 B.保证国家的兵源C.巩固周王的统治 D.保证国家财政收入6.司母戊鼎是迄今世界上出土的重量最重的青铜器。
其纹饰精美,铸造时需要几百个工匠密切配合操作。
以上内容能解读出的历史信息有( A )①商代青铜铸造业技术高超②商王朝能集中人力物力进行生产③商代青铜铸造业规模较大④青铜器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领域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7.如今,越来越多的人使用键盘敲字,手写汉字的能力慢慢下降了。
针对汉字手写危机,央视科教频道推出了节目《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在全国引发了书写汉字的热潮。
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开始( B )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春秋8.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和社会经济发生了巨大变化。
标志着战国时期生产力水平显著提高的是( A )A.铁制工具和牛耕的使用进一步推广 B.农业技术的进步C.水利工程的兴修 D.农业产量的提高9.古装传奇剧《重耳传奇》根据晋文公重耳的真实历史故事改编,讲述了重耳历经宫斗、流亡、返国、称霸的传奇人生,是一部春秋版的王子历险记。
七年级上册历史期末试卷(含答案)一、慧眼识珠(请把正确答案填在括号内,单选题,每题1.5分,共45分)1.中华文明源远流长。
目前,在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是:()A.北京人B.蓝田人C.元谋人D.山顶洞人2.最早种植水稻的人是()A.北京人B.半坡原始居民C.山顶洞人D.河姆渡原始居民3.在传说中,炎帝和黄帝是的部落联盟首领()A.黄河流域B.长江流域C.珠江流域D.淮河流域4.公元前21世纪比公元前16世纪()A.晚500年B.早5000年C.早500年D.晚5000年5.把商朝的都城迁到殷的是()A.文王B.伊尹C.盘庚D.纣6、秦灭六国,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是在()A.公元前230年B.公元前221年C.公元前207年D.公元221年7.史书记载的“公作则迟”“分地则速”现象发生在()A.商朝B.西周C.春秋战国D.夏代8.目前发觉的世界上最大的青铜器()A.司母戊鼎B.四羊方尊C.可烧炭火的青铜器D.三星堆青铜立人象9.要研究商王的活动,最有说服力的文字资料的()A.《史记》B.《资治通鉴》C.甲骨文D.铭文10.我国古代闻名于世的防洪灌溉工程——都江堰处于战国时期的()A.齐国B.楚国C.赵国D.秦国11.“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这里指的是()A.陈胜、吴广起义B.楚汉战役C.长平之战D.秦完成统一12.下列几位科学家中,对人类文化传播贡献最大的是A.张衡B.蔡伦C.张仲景D.华佗班级姓名分数13.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始于()A.战国B.西周C.商朝D.夏代14.我国最早建立县制是在()A.春秋B.战国C.秦朝D.汉朝15.战国时期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是()A.老子B.孔子C.孟子D.庄子16.我国青铜文化的辉煌时期是()A.夏朝B.商朝C.西周D.春秋17.下列不属于西周分封制内容的是()A.周天子把土地、人民,分给亲族、功臣B.诸侯必需服从周天子的命令,带兵侍从周天子作战C.诸侯要向周天子纳贡D.诸侯要按田亩数向国王纳贡18.制代替禅让制,使“公天下”变成“家天下”的国王是()A.舜B.尧C.禹D.启19.下列征象呈现的先后按次是()①使用骨针缝衣②使用天然火③种植水稻④制造色彩艳丽的彩陶A.②①③④B.①②③④C.④③②①D.①③②④20.使东方六国再也无力与秦国抗衡的决定性战役的()A.牧野之战B.城濮之战C.长平之战D.马陵之战21.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心集权国家是()A.夏代B.西周C.商朝D.秦代22.陈胜、吴广起义与历代农民战争不一样,其独特的历史作用是()A.首先提出“平分田地”的口号B.他们的革命首创肉体,鼓舞后代人民起来反抗残暴的统治C.以大恐惧的肉体,推翻了封建王朝D.攻占郡县,沉重打击了地主阶级统治A.隶书B.楷书C.小篆D.甲骨文24.起源于A.西域B.欧洲C.古印度D.大秦()25.《史记》记述了A.从西周到春秋的历史B.从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历史C.从战国到西汉时期的历史D.从秦始皇到汉武帝的历史26.儒家头脑之所以能够长期成为我国封建社会的统治头脑,这是由于A.董仲舒对儒家学说作了发挥B.儒家思想适应了君主专制统治的需要C.儒家思想代表了劳动人民的利益D.汉武帝任用儒家头脑人做了大官27.西域地区正式归属中心政权统领始于()A.张骞出使西域B.班超越使西域C.西域都护的设置D.“丝绸之路”的开辟28.某人想从东向西沿“丝绸之路”考古,他会先后经过()A.长安→河西走廊→西亚→欧洲B.河西走廊→西亚→新疆→欧洲C.长安→西亚→河西走廊→欧洲D.河西走廊→长安→西亚→欧洲29、最能表现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绘画和雕塑综合特性的是A.王羲之的字B.顾恺之的画C.石窟艺术D.青铜器30.下列对“丝绸之路”的认识,错误的是()A.加强了汉与西域的政治、经济、文化的联系A.有利于东西方文化的交流C.是汉朝与外界接洽的唯独一条通道D.这条通道在我们今天的现实生活中仍有着重要的价值和作用二、列举题(18分)1、列举古代史以少胜多的战役(3分)2.列举汉武帝为推进大一统所采取的步伐(6分)3、举出本册书中著名的雕塑艺术成就三例(3分)三、材料分析题(第一题12分第二题10分,共22分)1.浏览下列材料:(12分))(天子说:“假如名不正、言不顺,那么各类制度就不克不及确立。
七年级历史上学期期末试题附答案一、选择题1.下图是考古学者在云南元谋县发掘出的远古人类的两颗门齿化石,据此可以推测元谋人A.距今的时间 B.行走的状态 C.生产的状况 D.居住的情况2.中国是水稻的原产地之一,图中哪处文化遗存的考古成果可为此提供史料实证A.A B.B C.C D.D3.“尧鼓励人们开垦农田,发展历法,适时耕种。
尧年老时,征求各部族首领意见,推举品德高尚的舜做他的继承人。
”这段叙述的内容来自A.历史传说B.考古发现C.史书记载D.新闻采访4.夏、商、西周三个王朝都历经数百年,但最终都没有摆脱灭亡的命运,它们灭亡的共同原因是A.建国者没有打好基础B.周边少数民族的进攻C.后期统治者不修德行D.国家发生严重的叛乱5.甲骨文已经具备了汉字的基本结构,笔画和结构不仅已经由独体趋向个体,且出现大量的形声字,已经具备了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假借等多种造字方法,很多字体至今仍在使用。
这说明甲骨文A.年代最早B.内容丰富C.影响深远D.造字成熟6.公元前704年,第17代楚君熊通再一次向周天子请求提高封号,遭拒后大怒说:“王不加位,我自尊耳。
”于是,他自立为楚武王,开诸侯僭号称王之先河。
这表明当时()A.禅让制渐成风尚B.世袭制开始确立C.分封制遭到破坏D.郡县制逐渐推行7.史书记载“蜀人旱则借以为溉,雨则不遏其流”,以至出现了“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沃野千里,谓之天府”的局面。
这个被“蜀人”充分利用的水利设施是A.大运河B.灵渠C.都江堰D.葛洲坝8.稷下学宫是战国时期具有代表性的学术平台,各家学派在此进行交流与论辩。
该现象体现了A.统一思想B.变法图强C.兼并战争D.百家争鸣9.2018年新设立的国家和地方各级监察委员会,为我国的反腐败斗争打造了一把利剑。
秦时,某官吏“纠弹为之责,私言于始皇,百官甚畏之”,称之为“风霜之吏”。
此官职应是A.御史大夫B.丞相C.军机大臣D.太尉10.一篇题为“中国足球不是民企沃土,多家俱乐部已揭竿而起”的评论文章分析了中国足球投资环境的问题。
七年级上册历史期末卷(含答案)考试范围:中国古代史;考试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5小题,共50分)1.下面对古代传说与历史事实的联系叙述正确的是( )A. 远古传说是完全不可信的B. 我们可以完全信赖远古传说C. 历史事实是在远古传说的基础上提炼出来的D. 远古传说有夸张,但也蕴藏着比较可靠的历史资料2.原始人类经历了从群居到聚族而居,从采集到种植,从狩猎到饲养家畜的演进过程,推动上述演进的主要因素是()A. 建筑技术的进步B. 人工取火的发明C. 饲养水平的提高D. 生产工具的改进3.历史学家钱穆说:中国“学术思想最灿烂的时期是秦以前”。
秦以前“学术思想最灿烂”是指()A.儒家学说成为正统思想B. 铁器和牛耕的普遍使用C. 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D. 佛教的传入和道教的产生4.在治理国家的问题上,儒家主张教化百姓,以“礼”治国。
法家强调用“刑罚”来加强统治。
道家反对“礼”治,也反对“法”治,他们提出“无为而治”。
这些内容反映的现象是()A. 诸侯争霸B. 变法运动C. 百家争鸣D. 民族交融5.春秋战国至秦汉时期,各种思想流派纷呈,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有学者将其中的一些思想流派分别描述为“全面归服自然的隐士派”“专制君主的参谋集团”“反对不义之战的和平主义者”“封建伦理纲常的卫道士”。
以上描述分别指的是哪一思想流派? ( ) 。
A. 儒家、法家、道家、墨家B. 墨家、法家、儒家、道家C. 法家、儒家、墨家、道家D. 道家、法家、墨家、儒家6.将下列朝代按建立时间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商朝②夏朝③春秋④西周A. ①②③④B. ③①②④C. ②①③④D. ②①④③7.下列思想家中,属于道家学派的是( )。
①老子②孔子③墨子④庄子A. ①④B. ②③C. ①③D. ②④8.历史事件之间往往存在一定因果关系。
七年级历史期末试卷(含答案)卷I(选择题)一、选择题(本题共计 20 小题,每题 2分,共计40分,)1. “我来自元谋,你来自周口,牵起你毛茸茸的小手,爱让我们直立行走。
”这是网络上颇为流传的诗句,如果要考察“来自元谋”且能“直立行走”的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的远古人类,应该去()A.陕西省B.云南省C.浙江省D.北京市2. 西周的众多诸侯,是通过________产生的。
A.禅让制B.奴隶制C.世袭制D.分封制3. 据史书记载,春秋时期的诸侯国有100多个,到战国时期,只剩下几个大国对峙并立,这反映的历史发展趋势是()A.弱肉强食B.割据纷争C.统一D.适者生存4. 战国时期有一户人家,老大因作战有功获得爵位,老二在家勤于耕作免除徭役,老三则被国君派往小县为吏。
据此判断这户人家最有可能生活在()A.齐国B.楚国C.燕国D.秦国5. 新来的历史老师在自我介绍时说:“我的姓和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制国家的名称一样。
”请问新来的历史老师姓什么?()A.秦B.夏C.商D.周6. 如果请你来编写《汉朝帝王传记》,以下几代皇帝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①汉景帝②汉武帝③汉高祖④汉文帝A.③④①②B.④③②①C.④①②③D.①②③④7. 小鹏在参观完北京周口店北京人遗址后,做了一些记录,其中错误的一项是()A.北京人的面部特征跟现代人非常相近B.北京人不会人工取火,只会使用天然火,但是懂得保存火种C.北京人过着群居生活,以打猎采集艰难生存D.北京人使用打制石器,有砍砸、刮削等用途8. “天子杀殉,众者数百,寡者数十;将军、大夫杀殉,众者数十,寡者数人。
”此所反映的奴隶社会现象是()A.人祭B.人殉C.牛祭D.牛殉9. 历史上我国奴隶社会的瓦解时期是在()A.西周B.春秋C.战国D.秦朝10. 我国流传着很多与节气相关的农谚,如“清明下种,谷雨插秧”“寒露收山楂,霜降刨地瓜”等。
这些谚语反映二十四节气()A.是古人的迷信思想B.限制农民进行创新耕作C.对农民生产和日常生活有指导作用D.完全不准确11. 近代学者王仲麟说:“中国历史上实际的大一統,直到此时才得以正式实现,这的确是政治上一大改革”。
期末检测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研究人类起源的最有价值的证据是()。
A.神话B.化石C.传说D.书籍2.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之一,并在198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遗址是()。
A.半坡人遗址B.北京人遗址C.山顶洞人遗址D.河姆渡遗址3.考古发现是研究史前社会历史的重要依据。
下列图片中,反映长江流域河姆渡原始居民生活特征的是()。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③4.“华夏民族,非一族所成。
太古以来,诸族错居,接触交通,各去小异而大同,渐化合以成一族之形,后世所谓诸夏是也。
”在华夏族的形成过程中,被后人尊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的是()。
A.炎帝、黄帝B.尧、黄帝C.黄帝、蚩尤D.炎帝、禹5.中国古代历史上有一位人物,他以治水造福于民,以创建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王朝而名垂青史。
这位历史人物是()。
A.尧B.舜C.禹D.启6.商朝前期,受战乱、环境变化等因素的影响多次迁都,直到一位商王把都城迁到殷后,才稳定下来。
这位商王是()。
A.汤B.纣C.盘庚D.桀7.“孔子周游列国”“烽火戏诸侯”,与“列国”“诸侯”相关的西周政治制度是()。
A.禅让制B.分封制C.郡县制D.行省制8.学者们认为商周甲骨文已是一种成熟的文字,是因为它()。
A.已经能组成近五百字的文章B.已经出土约十五万片C.已识读出单字一千多个D.已具备了汉字的基本结构9.春秋时期,诸侯国不断进行战争,强大的诸侯国迫使各国承认其首领地位,称为“霸主”。
春秋时期的第一个霸主是()。
A.齐桓公B.晋文公C.楚庄王D.秦穆公10.许多成语典故来源于历史。
退避三舍、卧薪尝胆、围魏救赵、纸上谈兵等成语反映出春秋战国时期的特点是()。
A.奴隶制开始瓦解B.封建制度确立C.诸侯兼并争霸D.生产力飞速发展11.毛泽东曾评价说:“商鞅之法……此诚我国从来未有之大政策。
七年级历史上册期末考试卷(附答案解析)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5小题,共50.0分)1.假如你想穿越时空,回到远古时期去体验我国最早人类的生活,那么你应该最好选择去()A. 北京B. 云南C. 浙江D. 陕西2.早在六七千年前,生活在长江流域的河姆渡氏族和黄河流域的半坡氏族就已经进入到农耕时代,下列表述符合这两个氏族农耕文化特征的是()A. 种植水稻和粟B. 逐步推广牛耕技术C. 开始使用铁制农具D. 确立土地私有制度3.下列哪一时期的社会状况与“天下为公,选贤任能”的情况相符()A. 原始人群时期B. 山顶洞人时期C. 半坡原始居民时期D. 传说中的尧、舜、禹时期4.被尊称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的是()A. 炎帝和黄帝B. 尧C. 蚩尤D. 禹5.以身作则,公而忘私的精神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之一。
中国历史上禹曾经为治理黄河水患,三过家门而不入;后来他又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王朝。
这个王朝是()A. 夏朝B. 商朝C. 西周D. 秦朝6.春秋时期最显著的政治特点是()A. 争霸战争激烈,分裂趋势加剧B. 王室衰微,诸侯争霸C. 王室采取有力措施而中兴D. 霸主联合,与王室争权7.《道德经》反映了()A. 老子的思想B. 孔子的学说C. 墨子的主张D. 韩非的理论8.举世闻名的都江堰水利工程,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
它的主要功能是()A. 交通运输B. 防洪灌溉C. 南粮北运D. 蓄水抗旱9.教育现代化是国家教育整体的现代化,没有教育公平就没有教育现代化。
下列思想主张中最能体现“教育公平”的是()A. 民贵君轻B. 中央集权C. 有教无类D. 无为而治10.同学们进行学习主题探究,把青铜器、甲骨文、铁制农具、牛耕、诸侯争霸作为一个学习主题,那么他们的主题应该是()A. 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B. 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C.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D. 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11.李白诗句写到“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秦王最终完成“扫六合”的大业是在()A. 公元前356年B. 公元前221年C. 公元前209年D. 公元前207年12.如图反映的历史事件是()A. 秦末农民起义B. 牧野之战C. 长平之战D. 马陵之战13.汉初统治者,为了巩固政权稳定社会局势,吸取亲亡的教训所采取的政策是()A. 严苛的刑罚B. 奖励军功C. 休养生息D. 重文轻武14.把儒家学说作为封建正统思想,在政治、经济、军事和思想上实现大一统的皇帝是()A. 秦始皇B. 汉武帝C. 唐太宗D. 宋太祖15.东汉中期以后,政治状况突出特点是()A. 皇帝专权B. 军阀割据混战C. 民族矛盾尖锐D. 外戚宦官交替专权16.图中的A地区正式归属中央政权开始于()A. 秦朝B. 西汉C. 唐朝D. 元朝17.蔡伦被誉为“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100名人”“人类有史以来最佳发明家”之一,是因为他()A. 修万里长城B. 改进了造纸术C. 发明了“麻沸散”D. 发明了火药18.曹操在《龟虽寿》中写到:“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初一历史上册期末考试题(含答案)1.A.东汉末年以来北方人口南迁与江南经济持续开发无关。
2.A.统一天下是___当时的志向。
3.B.___火烧赤壁大败___符合史实。
4.B.农民在丘陵山地修造梯田是图片传递的信息。
5.C.官渡之战是___以少胜多,为其统一北方奠定基础的战役。
6.A.猪肉是南方富商___在东京城的肉市上看到的最多的。
7.B.___、___火烧赤壁大败___符合史实。
8.B.官渡之战是___以少胜多打败___军队,奠定其统一北方的基础。
9.B.巨鹿之战是发生在___五年(公元200年),___战胜___军队,基本上统一了北方的战役。
10.___、___火烧赤壁大败___的决定性因素是南方水师的优势和___、___等人的智谋。
11.B.___对绘画理论有精深的研究,尤其注重“点睛传神”。
12.B.西晋结束三国鼎立并于280年统一全国的政权。
13.D.中央集权不是东汉末年局势的叙述错误。
14.A.三国时期不是东汉历史的倒退,而是政治割据时期。
15.C.___是___诗中所指的“老臣”。
16.C.西晋17.A.___18.参考资料不足,无法回答19.B.②③④20.1) 以少胜多,大败___的战例是官渡之战;以少胜多,打败了曹军,奠定了三国鼎立局面基础的战例是赤壁之战。
2)建立时间建立者国号都城220年 ___ 魏洛阳221年 ___ 蜀(汉)成都222年 ___ ___21.A。
曹魏B。
东吴C。
蜀汉22.⑴ E⑵23.False(因为问题是问最喜欢哪个三国人物,而不是最喜欢哪个三国时期的人物)24.True25.错误在于___和___的说法都是正确的,没有错误。
26.1) 两宋时期南方经济的表现包括:农业生产的发展、手工业的繁荣、商业贸易的兴旺、文化艺术的繁荣等。
2) 两人的说法都有一定道理,但应该综合考虑。
南方经济的发展对于整个国家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但也存在着南北经济差距的问题。
3) 在西部大开发中,应注意生态环境保护、民族地区发展、资源开发利用等问题,避免过度开发和损害生态环境。
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学期期末测试卷一、选择题(共13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26分)1. “我来自元谋,你来自周口,牵起你毛茸茸的手,爱让我们直立行走.”这是网络上颇为流传的诗句,如果要考察“来自元谋”且能“直立行走”的远古人类,应该去()A. 陕西省B. 云南省C. 浙江省D. 北京市2. 请找出以下人物中与其他选项不属于同一范畴的是:A. 禹B. 周武王C. 纣王D. 汤3. 下列关于陈胜、吴广起义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 起义的主要原因是秦的暴政B. 起义的地点是在大泽乡C. 陈胜率起义军推翻了秦朝统治D. 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4. 《三字经》中:“赢秦氏,始兼并.传二世,楚汉争.高祖兴,汉业建”所包含的朝代顺序是A. 春秋——战国B. 秦——西汉C. 东周——秦D. 西汉—一东汉5.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中提到了汉武帝,汉武最主要的功绩是A. 创立中央集权制度B. 结束割据,实现国家统一C. 巩固大一统局面D. 统治期间出现盛世局面6. 刘秀重振朝纲的措施有①下令释放奴婢和禁止虐杀奴婢.②恢复西汉时期的三十税一.③节检、裁并机构、裁撤冗员④整顿吏治,严惩贪官污吏.A. ①②③④B. ①②C. ①③D. ①③④7. 汉朝时,派使臣出使大秦,他从长安出发,沿丝绸之路西行,先后要经过的地点是①今新疆境内②河西走廊③西亚④大秦A. ①②③④B. ②①③④C. ①②④③D. ②①④③8. 《史记》的作者是( ).A. 董仲舒B. 司马迁C. 班固D. 司马光9. 东汉末年决定“天下三分”的著名战役是:A. 长平之战B. 城濮之战C. 赤壁之战D. 官渡之战10. 中国古代民族迁移有两个大的流向:一是由北方草原迁入黄河流域,一是由黄河流域迁入江南(见下图),这两大迁移最主要的后果是()①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②加剧了民族矛盾③促进了民族融合④使人口分布趋于平衡A. ①③B. ②④C. ①②D. ③④11. 学习历史,必须了解历史朝代发展顺序.()→战国→()→西汉→东汉→三国→()→东晋→(),括弧中朝代顺序正确的是()A. 秦、春秋、西晋、南北朝B. 春秋、秦、南北朝、西晋C. 秦、春秋、南北朝、西晋D. 春秋、秦、西晋、南北朝12.首都为一国之本,所以古今中外,定都是国家的一件大事.同样,迁都也是国家大事.而在一个政权存续期间改变国都,则不那么寻常,背后必定有重大的变故.中国历史上,曾经有过多次迁都,其中为接受先进文化而进行的是A. 盘庚迁都B. 明成祖迁都C. 周平王迁都D 孝文帝迁都13. 如下图是“书圣”王羲之的代表作(摹本局部),有“天下第一行书”之称.该作品是()A. 《水经注》B. 《洛神赋图》C. 《兰亭集序》D. 《张猛龙碑》二、解答题(共3小题,满分36分)14. 从人类文明起源到奴隶社会的形成,我国的原始社会经历了一个漫长的时期,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我国原始农耕时代典型的房屋建筑形式是哪两种?(2)大禹治水的事迹几千年来被人们广为传颂,由此可以看到大禹什么样的精神?(3)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哪个朝代开始?15. 它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思想解放运动,有力地推动了中国历史的发展,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阶段,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各家之间互相辩驳,又互相影响,互相取长补短,有力地促进了思想文化的发展.材料一:他主张“兼爱、“非攻、希望人们互助互爱,反对以小欺大,以强凌弱的侵略战争,支持正义战争.材料二:他看到战争的残酷,提出“春秋无义战,笼统地反对一切战争,他请求统治者用“仁政”治国,轻摇薄赋.材料三 :”富贵不能,贫贱不能移,成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1)上述材料总体上反映了哪一历史现象?发生在何时期?(2)材料一中的“他”指谁?属于什么学派?(3)材料二中的“他”的政治主张是什么?(4)你认为材料三中的这段话体现了什么思想?16.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商君治秦,法令至行,公平无私,罚不讳强大,赏不私亲近,法及太子,黥劓其博.斯年之后,道不拾遗,民不妄取,兵革大强,诸侯畏惧.”——《战国策》 (1)请依据材料判断材料一中的“商君”指的是谁?请你用一句自己的话说明他“治秦”的影响.材料二 :(2)材料二的图一、图二分别反映的是秦朝为巩固统治而采取的哪项措施?材料三 :汉初,经济萧条,国力贫困……汉高祖和他的后继者汉文帝、汉景帝等,吸取秦亡的教训,减轻农民的徭役、兵役和赋税负担,注意发展农业生产.文帝、景帝奖励努力耕作的农民,劝诫百官关心农桑.……他们提倡节俭,并以身作则.文景时期,重视“以德化民”,社会比较安定,百姓富裕起来.——人教版七上《中国历史》(3)依据材料二概括汉初统治者采取的一个措施?文景时期的统治局面历史上被称作什么?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13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26分)1. “我来自元谋,你来自周口,牵起你毛茸茸的手,爱让我们直立行走.”这是网络上颇为流传的诗句,如果要考察“来自元谋”且能“直立行走”的远古人类,应该去()A. 陕西省B. 云南省C. 浙江省D. 北京市【答案】B【解析】【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我国境内已知最早的原始人类.生活在距今约170万年前的云南元谋人是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他们已经能够直立行走,故B符合题意.ACD和“来自元谋”无关,不符合题意.故答案选B.2. 请找出以下人物中与其他选项不属于同一范畴的是:A. 禹B. 周武王C. 纣王D. 汤【答案】C【解析】【详解】依据课本所学,约公元前2070年,禹结束部落联盟局面,建立夏王朝,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率领周军在牧野之战中打败商军,商朝灭亡;周武王建立周朝,历史上称为西周;约公元前1600年,商汤战胜夏桀,夏朝灭亡,建立商朝.商汤是位有作为的君主,任用有才干的伊尹等人做大臣,要求臣下勤恳办事,“有功于民”.他关心百姓,农民和商人都各安其业,商朝很快强大起来;商朝的最后一个国王商纣王,商纣是个有名的暴君,他修筑豪华的宫殿园林,尽情享受,施用炮烙等酷刑.由此可知禹、周武王和汤是开国君主,是明君.商纣王是商朝灭国的君主,是暴君.C项符合题意.ABD 三项不合题意,故选择C.3. 下列关于陈胜、吴广起义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 起义的主要原因是秦的暴政B. 起义的地点是在大泽乡C. 陈胜率起义军推翻了秦朝统治D. 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陈胜、吴广起义失败了,没有推翻秦朝统治,C项说法错误,所以C项符合题意;陈胜、吴广起义的主要原因是秦的暴政,A项说法正确,因此A项不符合题意;陈胜、吴广起义的地点是在大泽乡,B项说法正确,所以B项不符合题意;陈胜、吴广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D 项说法正确,所以D项不符合题意.故选C.4. 《三字经》中:“赢秦氏,始兼并.传二世,楚汉争.高祖兴,汉业建”所包含的朝代顺序是A. 春秋——战国B. 秦——西汉C. 东周——秦D. 西汉—一东汉【答案】B【解析】【详解】依据题干“赢秦氏,始兼并.传二世,楚汉争.高祖兴,汉业建”的信息,结合所学可知,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灭掉六国,统一天下,建立了秦朝,秦二世的时候,秦朝因为暴政灭亡,刘邦建立了西汉.称为汉高祖,所以题干描述的朝代顺序是秦—西汉,B项符合题意;ACD三项的内容题干未涉及,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B.5.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中提到了汉武帝,汉武最主要的功绩是A. 创立中央集权制度B. 结束割据,实现国家统一C. 巩固大一统局面D. 统治期间出现盛世局面【答案】C【解析】【详解】依据所学可知,汉武帝时期,在政治,经济,文化上都出现了大一统局面:政治上削弱相权,加强皇权;削弱诸侯王权,加强中央集权.经济上:加强中央的经济权.废止旧货币,由中央铸造五铢钱,在全国通行.盐铁由国家垄断经营,私人不得铸造货币和经营盐铁.文化上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措施,推行儒学教育,在长安兴办太学.通过这些措施,西汉王朝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得到了巩固和发展,西汉出现了强盛的局面,C项符合题意;AB是秦始皇的功绩,D项不是汉武帝最主要的功绩,ABD三项的内容不符合题意;故选C.【点睛】解题的关键是学生对历史人物的识记和分析能力,本题以毛泽东的《沁园春.雪》为情景命题,构思新颖,问题设计自然巧妙,是很好的命题形式,秦皇汉武是我国历史上两个著名的封建君主,他们的作为对中国历史发展的进程起到了很大的影响,希望同学们对历史人物要进行全方位的细致的掌握.6. 刘秀重振朝纲的措施有①下令释放奴婢和禁止虐杀奴婢.②恢复西汉时期的三十税一.③节检、裁并机构、裁撤冗员.④整顿吏治,严惩贪官污吏.A. ①②③④B. ①②C. ①③D. ①③④【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刘秀的相关知识,公元25年,刘秀建立了东汉.据所学知,公元25年,刘秀建立了东汉.在他统治时期,下令释放奴婢和禁止虐杀奴婢,恢复西汉时期的三十税一,提倡节检、裁并机构、裁撤冗员,整顿吏治,严惩贪官污吏.故①②③④都符合题意.故A项符合题意;BCD项不符合题意应排除;所以本题应选A.7. 汉朝时,派使臣出使大秦,他从长安出发,沿丝绸之路西行,先后要经过的地点是①今新疆境内②河西走廊③西亚④大秦A. ①②③④B. ②①③④C. ①②④③D. ②①④③【答案】B【解析】【详解】依据所学可知,丝绸之路从长安出发,经河西走廊、今新疆境内、到达西亚和大秦.故选B.8. 《史记》的作者是( ).A. 董仲舒B. 司马迁C. 班固D. 司马光【答案】B【解析】【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史记》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的历史巨著,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它记述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约3000年的主要史事.它体例完备,叙事简洁,文笔生动,被鲁迅先生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B项符合题意;ACD三项与题干信息不符.故选B.9. 东汉末年决定“天下三分”的著名战役是:A. 长平之战B. 城濮之战C. 赤壁之战D. 官渡之战【答案】C【解析】【详解】依据所学可知,在赤壁之战中,周瑜指挥孙刘联军用火攻大败曹操.此后,曹操退守黄河流域一带,不敢轻易南下;孙权在长江中下游的势力得到巩固;刘备乘机占领湖北、湖南的大部分地区,又向西进占四川;这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C项符合题意;AB与东汉末年不符,D战役奠定了曹操统一北方的基础,AB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C.【点睛】解题的关键是抓住题干的限定时间“东汉末年”,关键词“天下三分”,长平之战发生在战国时期,城濮之战是春秋时期的战役,不符合时间;官渡之战是东汉末年“三大战役”之一,奠定了曹操统一中国北方的基础.10. 中国古代民族迁移有两个大的流向:一是由北方草原迁入黄河流域,一是由黄河流域迁入江南(见下图),这两大迁移最主要的后果是()①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②加剧了民族矛盾③促进了民族融合④使人口分布趋于平衡A. ①③B. ②④C. ①②D. ③④【答案】A【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古代少数民族由北方草原迁入黄河流域,与汉族杂居相处,促进了民族交融.故③符合题意;中原汉族由黄河流域迁入江南,为江南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促进了江南地区的开发.故①符合题意;加剧了民族矛盾和使人口分布趋于平衡不属于两大迁移最主要的后果.故②④不符合题意.故选A.11. 学习历史,必须了解历史朝代发展顺序.()→战国→()→西汉→东汉→三国→()→东晋→(),括弧中朝代顺序正确的是()A秦、春秋、西晋、南北朝 B. 春秋、秦、南北朝、西晋C. 秦、春秋、南北朝、西晋D. 春秋、秦、西晋、南北朝【答案】D【解析】【详解】结合所学可知,公元前770年,东周建立,由于诸侯之间的争霸、兼并战争不断,东周被分为春秋与战国两个相连的时期,春秋时期是公元前770——476年;公元前221年,秦始皇消灭六国,建立统一的中央王朝——秦朝;秦朝灭亡后,经过四年的楚汉相争,公元前202年,西汉建立;西汉灭亡后,公元25年,东汉建立;公元220年,曹丕废汉献帝建立魏国,随后蜀国、吴国也建立,历史进入三国时代;公元265年,司马炎篡位,建立西晋;西晋被匈奴灭亡后,公元317年,西晋皇室后裔司马睿在群臣拥戴下建立东晋;东晋偏安江南,不思进取,南北方相继进入南朝、北朝时代.D项符合题意.由此分析ABC三项不合题意,故选择D.12. 首都为一国之本,所以古今中外,定都是国家的一件大事.同样,迁都也是国家大事.而在一个政权存续期间改变国都,则不那么寻常,背后必定有重大的变故.中国历史上,曾经有过多次迁都,其中为接受先进文化而进行的是A. 盘庚迁都B. 明成祖迁都C. 周平王迁都D. 孝文帝迁都【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为接受中原地区汉族先进的文化,494年,北魏孝文帝把都城由平城迁到洛阳,D项符合题意;ABC三项迁都原因不是为接受先进文化,不符合题意.故选D.13. 如下图是“书圣”王羲之的代表作(摹本局部),有“天下第一行书”之称.该作品是()A. 《水经注》B. 《洛神赋图》C. 《兰亭集序》D. 《张猛龙碑》【答案】C【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东晋王羲之集书法之大成,写出的字或端秀清新或“飘若浮云,矫若惊龙”,他的代表作《兰亭序》有“天下第一行书”的美誉.王羲之被后人称为“书圣”,故选C.二、解答题(共3小题,满分36分)14. 从人类文明起源到奴隶社会的形成,我国的原始社会经历了一个漫长的时期,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我国原始农耕时代典型的房屋建筑形式是哪两种?(2)大禹治水的事迹几千年来被人们广为传颂,由此可以看到大禹什么样的精神?(3)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哪个朝代开始?【答案】(1)干栏式房屋和半地穴式房屋.(2)创新精神、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无私奉献精神、敬业精神等. (3)商朝。
七年级试卷、教案七年级历史上册期末测试题附参考答案(时间:90分钟总分:100分)一、单项选择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意。
)1.生活地点在今北京周口店一带的远古人类有()A.元谋人、蓝田人 B.元谋人、北京人 C.蓝田人、山顶洞人 D.北京人、山顶洞人2.水稻在我国有着源远流长的种植史。
请你结合所学的历史知识判断,下列哪个地方的先民最早可以品尝香喷喷的米饭()A.北京周口店 B.陕西半坡村 C.山东大汶口 D.浙江河姆渡3.《礼记》记述说:“天子和诸侯都把世袭当作礼,用城郭、护城河来维护国家的稳固”。
第一个借助世袭之“礼”登上王位并治理国家的是()A.尧B.舜C. 启D.禹4.国民党荣誉主席连战曾为“首届世界华人炎帝故里寻根节”赠书法作品:“华夏千秋,同尊始祖;炎黄一脉,共拜神农”。
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是()A.尧和舜B.舜和禹C.黄帝和炎帝D.周文王和周武王5.商鞅变法的措施中对下列哪几种人有奖励()①书读得好的人②农业生产搞得好的人③仗打得好的人④生意做得好的人A.①②B.②③C.①②③D.②③④6.我们说春秋战国是大变革的时期,是因为()A.战争频繁 B.诸侯争霸 C.新旧制度更替 D.百家争鸣7. 以下是不同历史时期出土的生产工具的图片,你知道我国春秋战国时期被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领域的是哪件工具()A.打制石器B.磨制石斧C.骨耜D.铁犁铧8.通过战争成就霸业是春秋时期诸侯争霸常用的手段。
下列成就晋文公中原霸主地位的是()A.城濮之战B.邲之战 C.官渡之战 D.马陵之战9.人们总把“秦皇汉武”并称,但他们二人在以下哪个问题上采取了相反的措施()七年级试卷、教案A.中央集权 B.经济发展 C.外族入侵 D.儒家学说10. 秦朝北筑长城,防备游牧民族的南下袭扰。
当时,长城防御的主要少数民族是()A.匈奴族B.鲜卑族C.大月氏D.氐族11.某校七年级学生在学习了“百家争鸣”一课后,结合课文内容和生活实际,围绕着如何遏制校园内“损坏公物”的行为进行分组讨论,产生了若干观点。
这些观点虽然都有一定的道理,但你认为其中哪个组的观点更为合理()A.儒家组:损坏公物属于道德方面的问题,可以通过说服教育解决B.法家组:损坏公物属于犯罪行为,应依照法律条款惩处C.道家组:损坏公物属于无意识行为,可以让学生闭门修炼自行解决D.墨家组:损坏公物属于奢侈浪费行为,要提倡节俭12.秦朝统一全国的时间是()A.公元前230年 B. 公元前221年 C. 公元221年 D. 公元230年13.陈胜、吴广起义与历代农民战争不一样,其独特的历史作用是() A.首先提出“平分田地”的口号B.他们的革命首创精神,鼓舞后世人民起来反抗残暴的统治C.以大无畏的精神,推翻了封建王朝D.攻占郡县,沉重打击了地主阶级统治14.妇好是商王的王后。
一年夏天,北方边境发生战争,妇好自告奋勇,要求率兵前往,商王犹豫不决,占卜后才决定派妇好起兵,结果大胜。
这个故事最早可能记载在()A.龟甲或兽骨上B.竹简或木牍上C.丝帛或麻布上D.宣纸上15.西汉初年对匈奴采取“和亲”政策,汉武帝时期对匈奴采取攻势,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汉武帝态度比汉初皇帝强硬 B.汉武帝时期经济繁荣国力强盛C.汉武帝时,“和亲”政策不起作用 D.汉武帝时匈奴势力衰弱16.某历史兴趣小组的同学准备去实地探访古代“丝绸之路”,他们不应该去的省份是()A.四川 B.陕西 C.甘肃 D.新疆17.2009年7月5日,新疆乌鲁木齐发生了由境外民族分裂分子指控、煽动,境内具体组织实施的严重打砸抢烧暴力事件。
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最早可以追溯到()A.西周B.秦朝C.西汉D.战国18.河南省文物局2009年12月27日对外公布,魏武王曹操高陵在该省安阳七年级试卷、教案县安丰乡西高穴村被发现,曹操是什么时期的历史人物()A.三国B.魏晋C.东汉D.西汉19.东晋南朝时,江南经济迅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是()A.南方生产工具先进 B.南方自然条件好C.南朝统治者施行仁政 D.北方农民南迁,带来先进的生产技术20.“汉委奴国王”金印是中国与下列哪个国家(地区)友好交往的历史见证物()A.朝鲜 B.日本 C.大秦 D.欧洲21.中国商朝的青铜制作技术非常精湛。
目前世界上已经发现的最大的青铜器就诞生在商朝。
它是()A B C D 22.2008年5月12日汶川大地震中,都江堰处在震中最近的地区之一,但主体工程经受住了大地震的考验。
这项一直造福人类两千多年的水利工程是由谁主持修建的()A.李冰B.屈原C.大禹D.祖冲之23.中医中药在防治甲型H1N1流感传染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你知道我国古代哪部著作奠定了我国中医治疗学的基础()A.《伤寒杂病论》B.《本草纲目》C.《齐民要术》D.《女史箴图》24.贾思勰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农学家,他编著的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完整的农学著作是()A.《九章算术》B.《齐民要术》C.《水经注》D.《兰亭序》25.它是我国古代一部杰出的史学著作,它以“纪”、“传”等体例进行编写,史料翔实,文笔生动,是后世编写史书的典范;鲁迅先生称其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这部史书是()A.《尚书》 B.《春秋》 C.《史记》 D.《道德经》请把选择题答案填入下列表格中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其中26题9分,27题15分,28题18分,29题8分,共计50分。
)26.阅读下列材料:“周灭了商,席卷整个中国北方。
……靠当时用马车传递的原始通讯方式不可能直接管辖这样大的地区……周王还授权给一大批诸侯,这些诸侯大部分是国王的后裔和亲戚,但其中也包括一些承认周宗主权、与国王没有血缘关系的国王亲信和地方贵族。
”——[美]费正清等《中国:传统与变革》请回答:(1)周是在哪一场战役灭商的?领导灭商的周王是谁?(2分)(4)结合所学知识,说一说这些诸侯要对周王承担哪些义务?(4分)27.纵观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光辉历史,分久必合,由分裂走向统一是历史发展的主流,是炎黄子孙共同的心愿,请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5分)材料一“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李白材料二“凡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用。
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汉书·董仲舒传》(1)阅读材料一,请回答:李白诗中所述的是哪一历史事件?(1分)为了加强中央集权,秦始皇推行了哪些措施?(4分)七年级试卷、教案(2)材料二中提到的是汉武帝实行的什么措施?(1分)除此以外,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实现大一统,他还采取了哪些措施?(4分)材料三自董卓以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
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
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以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
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
——《三国志·诸葛亮传》材料四三国鼎立形势图:(3)材料三中提到“操遂能克绍”,这是指哪次战役?(1分)三国鼎立的局面是在哪一次战役后奠定的?(1分)(4)三国鼎立结束了东汉末年诸侯割据,军阀混战的局面,为西晋的统一奠定了基础。
请根据材料四《三国鼎立形势图》正确填写三国的名称。
(3分)A ;B ;C 。
28.改革是推动历史发展的重要动力,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发展,就要不断改革创新,与时俱进。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8分)材料一据《史记•商君列传》记载,商鞅合并小都、小乡、小邑、小聚为县,设置县令、县丞,共三十一个县,由国君直接委派官员治理;努力从事农业生产,耕耘纺织送交粮食布帛多者,免除本人徭役……变法五年后,国家富强起来。
(1)材料一反映的是什么历史事件?(2分)材料一反映了怎样的变法内容?(4分)(2)公元前350年,秦国平民张三,因斩一敌国甲士,获爵一级,田一倾,宅九亩。
张三这是因为哪一项改革措施而获田产的?(2分)(3)以上改革措施,取得了怎样的成效?(2分)A BC七年级试卷、教案材料二:魏主欲变北俗,引见群臣。
……帝曰:“夫名不正、言不顺,则礼乐不可兴。
今欲断诸北语,一从正音。
其年三十以上,习性已久,容不可猝革。
三十以下,见在朝廷之人,语音不听仍旧,若有故为,当加降黜。
”——《资治通鉴》(4)材料二反映了历史上的什么历史事件?(2分)从材料二中可以看出什么改革内容?(2分)(5)材料二的措施产生了什么积极作用?(2分)并请你谈谈你对我国推广普通话积极意义的认识。
(2分)29.阅读下图,回答问题(8分):请回答:(1)此人是谁?(1分)他生活在什么时期?(1分)他是什么学派的创始人?(1分)(2)他对中国古代教育作出了哪些贡献?(2分)请列举他关于教育思想和教学方法的三句名言。
(3分)七年级历史参考答案七年级试卷、教案一、单项选择题:二、非选择题:26.(9分)(1)牧野之战周武王(2分)(2)分封制(2分)(3)巩固西周的统治(1分)(4)必须服从周王的命令,治理诸侯国,保卫周王。
必须定期到周室朝觐、纳贡和服役。
(4分)27.(15分)(1)秦始皇统一六国(1分)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皇帝制度、三公九卿、推行郡县制);统一货币、度量衡文字(4分)(2)罢黜百家,独尊儒术(1分)颁布“推恩令”;统一铸币,垄断盐铁;南征北战,开发边疆(答任意两点即可,4分)(3)官渡之战。
(1分)赤壁之战。
(1分)(4)蜀、吴、魏。
(3分)28.(18分)(1)商鞅变法(2分)推行县制;(2分)奖励生产。
(2分)(2)奖励军功。
(2分)(3)使秦国的国力大增,为以后兼并六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分)(4)北魏孝文帝改革。
(2分)学习说汉语。
(2分)(5)促进了鲜卑族与汉族之间的交流,促进了民族融合;(2分)我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语言种类繁多,推广普通话便于进行交流。
(2分)29.(8分)(1)孔子春秋儒家(3分)打破学在官府的局面,创办私学,广收门徒;编写教材如《诗》《书》《礼》《易》《春秋》(任意一点得2分)(2)“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合理酌情给分,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