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历史岳麓版一轮练案59新文化运动
- 格式:pdf
- 大小:182.74 KB
- 文档页数:4
第21课新文化运动一、选择题1.“一切传统均不再神圣。
无政府主义、自由主义、唯物主义、实验主义……以及最新的布尔什维克主义,均找到支持者。
”上述情景出现于( )A.戊戌变法时期B.清末“新政”时期C.辛亥革命时期D.新文化运动后期2.鲁迅曾说:“孔夫子到死了以后……种种的权势者便用种种的白粉给他来化妆,一直抬到吓人的高度。
”下列史实中最能支持该观点的是( )A.朱熹撰写《四书集注》B.袁世凯掀起尊孔复古运动C.康有为发表《孔子改制考》D.陈独秀发起新文化运动3.郭沫若的《天狗》是最典型、最充分地反映新文化运动时代精神的独具特色的典范作品之一。
“我是一条天狗呀!我把月来吞了,我把日来吞了,我把一切的星球来吞了,我把全宇宙来吞了。
”作者在这里强调( )A.全盘否定中国传统文化B.学习西方的民主与科学思想C.主张抛弃传统意识形态D.积极宣传社会主义思想4.1919年,关于中西文化新旧问题,有学者说:“物质上开新之局,或急于复旧,而道德上复旧之必要,必甚于开新。
”同时有学者则指出:“物质若是开新,道德必跟着开新。
”“物质上、道德上,均没有复旧的道理!”这两位学者的主张( )A.各有合理之处但对西方认识截然相反B.说明了新文化运动的性质和方向开始改变C.实质上体现了当时中西文化取舍之争D.反映出欧战破灭了知识分子对西方的信心5.“我从山中来,带着兰花草。
种在小园中,希望花开早……”这首《兰花草》是1919年胡适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留学归国后写的。
就当时社会背景以及胡适的理想而言,“兰花草”比喻的是( )A.中学为体,西学为用B.师夷长技以自强C.民主与科学D.经世致用6.新文化运动时期,鲁迅在文章中写道:“苟有阻碍这前途者,无论是古是今,是人是鬼,是《三坟》《五典》,百宋千元,天球河图,金人玉佛,祖传丸散,秘制膏丹,全都踏倒他。
”材料表明鲁迅先生( )A.要求推翻君主专制政体B.彻底否定封建传统文化C.主张宣传马克思主义D.号召发动群众革命7.新文化运动时期出现了文言文与白话文之争。
2019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60讲新文化运动模拟演练岳麓版1.近代中国在不同时期学习西方的侧重点各有不同,五四运动之前大致经历了从“器物”到“制度”再到“思想文化”三个层面的变化。
这种变化主要缘于 ( B )A.对西学认知的程度B.社会变革进程的需求C.政府推行西学的力度 D.传统文化势力的强弱[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旨在考查再认再现相关史实的能力。
甲午战争的失败标志着洋务运动的破产,使得先进的中国人开始主张学习西方的民主政治。
辛亥革命失败后,先进的中国人开始认识到启发民智的重要性。
即近代中国学习西方由“器物”向“制度”再向“思想”的转变,体现了社会变革进程的需要,故本题应选B项;A项应由B项所致,故与设问要求“主要缘于”不符;政府对洋务运动、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分别持支持、反对、反对的态度,故C项的表述错误;自洋务运动起至新文化运动期间,传统文化势力一直较强,故D项的表述错误。
2.1919年3月,《申报》报道一名参议院议员指责北京大学某教授“有离经叛道之鼓吹”。
这是指该教授 ( A )A.抨击尊孔复古B.抨击军阀统治C.提倡科学精神D.提倡民生主义[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新文化运动,旨在考查再认再现相关史实的能力。
由题目中的信息“1919年……北京大学教授……离经叛道”可知此应为新文化运动期间全盘否定儒学的现象,故本题应选A项;B、C两项均无法体现“离经叛道”,故排除;D项由孙中山于1905年提出,早于题目中的时间“1919年”,故排除。
3.一位学者评价说:“当时知识分子不但没有全盘反传统,而且使不少被尘封或淹没了的传统重现光芒。
例如,不登大雅之堂的白话小说,成了中国文学史的重要内容;作为传统文化的民间文学,第一次真正进入了大学的学术殿堂。
”这一观点认为新文化运动( D )A.反对旧道德崇尚现代文化B.混淆了先进与落后的界限C.充分肯定了文言文的价值D.存在对旧文化的传承与创新[解析] 本题考查新文化运动,考查对材料信息的辨析和所学知识的迁移运用能力。
岳麓版 2019 高考高中历史一轮复习知识点分类练习从维新思想到新文化运动一、 (每小 4 分,共 48 分 )1.(2017·广汕期末 )1898 年,日本原内理大臣伊藤博文,个三年前逼迫清政府《关条》的人却受到了一些地方大英雄般的迎。
光皇帝接他也:“ 国自新后,庶成熙,皆出侯手定,各国无不仰,无不美,朕亦佩于心。
” 反映了()A.民族国家念尚未形成B.清政府列侵的工具C.族地方力的起D.当法新的社会气解析据材料的 1898 年,正戊戌法期,再据材料“ 国自新后,庶成熙,皆出侯手定,各国无不仰,无不美,朕亦佩于心”可以得出清政府的皇帝及官受到当法新的社会气的影响才会伊藤博文如此尊重,故 D 。
答案D2.(2018· 西咸阳研 )19 世末,多知分子究温文雅的礼念提出了疑,而化有加。
如复曾“中国之人好古而忽今,西之人力今以古”。
些言行 ()A.旨在重建中国的文化体系B.有明全西化的向C.符合救亡存的代需要D.托古改制作了准解析据材料中“19 世末”,可知是民族危机刻,而当多知分子“ 化有加” 和复的主可以看出想要借助西学来挽救民族危亡,所以些言行符合了当的代需要,故 C 。
答案C3.(2018·广深圳模 )甲午后,梁启超写道:“吾国之大患,由国家其民奴隶,之既久,民之自亦如奴隶焉。
⋯⋯奴隶于主人之事,罕有关心者,非其性然也,使之然也。
”在梁看来,中国之“大患”在于()A.制政治致人民缺乏公民利B.国民素状况阻碍民主化展C.社会矛盾激化致使治危机加D.公民意与民族意重缺失解析据干中“民之自亦如奴隶焉。
⋯⋯ 奴隶于主人之事,罕有关心者”可知梁启超当的国民缺乏公民、民族意,故 D 。
答案D4.(2017·广汕期末 )中山在《民族主》中指出欧洲所以乎中国之上,不是政治哲学,完全是物文明,但由于中国受外来民族的迫,侵入了新文化,新文化力横行中国,甚至有的人以有了新文化,便可以不要旧道德。
2019届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复习题:第五单元第21课新文化运动一、单选题1.“民众以为清室退位,即天下事大定,所谓‘民国共和’则取得从来未有之名义而已。
至其实质如何,都非所问。
”这说明()A.新文化运动具有历史必要性B.辛亥革命具有坚实的群众基础C.国民革命结束了君主专制制度D.君主立宪制得到民众的普遍支持2.蔡元培先生在《我是怎样做北京大学校长的》里称:“我们第一要改革的,是学生的观念……尤其北京大学的学生,是从京师大学堂‘老爷’式学生嬗继下来……他们的目的,不但在毕业,而尤注重在毕业以后的出路……这种科举时代遗留下来的劣性根,是于求学上很有妨碍的……”,就此你认为蔡元培主张新文化运动的目的是()A.反对复古尊孔潮流 B.传播民主科学思想C.造就现代知识分子 D.维护民主共和制度3.“一战”期间,陈独秀等人在上海出版了一份以青年为对象的刊物,发刊词中有这样两句话:“笃古不变之族,日就衰亡;日新求进之族,方兴未已。
”作者“求变”主要针对()A.教育制度 B.军事技术 C.经济组织 D.思想观念4.20世纪20年代中期,有这样一种进步思想,它倾注了创立者毕生心血,融铸了中西思想文化精粹,团结了各个革命阶级和阶层的人民群众,对中国民主革命进程产生了重大影响。
“它”是指()A.陈独秀的激进民主思想B.孙中山的新三民主义C.康有为梁启超的维新思想D.毛泽东的“工农武装割据”思想5.有著名学者指出,新文化运动之“新”,不在“民主”与“科学”,而在个人主义,由此可知新文化运动()A.促进了人们思想的解放B.民主与科学的内容已缺乏新意C.对广大民众的影响较小D.阵营内部存在分歧6.某民意测验机构在北京大学学生中进行调查,要求每个学生选出一位在新文化运动时期和五四运动时期贡献最大的人物,结果胡适得票数名列前茅。
胡适的有关活动对其票数有影响的是:①“文学革命”中要求用白话文取代文言文;②提出“兼容并包,思想自由”的办学方针;③主要宣传实用主义,主张社会主流③李大钊第一次举起社会主义大旗④马克思主义与非马克思主义论战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13.胡适提倡“人生最神圣的责任是努力思想得好”,即不依傍、不育从。
课时作业34 西学东渐及新文化运动(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9·南宁高三模拟]魏源在《海国图志》中述及菲律宾、印尼亡国,越南、缅甸抵御外敌时指出“夷烟夷教,毋能入界,嗟我属藩,尚堪敌忾”;他还探讨英国所以强大的原因,对照中国的积弱,提出自守、攻夷、款夷之策。
这反映出魏源( ) A.认识到社会发展的近代化B.放弃了天朝上国的观念C.经世治国的儒生情怀D.“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解析:根据材料“对照中国的积弱,提出自守、攻夷、款夷之策”,结合魏源的思想主张,可以看出魏源根据实际提出了一些抵抗外敌的主张,反映了他经世治国的儒生情怀,故C项正确;魏源的认识中没有涉及近代化,故A项错误;材料并没有体现天朝上国的观念发生变化,故B项错误;材料只涉及“制夷”,没有反映魏源要学习西方,故“师夷”的内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D项错误。
答案:C2.[2019·营口高三诊断]中国士人原本是以文野来区分华夷,自认居于世界文化的中心,而视洋人为野而不文的“夷狄”。
鸦片战争后,开始降节学习“夷狄”之“长技”,后来发展到倾慕“泰西”的学问,蜂拥出洋游学。
这一变化说明( )A.全盘西化成为近代新思潮的主流B.中国传统文化在中西竞争中受重挫C.中国士人面临文化落差一味逃避D.中西文明从冲突对立转向平等对话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古代中国人以华夏自居,自认为自身文化昌盛,对于文化落后,不识礼义廉耻的民族蔑称为“夷狄”;而近代中国受到西方先进工业文明的冲击,转而“倾慕泰西的学问,蜂拥出洋游学”;表明中国文化在中西竞争中受重挫,使中国人民不得不重新审视传统文化,学习西方先进文化,B项正确。
材料中仅提及近代国人“倾慕泰西的学问,蜂拥出洋游学”,并未体现全盘西化思想,A项错误。
面对落后农业文明和先进工业文明的落差,中国士人选择积极学习西方先进文化,而不是一味逃避,C项错误。
新文化运动自我达标测评封建制度在中国存在了两千多年,封建思想毒害了许多人的心灵。
辛亥革命之前,不论是资产阶级维新派还是革命派,都没有彻底批判封建思想;辛亥革命之后,北洋军阀继续用封建思想来束缚人的头脑,于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思想解放运动即新文化运动发生了。
据此回答1~8题。
1、前期的新文化运动与资产阶级改良派、革命派的思想相比,就其作用而言,主要“新”在A、传播了资产阶级民主平等思想B、较为彻底地批判了封建思想c、绝对肯定了西方文化的进步性D、深入研究和传播了马克思主义2、有人说新文化运动是维新变法和辛亥革命的继续。
其主要含义是指A、主张民主制度B、倡导学习西方C、反对尊孔复古D、坚持反封建3、新文化运动把反对儒家传统道德作为斗争矛头所向,最主要的原因是A、儒家思想是维护封建统治的理论依据B、当时北洋军阀推崇儒家思想C、儒家思想比资产阶级文化落后D、儒家思想阻碍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4、新文化运动的核心内容是A、民主与科学B、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C、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D、宣传马克思主义5、关于近代前期的维新派思潮,民主革命思想和激进的民主主义思潮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是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产物B、在中国具有广泛的社会基础c、是爱国知识分子向西方学习的产物D、是进步和爱国的思潮6、新文化运动中,陈独秀提出“德先生”和“赛先生”口号的进步意义体现在①反对封建专制统治②反对愚昧,促进科学事业的发展③促进中国的富强④促进中国对社会主义思潮的研究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③④D、①②④7、蔡元培任北大校长之后,提出“北大者,为囊括大典,包罗万众之最高学府”“无论何种学派,苟其言之成理,持之有效,尚不达自然淘汰之命运、即使彼此相反,也听他们自由发展。
”其主要目的是A、听任各种思想自由发展B、缓和政治派系矛盾,鼓励学术研究C、提高北大学术研究水平D、倡导传播资产阶级文化8、新文化运动的兴起是下列哪些要求在文化上的反映①推翻帝制②实行资产阶级民主政治③反对封建军阀的统治④宣传马克思主义A、①③B、②③C、①③④D、①②③9、阅读下列材料:国人而欲脱蒙昧时代,羞为浅化之民也,则急起直追,当以科学与人权并重。
高中历史(岳麓版)一轮复习知识点分类练习卷:从维新思想到新文化运动从维新思想到新文化运动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9·广东汕头期末)1898年,日本原内阁总理大臣伊藤博文访华,这个三年前逼迫清政府签订《马关条约》的人却受到了一些地方大员英雄般的欢迎。
光绪皇帝接见他时也说:“贵国自维新后,庶绩成熙,皆出贵侯手定,各国无不钦仰,无不赞美,朕亦时佩于心。
”这反映了() A.民族国家观念尚未形成B.清政府沦为列强侵华的工具C.汉族地方势力的兴起D.当时变法维新的社会风气解析据材料的时间1898年,正值戊戌变法期间,再据材料“贵国自维新后,庶绩成熙,皆出贵侯手定,各国无不钦仰,无不赞美,朕亦时佩于心”可以得出清政府的皇帝及官员受到当时变法维新的社会风气的影响才会对伊藤博文如此尊重,故选D项。
答案 D2.(2019·陕西咸阳调研)19世纪末,许多知识分子对讲究温文尔雅的传统礼仪观念提出了质疑,而对进化论赞赏有加。
如严复曾强调“中国之人好古而忽今,西之人力今以胜古”。
这些言行()A.旨在重建中国的文化体系B.带有明显全盘西化的倾向C.符合救亡图存的时代需要D.为托古改制作了舆论准备解析据材料中时间“19世纪末”,可知是民族危机时刻,而当时许多知识分子“对进化论赞赏有加”和严复的主张可以看出想要借助西学来挽救民族危亡,所以说这些言行符合了当时的时代需要,故选C项。
答案 C3.(2019·广东深圳模拟)甲午战后,梁启超写道:“吾国之大患,由国家视其民为奴隶,积之既久,民之自视亦如奴隶焉。
……奴隶于主人之事,罕有关心者,非其性然也,势使之然也。
”在梁看来,中国之“大患”在于()A.专制政治导致人民缺乏公民权利B.国民素质状况阻碍民主化发展C.并未全盘否定中国传统文化D.对中国传统文化有正确认识解析据题干材料“即孔教亦绝非无可取之点,惟未可以其伦理学说统一中国人心耳”可知陈独秀并未全盘否定中国传统文化,故选C项。
课时规范练41西学东渐与新文化运动1.(2017河南天一大联考测试四,15)魏源在《海国图志》中建议:聘请洋人当指导,仿造西洋船舰火器;对于能制造西洋船舰火器的人,授予科甲出身。
上述建议()A.推动西方文化传播B.表明国人开始学习西方C.具有离经叛道的意味D.促进了晚清军事近代化2.(2017福建厦门期末,7)林则徐到广东后,知道中国军器不如西洋,所以开始购买外国船炮,同时派人翻译外国刊物;可他怕清议派的指责,不敢公开提倡改革。
这说明()A.士大夫阶层缺乏独立精神B.清政府加强了思想控制C.西方侵略抑制了社会变革D.官僚集团内部斗争激烈3.(2017四川德阳二模,28)19世纪六七十年代,李鸿章一再著文强调,中国的“制度文章”“科技水平”远超西方,西方科技如算学、矿学、化学、地学等都是从中国学的;王韬也认为,“礼乐制度、天算器艺,无不由中国流传及外”。
这些主张()A.超越了“中体西用”的范畴B.减轻了传播西方文明的阻力C.打破了“华夷之辨”的偏见D.成为了洋务运动的科学依据4.(2017湖北仙桃期末,18)1875年,郑观应在《易言》中写道:泰西列国“设有上下议院”“所冀中国上效三代之遗风,下仿泰西之良法,体察民情,博采众议。
”这一认识()A.是对“中体西用”的具体表述B.奠定维新变法的理论基础C.对洋务派的思想有所突破D.反映了顽固派的政治主张〚导学号25390102〛5.(2017新疆乌鲁木齐二模,20)康有为的《孔子改制考》刊登后,张之洞批评他“忘亲”“忘圣”,翁同龢说他“居心叵测”,孙家鼐认为必然“导天下于乱”,湖南巡抚陈宝箴要求皇帝“饬下康有为……自行销毁”。
《孔子改制考》遭到抨击的主要原因是()A.维新变法运动遭遇阻力B.动摇了封建统治的思想C.颠覆了士大夫传统认识D.康有为曲解“托古改制”6.(2017江苏徐州三模,7)梁启超说:“新民云者,非欲吾民尽弃其旧以从人也。
新之义有二:一曰淬厉其所本有而新之;二曰采补其所本无而新之。
一、选择题1、19世纪40年代初,魏源《海国图志》出版,在国内几无反响,印数不过千册。
二十年后,在日本畅销《海国图志》已在中国绝版。
这突出反映了当时()A、中国近代印刷业滞后B、清政府实行文化钳制政策C、社会变革意识淡薄D、魏源思想主张脱离中国实际解析:《海国图志》是当时介绍西方历史地理最翔实专著,由于中国受传统华夷观影响,不重视西方。
二十年后该书在日本极为畅销,为民族危机严重日本进行明治维新提供了指导,而在民族危机同样严重中国该书却已绝版。
这反映出中国社会变革意识淡薄,故C项正确。
答案:C2、“(它)毕竟使中国人看到了另一个陌生世界,看到了那个世界部分,并设法把这部分引进到中国来,而成为中西文化频繁接触后当时两者可能结合一种形式……给僵化封建文化打开了缺口。
”材料评述进步思想是() A、经世致用B、师夷长技C、中体西用D、托古改制解析:题目中“设法把这部分引进到中国来”,说明真正引进了西方东西,最早引进西方技术是洋务派,不是明末清初思想家们,故A项错误;也不是师夷长技,提出“师夷长技”林则徐和魏源没有把西方技术引进中国,故B项错误;中体西用是洋务派观点,洋务派最早将引进西方科技付诸实践,故C项正确;托古改制是康有为改革变法策略,故D项错误。
答案:C3. 光绪二十四年(1898)五月,维新派代表人物康有为从“中体西用”角度论述了科举制度改革必要性。
这表明他()A、在戊戌变法初期思想趋于保守B、认同洋务派“中体西用”思想C、在教育改革方面与洋务派观点一致D、所说“体”和“用”与洋务派不同解析:本题侧重考查学生结合所学知识探讨问题能力。
“中体西用”多用于概括洋务派思想,题干称维新派代表人物也运用“中体西用”说法来推行改革,目是要学生区别两者不同。
说康有为在变法之初就趋于保守没有依据,也与常理不符。
说维新派认同洋务派“中体西用”,忽略了两者近乎质差别。
在教育改革方面两者差别也很明显,维新派主张改革科举制度,而从整体上看,洋务派只是主张学习西方教育。
2019-2020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研析教案第4单元单元总结岳麓版必修1专题一全面认识近代西方列强侵华的影响1.对西方而言:侵华实质上体现了西方国家以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征服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既为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原料产地和销售市场,也影响了列强间的相互关系,各国在侵华过程中既勾结又相互争夺。
2.对中国而言,列强侵华的影响表现为双重性(1)破坏了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剥夺了中国无数人的基本生存权,疯狂地掠夺中国人民的财产和国家财富;政治上通过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攫取特权,使得其侵略“合法化”,中国领土、司法、海关等主权遭到严重破坏;经济上控制中国经济命脉,使中国经济丧失了独立地位,造成中国近代的贫困和落后。
总之,中国的社会性质、社会矛盾和革命任务都发生了变化,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列强在侵华的同时客观上也把西方先进的技术、思想文化传入中国,给旧制度和旧观念以前所未有的冲击;同时也加速了中国自然经济解体,为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创造了条件,促进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专题二近代前期中国人民进行的抗争与探索的特征(1840~1919年)——答题之前要列提纲解答非选择题,类似于写作文,只不过是把写作的内容范围给予了限定而已。
历史非选择题的得分要素中,最重要的是答案要点要全。
而答案要点要想做到基本不漏,在答题前列个提纲是必要的。
答题前列提纲,可以有效地避免答题的盲目性,不致于想起什么就随便乱答,做到答题的目的性和针对性明确。
还可以达到答题的条理性与层次性的效果。
列提纲要简单,每个设问可写简单的几个字,记下审题的思路即可。
审题突破图片是研究历史的重要资料。
甲、乙、丙三同学研究了下列图片后,发表了各自的看法。
十八星旗飘扬于孙中山主持召开湖北军政府第一次国务会议天坛祭天甲:20世纪初的中国,已经出现了民主政治的曙光。
乙:很可惜,民主与近代中国擦肩而过。
丙:其实,事情没这么简单。
在当时,民主梦想的破灭是必然的。
第二十一课新文化运动同步训练一、选择题1.徐中约《中国近代史》记载:“民国的建立并没有带来和平、秩序和统一……明显地,采取共和体制而带来的政治面貌,并不足以革新国家,还需要有一些更基本的运动来唤醒国家及人民。
”据此推断作者的真正意图是A.深化思想启蒙以促进国家革新B.辛亥革命没有带来社会变化C.中华民国建立导致了社会动荡D.共和体制还不足以革新国家2.1920年,北洋军阀政府教育部先后两次下令改小学一、二年级的“国文”为“国语”,并且规定到1922年废止小学文言体教材。
由此表明A.新文化运动推动了教育语体改革B.教育制度改革开始走向基层社会C.新文化运动已经深入社会的下层D.胡适陈独秀等大力提倡文学革命3.胡适在倡导“整理国故”运动时说:“就是从乱七八糟里面寻出一个条理脉络来;从无头无脑里面寻出一个前因后果来;从胡说谬解里面寻出一个真意义来;从武断迷信里面寻出一个真价值来。
”这表明胡适A.认为传统思想文化没有系统化B.力图推动传统文化的现代转型C.反对社会主义思想在中国传播D.与新文化运动的宗旨背道而驰4.教育新闻网曾撰文指出:“新文化运动以来,国民道德水平下降,思想混乱形势严峻,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浪潮带动文化全球化,我们会不会成为没有精神家园的流浪儿……”这里作者主要是针砭新文化运动A.引进西方学说B.批判尊孔复古思潮C.提倡文学革命D.彻底否定民族文化5.陈独秀指出:“宪政实施有二要素,一曰:庶政公诸舆论,一曰人民尊重自由,否则虽由优秀政党掌握政权,号称政党政治则可,号曰称立宪政治则犹未可,以其与多数国民无交涉。
”这表明陈独秀主张A.政党政治B.国民政治C.立宪政治D.社会主义6.鲁迅用白话文写的痛斥一切所谓的“仁义道德”,呼吁人们推翻人吃人的制度的文章是:A.《狂人日记》B.《我的马克思主义观》C.《文学革命论》D.《文学改良刍议》7.北大能够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主要是下列哪一人物的努力?A.陈独秀B.蔡元培C.李大钊D.鲁迅8.1923年清华大学公开征集校歌,王鸾翔先生应征的歌词被公认为最能代表中国文化之精神,体现清华教育的宗旨。
练案[59]必修三第五单元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第60讲新文化运动一、选择题1.(2018·河北“名校联盟”质监)在中国近代,五四时代的思想是非常活跃的。
“五四时期对人格的尊严,对人的自由,对学术的独立探讨精神,这些价值正是当前我们开发社会资本,培养文化能力,发展有创见性的理论思维、道德理性和精神价值的必要条件”。
五四时期,思想多元化局面出现的根本原因是导学号26813141(B)A.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根本变化B.各种政治力量寻找中国未来发展的道路C.当时的中国政府推行较为开明的文化政策D.帝国主义对华文化侵略的放松[解析]五四时期的中国仍然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社会性质没有变化,故A项错误;一定时期的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五四运动思想的多元化说明当时对于如何实现中国的独立与民主存在着不同的探索,故B项正确;当时的中国处于北洋政府的黑暗统治之下,文化政策并不开明,故C项错误;五四时期并未放松对华文化侵略,故D项错误。
2.(2018·河南中原名校考评)年轻的胡适在1917年从美国归来时表达了“二十年不谈论政治”的决心,似乎表达了整个新文化界的普遍情绪。
这表明当时导学号26813142 (C)A.政治改革的成效不大B.新文化运动方向发生变化C.学者们崇尚思想革命D.民众对政治救国不感兴趣[解析]材料“不谈论政治”的态度,并不能说明客观上政治改革的成效,故A项错误;材料“二十年不谈论政治”,反映出这是新文化运动一贯的方向,故B项错误;材料“不谈论政治”的主要原因是学者们崇尚思想革命,故C项正确;材料“不谈论政治”的态度,关注思想革命并不能说明民众对政治救国兴趣变化,故D项错误。
3.(2018·河南中原名校考评)袁伟时指出,新文化运动的初衷是通过普及西方的现代文明知识,帮助中国人冲破意识形态牢笼,实现思想变革,为自由、民主在中国生根奠定基础。
这表明新文化运动的主要背景是导学号26813143(C)A.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封建统治B.资产阶级知识分子队伍壮大C.北洋政府掀起尊孔复古的逆流D.“西学东渐”潮流的迅猛发展[解析]材料的关键信息是“帮助中国人冲破意识形态牢笼”,即摆脱儒家思想为代表的封建思想的束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