滔滔黄河1
- 格式:ppt
- 大小:6.39 MB
- 文档页数:10
2010-2011学年度第一学期滔滔黄河说课材料(第十五周)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黄河的源流概况;2、了解上、中、下游的分段及各段的自然特征;3、了解黄河水能资源和著名的水利枢纽的分布;4、理解黄河下游形成“地上河”的原因;5、了解对黄河的治理和开发所取得的成就。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指导学生收集整理资料,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2、通过开展小组讨论,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以及合作学习的能力。
3、教学中尽可能发挥学生的参与意识。
角色扮演培养学生敏捷的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使学生对黄河的“利”与“害”有一个辨证的认识。
2、认识新中国成立以来治理黄河所取得的成就,培养学生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情感。
3、使学生认识到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通过学习树立正确的人口观、辨证观。
教学重点:1、黄河下游形成“地上河”的原因。
2、对黄河的治理和开发所取得的成就。
教学难点:1、黄河下游形成“地上河”的原因及黄河水害的由来。
2、黄河的治理措施。
教学方法:读图分析法、自学讨论法、多媒体辅助教学、开放式教学等。
教学过程:四、黄河的治理加固堤防保持水土修建水库活动五(知识拓展):师:黄河的问题,历来是指它的水患问题,然而历史发展到今天,黄河面临的问题已经不仅仅是水患问题,还有哪些方面的问题呢?(学生讨论后纷纷发言,教师及时引导学生归纳总结。
)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土地沙漠化、水污染问题、生态环境问题、乱占耕地、凌汛问题、土地盐碱化、断流现象。
教师及时在大屏幕上展示相关的景观图片。
如果时间允许的话,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讨论以下问题:断流现象是黄河下游目前面临的最大问题,断流的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是什么?解决黄河断流的措施有哪些?(小组讨论,自由发言,教师归纳。
)评价、反思:学生发散性思维再次打开,大大地培养了学生的探究能力。
教师注意调控。
课后活动:最后要求学生课后撰写有关黄河方面的小论文;班级出一期有关黄河方面的黑板报。
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三节《河流和湖泊》“滔滔黄河”教学案一、基本情况分析1、教材分析黄河是我国的第二长河,也是世界著名大河之一,在我国国民经济中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了解黄河的有关知识,是学生必须具备的基础知识。
而且,本节富含智能因素和国情教育因素,体现了地理课程标准中的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和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的基本理念。
同时本节可与前面所学的地形、气候等知识联系紧密,为中国区域地理的学习打下基础。
2、学生分析初中二年级的学生年龄一般在13~15岁之间,这个阶段的学生心理上的发育还不成熟,思维模式仍然有明显的形象思维痕迹,很大程度上仍需依赖具体形象的材料来理解抽象的知识,课堂教学要多引用资料、图片,结合运用多媒体,多联系贴近生活的事例,尽力通过学生的切身感受和体验发展他们的思维能力。
基于学生年龄和心理特点,本节课教师在教材处理时,必须冲破教材的束缚,根据学生情况和教学实际,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1)开放教学内容。
在教学中注意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实事热点等,如黄河三门峡、小浪底的建设。
在教材之外找“教材”,引进必要的素材与知识,带领学生走向自然、家庭和社会,走向学生的内心世界。
(2)精心设计活动。
活动的设计以探究和发现为核心,注重启发性和趣味性,增强教材的实践性的探索性,着力体现课改纲要中的“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这一理念。
(3)充分利用图像。
充分利用中国地形图、中国政区图、黄河流域水系图等,使地理图像成为学生学习的重要工具,发展智能的重要载体。
通过各种手段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从学生的学习动机和态度上着手,给学生留有独立思考,自主学习和创造的时间和空间,突出学生学习方式变革。
3、教学目标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教材特点以及学生的认知水平,制定如下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读图说出黄河的发源地、流经省份、注入海洋、长度和上中下游的分界点,并了解的开发利用状况。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读图用图能力,学会利用地图等资料,说明黄河的基础概况;能初步提出黄河开发利用的方向及措施,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提高学生收集整理分析地理信息的能力。
《滔滔黄河》公开课评课稿《滔滔黄河》为八年级上册自然环境“中国的河流”部分内容的三分之一,由于黄河的特殊自然环境和治理过程中的人为作用,加上其丰厚的历史内涵,使其具有自然和人文方面的特殊性,教学过程中情感的处理和教材的取舍应有恰当的裁剪和安排。
首先,周老师结构的处理上,抓住了教学重点的恰当处理,使其脉络分明,重点突出。
以黄河的概况入手,用长江的比较切入,从河流的形状、源头、流经地形区、流经省区、上中下游划分,到主要支流和各河段简况,逐一通过导学案和简图向学生作明晰介绍,并配合学生的观察回答落实完成,通过导学案以及学生上台画图,加深印象。
以大标题作线索,使脉络分明。
概况之后,又有黄河的忧患,突出了黄河的历史性和特殊性,既保证了对新授教材的全面了解,又突出了“黄河”重点:历史性的河流和对中华民族的贡献,奠定了她在中华民族心目中的特殊地位,“黄河”的忧患是中华民族难抹的痛,既是历史又是现在和未来中华民族甚至世界的忧患,更是重点。
突出的重点,也奠定了“黄河”在人们心中应有的形象,赋予她历史的内涵和母亲般的胸怀和伟大的灵性,很好地完成了本节教材的情感使命。
“黄河”等河流的教学,线索单一,地理事物的分布以记忆为主。
周老师利用合理的板述,恰当的“比较”和配套简图,较好地完成了任务。
重要的知识,如为什么黄河中游含沙量大,以及下游“地上河”的形成,周老师应用图片和文字,引导学生通过读图和阅读,提取有效的信息,并尝试让学生进行归纳。
最后结合板图配合讲解以明晰。
建议周老师可以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升华,让学生学会了地理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并逐步建立起学生地理答题的模式。
对于“凌汛”的讲解,建议周老师可以制作一个小微课结合讲解,让学生理解,从而自己推出“凌汛”发生的河段。
总之,本节课是一节无论从结构、从方法、从教态、从效果等各方面看,都是一节成功的课。
作者: 李卫
作者机构: 山东省青岛市平度实验中学,266700
出版物刊名: 地理教学
页码: 30-31页
年卷期: 2012年 第13期
主题词: 中学;地理教学;教学方法;教学实践;课堂教学
摘要:本学期开始,我校全面推广以“自主、合作、探究”为主要形式的课堂教学模式。
要求教师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但我并没从思想上引起重视,心里还暗自嘀咕:学生自学就能掌握知识?讨论的时候场面失控导致课堂混乱怎么办?什么合作、探究,学会知识才是硬道理。
就这样,在教学上我还是穿新鞋,走旧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