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说》重点知识检测(附答案)
- 格式:docx
- 大小:16.37 KB
- 文档页数:6
师说1.下列加点字读音正确..的一项是()(5 分)A .嗟乎(ji ān)嘉奖(ji ā)阿谀(yú)师襄(xi āng)....B .跬.步(guǐ)经传.(zhuàn)以贻.(yí) 之苌.(cháng) 弘C.骐骥(qí)句读(dòu)颁白(bān)老聃(dān)....D.驽.马(nú)郯.子(t án)针砭.(bi ǎn)无长.(zh ǎng) 无少2.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5 分)A .孰.能无惑(谁,哪一个)其闻道也固.先乎吾(本来)B .彼童子之师(那些)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岂,哪)..C.余嘉.其能行古道(赞赏)士大夫之族.(类、辈)D.作《师说》以贻之(赠送)是故无贵无贱(没有)..3. 下列对加点词语表述正确..的一组是( ) (5 分)①古之学者必有师②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③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④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⑤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⑥吾从.而.师之A.全不相同 B .②③⑤和现在的用法相同C.全都相同 D .①③⑥和现在的用法相同4.下列加点词语含义相同..的一组是( ) (5 分)A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B .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六艺经传.皆通习之圣人无常师.C .作《师说》以贻.之 D. 则耻师焉贻.笑大方则群聚而笑之5.选出对下列各句中加点的“于”字意义判断正确..的一项()(5 分)①而耻学于.师②其皆出于.此乎③于.其身也④师不必贤于弟子⑤不拘于时⑥学于余...A .全相同B .各不相同C .只有①⑥相同D .只有②③⑤相同6. 下列说法不.当.的一项是()5 分A .韩愈是中唐散文家、诗人,字退之,以其祖籍,世称韩昌黎;以其官职,世称韩吏部;死后谥“文”,故又称韩文公。
B .韩愈与同时代的另一散文家白居易一起倡导了著名的古文运动,反对浮夸不实的文风,主张“惟陈言之务去”,倡导先秦古文言之有物的文风。
《师说》(韩愈)一、文言实词1、通假字:(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受”通“授”,教授,传授)(2)或师焉,或不.焉(“不”通“否”,指不从师学习)2、古今异义:(1)古之学者..必有师古义:求学的人;今义:有专门学问的人(2)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古义:特指代词“所”+介词“以”,相当于“用来……的”今义:表示因果关系连词(3)今之众人..古义:一般人,普通人;今义:许多人(4)吾从而..师之古义:跟随并且;今义:连词,表目的/结果(5)小学..而大遗古义:小的方面学习;今义:泛指初等教育场所(6)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古义:不一定;今义:用不着,不需要3、一词多义:(1)道: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吾师道也(名词,道理)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名词,风尚)道.相似也(名词,道德学问)余嘉其能行古道.(名词,道路)(2)传: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动词,传授)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动词,流传)六艺经传.皆通习之(名词,传文)《张衡传.》(名词,传记)(3)贤:其贤.不及孔子(名词,才能)师不必贤.于弟子(形容词,高明)(4)师: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名词,老师)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名词,擅长某种技术的人或者是乐师)吾师.道也(名词作动词,学习)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则耻师.焉/师.道之不复(名词作动词,从师)吾从而师.之(意动用法,以……为师)(5)惑: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疑难问题)惑.而不从师(疑惑)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糊涂)(6)知: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了解,考虑)师道之不复,可知.矣(明白)(7)无:孰能无.惑(没有)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无论)4、词类活用:(1)名词作动词:吾师.道也/不耻相师.(学习)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则耻师.焉/师.道之不复(从师)或师.焉(从师学习)其下.圣人也亦远矣(低于)(2)名词作状语:则群.聚而笑之(成群)(3)名词意动用法:吾从而师.之/孔子师.郯子(以……为师)(4)形容词作名词:小.学而大.遗(小的方面、大的方面)吾未见其明.也(高明的地方)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明的人、愚昧的人)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疑难问题)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低下的人;势盛位高的人)(5)形容词意动用法:而耻.学于师(以……为耻)(6)动词的使动用法: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使……学习)二、文言虚词1、之:择师而教之.(代词,指代人)郯子之.徒(代词,这)古之.学者必有师/彼童子之.师/古之.圣人(结构助词,译为“的”)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师道之.不传/欲人.之无惑/师道之.不复(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无义)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宾语前置标志)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代词,代指前面的“六艺经传”,译为它们。
师说相关考试题及答案一、填空题1. 韩愈的《师说》是一篇______文。
答案:议论2. 《师说》一文的中心论点是______。
答案:师道之不传也久矣3. 韩愈在《师说》中提到的“六艺经传”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诗》、《书》、《礼》、《乐》、《易》、《春秋》4. 韩愈在《师说》中提到“古之圣人”和“今之众人”的区别在于______。
答案:圣人无常师,而众人师于常5. 韩愈在《师说》中提到“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而______则耻师焉。
答案:士大夫之族二、选择题1. 《师说》中“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的“道”指的是()。
A. 道德B. 道理C. 学问D. 知识答案:C2. 韩愈在《师说》中提到“师不必贤于弟子,弟子不必不如师”,这句话的意思是()。
A. 老师一定比学生强B. 学生一定比老师强C. 老师和学生各有所长,可以互相学习D. 老师和学生之间没有优劣之分答案:C3. 《师说》中“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表明了()。
A. 老师的存在是为了传授道理B. 道理的存在是为了老师C. 老师和道理是相互依存的D. 道理是老师存在的唯一理由答案:C4. 韩愈在《师说》中提到“爱其子,择师而教之”,这里的“择师”意味着()。
A. 选择最好的老师B. 选择最贵的老师C. 选择最有名的老师D. 选择最适合的老师答案:D5. 《师说》中“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表明了()。
A. 学习的道理有先后之分B. 学习的技术有专攻之分C. 学习的道理和技术都有先后和专攻之分D. 学习的道理和技术没有先后和专攻之分答案:C三、简答题1. 简述韩愈在《师说》中对“师”的定义。
答案:韩愈在《师说》中对“师”的定义是“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即老师是传授道理、教授学业、解决疑惑的人。
2. 韩愈在《师说》中是如何论述“师道”的重要性的?答案:韩愈在《师说》中通过对比古代圣人和当时士大夫的态度,强调了师道的重要性。
师说考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师说”这篇文章的作者是谁?A. 李白B. 杜甫C. 韩愈D. 白居易答案:C2. “师说”这篇文章主要论述了什么?A. 教育的重要性B. 师生关系的重要性C. 学习的重要性D. 教师的重要性答案:D3. 在“师说”中,韩愈认为“师”的职责是什么?A. 传授知识B. 引导学生C. 培养学生的品德D. 以上都是答案:D4. “师说”中提到的“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是什么意思?A. 道理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师存在的地方B. 老师存在的地方,就是道理存在的地方C. 老师和道理是相互依存的D. 老师和道理是相互独立的答案:A5. “师说”中,韩愈提到了哪些古代圣贤?A. 孔子、孟子B. 老子、庄子C. 墨子、荀子D. 韩非子、孙子答案:A6. “师说”中,韩愈认为师生关系应该是怎样的?A. 师生平等B. 师生相互尊重C. 师生相互学习D. 以上都是答案:D7. “师说”中,韩愈提到了哪些关于学习的观点?A. 学习要持之以恒B. 学习要谦虚谨慎C. 学习要广泛涉猎D. 以上都是答案:D8. “师说”中,韩愈认为什么样的人可以成为老师?A. 有学问的人B. 有道德的人C. 有经验人D. 以上都是答案:D9. “师说”中,韩愈提到了哪些关于师生关系的例子?A. 孔子和颜回B. 孟子和公孙丑C. 老子和庄子D. 墨子和荀子答案:A10. “师说”这篇文章的写作背景是什么?A. 韩愈对当时教育现状的不满B. 韩愈对当时师生关系的担忧C. 韩愈对当时学术风气的批评D. 以上都是答案:D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 “师说”这篇文章的作者是______,他是我国唐代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教育家。
答案:韩愈2. “师说”这篇文章主要论述了______的重要性。
答案:教师3. 在“师说”中,韩愈认为“师”的职责是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传授知识、引导学生、培养学生的品德4. “师说”中提到的“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意味着______。
师说相关考试题及答案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10分)1. “师说”一文中,韩愈认为教育的目的是:A. 传授知识B. 培养德行C. 传授技能D. 培养审美答案:B2. 在“师说”中,韩愈提到“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这里的“道”指的是:A. 道德B. 道路C. 道理D. 道教答案:C3. 韩愈在“师说”中提到,学习者应该:A. 只向书本学习B. 只向老师学习C. 向一切可以学习的人学习D. 只向自己学习答案:C4. “师说”中,韩愈认为“师不必贤于弟子”,意味着:A. 老师一定比学生优秀B. 老师不一定比学生优秀C. 老师一定比学生差D. 老师和学生没有可比性答案:B5. “师说”一文中,韩愈提倡的师生关系是:A. 严格的等级关系B. 亲密的朋友关系C. 互相尊重的平等关系D. 单向的权威关系答案:C二、多选题(每题3分,共15分)1. 韩愈在“师说”中提到了哪些学习的方法?A. 学习古文B. 学习新知C. 学习礼仪D. 学习经典答案:ABD2. 根据“师说”,以下哪些是韩愈认为的“师”的特点?A. 经验丰富B. 知识渊博C. 年龄较大D. 有教无类答案:ABD3. “师说”中,韩愈认为哪些人可以成为“师”?A. 年长者B. 智者C. 有德者D. 有才者答案:BCD4. 韩愈在“师说”中强调了学习的重要性,他提到了哪些方面?A. 学习可以提高个人修养B. 学习可以促进社会进步C. 学习可以增加个人财富D. 学习可以提升国家实力答案:ABD5. 在“师说”中,韩愈提到了哪些学习态度?A. 谦虚好学B. 勤奋刻苦C. 骄傲自满D. 持之以恒答案:ABD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1. 请简述韩愈在“师说”中对“师”的定义。
答案:韩愈在“师说”中认为“师”是传授道理、知识和技能的人,不局限于年龄、地位,只要能教导人,都是师。
2. 韩愈在“师说”中提出了哪些关于师生关系的观点?答案:韩愈认为师生关系应该是互相尊重的平等关系,老师不必比学生优秀,学生也可以成为老师,只要他们有值得学习的地方。
师说1.下列加点字读音正确..的一项是()(5分)A.嗟.乎(jiān)嘉.奖(jiā)阿谀.(yú)师襄.(xiāng)B.跬.步(guǐ)经传.(zhuàn)以贻.(yí)之苌.(cháng)弘C.骐.骥(qí)句读.(dòu)颁.白(bān)老聃.(dān)D.驽.马(nú)郯.子(tán)针砭.(biǎn)无长.(zhǎng)无少2.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5分)A.孰.能无惑(谁,哪一个)其闻道也固.先乎吾(本来)B.彼.童子之师(那些)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岂,哪)C.余嘉.其能行古道(赞赏)士大夫之族.(类、辈)D.作《师说》以贻.之(赠送)是故无.贵无贱(没有)3. 下列对加点词语表述正确..的一组是 ( )(5分)①古之学者..传道受业解惑也..必有师②师者,所以③今之众人..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其下圣人也亦远矣④小学⑤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⑥吾从而..师之A.全不相同 B.②③⑤和现在的用法相同C.全都相同 D.①③⑥和现在的用法相同4.下列加点词语含义相同..的一组是 ( )(5分)A.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B.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六艺经传.皆通习之圣人无常师.C.作《师说》以贻.之 D. 则耻师焉贻.笑大方则群聚而笑之5.选出对下列各句中加点的“于”字意义判断正确..的一项()(5分)①而耻学于.师②其皆出于.此乎③于.其身也④师不必贤于.弟子⑤不拘于.时⑥学于.余A.全相同 B.各不相同 C.只有①⑥相同 D.只有②③⑤相同6. 下列说法不当..的一项是()5分A.韩愈是中唐散文家、诗人,字退之,以其祖籍,世称韩昌黎;以其官职,世称韩吏部;死后谥“文”,故又称韩文公。
B.韩愈与同时代的另一散文家白居易一起倡导了著名的古文运动,反对浮夸不实的文风,主张“惟陈言之务去”,倡导先秦古文言之有物的文风。
师说复习题答案一、填空题1. 韩愈在《师说》中提到,师者,所以传道、______、解惑也。
答案:授业2. 韩愈认为,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______,如是而已。
答案:术业有专攻3. 韩愈在文中提到,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______也。
答案:教之以事4. 韩愈在《师说》中提到,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这里的“惑”指的是什么?答案:困惑、疑问二、选择题1. 《师说》一文中,韩愈主张的师生关系是()。
A. 师尊生卑B. 师生平等C. 师生互学D. 师生对立答案:C2. 韩愈在《师说》中提到,“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这表明了韩愈对师生关系的看法是()。
A. 师尊生卑B. 师生平等C. 师生互学D. 师生对立答案:B三、简答题1. 请简述韩愈在《师说》中对“师”的定义。
答案:韩愈在《师说》中认为,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他强调了教师在教育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即传授知识、教授技能、解决学生的困惑。
2. 韩愈在《师说》中提到“术业有专攻”,请解释其含义。
答案:韩愈在《师说》中提到“术业有专攻”,意味着每个人在学习和研究中都有自己的专长和领域,不必强求每个人都要成为全才,而是应该发挥各自的专长,专注于自己的研究领域。
四、论述题1. 请结合《师说》的内容,论述韩愈对教育的看法。
答案:韩愈在《师说》中提出了对教育的深刻见解。
他认为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
韩愈强调了师生之间的互动和平等,认为学生不必总是不如教师,教师也应该从学生那里学习。
他提倡师生之间相互尊重、相互学习,共同进步。
结束语:通过以上复习题答案的解析,我们可以看到韩愈在《师说》中对教育的深刻理解,以及他对师生关系平等、互学互进的倡导。
这些观点至今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值得我们深入学习和思考。
师说1.下列加点字读音正确..的一项是()(5分)A.嗟.乎(jiān)嘉.奖(jiā)阿谀.(yú)师襄.(xiāng)B.跬.步(guǐ)经传.(zhuàn)以贻.(yí)之苌.(cháng)弘C.骐.骥(qí)句读.(dòu)颁.白(bān)老聃.(dān)D.驽.马(nú)郯.子(tán)针砭.(biǎn)无长.(zhǎng)无少2.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5分)A.孰.能无惑(谁,哪一个)其闻道也固.先乎吾(本来)B.彼.童子之师(那些)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岂,哪)C.余嘉.其能行古道(赞赏)士大夫之族.(类、辈)D.作《师说》以贻.之(赠送)是故无.贵无贱(没有)3. 下列对加点词语表述正确..的一组是 ( )(5分)①古之学者..传道受业解惑也..必有师②师者,所以③今之众人..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其下圣人也亦远矣④小学⑤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⑥吾从而..师之A.全不相同 B.②③⑤和现在的用法相同C.全都相同 D.①③⑥和现在的用法相同4.下列加点词语含义相同..的一组是 ( )(5分)A.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B.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六艺经传.皆通习之圣人无常师.C.作《师说》以贻.之 D. 则耻师焉贻.笑大方则群聚而笑之5.选出对下列各句中加点的“于”字意义判断正确..的一项()(5分)①而耻学于.师②其皆出于.此乎③于.其身也④师不必贤于.弟子⑤不拘于.时⑥学于.余A.全相同 B.各不相同 C.只有①⑥相同 D.只有②③⑤相同6. 下列说法不当..的一项是()5分A.韩愈是中唐散文家、诗人,字退之,以其祖籍,世称韩昌黎;以其官职,世称韩吏部;死后谥“文”,故又称韩文公。
B.韩愈与同时代的另一散文家白居易一起倡导了著名的古文运动,反对浮夸不实的文风,主张“惟陈言之务去”,倡导先秦古文言之有物的文风。
师说一、基础知识1.下列加点词语的注音和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传:chuán,流传B.作《师说》以贻.之贻:dài,赠送C.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读:dòu,句中的停顿D.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谀:rú,阿谀,奉承2.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B.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C.或师焉,或不焉D.则知明而行无过矣3.下列加点词语的含义与现在的用法分析正确的一组是()①古之学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必有师。
②师者,所以③今之众人..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④小学⑤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A.全不相同 B.②③⑤和现在的用法相同C.全都相同 D.①③⑥和现在的用法相同4.下列加点词语含义相同的一组是()A.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六艺经传.皆通习之B.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圣人无常师.C.吾从.而师之乃大惊,问所从.来D.其闻道.也亦先乎吾余嘉其能行古道.5.下列各句中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欲人之无惑也.难矣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B.于其身也,则.耻师焉三人行,则.必有我师C.而耻学于.师不拘于时,学于.余D.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6.下列句子中词类活用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A.且庸人尚羞之 B.而耻学于师C.吾从而师之 D.小学而大遗7.下列句内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A.吾从/而师之 B.其闻道/也固先乎吾C.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D.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二、填空与翻译8.韩愈,字_______,世称_______,谥号“____”,作品集有《___________》。
他是唐代“___________”的倡导者,后人称之为“文起八代之衰”,位列“唐宋八大家”之首,其余七家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师说》试卷一、双基夯实1.选出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A .贻 (y )í嗟乎 (ji ē)针砭时弊 (bi ǎn)...B .郯 (t n)á严谨 (j ǐ n)不拘于时 (j ū)...C.聃 (d ā n) 阿谀 ( ā)六艺经传 (zhu àn)...D .蟠 (f ā n)句读 (d òu)不屑一提 (xi è)...2.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是故圣益圣..(前一个“圣”是名词,指圣人;后一个“圣”是形容词,指圣明)B .六艺经传皆通习之(六艺:书、数、礼、乐、射、御)..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之:这些;贤:才干)..C.惑之不解. (解:解决 )爱其子,择师而教.之(教:教育 )D .小学而大遗(小:小的方面,形容词用作名词).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是故:因此 )..3.找出“其”的用法和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 ()A .其可怪也欤B.爱其子,择师而教之..C.吾未见其明也D.今其智乃反不能及..4.对下面各句中的“于”,意义分类正确的一项是()①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②而耻学于师③其皆出于此乎④于其身也,则耻师焉....⑤不拘于时⑥学于余⑦青,取之于蓝⑧而青于蓝⑨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⑩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A .⑤⑩B.④⑧C.②③⑥ D .①⑦⑨5.下列各组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A. 闻道有先后,术业.B..有专攻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三人行,则必有我师焉位卑则足羞.D..C. 余嘉其能行古道先帝不以臣卑鄙..6.下面对“师”字义项归类正确的一项是()①古之学者必有师. ②吾从而师 之 ③道之所存,师 之所存 ④则耻师 焉 ⑤孔子师 郯子. . . . ⑥吾师 道也 ⑦师 道之不复,可知矣 ⑧不耻相师 ⑨或师 焉,或不焉. . . . A .①②④ /⑤⑥⑨ /⑦⑧ B .①③ / ②⑤ /④⑦⑨ /⑥⑧C .①②③ /④⑤⑦ /⑥⑧⑨D .①④ / ②③⑤ /⑥⑧ /⑦⑨7.与下列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例: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A .忌不自信B .道之所存,师之所存C .不拘于时,学于余D .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8.在《师说》中,韩愈认为择师的标准是什么?请指出正确的一项( )A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师说》知识点及检测试题(含答案)一、积累韩愈名句。
1. 学知不足,业精于勤。
——韩愈2. 少年乐新知,哀暮思故友。
——韩愈3. 然吾观于人,其能尽其性而不类于禽兽异物者,希矣。
将愤世嫉邪长往而不来者之所为乎?——韩愈《杂说》4.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
——韩愈5. 今而思之,如痛定之人,思当痛之时,不知何能自处也。
——韩愈《与李翱书》6. 博爱之谓仁,行而宜之谓义。
——韩愈7. 金璧虽重宝,费用难贮储。
学问藏之身,身在则有余。
——韩愈8. 古之君子,其责己也重以周,其待人也轻以约。
——《原毁》9.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进学解》10. 读书患不多,思义患不明;足己患不学,既学患不行。
——韩愈11. 怠者不能修,而忌者畏人修。
——韩愈《原毁》12.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惰。
——韩愈13.仰不愧天,俯不愧人,内不愧心。
——韩愈《与孟尚书书》14.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15.驾轻车,就熟路。
——韩愈《送石处士序》二、文学常识:1.作者:韩愈(768-824),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省孟县)人,唐代著名的文字家,哲学家,古文运动的倡导者。
祖籍河北昌黎,也称“韩昌黎”。
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郎”。
死后谥“文”,故又称“韩文公”,作品收录于《昌黎先生集》。
明人将韩愈被列为“唐宋八大家”之首,苏轼又称他“文起八代之衰”,这是对他散文成就的最大肯定。
“韩潮苏海”指唐朝韩愈和宋朝苏轼的文章气势磅礴,如海如潮。
这就明确地指出了韩愈的散文风格——气势磅礴,汪洋恣肆,自由奔放,感情充沛。
苏洵说:“韩子之文,如大江大河,浑浩流转。
”(《上欧阳内翰第一书》)2.古文运动“古文运动”是唐代文学史上的一次文学革新运动。
它是针对六朝以来泛滥的浮靡文风而发起的。
韩愈和柳宗元是这场运动的主将。
他们主张文章要像先秦两汉散文那样“言之有物”,要阐发孔孟之道;反对六朝以来单纯追求形式美、内容贫乏的骈俪文章;主张语言要新颖。
师说1.下列加点字读音正确..的一项是()(5分)A.嗟.乎(jiān)嘉.奖(jiā)阿谀.(yú)师襄.(xiāng)B.跬.步(guǐ)经传.(zhuàn)以贻.(yí)之苌.(cháng)弘C.骐.骥(qí)句读.(dòu)颁.白(bān)老聃.(dān)D.驽.马(nú)郯.子(tán)针砭.(biǎn)无长.(zhǎng)无少2.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5分)A.孰.能无惑(谁,哪一个)其闻道也固.先乎吾(本来)B.彼.童子之师(那些)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岂,哪)C.余嘉.其能行古道(赞赏)士大夫之族.(类、辈)D.作《师说》以贻.之(赠送)是故无.贵无贱(没有)3. 下列对加点词语表述正确..的一组是 ( )(5分)①古之学者..传道受业解惑也..必有师②师者,所以③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④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⑤弟子不必..师之..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⑥吾从而A.全不相同 B.②③⑤和现在的用法相同C.全都相同 D.①③⑥和现在的用法相同4.下列加点词语含义相同..的一组是 ( )(5分)A.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B.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六艺经传.皆通习之圣人无常师.C.作《师说》以贻.之 D. 则耻师焉贻.笑大方则群聚而笑之5.选出对下列各句中加点的“于”字意义判断正确..的一项()(5分)①而耻学于.师②其皆出于.此乎③于.其身也④师不必贤于.弟子⑤不拘于.时⑥学于.余A.全相同 B.各不相同 C.只有①⑥相同 D.只有②③⑤相同6. 下列说法不当..的一项是()5分A.韩愈是中唐散文家、诗人,字退之,以其祖籍,世称韩昌黎;以其官职,世称韩吏部;死后谥“文”,故又称韩文公。
B.韩愈与同时代的另一散文家白居易一起倡导了著名的古文运动,反对浮夸不实的文风,主张“惟陈言之务去”,倡导先秦古文言之有物的文风。
《师说》课后习题及答案一、基础知识训练1. 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 郯.子(tán)六艺经传.(chuán)师襄.(xiānɡ)贻.(yí)B. 句读.(dòu)无长.无少(zhǎnɡ)苌.弘(chānɡ)其可怪也欤.(yú)C. 嘉.许(jiā)孰.能无惑(shú)子蟠.(pān)授.之书(shòu)D. 阿谀.(yú)或不.焉(fǒu)嗟.乎(jiē)老聃.(dān)2. 下列各项对加点词语的含义与现在的用法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1)古之学者..必有师。
(2)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3)今之众人..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4)小学(5)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
(6)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A. 全不相同B.(2)、(3)、(5)和现在的用法相同C. 全都相同D.(1)、(3)、(6)和现在的用法相同3. 下列各组加点词语含义相同的一项是()。
A.(1)师道之不传.也久矣!(2)六艺经传.,皆通习之。
B.(1)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2)圣人无常师.。
C.(1)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2)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D.(1)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2)余嘉其能行古道.。
4. 下列各组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1)欲人之无惑也.难矣!(2)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B.(1)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2)三人行,则.必有我师。
C.(1)而耻学于.师。
(2)不拘于时,学于.余。
D.(1)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2)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5.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
(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2)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3)或师.焉,或不.焉。
(4)不耻相师.。
(5)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6)君子不齿.。
《师说》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A.郯.子(tán)六艺经传.(zuàn)贻.(yí)B.句读.(dòu) 苌.弘(cháng)聃.(rán)C.阿谀.(yú)授.之书(sòu)蟠.(fán)D.或不.焉(fǒu)谄.媚(chǎn)嗟.乎(jiē)3.选出划线的词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A.古之学者必有师B.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C.吾从而师之D.闻道有先后4.下列句中不含通假字的是()A.古之学者必有师B.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C.或师焉,或否焉D.君子生非异也5.古文“说"是一种()文体A散文 B记叙文 C议论文 D小说6.下列关于韩愈的说法,错误一项是( )A.韩愈,字退之,河南河阳人,世称“韩昌黎”、“昌黎先生”. B.唐代杰出的文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政治家.C.韩愈和白居易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韩愈被尊为“唐宋八大家”之首。
D.韩愈借《师说》,论述了拜师学习的重要性,批判了士大夫耻学于师的陋习。
二、判断题(对的选“是”错的选“否”)1韩愈是唐宋八大家之首,其余七人是柳宗元、苏轼、苏洵、苏辙、欧阳修、王安石、曾巩. (是否 )2本文说理有据,大量运用了对比论证。
(是否)3作者认为,老师最重要的作用是就是要教会学生学习句读。
(是否)三、填空题1师者, 。
孰能无惑?道之所存,师说一、选择题1(D ) 2(D) 3(D) 4(A) 5(C) 6(C) 7(B)二填空题1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2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无贵无贱,无长无少3师不必贤于弟子术业有专攻,三判断题1是 2是 3否。
师说试题及答案高中一、选择题1. 韩愈的《师说》一文中,作者认为“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这句话主要强调了教师的哪项职责?A. 传授知识B. 解决疑惑C. 传授道理D. 传授知识、解决疑惑和传授道理2. 在《师说》中,韩愈提到“古之学者必有师。
”这句话反映了作者对教师的哪种态度?A. 尊重B. 依赖C. 怀疑D. 忽视3. 韩愈在《师说》中提到“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这句话体现了作者对师生关系的哪种看法?A. 师生平等B. 师生对立C. 师生竞争D. 师生依赖二、填空题1. 《师说》是韩愈的一篇著名散文,其主要目的是_______。
2. 文章中提到“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这里的“道”指的是_______。
3. 韩愈在《师说》中提到“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这句话强调了_______。
三、简答题1. 请简述《师说》中韩愈对“师”的定义及其重要性。
2. 根据《师说》的内容,分析韩愈对师生关系的看法。
四、论述题1. 结合《师说》的内容,论述韩愈对于教育和学习的观点。
五、翻译题1. 将《师说》中的以下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 “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 D2. A3. A二、填空题1. 阐述尊师重道的重要性2. 正确的道理或道德规范3. 学习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三、简答题1. 韩愈在《师说》中定义“师”为传授道理、知识和解决疑惑的人,强调了教师在教育过程中的核心作用,是学生学习知识和道德的引导者。
2. 韩愈认为师生之间应该是一种平等互助的关系,弟子不必总是不如师,师也不必总是比弟子贤能,师生之间可以相互学习,共同进步。
四、论述题1. 韩愈在《师说》中主张教育的重要性,认为教育是传承文化、培养人才的重要途径。
他强调学习是一个不断探索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教师在这个过程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同时,他也提倡学生要有独立思考的能力,不盲目崇拜权威。
《师说》同步测试题目及参考答案《师说》同步测试题目及参考答案一、基础学问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全正确的一组是()A.郯子(tán) 六艺经传(chuán) 贻(yí)B.句读(du) 苌弘(chāng) 聃(dān)C.阿谀(yú) 授之书(shu) 蟠(pān)D.或否焉(fǒu) 谄媚(chǎn) 嗟乎(jiē)2.下列句子停顿不正确的一组是()A.师道之不传也/久矣B.其闻道也/固先乎吾C.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D.吾从而/师之3.对下列句子中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作《师说》以贻之贻:赠送B.不耻相师师:老师C.师道之不传也久矣道:风尚D.其闻道也亦先乎吾闻:懂得4.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A.虽有槁暴,不复挺者B.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C.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D.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5.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加点的“师”字的意思。
A.古之学者必有师()B.吾从而师之()C.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D.犹且从师而问焉()6.与“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句式相同的一项是()A.圣人无常师B.余嘉其能行古道C.道之所在,师之所在D.欲人之无惑也难矣二、文本研读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众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
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否焉,学校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
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像也。
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进谀。
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7.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在句中的意思。
《师说》知识点检测《师说》是唐代文学家韩愈创作的一篇议论文,阐述了从师求学的道理,批判了当时社会上“耻学于师”的陋习。
以下是对《师说》知识点的全面检测。
一、文学常识1、作者韩愈,字退之,世称“韩昌黎”,唐代杰出的文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政治家。
他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主张“文以载道”,反对骈文,提倡古文。
2、本文体裁为议论文,“说”是古代用以记叙、议论或说明等方式来阐述事理的文体。
二、重点字词1、古之学者必有师:“学者”古义指求学的人,今义指在学术上有一定成就的人。
2、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所以”古义指用来……的,今义表因果关系的连词。
“传道”指传授道理。
“受业”指教授学业。
“解惑”指解答疑惑。
3、吾从而师之:“从而”古义指跟从并且,今义表因果或目的的连词。
“师”在这里是意动用法,以……为师。
4、无贵无贱,无长无少:“无”古义指无论,今义指没有。
5、今之众人:“众人”古义指一般人,今义指很多人。
6、小学而大遗:“小学”古义指小的方面学习,今义指对儿童、少年实施初等教育的学校。
7、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不必”古义指不一定,今义指没有必要。
三、重点句子翻译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翻译:老师,是用来传授道理、教授学业、解答疑惑的人。
2、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翻译:人不是生下来就懂得道理的,谁能没有疑惑?有了疑惑,如果不跟从老师学习,那些成为疑难问题的,就始终不能解答了。
3、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翻译:我是向他学习道理的,哪管他的年龄比我大还是比我小呢?4、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翻译:因此,无论地位高低贵贱,无论年纪大小,道理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师存在的地方。
5、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翻译:那些孩子们的老师,是教他们读书,(帮助他们)学习断句的,不是我所说的能传授那些道理,解答那些疑难问题的。
《师说》【知识梳理】1、一词多义(1)师①古之学者必有师.②师.道之不传也久矣③吾从而师.之④吾师.道也(2)传①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②师道之不传.也久矣③六艺经传.皆通习之(3)道①传道.受业解惑也②师道.之不传也久矣③道.相似也(4)惑①惑.之不解②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③惑.而不从师(5)也①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②其闻道也.固先乎吾③其为惑也.终不解矣)④其可怪也.欤(6)而①人非生而.知之者②惑而.不从师③吾从而.师之)④择师而.教之⑤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⑥小学而.大遗⑦则群聚而.笑之⑧如是而.已(7)之①古之.学者必有师②人非生而知之.者③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④师道之.不传也久矣⑤欲人之.无惑也难矣⑥圣人之.所以为圣⑦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⑧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⑨巫医乐师百工之.人⑩郯子之.徒⑪六艺经传皆通习之.⑫作师说以贻之.(8)其①其为惑也终不解矣②其闻道也固先乎吾③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④其皆出于此乎⑤其可怪也欤(9)于①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②而耻学于.师③于.其身也④皆出于.此乎⑤不拘于.时2、古今异义(1)古之学者..必有师(2)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3)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4)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5)吾从而..师之(6)今之众人..(7)小学..而大遗3、词类活用(1)吾师.道也(2)其下.圣人也亦远矣(3)吾从而师.之(4)孔子师.郯子(5)小.学而大.遗(6)吾未见其明.也(7)是故圣.益圣,愚.益愚(8)而耻.学于师4、通假字(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2)或师焉,或不.焉5、文言句式(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2)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3)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4)不拘于时(5)而耻学于师(6)师不必贤于弟子(7)不拘于时,学于余(8)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9)今其智乃反不能及(10)吾从而师之【能力训练】阅读韩愈《进学解》(节选),回答问题。
师说复习题答案一、选择题1. 孔子认为教育的目的是()。
A. 培养君子B. 传授知识C. 培养技能D. 传授道德答案:A2. 孟子认为人性本善,其教育思想强调()。
A. 因材施教B. 性善论C. 教育平等D. 教育无用论答案:B3. 荀子的教育思想主张()。
A. 性恶论B. 性善论C. 教育无用论D. 教育平等答案:A4. 韩愈在《师说》中提出“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其中“传道”指的是()。
A. 传授知识B. 传授技能C. 传授道德D. 传授文化答案:C5. 朱熹的教育思想中,强调“格物致知”的目的是()。
A. 探索自然规律B. 达到个人修养C. 理解社会现象D. 掌握实用技能答案:B二、填空题1. 孔子提倡的教育原则是“有教无类”,意味着教育应该面向_________。
答案:所有人2. 孟子认为教育应该从_________做起,即从儿童时期开始。
答案:幼年3. 荀子认为教育的目的是_________,即通过教育来改变人的本性。
答案:化性起伪4. 韩愈在《师说》中提到“师者”的三个职责是传道、授业、_________。
答案:解惑5. 朱熹的教育思想中,强调通过_________来达到个人修养的目的。
答案:格物致知三、简答题1. 简述孔子的教育思想中“因材施教”的含义。
答案:孔子的教育思想中的“因材施教”是指根据学生的个性、兴趣和能力,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和内容,以适应每个学生的发展需要。
2. 孟子的“性善论”对后世教育有何影响?答案:孟子的“性善论”认为人性本善,这一观点对后世教育产生了深远影响,它强调了教育的目的是引导和培养人的善良本性,促使教育者更加注重道德教育和个性发展。
3. 荀子的教育思想与孔子、孟子有何不同?答案:荀子的教育思想与孔子、孟子的主要区别在于荀子主张“性恶论”,认为人性本恶,需要通过教育来改变和提升,而孔子和孟子则分别主张“有教无类”和“性善论”,强调教育的普及性和人性本善的观点。
师说》重点知识检测
(附答案)
一、重点实词释义
古之学者()必有师。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生
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
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
于师。
是故()圣()益()圣,愚()益愚。
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
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
其惑者也。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
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
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
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
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圣人无常()师。
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
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
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
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易写错的字填空
1.师者,所以传道()业解惑也。
2 .或师焉,或()焉。
3.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
4.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
5.今其()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6.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
7.孔子师()子、()弘、师襄、老()。
8.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之。
三、理解式名句默写
1.韩愈《师说》中开篇便提出了全文的中心论点“”,指出了古代
求学的人获得成功的必然原因。
2.北宋理学家张载有言“为往圣继绝学” ,韩愈《师说》中“ ,一句正好诠释了教师在文化传承方面肩负的重要责任。
3.韩愈《师说》中“,”两句阐释了人不是一生下来就懂
道理的,谁都会有疑惑,进而强调了从师的必要性。
4.韩愈认为从师与年纪大小无关,比自己大的人只要“”,就要以之
为师;比自己年纪小的人,只要“ ”,也要以之为师。
5.韩愈《师说》中表明自己只要能学到道理,就不考虑对方年龄大小的句子是
”。
6
.韩愈《师说》中“”一句阐述了自己选择老师的唯
一标
准。
7
.韩愈《师说》中“”两句,分析了人们存在很多疑难问题的原因。
8.《师说》中通过“古之圣人”与“今之众人”的对比,古代圣人已经很优秀
了,还不断学习,批判了“今之众人”“ ,”的错误态度。
9.韩愈在《师说》中指出“士大夫之族”在从师学习上对其子“”和
对自身“ ”的不同态度。
10.韩愈《师说》中“,”两句指出了士大夫之族耻于从
师的心理的原因。
11.韩愈《师说》中用“,”两句和《劝学》中“青,取
之于蓝,而青于蓝”观点相同,都体现了教学相长的道理。
12.韩愈《师说》中用“,”两句强调了技能和学业各
有专门研究,人与人之间可以互相学习。
13.韩愈在《师说》中交代自己写作此文的目的句子是“,”。
14.韩愈《师说》中说人人都可以为师,在知识面前没有尊卑贵贱和年龄限制,
“ ,”两句即表达了这种平等的学习观。
15.韩愈的《师说》中,作者用古今两种不同的从师态度进行对比,进而指出从师与不从师产生了的结果是“ ,”。
16.在《师说》中韩愈认为“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的原因是“ ,”。
17.韩愈在《师说》中,把为自己的孩子择师和自己不从师作对比,认为如果孩子只停留在句读的层面而不能解惑,最终导致的结果是“ ,”。
18.(2018 年高考全国卷Ⅰ )韩愈的《师说》是写给少年李蟠的。
文末所说的
“ ”,点出李蟠的文章爱好,而“ ”,则说明了李蟠的儒学素养。
19.(2019 年高考全国卷Ⅲ )《师说》中,对于为子择师自己却耻于学习这种现象,韩愈最后的评价是:“,”。
师说》重点知识检测答案
古之学者(求学的人,古今异义)必有师。
师者,所以(用来⋯⋯的)传道受(通“授”,传授)业解惑(疑难问题)也。
人非生而知(懂得)之者,孰(谁)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生乎(相当于“于”,在)吾前,其闻道也固(本
来)先乎(相当于“于”,在)吾,吾从而师(以⋯⋯为师,意动用法)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以⋯⋯为师,意动用法)之。
吾师(学习,用做动词)道也,夫庸(发语词,岂,哪)知(了解、知道)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因此,
所以)无(无论、不分)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嗟乎!师道(传统)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
矣,犹且(还,尚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普通人,一般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以⋯⋯为耻,形容词的意动)学于师。
是故(因此,所以)圣(圣人,形容词作名词)益(更加、越发)圣,愚(愚人,形容词作名词)益愚。
圣人之所以(⋯⋯的原因)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自身、自己)也,则耻师焉,惑(糊涂)矣。
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使⋯⋯学习)其句读(古人指文辞休止和停顿处。
文辞意尽处为“句”,语意未尽而须停顿处为“读(逗)”)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句读之(宾语提前的标志)不知,惑之不解,或(有的)师焉,或不(通“否”)焉,小学(小的方面学了,古今异义)而大(大的方面,形容词作名词)遗(丢弃,放弃),吾未见其明也。
巫医乐师百工
之人,不耻(以⋯⋯为耻,形容词的意动)相师。
士大夫之族(类),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
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
位卑则足(可,够得上)羞,官盛(高大)则近谀(谄媚)。
”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不屑与之同列,即看不起),今其智乃(竟然)反不能及,其(难道,表反问)可怪也欤!
圣人无常(固定)师。
孔子师(把⋯⋯做为老师,名词的意动)郯子、苌弘、师襄、老聃。
郯
子之徒(这类),其贤不及孔子。
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学习、研究),如是而已。
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古代散文,古今异义),六艺(指六经,即《诗》《书》《礼》《乐》《易》《春秋》六部儒家经典)经传(古称解释经文的著作为传)
皆通(普遍)习之,不拘于(被)时,学于余。
余嘉(赞许,嘉奖)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赠送,赠予)之。
三、理解式名句默写1.古之学者必有师
2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3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
4 .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其闻道也亦先乎吾
5 .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6 .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7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
8 .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
9 .择师而教之则耻师焉
10 .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11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12 .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
13 .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14 .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
15 .是故圣益圣愚益愚
16 .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
17 .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18 .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
19 .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