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血试验的质量控制
- 格式:doc
- 大小:16.50 KB
- 文档页数:2
凝血试验的质量控制
质量控制是提高检验医学水乎.保证检验结果准确性的重要手段.包括分析前、分析中和分析后质量控制三个方面,而凝血四项fPr、APrI 、,rI1、Fg)是检测人体血液是否有凝血障碍的几项重要指标因为检测的是具有酶活性的凝血因子.这些活性的凝血因子影响因素较多.控制不好检测结果将失去参考价值.同一份标本在不同的实验室或同一实验室会出现不同的结果.但任何一个实验室为了使检测结果具有可比性.必须保证结果的稳定性f即精密度,要保证精密度开展室内质量控制是唯一可行的方法。
1分析前质量控制
1.1分析前的工作绝大多数是临床医生和护理人员共同参与完成的.而这正是保证检验质量的关键环节。
1.2 凝血试验所用器材容器壁应硅化处理或用塑料管.防止血小板聚集,凝血因子被激活.抗凝剂比例合适.当HCT在0.25~0.55时.抗凝剂与血液比例为1:9。超出此范围时,应根据公式:抗凝剂量=0.00185x(100一HCT)xlfil 液量来调节抗凝剂的用量闭否则血浆中绝对钙离子浓度的改变将会影响凝血指标的测定
1.3采集血液标本前要让病人处于平静状态.情绪激动、剧烈运动和精神紧张会引起血小板、凝血和纤溶活性的增强.输液患者在不能停止输液的情况下.静脉采血一定要注意远端原则.即一定要在对侧肢体静脉采血[3] 应用抗凝药物治疗后应固定时间采血.采血时止血带捆扎后应尽量在lmin内完成消毒、穿刺。静脉显露不明显时,切忌用手拍打,反复穿刺可造成血管损伤.使组织因子进入血液.导致标本溶血缩短。
1.4血与抗凝剂混合后.应将试管颠倒混匀4次.过多的混合可能会导致溶血或血小板fBPC)激活,影响结果的检测。
·质量控制·1..标本需在室温下运送.因低温会损伤BPC.活化因子Ⅶ和因子Ⅺ.使PT、AP1’r结果缩短,及时送检和检测。1h内分离血浆.室温下1500g离心不少于15min.4h内测定完毕.不能及时检测的.应吸取乏BPC血浆放4℃冰箱保存.最多不能超过6h
1.5仪器应远离热源、震源,相对湿度<80%,最适温度l5~30℃.电压220~10V,因为这些因素均能影响仪器的运行状态.影响测定结果。
2分析中的质量控制
2.1分析中的质量控制是检验科全面质量管理和质量控制工作的具体体现,要以标准化、规范化管理为基础.严格按操作规程进行操作试剂应与仪器匹配.每台仪器使用的试剂应重新标定国际第三指数(ISI)值.ISI值在1.1~1.2之间较好APrrr试验所用的活化剂不同.对不同凝血疾病的敏感性不同.一般选用对肝素敏感的白陶土为活化剂.未开瓶试剂及开瓶.复溶试剂要严格按照说明要求保存.确保试剂符合测定要求.冻干试剂与稀释液混合还原前.应置于l5~25cC 环境下平衡至少15min.不同厂家.不同批号的试剂.新旧试剂不能混用试剂溶解应用新鲜无污染的去离子水复溶试剂.溶解时不能剧烈振摇,防止产生气溶胶,稀释倍数要准确嘲
2.2 每项目测定标本时.都应先做室内质控.室内质控品要求稳定性好,瓶间差异小,有高低两个值,当发现失控时,对失控点要进行追查。分析失控原因.保证质控结果都在控制范围内.方可测定标本发出报告。记录工作日志,根据操作规程每月、每日对仪器都要进行保养和维护.更换试剂批号要对仪器重新定标校正。
3分析后质量控制
3.1分析后质量控制是对已完成的检验结果进行再审核、再确认、再分析的过程。审核的过程:由操作该项的检验人员审核每一张化验单.对超出正常参考值的项目一律复查检测。异常高达危急值应及时__与临床医生取得联系.分析原因是否符合临床审核内容包括:姓名、科别、标本号、检测项目和测定结果,防止漏项和弄错标本号,确保检验结果真实、可靠。
4 结论只有认真做好分析前、分析中和分析后的质量控制.才能获得准确凝血检测结果.保证手术病人手术的顺利进行.溶栓治疗过程中指导准确用药.指导血液病准确补充凝血因子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