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阿司匹林双嘧达莫缓释胶囊

阿司匹林双嘧达莫缓释胶囊

阿司匹林双嘧达莫缓释胶囊
阿司匹林双嘧达莫缓释胶囊

阿司匹林双嘧达莫缓释胶囊说明书

【药品名称】

通用名称:阿司匹林双嘧达莫缓释胶囊

商品名称:斯纳格

英文名称:Aspirin and Dipyridamole Sustained-release Capsules

汉语拼音:Asipilin shuangmidamo Huanshi jiaonang

【成份】本品为复方制剂,每粒含双嘧达莫100mg和阿司匹林12.5mg。

【性状】本品为胶囊剂,内容物为白色薄膜衣片和黄色微丸。

【适应症】本品适用于已有短暂脑缺血发作或血栓形成所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降低脑卒中或脑卒中再发的危险。

【规格】每粒含双嘧达莫100mg、阿司匹林12.5mg。

【用法用量】□服,成人每次2粒(阿司匹林25mg和双嘧达莫200mg),每日二次,早晚各服一次。可与食物同服,也可分开。本品应整粒吞服,不能咀嚼。

【不良反应】

在国外进行的为期24个月的多中心双盲、随机对照的临床研究中观察了本品的安全性。其中发生率在1%以上的不良事件如下:

表1 临床不良事件

发生率在1%以下的不良事件如下:

1、全身:过敏、发热。

2、心血管:低血压。

3、中枢神经系统:昏迷、头昏、感觉异常、脑出血、颅内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

4、胃肠道:胃炎、溃疡、胃穿孔。

5、听觉和前庭障碍:耳鸣、耳聋、高频听力丧失的病人可能感觉不到耳鸣,因此对于此种病人耳鸣不能作为水杨酸中毒的临床指标。

6、心率及心律失常:心动过速、心悸、心律失常、室上性心动过速。

7、肝胆系统异常:胆石症、黄疸、肝功能异常。

8、营养代谢异常:高血糖、□干。9、血小板、出血、凝血异常:血肿、牙龈出血。10、精神异常:易激动。11、生殖:子宫出血。12、呼吸:呼吸急促、哮喘、支气管痉挛、咯血、肺水肿。13、感觉异常:味觉丧失。14、皮肤及附件异常:搔痒、荨麻疹。15、沁尿生殖系统异常:肾功能不全和衰竭、血尿。16、血管:潮红。

以下为文献报道的或是上市后使用中发现的有关双嘧达莫和阿司匹林的不良反应:

1、全身:低体温、胸痛。

2、心血管:心绞痛。

3、中枢神经系统:脑水肿。

4、体液和电解质:高钾血症、代谢酸中毒、呼吸性碱中毒、低血钾症。

5、胃肠道:胰腺炎、Reye,s综合症、呕血。

6、听觉和前庭障碍:耳聋。7过敏:急性过敏、喉水肿。8、肝胆系统异常:肝炎、肝功能衰弱。9、肌肉骨骼:横纹肌炎。10、代谢与营养异常:低血糖、脱水。11、血小板、出血、凝血障碍:凝血酶原时间延长、弥漫性血管内凝血、凝血障碍、血小板减少。12、生殖系统:孕期及产程延长、死胎、新生儿低体重、产前产后出血。13、呼吸系统:呼吸过缓、呼吸困难。14、皮肤及附件异常:皮疹、脱发、血管性水肿、Stevens-Johnson 综合症。15、泌尿生殖系统:间质肾炎、乳头坏死、蛋白尿。16、血管:变应性脉管炎。还有些不良事件与用药的因果关系还不明确:如厌食、先天性贫血、各类血细胞减少、血小板增多。

【禁忌】下列患者禁用:

1、对阿司匹林或双嘧达莫过敏者;

2、已知对其它非甾体抗炎药过敏者;

3、具有哮喘、过敏性鼻炎和鼻息肉患者;

4、胃十二指肠溃疡或其它原因引起消化道出血的患者;

5、患出血性疾病及有出血危险的患者;

6、口服抗凝剂(如肝素、双香豆素、氨苄喹哌啶及尿素)类药物患者;

7、孕妇及哺乳期妇女。

【注意事项】

1、肝、肾功能不全者慎用;

2、有消化道溃疡病史的患者慎用;

3、患严重冠状动脉疾病(如不稳定心绞痛或新近发生的心肌梗塞等的患者)慎用;

4、在服药期间应避免饮酒,以防出血的发生;

5、在服药期间应密切关注和警惕与消化道溃疡和出血相关的症状,如腹痛、呕血、黑便等,早期发现消化道溃疡和出血,及时就诊和停药;

6、在服药期间不宜进行外科手术,以免发生大出血;

7、低血压患者慎用;

8、患有痛风、月经过多的患者应酌情慎用。

【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用药】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禁用。

【儿童用药】儿童使用本品的安全性未建立。

【老年用药】

国外文献报道,老年健康人(>65岁)用本复方制剂后,双嘧达莫血浆浓度(以AUC检测)比55 岁以下人的血浆浓度约高40%。提示,老年人应用本品应适当调整剂量。

【药物相互作用】

腺苷:已有文献报道,双嘧达莫可提高腺苷的血药浓度及对心血管的作用。需要时应调整腺苷的剂量。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抑制剂:阿司匹林间接作用于肾素-血管紧张素转换通道,与阿司匹林共同给药,ACE 抑制剂的降钠及降血压作用降低。乙酰唑胺:阿司匹林与乙酰唑胺共用时,由于它们在肾小管竞争性排泄,可导致乙酰唑胺血清浓度升高。抗凝剂治疗(肝素和华法令):使用抗凝剂治疗的病人,因药物间相互作用及对血小板的影响,加大了出血的危险性。阿司匹林可置换与蛋白结合的华法令,导致延长了凝血时间及出血时间。阿司匹林增加肝素的抗凝活性,加大了出血的危险。抗惊厥药:水杨酸可置换蛋白结合的苯妥英及丙戊酸,导致苯妥英的总浓度降低及提高血清丙戊酸水平。β-阻断剂:与阿司匹林同服,抑制肾前列腺素,导致降低肾血流,降低β-阻断剂的降压效果。乙酰胆碱脂酶抑制剂:双嘧达莫可抵消乙酰胆碱脂酶抑制剂的效果,因此,有可能加重肌无力。甲氨蝶呤:水杨酸可抑制甲氨蝶呤的肾清除,引起骨髓毒性,特别是在老年人或肾功能不全者。利尿剂:在肾脏和心血管疾病患者中合用阿司匹林和利尿剂时,可能会减低利尿剂的疗效。非甾体抗炎药(NSAIDs):阿司匹林与其它非甾体抗炎药合用,可能增加出血或导致肾功能降低。口服降糖药:中等剂量的阿司匹林可增加降糖药的有效性,导致低血糖。抗痛风药(丙磺舒及苯磺唑酮):水杨酸可消除抗痛风药的促尿酸排泄作用。

【药物过量】

由于双嘧达莫与阿司匹林的比率,故本品的药物过量可能与双嘧达莫的药物过量的体征和症状一致。双嘧达莫:双嘧达莫药物过量的主要症状如:发热、面红、出汗、不安、感觉无力及眩晕,偶可观察到血压下降及心动过速。对症治疗可包括洗胃,使用升压药。因为双嘧达莫高度蛋白结合,故透析无益处。阿司匹林:水杨酸的毒性主要来自于急性摄取(药物过量)或长期毒性。水杨酸过量的早期信号,包括耳鸣,血浆浓度接近200μg /ml时即产生。阿司匹林血浆浓度超过300μg /ml产生明显的毒性;超过400μg /ml时,

产生严重的毒性。成人阿司匹林的致死量约为30g。治疗主要有支持疗法,包括水杨酸的清除,保持体内酸碱与电解质的平衡。

【药理毒理】

药理作用

本品为双嘧达莫与阿司匹林组成的复方制剂。本品旳抗血栓作用为双嘧达莫和阿司匹林的联合抗血小板作用。双嘧达莫的作用机理为:(1)在治疗浓度(0.5-1.9ug/ml )时,可剂量依赖性地抑制血小板、上皮细胞和红细胞摄取腺苷,导致局部腺苷浓度增高。腺苷作用于血小板的A2受体,激活腺苷酸环化酶,使血小板内环磷酸腺苷(cAMP)水平升高。通过这一机制,血小板活性因子、胶原和二磷酸腺苷等剌激引起的血小板聚集受到抑制。(2)抑制多种组织中的磷酸二酯酶(PDE)。在治疗浓度时,双嘧达莫抑制环磷酸鸟苷磷酸二酯酶(cGMP-PDE )活性,但对cAMP -PDE旳抑制作用较弱,因而强化内皮舒张因子(EDRF)引起的cGMP浓度增高。阿司匹林的作用机理为:不可逆地抑制血小板环氧化酶,从而抑制血栓素TXA2(一种很强的血小板聚集和血管收缩的诱导剂)的产生。

毒理研究

遗传毒性:双嘧达莫和阿司匹林(1:5)联合用药,Ames试验、小鼠和苍鼠体内染色体畸变试验、微核试验结果均为阴性。生殖毒性:双嘧达莫和阿司匹林按比例1 :4.4经口给予大鼠和家兔,剂量分别髙达405 ( 75+330 ) mg/kg/天和135 ( 25+110 ) mg/kg/天,均未见致畸作用,但大鼠出现流产。在这些试验中,大鼠和家兔分别单独给予阿司匹林300mg/kg/天和110mg/kg/天(按mg/kg计算,分别相当于人推荐剂量的330和110倍),出现致畸作用,分别为(大鼠)脊柱裂、露脑、小眼球等和(家兔)颅骨与上颌发育不全、皮肤透明等。致癌性:小鼠和大鼠分别经口给予双嘧达莫111周和128-142周,剂量为8mg、25mg、75mg/kg(按50kg的人推荐,相当于人用剂量的1、3和9倍),未见明显致癌性。

【药代动力学】

据国外文献报道,阿司匹林与双嘧达莫间无显著的相互作用。各成分的药动力学参数并未因合并给药(如复方双嘧达莫缓释胶囊)而发生改变。

双嘧达莫

吸收:单次□服本品2粒(阿司匹林25mg和双嘧达莫200mg )后,双嘧达莫的血药浓度达峰时间为1.98 ±0.90小时,峰浓度为2735.5 ±1241 ng/ml。每次1粒(阿司匹林12.5mg和双嘧达莫100mg),每日二次,多剂量□服本品后,第7~8天血药浓度达稳态,双嘧达莫的稳态平均血药浓度为979.6±366.6ng/ml。分布:双嘧达莫具有高度亲水性(logP=3.71,pH=7),但是,动物研究结果显示双嘧达莫基本上不透过血脑屏障。双嘧达莫稳态的分布容积约92L,约99%的双嘧达莫与血浆蛋白结合,主要为al-酸醣蛋白及白蛋白。代谢及消除:双嘧达莫在肝脏代谢,主要与葡萄糖醛酸结合,生成最初的代谢物单葡糖醛酸代谢物,具较低的药物活性。在血浆中,药物总量的80%以药物原型存在,约20%以单葡萄醛酸代谢物形式存在。多数的葡萄糖醛酸代谢物(约95%)经肝脏排泄,已有证据表明其具肝肠循环。肾排泄原形药物可忽略,尿排泄葡萄糖醛酸代谢物也很低(约5%)。□服复方双嘧达莫缓释胶礙后的消除半衰期约为13.6小时。特殊人群

老年患者:国外研究结果表明,老年健康人(>65岁)□服复方双嘧达莫缓释胶囊后,双嘧达莫血浆浓度(以AUC检测)比小于55岁的人的血浆浓度约髙40%。

阿司匹林:

吸收:单剂量□服本品2粒(阿司匹林25mg和双嘧达莫200mg)后,约0.7I ±0.18小时达水杨酸血药浓度峰值,峰浓度为2396.7±513.4ng/ml。阿司匹林在肝及胃肠壁中水解成水杨酸,约50% -75%的给药剂量以阿司匹林原形药物达体循环。分布:阿司匹林极少与血浆蛋白结合,分布的表观容积低(1OL)。它的代谢物水杨酸与血浆蛋白高度结合,但呈浓度依赖型(非线性)。在低浓度时(<100 ug / ml),约90%的水杨酸与蛋白结合。水杨酸在体内广泛分布于组织和体液,包括中枢神经系统,乳汁及胎盘组织。水杨酸过量的早期信号,包括耳鸣,发生在血浆浓度接近200 ug/ ml时。代谢及消除:阿司匹林在血浆中快速水解成水杨酸,半衰期20分钟。水杨酸在肝中结合主要形成水杨尿酸,葡萄糖醛酸结合物及一些次要的代谢物。当毒性剂量时(10—20g),血浆半袋期可增加至20多小时。国外文献报道,口服复方双嘧达莫缓释胶襄后,乙酰水杨酸按一级动力学消除,半衰期为0.33小时。水杨酸半衰期为1.71小时。在低剂量时,半衰期约2—3小时。在高剂量时,水杨酸按零级动力学消除(消除速率与血浆浓度相关),半衰期为6小时或更高。原形药物的肾排泄依赖于尿液pH。当尿液pH高于6. 5时,游离水杨酸肾清除率从<5%增加至>80%o碱化尿液是处理水杨酸过量的关键方法。当治疗剂量时,约10%以水杨酸排泄,75% 以水杨尿酸、葡萄糖醛酸结合物排泄。

特殊人群用药:

肝功能不全:严重肝功能不全患者应避免使用阿司匹林。

肾功能不全:严重肾功能不全患者应避免使用阿司匹林。

【贮藏】遮光,密封保存。

【包装】铝塑包装。12粒/板x 1板/盒;12粒/板x 2板/盒;6粒/板x 2板/盒。

【有效期】暂定24个月。

【执行标准】YBH10952006

【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60720

【生产企业】江苏飞马药业有限公司

资料来源: 药房网商城 https://www.doczj.com/doc/2714715535.html, 转载请注明。

小药片阿司匹林的十大妙用

小药片阿司匹林的十大妙用 阿司匹林除了可以治疗头痛以外,在生活中也有让你意想不到的妙用,我们不妨了解一下。 1、去头屑:把两片阿斯匹林捣碎放入洗发水中,使用这种混合洗发水洗头后,头屑会逐渐减少。 2、治疗粉刺:将片剂的阿司匹林捣碎成粉末,之后用清水调匀,敷在粉刺上2分钟左右后清洗,粉刺将从脸上快速消失。 3、保持插花的新鲜:从花店里买来鲜花后,在花瓶的清水中放入两片阿司匹林,便可保持鲜花常开不败。 4、祛除血渍:将阿司匹林捣碎后用清水调成阿司匹林溶液,之后用该溶液洗衣,衣物上的血渍即可轻松祛除。 5、除老茧:手脚等部位的老茧是不是让你觉得难看,可以用6片阿司匹林捣碎,然后与半匙“清水+柠檬汁”混合,将混合物敷在老茧处,用温热布包好,15分钟后摩擦生茧部位即可轻松除茧。

6、消灭真菌:将阿司匹林粉末与爽身粉混合,之后将其敷在真菌滋生处,每天两次可以有效消灭真菌。 7、活化土壤:在植物的土壤上喷洒少量阿司匹林溶液可消灭土壤与植物争抢养分的真菌,但要注意不可过量。 8、遮住吻痕:如果爱人不小心把吻痕留在身上,在吻痕处抹点阿司匹林溶液后,用眼药水清洗剂可清除较浅的痕迹。 9、治疗蚊虫叮咬:被蚊虫叮咬后,用阿司匹林溶液擦在伤处,可以消肿。 10、祛疣:疣(俗称瘊子)是很恼人的皮肤累赘,将阿司匹林捣碎后敷在疣上,然后用胶布贴住,经过一段时间,疣会慢慢消失

阿司匹林防治五种病 (一)失眠:据报道,阿司匹林对偶发性失眠有良佳效果。这是因 为本品具有延迟性镇静和 催眠的作用。因此,每晚睡前口服50毫克肠溶阿司匹林, 对偶发生失眠的老人可获良效。 (二)心肌梗死及脑中风:阿司匹林是一种重要的抗血小板和抗血 栓药。每日定时长期小剂 量(25~50mg)口服本品,可预防心 肌梗死和中风。因本品具有抑制血小板聚集和减少血栓形成之作用。 (三)糖尿病:本品能增加体内胰岛素的含量,促进内源性胰岛素 释放和肝糖元合成,遏制肠 内吸收葡萄糖,使机体组织对葡萄糖的吸收增加,从而阻止血 小板凝集和ADP(二磷酸腺苷) 的释放,降低空腹血糖水平,改善患者的糖耐量。 (四)白内障:每日口服小剂量50毫克的肠溶阿司匹林,可延缓和预防老年白内障的形成,可使部分病人避免手术。而阿司匹林能延迟和抑制晶状体蛋白变性,预防和延缓白内障的形成。

阿司匹林一级预防讨论

小剂量阿司匹林应常规用于高血压伴较高心血管风险患者的一 级预防 阿司匹林应用于临床已有一百多年历史,至今仍是世界上应用最为广泛的解热镇痛、抗炎和抗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药物。尽管阿司匹林在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二级预防方面的作用已经得到充分 肯定,但在心血管疾病一级预防方面的争议一直存在。最近,美国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公布的不支持阿司匹林用于心血管疾病一级预防的建议,让这一话题再一次引起了关注。 1945年辛格在做扁桃体切除用阿司匹林止痛时发现出血难止从而证明了阿司匹林可影响凝血过程。1971年英国药理学家约翰.范恩首次揭示阿司匹林抗血栓作用的机制,并因此获得诺贝尔医学奖。1988年的英国男性医师试验就显示阿司匹林组总死亡率下降10%。1989年的内科医师健康研究(PHS)纳入22071名美国健康男性医生,平均随访60.2个月。结果显示,阿司匹林组(325 mg,隔日1次)首次心肌梗死的发生下降44%,致死性心肌梗死的发生下降66%,糖尿病患者首次心肌梗死的发生下降61%,被认为是阿司匹林一级预防的里程碑研究。2005年女性健康研究(WHS)纳入39876名年龄≥45岁的美国健康女性医务工作者,平均随访10.1年。结果显示,小剂量阿司匹林(100 mg,隔日1次)显著降低缺血性卒中发生危险(24%),还可降低65岁以上老年女性心肌梗死的发生。糖尿病亚组脑卒中的减少更为明显。同时,阿司匹林组出血性卒中和胃肠道不良事件发生率与安慰剂组无显著差异。这一研究充分肯定了阿司匹林

对女性人群心血管疾病的预防作用。至此,阿司匹林对心血管疾病的预防作用已经得到广泛的认可,并在世界范围内得到推广应用。 但是,2009年欧洲心脏病学会(ESC)年会公布的阿司匹林治疗无症状性动脉粥样硬化试验(Aspirin for Asymptomatic Atherosclerosis trial,AAA)。入选ABI≤0.95且无动脉硬化症状的英国患者3350例,随机分为阿司匹林100mg/d组和安慰剂组,两组基本特征相似,访随8.2年。结果显示主要及次要终点心血管事件无降低,而各类出血事件则有所增加,但无统计学差异。2009年5 月发表在《Lancet》杂志上的ATT研究荟萃分析共纳入BMD(英国男性医师研究)、PHS(内科医师健康研究)、TPT(血栓形成预防研究)等6项一级预防研究,结果显示阿司匹林一级预防减少严重心血管事件12%(HR 0.88;95%CI,0.82-0.94),其中非致命性心肌梗死减少1/5,出血事件增加(HR 1.54;95%CI,1.30-1.82)。2012年欧洲心血管疾病预防临床实践指南指出,现有证据显示对于无明显心血管疾病人群应用阿司匹林进行一级预防弊大于利。 故而近年来,美国糖尿病学会、美国心脏学会和美国心脏病学院均倡议,糖尿病患者中阿司匹林的应用标准应更严格,即仅限于﹥50岁男性和﹥60岁女性且伴≥1个额外主要危险因素时才考虑使用阿 司匹林进行CVD一级预防。2014年5月,FDA称因现有证据审查显示不支持阿司匹林常规用于心肌梗死和卒中的一级预防。2014年美国心脏协会年会上公布的JPPP(Japanese Primary Prevention Project)研究,在日本47个地区的1007个诊所开展,共纳入了14,464

阿司匹林说明书

通用名称:阿斯匹林 发音(“?sp?rin): 商品名:Aspent,Aspicot, Aspin, Colsprin-100, Cotasprin, Ecosprin, E-prin, GR.ASA-50, Loprin-75, Loprin-DS,Lowdose Aspirin, Mazoral,Myosprin, Otaspirin 为什么规定: 1.阿司匹林缓解轻度至中度疼痛。 2.降低发热,发红,肿胀。 3.防止血液凝固。 4.它是用来缓解造成许多健康问题包括头痛,感染,和关节炎。 当它被采取: 1.经常采取非处方阿司匹林。 2.照标签和包装上的说明。 3.如果你的医生开阿司匹林给你,你就会收到应该吃多少多少的具体说明。 4.如果你服用阿司匹林治疗关节炎等慢性疾病,你必须仔细按医生规定的时间表。 5.与你的医生保持联系。 如何应该采取: 1.阿司匹林以栓剂,胶囊,常规的涂布,缓释片,咀嚼片,泡腾片的形式出现。 2.如果普通的阿司匹林片造成了很坏的味道在喉咙或烧灼感,试着用衣片,避免这些问题。 3.定期,涂上,并延长阿司匹林缓释片和胶囊应在饭后水或牛奶或一杯吞下,避免肠胃不适。 4.阿司匹林片咀嚼片可以咀嚼,粉碎,溶解在液体中,或整个吞下;服用这些药片后应该立即喝一杯水,牛奶或果汁。 5.阿司匹林口服液的形式可通过根据包装上的说明准备溶解泡腾片。 6.要在直肠内插入一个阿司匹林栓,按照以下步骤:a)取出包装物。b)在水中浸栓剂的尖端。c)躺在左侧,并提高你的右膝盖到你的胸部d)使用你的手指,将栓插入直肠,儿童约1 / 2和成人约1英寸到英寸。把一会儿,约15分钟后你可以站起来。彻底清洗你的双手,恢复你的正常活动。 特殊指令: 1.孩子们不应因为流感或水痘相关发烧阿司匹林,因为这样已经有严重的疾病,被称为瑞氏综合征有关。 2.成人不应该服用阿司匹林疼痛超过十多天(儿童五天)而没有咨询医生。 3.阿司匹林不应该采取对高热的成人或儿童,发热持续时间超过三天,或反复发热而没有医生监督。 4.在24小时内不要给孩子服用超过剂量,除非医生这样做。 5.如果你错过的剂量,记住错过的剂量,并以它重新规定的时间表。 副作用: 1.尽管阿司匹林的副作用不常见,但它们可能发生。 2.恶心、呕吐、胃痛、消化不良、胃酸过多是常见的。饭后服用阿司匹林后,送服一杯水或牛奶。如果这些影响继续下去,请联系你的医生。 3.耳鸣、便血或黑便、喘息、呼吸困难、头晕、精神错乱和嗜睡是罕见的。停止

小剂量阿司匹林的15个常见问题和答案!

小剂量阿司匹林的15个常见问题和答案! 导语 小剂量阿司匹林的15个常见问题,答案在这~ 1、为什么必须进行用药交代? 无论国产还是进口阿司匹林,都可引起致命的胃出血和脑出血。数以亿计的患者正在服用小剂量阿司匹林,阿司匹林必须进行用药交代,而且应规范化。 阿司匹林用药交待(纸质或口头): 肠溶片应餐前服用;当出现上腹不适或身体有出血表现时,请及时就诊;注意粪便颜色变化,当出现血便,或黑便时,请及时就诊;每1~3个月定期检查粪便潜血及血常规;用药期间禁止饮酒。 2、阿司匹林最低有效剂量是多少? 市场上有25mg、50mg、100mg不同规格的阿司匹林,说明书用法差异很大。 通常情况下,阿司匹林预防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的最低有效剂量为75mg/d,缺血性卒中一级预防的最低有效剂量为50mg/d。 3、何时服用最好,早上还是晚上?

清晨血小板更活跃,心血管事件高发时段为6:00~12:00点。 肠溶或缓释阿司匹林口服后需3~4小时达到血药高峰,睡前服用阿司匹林可以更好地抑制清晨血小板功能;若每天上午服药不能对事件高发时段提供最佳保护。 但是,没有随机临床对照研究证实睡前服用阿司匹林可以更多减少心血管病事件,而且阿司匹林一旦生效,其抗血小板聚集作用是持续性的,不必过分强调固定某一时辰服药。 4、偶尔忘记服用阿司匹林怎么办? 体内每天约有10%~15%的新生血小板,故需每天服用阿司匹林以保证新生血小板功能受到抑制。 偶尔一次忘记服用阿司匹林,体内仅15%的血小板具有活性,对于抗栓作用影响不大。不需要在下一次服药加倍剂量,过量服用阿司匹林不良反应会增加。 5、高血压患者,什么时候才可服用阿司匹林? 阿司匹林引起颅内出血绝对风险仅为0.03%。 但是,高血压患者长期应用阿司匹林时,需在血压控制稳定(<150/90mmHg)后开始应用,以避免颅内出血风险增加。 6、溃疡病史患者,如何服用阿司匹林?

阿司匹林的多种作用

阿司匹林的多种作用 阿司匹林除了治疗头痛以外, 在生活中也有让你意想不到的妙用, 我们不妨了解一下。 1、去头屑:把两片阿斯匹林捣碎放入洗发水中,使用这种混合洗发水洗头后,头屑会逐渐减少。 2、治疗粉刺:将片剂的阿司匹林捣碎成粉末,之后用清水调匀,敷在粉刺上2分钟左右后清洗,粉刺将从脸上快速消失。 3、保持插花的新鲜:从花店里买来鲜花后,在花瓶的清水中放入两片阿司匹林,便可保持鲜花常开不败。 4、祛除血渍:将阿司匹林捣碎后用清水调成阿司匹林溶液,之后用该溶液洗衣,衣物上的血渍即可轻松祛除。 5、除老茧:手脚等部位的老茧是不是让你觉得难看,可以用6片阿司匹林捣碎,然后与半匙“清水+柠檬汁”混合,将混合物敷在老茧处,用温热布包好,15分钟后摩擦生茧部位即可轻松除茧。 6、消灭真菌:将阿司匹林粉末与爽身粉混合,之后将其敷在真菌

滋生处,每天两次可以有效消灭真菌。 7、活化土壤:在植物的土壤上喷洒少量阿司匹林溶液可消灭土壤与植物争抢养分的真菌,但要注意不可过量。 8、遮住吻痕:如果爱人不小心把吻痕留在身上,在吻痕处抹点阿司匹林溶液后,用眼药水清洗剂可清除较浅的痕迹。 9、治疗蚊虫叮咬:被蚊虫叮咬后,用阿司匹林溶液擦在伤处,可以消肿。 10、祛疣:疣(俗称瘊子)是很恼人的皮肤累赘,将阿司匹林捣碎后敷在疣上,然后用胶布贴住,经过一段时间,疣会慢慢消失. 阿司匹林防治五种病 (一)失眠:据报道,阿司匹林对偶发性失眠有良佳效果。这是因为本品具有延迟性镇静和催眠的作用。因此,每晚睡前口服50毫克肠溶阿司匹林,对偶发生失眠的老人可获良效。 (二)心肌梗死及脑中风:阿司匹林是一种重要的抗血小板和抗血栓药。每日定时长期小剂量(25~50mg)口服本品,可预防

阿司匹林在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治疗中的应用

阿司匹林在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治疗中的应用 【摘要】阿司匹林问世至今已有百余年的历史,开始主要用于止痛、退热、抗炎及抗风湿治疗。20世纪7O年代发现阿司匹林在高危患者发生心肌梗死、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一、二级预防中是一种有效的抗血小板药物阿司匹林是具有大量的循证医学证据和极佳的性价比的抗血小板药物,各国一致推荐为抗栓治疗的一线用药,被誉为“防治心脑血管事件的基石”。虽然阿司匹林可以显著减低心肌梗死和缺血性心血管疾病的发生,但是,对阿司匹林不合理及过度的应用也会导致部分患者出现消化道出血或脑出血现象。本文旨在阐述阿司匹林在缺血性脑血管疾病中防治中的作用机制、药理特性、安全性及合理应用做一综述。 【关键词】阿司匹林抗血小板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治疗药物合理用药 脑血管疾病是导致我国中老年人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其中又以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发病率为最高。缺血性脑血管病是指由于脑动脉的血流急性中断所致相应区域的脑组织缺血坏死,即脑梗死.,主要包括脑血栓形成、脑血管痉孪短暂脑缺血发作以及脑梗死等疾病,具有发病机制复杂、发病率高、致残、致死率高、复发率高等特点。本文我们从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发病机制、阿司匹林对其的作用机理及其合理应用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1.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发病机理 目前公认的关于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发病机制的学说包括能量耗竭、酸中毒,兴奋性氨基酸毒性作用,氧自由基损伤,炎性细胞因子损害,NO和NO合酶( NOS)的作用,凋亡调控基因的激活,细胞内钙离子超载等,这里我们简要介绍几种。 (1)能量耗竭、酸中毒 脑缺血后,最先受影响的是缺血脑组织的供血、供氧,这直接导致了缺血脑组织的能量耗竭,具体表现为:线粒体的能量代谢由有氧代谢转为无氧代谢,所需能量几乎全部来自葡萄糖的无氧酵解,最终产生大量乳酸,导致脑组织酸中毒。 (2)兴奋性氨基酸毒性作用 兴奋性氨基酸( excitatory amino acids , EAAs)是哺乳动物中枢神经系统中传递兴奋性信息的物质,同时又是神经毒素。它通过与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而发挥其神经毒素作用,造成神经元的损伤。由于缺血,脑组织的能量供给不足,导致EAAs大量释放及再摄取和灭活障碍。(3)氧自由基损伤 正常机体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on)、过氧化氢酶和过氧化物酶等可不断清除代谢过程中产生的自由基,使体内自由基水平保持相对稳定。在缺血脑组织中,由于ATP合成减少,能量供应不足,使上述酶类无法发挥其正常作用,造成氧自由基蓄积。过多的氧自由基可与含不饱和双键的膜脂发生脂质过氧化反应,使膜结构遭到破坏,影响膜的通透性,使离子转运、生物能的产生和细胞器的功能发生一系列病理生理改变,造成神经细胞、胶质细胞和血管内方细胞损伤. (4)凋亡调控基因的激活 凋亡是缺血脑组织神经元死亡的重要方式,由促凋亡基因和抗凋亡基因等参与调控。大脑短暂缺血后,缺血中心区域的神经细胞很快出现细胞坏死;但一般要经过1一2天的潜伏期,在其周边的神经细胞才出现延迟性退化。目前已证明这种延迟性细胞退化就是细胞凋亡。 2.阿司匹林对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作用机理抗血小板疗法是缺血性脑血管病治疗中的主要策略,研究证据最多。阿司匹林是惟一经过循证医学证明有效并用于急性缺血性卒中的抗血小板药物。 2.1作用机理 阿司匹林是环氧化酶抑制剂中的代表药物,它是通过乙酸化环氧化酶一1(CoX一1)中529位丝氨酸的羟基不可逆地抑制该酶活性,阻碍花生四烯酸与385位酪氨酸活性位点结合,抑制TXA 的合成,从而阻止血小板聚集和释放反应。阿司匹林的半衰期15~30min,血药浓度达到值峰时间l一3 h。阿司

拜阿司匹林肠溶片说明书

阿司匹林肠溶片100mg说明书 【功效主治】 解热镇痛。 【药理作用】 ①镇痛作用:主要是通过抑制前列腺素及其他能使痛觉对机械性或化学性刺激敏感的物质(如缓激肽、组胺)的合成,属于外周性镇痛药。但不能排除中枢镇痛(可能作用于下视丘)的可能性; ②抗炎作用:确切的机制尚不清楚,可能由于本品作用于炎症组织,通过抑制前列腺素或其他能引起炎性反应的物质(如组胺)的合成而起抗炎作用。抑制溶酶体酶的释放及白细胞趋化性等也可能与其有关; ③解热作用;可能通过作用于下视丘体温调节中枢引起外周血管扩张,皮肤血流增加,出汗,使散热增加而起解热作用。此种中枢性作用可能与前列腺素在下视丘的合成受到抑制有关; ④抗风湿作用:本品抗风湿的机制,除解热、镇痛作用外,主要在于抗炎作用; ⑤抑制血小板聚集的作用:是通过抑制血小板的环氧酶,减少前列腺素的生成而起作用。 【药物相互作用】 1. 与其他非甾体抗炎镇痛药同用时疗效并不加强,因为本品可以降 低其他非甾体抗炎药的生物利用度。再则胃肠道副作用(包括溃 疡和出血)却增加;此外,由于对血小板聚集的抑制作用加强, 还可增加其他部位出血的危险。本品与对乙酰氨基酚长期大量同 用有引起肾脏病变包括肾乳头坏死、肾癌或膀胱癌的可能。 2. 与任何可引起低凝血酶原血症、血小板减少、血小板聚集功能降 低或胃肠道溃疡出血的药物同用时,可有加重凝血障碍及引起出 血的危险。 3. 与抗凝药(双香豆素、肝素等)、溶栓药(链激酶、尿激酶)同用,

可增加出血的危险。 4. 尿碱化药(碳酸氢钠等)、抗酸药(长期大量应用)可增加本品自尿 中排泄,使血药浓度下降。但当本品血药浓度已达稳定状态而停 用碱性药物,又可使本品血药浓度升高。 5. 尿酸化药可减低本品的排泄,使其血药浓度升高。 6. 胰岛素或口服降糖药物的降糖效果可因与本品同用而加强和加 速。 【不良反应】 一般用于解热镇痛的剂量很少引起不良反应。长期大量用药(如治疗风湿热)、尤其当药物血浓度〉200μg/ml时较易出现不良反应。血药浓度愈高,不良反应愈明显。 (1)常见的有恶心、呕吐、上腹部不适或疼痛(由于本品对胃粘膜的直接刺激引起)等胃肠道反应(发生率3%~9%),停药后多可消失。长期或大剂量服用可有胃肠道出血或溃疡。 (2)中枢神经:出现可逆性耳鸣、听力下降,多在服用一定疗程,血药浓度达200~300g/L后出现。 (3)过敏反应:出现于0.2%的病人,表现为哮喘、荨麻疹、血管神经性水肿或休克。多为易感者,服药后迅速出现呼吸困难,严重者可致死亡,称为阿司匹林哮喘。有的是阿司匹林过敏、哮喘和鼻息肉三联征,往往与遗传和环境因素有关。 (4)肝、肾功能损害,与剂量大小有关,尤其是剂量过大使血药浓度达250μg/ml时易发生。损害均是可逆性的,停药后可恢复。但有引起肾乳头坏死的报道。 (5)逾量或中毒表现:①轻度,即水杨酸反应,多见于风湿病用本品治疗者,表现为头痛、头晕、耳鸣、耳聋、恶心、呕吐、腹泻、嗜睡、精神紊乱、多汗、呼吸深快、烦渴、手足不自主运动(多见于老年人)及视力障碍等;②重度,可出现血尿、抽搐、幻觉、重症精神紊乱、呼吸困难及无名热等;儿童患者精神及呼吸障碍更明显;过量时实

双嘧达莫片的说明书

双嘧达莫片的说明书 我们在电视上经常会看到关于治疗心脑血管疾病药物的广告,主要是因为现在心脑血管疾病在老年人中的发病率越来越高,而且也是威胁老人健康最严重的一种。双嘧达莫片在治疗心脑血管疾病上有着非一般的效果,那么很多人要问了它到底有怎样的功效呢? 【药品名称】 通用名称:双嘧达莫片 商品名称:双嘧达莫片 英文名称:Dipyridamole Tablets 拼音全码:ShuangMiDaMoPian 【主要成份】双嘧达莫。化学名:2,2’,2”,2’’’-[(4,8-二哌啶基嘧啶并[5,4-d]嘧啶-2,6-二基)双次氮基]-四乙醇

【成份】 分子式:C24H40N8O4 分子量:504.63 【性状】本品为肠溶衣与薄膜衣的双层包衣片,内层含阿司匹林,外层含双嘧达莫。 【适应症/功能主治】主要用于抗血小板聚集,用于预防血栓形成。 【规格型号】25mg*100s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1-2片,一日三次,饭前一小时服用,或遵医嘱。 【不良反应】治疗剂量时不良反应轻而短暂,长期服用最初的副作用多消失。常见的不良反应有头晕、头痛、呕吐、腹泻、脸红、皮疹和瘙痒,罕见心绞痛和肝功能不全。不良反应持续或不能耐受者少见,停药后可消除。上市后的经验报告中,罕见不良反应有喉头水肿、疲劳、不适、肌痛、关节炎、恶心、消化不良、感

觉异常、肝炎、秃头、胆石症、心悸和心动过速。 【禁忌】过敏患者禁用。 【注意事项】本品与抗凝剂、抗血小板聚集剂及溶栓剂合用时应注意出血倾向。 【儿童用药】12岁以下儿童用药的安全性和效果未确定。 【老年患者用药】尚不明确。 【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用药】尚不明确。 【药物相互作用】 1.与阿司匹林有协同作用。与阿司匹林合用时,剂量应减至一日100~200mg。 2.本品与双香豆素抗凝药同用时出血并不增多或增剧。 【药物过量】如果发生低血压,必要时可用升压药。急性中毒症状在啮齿动物有共济失调、运动减少和腹泻,在狗中有呕吐、共济失调和抑郁。双嘧达莫与血浆蛋白高度结合,透析可能无益。

双嘧达莫

双嘧达莫 双嘧达莫副作用;别名:哌醇定、哌醇啶、潘生丁、双嘧啶哌胺醇、双嘧哌胺醇、Anginal、Coribon、Dipyridamolum、Persantin、Novodil、Stimolcardio、Oipramol; 双嘧达莫适应症:在冠状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心绞痛或心肌梗死时,现有资料表明联合应用双嘧达莫和阿司匹林并不比单用阿司匹林更好。目前该药一般用于下列情况:人工心脏瓣膜患者将双嘧达莫和华法林合用来防止血栓栓塞,出血并发症比联合应用阿司匹林和华法林少;对周围血管病变者,合用双嘧达莫和阿司匹林疗效高于单用阿司匹林。另一种情况是,为了减少冠状动脉搭桥手术出血的危险,术前数日可停用阿司匹林,术前2天口服双嘧达莫每次100mg,每天4次,手术后7h开始加用阿司匹林每天300mg,1周后停用双嘧达莫。还可用于可疑冠心病的诊断试验。 1.主要用于预防和治疗慢性冠状动脉循环障碍、心肌梗死及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2.本药与华法林合用可防止人工瓣膜患者的血栓形成。 3.本药与阿司匹林合用用于预防急性心肌梗死及缺血性脑卒中的二级预防及在血管修复术时促进下肢动脉改建和通畅。 4.用于体外循环时预防血小板聚集。 双嘧达莫药理学作用:本药为抗血小板聚集药、冠状动脉扩张药,可抑制血小板第一相和第二相聚集;高浓度(50μg/ml)时可抑制胶原、肾上腺素和凝血酶所致的血小板释放反应。本药能可逆性地抑制磷酸二酯酶,使血小板中的cAMP增多;能增强前列环素PGI2的活性,激活血小板腺苷酸环化酶;还有轻度抑制血小板形成血栓素A2(TXA2)的功能。此外,本药可显著增加冠状动脉的血流量,增加心肌供氧量。增强内源性PGI2活性。抑制腺苷重摄取,使血浆腺苷含量增加。腺苷通过激活腺苷酸环化酶,增加血小板内cAMP。血浆腺苷浓度的增加还可使血管扩张,双嘧达莫扩张冠状动脉的机制与此有关。 分类名称 一级分类:循环系统药物二级分类:抗心绞痛药物三级分类:β受体阻滞剂药品英文名 Dipyridamole 药品别名 哌醇定、哌醇啶、潘生丁、双嘧啶哌胺醇、双嘧哌胺醇、Anginal、Coribon、Dipyridamolum、Persantin、Novodil、Stimolcardio、Oipramol 药物剂型 1.片剂:25mg,50mg,75mg; 2.注射剂:10mg。 药理作用 本药为抗血小板聚集药、冠状动脉扩张药,可抑制血小板第一相和第二相聚集;高浓度(50μg/ml)时可抑制胶原、肾上腺素和凝血酶所致的血小板释放反应。本药能可逆性地抑制磷酸二酯酶,使血小板中的cAMP增多;能增强前列环素PGI2的活性,激活血小板腺苷酸环化酶;还有轻度抑制血小板形成血栓素A2(TXA2)的功能。此外,本药可显著增加冠状动脉的血流量,增加心肌供氧量。增强内源性PGI2活性。抑制腺苷重摄取,使血浆腺苷含量增加。腺苷通过激活腺苷酸环

(拜阿司匹灵) 阿司匹林肠溶片 100mg

【药品名称】 通用名称:阿司匹林肠溶片 商品名称:阿司匹林肠溶片(拜阿司匹灵) 英文名称:Aspirin Enteric-coated Tablets 拼音全码:ASiPiLinChangRongPian(BaiASiPiLing) 【主要成份】本品主要成分为阿司匹林。 【成份】 化学名:2-(乙酰氧基)苯甲酸 分子式:C9H8O4 分子量:180.16 【性状】本品为白色肠溶包衣片,除去包衣后显白色。 【适应症/功能主治】阿司匹林对血小板聚集的抑制作用,因此阿司匹林肠溶片适应症如下:降低急性心肌梗死疑似患者的发病风险预防心肌梗死复发中风的二级预防降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及其继发脑卒中 的风险降低稳定性和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的发病风险动脉外科手术或介入手术后,如经皮冠脉腔内成形术(PTCA),冠状动脉旁路术(CABG),颈动脉内膜剥离术,动静脉分流术预防大手术后深静脉血栓和肺栓塞降低心血管危险因素者(冠心病家族史、糖尿病、血脂异常、高血压、肥胖、抽烟史、年龄大于50岁者)心肌梗死发作的风险。 【规格型号】100mg*30s(拜耳) 【用法用量】本品宜在饭后温水服用,不可空腹服用。本品为肠溶片,必须整片服用。在治疗心肌梗死时,第一片应捣碎或嚼碎后服用。服用剂量和次数:1.不稳定性心绞痛建议每天1片拜阿司匹灵。2.急性心肌梗死时,建议每天1片阿司匹灵。3.预防复发心肌梗死时,建议每天3片拜阿司匹灵。4.预防大脑一过性的血流减少,和已出现早期症状后预防脑梗死,建议每天1片拜阿司匹灵。 【不良反应】常见的副作用胃肠道反应,如腹痛和胃肠道轻微出血,偶尔出现恶心、呕吐和服泻。胃出血和胃溃疡,以及主要在哮喘患者出现的过敏反应(呼吸困难和皮肤反应)极少见。有报道个别病例出现肝、肾功能障碍,低血糖,以及特别严重的皮肤病变(多形性渗出性红斑)。小剂量乙酸水杨酸能减少尿酸的排泄,对易感者可引起痛风发作。极少数病例在长期服用阿司匹肠溶片后由于胃肠道隐匿性出血导致贫血,出现黑便(严重胃出血的症状)。出现眩晕和耳鸣(特别是儿童和老人)可能为严重的中毒症状。如出现以上不良反应时,请及时告知医生或药剂师。一旦出现副作用,应立即停药并通知医生,以便医生能判断副作用的程度并采取必要的措施。 【禁忌】对乙酰水杨酸和含水杨酸的物质过敏;胃十二指肠溃疡;出血倾向(出血体质)。

化学药品地标升国标第八册

化学药品地标升国标第 八册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UUT-WUUY-WBBGB-BWYTT-1982GT

国家药品西药标准(化学药品地标升国标第八册) (98种) 阿司匹林双嘧达莫片 拼音名:Asipilin Shuangmidamo Pian 英文名:Aspirin and Dipyridamole Tablets 书页号:D8-95 标准编号:WS-10001-(HD-0716)-2002 本品含阿司匹林(C9H8O4)和双嘧达莫(C24H40N8O4)均应为标示量的 %~% 【处方】阿司匹林 75g 双嘧达莫 25g 辅料适量 ──────────────────── 制成 1000片 【性状】本品为肠溶衣与薄膜衣的双层包衣片,内层含阿司匹林,外层 含双嘧达莫。 【鉴别】(1)取本品内层的细粉适量(约相当于阿司匹林,加水10ml,煮 沸,放冷,加三氯化铁试液1滴,即显紫堇色。 (2)取本品内层的细粉适量(约相当于阿司匹林,加碳酸钠试液10ml, 振摇后,放置5分钟,滤过,滤液煮沸2分钟,放冷,加过量的稀硫酸,即析 出白色沉淀,并发生醋酸的臭气。 (3)取本品外层的细粉适量(约相当于双嘧达莫25mg)加氯仿10ml搅拌,溶解,滤过,滤液置水浴上蒸干,取残渣溶于乙醇中,即显绿色荧光,加酸后,

荧光消失。 (4)取双嘧达莫含量测定项下的溶液,照分光光度法(中国药典2000年版二部附录Ⅳ A)测定,在234nm和284nm波长处有最大吸收。 【检查】水杨酸照高效液相色谱法(中国药典2000年版二部附录Ⅴ D)测定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用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以乙 腈-四氢呋喃-冰醋酸-水(23:5:5:61)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304nm。理论板数按水杨酸峰计算应不低于2000。 测定法取本品10片,精密称定,研细,精密称取适量(约相当于阿司匹 林25mg)置25ml量瓶中,加流动相适量,振摇使溶解,加流动相稀释至刻度,摇匀,滤过,取续滤液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水杨酸对照品,加流动相制 成每1ml中约含30μ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精密量取10μl注入色谱仪,调节检测灵敏度,使水杨酸峰高约为满量程的20%以上,立即取供试品溶液 10μl,注入液相色谱仪,记录色谱图,供试品溶液所显水杨酸的面积不得大 于对照品溶液的峰面积。%) 崩解时限取本品照崩解时限检查法(中国药典2000年版二部附录Ⅹ A)。在盐酸溶液(9→1000)中检查30分钟,外层应全部崩解或溶散成碎粒并通过筛网,内层继续按肠溶衣片检查,应符合规定。 其他应符合片剂项下有关的各项规定(中国药典2000年版二部附录Ⅰ A) 【含量测定】阿司匹林取本品10片,注意分取内层,精密称定,研细, 精密称取适量(约相当于阿司匹林,置锥形瓶中,加中性乙醇20ml,振摇 使阿司匹林溶解,加酚酞指示液3滴,滴加氢氧化钠滴定液L)至溶液显 粉红色,再精密加氢氧化钠滴定液L)40ml,置水浴上加热15分钟,并时 时振摇,迅速放冷至室温,用硫酸滴定液L)滴定,并将滴定结果用空 白试验校正。每1ml氢氧化钠滴定液L)相当于。

(完整)高血压联合用药方案

高血压AB/CD(AS)治疗方案 高血压AB/CD(AS)治疗方案 参照英美国家高血压成人防治指南和我国高血压防治指南用药指导意见,并结合国内知名专家经验,针对不同经济承受能力的患者群,推出不同层次的AB/CD(AS)高血压治疗方案。 1、降压药物联合应用的AB/CD规则 <55岁≥ 55岁 第1步用 A(或B) C或D 第2步用 A(或B) + C 或D 第3步用 A(或B) + C + D 第4步加α-阻滞剂或螺内酯或其它利尿剂 A、B、C、D的含义: A:ACEI 或ARB(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或血管紧张素受体抑制剂)。 ARB类推荐药物:替米沙坦、缬沙坦、厄贝沙坦; ACEI类推荐药物:贝那普利、依那普利、卡托普利; B:β-阻滞剂。推荐:卡维地洛、比索洛尔、美托洛尔;普萘洛尔、阿替洛尔、 C:钙通道阻滞剂。推荐氨氯地平、硝苯地平缓释片、尼群地平;非洛地平、尼群地平、拉西地平; 维拉帕米(本品不能与β-阻滞剂合用,因都抑制心肌收缩) D:利尿剂(噻嗪类或噻嗪样),推荐吲达帕胺、氢氯噻嗪。呋噻米、螺内酯(保钾利尿药不宜与ACEI合用)。 AS:A--指阿司匹林;S—指他汀类调脂药。 注意:涉及B(β-受体阻滞剂)和D(利尿剂)的联合治疗比其它的联合治疗可致更多新发糖尿病。 α-阻滞剂:特拉唑嗪、哌唑嗪、多沙唑嗪。 2、具体用药方案: 2-1、基层患者(低收入患者),每月费用约需10元钱。 <55岁≥ 55岁 第1步用卡托普利尼群地平或吲达帕胺 第2步用卡托普利 + 尼群地平或氢氯噻嗪 第3步用卡托普利 + 尼群地平+氢氯噻嗪 第4步加α-阻滞剂或螺内酯或其它利尿剂 2-2、普通患者(中等收入患者),每月费用约需50--100元钱。

缺血性脑卒中双抗治疗--指南汇总2018-(34755)

阿司匹林 + 氯吡格雷联合抗血小板聚集 阿司匹林肠溶片:相对普通片吸收延迟3-6h ,因此需快速达到抗板作用时可考虑嚼服。 综述: 多项大型研究结果显示,双抗并不能使患者获益 FASTER:研究探讨了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对发病24 小时内小卒中或TIA 患者的疗效,结果显示,相对于阿司匹林单药治疗,双抗,不能降低卒中复发和主要脑血管事件的发生。 MATCH :比较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双抗与氯吡格雷单抗的疗效,结果显示,双抗无显著优势,可使主要终点时间绝对值下降1% ,而同时严重出血绝对风险增加 1.3% 。 SPS3:双抗不能降低缺血性卒中复发的风险,但严重出血风险较阿司匹林单抗组增加近 2 倍。 COMPRESS :结果表明,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双抗不能减少发病后30d 内的卒中复发风险,反而有增加出血风险的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CHANCE :评价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双抗对高危轻型卒中和TIA 患者的疗效。阳性结果 入选条件: 40 岁及以上非心源性高危TIA 或小卒中患者 发病 24h 内 方案: ①阿司匹林75mg/d ×90d ②阿司匹林75mg/d ×21d+ 氯吡格雷首剂 300mg ,随后 75mg/d ×90d 结果:双抗治疗组90d 的卒中复发相对风险降低32% 。两组患者的中重度出血和颅内出血 风险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为什么成功了:关键在于筛选出了卒中复发风险高而出血风险低的患者。 《 2014 年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与轻型卒中抗血小板治疗中国专家共识》 具有高卒中复发风险( ABCD2 ≥4 分)的急性非心源性TIA (根据 24h 时间定义)或轻型卒中

阿司匹林抵抗的产生机制与防治探讨

阿司匹林抵抗的产生机制与防治探讨 阿司匹林是一种非甾体类型的抗炎药,临床上使用的时间已经持续了很多年,但是对于阿司匹林的临床应用以及其作用机制的研究仍未中断。阿司匹林在最初时被用于抗炎、解热以及镇痛,随着人们对阿司匹林研究的深入,阿司匹林在心血管的二级预防中得到了广泛的运用,阿司匹林的运用降低了25%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而在临床治疗上还是有5%~60%的疾病患者在正常服用完阿司匹林之后仍然不能对血小板的抑制有着较好的效果,通常称这种现象为阿司匹林抵抗(AR)。以下本文将对阿司匹林抵抗的产生机制以及防治进行深入探讨。 标签:阿司匹林;抵抗 1阿司匹林抵抗产生的可能机制 1.1AR和环氧化酶二者之间的关系 环氧化酶(COX)含有环氧化酶1(COX-1)和环氧化酶2(COX-2)两种不同的异构体。COX是前列腺素与花生四烯酸生成血栓素A2两者之间在合成过程中的重要限速酶。血小板效应的形成主要是COX-1失活,同时血栓素A2的合成被失活状态的COX-1抑制。许多学者在对阿司匹林抵抗(AR)的研究是很注重COX-2方面的[1]。在人体的血管内皮细胞、血小板以及平滑肌细胞之中有很多COX-2,细胞因子可以激活诱导作为诱导酶的COX-2,同时,在多种病理的状况下作用有所增强,也是PGH2产生的另外一种途径。即便是接受了阿司匹林的治疗,COX-2之中产生的PGH2也可以恢复血小板从而生成TXA2的能力,一定程度上也能提高TXA2合成能力,进而对血小板的聚集进行诱导。基本上不同患者的COX-2的表达情况不太相同,而且在患者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的炎性细胞也存在COX-2,例如巨噬细胞以及单核细胞。当有炎症进行刺激的时,COX-2可以增强10倍甚至20倍的有核细胞表达[2]。一般情况下,阿司匹林对COX-1的抑制作用较强,一般是COX-2的170倍,所以阿司匹林在对TXA2的抑制量需要达到TXA2总量的90%以上才能有利发挥自身抗血栓的作用,这种情况很可能是血液中血小板具有较高的COX-2含量的患者产生AR的一种机制。 1.2几种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 一般在心血管事件二级预防治疗中,患者不仅仅会使用阿司匹林,同时还会使用降糖药、其他非甾体类型的抗炎药以及降脂药,通常情况下这几种药物往往会存在一定的相互作用。在以前对非甾体类型的布洛芬研究中发现,布洛芬可以很大程度上对COX-1进行阻滞,进而使AR产生,但是最近一项新的研究则否认了以前的观点——布洛芬与安慰剂在同时对血栓素B2抑制方面没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因此,必须对以下问题进行研究:(1)在心血管事件二级预防治疗之中,不仅仅要使用阿司匹林,基本上会使用多种药物;(2)相同的研究常常出现不同的研究结果,因此,要对研究的手段方法进行考察,同时也不可忽视群体之间特征和差异。

(完整版)脑梗死的二级预防

脑梗死的二级预防 首先介绍一下什么叫二级预防,脑梗死的二级预防就是指已经得过脑梗的患者采用合理的药物治疗及最佳的生活方式来预防脑梗的再次发作。我们大家都知道,脑梗死具有高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的特点,因此,采取有效措施预防脑梗死的再发是非常有必要的。 首先,是药物治疗。所有脑梗死患者有三类药是都必须坚持长期服用的。一是抗血小板药物,最常用的是阿司匹林,每天75~100mg,如果因为胃部疾病比如胃溃疡、胃出血等不能耐受阿司匹林的,可服用其他抗血小板药物比如氯吡格雷,费用较大。如果是有房颤的患者,可服用华法林来代替阿司匹林等抗血小板药物。第二类药物是降压药,最好选用长效降压药物,就是每天只需要服用1~2次的降压药,规律服用,把血压控制在140/90mmHg 以下。第三类是降脂药物,主要是他汀类药物,像阿托伐他汀、辛伐他汀等,把低密度脂蛋白控制在一个较低的水平。这三类药合称ASA治疗,是脑梗死二级预防的基石。如果合并糖尿病的患者,还应用药物控制血糖水平,建议空腹血糖小于8mmol/L,餐后2小时血糖小于10mmol/L。 其次,是纠正不良的生活方式的。一是要运动,脑梗死的患者,如能参加体力活动,可以考虑至少每周1~3次、每次40min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例如快走、蹬健身脚踏车,慢跑等),要达到出汗或明显增加心率的程度,以减少卒中风险因素。饮食方面,应清淡饮食。减少食盐的摄入,每天低于2.4g,如果是高血压患者,应该更少,每天低于1.5g甚至更低。建议地中海饮食,即以蔬菜水果、禽类、鱼类、五谷杂粮、豆类和橄榄油为主的饮食风格,并限制糖类和红肉的摄入。另外,应戒烟限酒。烟是一定不能抽,同时避免环境性被动吸烟。酒可以适量喝一点,但有个度,每天不应超过50g酒精,也就是50度的白酒不能超过2两,女性要减半,不能超过1两,当然,不过本来不喝酒的患者,不应该劝其喝酒。 另外,还要关注有没有睡眠呼吸暂停现象,如果睡觉时有明显打鼾的,建议进行睡眠呼吸监测,如确实存在睡眠呼吸暂停的,应该接受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 最后,应定期体检及咨询。如果有高血压、糖尿病的患者应每周监测血压、血糖水平,即使没有也应每半年到一年进行一次全面的体格检查,包括血常规、血脂、血糖、凝血功能、心电图、颈部及颅内血管的检查,并咨询神经内科医师,以调整治疗方案。 总之,脑梗死是一个可防、可控的疾病,只要提高认识,控制饮食,改善生活方式,进行合理药物预防,就能降低脑梗死死的复发。

缺血性脑卒中双抗治疗--指南汇总2018

阿司匹林+氯吡格雷联合抗血小板聚集 阿司匹林肠溶片:相对普通片吸收延迟3-6h,因此需快速达到抗板作用时可考虑嚼服。 综述: ●多项大型研究结果显示,双抗并不能使患者获益 ●FASTER:研究探讨了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对发病24小时内小卒中或TIA患者的疗效,结果显 示,相对于阿司匹林单药治疗,双抗,不能降低卒中复发和主要脑血管事件的发生。 ●MATCH:比较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双抗与氯吡格雷单抗的疗效,结果显示,双抗无显著优势, 可使主要终点时间绝对值下降1%,而同时严重出血绝对风险增加1.3%。 ●SPS3:双抗不能降低缺血性卒中复发的风险,但严重出血风险较阿司匹林单抗组增加近2倍。 ●COMPRESS:结果表明,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双抗不能减少发病后30d内的卒中复发风险,反 而有增加出血风险的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CHANCE:评价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双抗对高危轻型卒中和TIA患者的疗效。阳性结果 入选条件: 40岁及以上非心源性高危TIA或小卒中患者 发病24h内 方案: ①阿司匹林75mg/d×90d ②阿司匹林75mg/d×21d+氯吡格雷首剂300mg,随后75mg/d×90d 结果:双抗治疗组90d的卒中复发相对风险降低32%。两组患者的中重度出血和颅内出血风险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为什么成功了:关键在于筛选出了卒中复发风险高而出血风险低的患者。 《2014年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与轻型卒中抗血小板治疗中国专家共识》 ●具有高卒中复发风险(ABCD2≥4分)的急性非心源性TIA(根据24h时间定义)或轻型卒中

(NIHSS评分≤3分)急性期患者(起病24h内),应尽早给予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21d (氯吡格雷首日负荷量300mg),随后氯吡格雷单药治疗(75mg/d),总疗程为90d。此后,氯吡格雷、阿司匹林均可作为长期二级预防一线用药(Ⅰ,A)。 《中国缺血性卒中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二级预防指南2014》 ●发病在24 h 内,具有脑卒中高发风险(ABCD2≥4)的急性非心源性TIA或轻型缺血性脑卒中 患者(NIHSS≤3),应尽早给予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21d(Ⅰ,A),双重抗血小板治疗(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并维持21d,此后阿司匹林或氯吡格雷均可作长期二级预防一线用药(Ⅰ,A)。 《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8》 ●对于未接受静脉榕栓治疗的轻型卒中患者(NIHSS 评分≤3 分),在发病24 h 内应尽早启动 双重抗血小板治疗(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并维持21d,有益于降低发病90d 内的卒中复发风险,但应密切观察出血风险(Ⅰ,A)。 ●应用(未接受静脉溶栓者) ?发病24h内尽早双抗(无证据表明发病24h后双抗能获益) ?氯吡格雷300mg负荷剂量,继75mg/d(如果75mg/d起始,需5-7d才能逐渐达到稳态)?阿司匹林肠溶片300mg首负,继100mg/d(解读意见) ?应用时间21d(考虑到多数卒中复发在发病后21d内,而长期双抗可能增加出血风险)?随机化时间NIHSS≤3,随机化时间ABCD2≥4(无证据表明NIHSS>3和低危TIA双抗获益) ●单抗(不符合溶栓、拉栓且无禁忌症) ?发病后尽早阿司匹林150-300mg/d(Ⅰ,A),急性期过后改为预防剂量50-300mg/d(阿司匹林单药抗血小板聚集最佳剂量是75-150mg/d)。

阿司匹林双嘧达莫缓释胶囊

阿司匹林双嘧达莫缓释胶囊说明书 【药品名称】 通用名称:阿司匹林双嘧达莫缓释胶囊 商品名称:斯纳格 英文名称:Aspirin and Dipyridamole Sustained-release Capsules 汉语拼音:Asipilin shuangmidamo Huanshi jiaonang 【成份】本品为复方制剂,每粒含双嘧达莫100mg和阿司匹林12.5mg。 【性状】本品为胶囊剂,内容物为白色薄膜衣片和黄色微丸。 【适应症】本品适用于已有短暂脑缺血发作或血栓形成所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降低脑卒中或脑卒中再发的危险。 【规格】每粒含双嘧达莫100mg、阿司匹林12.5mg。 【用法用量】□服,成人每次2粒(阿司匹林25mg和双嘧达莫200mg),每日二次,早晚各服一次。可与食物同服,也可分开。本品应整粒吞服,不能咀嚼。 【不良反应】 在国外进行的为期24个月的多中心双盲、随机对照的临床研究中观察了本品的安全性。其中发生率在1%以上的不良事件如下: 表1 临床不良事件

发生率在1%以下的不良事件如下: 1、全身:过敏、发热。 2、心血管:低血压。 3、中枢神经系统:昏迷、头昏、感觉异常、脑出血、颅内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 4、胃肠道:胃炎、溃疡、胃穿孔。 5、听觉和前庭障碍:耳鸣、耳聋、高频听力丧失的病人可能感觉不到耳鸣,因此对于此种病人耳鸣不能作为水杨酸中毒的临床指标。 6、心率及心律失常:心动过速、心悸、心律失常、室上性心动过速。 7、肝胆系统异常:胆石症、黄疸、肝功能异常。 8、营养代谢异常:高血糖、□干。9、血小板、出血、凝血异常:血肿、牙龈出血。10、精神异常:易激动。11、生殖:子宫出血。12、呼吸:呼吸急促、哮喘、支气管痉挛、咯血、肺水肿。13、感觉异常:味觉丧失。14、皮肤及附件异常:搔痒、荨麻疹。15、沁尿生殖系统异常:肾功能不全和衰竭、血尿。16、血管:潮红。 以下为文献报道的或是上市后使用中发现的有关双嘧达莫和阿司匹林的不良反应: 1、全身:低体温、胸痛。 2、心血管:心绞痛。 3、中枢神经系统:脑水肿。 4、体液和电解质:高钾血症、代谢酸中毒、呼吸性碱中毒、低血钾症。 5、胃肠道:胰腺炎、Reye,s综合症、呕血。 6、听觉和前庭障碍:耳聋。7过敏:急性过敏、喉水肿。8、肝胆系统异常:肝炎、肝功能衰弱。9、肌肉骨骼:横纹肌炎。10、代谢与营养异常:低血糖、脱水。11、血小板、出血、凝血障碍:凝血酶原时间延长、弥漫性血管内凝血、凝血障碍、血小板减少。12、生殖系统:孕期及产程延长、死胎、新生儿低体重、产前产后出血。13、呼吸系统:呼吸过缓、呼吸困难。14、皮肤及附件异常:皮疹、脱发、血管性水肿、Stevens-Johnson 综合症。15、泌尿生殖系统:间质肾炎、乳头坏死、蛋白尿。16、血管:变应性脉管炎。还有些不良事件与用药的因果关系还不明确:如厌食、先天性贫血、各类血细胞减少、血小板增多。 【禁忌】下列患者禁用: 1、对阿司匹林或双嘧达莫过敏者; 2、已知对其它非甾体抗炎药过敏者; 3、具有哮喘、过敏性鼻炎和鼻息肉患者; 4、胃十二指肠溃疡或其它原因引起消化道出血的患者; 5、患出血性疾病及有出血危险的患者; 6、口服抗凝剂(如肝素、双香豆素、氨苄喹哌啶及尿素)类药物患者; 7、孕妇及哺乳期妇女。 【注意事项】 1、肝、肾功能不全者慎用; 2、有消化道溃疡病史的患者慎用; 3、患严重冠状动脉疾病(如不稳定心绞痛或新近发生的心肌梗塞等的患者)慎用; 4、在服药期间应避免饮酒,以防出血的发生; 5、在服药期间应密切关注和警惕与消化道溃疡和出血相关的症状,如腹痛、呕血、黑便等,早期发现消化道溃疡和出血,及时就诊和停药; 6、在服药期间不宜进行外科手术,以免发生大出血; 7、低血压患者慎用; 8、患有痛风、月经过多的患者应酌情慎用。 【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用药】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禁用。 【儿童用药】儿童使用本品的安全性未建立。 【老年用药】 国外文献报道,老年健康人(>65岁)用本复方制剂后,双嘧达莫血浆浓度(以AUC检测)比55 岁以下人的血浆浓度约高40%。提示,老年人应用本品应适当调整剂量。 【药物相互作用】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