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经典成语故事100篇]经典成语故事10个.doc
- 格式:doc
- 大小:36.50 KB
- 文档页数:6
【导语】孩⼦们在学习语⽂的过程中,肯定会学习到成语,成语就是⽤最简短的语⾔,表达最深刻的意思。
下⾯是分享的简单的成语故事精选(10篇)。
欢迎阅读参考!1.简单的成语故事精选 明察秋毫 齐桓公⼩⽩、晋⽂公重⽿曾在春秋时先后称霸,统领诸侯,是霸主中的代表。
⼏百年后,战国时的齐宣王⽥辟强也想称霸。
齐宣王对孟⼦说:“您能把有关齐桓公、晋⽂公的事迹讲给我听听吗?” 孟⼦答道:“对不起,我们孔夫⼦的门徒向来不讲霸主的事。
我们只讲王道,⽤道德的⼒量来统⼀天下。
” 齐宣王问道:“那要有怎样的道德才能统⼀天下呢?” 孟⼦说:“我听说,有⼀次新钟铸成,准备杀⽜祭钟,您看见好好⼀头⽜,⽆罪⽽被杀,⼼中感到不忍。
凭您这种好⼼,就可以⾏王道,施仁政,统⼀天下。
问题不在于您能不能,⽽在于您⼲不⼲罢了!⽐⽅有⼈说:‘我的⼒⽓能举重三千⽄,但举不起⼀根⽻⽑;眼⼒能看清秋天鸟兽毫⽑那样细微的东西,却看不见满车的⽊柴。
’您相信这种话吗?” 齐宣王说:“当然不相信!” 孟⼦紧接着说:“是呀,不能相信。
如今您的好⼼能⽤来对待动物,却不能⽤来爱护⽼百姓,这也同样难于叫⼈相信。
⽼百姓之所以不能够安居乐业,是您根本不去关⼼的缘故。
显然,这都是⼲与不⼲的问题,⽽不是能与不能的问题。
您问能不能⾏王道、统⼀天下,问题也是如此,是不去⼲,⽽不是不能⼲!”2.简单的成语故事精选 南辕北辙 从前有⼀个⼈,从魏国到楚国去。
他带上很多的盘缠,雇了上好的车,驾上骏马,请了驾车技术精湛的车夫,就上路了。
楚国在魏国的南⾯,可这个⼈不问青红皂⽩让驾车⼈赶着马车⼀直向北⾛去。
路上有⼈问他的车是要往哪⼉去,他⼤声回答说:“去楚国!”路⼈告诉他说:“到楚国去应往南⽅⾛,你这是在往北⾛,⽅向不对。
”那⼈满不在乎地说:“没关系,我的马快着呢!”路⼈替他着急,拉住他的马,阻⽌他说:“⽅向错了,你的马再快,也到不了楚国呀!”那⼈依然毫不醒悟地说:“不要紧,我带的路费多着呢!”路⼈极⼒劝阻他说:“虽说你路费多,可是你⾛的不是那个⽅向,你路费多也只能⽩花呀!”那个⼀⼼只想着要到楚国去的⼈有些不耐烦地说:“这有什么难的,我的车夫赶车的本领⾼着呢!”路⼈⽆奈,只好松开了拉住车把⼦的⼿,眼睁睁看着那个盲⽬上路的魏⼈⾛了。
十大经典成语故事一、掩耳盗铃。
从前呐,有个小偷,他瞅见邻居家门口挂着一个超级漂亮的铃铛。
这铃铛啊,风一吹就“叮当叮当”响,可好听了。
小偷心里就痒痒,想把这铃铛偷走。
可是他又怕铃铛响起来被人发现,于是他就想了个超级蠢的办法。
他把自己的耳朵捂起来,心里想:“我听不到铃铛响,别人肯定也听不到啦。
”然后就大摇大摆去偷铃铛。
结果呢,他一碰到铃铛,铃铛就响个不停,邻居们都出来把他抓住了。
这就告诉我们啊,自欺欺人是不行的,自己骗自己,以为别人不知道,其实最后只会闹笑话,被人抓个正着。
二、刻舟求剑。
有一个楚国人啊,要渡江到对岸去。
他坐在船上呢,一不小心把自己心爱的宝剑掉到江里去了。
这宝剑可是他的宝贝啊。
但是他一点都不慌,只见他拿出一把小刀,在船舷上宝剑掉下去的地方刻了个记号。
船上的人都很奇怪,就问他:“你刻这个记号干啥呀?”他得意地说:“我的剑就是从这儿掉下去的,等船靠岸了,我就从这个记号这儿下水去找剑。
”船继续往前走,江水也在流啊,可是他却不知道,剑在江底可不会跟着船走。
到了岸边,他按照记号下水去找剑,当然是找不到喽。
这就好比有些人做事啊,太死板了,不懂得根据实际情况变化而改变方法,最后只能是白忙活一场。
三、画蛇添足。
楚国有几个人得到了一壶酒,大家都想喝,可是酒只有一壶啊,怎么分呢?有人就提议说:“咱们来比赛画蛇吧,谁先画好,这壶酒就归谁。
”大家都觉得这个主意不错。
于是就开始画蛇了。
有一个人画得特别快,一会儿就画好了。
他拿起酒壶正准备喝呢,突然他看了看其他人还在画,就想:“我再给蛇添上几只脚吧,这样我的蛇就更完美了。
”于是他就开始给蛇画脚。
可是就在他画脚的时候,另一个人也画好了蛇,那个人一把夺过酒壶说:“蛇本来是没有脚的,你画的不是蛇了,这酒该我喝。
”这个故事就是说啊,有时候我们做事情已经做得很好了,就不要再去做那些多余的事情,不然反而会把事情搞砸。
四、亡羊补牢。
从前有个牧羊人,他养了好多羊。
有一天早上,他去放羊的时候,发现羊圈破了个洞,少了一只羊。
成语故事大全100篇100字成语故事大全100篇100字一、鹤立鸡群古代有一只孤傲的鹤,它不愿意和小伙伴一起玩耍、捉追,总是一把独立于众鸟之间。
有一天,鹤爱美地扬起了羽毛,在众鸟面前展示自己的美丽,引起了众鸟的倾慕和羡慕。
从此,这只孤傲的鹤就成了万众瞩目的焦点,鹤立鸡群。
二、鼠目寸光有一只鼠,它觉得自己特别聪明,认为凭借着自己的小巧灵活,就可以轻易地穿过所有的陷阱。
于是,它毫不犹豫地冲过去,不想却被陷阱夹得粉身碎骨。
这就是因为它过于自大,眼光短浅,只能看到眼前的一点点,而无法看到更远的未来,因而导致鼠目寸光。
三、锦上添花从前,有一位家境富裕的公主,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
有一天,她从窗户看到一位英俊的画家正在为她的父亲画一幅美丽的山水画,于是她想到了一件事情,就是在这幅画上添加花朵,让画更加美丽。
于是,她用了自己的手帕,绣上了漂亮的花,画家看到后觉得更加地完美,就把这幅画作为礼物送给了公主,这时公主变得更加欣喜若狂。
锦上添花的美好同时也化解了公主的孤寂。
四、井底之蛙有一个小青蛙住在一口井里,它认为这个井已经是最大的空间了,但是一次,它跳到了地面,才发现世界是如此的广大。
井底之蛙就是比喻那些目光短浅、看不到更大世界的人,他们不知道世界上还有更多发展和进步的机会,因此自己就造就了一个井口之限。
五、画龙点睛孔子当年在鲁国任职,一天他看到有两个人在秦楼玉殿的墙上画龙,两个人的画龙虽然都很完美,但是在龙的眼睛上都没有点睛。
于是,孔子指出其中一个人的画龙没有点睛,并且指示他在龙的眼睛上勾勒出明亮的金色,一举把画龙点睛的任务完成了,使整个画面更加生动有趣。
后来,画龙点睛成了比喻在有些场合中,一个细节可以成为成功的关键。
六、画蛇添足有一位画家在画一条蛇的时候,他觉得这条蛇还不够完美,于是他在画上加上了蛇腹上的斑点来使画蛇更加美观。
但这样蛇就变成了图中的异形,不再像蛇卷起来似的穿过竹林。
这个姿态,就好比一个人企图在某些方面强行添加东西,却不知道这样做往往会令整件事情走向失败。
儿童成语故事大全100篇1. 画蛇添足。
从前,有个人画了一条蛇,觉得还不够,就在蛇的腹部再加上了一双脚,结果画得太多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做事要有度,不要画蛇添足。
2. 掩耳盗铃。
有个人偷了一口铃,藏在自己的耳朵里,却偏偏听不到铃声。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欺骗别人最终会害了自己。
3. 杯弓蛇影。
一个人在山林中行走,看见了杯子和弓箭的倒影,却以为是蛇。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不要被自己的想象所迷惑。
4. 狐假虎威。
有只狐狸假扮成老虎,吓唬其他动物。
但最后被真正的老虎发现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不要用虚假的力量去威胁别人。
5. 守株待兔。
有个农夫坐在树下,等着兔子撞树而死。
结果一只兔子真的撞死在了树上。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不要指望别人的幸运,要靠自己的努力。
6. 井底之蛙。
有只蛙住在井里,以为整个井就是世界。
后来看到了其他地方的蛙,才知道原来世界很大。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要有开阔的眼界,不要被狭隘的环境所束缚。
7. 画龙点睛。
一个画家画了一条龙,但觉得缺少了点什么。
最后在龙的眼睛上点上了一点,龙就栩栩如生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做事要有一个恰到好处的点睛之笔。
8. 鹤立鸡群。
一只鹤和一群鸡在一起,鹤觉得自己和鸡不一样,但鸡却觉得鹤和它们一样。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有时候不同的人注定要孤独一些。
9. 对牛弹琴。
有个人对着一头牛弹琴,牛当然听不懂。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要做事要有一个合适的对象。
10. 杞人忧天。
有个人害怕天会塌下来,结果活得很辛苦。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不要为了虚无的事情而烦恼。
11. 隔岸观火。
有个人看见对岸的房子着火了,却只是站在那里看热闹。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面对别人的困难不要袖手旁观。
12. 胸有成竹。
有个人在心中已经有了成竹,所以最后做事很成功。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要做事要有充分的准备。
13. 一箭双雕。
有个人一箭射中了两只鸟,非常厉害。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做事要一举多得。
14. 顺手牵羊。
有个人趁着别人不注意的时候,偷了一只羊。
四字成语故事大全(精选10篇)1.四字成语故事篇一熟能生巧宋朝时,有个人叫陈尧咨,他一箭射断了一根细树枝。
正在自鸣得意时,旁边一个卖油的老翁把一枚铜币放在油葫芦口上,舀了一勺油从高高的地方倒下来,油从铜币的小孔里穿过,流进油葫芦里去了。
陈尧咨非常惊奇,老翁说:“不过是熟能生巧而已。
”2.四字成语故事篇二胸有成竹宋朝有个的画家叫文与可,特别擅长画竹子,他画的竹子栩栩如生。
为了画好竹子,他在自己房前屋后种了许多竹子,一年四季,他都在仔细观察竹子的形态和变化。
所以每次要画竹子时,他的胸中就已经有了十分生动、逼真的竹子形象了。
3.四字成语故事篇三栩栩如生我国古代哲学家庄子在自己著作中曾经写出了这样一个故事:“昔者庄周梦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自喻适忘与!”意思是说,庄周做了一场梦,梦见自己变成一只美丽的蝴蝶,比真的蝴蝶还美,活灵活现,在空中翩翩起舞。
他觉得非常快活得意,简直忘记了世界还有庄周这么一个人。
襄王听了庄辛的话,感到十分振奋,封他为阳陵君,采用了他的计谋,收复了不少失地。
4.四字成语故事篇四双管齐下唐朝有一位的画家名叫张璪,他擅长画山水、松石,特别是画松树尤其叫人称绝。
张璪作画的时候,有与众不同的地方,能左右手各握一管笔,可以同时在纸上作画。
一管笔画苍翠的松枝,另一管笔画枯干虬枝,画出的松树惟妙惟肖,谁看了他的画都感到惊奇,人们都说他是神笔。
张璪还有两个画画的绝招:一是用无笔头的秃笔绘画;二是用手指画画。
他拿一块白绢,用手指蘸上颜料,左抹右涂,一会儿就作成一幅山水树木的作品。
5.四字成语故事篇五哄堂大笑宋朝时候,有个叫冯相的官员。
有一天,他穿着一双新靴子走进办公的衙门。
一个同僚问他:“您买这双新靴子花了多少钱?”他抬起一只脚说:“九百。
”那个同僚惊奇地说:“怎么我这双靴子花了一千八百呢?”冯相又抬起另一只脚说:“这只也是九百。
”满屋的人都大笑起来。
6.四字成语故事篇六专心致志古时候有个围棋高手,名叫秋,人们称他弈秋。
【导语】精彩的成语故事,对于孩⼦们来讲,不仅可以掌握⼀些简单的成语,同时,孩⼦们通过故事,还可以把握很多成语的意义。
下⾯是分享的中国经典的成语故事⼤全【⼗篇】。
欢迎阅读参考!1.中国经典的成语故事 ⽠⽥李下 从前有个书⽣,出门去看望朋友。
⼀路上,湖光⼭⾊,令⼈赏⼼悦⽬。
第⼆天早上,他经过了⼀⽚⽠⽥,⽠⽥⾥结了许多⼜⼤⼜甜的西⽠。
忽然书⽣被⽠藤绊了⼀下,鞋⼦掉在了⽠⽥⾥,他想俯⾝去捡鞋,⼜怕别⼈疑⼼⾃⼰在偷⽠,他只好光着脚⾛出去,宁可把鞋丢在⽠⽥⾥。
⼜⾛了⼀程,他⼜来到了⼀棵树下,由于⼀只脚⾛路不⽅便,书⽣只顾看脚下,没有注意到头上的树枝,帽⼦⼀下⼦被挂歪了。
他想伸⼿去改正⾃⼰的帽⼦,⼜怕别⼈疑⼼⾃⼰偷李⼦,他只好歪戴着帽⼦继续上路,宁可李下不正冠。
所以说⽠⽥李下,各避嫌疑,就是这个典故。
⼈们把容易发⽣嫌疑的地⽅叫做⽠⽥李下,把难于解释明⽩的嫌疑叫做⽠李之嫌。
2.中国经典的成语故事 望梅⽌渴 东汉末年的⼀个夏天,曹操率领军队⾏进时,路上缺⽔,⼠兵们都很⼝渴,快要⾛不动了。
曹操见⼠兵们⼜热⼜渴,纷纷舔着⼲裂的嘴唇,⼼⾥⾮常着急。
曹操让⼠兵们到处去找⽔,结果都空⼿⽽回, 这时,曹操忽然计上⼼来,他驱马驰往⼭头,然后回头⼤声向⼠兵们说,“前⾯有⼀⼤⽚梅树林,那⾥的梅⼦很多,⼜酸⼜甜!我们快点赶路,绕过这个⼭坡,马上就要到梅林了。
” ⼠兵们听了,好像已经吃到了梅⼦,⼝⽔直流,不再感到⼝渴了,⼀齐争先恐后地向前⾏进。
后来望梅⽌渴这个成语故事⽤来⽐喻愿望⽆法实现,只好⽤空想来加以安慰。
3.中国经典的成语故事 闭门思过 韩延寿是西汉时期⼀个知名的官吏,他做官崇尚礼义,以教化感化⼈们做善事,以礼让解决纠纷,平息诉讼。
因为在淮阳太守任上政绩显著,朝廷让他到更难治理的颍川当太守。
有⼀次,他出去巡⾏,经过了⾼陵县,看见兄弟两个⼈为了争夺⽥产⽽⼤打出⼿。
韩延寿见此情景,⼗分沮丧,他觉得这是对他⼀贯推⾏的礼义教化的巨⼤嘲讽。
100个经典成语故事1. 鸟语花香故事:古代有个聪明的小孩,他喜欢在花园里观察鸟儿。
一天,他发现每当鸟儿唱歌时,花园里的花朵都会绽放出美丽的花香。
于是,他说出了“鸟语花香”的成语。
2. 杯弓蛇影故事:有个人在喝酒时,看到水中的杯子和弓形的倒影,以为是蛇,吓得立刻跳起来。
他的朋友告诉他,这只是因为错觉,就像是“杯弓蛇影”一样,警告他不要被自己的想象吓倒。
3. 画龙点睛故事:古代有位画家画了一幅精美的龙图,但觉得还差点什么。
最后,他在画龙的眼睛上加上了一点,顿时画龙栩栩如生,非常生动。
从此,人们用“画龙点睛”来形容在作品中加上一个关键的细节,使其更加完美。
4. 纸上谈兵故事:古代有个人只会纸上谈兵,自以为是很了解战争策略。
有一天,他被派去指挥一场真正的战斗,结果却一败涂地。
这个故事告诉人们,光靠理论而没有实践是无法取得真正成果的。
5. 亡羊补牢故事:有个农夫发现自己的羊丢了一只,但他没有及时修理围栏,导致后来还丢了更多的羊。
最后,他明白了“亡羊补牢”的道理,意识到及时采取措施可以防止更大的损失。
6. 掩耳盗铃故事:有个人偷了一口钟,但害怕别人发现,于是把钟放在耳朵旁边,然后用手捂住耳朵。
当有人问他是否听到了钟声时,他回答说没有听到。
这个故事告诉人们,掩耳盗铃是没有用的,问题并没有因为自己的无知而消失。
7. 守株待兔故事:古代有个农夫发现一只兔子撞死在他种的树旁边。
他惊讶地发现这只兔子正好和他种的树的高度一样,于是他决定再次种植同样高度的树,希望能够等到更多的兔子自己撞死。
这个故事告诉人们,守株待兔是不切实际的,依靠运气和机会是不可靠的。
8. 路遥知马力故事:古代有个人在路上看到一匹马,他通过观察马在跑时的姿势和速度来推测出马的力量。
这个故事告诉人们,通过观察和判断可以了解事物的真实情况。
9. 一箭双雕故事:古代有位神射手,他在打猎时一箭射中了两只飞鸟。
这个故事用来形容一次行动可以达到两个目标。
10. 守株待兔故事:古代有个农夫发现一只兔子撞死在他种的树旁边。
10个中华经典成语故事10个中华经典成语故事中华经典值得重温,成语是我们表达常用,下面是10个中华经典成语故事,欢迎阅读。
(一)铁杵磨针【典故】唐朝著名大诗人李白小时候不喜欢念书,常常逃学,到街上去闲逛。
一天,李白又没有去上学,在街上东溜溜、西看看,不知不觉到了城外。
暖和的阳光、欢快的小鸟、随风摇摆的花草使李白感叹不已,“这么好的天气,如果整天在屋里读书多没意思?”走着走着,在一个破茅屋门口,坐着一个满头白发的老婆婆,正在磨一根棍子般粗的铁杵。
李白走过去,“老婆婆,您在做什么?”“我要把这根铁杵磨成一个绣花针。
”老婆婆抬起头,对李白笑了笑,接着又低下头继续磨着。
“绣花针?”李白又问:“是缝衣服用的绣花针吗?”“当然!”“可是,铁杵这么粗,什么时候能磨成细细的绣花针呢?”老婆婆反问李白:“滴水可以穿石,愚公可以移山,铁杵为什么不能磨成绣花针呢?”“可是,您的年纪这么大了?”“只要我下的功夫比别人深,没有做不到的事情。
”老婆婆的一番话,令李白很惭愧,于是回去之后,再没有逃过学。
每天的学习也特别用功,终于成了名垂千古的诗仙。
【释读】无论做什么事情,只要有恒心,一定会成功的,功夫不负有心人。
我们的孩子们,如果在学业上能认真、努力、有恒心,成绩好一定是没有问题的。
(二)闻鸡起舞【典故】晋代的祖逖是个胸怀坦荡、具有远大抱负的人。
可他小时候却是个不爱读书的淘气孩子。
进入青年时代,他意识到自己知识的贫乏,深感不读书无以报效国家,于是就发奋读起书来。
他广泛阅读书籍,认真学习历史,于是就发奋读起书来。
他广泛阅读书籍,认真学习历史,从中汲取了丰富的知识,学问大有长进。
他曾几次进出京都洛阳,接触过他的人都说,祖逖是个能辅佐帝王治理国家的人才。
祖逖24岁的时候,曾有人推荐他去做官司,他没有答应,仍然不懈地努力读书。
后来,祖逖和幼时的好友刘琨一志担任司州主簿。
他与刘琨感情深厚,不仅常常同床而卧,同被而眠,而且还有着共同的远大理想:建功立业,复兴晋国,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
【导语】成语故事是我国历史的⼀部分,成语是历史的积淀,每⼀个成语的背后都有⼀个含义深远的故事。
下⾯是®⽆忧考⽹整理分享的经典成语故事⼤全,欢迎阅读与借鉴,希望对你们有帮助!1.经典成语故事:鱼⽬混珠 从前,有⼀个⼈叫满愿,他买到了⼀颗⼜⼤⼜明亮的珍珠,经常独⾃把玩,从不让别⼈看。
他的邻居寿量从路上捡来⼀颗⼤“珍珠”,也珍藏起来。
后来,他们俩得了同⼀种病,医⽣说要⽤珍珠粉配药。
他们只得拿出各⾃藏着的珍珠。
医⽣笑着对寿量说:“你这颗不是珍珠,是鱼的眼睛啊!” [注释]珠:珍珠。
[提⽰]⽐喻以假乱真,以次充好。
2.经典成语故事:杯⼸蛇影 西晋时,⼀个叫乐⼴的⼈请⼀位朋友来家⾥喝酒,朋友看见酒杯⾥有条蛇在游动,回家就病了。
乐⼴知道后,⼜把这⼈请来,让他坐在原来的位置,告诉他那条蛇是挂在墙上的⼀张⼸的倒影。
朋友如释重负,病也很快好了。
[提⽰]⽐喻因疑虑⽽引起惊恐和担忧。
3.经典成语故事:不寒⽽栗 西汉时,有个叫义纵的官员,性格残暴,⼼肠毒辣。
他在上任的第⼀天,就下令加重对关在当地监狱⾥的两百多个犯⼈的处罚。
那些犯⼈的亲友来探监,都被他抓了起来。
后来,他还觉得不够,就将犯⼈和他们的亲友全部杀死。
⽼百姓知道了都浑⾝打颤,⼗分害怕。
[注释]栗:发抖。
[提⽰]不因寒冷⽽发抖。
形容⾮常恐惧。
4.经典成语故事:愚公移⼭ 传说,古代有个⽼⼈叫愚公,他家门前有太⾏和王屋两座⼤⼭,⾛路很不⽅便。
他决⼼带领全家挖掉这两座⼤⼭。
有个叫智叟的⽼头,认为不可能。
愚公说:“我死了有⼉⼦,⼉⼦死了有孙⼦,⼦⼦孙孙没有穷尽,这⼭却不会再长⾼了,终有⼀天会被挖平的。
” [提⽰]⽐喻做事有顽强的毅⼒,不怕困难。
5.经典成语故事:鹬蚌相争 ⼀只⼤河蚌躺在河滩上晒太阳。
它张开贝壳,⼀只鹬鸟闪电⼀般扑过来,长长的嘴像剑⼀样刺⼊贝壳。
河蚌⽴即关紧贝壳,把鹬鸟的长嘴夹住了。
在他们互不相让地争⽃时,⼀位渔翁恰巧路过,很轻松地把它们俩都捉住了。
成语故事大全100篇经典1、流芳百世成语故事东晋时期,大司马桓温专揽朝政,他南征北战,立下不少战功。
他位高权重,野心萌发,一次躺在床上说:“人生在世不能默默无闻。
”亲信们不敢吭声,他从床上坐起接着说:“一个人即使不能流芳百世,那么就该遗臭万年。
”【解释】美好形象永不磨灭,不会被忘却。
2、牧豕听经成语故事汉朝时期,承宫很小就成为孤儿,靠给别人放牧猪羊为生。
乡里徐子盛老师给数百个学生讲解《春秋经》,8岁的承宫偷偷躲在教室的外面,边放猪边听老师讲解,十分入迷,就想方设法请老师让他进教室听课,作为交换条件是为师生捡柴草。
【解释】一面放猪,一面听讲。
比喻求学努力。
3、杯弓蛇影成语故事“杯弓蛇影”这则成语的意思是误把映入酒杯中的弓影当成蛇。
比喻因错觉而疑神疑鬼,自已惊扰自已。
这个成语来源于东汉.应劭《风俗通义》,时北壁上有悬赤弩,照于杯,形如蛇。
宣畏恶之,然不敢不饮。
有一年夏天,县令应郴请主簿(办理文书事务的官员)杜宣来饮酒。
酒席设在厅堂里,北墙上悬挂着一张红色的弓。
由于光线折射,酒杯中映入了弓的影子。
杜宣看了,以为是一条蛇在酒杯中蠕动,顿时冷汗涔涔。
但县令是他的上司,又是特地请他来饮酒的,不敢不饮,所以硬着头皮喝了几口。
仆人再斟时,他借故推却,起身告辞走了。
回到家里,杜宣越来越疑心刚才饮下的是有蛇的酒,又感到随酒入口的蛇在肚中蠕动,觉得胸腹部疼痛异常,难以忍受,吃饭、喝水都非常困难。
家里人赶紧请大夫来诊治。
但他服了许多药,病情还是不见好转。
过了几天,应郴有事到杜宣家中,问他怎么会闹病的,杜宣便讲了那天饮酒时酒杯中有蛇的事。
应郴安慰他几句,就回家了。
他坐在厅堂里反复回忆和思考,弄不明白杜宣酒杯里怎么会有蛇的。
突然,北墙上的那张红色的弓引起了他的注意。
他立即坐在那天杜宣坐的位置上,取来一杯酒,也放在原来的位置上。
结果发现,酒杯中有弓的影子,不细细观看,确实像是一条蛇在蠕动。
应郴马上命人用马车把杜宣接来,让他坐在原位上,叫他仔细观看酒杯里的影子,并说:“你说的杯中的蛇,不过是墙上那张弓的倒影罢了,没有其他什么怪东西。
10个简短的成语故事成语故事是我国历史的一部分,成语是历史的积淀,每一个成语的背后都有一个含义深远的故事。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10个简短的成语故事,希望对大家有帮助!(一)退避三舍春秋时期,晋国内乱,晋献公的儿子重耳逃到楚国。
楚成王收留并款待他,他许诺如晋楚发生战争晋军将退避三舍(一舍为三十里)。
后来重耳在秦穆公的帮助下重回晋国执政。
晋国支持宋国与楚国发生矛盾,两军在城濮相遇,重耳退避三舍,诱敌深入而大胜。
(二)一鸣惊人相传楚庄王(另一说为齐威王)临政三年终日作乐,不理朝政。
一臣下对庄王说:“听说国中有一只大鸟,三年不飞,三年不鸣,是怎么回事?”庄王说:“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然后整顿朝政,富国强兵,短短数年形成大治局面。
(三)卧薪尝胆春秋时期,吴王夫差打败并俘虏了越王勾践。
勾践给夫差喂了三年的马,受尽折磨,回国后立志报仇复国,请范蠡帮助训练军队,任用有贤能的人,自己亲自参加劳动并坚持睡在柴草上,每次饭前均要尝一个苦胆,后来终于灭掉吴国。
(四)老马识途春秋时期,齐桓公应燕国请求,带兵打败了山戎国的侵犯;山戎国国王密卢逃到孤竹国请求救兵,管仲跟随齐桓公打败了孤竹国的援兵。
在回国途中,因假向导引入迷谷,使齐军受困。
管仲建议用一匹老马带路而化险为夷。
(五)负荆请罪战国时,赵国有两位重臣廉颇与蔺相如,因蔺相如多次立功,赵王封他为相国,廉颇不服气,认为自己的武功盖过他的嘴。
蔺相如为了国家,对廉颇多次避让,廉颇得知他的良苦用心后惭愧不已,便背着荆条,到蔺相如家门请罪,从此两人和好,成为同生共死的交情。
(六)纸上谈兵战国时,战国名将赵奢的.儿子赵括饱读兵书,能健谈用兵之道,连父亲也难不倒他,自认为是天下无敌。
赵奢认为他是纸上谈兵不知交通。
后来赵奢死了,赵括顶替廉颇带兵,蔺相如等人极力反对,赵王坚持,赵括在长平之战中损兵40万。
(七)三令五申孙武流寓于吴,吴王想试试孙武的军事才能,就将180名年轻宫女交给孙武操练。
小学经典四字成语故事(10篇)小学经典四字成语故事1惴惴不安zhuì zhuì bù ān:惴:忧愁、恐惧。
形容因害怕或担心而不安。
:《诗经·小雅·小宛》:“惴惴小心,如临于谷。
”:zzba:4个字:惴惴不安是褒义词:偏正式:古代:常用:大家都认为这是震南村第一个大灾难,愁眉苦脸,惴惴不安。
(欧阳山《苦斗》六七):忐忑不安、惶恐不安、心慌意乱:心安理得、悠然自得:偏正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贬义:秦穆公是春秋五霸之一,他死于公元前621年。
穆公死后,秦国决定用177名活人殉葬,其中包括子车氏家族的奄息、仲行、于虎三人在内。
这三人才能出众,对秦国作出过很大的贡献,深受百姓爱戴,如今却要无辜被活埋,秦国人对他们无限同情,对统治者这种灭绝人性的暴行十分憎恨,他们无可奈何地创作了《黄鸟》一诗,来表达他们的悲哀和愤恨之情。
这首诗保存在《诗经·秦风》里。
它一共有三章,第一章写道:交交黄鸟,止于棘、谁从穆公?子车奄息、维此奄息,百夫之特。
临其穴,湍湍其栗。
彼苍者天,歼我良人?如可赎兮。
人百其身、”它的大意是说;黄雀瞅瞅叫凄凉,一齐落在酸枣树上。
谁跟穆公去从死?子车奄息好儿郎。
这位奄息人人今,一百个人比不上。
走近墓穴要活埋。
全身发抖心里慌。
那老天为何不睁眼,杀这好人不应当!如果可以赎他命啊,愿用百人来抵偿!第二章写道;“交交黄鸟,止于桑、谁从穆公?子车仲行。
维此仲行,百夫之防、临其穴,瑞惴其?、彼苍老天,歼我良人!如可赎兮,人百其身!”它的`大意是说:黄鸟瞅嗽叫凄凉,一齐落到桑树上、准随穆公去从死?子车仲行好儿郎、这位仲行人人爱,一百个人难比量、走近墓穴要活埋,全身发抖心里慌、那个老天没长眼,杀我好人太荒唐!如果可以替他死啊,愿用百人来抵偿!第三章写道;“交交黄乌。
止于楚。
谁从穆公?子车于虎。
维此于虎,百夫之御。
临其穴,惴惴其傈、彼苍者天,歼我良人!如可赎兮,人百其身!诗的意思是:黄鸟瞅瞅叫凄凉飞来落在荆树上、谁跟穆公去从死?子车于虎好儿郎、说起子车?钢虎啊,百人相比没他强、走近墓穴要活埋。
经典的四字成语故事(精选十篇)1.经典的四字成语故事篇一画蛇添足战国时,楚国一座寺庙的主人,送给看守庙宇的几个人一壶酒。
人多酒少,不够喝。
有人提议,谁先画完一条蛇,这壶酒就归谁。
大家赞同,画了起来。
一人先画好了,看别人还在画,他又给蛇画了四只脚。
这时,另一个人也画好了,那人说:“没有脚,你画的不是蛇。
”说完就把酒喝了。
[注释]足:脚。
[提示]比喻多此一举,做了多余的事反而把事情弄坏。
2.经典的四字成语故事篇二自相矛盾从前,楚国有个人在街上卖兵器。
他拿着矛说:“这支矛,是天下第一锋利的,它能击穿坚固的盾牌。
”他又拿起盾说:“这个盾牌,是天下第一坚固的,世界上没有一支长矛能够刺得穿它。
”有人问:“用你的矛刺你的盾,会怎么样呢?”那人回答不出来了。
[注释]矛:长矛。
盾:盾牌。
[提示]比喻自己的言行前后相互抵触。
3.经典的四字成语故事篇三买椟还珠据说,楚国有位珠宝商人,为了把一颗贵重的珍珠卖个好价钱,请人做了一只非常精致的珠宝盒来盛放这颗珍珠。
一位郑国人出高价把它买了回去。
谁知,过了没几天,这位买主竟然拿着珍珠来找商人,对他说:“你把这珍珠遗留在盒子里了,我买的是盒子,这珍珠还给你吧。
”[注释]椟:盒子。
[提示]比喻没有眼光,取舍不当。
4.经典的四字成语故事篇四滥竽充数战国时,齐宣王特别喜欢听竽的大合奏,专门成立了三百人的大乐队。
有个叫南郭先生的不会吹竽,他混进了乐队里,摇头晃脑地“假吹”,似乎比任何人都投入。
齐宣王去世,继位的齐湣王喜欢听独奏,南郭先生无法再混充下去,只好悄悄溜走了。
[注释]滥:蒙混。
充:冒充,凑。
竽:古乐器名。
[提示]比喻没有真才实学的人混在里面充数,也用来表示自谦。
5.经典的四字成语故事篇五栩栩如生我国古代哲学家庄子在自己著作中曾经写出了这样一个故事:“昔者庄周梦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自喻适忘与!”意思是说,庄周做了一场梦,梦见自己变成一只美丽的蝴蝶,比真的蝴蝶还美,活灵活现,在空中翩翩起舞。
十个经典的成语故事十个经典的成语故事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平平仄仄的韵调,撇捺横竖的姿态,古学成语更是看似简简单单却又意味深长。
今天呢,小编就为大家推荐十个经典的成语故事,希望能帮到大家哦~1、栩栩如生【成语故事】栩栩:活泼生动的样子。
指艺术形象非常逼真,如同活的一样。
庄子写出了这样一个故事:“昔者庄周梦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梦见自己变成一只美丽丽的蝴蝶,比真的蝴蝶还美,活灵活现,在空中翩翩起舞。
2、三顾茅庐【成语故事】原为汉末刘备访聘诸葛亮的故事。
比喻真心诚意,一再邀请。
刘备和关羽、张飞亲自到卧龙冈拜见诸葛亮,前两次都没见到,第三次终于见到诸葛亮,诚心请诸葛亮出山。
3、以一当十【成语故事】当:相当。
一个人抵挡十个人。
形容军队英勇善战。
公元506年,孙武率三万精兵攻打楚国,消灭20多万楚军,创造一个以一当十的战例。
4、道听途说【成语故事】路上听来的'、路上传播的话。
泛指没有根据的传闻。
古时学者艾子的邻居毛空是一个不务正业的人,经常把外边听到的事情加以夸大说给艾子听。
一次他说:“一只鸭子一次下了100个蛋。
”艾子不信,他又说天上掉下一块二十丈长十丈宽的大肉,而且还信誓旦旦地说他亲耳听来的。
5、一片冰心【成语故事】冰心:清洁的心。
形容性情淡泊,不求名利。
诗人王昌龄官场屡屡失意,触犯了权贵豪门,一再被贬,但他仍以心地透明纯洁而zi慰,决心不与那些人同流合污,他在《芙蓉楼送辛渐》诗中流露出这样的情感:“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6、按图索骥【成语故事】按照画像去寻求好马。
比喻墨守成规办事;也比喻按照线索去寻求。
春秋时期相马专家孙阳(伯乐)根据自己的相马写了《相马经》,他的儿子很想把相马的绝技学到手,熟读《相马经》,根据经书上的标准选出的“千里马”——一只癞蛤蟆回家向其父报喜,伯乐看后哭笑不得。
7、气壮山河【成语故事】形容气概豪迈,使祖国山河因而更加壮丽。
北宋时期,赵鼎21岁中进士受到宰相吴敏的赏识,调到都城开封任职。
经典成语故事精选10篇每一个成语的背后都有一个含义深远的故事。
接下来由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经典成语故事,方便大家学习、经典成语故事1、疑邻盗斧从前有个乡下人,丢了一把斧子。
他以为是邻居家的儿子偷去了,于是处处注意那人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越看越觉得那人像是盗斧的贼。
后来,丢斧子的人找到了斧子,原来是前几天他上山砍柴时,一时疏忽失落在山谷里。
找到斧子后,他又碰见了邻居的儿子,再留心看看他,怎么也不像贼了。
疑邻盗斧:不注重事实根据,对人、对事胡乱猜疑。
2.揠苗助长春秋时期,宋国有一个农夫,他总是嫌田里的庄稼长得太慢,今天去瞧瞧,明天去看看,觉得禾苗好像总没有长高。
他心想:有什么办法能使它们长得高些快些呢?有一天,他来到田里,把禾苗一棵一棵地往上拔。
一大片禾苗,一棵一棵地拔真费了不少的力气,等他拔完了禾苗,已经累得筋疲力尽了,可是他心里却很高兴。
回到家里还夸口说:“今天可把我累坏了,我帮助禾苗长高了好几寸!”他儿子听了,赶忙跑到田里去看,发现田里的禾苗全都已经枯死了。
3.不可救药周朝有位卿士叫凡伯。
凡伯不但有诗才,而且善于治理国事。
后来,他在周厉王身边辅佐朝政。
可是,周厉王飞横跋扈,枉法断事。
奸臣则百般诌媚讨好。
凡伯直言相劝,列数朝政弊端,奸臣却在周厉王耳边说他的坏话。
周厉王对凡伯十分厌烦,从此,奸臣出入宫廷,不把凡伯放在眼里。
凡伯十分愤慨,写了一首诗,后来收入《诗经》。
诗中抨击奸臣说:“作恶多端,不可救药!”“不可救药”:病重到不能用药救活。
后比喻事物坏到无法挽救的地步。
4.乘风破浪古代南北朝的时候,宋国有位将军姓宗名悫,他从小就很勇敢,也很有抱负。
有一天,宗悫的叔父问他有什么志向,宗悫回答道:“愿乘长风,破万里浪。
”意思是:我一定要突破一切障碍,勇往直前,干一番事业。
宗悫经过勤学苦练,努力奋斗,终于成为一位能征善战的将军。
后来,人们就用“乘风破浪”来形容不怕困难,奋勇前进的精神5.一衣带水南北朝的时候,北方的北周和南方的陈国以长江为界。
1.经典的四字成语故事道听途说从前,有一个叫毛空的人,有一次他在路上遇见了艾子于是两个人便闲聊了起来。
毛空对艾子说:“有一户人家养的鸭子,一只鸭子一次就下了一百多个蛋。
”“这不可能!”艾子不相信地说道。
于是毛空又说道:“我说错了,不是一只鸭子,实际上是两只鸭子一次下了一百多个蛋。
”“那也不可能!”艾子还是不信。
毛空又说道:“大概是三只鸭子一次下了那么多蛋,我记不太清了。
”艾子还是不信,结果毛空便一次次的增加鸭子的数量,艾子实在听不下去了,便对他说道:“你就不能把鸭蛋的数目减少些说吗?”可毛孔却坚持地说:“那不行,宁可多说也绝不少说。
”接着,毛空又对艾子说道:“上个月,从天上掉下来一块肉,这块肉有十丈宽十丈长。
”艾子依旧不相信地说道:“哪里可能有这样的事情?”毛空于是又说道:“是我记错了,那大概是二十丈长宽吧!”艾子实在是受不了毛空的吹嘘,便说道:“这世上哪里会有那么大的肉,还是从天上掉下来的?掉到了哪里?你见到了吗?还有,刚才说的那个鸭子是那户人家养的?”这时,毛空尴尬地说道:“我也没有亲眼见到过,都是从街上听来的。
”2.经典的四字成语故事螳螂捕蝉吴王要出兵攻打楚国。
他已经下了决心,对臣子们说:“谁要是劝阻我,我就把谁杀了!”吴王身旁有一个侍候他的少年,想劝吴王不要出兵,可是不敢直说。
他就每天清早起来,拿着弹弓和泥丸,在花园里走来走去,想让吴王看见,好趁此劝劝吴王。
直到第三天早上,吴王起来偶尔向窗外一望,看见那少年在花园里走来走去,就唤他说:“孩子,你大清早在花园里干什么呢?你看,你的衣服都叫露水给打湿了。
”那少年把手里的弹弓扬了一扬,说:“大王,别作声。
您看树上有一只知了,正在高高兴兴地喝露水呢!他不知道有一只螳螂正躲在他的身背后哪。
”吴王听了觉得好笑,说:“螳螂捉知了,这有什么稀奇呢!你真是个孩子!”那少年仍旧很有兴趣地说:“您看,那螳螂悄悄地绕过树枝,正要扑上去,没想到有一只黄雀正躲在他的身背后哪。
【导语】成语故事的语⾔⽣动、通俗易懂,能够帮助孩⼦了解历史、学习知识,感受到中华传统⽂化的独特魅⼒。
下⾯是分享的精选不常见的成语故事10篇。
欢迎阅读参考!1.精选不常见的成语故事 如⽕如荼 春秋时代末期,吴国国王夫差连续征服了越国、鲁国和齐国,雄⼼勃勃,⼜继续向西北进军,打算⼀⿎作⽓征服晋国。
可正在这个时候,越王勾践抄了吴王的后路。
他带领军队⼀直打到吴国的国都姑苏(苏州),⼜派⼈马占据淮河,把吴王的退路切断了。
这消息给吴王夫差当头泼了⼀盆冷⽔,他⾮常震惊,⽴即召集⽂⾂武将商量对策。
⼤家说,现在退回去等于两头打了败仗,还会两头挨打;如果能打败晋国,就等于在诸候国中当定了霸主,再回去收拾越王勾践也不算晚。
⼤主意已经拿定,当务之急是尽快征服晋国。
考虑再三,决定出奇制胜。
⼀天傍晚,吴王下达了命令。
全军将⼠吃得饱饱的,马也喂⾜了草料。
从全军中挑出三万精兵强将。
每⼀万⼈摆成⼀个⽅阵,共摆三个⽅阵。
每个⽅阵横竖都是⼀百⼈。
每⼀⾏排头的都是军官司。
每⼗⾏,也就是⼀千⼈,由⼀个⼤夫负责。
每⼀个⽅阵由⼀名将军率领。
中间的⽅阵⽩盔⽩甲,⽩⾐服,⽩旗帜,⽩⼸箭,由吴王⾃⼰掌握,称为中军;左边的⽅阵,红盔红甲、红⾐服;右边的⽅阵则⼀⽔⼉⿊⾊。
半夜出发,黎明时分到达离晋军仅有⼀⾥路的地⽅。
天⾊刚刚显出亮⾊,吴军⿎声⼤作,欢呼之声震天动地。
晋军从梦中醒来,⼀看吴军那三个⽅阵和声威⽓势,简直都惊呆了:那⽩⾊⽅阵,望之如荼——像开满⽩花的茅草地;那红⾊⽅阵,望之如⽕——如熊熊燃烧的⽕焰;⽽那⿊⾊的⽅阵,简直就像深不可测的⼤海。
故事出⾃《国语·吴语》。
成语如⽕如荼,形容某种⼈群或事物阵容之⼤,⽓势之盛。
2.精选不常见的成语故事 箪⾷壶浆 战国时期,七国争雄,各国之间经常发⽣战事。
公元前313年,燕王把燕国的政权交给了相国⼦之,然⽽,将军⼦被、太⼦平等均不服⽓,想杀掉⼦之。
于是,⼦之率军反攻,杀了⼦被和太⼦平,燕国⼤乱,给百姓带来深重的灾难。
经典成语故事(通用21篇)经典成语故事 1孟子想到齐国施展自己的雄图大志,也很希望齐国君王能像历史上的商汤和周武王那样有作为。
他到齐国后,齐王很高兴,并且任用了他。
但孟子总感到不理想,于是决定离开齐国。
但他在离开时,心里又是矛盾着的,很想齐王能亲自出面来挽留他。
后来,尽管齐王也亲自到孟子住处见了面,但只是寒暄寒暄而已,并没有表示要真正留他。
孟子出京城临淄到齐国西南部的昼地后,住了3天才走。
途中有人问孟子为什么这样慢腾腾地,孟子说,我自认为还是太快了呢。
我想齐王也许能最终改变态度,把我召回去。
齐王如果用我,何止齐国的老百姓得到太平,全天下的老百姓都能够得到太平。
在回归的路上,又有一个名叫充虞的人问孟子,说:“老夫子现在好象很不愉快的样子,从前我听您说过:“‘君子不怨天,不尤人。
’”孟子回答道:“彼一时,此一时嘛。
每过500年必定有位圣君出现,而这当中也必定会有命世之才出来。
从周朝到现在,已经过去700余年了。
论年头,早超过(500年)了;而以时势的`发展来考察之,则现在正该是出圣君贤臣的时候了。
老天爷如果想使天下太平,那么当今之世,除了我,还有谁呢?我有何不愉快的呢?”经典成语故事 2一财主大摆酒宴,席间划拳行令,喧声如潮,一个老头因牛肉没嚼烂而卡住脖子,顿时大汗淋漓,翻白眼,众人纷纷为他想办法处理,把老汉左右折腾,老头气得大喊而吐出牛肉。
财主见状要各位回家,说有了前车之鉴,从此再也不吃饭了。
经典成语故事 3这个成语出自《庄子齐物论》。
一天晚上,庄子做了一个梦,梦中,他自己变成了一只蝴蝶。
那蝴蝶在空中自由自在地飞翔,欣然自得,轻快舒畅极了,称心如意极了。
这时,他已完全忘记自己是庄周了,而只是一只栩栩如生的蝴蝶。
过了好一会儿,他从梦中醒了过来,不由十分惊喜。
他不知道究竟是庄周梦见自己变成了蝴蝶,还是蝴蝶梦见自己变成了庄周。
他回味着梦中的情景,思考再三,但得不出任何结论。
成语“栩栩如生”,由此而来。
经典成语故事 4据《庄子.齐物论》上记载,南郭子綦倚靠几案坐着,仰望天空而缓缓吐气,形体木然,好像精神脱离了身躯。
经典成语故事精选(10篇)1.经典成语故事精选探骊得珠很久很久以前, 有一户人家住在黄河边上, 靠割芦苇、编帘子簸箕为生, 日子过得非常贫困。
有一天, 儿子在河边割芦苇, 烈日当空, 晒得他头昏眼花, 于是他就坐下来休息。
他望着眼前的河水在阳光下闪耀着粼粼波光, 想起父亲说过, 在河的最深处有许多珍宝, 可是谁也不敢去, 因为那里住着一条凶猛的黑龙叫骊龙, 他想, 要是潜到河底, 找到珍宝, 我们一家人就用不着像现在这样一天干到晚, 三顿还吃不饱, 不如豁出去试一试。
他把心一横, 三下两下脱了衣服, 一头扎进冰冷的河里。
开始他还看得见四周的小鱼在游来游去, 再往深处, 光线变得越来越暗, 水也越来越凉, 最后, 他什么都看不见了, 四周一团漆黑。
他心里有点害怕, 不知该往哪儿游。
就在这时, 不远处有一个圆圆的物体在闪闪发光, 定睛细看, 啊, 原来是明珠!他憋足一口气游过去, 双手抱住明珠, 使劲一拽, 明珠就到了他怀里。
他迅速浮出水面, 上岸后撒腿就往家跑。
父亲一见明珠, 就问他是从哪儿得到的。
他把经过一五一十地向父亲讲述一遍。
父亲听了说:“好险哪!这颗价值千金的明珠是长在黑龙下巴底下的, 你摘它的时候黑龙必定是睡着了。
它要是醒着, 你可就没命了。
”故事见于《庄子列御寇》。
成语“探骊得珠”, 比喻写文章能紧扣主题, 抓住要点。
2.经典成语故事精选对牛弹琴春秋时期, 鲁国有个的音乐家, 名字叫公明仪。
他对音乐有极深的造诣, 善于弹琴, 他的琴声优美动听, 人们听到如此美妙的琴声后, 往往如醉如痴。
有一年的春天, 他带着琴来到城郊的田野散步, 和煦的春风将青草的芳香吹到他的面前, 让他心情非常舒畅。
他环顾四周, 发现不远处有一头大公牛正在吃草。
他兴致勃发, 突发奇想, 要为这头公牛演奏一曲, 于是他拨动琴弦, 对着这头公牛弹奏了一首高雅的清角之操曲。
虽然公明仪弹奏的曲子非常悦耳动听, 但是那头吃草的牛儿却根本不理会那高雅的曲调, 仍然低着头继续吃草。
【主持词大全】中国历史悠久,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汉语成为世界上最有魅力的语言文化之一,而成语的存在为汉语增添了一丝精彩!下面是一定要学的经典成语故事,看故事学成语,通过故事,去了解成语的寓韵,这样才能正确且恰当地使用成语!(一)井底之蛙【典故】《庄子秋水篇》讲了一个浅井的虾蟆和东海之鳖的故事。
一日,一只浅井的青蛙见到一只东海大鳖,便兴致勃勃地对它说“我可快乐啦!出来就在井栏边跳来跳去,进去就在井壁砖缝中休息;跳入井中,水就泡着我的两腋和腮;游到浅处,泥汤就没了我的脚。
我独占一井之水,螃蟹和蝌蚪都没法跟我相比,你何不也下来看看?”东海之鳖来到井边,左脚还没进去,石膝已经被卡住了。
东海之鳖慢慢退了出去,然后对这只浅井青蛙讲述了大海的样子“用千里之遥这样的字眼儿,不足以说明大海的广阔;用千仞之高这样的词,不足以量尽它的深度。
大禹时十年九涝,海水没显出增加了多少;商汤时八年七早,海水也并不见减少多少……”浅井的青蛙听得目瞪口呆,惊恐万分,茫茫然若有所失,它何尝想到还有比它的一方水井更大的世界呢!【出处】《庄子·秋水》“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
”【释读】井底的蛙只能看到井口那么大的一块天。
比喻见识狭窄的人。
(二)叶公好龙【典故】鲁哀公经常向别人说自己是多么地渴望人才,多么喜欢有知识才干的人。
有个叫子张的人听说鲁哀公这么欢迎贤才,便从很远的地方风尘仆仆地来到鲁国,请求拜见鲁哀公。
子张在鲁国一直住了七天,也没等到鲁哀公的影子。
原来鲁哀公说自己喜欢有知识的人只是赶时髦,学着别的国君说说而已,对前来求见的子张根本没当一回事,早已忘到脑后去了。
子张很是失望,也十分生气。
他给鲁哀公的车夫讲了一个故事,并让车夫把这个故事转述给鲁哀公听。
然后,子张悄然离去了。
终于有一天,鲁哀公记起子张求见的事情,准备叫自己的车夫去把子张请来。
车夫对鲁哀公说“他早已走了。
”鲁哀公很是不明白,他问车夫道“他不是投奔我而来的吗?为什么又走掉了呢?”于是,车夫向鲁哀公转述了子张留下的故事。
那故事是这样的有个叫叶子高的人,总向人吹嘘自己是如何如何喜欢龙。
他在衣带钩上画着龙,在酒具上刻着龙,他的房屋卧室凡是雕刻花纹的地方也全都雕刻着龙。
天上的真龙知道叶子高是如此喜欢龙,很是感动。
一天,真龙降落到叶子高的家里,它把头伸进窗户里探望,把尾巴拖在厅堂上。
这叶子高见了,吓得脸都变了颜色,惊恐万状,回头就跑。
真龙感到莫名其妙,很是失望。
其实那叶公并非真的喜欢龙,只不过是形式上、口头上喜欢罢了。
【释读】我们现实生活中像叶子高这样的人也有不少,他们往往口头上标榜的是一套,而一旦要动真格的,他们却临阵脱逃了,这跟叶公好龙又有什么两样呢?(三)掩耳盗铃【典故】春秋时侯,晋国贵族智伯灭掉了范氏。
有人趁机跑到范氏家里想偷点东西,看见院子里吊着一口大钟。
钟是用上等青铜铸成的,造型和图案都很精美。
小偷心里高兴极了,想把这口精美的大钟背回自已家去。
可是钟又大又重,怎么也挪不动。
他想来想去,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把钟敲碎,然后再分别搬回家。
小偷找来一把大大锤,拼命朝钟砸去,咣的一声巨响,把他吓了一大跳。
小偷着慌,心想这下糟了,这种声不就等于是告诉人们我正在这里偷钟吗?他心里一急,身子一下子扑到了钟上,张开双臂想捂住钟声,可钟声又怎么捂得住呢!钟声依然悠悠地传向远方。
他越听越害怕,不同自由地抽回双手,使劲捂住自已的耳朵。
“咦,钟声变小了,听不见了!”小偷高兴起来,“妙极了!把耳朵捂住不住就听不进钟声了吗!”他立刻找来两个布团,把耳朵塞住,心想,这下谁也听不见钟声了。
于是就放手砸起钟来,一下一下,钟声响亮地传到很远的地方。
人们听到钟声蜂拥而至把小偷捉住了。
【出处】故事出自《吕氏春秋·自知》【释读】“掩耳盗钟”被说成“掩耳盗铃”,比喻愚蠢自欺的掩饰行为。
(四)自相矛盾【典故】楚国有一个卖兵器的人,到市场上去卖矛和盾。
好多人都来看,他就举起他的盾,向大家夸口说“我的盾,是世界上最最坚固的,无论怎样锋利尖锐的东西也不能刺穿它!”接着,这个卖兵器的人又拿起一支矛,大言不惭地夸起来“我的矛,是世界上最尖利的,无论怎样牢固坚实的东西也挡不住它一戳,只要一碰上,嘿嘿,马上就会被它刺穿!”他十分得意,便又大声吆喝起来“快来看呀,快来买呀,世界上最最坚固的盾和最最锋利的矛!”这时,一个看客上前拿起一支矛,又拿起一面盾牌问道“如果用这矛去戳这盾,会怎样呢?”“这——”围观的人先都一楞,突然爆发出一阵大笑,便都散了。
那个卖兵器的人,灰溜溜地扛着矛和盾走了。
【出处】《韩非子·难势》客有鬻于与盾者,誉其盾之坚“物莫能陷也。
”他两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物无不陷也。
”人应之曰“以予之矛,陷予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
【释读】“矛”古代一种长柄的装有金属枪头的武器,用以刺杀敌人。
“盾”,古代用来保护自己、抵档敌人刺杀的武器。
后以自相矛盾比喻语言、行动前后不一致或互相抵触。
(五)水滴石穿【典故】宋朝时,张乖崖在崇阳当县令。
当时,常有军卒侮辱将帅、小吏侵犯长官的事。
张乘崖认为这是一种反常的事,下决心要整治这种现象。
一天,他在衙门周围巡行。
突然,他看见一个小吏从府库中慌慌张张地走出来。
张乘崖喝住小吏,发现他头巾下藏着一文钱。
那个小吏支吾了半天,才承认是从府军中偷来的。
张乘崖把那个小吏带回大堂,下令拷打。
那小吏不服气“一文钱算得了什么!你也只能打我,不能杀我!”张乘崖大怒,判道“一日一钱,千日千钱,绳锯木断,水滴石穿。
”为了惩罚这种行为,张乘崖当堂斩了这个小吏。
【释读】成语“水滴石穿”原比喻小错不改,将会变成大错。
现比喻只要坚持不懈,总能办成事情。
(六)东施效颦【典故】西施是中国历史上的「四大美女」之一,是春秋时期越国人,她的一举一动都十分吸引人,只可惜她的身体不好,有心痛的毛病。
有一次,她在河边洗完衣服准备回家,就在回家的路上,突然因为胸口疼痛,所以就她就用手扶住胸口,皱着眉头。
虽然她的样子非常难受不舒服,但是见到的村民们却都在称赞,说她这样比平时更美丽。
同村有位名叫东施的女孩,因为她的长相并不好看,他看到村里的人都夸赞西施用手扶住的样子很美丽,于是也学着西施的样子扶住胸口,皱着眉头,在人们面前慢慢地走动,以为这样就有人称赞她。
她本来就长得丑,再加上刻意地模仿西施的动作,装腔作势的怪样子,让人更加厌恶。
有人看到之后,赶紧关上大门;有些人则是急忙拉妻儿躲得远远的,他们比以前更加瞧不起东施了!【释读】东施只知道西施皱着眉的样子美丽,却不知道这是因为西施本身美貌的原因,刻意地去模仿,结果只给后人留下「东施效颦」的笑话。
(七)卧薪尝胆【典故】春秋时期,吴越两国相邻,经常打仗,有次吴王领兵攻打越国,被越王勾践的大将灵姑浮砍中了右脚,最后伤重而亡。
吴王死后,他的儿子夫差继位。
三年以后,夫差带兵前去攻打越国,以报杀父之仇。
公元前497年,两国在夫椒交战,吴国大获全胜,越王勾践被迫退居到会稽。
吴王派兵追击,把勾践围困在会稽山上,情况非常危急。
此时,勾践听从了大夫文种的计策,准备了一些金银财宝和几个美女,派人偷偷地送给吴国太宰,并通过太宰向吴王求情,吴王最后答应了越王勾践的求和。
但是吴国的伍子胥认为不能与越国讲和,否则无异于放虎归山,可是吴王不听。
越王勾践投降后,便和妻子一起前往吴国,他们夫妻俩住在夫差父亲墓旁的石屋里,做看守坟墓和养马的事情。
夫差每次出游,勾践总是拿着马鞭,恭恭敬敬地跟在后面。
后来吴王夫差有病,勾践为了表明他对夫差的忠心,竟亲自去尝夫差大便的味道,以便来判断夫差病愈的日期。
夫差病好的日期恰好与勾践预测的相合,夫差认为勾践对他敬爱忠诚,于是就把勾践夫妇放回越国。
越王勾践他回国以后,立志要报仇雪恨。
为了不忘国耻,他睡觉就卧在柴薪之上,坐卧的地方挂着苦胆,表示不忘国耻,不忘艰苦。
经过十年的积聚,越国终于由弱国变成强国,最后打败了吴国,吴王羞愧自杀。
【出处】源于《史记专项王勾践世家》【释读】后来,人们把这个故事概括为“卧薪尝胆”,用来形容人刻苦自励,民奋图强。
(八)夜郎自大【典故】汉朝的时候,在西南方有个名叫夜郎的小国家,它虽然是一个独立的国家,可是国土很小,百姓也少,物产更是少得可怜。
但是由于邻近地区以夜郎这个国家最大,从没离开过国家的夜郎国国王就以为自己统治的国家是全天下最大的国家。
有一天,夜郎国国王与部下巡视国境的时候,他指着前方问说“这里哪个国家最大呀?”部下们为了迎合国王的心意,于是就说“当然是夜郎国最大啰!”走着走着,国王又抬起头来、望着前方的高山问说“天底下还有比这座山更高的山吗?”部下们回答说“天底下没有比这座山更高的山了。
”后来,他们来到河边,国王又问“我认为这可是世界上最长的河川了。
”部下们仍然异口同声回答说“大王说得一点都没错。
”从此以后,无知的国王就更相信夜郎是天底下最大的国家。
有一次,汉朝派使者来到夜郎,途中先经过夜郎的邻国滇国,滇王问使者“汉朝和我的国家比起来哪个大?”使者一听吓了一跳,他没想到这个小国家,竟然无知的自以为能与汉朝相比。
却没想到后来使者到了夜郎国,骄傲又无知的国王因为不知道自己统治的国家只和汉朝的一个县差不多大,竟然不知天高地厚也问使者“汉朝和我的国家哪个大?”【释读】“夜郎自大”比喻孤陋寡闻而又妄自尊大。
(九)愚公移山【典故】传说古时候有两座大山,一座叫太行山,一座叫王屋山。
那里的北山住着一位老人名叫愚公,快90岁了。
他每次出门,都因被这两座大山阻隔,要绕很大的圈子,才能到南方去。
一天,他把全家人召集起来,说“我准备与你们一起,用毕生的精力来搬掉太行山和王屋山,修一条通向南方的大道。
你们说好吗!”大家都表示赞成,但愚公的老伴提出了一个问题“我们大家的力量加起来,还不能搬移一座小山,又怎能把太行、王屋两座大山搬掉呢?再说,把那些挖出来的泥土和石块放到哪里去呢?”讨论下来大家认为,可以把挖出来的泥土和石块扔到东方的海边和北方最远的地方。
第二天一早,愚公带着儿孙们开始挖山。
虽然一家人每天挖不了多少,但他们还是坚持挖。
直到换季节的时候,才回家一次。
有个名叫智叟的老人得知这件事后,特地来劝愚公说“你这样做太不聪明了,凭你这有限的精力,又怎能把这两座山挖平呢?”愚公回答说“你这个人太顽固了,简直无法开导,即使我死了,还有我的儿子在这里。
儿子死了,还有孙子,孙子又生孩子,孩子又生儿子。
子子孙孙是没有穷尽的,而山却不会再增高,为什么挖不平呢?”当时山神见愚公他们挖山不止,便向上帝报告了这件事。
上帝被愚公的精神感动,派了两个大力神下凡,把两座山背走。
从此,这里不再有高山阻隔了。
【出处】《列子·汤问第五》记载愚公家门前有两大座山挡着路,他决心把山平掉,另一个老人智叟笑他太傻,认为不能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