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线网络技术导论-4
- 格式:ppt
- 大小:8.79 MB
- 文档页数:172
邢台学院实验报告课程名称无线网络技术导论实验实验项目实验一、认识无线局域网硬件设备授课教师王慧斌专业班级10网工本1班学号2010A21209学生姓名刘沼辉系部信息科学与技术2012~2013学年度第2学期●实验目的及要求:认识无线网络设备和网卡,了解他们的工作原理●实验环境:Pci接口无线局域网卡,usb接口无线网卡,无线ap●实验内容及步骤:1. 无线局域网络基本组成一个简单的无线局域网络,一般由无线接入点(AP)、无线网卡以及计算机等设备组成。
2. 无线局域网卡无线局域网卡是无线局域网络和计算机连接的中介,在无线信号覆盖区域中,计算机通过无线网卡,以无线电信号方式接入到局域网中。
按照接口标准,无线网卡可以分为:台式机专用的PCI接口无线网卡,如图1.1所示;笔记本电脑专用的PCMICA接口网卡,如图1.2所示;还有一种是广泛应用的USB无线网卡,如图1.3所示。
图1.1 PCI接口无线局域网卡图1.2 PCMICA接口网卡图1.3 USB接口无线网卡使用USB无线网卡时,只需把该网卡插入到计算机的USB端口,安装驱动程序,就可以自动搜索附近地区的信号,接入无线局域网络。
使用十分方便,受到用户广泛的欢迎。
通过无线网卡之间的直接连接,就可以组成一个最简单的无线局域网络,如图1.4所示。
图1.4 无线网卡连接形成的网络3. 无线AP无线AP也称为无线网桥,如图1.5所示。
无线AP的作用类似于有线以太网中的集线器,与集线器不同的是,无线AP与计算机之间的连接是通过无线信号方式实现。
图1.5 无线接入设备AP 图1.6 无线AP连接的无线局域网络实验结果及体会:通过本次试验了解了无线局域网的基本组成,以及了解了各种硬件设备的结构和功能。
国开网络安全导论形考任务一答案1. 网络安全的定义网络安全是指保护计算机网络系统和其中的数据不受未经授权的访问、使用、泄露、破坏和干扰的技术、政策、法律的总称。
2. 网络攻击的分类网络攻击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拒绝服务攻击(DoS攻击):通过使目标系统无法正常提供服务而瘫痪网络。
拒绝服务攻击(DoS攻击):通过使目标系统无法正常提供服务而瘫痪网络。
- 分布式拒绝服务攻击(DDoS攻击):利用多个发送源对目标系统进行拒绝服务攻击。
分布式拒绝服务攻击(DDoS攻击):利用多个发送源对目标系统进行拒绝服务攻击。
- 网络钓鱼攻击:通过伪造合法网站或电子邮件等手段,骗取用户的个人信息。
网络钓鱼攻击:通过伪造合法网站或电子邮件等手段,骗取用户的个人信息。
- 恶意软件攻击:通过植入恶意软件(如病毒、蠕虫、木马等)感染系统,实施攻击。
恶意软件攻击:通过植入恶意软件(如病毒、蠕虫、木马等)感染系统,实施攻击。
- 网络侦察攻击:通过收集目标网络的信息,获取对其进行攻击的有利素材。
网络侦察攻击:通过收集目标网络的信息,获取对其进行攻击的有利素材。
- 入侵攻击:通过非法手段获取系统的权限,对目标系统进行未授权操作。
入侵攻击:通过非法手段获取系统的权限,对目标系统进行未授权操作。
- 数据泄露攻击:通过非法手段获取数据并将其传播或出售给他人。
数据泄露攻击:通过非法手段获取数据并将其传播或出售给他人。
- 密码破解攻击:通过暴力破解或利用密码弱点等手段获取密码从而入侵系统。
密码破解攻击:通过暴力破解或利用密码弱点等手段获取密码从而入侵系统。
3. 网络安全防御措施为了提高网络安全,以下是一些常用的网络安全防御措施:- 防火墙:设置防火墙以过滤网络流量,控制网络访问权限。
防火墙:设置防火墙以过滤网络流量,控制网络访问权限。
- 入侵检测系统(IDS):监测网络流量,识别和阻止潜在的入侵行为。
入侵检测系统(IDS):监测网络流量,识别和阻止潜在的入侵行为。
第一章名词解释1、无线体域网:无线局域网是由依附于身体旳多种传感器构成旳网络。
2、无线穿戴网:是指基于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与可穿戴式计算机技术、穿戴在人体上、具有智能搜集人体和周围环境信息旳一种新型个域网。
3、TCP/IP:P12,即传播控制协议/因特网互联协议,又名网络通讯协议,是Internet最基本旳协议、Internet国际互联网络旳基础,由网络层旳IP协议和传播层旳TCP协议构成。
4、OSI RM:即开放系统互连参照模型。
第一章简答1、简述计算机网络发展旳过程。
答:计算机网络发展过程可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诞生阶段;第二阶段:形成阶段;第三阶段:互联互通阶段;第四阶段:高速网络技术阶段。
(假如想加详细事例查p1-2)2、无线网络从覆盖范围可以提成哪些类?请合适举例阐明。
答:无线网络从覆盖范围可分为如下三类。
第一类:系统内部互连/无线个域网,例如:蓝牙技术,红外无线传播技术;第二类:无线局域网,例如:基本服务区BSA,移动Ad Hoc网络;第三类:无线城域网/广域网,例如:蜂窝系统等。
3、从应用旳角度看,无线网络有哪些?规定举例阐明。
答:从无线网络旳应用角度看,可以划分出:①无线传感器网络,例如能实时监测、感知和采集多种环境或监测对象旳信息并通过无线方式发送到顾客终端;②无线Mesh网络,例如Internet中发送E-mail;③无线穿戴网络,例如能穿戴在人体上并能智能搜集人体和周围环境信息;④无线体域网,例如远程健康监护中有效地搜集信息。
4、目前主流旳无线网络种类有哪些?答:P5(不确定)WLAN,GPRS,CDMA ,wifi5、什么是协议?请举例阐明。
答:P9第一段第三句;协议是指通信双方有关怎样进行通信旳一种约定。
举例:精确地说,它是在同等层之间旳实体通信时,有关通信规则和约定旳集合就是该层协议,例如物理层协议、传播层协议、应用层协议。
6、与网络有关旳原则化有哪些?答:重要有:国际电信原则,国际ISO原则,Internet原则1.美国国际原则化协会(ANSI)2.电气电子工程师协会(IEEE)3.国际通信联盟(ITU)4.国际原则化组织(ISO)5.Ineter协会(ISOC)和有关旳Internt工程任务组(IETF)6.电子工业联合会(EIA)和有关旳通信工业联合会(TIA)7、无线网络旳协议模型有哪些特点?答:(p13)无线网络旳协议模型显然也是基于分层体系构造旳,不过对于不一样类型旳无线网络说重点关注旳协议层次是不一样样旳。
无线网络技术课程教学大纲(Wire1essNetworkTechnoIogy)学时数:32其中:实验学时:0课外学时:40学分数:2适用专业:计算机网络工程(本科)一、课程的性质、目的与任务本课程为计算机网络工程专业计算机网络技术及应用方向的选修课,适合于这个专业方向的本科生。
课程教学目的是要求学生掌握无线网络的基本传输技术、无线局域网、无线个人网、adhoc网、移动网络、传感器网络等网络技术及其基本原理。
初步学会分析和研究这些网络中存在的问题,并运用网络仿真等方法提出解决问题方案,且加以验证。
无线网络技术是计算机网络发展的新技术,要求能追踪前沿技术并培养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通过授课、作业、案例分析,培养学生思维和能力。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无线网络技术》是日益普及的计算机技术和飞速发展的网络通信技术相结合而产生的一门新兴学科.它的应用领域日渐扩大,它的影响力己经波及到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它已经成为社会重要的信息基础平台。
无线网络技术课程也随之成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网络工程专业及相关专业学生的重要课程之一,开设它主要任务就是培养出一批可以组建无线网络、使用无线网络、维护无线网络的应用型专业人才。
《无线网络技术》是融合无线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和嵌入系统的一门新型课程。
这门课程代表了计算机网络发展的方向。
这门课程包括了无线网络的基本传输技术、各种不同无线网络的架构及其标准协议。
主要是要研究这些网络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且加以验证。
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一)基本的无线传输技术;(二)IEEE802.i1无线局域网标准及其应用;(H)无线个人网的基本概念原理及其开发方法;(四)AdHoC网络的体系结构、路由体系、网络和移动管理;(五)mobi1e1P技术(包括mobi1eIPV4和mobi1eIPV6);(六)传感器网络体系结构,数据溶合、路由、安全等技术;(七)无线网络中的传输协议性能、评价及其改进三、课程的教学内容、重点和难点第一章绪论(2学时)主要讲述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历程、无线网络的兴起、网络体系结构、协议参考模型、与网络第二章无线传输技术基础(4学时)主要讲述无线传输媒体、天线、传播方式、直线传输系统中的损伤、移动环境中的衰退、多普第三章无线局域网(4学时)讲述无线局域网的特点、无线局域网的体系结构与服务、无线局域网的协议体系、IEEE8O2.11物理层、IEEE8O2.11媒体访问控制层、其他IEEE802.11标准、WiFi保护接入等内第四章无线个域网(4学时)主要讲述IEEE802.15标准、蓝牙技术简介、蓝牙无线电规范、蓝牙基带规范、蓝牙链路管理第五章无线城域网(4学时)主要讲述无线城域网概况、802.16协议体系、802.16的物理层、802.16的MAC层、MAC层的第六章无线广域网(2学时)主要讲述无线广域网概述、802.20技术特性、802.20与其他技术间的关系、802.20展望等内第七章移动AdHoC网络(4学时)主要讲述移动AdHOC网络的定义和特点、AdHOC网络的MAC层、AdHoC网络的网络层、AdHoc 网络的IP地址分配技术、AdHoc网络的QoS问题、AdHoc网络的安全问题、AdHoC网络的应用等第八章无线传感器网络(4学时)主要讲述什么是无线传感器网络、无线传感器网络的体系结构、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特点、无线传感器网络应用、无线传感器网络的MAe协议、无线传感器网络路由协议、无线传感器网络的拓扑控制、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定位技术、无线传感器网络的时间同步机制、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安全技术、无线传感器网络数据管理等知识。
1.以下关于UID技术体系的结构的描述中,错误的是()A.泛在识别码U-code相当于EPC码,存储在RFID标签中B.泛在通信器采用IEEE802.3协议标准C.U-code解析服务器根据U-code码,解析出存放该U-code码信息的服务器地址D.客户与U-code解析服务器、信息系统服务器的通信都采取了身份认证与加密传输答案:B2.以下关于被动式RFID标签工作原理的描述中,错误的是()A.被动式RFID标签也叫做“无源RFID标签”B.当无源RFID标签接近读写器时,标签处于读写器天线辐射形成的远场范围内C.RFID标签天线通过电磁感应产生感生电流,感应电流驱动RFID芯片电路D.芯片电路通过RFID标签天线将存储在标签中的标识信息发送给读写器答案:C3.以下关于RFID读写器功能的描述中,错误的是()A.读写器与RFID标签、读写器与计算机之间的通信B.能够实现在有效读写区域内实现对多个RFID标签同时读写的能力C.能够对固定或移动RFID标签进行识别与读写D.能够校验出传输到计算机数据中的错误答案:D4.以下关于物联网对象名字服务ONS工作过程的描述中,错误的是()A.读写器将待识别的EPC码通过本地服务器转换为互联网进程通信用的端口号(ID)B.本地ONS解析程序再转换成一个对应DNS域名,并传送给本地ONS服务器C.如果没有相应的DNS域名记录,就将待解析的域名提交给高层ONS服务器D.高层ONS服务器将解析IP地址回送给本地服务器,以获取EPC码的物品信息答案:A5.以下关于超高频与微波段RFID标签特点的描述中,错误的是()A.超高频与微波段RFID标签通常简称为“微波标签”,分为无源与有源两类B.无源超高频与微波段RFID标签的最大工作距离大于1米,典型值为4~7米C.有源超高频与微波段RFID标签的最大工作距离可以超过百米D.对于超高频与微波段RFID标签的读写器天线的设计没有特别的要求答案:D6.以下关于欧洲物联网发展四个阶段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无线网络技术导论课程设计一、背景介绍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和应用,无线网络技术越来越成为人们生活、工作、娱乐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从最早的无线电波传送语音、图像和数据,到今天的4G和5G 移动通信网络,无线网络技术在不断发展、更新。
在这个基础上,学习和掌握无线网络技术成为了很多相关专业的必修课程。
二、课程设计目的本次课程设计旨在通过实践,让学生了解和理解无线网络的基本原理和技术,并在此基础上独立完成一个无线网络仿真实验,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掌握本课程知识的能力。
三、课程设计要求1.学生需要了解无线网络的基本术语、无线电波特性等,掌握无线网络通信的基本知识;2.学生需要通过学习相关软件,熟悉并掌握无线网络仿真工具的操作;3.学生需要结合已学知识,独立完成一个无线网络仿真实验,并书写实验报告。
四、课程设计流程1. 学习基本原理在课堂上,学生需要听取教师关于无线网络基本原理的讲授,例如无线电波频段、无线信道特性、无线信号调制、传输协议等等,打好无线网络的基础概念和理论基础。
2. 学习无线网络仿真工具学生在完成对基本原理的学习后,需要掌握无线网络仿真工具的使用,例如NS-3、OPNET、Matlab等等。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需要了解仿真软件的特点和功能,培养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仿真实验根据老师选定的主题或自己选择的主题,学生需要进行一定规模的无线网络仿真实验。
在实验过程中,学生需要运用自己的理论知识,完成相关参数的设定和仿真实验的操作,获取结果数据并进行分析。
4. 实验报告学生需要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实验报告的书写并提交,实验报告需要详细描述自己采用的仿真方法、实验过程和实验结果分析。
实验报告需要书写完整、内容准确。
五、课程设计成果形式本次课程设计以实验报告为主要成果形式,实验报告内容要求规范、详细、准确。
除此之外,学生也可以通过口头报告、PPT展示、小组讨论等形式来展示自己的实验成果。
六、结语本次无线网络技术导论课程设计旨在让学生通过实践,掌握和应用无线网络技术的基本原理和相关工具,提高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及独立解决问题能力。
网络安全导论简介网络安全导论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一门基础课程,旨在介绍网络安全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技术,以帮助学生建立网络安全意识和网络安全知识体系。
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和普及,网络安全问题变得越来越突出和重要。
网络攻击日益增多,网络犯罪活动频繁发生,给个人和组织的信息安全带来了严重威胁。
网络安全导论课程的学习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网络安全基本概念:介绍网络安全的基本定义、原则和目标。
学习网络威胁和风险评估,了解常见的网络攻击手段和对策。
2.密码学基础知识:介绍密码学的基本概念和密码学基本原理。
学习对称加密和非对称加密算法,了解数字签名和消息认证码等密码学技术。
3.网络安全协议:介绍常用的网络安全协议,如IPSec、SSL/TLS和SSH等。
学习这些安全协议的工作原理和实际应用,了解如何使用安全协议保护网络通信数据的安全性。
4.网络安全管理:介绍网络安全管理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学习网络安全策略的制定和执行,了解网络安全事件的应对和处理。
5.网络攻击与防范:介绍常见的网络攻击方式,如黑客攻击、病毒、木马和钓鱼等。
学习网络攻击的原理和手段,了解网络防御的基本原则和技术。
在学习网络安全导论课程的过程中,学生需要通过理论学习、实验实践和案例分析等方式,掌握网络安全的基本概念和基本技术。
同时,课程还注重培养学生的网络安全意识和安全思维,提高他们的网络安全防范能力和应对能力。
网络安全导论课程的学习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学生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它为学生们提供了必要的网络安全基础知识,为他们深入学习和研究网络安全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其次,学习网络安全导论课程可以使学生们增强网络安全意识和安全防范能力,更好地保护自己和他人的信息安全。
最后,网络安全导论课程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竞争力。
综上所述,网络安全导论课程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学习这门课程可以帮助学生建立网络安全知识体系,提高网络安全防范能力,为他们未来从事网络安全相关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电子科学技术导论(霸哥整理版)一、电路与电磁场1、电路的分析方法(1)克希霍夫定理(2)特勒根定理(3)节点电流法、回路电压法(4)线性电路的时域分析(5)线性电路的频域分析(6)非线性电路分析2、传统电路分析方法不适用的场合•频率很高•需直接研究电磁场、电磁波分布如:天线、电波传播、高速集成电路中的串扰现象、光纤中的模式、静电击穿现象二、电磁场、电磁波的研究与应用领域1、通信(1)有线通信光纤: 模式、极化、色散、衰减等波导: 模式、极化、色散、衰减等电缆: 模式、极化、色散、衰减、串扰器件: 模式、电磁耦合等(2)无线通信短波、微波中继、卫星通信、移动通信、个人通信、无线网络、无线接入、寻呼、集群2、雷达(RADAR)无线电探测和测距(Radio Detection and Ranging)发射并检测目标的回波(散射波)•连续波雷达测速•调频雷达测速、测距•动目标显示和脉冲多普勃雷达测距、移动目标•跟踪雷达•合成孔径雷达(SAR)成像•超视距雷达(高频)地波、天波•汽车防撞雷达•气象雷达•探地雷达•电磁散射、隐身、目标成像等3、遥感(Remote Sensing)•可见光波长短、分辨率高、夜间、云、雨等影响•红外可昼夜遥感、云、雨等影响•微波全天候、几何特性、体价电特性、分辨率不如光遥感•遥感三个组成部分:接收器、发射器、处理器•传感器与场景的相互作用•传感器的设计与测试技术•在地球科学方面的应用•主动式遥感散射计雷达•被动式遥感辐射计•成像4、电磁波与物质相互作用(1)电磁波与人体相互作用a. 电磁波治疗•治癌•微波手术刀•检测、诊断•治前列腺•微波针灸•微波治疗比激光优越之处1.透过率高2.微波天线遇组织粘结仍能辐射3.同样强度下微波凝结组织量大于激光4.微波摧毁组织至炭化无烟雾产生5.微波止血效果更好6.激光光纤插入组织易损坏7.微波机及其天线造价较低b. 电磁场对人体的影响微波设备安全标准5mw/cm2微波生物效应射频辐射危害标准国家频率安全界限条件说明美国 10MHz-100GHz 10mW/cm2 6min1mW/cm2 >6min 平均值短波 200V/m0.5A/m前苏联 0.1-30MHz 20V/m 5A/m30-300MHz 5V/m300MHz 10μW/cm2 6h/d100μW/cm2 2h/d中国中短波 20V/m 5A/m 长期职业暴露(1978) 微波 50μW/cm2 6h/d(2)微波化学可大大加速某些化学反应•微波诱导催化•微波消解•微波无机、有机合成•微波萃取矿物处理•微波除污•酒-陈化微波农业应用(3)灭菌消毒(4)微波等离子体•制备人造金刚石•表面改性处理•刻蚀5、电磁波能•微波输能•高频、微波加热、干燥、新型能源6、电磁兼容(Electromagnetic Compatibility,EMC)•电子系统在规定的电磁环境中按照设计要求而工作的能力。
安阳工学院专业课课程大作业课程名称(中文)无线网络技术导论成绩姓名王惠班级 09通信工程专升本学号 200902080001日期 2010-12-19蓝牙技术的特点和应用摘要:蓝牙仍然是一项发展中的技术,其应用目前应该说仍处于起步阶段,要真正达到大规模进入商用市场并在用户中普及,还有大量应用技术细节需要解决。
一项新技术的出现,人们对它抱的期望值往往很高,往往短期内不能令人满意,这是因为任何新技术的发展都需要有一个过程,蓝牙技术也不例外;技术标准统一,知识产权共享的优势是非常明显的,相信通过业界的共同努力,它未来的发展是不可限量的,从长远来看可能会超出人们的想象。
关键词:蓝牙网络1 蓝牙的来源蓝牙这个名称来自于第十世纪的一位丹麦国王 Harald Blatand , Blatand 在英文里的意思可以被解释为 Bluetooth( 蓝牙 )因为国王喜欢吃蓝梅,牙龈每天都是蓝色的所以叫蓝牙。
在行业协会筹备阶段,需要一个极具有表现力的名字来命名这项高新技术。
行业组织人员,在经过一夜关于欧洲历史和未来无限技术发展的讨论后,有些人认为用Blatand国王的名字命名再合适不过了。
Blatand国王将现在的挪威,瑞典和丹麦统一起来;他的口齿伶俐,善于交际,就如同这项即将面世的技术,技术将被定义为允许不同工业领域之间的协调工作,保持着个各系统领域之间的良好交流,例如计算,手机和汽车行业之间的工作。
名字于是就这么定下来了。
蓝牙的创始人是瑞典爱立信公司,爱立信早在1994年就已进行研发。
1997年,爱立信与其他设备生产商联系,并激发了他们对该项技术的浓厚兴趣。
1998年2月,5个跨国大公司,包括爱立信、诺基亚、IBM、东芝及Intel组成了一个特殊兴趣小组(SIG),他们共同的目标是建立一个全球性的小范围无线通信技术,即现在的蓝牙。
而蓝牙这个标志的设计:它取自 Harald Bluetooth 名字中的「H」和「B」两图1 蓝牙标志2 蓝牙构成蓝牙系统一般由天线单元、链路控制(固件)单元、链路管理(软件)单元和蓝牙软件(协议栈)单元四个功能单元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