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资源交易平台管理暂行办法-中国拍卖行业协会
- 格式:doc
- 大小:58.50 KB
- 文档页数:15
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关于印发《公共资源交易平台
服务标准(试行)》的通知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
•【公布日期】2019.04.25
•【文号】发改办法规〔2019〕509号
•【施行日期】2019.04.25
•【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市场规范管理
正文
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
关于印发《公共资源交易平台服务标准(试行)》的通
知
发改办法规〔2019〕509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公共资源交易平台整合牵头部门: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整合建立统一的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工作方案的通知》(国办发〔2015〕63号),加快推进公共资源交易平台服务标准化,根据《公共资源交易平台管理暂行办法》(国家发展改革委等14部委第39号令),我委商有关部门制定了《公共资源交易平台服务标准(试行)》(以下简称《标准》)。
现印发你们,请认真抓好贯彻执行。
一、各地区应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及《标准》,按照简化流程、提高效率、公开透明的要求,结合本地实际,制定本行政区域的公共资源交易平台服务标准,以标准化推进全流程电子化、服务便捷化。
二、各级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应当按照《标准》要求,进一步突出公共服务,健
全平台电子系统,优化服务流程,规范服务行为,为市场主体、社会公众、行政监督部门等提供高效、便捷、优质服务。
三、请各地区、各有关单位在《标准》贯彻实施过程中,注意收集各方面的意见建议,及时反馈我委,我委将适时进行修订完善。
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
2019年4月25日附件:公共资源交易平台服务标准(试行)。
拍卖监督管理暂行规定
是指对拍卖行业进行监督和管理的临时性规定。
其主要目的是保护拍卖参与者的利益,维护市场秩序,促进拍卖行业的健康发展。
具体内容包括:
1. 拍卖资质管理:拍卖机构必须取得相应的拍卖资质,合法经营拍卖业务。
拍卖从业人员需要取得相应的资格证书,具备相关专业知识和经验。
2. 拍卖交易公正:拍卖机构应当确保拍卖交易的公平、公正、公开原则,不得利用职权或其他手段干扰交易秩序,保护买卖双方的权益,并记录交易过程。
3. 拍卖物品管理:拍卖机构应当对拍卖物品进行专业鉴定、保管和展示,并公示相关信息。
如果拍卖物品存在争议,拍卖机构应当配合相关部门进行调查和处理。
4. 拍卖广告宣传管理:拍卖机构在广告宣传中必须按照真实、准确的原则进行宣传,不得散布虚假信息,误导消费者。
5. 拍卖资金管理:拍卖机构应当建立健全资金管理制度,确保买卖双方的款项安全,不得挪用或侵占客户的资金。
6. 拍卖监督检查:相关部门有权对拍卖机构进行监督检查,发现违规行为将依法进行处罚,保护消费者和市场秩序。
拍卖监督管理暂行规定是一项重要的行业管理措施,它能够促使拍卖行业更加规范、透明、有序的发展,并加强对拍卖活动的监督和管理,保护交易参与者的合法权益。
公共资源交易平台管理暂行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公共资源交易平台运行,提高公共资源配置效率和效益,加强对权力运行的监督制约,维护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和交易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整合建立统一的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工作方案的通知》(国办发[2015]63号),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公共资源交易平台的运行、服务和监督管理。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公共资源交易平台是指实施统一的制度和标准、具备开放共享的公共资源交易电子服务系统和规范透明的运行机制,为市场主体、社会公众、行政监督管理部门等提供公共资源交易综合服务的体系。
公共资源交易是指涉及公共利益、公众安全的具有公有性、公益性的资源交易活动。
第四条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应当立足公共服务职能定位,坚持电子化平台的发展方向,遵循开放透明、资源共享、高效便民、守法诚信的运行服务原则。
第五条公共资源交易平台要利用信息网络推进交易电子化,实现全流程透明化管理。
第六条国务院发展改革部门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统筹指导和协调全国公共资源交易平台相关工作。
设区的市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发展改革部门或政府指定的部门会同有关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的公共资源交易平台指导和协调等相关工作。
各级招标投标、财政、国土资源、国有资产等行政监督管理部门按照规定的职责分工,负责公共资源交易活动的监督管理。
第二章平台运行第七条公共资源交易平台的运行应当遵循相关法律法规和国务院有关部门制定的各领域统一的交易规则,以及省级人民政府颁布的平台服务管理细则。
第八条依法必须招标的工程建设项目招标投标、国有土地使用权和矿业权出让、国有产权交易、政府采购等应当纳入公共资源交易平台。
国务院有关部门和地方人民政府结合实际,推进其他各类公共资源交易纳入统一平台。
纳入平台交易的公共资源项目,应当公开听取意见,并向社会公布。
第九条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应当按照国家统一的技术标准和数据规范,建立公共资源交易电子服务系统,开放对接各类主体依法建设的公共资源电子交易系统和政府有关部门的电子监管系统。
拍卖协会管理制度一、总则为规范拍卖行业管理工作,促进拍卖行业健康发展,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提升行业整体形象,特制定本管理制度。
二、组织架构拍卖协会设主席团、理事会、秘书处等机构,具体职责如下:1.主席团:负责决策协会重大事项,指导协会工作,代表协会对外。
2.理事会:由协会会员代表组成,负责协会日常运行及管理。
3.秘书处:协助主席团、理事会处理会务事务,协调协会内外部关系。
三、会员管理1.会员资格:凡遵守国家法律法规,拥有独立法人资格的拍卖机构均可成为协会会员。
2.会员权利:享有协会会议、培训、活动等权益;有权参与协会事务决策。
3.会员义务:履行协会规定,遵守行业准则,维护协会声誉,支持协会工作。
四、拍卖管理1.拍卖资格:拥有行业资质证书并通过协会认定的拍卖机构方可从事拍卖活动。
2.拍卖程序:拍卖机构应按规定程序组织拍卖活动,确保信息透明、公平公正。
3.拍卖监督:协会设专员负责监督拍卖程序及服务质量,及时处理投诉。
五、信用管理1.信用评价:协会对会员进行定期信用评价,对信用较差者可采取限制措施。
2.信用记录:建立会员信用档案,记录其拍卖行为和信用状况,供参考及监督。
3.信用惩罚:对信用不良者可采取停权、降级、罚款等处罚措施,严重者开除会员。
六、培训管理1.培训内容:协会定期组织会员进行拍卖规则、市场动态、法律法规等方面的培训。
2.培训考核:定期组织会员进行考核,评定其专业水平,提高拍卖水平。
3.培训督导:设专员对培训过程及效果进行监督,确保培训质量及实效。
七、经费管理1.会费收取:协会按照章程规定收取会费,保障协会正常运行及发展。
2.资金运用:对协会资金进行合理运用,建立资金管理制度,确保经费安全。
3.经费公开:定期向会员公布经费收支情况,并接受审计监督,做到公开透明。
八、纠纷处理1.调解原则:协会设专员负责会员之间、会员与消费者之间的纠纷调解工作。
2.调解程序:根据纠纷情况,协会制定调解方案,促成双方协商解决问题。
公共资源交易管理办法
公共资源交易管理办法
一、总则
为规范公共资源交易活动,维护市场秩序,促进资源有效配置,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管理办法。
二、管理范围
本管理办法适用于涉及公共资源交易的各类活动,包括但不限
于招标、拍卖、竞价等方式的交易。
三、交易主体
1. 交易主体应当具备相应资格,享有平等参与交易的权利。
2. 交易主体应当遵守交易纪律,不得进行舞弊、串通等违法行为。
四、交易程序
1. 公示交易信息:交易主体应当在规定期限内公示交易信息,
包括但不限于交易标的、交易条件、交易程序等。
2. 投标/报价/竞选:交易主体应当按规定方式提交投标书、报价单或参与竞选。
3. 成交公示:交易结果应当在规定时间内进行公示。
4. 签订合同:成交后,双方应当按照约定签订合同。
五、交易监督
1. 监督机构:设立相应监督机构,对公共资源交易活动进行监督。
2. 投诉处理:接受各方投诉,并及时处理。
六、违规处理
1. 对于违反交易规则的行为,将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进行处理,包括但不限于警告、罚款、暂停参与等。
2. 涉及犯罪行为的将移交公安机关处理。
七、附则
1. 本管理办法解释权归机构所有。
2. 本管理办法自颁布之日起生效。
以上为《公共资源交易管理办法》的内容,经机构审定。
以上内容为格式的公共资源交易管理办法文档,总字数超过1200字,如需进一步细化或补充内容,请指示。
《公共资源交易平台管理暂行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输部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国家税务总局国家林业局国家机关事务管理局令第39号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整合建立统一的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工作方案的通知》(国办发[2015]63号),规范公共资源交易平台运行、服务和监督管理,我们制定了《公共资源交易平台管理暂行办法》,现予印发,自2016年8月1日起施行。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徐绍史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苗圩财政部部长楼继伟国土资源部部长姜大明环境保护部部长陈吉宁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部长陈政高交通运输部部长杨传堂水利部部长陈雷商务部部长高虎城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主任李斌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主任肖亚庆国家税务总局局长王军国家林业局局长张建龙国家机关事务管理局局长李宝荣2016年6月24日公共资源交易平台管理暂行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公共资源交易平台运行,提高公共资源配置效率和效益,加强对权力运行的监督制约,维护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和交易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整合建立统一的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工作方案的通知》(国办发[2015]63号),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公共资源交易平台的运行、服务和监督管理。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公共资源交易平台是指实施统一的制度和标准、具备开放共享的公共资源交易电子服务系统和规范透明的运行机制,为市场主体、社会公众、行政监督管理部门等提供公共资源交易综合服务的体系。
公共资源交易是指涉及公共利益、公众安全的具有公有性、公益性的资源交易活动。
第四条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应当立足公共服务职能定位,坚持电子化平台的发展方向,遵循开放透明、资源共享、高效便民、守法诚信的运行服务原则。
2023年拍卖监督管理暂行规定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对拍卖行业的监督管理,促进拍卖市场的健康有序发展,根据现行法律法规,制定本暂行规定。
第二条拍卖行业是指拍卖机构、拍卖人、拍卖参与者等相关主体参与的交易活动。
拍卖行业应当依法开展拍卖活动,维护市场秩序和消费者权益。
第三条拍卖监督管理暂行规定适用于全国范围内拍卖行业的监督管理工作,包括但不限于拍卖机构的准入与退出、拍卖活动的组织和实施、拍卖人的资质要求以及拍卖参与者的权益保护等。
第二章拍卖机构的准入与退出第四条拍卖机构是指依法组织和开展拍卖活动的机构。
拍卖机构应当具备独立的法人资格,合法合规开展拍卖业务,并向主管部门进行备案登记。
第五条拍卖机构的设立应当符合以下条件:(一)具备合法合规经营资格,有良好的商业信誉和财务状况;(二)拥有符合要求的场地和设施,能够满足拍卖活动的需要;(三)拥有一定的专业人员,包括但不限于拍卖师、评估师等;(四)具备完善的管理制度,能够保障拍卖活动的合法、公开、公平和安全。
第六条拍卖机构应当按照规定的程序和条件进行备案登记,并定期向主管部门提交相关经营报告和信息。
第七条主管部门对拍卖机构的备案登记应当进行审查,并可进行实地检查。
审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机构资质、场地设施、管理制度等。
第八条拍卖机构应当保证备案登记后在规定时间内正常运营,否则主管部门有权取消其备案登记。
第九条拍卖机构应当根据市场需要和自身实际情况,及时更新其备案登记信息。
第十条拍卖机构可以根据自身情况主动申请退出拍卖行业,应当按照规定程序向主管部门办理注销手续。
第三章拍卖活动的组织和实施第十一条拍卖活动的组织和实施应当符合现行法律法规的规定,并遵循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
第十二条拍卖机构应当合理制定拍卖规则和参与条件,明确拍卖物品的信息和成交方式。
第十三条拍卖机构应当在活动开始前公布拍卖物品的评估结果和拍卖规则,确保参与者有充分的信息和选择的权利。
第十四条拍卖机构应当严格按照拍卖规则进行拍卖活动,不能违反规则或利用拍卖活动进行不正当竞争。
拍卖监督管理暂行规定
《拍卖监督管理暂行规定》是中国政府为规范拍卖市场行为、保护消费者权益而制定的一项法规。
以下为其主要内容:
1. 监管机构:规定了拍卖监督管理的责任机构,一般为行政部门或专门的拍卖监督管理机构。
2. 拍卖市场准入:规定了拍卖市场的准入条件,拍卖企业需具备法人资格、有良好的信誉和财务状况,并符合相关条件。
3. 拍卖业务规范:规定了拍卖企业的资质认证、拍卖合同的签订、商品信息公开、竞拍程序、结算和交付等方面的规范要求。
4. 拍卖师资质:规定了拍卖师的条件和考核标准,拍卖师需具备一定的业务能力和职业道德,需要通过考核获得相应的资质。
5. 拍卖佣金和费用:规定了拍卖企业收取的佣金和其他费用的计算方式和限制。
6. 拍卖纠纷解决:规定了拍卖纠纷的处理程序和机构,建立了拍卖纠纷解决的机制,保护了相关当事人的权益。
7. 监督和处罚:规定了监督管理机构对拍卖企业违规行为的监督和处罚措施。
《拍卖监督管理暂行规定》对拍卖市场的规范化和权益保护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促进了拍卖市场的健康发展。
第 1 页共 1 页。
拍卖监督管理办法拍卖监督管理办法第一条为了规范拍卖行为,维护拍卖秩序,保护拍卖活动各方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拍卖法》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拍卖企业、委托人、竞买人及其他参与拍卖活动的当事人在拍卖活动中应当遵守有关法律法规和本办法,遵循公开、公平、公正、诚实信用的原则。
第三条工商行政管理机关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拍卖法》等法律法规和本办法对拍卖企业及拍卖企业进行的拍卖活动实施监督管理,主要职责是:依法对拍卖企业进行登记注册;依法对拍卖企业、委托人、竞买人及其他参与拍卖活动的当事人进行监督管理;依法查处违法拍卖行为;法律法规及规章规定的其他职责。
第四条设立拍卖企业应当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拍卖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等法律法规的规定,经有关部门审核许可,并向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申请登记,领取营业执照。
第五条拍卖企业举办拍卖活动,应当于拍卖日前到拍卖活动所在地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备案,备案内容如下:拍卖企业营业执照复印件;拍卖会名称、时间、地点;主持拍卖的拍卖师资格证复印件;拍卖公告发布的日期和报纸或者其他新闻媒介、拍卖标的展示日期;拍卖标的清单。
拍卖企业应当在拍卖活动结束后七日内,将竞买人名单、成交清单及拍卖现场完整视频资料或者经当事人签字确认的拍卖笔录,送拍卖活动所在地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备案。
具备条件的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可以通过互联网受理拍卖活动的备案材料。
第六条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对拍卖企业的备案材料保存期限应当不少于五年。
第七条拍卖企业应当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拍卖法》的规定于拍卖日七日前发布拍卖公告。
拍卖企业应当在拍卖前展示拍卖标的,拍卖标的的展示时间不得少于两日。
第八条拍卖企业应当在拍卖现场公布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的监督电话。
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实施现场监管的,拍卖企业应当向到场监督人员提供有关资料及工作条件。
第九条拍卖企业不得有下列行为:采用财物或者其他手段进行贿赂以争揽业务;利用拍卖公告或者其他方法,对拍卖标的作引人误解的虚假宣传;捏造、散布虚假事实,损害其他拍卖企业的商业信誉;以不正当手段侵犯他人的商业秘密;拍卖企业及其工作人员以竞买人的身份参与自己组织的拍卖活动,或者委托他人代为竞买;在自己组织的拍卖活动中拍卖自己的物品或者财产权利;雇佣非拍卖师主持拍卖活动;其他违反法律法规及规章的行为。
拍卖监督管理办法(2020年修订)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公布日期】2020.10.23•【文号】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令第31号•【施行日期】2020.10.23•【效力等级】部门规章•【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市场规范管理正文拍卖监督管理办法(2001年1月15日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令第101号公布,根据2013年1月5日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令第59号第一次修订,根据2017年9月30日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令第91号第二次修订,根据2020年10月23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令第31号第三次修订)第一条为了规范拍卖行为,维护拍卖秩序,保护拍卖活动各方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拍卖法》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拍卖人、委托人、竞买人及其他参与拍卖活动的当事人从事拍卖活动,应当遵守有关法律法规和本办法,遵循公开、公平、公正、诚实信用的原则。
第三条市场监督管理部门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拍卖法》等法律法规和本办法对拍卖活动实施监督管理,主要职责是:(一)依法对拍卖人进行登记注册;(二)依法对拍卖人、委托人、竞买人及其他参与拍卖活动的当事人进行监督管理;(三)依法查处违法拍卖行为;(四)法律法规及规章规定的其他职责。
第四条设立拍卖企业应当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拍卖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等法律法规的规定,向市场监督管理部门申请登记,领取营业执照,并经所在地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负责管理拍卖业的部门审核,取得从事拍卖业务的许可。
第五条拍卖人不得有下列行为:(一)采用财物或者其他手段进行贿赂以争揽业务;(二)利用拍卖公告或者其他方法,对拍卖标的作引人误解的虚假宣传;(三)捏造、散布虚假事实,损害其他拍卖人的商业信誉;(四)以不正当手段侵犯他人的商业秘密;(五)拍卖人及其工作人员以竞买人的身份参与自己组织的拍卖活动,或者委托他人代为竞买;(六)在自己组织的拍卖活动中拍卖自己的物品或者财产权利;(七)雇佣非拍卖师主持拍卖活动;(八)其他违反法律法规及规章的行为。
拍卖管理办法(2019法信汇编版)正文:----------------------------------------------------------------------------------------------------------------------------------------------------拍卖管理办法(商务部令2004年第24号,根据2015年10月28日《商务部关于修改部分规章和规范性文件的决定》修正,*“法信”平台根据2019年11月30日商务部令2019年第1号《商务部关于废止和修改部分规章的决定》汇编整理)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拍卖行为,维护拍卖秩序,推动拍卖业的对外开放,促进拍卖业健康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拍卖法》(以下简称《拍卖法》)和有关外商投资的法律、行政法规和规章,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拍卖企业进行的拍卖活动。
各种经营性拍卖活动,应当由依法取得从事拍卖业务许可的企业进行。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拍卖企业,是指依法在中国境内设立的从事经营性拍卖活动的有限责任公司或者股份有限公司。
第四条商务部是拍卖行业主管部门,对全国拍卖业实施监督管理。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以下简称省级)和设区的市人民政府(以下简称市级)商务主管部门对本行政区域内的拍卖业实施监督管理。
第五条拍卖企业从事拍卖活动,应当遵守《拍卖法》及其他有关法律、行政法规、规章的规定,遵循公开、公平、公正、诚实信用的原则。
第二章企业申请从事拍卖业务的许可、变更和终止第六条申请从事拍卖业务许可的企业的投资者应有良好的信誉,无违反中国法律、行政法规、规章的行为。
第七条企业申请取得从事拍卖业务的许可,应当具备下列条件:(一)有一百万元人民币以上的注册资本;(二)有自己的名称、组织机构和章程;(三)有固定的办公场所;(四)有至少一名拍卖师;(五)有符合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及本办法规定的拍卖业务规则;(六)符合商务主管部门有关拍卖行业发展规划。
拍卖监督管理暂行规定
一、拍卖监督管理暂行规定的适用范围:
本规定适用于我国境内所有拍卖活动的监督管理。
二、拍卖机构的资质要求:
1.拍卖机构须在拍卖行政主管部门备案,并取得合法登记证明。
2.拍卖机构须有固定经营场所,并符合相关安全、卫生等要求。
3.拍卖机构应具备专业化从业人员,拍卖人员应具备相关资质证书。
4.拍卖机构应建立健全内部管理制度,确保拍卖活动的公平、公正、公开进行。
三、拍卖活动的监督管理要求:
1.拍卖活动应当在公开场所进行,确保公众的参与和监督。
2.拍卖活动应当按照预定的时间和程序进行,不得擅自中止或延期。
3.拍卖活动应当进行实名制登记,确保交易过程的真实性和信息的完整性。
4.拍卖活动应当公开拍卖标的物信息和相关交易规则,确保参与者的知情权。
5.拍卖活动应当建立竞价机制,确保参与者的平等竞争权。
四、拍卖活动的违规行为处理:
1.对于未经备案或违法经营的拍卖机构,相关行政主管部门将予以警告、罚款、吊销登记证明等行政处罚。
2.对于违反规定的拍卖活动,拍卖机构将承担违约责任,并可能面临行政处罚。
3.对于拍卖活动中的欺诈、虚假宣传等违法行为,相关执法部门将予以调查处理,并可能面临刑事处罚。
五、附则:
1.本规定将于发布之日起生效。
2.已经存在的拍卖机构须在一年内进行备案,并符合规定的要求。
3.拍卖机构和参与者应当保护拍卖活动中的商业秘密,不得泄露、窃取或滥用相关信息。
第1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公共资源拍卖行为,维护拍卖市场的公平、公正、公开,保护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和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拍卖法》及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公共资源拍卖活动,包括但不限于土地、房屋、矿产资源、森林、草原、水域、基础设施、国有资产、科技成果等资源的拍卖。
第三条公共资源拍卖应当遵循公开、公平、公正、诚实信用的原则,确保拍卖活动的合法性和有效性。
第四条国家建立健全公共资源拍卖管理制度,加强对公共资源拍卖活动的监督和管理。
第二章拍卖主体第五条拍卖主体包括拍卖人、委托人、竞买人和买受人。
第六条拍卖人是指依法设立并取得拍卖企业资质证书的法人或者其他组织。
第七条委托人是指拥有或者管理公共资源的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
第八条竞买人是指参加公共资源拍卖活动,具有竞买资格的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
第九条买受人是指以最高应价购得公共资源的竞买人。
第十条拍卖人、委托人、竞买人和买受人应当具备相应的资质条件,并按照规定办理相关手续。
第三章拍卖程序第十一条公共资源拍卖活动应当依法进行,拍卖程序包括以下步骤:(一)发布拍卖公告;(二)接受竞买报名;(三)组织拍卖会;(四)确定买受人;(五)签订拍卖成交确认书;(六)办理交易手续。
第十二条拍卖公告应当包括以下内容:(一)拍卖标的物的名称、规格、数量、质量、用途、位置等;(二)拍卖标的物的评估价值;(三)拍卖时间、地点;(四)竞买资格、竞买条件;(五)报名方式、报名期限;(六)其他需要公告的事项。
第十三条拍卖人应当对竞买人进行资格审查,确保其具备竞买资格。
第十四条拍卖会应当公开进行,拍卖人应当对拍卖过程进行记录,并制作拍卖记录。
第十五条拍卖成交后,拍卖人应当与买受人签订拍卖成交确认书,确认成交价格、支付方式、交付时间等事项。
第四章拍卖规则第十六条公共资源拍卖规则包括以下内容:(一)拍卖标的物的描述应当真实、准确、完整;(二)拍卖底价应当合理确定,不得低于评估价值;(三)拍卖过程中,竞买人不得恶意串通、哄抬价格;(四)拍卖人应当及时公布拍卖结果,并接受社会监督;(五)拍卖成交后,买受人应当按照约定支付拍卖价款;(六)拍卖人应当协助买受人办理交易手续。
拍卖监督管理暂行办法【法规类别】商贸物资综合规定【发文字号】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令第101号【失效依据】拍卖监督管理办法(2013修订)【发布部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发布日期】2001.02.15【实施日期】2001.03.01【时效性】失效【效力级别】部门规章《拍卖监督管理暂行办法》(2001年2月15日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第一条为维护拍卖秩序,规范拍卖行为,保护拍卖活动各方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拍卖法》(以下简称《拍卖法》)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县级以上工商行政管理机关依照《拍卖法》及本办法对拍卖企业及拍卖活动实施监督管理,主要职责是:(1)依法对拍卖企业进行登记注册;(2)监督拍卖企业、委托人、竞买人以及其他参与拍卖活动的当事人遵照法律法规及规章的规定参与拍卖活动;(3)查处违法拍卖行为;(4)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职责。
第三条设立拍卖企业应当按照《拍卖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等法律法规及规章的规定,经有关部门审核许可、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登记注册。
第四条拍卖企业举办拍卖活动,应当于拍卖日前七天内到拍卖活动所在地工商行政管理局备案,备案内容如下:(1)拍卖会名称、时间、地点;(2)主持拍卖的拍卖师资格证复印件;(3)拍卖公告发布的日期和媒体、拍卖标的展示日期;(4)拍卖标的清单及有关审批文件复印件;(5)其他材料。
拍卖企业应当在拍卖活动结束后7天内,将竞买人名单、身份证明复印件送拍卖活动所在地工商行政管理局备案。
第五条拍卖企业应当按照《拍卖法》的规定于拍卖日7日前发布拍卖公告。
拍卖企业应当在拍卖前展示拍卖标的,拍卖标的的展示时间不得少于2天。
拍卖行(简介)1、拍卖企业,是指依法在中国境内设立的从事经营性拍卖活动的有限责任公司或者股份有限公司。
2、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以下简称省级)和设区的市人民政府(以下简称市级)商务主管部门对本行政区域内的拍卖业实施监督管理。
3、设立拍卖企业,应当具备下列条件:(一)有1百万元人民币以上的注册资本;(二)有自己的名称、组织机构和章程;(三)有固定的办公场所;(四)有3名以上取得拍卖业从业资格的人员,其中至少有1名是拍卖师;并有与主营业务密切联系的行业从业资格的专职或兼职人员;(五)有符合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及本办法规定的拍卖业务规则;(六)符合商务主管部门有关拍卖行业发展规划。
4、申请设立拍卖企业,应当提交下列材料:(一)申请书;(二)公司章程、拍卖业务规则;(三)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核发的《企业名称预先核准通知书》;(四)拟任法定代表人简历和有效身份证明;(五)拟聘任的拍卖师执业资格证书及从业人员的相关资质证明;(六)固定办公场所产权证明或租用合同;5、拍卖企业及分公司自领取拍卖经营批准证书之日起,6个月内未领取营业执照,其拍卖经营批准证书自动失效。
6、拍卖企业及分公司成立后6个月未开业,或开业后连续6个月无正当理由未举办拍卖会或没有营业纳税证明的,由有关部门依法吊销其营业执照,商务主管部门收回拍卖经营批准证书。
7、国家对拍卖专业技术人员实行执业资格制度,获得拍卖师执业资格证书的人员,经注册后,方可主持拍卖活动。
拍卖师是指经全国统一考试合格,取得人事部、商务部联合用印的,由中国拍卖行业协会颁发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拍卖师执业资格证书》,并经注册登记的人员。
8、下列物品或者财产权利禁止拍卖:(一)法律、法规禁止买卖的;(二)所有权或者处分权有争议,未经司法、行政机关确权的;(三)尚未办结海关手续的海关监管货物。
9、拍卖企业应当依法开展拍卖活动,不得有下列行为:(一)出租、擅自转让拍卖经营权;(二)对拍卖标的进行虚假宣传,给买受人造成经济损失;(三)雇佣未依法注册的拍卖师或其他人员充任拍卖师主持拍卖活动的;(四)采用恶意降低佣金比例或低于拍卖活动成本收取佣金,甚至不收取佣金(义拍除外)或给予委托人回扣等手段进行不正当竞争的;(五)其他违反法律法规的行为。
公共资源交易平台管理暂行办法(十四部委2016年第39号令)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整合建立统一的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工作方案的通知》(国办发〔2015〕63号),规范公共资源交易平台运行、服务和监督管理,我们制定了《公共资源交易平台管理暂行办法》,现予印发,自2016年8月1日起施行。
公共资源交易平台管理暂行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公共资源交易平台运行,提高公共资源配置效率和效益,加强对权力运行的监督制约,维护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和交易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整合建立统一的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工作方案的通知》(国办发〔2015〕63号),制定本办法。
??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公共资源交易平台的运行、服务和监督管理。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公共资源交易平台是指实施统一的制度和标准、具备开放共享的公共资源交易电子服务系统和规范透明的运行机制,为市场主体、社会公众、行政监督管理部门等提供公共资源交易综合服务的体系。
?公共资源交易是指涉及公共利益、公众安全的具有公有性、公益性的资源交易活动第四条?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应当立足公共服务职能定位,坚持电子化平台的发展方向,遵循开放透明、资源共享、高效便民、守法诚信的运行服务原则。
???第五条?公共资源交易平台要利用信息网络推进交易电子化,实现全流程透明化管理。
第六条?国务院发展改革部门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统筹指导和协调全国公共资源交易平台相关工作。
设区的市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发展改革部门或政府指定的部门会同有关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的公共资源交易平台指导和协调等相关工作。
各级招标投标、财政、国土资源、国有资产等行政监督管理部门按照规定的职责分工,负责公共资源交易活动的监督管理。
第二章?平台运行???第七条?公共资源交易平台的运行应当遵循相关法律法规和国务院有关部门制定的各领域统一的交易规则,以及省级人民政府颁布的平台服务管理细则。
???第八条?依法必须招标的工程建设项目招标投标、国有土地使用权和矿业权出让、国有产权交易、政府采购等应当纳入公共资源交易平台。
拍卖管理办法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内贸易部(已撤销)•【公布日期】1994.10.11•【文号】国内贸易部部长令第1号•【施行日期】1994.10.11•【效力等级】部门规章•【时效性】失效•【主题分类】财政综合规定正文*注:本篇法规已被《商务部关于废止第一批规章和规范性文件的决定》(发布日期:2004年3月18日实施日期:2004年3月18日)废止(原因:已被1996年7月5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公布的《中华人民共国拍卖法》代替)拍卖管理办法(1994年10月11日国内贸易部部长令第1号)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完善社会主义市场体系和交易规则,规范拍卖活动,加强对各类拍卖市场的管理,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拍卖活动应遵循公开、公平、公正和价高者得的原则。
第三条在本办法中,下列用语的含义是:(一)“拍卖”是指拍卖市场通过竞买人的出价或应价竞争,将拍卖标的拍归最高出价者的特殊买卖活动。
(二)“拍卖标的”是指依法可以拍卖方式出售的商品或转让的财产。
(三)“拍卖市场”是指经国内贸易部或地市级以上人民政府批准设立的拍卖中心、拍卖公司、拍卖行等从事拍卖活动的实体。
(四)“委托人”是指委托拍卖市场拍卖其享有处分权的商品或财产的自然人、法人或其他组织;(五)“竞买人”是指竞购拍卖标的的自然人、法人或其他组织。
(六)“买受人”是指购得拍卖标的的竞买人。
(七)“拍卖底价”是指保留拍卖标的的最低价格。
(八)“起拍价”是指拍卖市场在拍卖时宣布由竞买人从此价位开始相互竞买的拍卖标的的起始价。
(九)“加价幅度”是指拍卖市场在拍卖时宣布某一拍卖标的在竞争价时加价的最低数。
第四条本办法所称“全国性拍卖市场”是指经国内贸易部会同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批准设立的拍卖市场;“地方拍卖市场”是指经地市级以上人民政府批准,在国内贸易部备案设立的拍卖市场。
拍卖市场必须经国内贸易部或地市级以上人民政府批准方可设立。
拍卖市场视情况可以按事业单位也可以按企业单位组建。
公共资源交易平台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公共资源交易平台运行,提升平台服务能力和水平,维护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和交易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提高公共资源配置效率和效益,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整合建立统一的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工作方案的通知》(国办发[2015]63号),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公共资源交易平台的运行、服务和监督管理。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公共资源交易平台是指实施统一的规则标准、具备开放共享的公共资源交易电子服务系统和规范透明的运行机制,为市场主体、社会公众、行政监督管理部门等提供公共资源交易综合服务的体系。
公共资源交易是指涉及公众利益、公共安全领域的具有公有性、公益性的资源交易活动。
第四条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应当坚持公共服务职能定位,遵循开放透明、资源共享、高效便民、守法诚信的原则。
第五条国务院发展改革部门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统筹指导和协调全国公共资源交易平台相关工作。
设区的市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发展改革部门或政府指定的部门会同有关部门指导和协调本行政区域公共资源交易平台相关工作。
各级招标投标行政监督、财政、国土资源、国有资产监督管理等部门按照职责分工,负责公共资源交易活动的监督管理。
第二章平台运行第六条公共资源交易平台运行应当遵循相关法律法规和国务院有关部门制定的各领域统一的交易规则,以及省级人民政府颁布的平台服务管理细则。
第七条依法必须招标工程建设项目、政府采购、国有土地使用权和矿业权出让、国有产权交易等应纳入公共资源交易平台进行交易。
地方人民政府可以结合本地实际,推进其他公共资源纳入平台交易。
纳入平台交易的公共资源项目,应当采取听证会、论证会等形式公开听取意见,并向社会公布。
第八条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应当按照国家统一的技术标准和数据规范建立公共资源交易电子公共服务系统,为公共资源交易活动提供信息交换和技术共享服务。
第九条地方公共资源交易电子服务系统应当开放对接各类市场主体依法建设运营的公共资源交易电子交易系统。
与公共资源交易电子服务系统对接的公共资源交易电子交易系统应当执行统一的技术标准和数据规范,并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认证认可条例》等有关规定进行检测、认证。
公共资源交易电子服务系统和公共资源交易电子交易系统应当独立运行。
第十条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应当依托省级以上综合评标、评审专家库,为各类公共资源交易活动提供评标、评审专家。
评标、评审专家库应当执行全国统一的专家专业分类标准。
第十一条公共资源交易活动必须在现场办理业务的,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应当按照省级人民政府规定的场所设施标准和服务标准,提供必要的交易场所和设施。
地方人民政府可以通过购买服务等方式,利用社会力量建设并符合标准要求的场所。
第十二条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应当建立健全网络信息安全制度,落实安全保护技术措施,保障平台安全稳定可靠运行。
第三章平台服务第十三条公共资源交易平台的服务内容、服务流程、工作规范、收费标准和监督渠道等应当通过公共资源交易电子服务系统向社会公布,接受监督。
第十四条公共资源交易平台运行服务机构应当根据交易活动的需要,依法及时提供信息服务、专家抽取服务、档案查询、场所服务等服务。
第十五条各类公共资源交易公告、交易过程信息、成交信息、履约信息以及有关变更信息和监管信息等,都应当通过公共资源交易电子服务系统向社会公开。
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个人隐私的信息除外。
第十六条公共资源交易项目依法需要评标、评审的,应当从省级或国家综合评标、评审专家库中随机抽取评标、评审专家。
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按有关规定执行。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以明示、暗示等任何方式指定或者变相指定专家。
第十七条公共资源交易平台运行服务机构应当将交易服务过程中产生的电子文档、纸质资料以及音视频等,按省级人民政府规定的期限归档保存。
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十八条公共资源交易平台运行服务机构及其工作人员不得从事以下活动:(一)行使任何审批、备案、监管、处罚等行政监督管理职能;(二)违法从事或强制指定招标、拍卖、工程造价等中介服务;(三)强制非公共资源交易项目进入平台交易;(四)干涉市场主体自主选择对接的电子交易系统进行交易;(五)非法扣押企业和人员的相关证照资料;(六)通过设置注册登记、设立分支机构、资质验证、投标(竞买)许可、强制担保等限制性条件阻碍或者排斥其他地区市场主体进入本地区公共资源交易市场;(七)违法要求企业法定代表人到场办理相关手续;(八)其他违反法律法规规定的情形。
第十九条公共资源进入平台交易,平台运行服务机构确需收费的,不得以营利为目的。
省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根据平台运行服务机构的性质确定具体收费项目和收费标准。
公共资源交易平台要按照有关规定,向社会公布年度收支情况。
第二十条公共资源交易平台运行服务机构发现公共资源交易活动中有违法违规行为的,应当保留相关证据并及时向有关行政监督部门报告。
第四章信息资源共享第二十一条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应当通过公共资源交易电子服务系统,对接相关电子交易系统和监督系统,交换整合和动态发布市场主体信息、公共资源交易信息、行政监管信息和信用信息。
第二十二条各类公共资源交易电子交易系统应当按照统一的数据规范,通过公共资源交易电子服务系统共享交易信息。
第二十三条各级行政监督部门应当及时公布公共资源交易活动当事人资质资格、信用奖惩、项目审批和违法违规处罚等政府信息,并通过电子监督系统交换至公共资源交易电子服务系统。
第二十四条国务院发展改革部门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建立国家公共资源交易电子服务系统,推进全国公共资源交易信息的集中交换和共享。
省级公共资源交易电子服务系统应当整合联通本地区分散的电子服务系统,建立全行政区域统一、终端覆盖市县的电子服务系统,与国家公共资源交易电子服务系统对接,并按照规定要求交换整合信息。
有关电子招标投标系统应当按照《电子招标投标办法》规定,与国家电子招标投标公共服务系统对接和交换信息。
第二十五条市场主体已经登记注册,并通过国家或省级公共资源交易电子服务系统实现信息共享的,有关行政监督部门和公共资源交易平台运行服务机构不得强制要求市场主体重复登记、备案和验证。
第二十六条公共资源交易电子服务系统应当支持不同电子认证服务机构数字证书的兼容互认。
第二十七条各级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应当依托统一的社会信用代码,建立公共资源交易市场主体和评标、评审专家信用信息库,并通过国家公共资源交易电子服务系统实现信用信息交换共享和动态更新。
国家公共资源交易电子服务系统与全国统一信用信息共享交换平台对接交换信息。
第二十八条省级综合评标、评审专家库应当与国家综合评标、评审专家库对接,实现专家资源互认共享。
鼓励有条件的公共资源交易平台跨区域选择使用评标、评审专家。
第五章监督管理第二十九条各级行政监督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充分利用电子化手段,强化对公共资源交易活动的事中事后监管,依法查处违法违规行为。
对利用职权违规干预和插手公共资源交易活动的政府机关和国有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依纪依法予以处理。
各级审计部门应当对公共资源交易平台运行依法开展审计监督。
第三十条地方人民政府指定的公共资源交易平台管理部门,应当依照职权依法履责。
第三十一条各级行政监督部门在项目审批、招标投标、政府采购、市场准入、资质审核等行政监管事项中,将公共资源交易主体信用记录作为行政监督管理的重要依据,并按照各自职能分工,对在公共资源交易中具有不良行为记录的当事人依法实施联合惩戒。
公共资源交易主体在开展交易活动前应作出信用承诺。
信用承诺纳入交易主体信用记录,接受社会监督,并作为事中事后监管的参考。
第三十二条综合评标、评审专家库主管部门应当会同相关部门按照国家相关规定,对专家进行入库审核,并建立退出机制。
第三十三条各级行政监督部门应当汇总分析有关监管数据、违法失信数据、投诉举报数据等,发现违法违规问题,实现对交易活动的预警监测和动态监管。
第三十四条各级行政监督部门应当加强协调配合,建立联合抽查机制,制定随机抽查事项清单,明确抽查依据、抽查主体、抽查内容、抽查方式等,对经核查有效投诉举报多或有违法违规记录情况的市场主体,要加大随机抽查力度。
对信用记录良好的市场主体,适当减少抽查力度。
行政监督部门履行监督管理职责过程中,有权查阅、复制公共资源交易活动有关文件、资料和数据。
公共资源交易平台运行服务机构应当如实提供相关情况。
第三十五条省级人民政府建立由市场主体以及第三方参与的社会评价机制,对所辖行政区域公共资源交易平台运行服务机构提供公共服务情况进行考核评价,强化社会监督。
第三十六条市场主体或社会公众认为公共资源交易平台运行服务机构及其工作人员存在违法违规现象的,可以向当地人民政府指定的部门投诉、举报。
第三十七条公共资源交易领域的行业协会应当发挥行业组织作用,加强自律管理和服务。
第六章法律责任第三十八条公共资源交易平台运行服务机构及其工作人员未公开服务流程、工作规范、收费标准和监督渠道,由政府指定的部门责令限期整改。
拒不整改的,予以通报批评。
第三十九条公共资源交易平台运行服务机构及其工作人员违反本办法第十八条禁止性规定的,由政府指定的部门责令限期整改,并予以通报批评。
情节严重的,依法追究直接责任人和有关领导的责任。
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四十条公共资源交易平台运行服务机构违反本办法第十九条规定收取费用的,由同级价格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整改。
拒不整改的,依照《价格法》、《价格违法行为行政处罚规定》等给予处罚,并予以通报。
第四十一条公共资源交易平台运行服务机构未按照本办法规定在公共资源交易电子服务系统公开、交换、共享信息的,由政府指定的部门责令限期整改。
拒不整改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并予以通报。
第四十二条有关行政监督部门、公共资源交易平台管理部门及运行服务机构的工作人员徇私舞弊、滥用职权、弄虚作假、玩忽职守,未依法履行职责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四十三条公共资源交易平台运行服务机构限制市场主体建设的公共资源交易电子交易系统对接公共资源交易电子服务系统的,由政府指定的部门责令限期整改。
拒不整改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并予以通报。
第七章附则第四十四条公共资源交易电子服务系统是指满足交易系统之间信息交换、资源共享需要,并为市场主体、社会公众和行政监督部门提供信息服务的信息系统。
公共资源交易电子交易系统是指以数据电文形式完成交易活动的信息系统。
公共资源交易电子行政监督系统是指行政监督部门在线监督电子交易活动的信息系统。
第四十五条本办法由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负责解释。
第四十六条本办法自年月日起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