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一氧化碳中毒事件卫生应急处置技术方案
- 格式:docx
- 大小:134.41 KB
- 文档页数:10
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抢救预案一、背景介绍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是一种常见的急性中毒情况,由于一氧化碳的无色、无味、无刺激性,很难被人体察觉,因此容易造成危险。
一旦发生一氧化碳中毒,及时采取抢救措施至关重要。
本文将详细介绍急性一氧化碳中毒的抢救预案,包括预防措施、抢救流程、急救技巧等。
二、预防措施1. 加强宣传教育通过各种媒体渠道,向公众普及一氧化碳中毒的危害性、预防方法和应急措施,提高公众的防范意识。
2. 安全使用燃气设备确保燃气设备的正常运行,定期进行检查和维护,避免燃气泄漏引发一氧化碳中毒。
3. 室内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及时开窗通风,尤其是在使用燃气设备时,确保室内空气质量。
4. 安装一氧化碳报警器在家庭、工作场所等易发生一氧化碳中毒的地方,安装一氧化碳报警器,并定期检查和更换电池。
三、抢救流程1. 发现中毒者一旦发现有人出现头晕、恶心、呕吐、意识模糊等症状,应立即怀疑一氧化碳中毒,并迅速将中毒者转移到通风良好的地方。
2. 拨打急救电话拨打当地急救电话,告知一氧化碳中毒的情况,提供详细的地址和联系方式。
3. 保护自身安全在进行抢救救治时,抢救人员应佩戴防护口罩和手套,以免受到一氧化碳的侵害。
4. 呼吸道管理确保中毒者呼吸道通畅,如果发现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和心肺复苏。
5. 氧气治疗将中毒者转移到有氧气供应的地方,给予纯氧吸入治疗,以提高血液中氧气的含量。
6. 寻找中毒源在救治中毒者的同时,要尽快找出中毒的原因,排除一氧化碳的泄漏源。
7. 进一步治疗将中毒者送往医院进行进一步的治疗,包括血液透析、高压氧治疗等。
四、急救技巧1. 人工呼吸和心肺复苏在发现中毒者呼吸停止时,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和心肺复苏,确保氧气供应到达大脑和心脏。
2. 纯氧吸入提供纯氧吸入治疗,可采用面罩、鼻导管等方式,增加血液中氧气的含量,缓解一氧化碳中毒的症状。
3. 寻找中毒源在救治中毒者的同时,要寻找中毒的原因,尽快排除一氧化碳的泄漏源,以避免再次中毒。
一、预案背景一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无味、无臭的气体,对人体有极大的危害。
一氧化碳中毒是因吸入一定浓度的一氧化碳气体而引起的急性中毒。
为保障患者及医护人员的人身安全,提高医院应对一氧化碳中毒的能力,特制定本预案。
二、组织机构1.应急指挥部:由院长担任总指挥,分管院长担任副总指挥,各部门负责人为成员。
2.应急小组:由急诊科、呼吸内科、神经内科、重症医学科、护理部、后勤保障部等部门负责人组成。
3.应急分队:由急诊科、呼吸内科、神经内科、重症医学科、护理部等科室医护人员组成。
三、应急响应流程1.发现一氧化碳中毒患者后,立即向应急指挥部报告。
2.应急指挥部接到报告后,迅速启动应急预案,启动应急小组和应急分队。
3.应急小组负责组织救援工作,包括现场救治、患者转运、医疗救治等。
4.应急分队负责现场救治,对患者进行心肺复苏、吸氧、高压氧舱治疗等。
5.对患者进行分类救治,重症患者优先救治。
6.对现场进行安全评估,确保无安全隐患。
7.对中毒原因进行调查,找出问题根源,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四、应急措施1.现场救治(1)迅速将患者撤离中毒现场,松开衣领,注意保暖,密切观察意识状态。
(2)纠正缺氧,给予高流量吸氧,条件允许应尽快行高压氧疗或高频通氧。
(3)积极治疗脑水肿,给予脱水、利尿及糖皮质激素治疗。
(4)抗感染治疗。
有感染者给予广谱抗生素治疗。
必要时作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
(5)促进脑细胞代谢。
可给予能量合剂、神经生长因子、神经节苷酯等药物治疗。
(6)对症处理,如控制抽搐、高热、保持呼吸道通畅等。
2.患者转运(1)将患者迅速转移到通风、空气新鲜的地方。
(2)在转运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保持呼吸道通畅。
(3)如遇紧急情况,立即拨打120急救电话求助。
3.信息报告(1)立即向当地卫生行政部门报告一氧化碳中毒事件。
(2)向患者家属通报病情及救治情况。
五、应急演练1.每年至少组织一次一氧化碳中毒应急演练。
2.演练内容包括现场救治、患者转运、信息报告等。
一氧化碳应急处置方案
一旦发现一氧化碳中毒患者,急救措施如下:
1、将患者尽快脱离一氧化碳中毒环境,打开窗户尽快通风,喊其他人一起把患者抬出当时中毒环境,不要在中毒现场进行抢救;
2、观察患者中毒情况,观察患者意识,立即拨打120,保持气道通畅。
使昏迷患者处于侧卧位,避免呕吐窒息,有条件时可进行口对口呼吸。
早期有效人工呼吸是治疗一氧化碳中毒的方法,采取积极支持治疗,比如高流量、高浓度氧疗,持续严重低氧血症经吸氧、吸痰治疗无法改善时,应及时进行气管插管,呼吸机支持治疗。
有条件的患者住院后应该立即进行高压氧治疗,高压氧治疗是目前一氧化碳急救的最有效方法;
3、脑损害较重患者应给予亚低温治疗,降低脑耗氧量,减少脑血流量,防止出现迟发性脑病。
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抢救预案一、背景介绍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是指人体吸入过量一氧化碳气体后引发的中毒症状。
一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无味、无刺激性的气体,对人体的神经系统和呼吸系统具有高度的毒性。
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常见于封闭环境中的燃煤、燃气、燃油等燃烧过程中,如家庭、车辆、工业设备等。
一旦发生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及时采取抢救措施至关重要。
二、抢救预案1. 事故发生时的应急措施- 立即将中毒者转移到通风良好的地方,迅速将其脱离一氧化碳污染源。
- 切勿直接接触中毒者,以防止自身中毒,应佩戴防护面具、手套等个人防护装备。
- 如果中毒者失去意识或呼吸困难,应立即进行心肺复苏和人工呼吸。
- 若中毒者仍有意识,让其深呼吸新鲜空气,避免进一步吸入一氧化碳气体。
2. 呼吸道处理- 确保中毒者的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口鼻中的呕吐物、分泌物等。
- 如中毒者呼吸困难,可给予辅助通气,如使用呼吸囊或人工呼吸器。
3. 氧气治疗- 为中毒者提供高浓度纯氧气,以促进一氧化碳的排出。
- 可通过面罩、鼻导管等方式给予纯氧气,保持氧气流量适宜。
4. 监测及观察- 对中毒者进行生命体征监测,包括血压、心率、呼吸频率等。
- 观察中毒者的意识状态、呼吸情况、皮肤颜色等变化,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5. 寻求专业医疗救助- 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属于急诊情况,应立即拨打当地急救电话,将中毒者送往医院进行进一步治疗。
- 在等待急救车辆到达的过程中,继续进行氧气治疗和监测。
6. 事故处理与防范- 事故发生后,应及时关闭一氧化碳污染源,确保周围环境安全。
- 对事故原因进行调查分析,以避免类似事故再次发生。
- 加强对一氧化碳中毒的预防宣传,提高公众的安全意识。
三、案例分析某小区发生了一氧化碳中毒事故,造成多人中毒。
事故发生后,小区居民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并按照抢救预案进行紧急处理。
急救人员迅速赶到现场,将中毒者转移到通风良好的地方,并给予纯氧气治疗。
同时,对中毒者进行生命体征监测,观察其意识状态和呼吸情况。
一氧化碳急性中毒现场处置方案1、健康危害:一氧化碳在血中与血红蛋白结合而造成组织缺氧。
急性中毒:轻度中毒者出现头痛、头晕、耳鸣、心悸、恶心、呕吐、无力,血液碳氧血红蛋白浓度可高于10%;中度中毒者除上述症状外,还有皮肤粘膜呈樱红色、脉快、烦躁、步态不稳、浅至中度昏迷,血液碳氧血红蛋白浓度可高于30%;重度患者深度昏迷、瞳孔缩小、肌张力增强、频繁抽搐、大小便失禁、休克、肺水肿、严重心肌损害等,血液碳氧血红蛋白可高于50%。
部分患者昏迷苏醒后,约经2~60天的症状缓解期后,又可能出现迟发性脑病,以意识精神障碍、锥体系或锥体外系损害为主。
慢性影响:能否造成慢性中毒及对心血管影响无定论。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保持呼吸道通畅。
如呼吸困难,给输氧。
呼吸心跳停止时,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按压术。
就医。
3、食入:无资料4、应急处理:①空气中浓度超标时,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建议佩戴空气呼吸器、一氧化碳过滤式自救器,5#滤毒罐)。
②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上风处,并立即隔离150m,严格限制出入。
切断火源。
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静电工作服。
尽可能切断泄漏源。
合理通风,加速扩散。
喷雾状水稀释、溶解。
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产生的大量废水。
如有可能,将漏出气用排风机送至空旷地方或装设适当喷头烧掉。
也可以用管路导至炉中、凹地焚之。
漏气容器要妥善处理,修复、检验后再用。
③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上风处,并立即进行隔离,小泄漏时隔离150m,大泄漏时隔离300m,严格限制出入。
切断火源。
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静电工作服。
从上风处进入现场。
尽可能切断泄漏源。
合理通风,加速扩散。
喷雾状水稀释、溶解。
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产生的大量废水。
如有可能,将残余气或漏出气用排风机送至水洗塔或与塔相连的通风橱内。
或使其通过三氯化铁水溶液,管路装止回装置以防溶液吸回。
漏气容器要妥善处理,修复、检验后再用。
一、前言一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无味、无臭的有毒气体,对人体健康具有极大的危害。
为有效预防和应对一氧化碳中毒事件,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特制定本预案。
二、预案目标1. 最大限度地减少一氧化碳中毒事故的发生;2. 及时、有效地处置一氧化碳中毒事故,降低事故损失;3. 提高应急救援能力,确保事故发生后能迅速、有序地进行救援。
三、预案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我国境内各类企事业单位、机关、学校、医院等场所发生的一氧化碳中毒事故。
四、组织机构及职责1. 应急领导小组:负责统筹协调一氧化碳中毒事故应急救援工作,指导各部门、各单位开展应急救援行动。
2. 应急救援指挥部:负责事故现场的应急救援指挥工作,下设以下工作组:(1)现场处置组:负责现场救援、事故调查、事故现场警戒等工作;(2)医疗救护组:负责中毒人员的救治工作;(3)后勤保障组:负责应急救援物资的供应、调配等工作;(4)宣传报道组:负责事故信息的发布、宣传报道等工作。
五、应急处置流程1. 事故报告(1)发现一氧化碳中毒事故时,立即向应急领导小组报告;(2)应急领导小组接到报告后,立即启动应急预案,通知相关部门和单位;(3)应急救援指挥部根据事故情况,组织相关部门和单位开展应急救援行动。
2. 现场处置(1)现场处置组立即对事故现场进行警戒,确保人员安全;(2)医疗救护组迅速对中毒人员进行救治,同时联系医院进行进一步救治;(3)后勤保障组负责应急救援物资的供应、调配等工作;(4)宣传报道组负责事故信息的发布、宣传报道等工作。
3. 事故调查(1)现场处置组对事故现场进行勘查,查明事故原因;(2)应急领导小组组织相关部门和单位对事故原因进行调查,提出整改措施;(3)对事故责任人进行追责,确保事故不再发生。
4. 应急结束(1)事故得到有效控制,中毒人员得到妥善救治;(2)应急领导小组宣布应急结束,恢复正常工作秩序。
六、预防措施1. 加强安全宣传教育,提高员工安全意识;2. 定期检查一氧化碳泄漏设备,确保设备正常运行;3. 对可能产生一氧化碳的场所进行通风换气;4. 建立健全应急救援体系,提高应急救援能力。
一、应急预案背景一氧化碳(CO)是一种无色、无味、无臭的有毒气体,对人体健康危害极大。
在日常生活中,由于一氧化碳泄漏或室内通风不良,容易导致一氧化碳中毒事件的发生。
为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特制定本应急预案。
二、组织机构1.成立一氧化碳中毒事故应急指挥部,负责统一指挥、协调和组织事故应急工作。
2.设立应急指挥部办公室,负责日常管理工作。
3.成立应急救援小组,负责事故现场救援、医疗救治、信息报送等工作。
4.设立事故调查组,负责事故原因调查、责任追究等工作。
三、应急预案及流程1.事故发现(1)单位员工发现一氧化碳中毒现象,应立即上报应急指挥部。
(2)应急指挥部接到报告后,立即启动应急预案。
2.事故现场处置(1)应急指挥部迅速组织救援小组赶赴事故现场。
(2)救援小组到达现场后,立即进行以下工作:①切断一氧化碳来源,防止事故扩大。
②组织人员撤离事故现场,确保人员安全。
③对中毒人员进行初步救治,如发现重症患者,立即送往医院抢救。
3.医疗救治(1)中毒人员送往医院后,医院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组织专家进行救治。
(2)救治过程中,密切关注患者病情变化,采取针对性治疗措施。
4.信息报送(1)事故发生后,应急指挥部应及时向相关部门报告事故情况。
(2)根据事故发展情况,及时发布事故信息,确保信息透明。
5.事故调查(1)事故调查组接到事故报告后,立即开展事故调查工作。
(2)调查组应查明事故原因、责任追究,并提出整改措施。
6.后期处置(1)事故处理后,应急指挥部应组织相关部门进行善后处理。
(2)对事故原因进行分析,提出预防措施,防止类似事故再次发生。
四、应急保障措施1.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员工安全意识。
2.定期开展安全检查,消除安全隐患。
3.完善应急救援设施,提高应急救援能力。
4.加强应急演练,提高应急队伍实战能力。
5.建立健全应急预案体系,确保应急预案的有效实施。
五、附则1.本预案由应急指挥部负责解释。
2.本预案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一、预案目的为有效预防和及时控制一氧化碳中毒事件,指导和规范一氧化碳中毒事件的应急处理工作,最大程度地减少中毒事件的发生和造成的危害,保障员工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维护正常稳定生产,制定本应急处置方案。
二、预案适用范围本预案主要适用于一氧化碳中毒事件的应急救治工作。
员工在日常工作生活中发生的,由天然气、液化气、二氧化碳等可以致使人体缺氧窒息的气体所造成的中毒事件,可参照本预案组织开展应急救治工作。
三、危害程度分析与应急响应1、事故特征一氧化碳是无色、无味、无臭的气体,具有高度的毒性。
一氧化碳与血红蛋白的亲和力远高于氧气,可导致人体组织器官严重缺氧。
浓度达到30mg/m³时,可在短时间内导致人员死亡。
一氧化碳中毒还可导致心肌损伤、中枢神经系统损伤等严重后果。
2、应急响应(1)事故初期,发现人员应立即采取自救措施,如脱离现场、吸氧等,并拨打紧急电话求助。
(2)应急救援队伍接到报警后,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组织人员前往现场进行救援。
(3)现场救援人员应立即将中毒人员脱离现场,转移到空气新鲜的地方,并进行现场急救,如人工呼吸、心脏按压等。
(4)中毒人员经现场急救后,应立即送往医院进行进一步救治。
四、预防措施1、加强对一氧化碳的监测,定期检查生产、生活场所的一氧化碳浓度,确保浓度在安全范围内。
2、加强员工的安全教育,提高员工对一氧化碳中毒的认识和防范意识。
3、建立健全的安全管理制度,确保生产、生活场所的安全设施完好有效。
4、对于可能产生一氧化碳的设备,应采取有效的隔离、通风、净化等措施,防止一氧化碳泄漏。
五、应急演练定期组织一氧化碳中毒事故应急救援演练,提高员工的应急处理能力和应急救援队伍的协同作战能力。
六、预案的修订与更新随着生产、生活环境的变化,以及应急救援经验的积累,应对预案进行定期修订和更新,以保证预案的实用性和有效性。
七、预案的发布与培训本预案发布后,应对全体员工进行培训,确保每位员工都能了解和掌握预案的内容和要求,提高员工的应急处理能力。
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抢救预案一、背景介绍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是一种常见的急性中毒疾病,由于一氧化碳的无色、无味、无刺激性,很容易被人们忽视。
一氧化碳中毒的发生往往与燃煤、燃气、燃油等燃烧物不完全燃烧产生的气体泄漏有关。
一旦发生中毒,如果不及时采取救治措施,会对人体造成严重的危害,甚至危及生命。
二、抢救预案目标本抢救预案的目标是及时、有效地抢救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减轻其病情,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最大限度地保护患者的生命安全。
三、抢救预案内容1. 事故现场处理:- 在发现一氧化碳泄漏或中毒患者时,首先要确保自身安全,迅速离开污染区域,避免进一步中毒。
- 关闭燃气、燃油等供应源,尽量打开门窗通风,排除一氧化碳气体。
- 若有条件,使用一氧化碳报警器或检测仪器检测一氧化碳浓度,以确定中毒程度和危险区域。
2. 急救措施:- 将中毒患者迅速转移到空气清新的地方,保持呼吸道通畅。
- 拨打急救电话,告知医护人员有关情况,尽量提供详细的信息。
- 如患者呼吸停止或心跳骤停,立即进行心肺复苏术。
- 如患者呼吸暂停或心跳减慢,可进行人工呼吸或胸外按压等急救措施。
3. 送医就诊:- 将中毒患者迅速送往最近的医院,尽量选择有急救条件和设备的医疗机构。
- 在送医途中,保持患者的体温稳定,避免患者受寒或受热。
- 在就诊时,及时告知医护人员患者的病史、症状和急救措施,以便医护人员能够更好地进行治疗。
4. 医疗救治:- 医护人员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综合治疗,包括氧疗、解毒治疗、对症治疗等。
- 高浓度氧疗是治疗急性一氧化碳中毒的关键措施,应尽早给予患者吸氧治疗,以提高血液中氧气的含量,减少一氧化碳的结合。
- 解毒治疗可考虑使用甲巯咪唑、氢氧化钠等药物,以促进一氧化碳的代谢和排除。
- 对症治疗包括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纠正酸碱失衡、控制呼吸道感染等。
5. 后续管理:- 患者在治疗后应继续观察,密切关注其生命体征、症状变化和并发症的发生。
- 需要定期复查血气分析、心电图等相关检查,评估患者的病情和治疗效果。
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抢救预案引言概述: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是一种常见但危险的急性中毒病症,一旦发生,需要立即采取有效的抢救措施。
本文将详细介绍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抢救预案,帮助人们在紧急情况下正确应对。
一、急性一氧化碳中毒的症状1.1 头痛和头晕:由于一氧化碳与血红蛋白结合,导致氧气无法正常运输到身体各部位,引起头痛和头晕。
1.2 恶心和呕吐:一氧化碳中毒会影响消化系统,导致恶心和呕吐的症状。
1.3 感觉迟钝和意识混乱:中毒严重时,患者可能出现神经系统症状,如感觉迟钝和意识混乱。
二、急性一氧化碳中毒的应急处理2.1 立即转移患者:将患者迅速转移到通风良好的地方,避免继续暴露在一氧化碳环境中。
2.2 拨打急救电话:立即拨打急救电话,通知医护人员前来救治,同时告知患者所处位置和症状。
2.3 保持患者清醒:保持患者清醒,避免其进食或饮水,以免加重中毒症状。
三、急性一氧化碳中毒的抢救措施3.1 给予高浓度氧气:将患者置于高浓度氧气下吸氧,以帮助血液中的一氧化碳迅速排出。
3.2 进行血液透析:对于中毒严重的患者,可考虑进行血液透析治疗,加速一氧化碳的排除。
3.3 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密切监测患者的心率、呼吸、血压等生命体征,及时调整抢救措施。
四、急性一氧化碳中毒的后续处理4.1 应及时就医:即使患者症状缓解,也应及时就医进行进一步检查和治疗,以避免后续并发症。
4.2 避免再次中毒:患者康复后,应注意避免再次暴露在一氧化碳环境中,保持室内通风良好。
4.3 进行康复治疗:一氧化碳中毒可能对身体造成一定损害,患者应进行康复治疗,恢复身体功能。
五、急性一氧化碳中毒的预防措施5.1 定期检查燃气设施:定期检查家庭和工作场所的燃气设施,确保正常使用和通风。
5.2 安装一氧化碳报警器:在室内安装一氧化碳报警器,及时发现一氧化碳泄漏并采取措施。
5.3 注意通风换气:保持室内通风良好,避免封闭空间中长时间停留,减少一氧化碳中毒的风险。
结语: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是一种严重的急性中毒病症,正确的抢救预案和预防措施对于患者的生命安全至关重要。
急性一氧化碳中毒事件卫生应急处置技术方案一氧化碳(CO)是一种窒息性气体。
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是指较短时间(数分钟至数小时)内吸入较大量一氧化碳后,引起的以中枢神经系统损害为主的全身性疾病。
1 概述一氧化碳为无色、无嗅、无刺激性的气体,比空气稍轻。
成人急性吸入中毒剂量约为600mg/(m3·10min),或240mg/(m3·3h);吸入最低致死剂量约为5726mg/(m3·5min)。
一氧化碳通过呼吸道吸取进入人体。
接触一氧化碳的常见机会有:炼钢、炼焦等冶金生产;煤气生产;煤矿瓦斯爆炸;氨、丙酮、光气、甲醇等的化学合成;使用煤炉、土炕、火墙、炭火盆等;煤气灶或煤气管道泄漏;使用燃气热水器;汽车尾气;使用其他燃煤、燃气、燃油动力装备等。
2 中毒事件的调查和现场解决现场救援时一方面要保证工作人员安全,同时要采用必要措施避免或减少公众健康受到进一步伤害。
现场救援和调查工作规定必须2人以上协同进行。
2.1 现场处置人员的个体防护进入一氧化碳浓度较高的环境内(例如煤气泄漏未得到控制的事故现场核心区域,或者现场快速检测一氧化碳浓度高于1500mg/m3),须采用自给式空气呼吸器(SCBA),并佩戴一氧化碳报警器,防护服无特殊规定;进入煤气泄漏事故现场周边区域,未开放通风的生活取暖、汽车尾气等中毒事件现场,须使用可防护一氧化碳和至少P2级别的颗粒物的全面罩呼吸防护器,并佩戴一氧化碳气体报警器;进入已经开放通风的生活取暖、汽车废气等现场时,对个体防护装备无特殊规定。
现场处置人员在进行井下和坑道救援和调查时,必须系好安全带(绳),并携带通讯工具。
现场救援和调查工作对防护服穿戴无特殊规定。
医疗救护人员在现场医疗区救治中毒病人时,无需穿戴防护装备。
2.2 中毒事件的调查调查人员到达中毒现场后,应先了解中毒事件的概况。
现场调查内容涉及现场环境状况,气象条件,生产工艺流程,通风措施,煤炉、煤气灶、燃气热水器及其他(燃煤、燃气、燃油)动力装备以及煤气管道等相关情况,并尽早进行现场空气一氧化碳浓度测定。
一、预案概述为有效预防和应对一氧化碳中毒事件,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特制定本预案。
本预案适用于一氧化碳中毒事件的预防、应急处置和后续处理。
二、应急处置组织机构及职责1. 成立一氧化碳中毒事件应急处置领导小组,负责指挥、协调和监督应急处置工作。
2. 设立应急处置办公室,负责具体组织实施和协调。
3. 明确各部门、各单位及个人的职责:(1)应急领导小组:负责组织、指挥和协调应急处置工作。
(2)应急处置办公室:负责具体组织实施和协调,确保应急处置措施落实到位。
(3)医疗机构:负责对中毒人员进行救治,确保救治及时、有效。
(4)公安部门:负责现场勘查、交通管制和治安维护。
(5)消防部门:负责现场灭火、救援和事故调查。
(6)环保部门:负责对事故现场进行环境监测,确保空气质量。
(7)社区(村庄)居委会:负责组织居民疏散、安抚和救援物资的调配。
三、应急处置流程1. 预警与报告(1)发现一氧化碳中毒迹象时,立即启动应急预案。
(2)现场人员应迅速关闭泄漏源,打开门窗通风。
(3)立即向应急处置领导小组报告,同时拨打120急救电话。
2. 救援与救治(1)医护人员迅速赶到现场,对中毒人员进行初步救治。
(2)将中毒者迅速转移至通风良好、空气新鲜的地方。
(3)对中毒较轻者,给予保暖、吸氧和含盐热饮料等治疗。
(4)对无意识的中毒者,保持气道畅通,必要时进行人工呼吸和心肺复苏。
3. 现场处置(1)公安部门对事故现场进行勘查,确保现场安全。
(2)消防部门负责现场灭火、救援和事故调查。
(3)环保部门对事故现场进行环境监测,确保空气质量。
4. 疏散与安抚(1)社区(村庄)居委会组织居民疏散,确保人员安全。
(2)对受影响的居民进行安抚,提供必要的帮助。
5. 后续处理(1)对事故原因进行调查,查明责任。
(2)对责任人依法进行处罚。
(3)总结经验教训,完善应急预案。
四、应急物资储备1. 救护车、救护药品、氧气袋、呼吸器等急救设备。
2. 防护服、防护面具、防护手套等防护用品。
急性一氧化碳中毒事件卫生应急处置技术方案一、事件概述某单位集体宿舍内发生一氧化碳中毒事件,有多名人员出现头痛、恶心、呕吐等症状。
接到报警后,应急救援队立即赶往现场进行处置。
二、卫生应急处置技术方案1. 初步勘查应急救援队抵达现场后,首先进行初步勘查,包括宿舍内通风情况、人员受伤情况等。
根据初步勘查结果,确定应急处置方案。
2. 人员疏散由于一氧化碳中毒具有暴发性,且对人的中枢神经系统产生剧烈的毒害作用,所以首先要将受到污染的人员进行紧急疏散。
疏散人员时,要注意尽可能减少其与一氧化碳的接触,防止继续中毒。
3. 通风换气对于中毒现场,应立即对污染地点进行通风换气,排出一氧化碳。
如果通风条件不佳,可以采用专业的空气净化设备进行处理。
4. 伤员救治受伤的人员应立即进行救治,包括清洗污染物、给予吸氧、补充液体等。
对于症状较为明显的患者,应迅速转送至医院治疗。
5. 污染物处理对于现场残留的一氧化碳污染物,应立即进行处理。
可以使用吸附剂吸附并分离一氧化碳,或进行稀释清除。
同时要注意采取防护措施,避免自身接触到污染物。
6. 事故调查事故处理结束后,应对事故进行调查,查明事故原因、责任人等情况,并总结处理经验,以便今后类似事件发生时能够更加有效地应对。
三、注意事项1. 保障人员安全处理一氧化碳中毒事件时,要始终将保障人员安全放在首位,采取适当的防护措施,避免自身中毒。
2. 紧急疏散一氧化碳中毒具有较强的暴发性,对受害者产生的毒害作用也很快,因此在污染发生时应该立即疏散受害者,以免造成更大的人员伤亡。
3. 专业处理在处理一氧化碳中毒事件时,应该寻求或借助专业机构或人员协助,以保证处理效果和处理安全。
4. 事后调查处理一氧化碳中毒事件后,应对事故进行彻底的调查,总结处理经验,以便今后发生类似事件时能够更加有效地应对。
四、结论针对一氧化碳中毒事件,采取紧急疏散、通风换气、人员救治、污染物处理等措施,可以有效减少中毒对人体的危害,并保障人员的安全。
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抢救预案一、背景介绍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是一种常见的急性中毒疾病,由于一氧化碳的无色、无味、无臭等特点,容易被人们忽视,但其对人体的危害性极大。
一旦发生一氧化碳中毒,及时采取抢救措施至关重要,可以有效降低患者的死亡率和残疾率。
本文将详细介绍急性一氧化碳中毒的抢救预案。
二、抢救预案1. 急救人员的准备急救人员应具备基本的急救知识和技能,并佩戴好个人防护装备,包括防毒面具、防护手套、防护服等。
在进行抢救过程中,要注意自身安全,避免二次中毒。
2. 环境处理在发现一氧化碳中毒病例后,应立即将患者转移到空气流通的地方,打开门窗,排除室内一氧化碳浓度。
3. 呼吸道管理患者在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后,往往浮现呼吸难点、意识含糊等症状。
急救人员应迅速判断患者的呼吸道是否通畅,如有阻塞应即将进行通气道管理,包括抬颏法、头后仰法等。
同时,应监测患者的呼吸频率和氧饱和度,如有需要可进行人工呼吸。
4. 给氧治疗一氧化碳中毒会导致血液中氧气的供应不足,急救过程中应及时赋予高浓度氧气治疗。
可以使用面罩、氧气袋等设备,将纯氧输送给患者。
同时,监测患者的氧饱和度,确保氧气治疗的效果。
5. 心脏支持急性一氧化碳中毒会对心脏功能造成伤害,导致心律失常等情况。
在抢救过程中,应密切监测患者的心电图和血压,如有需要可以进行心脏支持治疗,包括赋予适当的血管活性药物、进行心肺复苏等。
6. 解毒治疗一氧化碳中毒的关键治疗是解除血液中的一氧化碳,以恢复正常的氧气供应。
急救人员可以考虑使用高压氧治疗,通过提高氧气的浓度和压力,加速一氧化碳的解除。
同时,也可以考虑使用其他解毒药物,如甲基蓝、亚甲蓝等,以促进一氧化碳的代谢和排出。
7. 病情观察和转运在抢救过程中,急救人员应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包括意识状态、呼吸频率、心率等指标。
同时,应及时与医院联系,安排专业的医疗团队接诊患者,并确保患者的安全转运。
三、总结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是一种常见但危(wei)险的中毒疾病,及时采取正确的抢救措施对患者的生命至关重要。
一、预案目的为有效预防和应对一氧化碳中毒事故,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特制定本预案。
二、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本地区范围内因一氧化碳中毒事故引发的应急处置工作。
三、组织机构及职责1.成立一氧化碳中毒事故应急处置领导小组(以下简称“领导小组”),负责全面领导和指挥一氧化碳中毒事故的应急处置工作。
2.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具体实施应急处置工作。
3.各成员单位职责如下:(1)卫生健康部门:负责组织医疗救治,协调各部门做好伤员救治工作。
(2)应急管理部门:负责事故现场救援,组织协调相关部门开展应急处置工作。
(3)公安部门:负责现场秩序维护,确保救援工作顺利进行。
(4)消防部门:负责现场灭火和救援工作。
(5)住建部门:负责建筑安全检查,督促施工单位加强安全防护措施。
(6)市场监管部门:负责对燃气、炭火等危险源进行监管,确保其安全使用。
四、应急处置流程1.事故报告(1)发现一氧化碳中毒事故的单位或个人,应立即向领导小组办公室报告。
(2)领导小组办公室接到报告后,立即向领导小组报告,并启动应急预案。
2.事故现场救援(1)公安部门负责现场秩序维护,确保救援工作顺利进行。
(2)消防部门负责现场灭火和救援工作。
(3)卫生健康部门组织医疗救治,协调各部门做好伤员救治工作。
3.事故调查(1)应急管理部门牵头,组织相关部门开展事故调查。
(2)调查组对事故原因、责任等进行调查,提出处理意见。
4.事故善后处理(1)卫生健康部门负责组织伤员救治和康复工作。
(2)应急管理部门负责事故赔偿和补偿工作。
(3)其他相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做好事故善后处理工作。
五、宣传教育1.加大一氧化碳中毒事故宣传教育力度,提高全民安全意识。
2.组织开展应急救援演练,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3.加强安全检查,督促各单位落实安全防护措施。
六、附则1.本预案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2.本预案由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解释。
一、目的为有效预防和应对一氧化碳中毒事件,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制定本预案。
二、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我国境内各类企事业单位、公共场所、居民住宅等场所发生的一氧化碳中毒事件的应急处置。
三、组织机构及职责1. 成立一氧化碳中毒应急处置指挥部,负责指挥、协调、调度应急处置工作。
2. 指挥部下设办公室、现场救援组、医疗救护组、疏散组、信息宣传组、后勤保障组等。
3. 各组成员职责如下:(1)办公室:负责应急处置工作的组织、协调、调度,确保各项指令的贯彻落实。
(2)现场救援组:负责现场救援、人员疏散、事故调查等工作。
(3)医疗救护组:负责中毒人员的现场救治、转运和医院救治工作。
(4)疏散组:负责组织人员疏散,确保疏散路线畅通,保障人员安全。
(5)信息宣传组:负责发布应急处置信息,做好舆论引导工作。
(6)后勤保障组:负责应急处置所需的物资、设备、交通工具等后勤保障工作。
四、应急处置程序1. 事件报告(1)发现一氧化碳中毒事件时,立即向应急处置指挥部报告。
(2)报告内容包括:事件发生时间、地点、中毒人数、中毒症状、现场情况等。
2. 现场救援(1)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组织现场救援。
(2)现场救援组负责现场救援、人员疏散、事故调查等工作。
(3)医疗救护组负责中毒人员的现场救治、转运和医院救治工作。
3. 人员疏散(1)疏散组负责组织人员疏散,确保疏散路线畅通,保障人员安全。
(2)现场救援组协助疏散组进行人员疏散。
4. 信息发布(1)信息宣传组负责发布应急处置信息,做好舆论引导工作。
(2)及时向有关部门、单位、群众通报事件进展情况。
5. 后期处置(1)现场救援组负责事故调查、原因分析、责任追究等工作。
(2)医疗救护组负责中毒人员的后续治疗和康复工作。
(3)信息宣传组负责发布事故调查结果和处理意见。
五、预防措施1. 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一氧化碳中毒的认识和防范意识。
2. 定期检查和维护燃气设备,确保设备安全运行。
一、背景一氧化碳(CO)是一种无色、无味、无刺激性的有毒气体,对人体健康危害极大。
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是指短时间内吸入较高浓度的一氧化碳,导致机体缺氧,出现头痛、眩晕、心悸、恶心、呕吐、四肢无力、嗜睡、意识模糊等症状,严重者可导致昏迷、死亡。
为有效预防和应对一氧化碳急性中毒事件,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特制定本预案。
二、组织机构1.成立一氧化碳急性中毒应急处置领导小组,负责统筹协调、指挥应急处置工作。
2.领导小组下设以下工作组:(1)现场处置组:负责现场勘查、人员疏散、伤员救治等工作。
(2)医疗救治组:负责伤员救治、转运、后续治疗等工作。
(3)宣传引导组:负责宣传教育、舆情监控、信息发布等工作。
(4)后勤保障组:负责物资保障、现场警戒、后勤保障等工作。
三、应急处置措施1.发现一氧化碳中毒事件时,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各工作组迅速到位。
2.现场处置组:(1)立即切断一氧化碳来源,排除隐患。
(2)迅速疏散周边人员,确保安全。
(3)对伤员进行初步判断,如有昏迷、呼吸困难等症状,立即进行心肺复苏。
3.医疗救治组:(1)对伤员进行初步救治,包括吸氧、保暖、维持呼吸道通畅等。
(2)根据伤情,及时转运伤员至附近医院进行进一步治疗。
(3)密切关注伤员病情变化,做好后续治疗工作。
4.宣传引导组:(1)通过媒体、网络等渠道,及时发布一氧化碳中毒事件相关信息。
(2)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一氧化碳中毒的认识和防范意识。
(3)密切关注舆情,妥善处理突发事件。
5.后勤保障组:(1)做好现场警戒,确保现场秩序。
(2)保障应急处置所需的物资、设备供应。
(3)协助医疗救治组做好伤员转运工作。
四、后期处置1.对一氧化碳中毒事件进行原因调查,查明事故原因,追究相关责任。
2.对事故现场进行清理,恢复生产、生活秩序。
3.对受灾群众进行慰问,帮助解决实际困难。
4.总结经验教训,完善应急预案,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五、附则1.本预案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节能装备公司气化炉项目现场人员煤气中毒急救措施安全用品:氧气瓶、担架、呼吸面罩、大功率风机、葡萄糖、棉被。
指挥人员:。
施救人员:项目负责人指定。
值班人员:项目负责人指定。
辅助人员:除以上人员外的其余所有人员。
1.首先将中毒者搬到安全通道,面向新鲜空气流过来的方向。
2.项目负责人组织整个抢救过程并给每个救援人员进行详细分工。
2.1紧急施救人员:2.1.1检查中毒者的呼吸道是否畅通,发现鼻、口中有呕吐物、分泌物应立即清除,使中毒者自主呼吸。
对呼吸微弱者或呼吸停止者,要立即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方法是:让中毒者仰卧,解开衣领和紧身衣服,施救者一手紧捏中毒人员的鼻孔,另一手托起中毒者下颌使其头部充分后仰,并用这只手翻开中毒者嘴唇,施救者吸足一口气,对准中毒者嘴部大口吹气,吹气停止后,立即放松捏鼻的手,让气体从中毒者的肺部排出。
如此反复进行。
频率成人每分钟14至16次,儿童18至24次,幼儿30。
直到中毒者出现自主呼吸。
2.1.2中毒者能够自主呼吸后,用氧气瓶让其吸氧。
2.1.3对昏迷不醒者,可以手指尖用力掐人中穴位;对意识清楚的中毒者,可给饮服浓茶水或热咖啡。
2.1.4在中毒者吸氧过程中,让其服用1-2支葡萄糖注射液。
2.2辅助人员:2.2.1将氧气瓶搬运到中毒者抢救地点,连接好压力表和呼吸面罩,调节氧气压力在合适范围。
2.2.2将风扇连接好电源,固定在正对中毒者对面,在施救人员对中毒者进行人工呼吸过程中,打开风扇电源,向中毒者供送空气。
2.2.3如果中毒者状况严重,将担架搬出铺好,以便将中毒者送到急救车辆上。
2.2.4给中毒者盖上大衣或毛毯、棉被,防止受寒发生感冒、肺炎。
2.3.值班人员:2.3.1项目负责人安排立即向集团安全部、集团公司办进行汇报,汇报内容包括:人员中毒数量、中毒状况、目前正在采取的急救措施以及急救医院。
2.3.2向公司负责人汇报人员中毒状况。
2.3.3按照设备运行停机程序停机。
2.3.4根据负责人安排进行拨打120急救电话等其他救援工作。
急性一氧化碳中毒事件医疗卫生应急救援技术方案凡含碳的物质燃烧不充分时,都可产生一氧化碳(CO)气体,包括急性职业中毒与生活中毒,急性CO中毒是我国发病与死亡人数最多的急性职业中毒,CO也是许多国家引起意外生活性中毒中致死人数最多的毒物。
1.概述1.1理化性质一氧化碳(CO)为无色、无臭、无刺激性的气体。
分子量28.01,密度0.967g/L,冰点-207℃,沸点-190℃。
在水中的溶解度甚低,但易溶于氨水。
空气混合爆炸极限为12.5﹪-74﹪。
1.2毒性(引自化救通)人吸入TCLo: 600 mg/m3/10min ,LCLo: 5000 ppm/5min 。
人(男性)吸入LCLo: 4000 ppm/30min ; TCLo: 650 ppm/45min 。
1.3接触机会CO经呼吸道吸收。
钢铁工业、化学工业、煤气、煤炭、交通等生产活动中因吸入高浓度一氧化碳。
生活取暖用炉、土坑、火墙排烟不畅或煤气灶、煤气热水器等使用不当。
1.4中毒临床表现急性CO中毒起病急、潜伏期短,以急性脑缺氧的症状与体征为主要表现。
a)接触反应接触一氧化碳后出现头痛、头昏、心悸、恶心等,吸入新鲜空气后症状即可迅速消失者。
b)轻度中毒主要表现为头痛、头昏、心悸、恶心、呕吐、四肢无力、烦躁,轻至中度意识障碍(意识模糊、朦胧状态),但无昏迷。
HbCO浓度10%—30%。
吸入新鲜空气或氧气数小时后症状逐渐消失。
c)中度中毒除上述症状外,面色潮红、多汗、脉快,前至中度昏迷。
HbCO浓度30%—50%。
及时抢救后一般无明显并发症或后遗症。
血HbCO浓度在10%至50%。
d)重度中毒者意识障碍程度达深昏迷或植物状态。
常见瞳孔缩小四肢肌张力增高,牙关紧闭,强直性全身痉挛、大小便失禁。
部分患者可并发肺水肿、严重的心肌损害、休克、呼吸衰竭、上消化道出血、皮肤水泡或成片的皮肤红肿、肌肉肿胀坏死、肝、肾损害等。
血液HbCO浓度可高于50%。
多数患者脑电图异常。
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抢救预案一、背景介绍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是一种常见的急诊情况,一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无味、无臭的气体,对人体的呼吸系统和血液循环系统具有高毒性。
一旦人体吸入过多的一氧化碳,会与血红蛋白结合,导致氧气无法正常运输到身体各个组织和器官,严重时甚至会导致窒息和死亡。
因此,制定一份完善的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抢救预案对于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至关重要。
二、抢救预案内容1. 急救人员的准备急救人员应具备相关的急救知识和技能,了解一氧化碳中毒的临床表现和处理方法。
同时,应配备必要的急救设备和药品,如氧气瓶、呼吸器、吸氧面罩、静脉输液等。
2. 现场处理(1) 确保自身安全:在进入现场前,急救人员应确保自身安全,避免暴露在一氧化碳浓度高的环境中。
(2) 环境通风:打开窗户和门,保持空气流通,尽量排除一氧化碳气体。
(3) 保护患者:将患者从一氧化碳污染的环境中转移到空气清新的地方,避免二次中毒。
3. 急救措施(1) 呼叫急救车:及时拨打急救电话,通知医护人员前来救援。
(2) 给予氧气:将患者转移到空气清新的地方后,立即给予高浓度氧气吸入,以提供足够的氧供给。
(3) 呼吸道管理:如患者出现呼吸困难或停止呼吸,急救人员应立即进行人工呼吸或心肺复苏。
(4) 静脉输液:对于严重中毒的患者,应建立静脉通道,给予液体支持,维持循环稳定。
(5) 监测生命体征:密切观察患者的呼吸、心率、血压等生命体征的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4. 医院抢救(1) 到达医院后,急救人员应及时将患者转交给专业医护人员进行进一步的抢救和治疗。
(2) 医院应设立急性一氧化碳中毒的专科病房,配备先进的监护设备和治疗设备,提供全天候的抢救服务。
(3) 医院抢救包括进一步的氧气治疗、血液透析、血液灌注等,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5. 后续处理(1) 家属教育:对患者的家属进行一氧化碳中毒的相关知识宣传和教育,提醒他们注意预防措施,如定期检查燃气设备、保持室内通风等。
急性一氧化碳中毒事件卫生应急处置技术方案标准化工作室编码[XX968T-XX89628-XJ668-XT689N]急性一氧化碳中毒事件卫生应急处置技术方案一氧化碳(CO)是一种窒息性气体。
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是指较短时间(数分钟至数小时)内吸入较大量一氧化碳后,引起的以中枢神经系统损害为主的全身性疾病。
1 概述一氧化碳为无色、无嗅、无刺激性的气体,比空气稍轻。
成人急性吸入中毒剂量约为600mg/(m3·10min),或240mg/(m3·3h);吸入最低致死剂量约为5726mg/(m3·5min)。
一氧化碳通过呼吸道吸收进入人体。
接触一氧化碳的常见机会有:炼钢、炼焦等冶金生产;煤气生产;煤矿瓦斯爆炸;氨、丙酮、光气、甲醇等的化学合成;使用煤炉、土炕、火墙、炭火盆等;煤气灶或煤气管道泄漏;使用燃气热水器;汽车尾气;使用其他燃煤、燃气、燃油动力装备等。
2 中毒事件的调查和现场处理现场救援时首先要确保工作人员安全,同时要采取必要措施避免或减少公众健康受到进一步伤害。
现场救援和调查工作要求必须2人以上协同进行。
现场处置人员的个体防护进入一氧化碳浓度较高的环境内(例如煤气泄漏未得到控制的事故现场核心区域,或者现场快速检测一氧化碳浓度高于1500mg/m3),须采用自给式空气呼吸器(SCBA),并佩戴一氧化碳报警器,防护服无特殊要求;进入煤气泄漏事故现场周边区域,未开放通风的生活取暖、汽车尾气等中毒事件现场,须使用可防护一氧化碳和至少P2 级别的颗粒物的全面罩呼吸防护器(参见GB2890-2009),并佩戴一氧化碳气体报警器;进入已经开放通风的生活取暖、汽车废气等现场时,对个体防护装备无特殊要求。
现场处置人员在进行井下和坑道救援和调查时,必须系好安全带(绳),并携带通讯工具。
现场救援和调查工作对防护服穿戴无特殊要求。
医疗救护人员在现场医疗区救治中毒病人时,无需穿戴防护装备。
中毒事件的调查调查人员到达中毒现场后,应先了解中毒事件的概况。
现场调查内容包括现场环境状况,气象条件,生产工艺流程,通风措施,煤炉、煤气灶、燃气热水器及其他(燃煤、燃气、燃油)动力装备以及煤气管道等相关情况,并尽早进行现场空气一氧化碳浓度测定。
就事件现场控制措施(如通风、切断火源和气源等)、救援人员的个体防护、现场隔离带设置、人员疏散等向现场指挥人员提出建议。
调查中毒病人及中毒事件相关人员,了解事件发生的经过及中毒人数,中毒病人接触毒物的时间、地点、方式,中毒病人姓名、性别、中毒主要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及抢救经过等情况。
同时向临床救治单位进一步了解相关资料(如事件发生过程、抢救过程、临床救治资料和实验室检查结果等)。
对现场调查的资料应作好记录,可进行现场拍照、录音等。
取证材料要有被调查人的签字。
现场空气一氧化碳浓度的检测一氧化碳的现场空气样品检测设备均带有采气装置,争取采集中毒环境未开放前的空气样品,必要时可模拟事件过程,采集相应的空气样品。
检测方法可使用CO检气管定性或半定量测定,或使用不分光红外CO分析仪定量测定(参照GB3095-1996,GB/,GBZ/)。
中毒事件的确认和鉴别中毒事件的确认标准同时具有以下三点,可确认为急性一氧化碳中毒事件:a)中毒病人有一氧化碳接触机会;b)中毒病人短时间内出现以中枢神经系统损害为主的临床表现;c)中毒现场空气采样一氧化碳浓度增高,和/或中毒病人血中碳氧血红蛋白(HbCO)浓度大于10%。
中毒事件的鉴别与急性硫化氢、二氧化碳、氮气、甲烷和氰化氢中毒事件相鉴别,同时要注意是否存在混合窒息性气体中毒事件。
现场医疗救援现场医疗救援首要措施是迅速将病人移离中毒现场至空气新鲜处,松开衣领,保持呼吸道通畅,并注意保暖。
有条件应尽早给予吸氧。
当出现大批中毒病人时,应首先进行检伤分类, 优先处理红标病人。
a) 红标,具有下列指标之一者:昏迷;呼吸节律改变(叹气样呼吸、潮式呼吸);休克;持续抽搐。
b) 黄标,具有下列指标之一者:意识朦胧、混浊状态;抽搐。
c) 绿标,具有下列指标者:头昏、头痛、恶心、心悸、呕吐、乏力等表现。
d) 黑标,同时具有下列指标者:意识丧失,无自主呼吸,大动脉搏动消失,瞳孔散大。
现场医疗救援对于红标病人要保持复苏体位,立即建立静脉通道;黄标病人应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出现反复抽搐、休克等情况时,及时采取对症支持措施。
绿标病人脱离环境后,暂不予特殊处理,观察病情变化。
中毒病人经现场急救处理后,尽可能转送至有高压氧治疗条件的医院进行治疗。
3 中毒血液样品的采集和检验采集样品的选择最好采集病人中毒8h内的血液;死亡病人可采集心腔内血液,可不受时间限制。
样品的采集方法采集1ml静脉血放入肝素抗凝试管中密封保存。
用采血吸管取末梢血约10μl直接注入小玻璃瓶中(小玻璃瓶事先加入 5g/L 肝素溶液 40μl),立即加帽,旋转混匀,密封保存。
对死亡病人,用注射器抽取心腔血液5ml直接注入肝素抗凝的试管中,立即混匀,密封保存。
注意:采集容器大小以放入血液样品后只保留少量空间为宜,以防止留置过多空气干扰检测结果。
样品的保存和运输血液样品置于冷藏环境中保存和运输,样品采集后应尽快检测,最好在24h内完成。
推荐的实验室方法碳氧血红蛋白的定性测定血中碳氧血红蛋白的分光光度测定方法(参见GBZ 23-2002)。
4 医院内救治病人交接中毒病人送到医院后,由接收医院的接诊医护人员与转送人员对中毒病人的相关信息进行交接,并签字确认。
诊断和诊断分级救治医生对中毒病人或陪护人员进行病史询问,对中毒病人进行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确认中毒病人的诊断,并进行诊断分级。
诊断分级a) 观察对象出现头痛、头昏、心悸、恶心等症状,吸入新鲜空气后症状可消失。
b) 轻度中毒具有以下任何一项表现者:i 出现剧烈的头痛、头昏、四肢无力、恶心、呕吐;ii轻度至中度意识障碍,但无昏迷者。
血液碳氧血红蛋白浓度可高于10%。
c) 中度中毒除有上述症状外,意识障碍表现为浅至中度昏迷,经抢救后恢复且无明显并发症者。
血液碳氧血红蛋白浓度可高于30%。
d) 重度中毒具备以下任何一项者:i 意识障碍程度达深昏迷或去大脑皮层状态;ii 病人有意识障碍且并发有下列任何一项表现者:脑水肿;休克或严重的心肌损害;肺水肿;呼吸衰竭;上消化道出血;脑局灶损害如锥体系或锥体外系损害体征。
血液碳氧血红蛋白浓度可高于50%。
治疗接收医院对所接收的中毒病人确认诊断和进行诊断分级后,根据病情的严重程度将病人送往不同科室进行进一步救治。
观察对象可予以留观,轻、中度中毒病人收住院治疗,重度中毒病人立即给予监护抢救治疗。
改善脑组织供氧a) 氧疗:可采用鼻导管或面罩给氧。
条件允许时,中、重度急性一氧化碳中毒病人及时进行高压氧治疗。
b) 亚低温疗法:对中、重度中毒病人可采用冰帽、冰毯等物理降温措施,并可根据病情,结合采用人工冬眠疗法。
脑水肿治疗a) 脱水剂:可给予甘露醇快速静脉滴注,如果出现肾功能不全,可静脉滴注甘油果糖,与甘露醇交替使用。
b) 利尿剂:一般给予呋塞米(速尿),根据病情确定使用剂量和疗程。
c) 肾上腺糖皮质激素:宜早期、适量、短程应用。
加强营养支持,改善脑细胞代谢,维持水、电解质与酸碱平衡,防治继发感染,出现肺水肿、休克、反复抽搐、呼吸衰竭者,及时给予相应的对症支持治疗措施。
迟发性脑病尚无特效治疗方法,一般采用高压氧疗法及应用改善脑微循环和促进神经细胞恢复的药物。
鼓励病人进行适当的活动,并进行康复锻炼。
5 应急反应的终止中毒事件的危险源及其相关危险因素已被消除或有效控制,未出现新的中毒病人且原有病人病情稳定24h以上。
硫化氢(H2S)是一种窒息性气体,同时又有刺激性。
急性硫化氢中毒是指短期内吸入较大量硫化氢气体后引起的以中枢神经系统、呼吸系统为主要靶器官的多器官损害的全身性疾病。
1 概述硫化氢是一种比空气重的无色气体,有臭蛋味,能溶于水。
人最低致死浓度(MLC)约为1110mg/m3·5min。
硫化氢主要通过呼吸道吸收进入人体。
接触硫化氢的常见机会有:清理蓄粪池、污水沟、下水道等;造纸、工业废物处理、酿造、甜菜制糖等;渔舱;石油和天然气开采;其它,如液体肥料贮存和生产、人造纤维生产、制毡行业、橡胶硫化、硫染工艺等。
2中毒事件的调查和现场处理现场救援时首先要确保工作人员安全,同时要采取必要措施避免或减少公众健康受到进一步伤害。
现场救援和调查工作要求必须2人以上协同进行,并且就事件现场控制措施(如通风、切断气源等)、救援人员的个体防护、现场隔离带设置、人员疏散等及时向现场指挥提出建议。
现场处置人员的个体防护进入硫化氢浓度较高的环境内(例如出现昏迷/死亡病例或死亡动物的环境,或者现场快速检测硫化氢浓度高于430mg/m3),必须使用自给式空气呼吸器(SCBA),并佩戴硫化氢气体报警器,皮肤防护无特殊要求;现场中毒病人中无昏迷/死亡病例,或现场快速检测硫化氢浓度在10mg/m3~430mg/m3之间,选用可防H2S气体和至少P2级别颗粒物的全面型呼吸防护器(参见GB2890-2009),并佩戴硫化氢气体报警器;进入已经开放通风,且现场快速检测硫化氢浓度低于10mg/m3,一般不需要穿个体防护装备。
现场处置人员在进行井下和坑道救援与调查时,必须系好安全带(绳),并携带通讯工具。
在开放空间开展现场救援和调查工作对防护服穿戴无特殊要求。
医疗救护人员在现场医疗区救治中毒病人时,无需穿戴防护装备。
中毒事件的调查调查人员到达中毒现场后,应先了解中毒事件的概况。
现场勘查内容包括现场环境状况,气象条件,通风措施,生产工艺流程等相关情况,并尽早进行现场空气硫化氢浓度测定。
调查中毒病人及相关人员,了解事件发生的经过,人员接触毒物的时间、地点、方式,中毒人员数量、姓名、性别、工种、中毒的主要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及抢救经过。
同时向临床救治单位进一步了解相关资料(如抢救过程、临床治疗资料、实验室检查结果等)。
对现场调查的资料作好记录,最好进行现场拍照、录音、录像等。
取证材料要有被调查人的签字。
现场空气硫化氢的检测现场空气中硫化氢快速检测设备均带有采气装置,要尽早对现场的空气进行检测。
检测方法推荐使用检气管法或便携式硫化氢检测仪。
中毒事件的确认和鉴别中毒事件的确认标准同时具有以下三点,可确认为急性硫化氢中毒事件:a)中毒病人有硫化氢接触机会;b)中毒病人短时间内出现以中枢神经系统和呼吸系统损害为主的临床表现,重症病人常出现猝死;c)中毒现场或模拟现场检测确认有硫化氢存在。
中毒事件的鉴别与急性一氧化碳中毒事件、急性氰化物中毒事件、单纯缺氧事件(如二氧化碳、氮气、甲烷、惰性气体等)以及急性有机溶剂中毒事件等相鉴别。
硫化氢中毒场所常伴随有二氧化碳、甲烷等有害气体,现场应同时监测可能产生的其它有害气体,以排除或确定混合气体引起的中毒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