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鲁迅小说的历史地位
- 格式:doc
- 大小:49.00 KB
- 文档页数:6
鲁迅文化的历史地位与现代意义在中国文化史中,鲁迅无疑是一位极具争议性的文学先驱,他的文学作品深刻地反映了当时中国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以及道德伦常等方面的困境。
在他短暂而又辉煌的生命里,他不仅在文学界享有极高的地位,同时也影响了整个社会,在当今的中国文化中,他仍然具有着重要的历史地位和深刻的现代意义。
鲁迅的观点对当时的中国社会具有一定的启示性,他在《阿Q正传》中频繁的运用“阿Q”这一人物形象,反映出中国的虚伪和自卑问题。
鲁迅认为,中国的传统文化教育制度只是更加强调了个人的良心和道德,而忽略了对思想的培养,形成了一批毫无独立思考能力的人。
这一观点代表着中国传统文化因与社会现实脱节而产生的历史被动性,也代表了鲁迅在他所处时代的一种批判态度。
在当今中华文化与全球化的大环境下,我们依然需要鲁迅的思想启示。
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艺术的奠基者,他的文学作品让中国文学不再停于过去的古典与传统,他以现实主义的勇气塑造人物形象,揭示中国社会的无可奈何和封闭性。
在他的作品中,我们能够感受到对人性的关爱,对家国情怀的感悟,以及对文化自信的回归。
这些思想观点在当代文化中仍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尤其在当今中国人民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中,鲁迅文化的影响越来越大。
在当代中国,鲁迅的文化价值已经成为了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他的思想与文学成就在我们的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
鲁迅反映出的社会现实和人们的内心世界,对于我们理解中国文化的深度有着不可撼动的作用。
鲁迅所设置的社会反叛者、颓废者、逃避者、乌托邦崇尚者等文学形象,不仅是对普遍社会现象的反思,同时也是启示我们某些糟糕情况的警钟,他的思想让我们了解到文艺对于人的批判与价值勾校的正面作用。
结语总之,鲁迅文化是中国现代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他为后世的新文学艺术开辟了道路,反映出了一个时期的社会现实,更重要的是,他的思想视角和文艺创作精神一定程度上带有对人性的探索精神和对于文化自信的信念。
将鲁迅的思想推广和发扬,同样是我们文艺事业发展的重要责任,更是打造中华民族文化自信的必要途径。
鲁迅文学创作的价值和文学史地位鲁迅出现的意义及鲁迅文学创作的价值和文学史地位一、鲁迅出现的文学史意义:(绿皮书P.58)(一)鲁迅并不是单独出现的,是“五四”新文化、新文学运动中的一批文学巨匠中的一个,但他是独特的一个,其独特体现在:他是“五四”那批人中真正把文学当作自己终身职业的人。
因此他有高度的自觉意识,有明确的追求目标,有坚定的执著追求,这些决定了鲁迅站在新文学的制高点上。
(二)鲁迅的文学创作呈现出一种思想家的特质,鲁迅的全部创作都围绕着一个核心——改造国民性,即立人思想。
著名文艺批评家李长之先生在《鲁迅批判》中指出,鲁迅的作品特别是小说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几乎都与死亡有关。
之所以如此普遍地关注、描写着死亡在于鲁迅认为人应当积极地生存——“向死而生”。
著名的文艺批评家、鲁迅研究专家还有李健吾先生。
(三)鲁迅的全部创作及其独特的个人人格魅力显示出一种现实战斗精神,一种现代反抗意识。
鲁迅超越了个人人格特征,显示出一种民族魂。
(四)显示了鲁迅对现代文学在多种文体形式上有一种积极的开拓,并且显示了新文学非常丰富多彩的文学风格的形成。
创造了中国现代最早的散文诗作品《野草》,最早尝试现代杂文,并且经过他成就了杂文的辉煌。
鲁迅的出现是一个独特的事件,他一出现即是一座高峰,他一出现就是成熟的、丰富多彩的。
二、鲁迅的文学创作在文学史上的影响及地位。
(一)鲁迅对农民命运的关注和描写的文学史意义,鲁迅文学创作的核心:1、对农民关注本身就显示了鲁迅作为一个思想性作家的独特意义,农民问题是中国的根本问题,思考农民即是思考中国的本质,反映了鲁迅深刻独特的眼光和深度。
2、其关注并不是平面化、简单化的,并不是就农民而论农民的,而是把农民的性格和命运与整个民族命运联系在一起思考,甚至与整个人类命运结合在一起思考。
3、对整个现代文学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在鲁迅的启发、领导和带动下,20年代出现乡土文学热潮(绿皮书P.91),而鲁迅是开创者。
鲁迅小说的历史地位鲁迅,20世纪中国伟大的思想家与文学家,同时又是20世纪世界文化巨人之一。
他创造了“内外两面,都和世界的时代思潮合流,而又并未梏亡中国的民族性”的文学,具有独特的个人风格。
而《阿Q正传》正是体现这一创作特性的经典之作。
和成就虽然不能和其浩淼磅礴的杂文相比,但仍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留下了浓彩的一笔,具有极其重要的历史地位。
鲁迅的小说的成就主要在短篇,其小说基本收在《呐喊》14篇,1923、《彷徨》11篇,1926、《故事新编》8篇1936三本短篇集中,其中《呐喊》与《彷徨》是中国现代小说开端与成熟的标志。
1918年5月发表于《新青年》第4卷第5号的《狂人日记》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用现代体式创作的白话短篇小说,它以“表现的深切和格式的特别”成为中国现代小说伟大的开端,开辟了我国现代小说发展的一个新时代。
而同收入《呐喊》的《阿Q正传》则是中国现代小说成熟的标志作品,是鲁迅小说经典当中的“经典”,而阿Q形象也成为了中国现代文学的经典形象。
对于哪篇是鲁迅最好的小说人们肯定也有不同看法。
但《阿Q正传》得到了最大多数的认同应该是事实,《阿Q正传》也是最早被介绍到世界去的中国现代小说,成了世界名著,是中国现代文学自立于世界文学之林的伟大代表。
《阿Q正传》是鲁迅写得最长的一篇小说了。
那么这部鲁迅的最长的小说到底好在哪里呢?为什么能成其为经典?是怎样集中体现了与艺术成就的呢?借鉴佛洛伊德的心理分析学说、“泛性沦”,我认为首先是他对人的深层的无意识心理的微妙而又犀利的洞察,不仅是中国人的国民性,某种意义上恐怕也可以说是世界性的人类普遍的心理弱点。
阿Q和一切不朽的文学典型一样,是说不尽的。
不同时代、不同民族、不同层的读者从不同的角度去理解它,构成了一部阿Q接受史。
鲁迅自己说,他之所以要写《阿Q正传》,是因为要“画出这样沉默的国民的魂灵来”,并且说“我还怕我所看见的阿Q并非现代的前身,而是其后,或者竟是二三十年之后”。
鲁迅的文学作品在中国文化史上具有深刻的历史价值和文化遗产的意义。
鲁迅是中国近现代文学史上的一位巨匠,他的文学作品对中国文化史具有深刻的历史价值和文化遗产的意义。
鲁迅的文学作品始终把中国的社会现实放在第一位,通过描绘现实中的现象和时代中人们面对和追求的问题,深刻反映了中国社会的变迁和人们的内心世界。
他的文学作品对于中国近代文学的发展以及中国文化的传承都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鲁迅的文学作品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期,主要作为文学杂志发表。
那时期的中国正处在社会变革的前夜,面对外来文化和本土传统文化的冲突,需要一种新的文学艺术来反映现时代的真实和现实人们面对的困境。
此时的鲁迅用笔如刀,激烈地抨击盲目保守的社会现象和无情压迫的统治。
他的文学作品深入揭露社会弊病、教化群众、激发人民革命斗志,具有深刻的历史价值和文化遗产的意义。
鲁迅的作品从《呐喊》开始,主要揭示中国社会底层人民的生存困境和所受的压迫。
而他在《狂人日记》中则以疯癫者自杀后的笔记形式,侧面反映了中国社会中孤独和绝望的体验以及人们在社会中的地位。
《阿Q正传》则是他关注农民问题和中国的民族性问题的作品,特别是阿Q这个人物,描写了一种不屈的个性,而同时也揭示了一种受到自然和社会磨难的灵魂状态。
另外,鲁迅的文学作品中还提出了某些具有普遍意义的丰富内涵,即在历史上中国人民的“尊严”问题。
他在〈故乡〉中写道,“虽已告别了这家,但是,如果将来无论在哪个世界,在哪个时代,凭我的资格上得了门,这一条街,这一个宅子,始终是我的。
”鲁迅的文化精神源于“白话文运动”,它极大地激发了人们对于“民间文化”和时代精神的重视,深刻反映了文化历史中的纠葛和矛盾,一定程度上点燃了20世纪中国文学流派的创作激情。
在中国文化史上,鲁迅的文学作品为人们提供了深刻的历史价值和文化遗产。
它们反映了中国近代的社会历史变革和现实问题,深刻地揭示了社会现象和文化精神的矛盾。
同时,鲁迅的文学作品也呈现了文化的多样性和文化的多元性,激发了人们对于传统文化的思考和重新寻找内在的文化价值的愿望。
鲁迅先生的历史地位一、鲁迅先生的文学地位1. 小说创作:鲁迅先生是中国现代白话文小说的开创者。
他的小说集《呐喊》和《彷徨》中的短篇小说,如《狂人日记》、《阿Q正传》和《孔乙己》等,深刻揭示了当时中国社会的黑暗面,塑造了一系列具有典型意义的人物形象。
这些作品对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2. 散文创作:鲁迅先生的散文集《朝花夕拾》以其深沉的思想性和艺术性,展现了作者对生活的独到见解。
其中的《背影》、《五猖会》等作品,被誉为现代散文的经典之作。
3. 杂文创作:鲁迅先生的杂文以其尖锐的批判性和深刻的思想性而著称。
他在《语丝》、《论语》等刊物上发表了大量杂文,如《纪念刘和珍君》、《阿Q正传的续篇》等,对中国社会的弊病进行了无情揭露,激发了人们的觉醒和反抗。
二、鲁迅先生的思想地位1. 文化批判:鲁迅先生深刻地批判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封建主义残余,提倡民主、科学、自由、平等等新文化理念。
他的《狂人日记》等作品,表达了对封建礼教和道德的强烈反感和批判。
2. 社会批判:鲁迅先生关注社会底层人民的命运,对当时的社会现实进行了深刻批判。
他的作品揭示了社会的贫富差距、官僚腐败、人性扭曲等问题,号召人们起来改变现实。
3. 启蒙思想:鲁迅先生提倡启蒙思想,强调个体的觉醒和自由。
他认为,只有通过思想启蒙,才能实现国家和民族的独立、富强。
三、鲁迅先生的革命地位1. 文学革命:鲁迅先生是文学革命的积极参加者,他提倡白话文运动,主张文学要为民众服务,反对封建主义的文学观。
2. 政治革命:鲁迅先生支持中国的民主革命,他早期的作品如《狂人日记》等,表达了对清朝封建统治的反抗。
后来,他又支持中国共产党的革命事业,成为中国共产党人的朋友。
3. 文化革命:鲁迅先生在文化领域有着重要的革命地位。
他主张“文艺为大众”,反对形式主义和唯美主义,强调文学的艺术性和思想性。
综上所述,鲁迅先生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他的文学作品、思想观念和革命精神,为中国现代文学和文化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第一讲鲁迅小说崇高的历史地位鲁迅最初是以他杰出的短篇小说震动文坛,显示出“文学革命”的伟大成就的。
从我国小说发展史的角度看,他的《呐喊》、《彷徨》无论在内容或形式上,都称得上是一次深刻的革命。
中国的小说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
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上古时代的神话传说,《山海经》中即记载有大量的神话,可说是小说的萌芽。
到魏晋南北朝有了相当的发展,小说成为一种有影响的文学形式。
有名的如干宝的《搜神记》等。
文笔简炼,情节离奇,已初具小说的规模。
但整个看来它们只是一些短小的故事传说,艺术上较为粗疏简单。
我国小说的发展到唐代传奇的出现,是一大变化。
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中指出:“小说亦如诗,到唐代而一变,虽尚不离于搜奇记逸,然叙述宛转,文辞华艳,与六朝之粗陈梗概者较,演进之迹甚明,而尤显者乃在是时则始有意为小说。
”唐之传奇与六朝志怪小说相比,一是有意为小说,二是题材内容较为现实,三是艺术上较为成熟。
特别是唐传奇写出了人物性格。
但是它也有明显的不足,虽是短篇作品,内容或情节酷似压缩了的中篇或长篇。
此后,到明清之际,我国古典长篇小说有了辉煌的成就。
出现了《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等举世闻名的杰作。
但就短篇小说而言,获得最高成就的是蒲松龄的《聊斋志异》,它继承六朝志怪及唐代传奇的传统,“描写委曲,叙次井然,用传奇法,而以志怪,变幻之状,如在目前;又或易调改弦,别叙畸人异行,出于幻域,顿入人间;偶述所闻,亦多简洁,故读者耳目为之一新。
”《聊斋志异》是以狐鬼妖精、畸人异行为内容,以浪漫主义的艺术方法,将幻境与现实融为一体,通过离奇曲折的故事情节,刻画了一些具有典型意义的艺术形象,从而揭示了现实生活中的某些本质方面。
从六朝志怪小说到清代的《聊斋志异》,虽然它们在中国小说的发展中作出了巨大的贡献,这些作者对封建社会制度的一些方面,作了程度不同的揭露和批判,塑造了一系列典型人物,但总的看来,这些作者们的基本立场是为了“补天”,“补”封建主义社会之“天”。
对鲁迅及其作品的认识
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他的作品具有深远的影响。
以下是对鲁迅及其作品的认识:
1、批判精神:鲁迅的作品充满了对社会弊病的批判,尤其是对封建文化的批判。
他的许多作品揭示了封建社会的腐朽和残酷,同时也揭示了人性的弱点和丑恶。
2、独特的文学风格:鲁迅的文学风格独特,他的作品语言简练、思想深刻,常常以简洁的文字表达出深刻的内涵。
他的作品不仅具有文学价值,也有思想价值。
3、反映社会现实:鲁迅的作品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尤其是底层人民的生活。
他的作品描绘了社会底层人民的苦难和挣扎,同时也揭示了社会的阶级矛盾和斗争。
4、对人性的思考:鲁迅的作品深入探讨了人性的问题,尤其是对人性中的弱点和丑恶的揭示。
他的作品也表达了对人性的思考和探索,对人性的缺陷提出了深刻的批评。
总的来说,鲁迅及其作品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占据了重要的地位,他的作品具有思想性和艺术性,不仅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和人性的问题,也对后来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鲁迅的文学地位第一篇:鲁迅的文学地位鲁迅的文学地位1、从鲁迅的文学地位上看,他是中国20世纪文学巨人。
从横的方面看,鲁迅和他同时代的作家比较,鲁迅的文学表现力量超过了他们。
从纵的方面看,即使把鲁迅的作品和90年代最优秀的作家相比,也仍然毫不逊色。
鲁迅的短篇小说和杂文,就是在今天看,也仍然是很优秀的。
鲁迅的文学风格:深刻锐利、沉郁冷峻。
鲁迅是思想家,是思想型作家,鲁迅是用文学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思想,而且,是以揭示人的悲剧见长作家2、从现代文学史的地位上看,鲁迅可以说是现代文学的灵魂。
鲁迅一方面是现代散文最早的作者之一,另一方面也是现代小说最重要的开拓者。
鲁迅在散文创作中都取得了开创性的成果,既是“随感录”作家群的主将,又是“语丝派”的坛主。
在新文学初期的小说创作中,鲁迅小说标志着中国现代小说的诞生,也标志着中国现代小说的成熟。
鲁迅思想(一)鲁迅思想的最独特之处,就是对人的自由和解放的探索。
鲁迅表达思想的方式是批判,社会批判和文化批判。
他不是正面构建,指出一条光明大道,而是反面批判。
用怀疑主义的思维方式,在对整个人类社会、文明质疑的基础上,对社会、文明进行批判的。
鲁迅总是在人们习以为常的事实或不证自明的“真理”中发现荒谬的,然后进行猛烈的否定和批判。
“从来如此就对吗?”鲁迅往往是冒天下之大不韪,揭示出人类社会、文明阴暗、残酷的一面。
二)鲁迅思想的时代性和超越性1、鲁迅对中国传统封建文化的非人性的批判。
在新文学第一篇小说《狂人日记》中,鲁迅提出了一个惊人的命题“仁义道德吃人”。
鲁迅又从日常生活和细节中对中国传统文化劣根性进行批判2、鲁迅对中国知识分子的奴性的批判。
中国知识分子的最大悲剧就一直跪倒在皇权的脚下,从来没有站起来过。
中国知识分子从来就是“亡我奴”。
鲁迅率先发现了这一秘密。
3、对人性的阴郁和残忍的认识。
《孔乙己》《祝福》等。
4、鲁迅的人生观可以用四个字概括:自由意志。
人生的最大意义就在于自由意志的实现。
鲁迅的作品中的历史背景分析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巨匠,他的作品以其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揭示和独特的艺术风格而著称。
鲁迅的作品中常常融入了中国的历史背景,这种历史背景为其文学作品增添了更多的意义和深度。
本文将分析鲁迅的作品中的历史背景,以便更好地理解其文学成就。
一、《狂人日记》《狂人日记》是鲁迅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中国现代小说的开山之作。
这部小说以主人公狂人的视角,描绘了身处封建社会的人们的无助和困惑。
而这种无助和困惑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当时的历史背景的影响。
中国封建社会的主义革命思潮日益兴起,人们开始反抗旧有的观念和制度。
因此,《狂人日记》的历史背景对于揭示封建社会的矛盾和危机具有重要意义。
二、《阿Q正传》《阿Q正传》是鲁迅创作的一部讽刺小说,以主人公阿Q的形象展现了中国封建社会中人们的软弱与自卑。
这部小说的历史背景是清朝末年,中国正面临着列强的侵略和国内混乱的局势。
作为一个普通农民,阿Q无法在这种历史背景下找到自己的立足点,成为了社会问题的一个缩影。
鲁迅通过描写阿Q,呈现出了当时中国社会的困境和人们心态的呆滞。
三、《热风》《热风》是鲁迅的一篇散文,主要描述了辛亥革命前夜的社会现象,对历史背景的描写直接影响了文章的主题和情感。
辛亥革命是中国历史上的重大事件,标志着中国从封建社会向近代社会的转变。
在《热风》中,鲁迅通过揭示当时普通百姓的生活状态和情感,抨击了社会的不公和封建制度的腐朽。
四、《孔乙己》《孔乙己》是鲁迅的一篇短篇小说,主要描述了清末民初时期送外国人的市井文化活动。
历史背景对于这个故事的推动和情节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
在清朝末年,中国社会处于政治动荡和文化冲击之中。
鲁迅通过描写市井文化,表达了对于封建社会文化的批判和怀念。
五、《故乡》《故乡》是鲁迅的一篇散文,通过对于故乡的描写,反映了中国初期现代化的历史背景。
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时期,中国经历了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改革开放的思潮兴起。
这些历史事件对于鲁迅及其作品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研究鲁迅文学在世界文学史上的地位鲁迅,这位中国现代文学的巨匠,以其深刻的思想、犀利的笔触和独特的艺术风格,在世界文学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
他的作品不仅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也在世界文学的大舞台上展现出独特的魅力和价值。
鲁迅的文学作品具有强烈的社会批判精神。
他生活在中国社会的动荡变革时期,目睹了封建礼教的腐朽、民众的苦难和社会的黑暗。
他以笔为武器,毫不留情地揭露和批判了这些社会弊病。
在《狂人日记》中,他通过“狂人”的视角,揭示了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在《阿 Q正传》中,阿 Q 这个典型形象生动地展现了当时中国民众的麻木和愚昧。
这种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洞察和批判,使鲁迅的作品具有了超越时代和国界的意义。
世界各国在不同的历史阶段都可能面临社会问题和人性的困境,鲁迅的批判精神为人们提供了审视和反思社会的视角,引发了广泛的共鸣。
从文学创作手法上看,鲁迅的作品具有创新和独特性。
他的小说在结构和叙事方式上打破了传统的模式,采用了多样化的手法来展现人物和情节。
例如,《药》中明暗两条线索的交织,增加了作品的深度和复杂性;《祝福》通过倒叙的方式,先展现祥林嫂的悲惨结局,再回溯她的经历,给读者带来强烈的冲击。
这种创新的手法丰富了世界文学的表现形式,为其他作家提供了借鉴和启示。
鲁迅的语言简洁而富有力量。
他善于用精准的文字表达深刻的思想,寥寥数语就能刻画出鲜明的人物形象,传达出复杂的情感。
他的文字没有过多的修饰和华丽的辞藻,却能直击人心,让人深思。
这种简洁而有力的语言风格,在世界文学之林中独树一帜,使他的作品能够跨越语言和文化的障碍,被更多的读者所理解和欣赏。
在人物塑造方面,鲁迅笔下的人物形象具有高度的典型性和普遍性。
阿 Q、祥林嫂、孔乙己等人物,不仅是特定时代中国社会的产物,也反映了人类共有的弱点和问题。
这些形象具有深刻的人性内涵,能够引起不同文化背景下读者的思考和感悟。
他们的命运和遭遇,让人们对人性、社会和历史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鲁迅的文学地位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的瑰宝,被誉为中国现代文化的傑出代表和启蒙者。
他的文学作品深刻地反映了中国社会的现实和矛盾,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社会意义。
鲁迅的文学地位,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讨:一、文学创作上的成就和影响鲁迅的作品不仅在数量上堪称丰硕,更重要的是,他的作品深深影响了中国文化的发展和变革。
他的短篇小说、散文、杂文等都在不同的时期发挥了积极作用,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
例如《狂人日记》、《呐喊》、《阿Q正传》等作品,都以独特的视角和形式批判了中国传统社会,揭示了人性的弱点,激发了人们对现实的思考。
二、对中国现代文学发展的推动鲁迅的作品在推动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上发挥了重要作用。
他的作品充满了鲜明的现代性,打破了传统文学的束缚,为中国文学开辟了新的道路。
他的作品表达了那个时代人们对自由、平等、独立和尊严的追求,以及对封建传统和压迫的反抗。
鲁迅的这种勇于创新和挑战的精神,为后来的作家提供了重要的借鉴和启示。
三、对后世的影响和意义鲁迅的作品不仅在当时产生了巨大影响,而且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作品具有鲜明的人文精神和社会批判意识,揭示了人性的真实和复杂,为人们理解和思考社会提供了重要视角。
他的作品对后来的作家和社会思潮产生了重要影响,被视为中国现代文学的经典之作。
四、国际影响力鲁迅的作品也被广泛翻译成多种语言,并在国际上产生了重要影响。
他的作品被视为中国现代文学的代表,被介绍给世界各地的读者。
鲁迅的作品也在国际上获得了多项奖项,例如《狂人日记》获得了俄罗斯的“普希金文学奖”。
鲁迅的国际影响力也进一步彰显了中国文化的价值和魅力。
综上所述,鲁迅的文学地位是不可忽视的。
他在文学创作上的成就和对中国现代文学发展的推动作用,使他成为了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
他的作品不仅在当时产生了巨大影响,而且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同时,他的作品也在国际上产生了重要影响,彰显了中国文化的价值和魅力。
浅谈鲁迅小说的历史地位浅谈鲁迅小说的历史地位●题记上世纪初叶,中华大地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从辛亥革命开始,到五四新文化运动,再到后来的历次国民革命运动,在一大群海外留学归国的知识分子的积极参与和对西学东渐的实践中,中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都开始了与之前数千年里形成的封建传统大相径庭的大刀阔斧的改革。
如果说废帝制建共和是当时政治的一大突破,那么新文化运动中的白话文改革则直接导致了现代中国文学思想的变迁。
1915年陈独秀创立《新青年》杂志。
一时间《新》刊所追求的在思想上和文学上向西方学西的思维成了当时中国进步知识分子的行动风向标。
1917年胡适在刊内发表了《文学改良刍议》,他从“一时代有一时代之文学”的文学进化论角度,认为文言文作为一种文学工具已经丧失活力,中国文学要适应现代社会,就必须进行语体革新,废文言而倡白话。
在此要求中国传统文学改良的大气候下,一批具有进步意识的中国现代作家应运而生,鲁迅就是其中的代表人物。
1918年5月,《新青年》第4卷第5号发表了鲁迅《狂人日记》。
这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用现代体式创作的白话短篇小说,她以“表现的深切和格式的特别”——内容与形式上的现代化特征,成为中国现代小说的伟大开端,开辟了我国文学(小说)发展的一个新的时代。
继《狂人日记》之后,鲁迅一发而不可收拾,在1918年至1922年连续写了15篇小说,于1923年8月编为短篇小说集《呐喊》;1924到1925年所作小说11篇,则收入1926年出版的短篇小说集《彷徨》。
鲁迅的这两部短篇小说集是中国现代小说的成熟之作。
这就是说,“中国现代小说在鲁迅手中开始,又在鲁迅手中成熟,这在历史上是种并不多见的现象”以下就将对鲁迅小说在中国现代文学历史中的地位进行一番阐述。
●一些重要现代小说作家的概况和小说成就首先,要评价一位作家作品的历史地位就必须在了解相关历史背景的基础上将其与同时代的一些著名作家做横向的比较,然后才能对之产生更全面的认识。
分析鲁迅杂文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和意
义
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鲁迅的杂文是独树一帜的流派,在中国文学史上独挡一面。
1910年,鲁迅首次向中国文学领域大胆投放他的杂文,开创了以激进主义为精神内核的杂文文体,他的杂文具有自觉性、个性化、异化性和历史性。
鲁迅杂文在文学史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首先,在带头明确反映社会现实并指出它的特征的过程中,鲁迅的杂文产生了极大的影响,而且,鲁迅的杂文在显示出克服力时也表现出批判性,提出了一种逆向的思维和行为模式,他把所有的不公正的现实都写了出来,这是他的社会主义色彩非常浓厚的一种文风。
此外,鲁迅的杂文更加把重点放在历史变革的过程上。
他写的杂文,题目以历史社会为背景,突出了当时中国社会中存在的若干问题,他试图用深刻的分析和精辟的评论来引发读者对现实的反思,同时他运用了一种把传统的“谦虚、宽容、包容、忘我”的庄严思想审视、进行洗礼的历史思想,切中这一点也是鲁迅开创杂文文体的一种创新意义。
总而言之,鲁迅杂文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有着举足轻重、非常重要的地位,它为文学史添加了重要的一笔,而且它还具有极大的影响力,有无穷的价值。
浸润激进气息、历史思想洗礼,这种一种文风曾经深
深地影响了很多读者,它也提醒着我们在现时需要尊敬和学习历史,从历史的真相中获得教训和收获。
《呐喊》文学史地位现在我们年轻的读者读鲁迅的小说,可能比较“隔”。
主要是时代的隔膜,对鲁迅小说深刻的思想内涵不容易理解:也可能不习惯鲁迅那种冷峻的表达方式,包括语言的特异风格。
属于经典的东西,往往有阅读的距离,也可能不会喜欢,但需要理解并尽可能进入;取法乎上,总会有所得。
我们在中学和专科阶段,都已经学过鲁迅一些作品,包括小说的代表作。
但我们对鲁迅小说有没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呢?应当如何理解鲁迅小说的文学史地位?这里也打算全面介绍,而围绕我们学习中可能碰到的问题,提供几点参考。
首先是阅读中如何把握鲁迅小说的创作基调。
通常都认为鲁迅的《呐喊》反映了五四思想革命的要求。
如果要归纳主题,这部小说大致体现了三个方面内容:一是对封建制度和礼教的彻底揭露和批判。
有一篇作品是可以作为“纲”来读的,那就是《狂人日记》。
这篇小说写了带象征意味的“狂人”,是“狂”中有醒,尖锐地抨击了封建制度文化的“吃人”本质,痛快地发抒叛逆反抗之声。
二是关于对辛亥革命经验教训的总结,以及对改造国民性问题的关注。
这方面可以重点阅读《药》、《风波》和《阿Q 正传》等篇。
应当注意鲁迅通过他的文学的想象所深刻地表达的那种沉重的失望,特别是对国民性弊病的忧虑和批判。
第三方面是关于变革时期几代知识分子道路和命运的探讨。
《孔乙己》围绕了这方面的主题。
对三方面主题的归纳,可以帮助我们梳理《呐喊》的大致内容,理解为何说鲁迅的小说体现了五四启蒙运动和思想革命的要求。
但我们发现,鲁迅并非直接“配合”五四运动,而且和五四时期大多数作品那种感伤或激进的格调相比,鲁迅是显得那样深沉蕴籍,别具一格。
鲁迅自己曾经用“忧愤深广”26 这四个字来概括《呐喊》等作品的基调。
这很值得我们琢磨,品味,也许好好体会这“忧愤深广”,才能真正进入鲁迅的文学世界,也才能更好地领略《呐喊》的基本特色。
大家不妨也读一读鲁迅的《呐喊自序》。
鲁迅在这篇序文中虽然也讲到,他的呐喊几声,是“聊以慰籍那在寂寞里奔驰的猛士,使他不掸于前驱”;但同时又表明他写作时心情很坏,正躲在S 会馆里抄古碑,写小说也是为着排遣“苦的寂寞”。
浅析鲁迅小说的历史地位鲁迅小说短而精,影响巨大。
单就人物塑造来说,拥有孔乙己、阿Q、九斤老太、闰土、假洋鬼子、祥林嫂等众多家喻户晓的典型形象。
这是许多拥有鸿篇巨制的“大师”也无法比拟的,实在是一个奇迹。
鲁迅文学成就是多方面的。
杂文也是其一大创举。
但是,偶还是认为,其最大贡献与成就还是在小说上。
横向比较一下,卡夫卡也是一个短篇高手。
且卡氏采用的是其独创的一种文学形式。
主题上,其对于现代人的精神世界的揭示也是令人叹为观止的。
总起来,卡氏与鲁迅比较是属于另外一座文学的高峰,均属于当之无愧的文学大师。
再者,写人物,往往寥寥数笔,即跃然纸上,如豆腐西施(《故乡》)之类。
这样的本事,世界文学中,除开曹雪芹外,可还有第三者拥有?一般认为鲁迅是最早进行新文学白话小说创作的人,而继起者众,那么与现代文学史上的其它小说家的作品相比,他的小说有什么特点呢?其实客观地讲,能够跟他的小说放在一起进行比较的作品真的不多,因为质量相差是如此之大,以至于很难有可比性。
如果硬要进行比较的话,那么我们可以将他的小说分成两类分别进行比较,他的小说要么写知识分子,要么写农民,那么写知识分子的作品,就写知识分子的作品而言,他的作品还可以进行区分,孔乙几代表最后的科举知识分子,而《孤独者》,《在酒楼上》中的魏连役和吕韦圃则是写的觉醒的知识分子被旧势力吞没的例子。
我们可以拿来比较的是创造社的郭沫若和郁达夫的作品,郭的小说典型的是抒写知识分子的幻灭与穷愁,这样的主题在郁达夫的小说里也有,但他还增加了年轻知识分子青春期的性压抑的描写。
就艺术成就来讲,他们两位的作品都没有一部值得一提,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我认为浪漫主义的写作更多的是适合于诗歌和散文,于小说则不是太相宜,容易流于滥情和肤浅,有散文化的趋向,比如法国的缪塞的《一个世纪儿的忏悔录》就写得不好,雨果的小说成就也应该重新评价。
另一方面也是因为他们都没有鲁迅受挫的沉痛感,尤其是知识分子的企图改造社会受挫以后,这对近百年来的中国知识分子的心路历程可以说是一个概括性的总结,而后者更多的是只关心自己。
鲁迅的艺术成就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具有举足轻重地位的大文豪之一,他的艺术成就不仅在其时代产生了极大的影响,而且到现在仍然在世界范围内具有很高的声望。
首先,鲁迅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影响力非常巨大,他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
作为一位杰出的小说家和思想家,鲁迅开创了一种独特的文学风格,以写实主义思想为基础,将独特的历史背景和文化特征与文学作品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创作出了许多深刻、生动、具有现实意义的文学作品。
他所写的《狂人日记》、《阿Q正传》、《孔乙己》等作品,深刻地揭示了封建社会的黑暗和残酷,反映了人类在阶级斗争中所面临的困境和危险。
其作品不仅有精深的思想深度,还注重语言的生动性和形式的美感,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和艺术感染力,能够感受到人性的复杂和社会的冷酷。
鲁迅的深刻思想和精湛技艺,使其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赞誉,成为许多作家和读者的楷模。
在他所处的时代,他的作品是极具影响力的,尤其在中国文学史上,他是一位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丰碑,受到了包括毛泽东、周恩来等在内的众多文化界领袖和知名人士的高度评价。
他的思想和作品影响了中国现代文学的历程,为中国文学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他所写的文学作品具有非凡的现实内涵和强烈的时代感,也深深地感染了很多中国读者。
其次,鲁迅的艺术成就对于中国文学的发展和进步,在今天依然具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他通过其“作家的责任”思想,倡导了艺术对社会和民族的责任,他的文学思想意识是极其先进和超前的,鲁迅强调文学要深刻反映时代特征,恢复人的本真、扶助生产、改造生活,尊重文化底蕴,并从骨子里维护文化的独立。
他所提出的恢复人的本真和振兴中华民族的主张,让后来的作家和社会倡导者们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和思考。
他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创新,对于解决中国文学在现代化进程中的问题与困境,提供了重要的启示。
再次,鲁迅的文学风格独具特色,给中国文学发展带来了可贵的启迪。
他所处的时代是中国现代化的拐点,整个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如此大的变化,也必然带来文化的更新和改良。
浅析鲁迅小说的历史地位1000字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具有极高地位的作家,他的小说被视为现代中国文学的重要遗产。
鲁迅小说的历史地位不仅在于其丰富的内容和独特的艺术风格,更在于其对当时社会生活和思想状况的深刻揭示和批判,对中国现代文学和观念的深刻影响。
首先,鲁迅小说是现代中国文学的代表作之一,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艺术手法对后代作家的创作具有重要影响。
鲁迅小说的特色是非常明显的,其中最为突出的便是黑色幽默和悲剧性的体现。
通过强烈的情感和细腻的刻画,让文学形象具有非常高的魅力,深深的印在读者的脑海中。
尤其是鲁迅小说中很多生动的文学形象,比如孔乙己、狗吠、阿Q等,已经成为流传至今不能忘记的文学经典形象。
其次,鲁迅小说的现实主义思想对中国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鲁迅小说中的主题主要是反映社会的不公和矛盾,思想的解放和现代文化的发展等等。
对于当时处在衰落和动荡时期的中国,鲁迅小说提供了一种新的表达和思考方式。
他所写的小说不仅在艺术上突破了传统的文艺模式,更推动了新的思想文化的发展。
最后,鲁迅小说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历史地位还在于其对中国人民精神生态的改变。
鲁迅小说犀利刻薄的语言风格,对于当时中国人民被封建道德和传统文化所牵制的心理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对其思想困境提出了更为深刻的质疑和反思,从而帮助了人民的精神觉醒。
总之, 鲁迅小说的艺术价值和思想价值,具有非常重要的历史地位。
它还为之后的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和繁荣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和积累了丰富的文化原料。
今天,鲁迅小说的理论和思想,仍然在我们的文学创作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作为一个具有浓厚的现代思想的文学先驱,鲁迅当之无愧地被尊重和追忆。
鲁迅的文学成就代表了中国文学腾飞的一个重要阶段,具有开创性意义和重大历史价值。
鲁迅是20世纪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人物,他的文学成就代表了中国文学腾飞的一个重要阶段,具有开创性意义和重大历史价值。
鲁迅的文学创作始于上世纪初年,正值中国革命、民主思想的繁荣时期,而他的文学作品也在这一历史背景下逐渐出现,并成为了一股强大的文学力量。
鲁迅的文学作品涉及到了诗歌、小说、散文等多个方面,但最为出名的仍是其小说创作。
他的小说作品通常揭露生活中的种种不公和不义,对社会现实进行尖锐的批判,同时也揭示了一个个小人物在这种诡异世界中的生存和奋斗状态。
这些小说揭示了当时中国社会的残酷,用鲜明的色彩和鲜活的形象让人们看到了封建主义压迫人民的罪行,展现了悲剧的人性,表现了深刻的思想感情,对于推动中国文学向现代化、向前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鲁迅的代表作《狂人日记》、《阿Q正传》等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特别是对于中国封建社会的揭露,描写了人民群众在封建社会下的苦难生活。
《阿Q正传》以自甘贱质、深入民间的阿Q形象,将人类的虚伪和无能暴露得淋漓尽致,不仅对当时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更为现代文学开启了一扇通往民间文化的大门。
另外,《故乡》、《春蚕》、《孔乙己》等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则更多地揭示了人性的复杂与矛盾,对中国文学小说的发展甚至对世界文学的发展都起到了非常重要的影响。
此外,鲁迅还对文学理论做出了重要贡献,他反对陈旧的文学形式,倡导文学革命,主张文学应该反映民众需求,强调文学对社会的影响和作用。
他的文学理论为新文学的崛起提供了理论支持和思想指导。
在文学创作以外,鲁迅还从事了大量的翻译工作。
他翻译了包括日本文学在内的世界经典文学作品,对中国文学的发展和跨文化交流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有力地推动了中国文学的国际化。
总的来说,鲁迅的文学成就具有极其重要的历史价值和开创性意义,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个重要节点和篇章。
鲁迅以鲜明的个性、充满力量的语言和深邃的思想感情,开创并继承了中国现代文学的优秀传统,对中国文学界以及国家、民族文化的发展有着难以估量的影响。
谈鲁迅小说之历史地位
宋云奇
【期刊名称】《南都学坛:南阳师专学报》
【年(卷),期】1996(016)001
【摘要】谈鲁迅小说之历史地位宋云奇鲁迅先生和他的小说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本来文史学家已有定论,然而前段时间,文坛上竟然刮起一股试图贬诋鲁迅先生的冷流.一些人大言不惭称曰:同当今时代的“作家”相比,鲁迅的创作充其量不过是一个“末流作家”,而且他的主要成就...
【总页数】3页(P56-58)
【作者】宋云奇
【作者单位】无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210.6
【相关文献】
1.孩童意识与心灵回归的精神家园r——谈鲁迅小说《故乡》独特的审美意蕴和精神追求 [J], 于俊杰
2.现实的幻灭理想的向往——摭谈鲁迅小说《故乡》内容的深刻性 [J], 胡靖
3."诗化小说"正名及其判别标准再思考
——兼谈鲁迅小说之诗化风格 [J], 任军
4.谈鲁迅小说中的知识分子形象 [J], 金凡琳[1]
5.谈鲁迅小说《孤独者》的文学价值 [J], 程柏桦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浅谈鲁迅小说的历史地位●题记上世纪初叶,中华大地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从辛亥革命开始,到五四新文化运动,再到后来的历次国民革命运动,在一大群海外留学归国的知识分子的积极参与和对西学东渐的实践中,中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都开始了与之前数千年里形成的封建传统大相径庭的大刀阔斧的改革。
如果说废帝制建共和是当时政治的一大突破,那么新文化运动中的白话文改革则直接导致了现代中国文学思想的变迁。
1915年陈独秀创立《新青年》杂志。
一时间《新》刊所追求的在思想上和文学上向西方学西的思维成了当时中国进步知识分子的行动风向标。
1917年胡适在刊内发表了《文学改良刍议》,他从“一时代有一时代之文学”的文学进化论角度,认为文言文作为一种文学工具已经丧失活力,中国文学要适应现代社会,就必须进行语体革新,废文言而倡白话。
在此要求中国传统文学改良的大气候下,一批具有进步意识的中国现代作家应运而生,鲁迅就是其中的代表人物。
1918年5月,《新青年》第4卷第5号发表了鲁迅《狂人日记》。
这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用现代体式创作的白话短篇小说,她以“表现的深切和格式的特别”——内容与形式上的现代化特征,成为中国现代小说的伟大开端,开辟了我国文学(小说)发展的一个新的时代。
继《狂人日记》之后,鲁迅一发而不可收拾,在1918年至1922年连续写了15篇小说,于1923年8月编为短篇小说集《呐喊》;1924到1925年所作小说11篇,则收入1926年出版的短篇小说集《彷徨》。
鲁迅的这两部短篇小说集是中国现代小说的成熟之作。
这就是说,“中国现代小说在鲁迅手中开始,又在鲁迅手中成熟,这在历史上是种并不多见的现象”以下就将对鲁迅小说在中国现代文学历史中的地位进行一番阐述。
●一些重要现代小说作家的概况和小说成就首先,要评价一位作家作品的历史地位就必须在了解相关历史背景的基础上将其与同时代的一些著名作家做横向的比较,然后才能对之产生更全面的认识。
故笔者在此列出一些相关作家小说成就以供对比。
巴金:1927年初赴法国留学,写成了处女作长篇小说《灭亡》。
1928年底回到上海,从事创作和翻译。
创作了主要代表作长篇小说《激流三部曲》中的《家》、《春》、《秋》,《爱情的三部曲》(《雾》、《雨》、《电》)以及《海的梦》、《春天里的秋天》、《砂丁》、《萌芽》(《雪》)、《新生》等中长篇小说,出版了《复仇》、《将军》,《神·鬼·人》等短篇小说集。
以其独特的风格和丰硕的创作令人瞩目,被鲁迅称为"一个有热情的有进步思想的作家,在屈指可数的好作家之列的作家"。
巴金小说创作最为著称的是取材于旧家庭的崩溃和青年一代的叛逆反抗的作品,《家》就是这方面写得最成功、影响最大的代表作,曾激动过几代青年读者的心灵,奠定了他在现代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
他善于在娓娓动听的叙述和真挚朴实的描写中,倾泻自己感情的激流,细腻独到,自有一种打动人的艺术力量。
老舍:一生写了约计800万字的作品。
主要小说著作有:长篇小说《老张的哲学》、《骆驼样子》、《火葬》、《四世同堂》,《鼓书艺人》、《正红旗下》,中篇小说《月牙儿》,《我这一辈子》,短篇小说集《赶集》、《樱海集》,《蛤藻集》、《火车集》、《贫血集》等。
老舍以长篇小说和剧作著称于世。
他的作品大都取材于市民生活,为中国现代文学开拓了重要的题材领域。
他所描写的自然风光、世态人情、习俗时尚,运用的群众口语,都呈现出浓郁的“京味”。
优秀长篇小说《骆驼样子》、《四世同堂》便是描写北京市民生活的代表作。
他的短篇小说构思精致,取材较为宽广,其中的《柳家大院》、《上任》、《断魂枪》等篇各具特色,耐人咀嚼。
他的作品已被译成20余种文字出版,以具有独特的幽默风格和浓郁的民族色彩,以及从内容到形式的雅俗共赏而赢得了广大的读者。
冰心: 1919年开始发表第一篇小说《两个家庭》,此后,相继发表了《斯人独惟悴》、《去国》等探索人生问题的“问题小说”。
同时,受到泰戈尔《飞鸟集》的影响,写作无标题的自由体小诗。
这些晶莹清丽、轻柔隽逸的小诗,后结集为《繁星》和《春水》出版,被人称为“春水体”。
1921年加入文学研究会。
同年起发表散文《笑》和《往事》。
1923年毕业于燕京大学文科。
赴美国威尔斯利女子大学学习英国文学。
在旅途和留美期间,写有散文集《寄小读者》,显示出婉约典雅、轻灵隽丽、凝炼流畅的特点,具有高度的艺术表现力,比小说和诗歌取得更高的成就。
这种独特的风格曾被时人称为“冰心体”,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1926年,冰心获文学硕士学位后回国,执教于燕京大学和清华大学等校。
此后著有散文《南归》、小说《分》、《冬儿姑娘》等,表现了更为深厚的社会内涵。
矛盾:主要作品有《幻灭》、《动摇》、《追求》、《虹》《、子夜》、《林家铺子》、《春蚕》等。
文学史界近年来公认茅盾是中国社会剖析派小说的坛主。
我们从《霜叶红似二月花》的“续稿”里可以看得分明。
这部写于70年代并未经最后修饰的草稿,它的巴尔札克、托尔斯泰式的叙事,精细的环境与人物服饰描摹所流露的旧说部的笔趣,是再明显不过了。
茅盾代表整整一代的小说,直至80 年代现代派的先锋小说兴起,一种更偏于个人内心的新一代叙事风行于世。
沈从文:沈从文一生创作的结集约有80多部,是现代作家中成书最多的一个。
三十年代起他开始用小说构造他心中的“湘西世界”,完成一系列代表作,如《边城》、《长河》等。
他以“乡下人”的主体视角审视当时城乡对峙的现状,批判现代文明在进入中国的过程中所显露出的丑陋,这种与新文学主将们相悖反的观念大大丰富了现代小说的表现范围。
从作品到理论,沈从文后来完成了他的湘西系列,乡村生命形式的美丽,以及与它的对照物城市生命形式批判性结构的合成,提出了他的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本于自然,回归自然的哲学。
“湘西”所能代表的健康、完善的人性,一种“优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正是他的全部创作要负载的内容。
郁达夫:郁达夫一生著述宏富。
1928年起,郁达夫陆续自编《达夫全集》出版,其后还有《达夫自选集》、《屐痕处处》、《达夫日记》、《达夫游记》、《闲书》、《郁达夫诗词抄》、《郁达夫文集》,以及《达夫所译短篇集》等。
郁达夫的创作风格独特,成就卓著,尤以小说和散文最为著称,影响广泛。
其中以短篇小说《沉沦》、《采石矾》、《春风沉醉的晚上》、《薄奠》、《迟桂花》,中篇小说《迷羊》,《她是一个弱女子》和《出奔》等最为著名。
小说多以失意落魄的青年知识分子作为描写对象,往往大胆地进行自我暴露,富于浪漫主义的感伤气息,笔调洒脱自然,语言清新优美,具有强烈的主观抒情色彩。
他的散文直抒胸臆,毫无隐饰地表现了一个富有才情的知识分子在动乱社会里的苦闷心情,写得清新秀丽,富有气势和神韵,与他的小说一样,具有真率,热情、明丽、酣畅的风格。
赵树理:1943年发表成名作《小二黑结婚》而蜚声解放区文坛,其作品通俗化大众化的追求与毛泽东《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恰相吻合,以至于甚至产生了所谓“赵树理方向”的口号。
建国后出版短篇小说集《下乡集》、《赵树理小说选》及长篇小说《三里湾》、长篇评书《灵泉洞》(上)等。
赵树理的小说多以华北农村为背景,坚持用现实主义方法反映农村社会的变迁和存在其间的矛盾斗争,塑造农村各式人物的形象;同时,坚持民族化、大众化的创作道路,努力使自己的创作与农民的阅读心理、欣赏习惯相一致。
这种创作追求使他的作品既有强烈的时代精神、浓郁的生活气息,又有鲜明的民族色彩。
在他的影响下,马烽等山西籍作家形成了一个被列为“山药蛋派”的作家群体。
鲁迅创作生平概况及小说的特点首先是关于鲁迅先生生平的介绍:1918年5月,首次用“鲁迅”为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对人吃人的制度进行猛烈,地揭露和抨击,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石。
五四运动前后,参加《新青年》杂志的工作,站在反帝反封的新文化运动的最前列,成为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伟大旗手。
1918—1926年间,陆续创作出版了《呐喊》、《彷徨》、《野草》等小说专集,表现出爱国主义和彻底的民主主义的思想特色。
其中,1921年12月发表的中篇小说《阿Q正传》,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杰出的作品之一。
1926年8月,因支持北京学生爱国运动,为反动当局所通辑,南下到厦门大学任教。
1927年1月到当时革命中心广州,在中山大学任教。
“四一二”事变以后,愤而辞去中山大学的一切职务。
1927年10月到达上海。
1930年起,鲁迅先后参加中国自由运动大同盟、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和中国民权保障同盟等进步组织,不顾国民党政府的种种迫害,积极参加革命文艺运动运动。
1936年初“左联”解散后,积极参加文学界和文化界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从1927—1936,创作了《故事新编》中的大部分作品和大量的杂文,这些作品收录在《而已集》、《三闲集》、《二心集》、《南腔北调集》、《花边文学》、《且介亭杂文》等专集中。
鲁迅的一生,对中国的文化事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他领导和支持了“未名社”、“朝花社”等进步的文学团体;主编了《国民新报副刊》、《莽原》、《奔流》、《译文》等文艺期刊;搜集、研究、整理了大量古典文学,批判地继承了祖国古代文化遗产,编著《中国小说史略》、《汉文学史纲要》、《唐宋传奇集》等。
其次,关于鲁迅的小说,如果要问笔者最喜欢鲁迅哪部小说的话,我肯定毫不犹豫地选《阿Q正传》:自然,就象哪部是金庸最好的小说,人们争吵不休没有定论一样,对于哪篇是鲁迅最好的小说人们肯定也有不同看法。
但《阿Q正传》得到了最大多数的认同应该是事实,而且也成了世界名著。
那么这部鲁迅的最长的小说到底好在哪里呢?我个人认为是他对人的深层的无意识心理的微妙而又犀利的洞察,不仅是中国人的国民性,某种意义上恐怕也可以说是世界性的人类普遍的心理弱点,另外就是他的经典的语言,当然他的语言总是独特而又给人予深刻的印象,但在本篇小说里表现得尤其突出。
比如“阿Q真能做!”“和尚动得,我动不得?”“我手执钢鞭将你打……”;“阿……Q哥,像我们这样穷朋友是不要紧的……” “赵司晨的妹子真丑。
邹七嫂的女儿过几年再说。
假洋鬼子的老婆会和没有辫子的男人睡觉,吓,不是好东西!秀才的老婆是眼胞上有疤的。
……吴妈长久不见了,不知道在那里,——可惜脚太大。
” “洪哥!我们动手罢!”等最后才是他对辛亥革命的反思所具有的社会史或者叫做史诗性质,当然这是纯粹从文学角度来进行的考察,其实这一点也并非不重要,我们常常把那种反映了广阔的历史社会画面的小说称为史诗性作品,比如托尔斯泰的三部曲,能够被称为史诗性作品的通常都是大部头的长篇小说,而鲁迅却以短篇小说达到了史诗的效果,应该说这跟他在短小的篇幅内容纳巨大的思想历史内容的超人能力分不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