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傲慢与偏见》看简·奥斯汀的婚姻观
- 格式:doc
- 大小:34.50 KB
- 文档页数:6
《傲慢与偏见》中的婚姻观《傲慢与偏见》是英国作家简·奥斯汀的代表作之一,作品通过描写伊丽莎白·班内特与菲茨威廉·达西之间的爱情故事,展现了作者对当时英国上层社会的婚姻观念的批判。
婚姻在这部小说中被视为一种社会交往方式,同时也是个人追求幸福的重要途径。
小说中展现了当时英国上层社会注重门当户对的婚姻观念。
伊丽莎白的母亲,班内特夫人,为了女儿们的婚姻大事而着急,坚持认为女儿们应该选择同等社会地位的丈夫。
她并不认同伊丽莎白与达西的爱情,认为达西的高贵身份与普通人家不相称。
这种婚姻观念反映了当时社会对于门当户对的看重,社会地位高低决定了一个人的价值和地位。
作者通过伊丽莎白和达西的爱情成功地颠覆了这种观念,表明爱情可以超越社会地位的局限。
小说中也暗示了女性在婚姻中的被动地位。
在当时的社会中,女性的婚姻多由家庭决定,女性没有选择权。
班内特姐妹们的婚姻都是受家庭安排的结果,而他们的母亲更是希望女儿们都可以尽早结婚。
作者通过伊丽莎白对于婚姻的态度以及她与达西的爱情故事,呼吁女性应该有权利选择自己的幸福。
伊丽莎白坚持选择她自己认可的伴侣,而不是为了社会地位或者金钱而放弃自己的幸福。
通过塑造伊丽莎白这样的女性形象,作者展现了对当时社会对女性的束缚和压迫的批判。
小说中还揭示了婚姻与财富之间的紧密联系。
在小说中,许多人对婚姻有着纯粹的功利观念,比如吉尔范夫人就为了嫁个有钱人而奋斗。
小说中的女性们也纷纷将婚姻看作是获取财富和社会地位的手段。
作者也通过伊丽莎白和达西的故事,告诉读者金钱并不是幸福的唯一标准。
伊丽莎白与达西最终走到一起,并不是因为达西的财富,而是因为他们的共同价值观和互相吸引。
通过这样的描写,作者批判了婚姻中纯粹的物质追求和功利观念。
《傲慢与偏见》中的婚姻观是对当时英国上层社会婚姻观念的批判。
作者通过展示伊丽莎白和达西的爱情故事,表达了女性应该有权利选择自己的幸福,不应该被束缚于社会地位和物质追求。
《傲慢与偏见》中的婚姻观简介《傲慢与偏见》是英国作家简·奥斯汀的代表作之一,描写了19世纪英国上层社会的婚姻观和社会风气。
小说中的婚姻观念受到了当时社会的影响,反映了当时英国上层社会对婚姻的看法和态度。
本文将探讨《傲慢与偏见》中的婚姻观,分析小说中不同人物对婚姻的态度和观念,以及这些观念对剧情和人物命运的影响。
一、传统观念与现实利益的碰撞小说中,女主角伊丽莎白·班内特是一个非常现代而又独立的女性形象。
她对婚姻持有一种现代化的观念,认为婚姻应该建立在相互尊重和真爱的基础上,而不应该被经济利益和社会地位左右。
在当时的英国社会,婚姻是一种传统的家族联姻形式,经济利益和社会地位是婚姻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
这种传统观念与现实利益的碰撞成为了小说的一个主要主题,也成为了许多人物命运的转折点。
二、金钱与婚姻在《傲慢与偏见》中,金钱是婚姻中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
小说中许多婚姻都是基于经济利益而建立的,比如梅利家的两个女儿就是为了解决家族的经济问题而嫁给了富有的男人。
在这样的婚姻观念下,婚姻成了一种交易,而不再是两个人的感情和选择。
小说中的几乎所有人物,在选择对象时都会考虑对方的财富和社会地位,而不会将感情放在首位。
这种以金钱为核心的婚姻观念造成了许多悲剧,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状况。
三、爱情与婚姻尽管金钱在《傲慢与偏见》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但爱情依然是伊丽莎白和达西两位主角的婚姻观念。
他们都认为婚姻应该建立在真爱的基础上,而不是被经济利益和社会地位左右。
伊丽莎白拒绝了柯林斯的求婚,就是因为她无法接受以金钱和社会地位为主要原因的婚姻,她希望的是一份真正的感情和婚姻。
同样,达西也因为真爱而选择了娶伊丽莎白,而不是考虑她的社会地位和家庭背景。
这种崇尚真爱的婚姻观念,成为了小说中一种美好的理想,也反映了作者对婚姻的向往和理想。
四、个体选择与社会压力小说中的很多人物都面临着来自社会和家庭的压力,在婚姻中做出了许多牺牲。
傲慢与偏见中的婚姻观在简·奥斯汀的经典小说《傲慢与偏见》中,婚姻观是其中一个重要主题。
通过对不同人物角色的婚姻观念的刻画,小说展示了19世纪英国社会的种种婚姻现象,探讨了婚姻中的傲慢和偏见对个人幸福的影响。
本文将从几个角度来探讨《傲慢与偏见》中的婚姻观。
首先,小说中的婚姻被描述为一种社会地位和经济地位的结合。
社会地位是当时英国社会中最关键的衡量标准之一,而婚姻被认为是提升社会地位的重要手段。
例如,贵族绅士达西先生就将婚姻视为名望和财富的交易,他以自身的高贵血统和庞大财富作为条件,选择了传统上看似合适的伊丽莎白·班内特。
另一方面,班内特一家虽然并非贵族,但仍以经济地位为基础选择了配偶。
这种以地位和财富为导向的婚姻观,体现了当时社会的现实和现实主义的价值观。
然而,小说并不仅仅局限于社会地位和经济地位,它通过对不同角色的塑造展现了婚姻观的多样性。
例如,本·莱特尔牧师与夏洛特·卢卡斯的婚姻被描述为一种务实和理智的选择。
为了获得经济保障和稳定的生活,夏洛特宁愿嫁给自己并不爱的人。
这种婚姻观凸显了当时婚姻中的现实主义和现实考量,而非浪漫和情感。
此外,小说中还揭示了婚姻中的另一种观念,即婚姻应该建立在彼此相爱和尊重的基础上。
伊丽莎白·班内特和菲茨威廉·达西先生的婚姻被认为是小说中最理想的婚姻。
虽然初期双方对彼此存在偏见和误解,但随着情感的发展,他们渐渐认识到对方的优点和价值,并最终在互相理解和相互尊重的基础上走到一起。
这种婚姻观凸显了人本主义和浪漫主义的价值观,强调了婚姻应该建立在真爱和相互理解的基础上。
最后,小说中还有一些婚姻观念是被作者否定和揭露的。
例如,小说中的肖夫太太被描绘为一个只注重社会地位和经济利益的人,她将自己的女儿简·班内特嫁给了富有的伯莱先生,而无视自己女儿的感受和幸福。
这种以金钱和地位为导向的婚姻观被作者以讽刺和讥讽的方式呈现,暗示了这种婚姻观是不道德和不可取的。
《傲慢与偏见》中的婚姻观《傲慢与偏见》是英国作家简·奥斯汀的经典作品,描写了英国乡村贵族之间的婚姻观念和社会风俗。
小说中通过不同人物的婚姻观念,展现了作者对现实中的婚姻观念进行嘲讽和批判。
小说中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是伊丽莎白·班纳特,她是一位聪明、独立和有主见的女性。
她对婚姻持有较为现实和理性的观点。
在小说的开篇,她听到自己的母亲和姐姐们谈论婚姻的时候说:“一个年过二十且未嫁的女人也只配喝第二杯茶了。
”这句话引起了伊丽莎白的反应,她认为婚姻不应该是女性唯一的出路,而且应该是基于真正的感情和相互尊重的基础上。
与伊丽莎白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她的姐姐简·班纳特。
简相信只有真爱才是可以依靠的基础,她并不追求社会地位和财富,而是希望找到一个真正了解并爱她的伴侣。
她却因为她爱上了达西先生,而遭遇到了许多阻力和误解。
通过这一情节,作者暗示了现实中婚姻选择的局限性。
小说中还描绘了一些典型的婚姻观念,如夏洛特·卢卡斯。
夏洛特是一个非常现实和功利的女性,她追求的是物质上的安全和社会地位。
她没有理想化的婚姻观念,而是希望通过婚姻改变自己的经济状况。
尽管她最终与柯林斯先生结婚,但这种婚姻缺乏真爱和情感的支撑,只能带来物质上的繁荣。
小说中还有许多其他的婚姻观念和情节,如达西先生应为出身贵族而对低贱阶层的人婚姻不屑一顾,以及对贫穷和地位卑微的人围绕金钱和利益展开的婚姻交易等等。
通过《傲慢与偏见》这部小说,简·奥斯汀对当时社会的婚姻观念进行了巧妙的刻画。
她揭示了婚姻观念的种种局限性和问题,提出了一种相对自由和现实的婚姻观。
她主张婚姻应该基于彼此的真爱和相互尊重,而不应该只是社会地位和经济条件的交换。
她也对那些只追求财富和地位的人提出了深刻的批评,指出了他们错误的婚姻观念所带来的悲剧。
这些婚姻观念的反映和讽刺,使得《傲慢与偏见》成为了一部具有深刻洞察力的经典作品。
《傲慢与偏见》中的婚姻观《傲慢与偏见》是英国作家简·奥斯汀的经典小说之一,以描写英国乡村贵族阶层的郡斯宾塞家族为主线,通过对婚姻观的展示,深入探讨了社会阶级、人性固有缺点以及女性地位问题等多个主题。
本文将从主要角色的婚姻观出发,详细分析《傲慢与偏见》中的婚姻观。
小说中最重要的婚姻观体现在主人公伊丽莎白·班纳特身上。
伊丽莎白是一个聪明、机智并且有主见的女性,她追求真爱,并坚持婚姻应该基于心灵和情感的平等相待,而不是仅仅出于社会地位或金钱的考虑。
在与达西先生的感情纠葛中,伊丽莎白通过自己的经历和成长,发现了自己婚姻观的局限性。
她承认自己过于骄傲和偏见,没有真正了解和理解达西的内在优点。
最终,她重新审视自己的婚姻观,认识到真正的爱情和婚姻需要双方不断追求和改进。
另一位重要的角色是简·班纳特,她是伊丽莎白的姐姐,与伊丽莎白不同,简更加传统和保守。
她相信婚姻是女性唯一的出路和保障,她追求的是一个富有、体面的婚姻。
在陷入与伊丽莎白的挣扎与纠葛后,她也开始反思自己的婚姻观。
最终,她选择了与富有、体面但是不深爱她的贝灵先生结婚,这是一个让人惋惜的结局。
通过简的经历,读者可以看到作家对传统婚姻观的质疑,并提醒人们不要只追求金钱和地位而忽略了爱情的重要性。
在小说中,作家对另一种婚姻观也进行了揭示,即利益婚姻。
班纳特夫人是一个典型的利益婚姻的代表。
她以世俗的眼光看待婚姻,她把自己的五个女儿视为嫁入豪门的最佳机会,一心想通过女儿们的婚姻来改善自己的社会地位。
她对财富和地位的追求,使她一直想方设法将女儿们嫁给富有的绅士们,而并不关心女儿们自己的感受和婚姻幸福。
班纳特夫人的行为再次凸显了对利益和传统的追求,却忽略了真正的爱情和幸福,带给她和她的家庭很多的痛苦。
除了主要角色,小说中还出现了一些次要角色,他们的婚姻观为整个故事增添了许多丰富的细节。
维西蒂家是一个困窘的家庭,他们以婚姻为途径,试图摆脱困境。
简析简奥斯汀的婚姻观及其启示_《傲慢与偏见》简奥斯汀(1775一1817)生活在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的英国,她是一位以现实主义手法描写英国南方中产阶级日常生活的作家,她以其独特的女性视角和细致入微的观察力给世人留下了六部不朽的作品。
她的作品格调轻松诙谐,富有喜剧性冲突,被评论家誉为简约的艺术。
二、通过《傲慢与偏见》看简奥斯汀的婚恋观这部小说通过对四段婚姻的描写,表达了奥斯汀对爱情、婚姻、家庭的看法,尤其表达了她对妇女的社会地位和生活状况的关注,流露出了强烈的女性意识。
由此,我们看到了她的爱情婚姻观。
第二,她拒绝不平等的婚姻,渴望平等,相互尊重的婚姻。
尽管达西出身名门,收入丰厚,还拥有彭伯里那么大的庄园,但是从他的求婚中我们看到,他不尊重伊丽莎白的感情,损害了她的尊严,她拒绝了他的求婚。
任你采取什么方式向我求婚,也不会诱使我答应你。
就觉得哪怕我一辈子找不到男人,也体想让我嫁给你,达西高高在上,有钱有权有地位,而伊丽莎白没钱又没有地位,他以为伊丽莎白会答应他的求婚。
在这样的不平等面前,她毅然放弃了。
在她身上,我们看到了女性的个性魅力,充溢着女性对自由爱情的渴望以及对自由平等、独立人格的渴望。
也因此达西的第二次求婚与先前大相径庭。
尽管客观存在的因素没变,如两人的则产、地位的相对不平等,但他很谦虚,非常尊重伊丽莎白。
我当初向你求婚,满以为你一定会答应我。
你使我明白过来,我既然认定有位姑娘值得我去博得她的欢心,那就决不应该自命不凡地去取悦她。
伊丽莎白那种建立在真才实学基础上的敏锐的观察力和判断力,强烈的自信心和精神上的优越意识,以及那种迷人的反抗性格深深吸引着达西。
同时在两人的交往中,他们不断发现自我,完善自我,最终建构了属于他们的美满爱情。
第三,她拒绝非理性的婚姻,崇尚感性与理性并存的婚姻。
伊丽莎白在没有爱上达西前,她也爱过威克姆。
伊丽莎白觉得无论是上次见到他的时候,还是以后想起他的时候《傲慢与偏见》,她丝毫没有错爱他。
《傲慢与偏见》中的婚姻观《傲慢与偏见》是英国著名作家简·奥斯汀的代表作之一,书中描绘了19世纪英国上层社会的婚姻观念。
通过对小说中婚姻观的分析,我们可以深入理解当时社会的价值观和伦理观,以及作者对婚姻观的批判和反思。
在小说中,婚姻被视为一种社会地位和财富的象征,而且家庭和财产的传承是英国上层社会十分重视的问题。
许多家长都会以财富和地位作为挑选婚姻对象的标准,而忽视了双方的感情和性格是否匹配。
这种婚姻观念在小说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其中最有代表性的例子就是本·奇利太太和狄西先生的婚姻。
本·奇利太太是一个典型的以金钱和社会地位为婚姻标准的人。
她一心想要找一个有钱有地位的人来嫁给自己的女儿,而且她并不在乎婚姻对象的品性和性格。
在她看来,只要对方有足够的财富和地位,其他一切问题都可以解决。
当她的女儿简和达西先生相爱并打算结婚时,她坚决反对并试图阻挠他们的婚事,只因为达西家的贵族身份和财富远远不及她心目中的标准。
本·奇利太太是小说中最直接表现出金钱至上的人物,她的婚姻观念正是当时社会上许多人的真实写照。
达西先生也是一个受传统婚姻观念影响的人。
他在选择妻子时也将金钱和地位看得比感情更加重要。
在小说开始的时候,他因为自认比伊丽莎白家庭地位低微,因此拒绝了她的求婚。
他认为婚姻应该建立在相近的社会地位和经济条件之上,而忽视了伊丽莎白的聪颖和个性。
随着故事的发展,他渐渐改变了自己的婚姻观念,意识到了金钱和地位并不是幸福婚姻的关键,考虑到了感情的重要性。
最终他与伊丽莎白结为夫妻,这也是作者对婚姻观的一种批判和反思。
除了金钱和地位,家庭也是小说中婚姻观的一个重要方面。
在当时的社会中,家庭的传承和延续是非常重要的,因此许多人都希望子女能够嫁入有着良好家世和声望的家庭。
婚姻常常被看作是家族之间的联姻,而不是两个人之间的感情选择。
这种观念也在小说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例如班纳特太太对女儿们的婚姻有着极强的干预和干涉,她总是希望女儿们能够嫁给有着良好家世和财产的人。
评《傲慢与偏见》和《成为简·奥斯汀》中的婚姻观一、爱情是美满婚姻的基础“没有爱情的婚姻是不会幸福的”,这是电影一直在强调的一个观点。
被母亲娇纵得完全不知廉耻为何物的丽迪亚被风流浪子韦翰的外表所迷惑,不顾一切的与他私奔,虽然勉强结了婚,但婚后并不幸福,风流的韦翰常常跑到城里寻欢作乐。
两人挥霍无度,连生活都难以维持。
这是一桩只有情欲诱惑却没有爱情的婚姻,结局当然不幸。
伊丽莎白的好友夏绿蒂为了给自己找“一个确保她不挨冻受饥的保险箱”,嫁给了那个“既不通情达理,又不讨人喜爱”的牧师柯林斯。
婚后,她对除了她丈夫以外的一切都感到满意。
可见,纯粹建立在经济基础上的婚姻也毫无真正的幸福而言。
班纳特家的大女儿简美丽善良,温柔娴静,却性格拘谨,她爱宾利却不露痕迹。
而宾利先生遇事缺乏主见,拿不准简究竟是否爱她,加上宾利的妹妹不想让没有什么财产和社会地位的简成为她们的嫂嫂,他们的婚姻受到多方面的阻碍,但他们彼此爱慕,最终越过障碍,幸福的结合了。
伊丽莎白·班纳特的婚姻更是说明了这一点。
在《傲慢与偏见》中,伊丽莎白的两次拒绝求婚充分地表明了她理性的婚姻态度:没有爱情的婚姻是不行的。
第一次她拒绝了未来庄园与财产的继承人柯林斯先生。
以至于被自己的母亲骂作“固执的傻丫头,不知好歹”,而自以为是的柯林斯先生甚至认为这是伊丽莎白在效仿一般的高贵女性,欲擒故纵,想要博得他的喜爱。
可伊丽莎白就是认为“我感情上怎么也办不到。
”第二次,她拒绝了年收人为10000英镑的绅士达西的第一次求婚。
因为当时达西的求婚是傲慢的,“他一方面滔滔不绝的表示深情蜜意,但是另一方面却又说了许多傲慢无理的话。
他觉得她出身低微,觉得自己在迁就她,而家庭方面的各种障碍,往往会使得他的见解和他的心愿不能相容并存……”对于这样的表白,心高气傲的伊丽莎白当然不能接受,并毫不客气的表示了对这种傲慢的愤怒:“…照人情事理说来,感激之心是应该有的,要是我果真觉得感激,我现在就得向你表示谢意。
浅析《傲慢与偏见》中简·奥斯汀的婚姻观摘要:简·奥斯汀是英国著名女小说家,一生有许多代表作。
简·奥斯汀一生未婚,但其作品中的题材却均与爱情和婚姻有关。
其中最为人们所熟知的便是其代表作《傲慢与偏见》。
该小说主要讲述的是伊丽莎白和达西之间的爱情故事。
本文首先对四对主要人物的婚姻进行了阐述,然后又分析了简·奥斯汀本人的婚姻观:幸福的婚姻应该建立在爱情和金钱的基础上。
关键词:《傲慢与偏见》;四种婚姻;简·奥斯汀的婚姻观一、《傲慢与偏见》中四种婚姻介绍(一)爱情至上的婚姻简和彬格莱的婚姻是四段婚姻中比较成功的一段。
他们之间的爱情并不像伊丽莎白和达西那样属于日久生情型,他们二人之间更多的是一见钟情。
两人在第一次相遇时便深深的爱上了对方。
他们第一次见面是在一个舞会上,彬格莱开朗大方的性格深深吸引了简,他善良温柔,懂得照顾人,所以简在舞会上对彬格莱一见钟情。
而与此同时,彬格莱也喜欢上了这个容易害羞的女孩子。
因此,两个人之间的爱情是建立在爱情的基础上的,所以两人之间的爱情也比较美好。
(二)精神至上的婚姻在书中所描写的四段婚姻中,伊丽莎白和达西的婚姻让很多人羡慕不已,是很多人心目中理想的婚姻。
他们之间的婚姻是建立在爱情的基础上的,但又不仅仅爱情。
他们之间更像是一种精神上的门当户对,又或者说是一种灵魂上的相互吸引。
在小说中,伊丽莎白并不是最漂亮的,但是她却是最有魅力的一个,她自信、独立、勇敢。
她不像姐姐简那样容易爱上他人,也不像莉迪亚那样对爱情没有准确的判断。
从头到尾,伊莉莎白都明白自己想要什么,她从不受任何人限制,只跟随自己内心的想法。
也正是由于她这种性格,深深的吸引了达西。
(三)金钱至上的婚姻在小说《傲慢与偏见》中,夏洛特是一个聪明、体贴、时刻保持理性的女人。
她对社会有自己独特的看法,会冷静的对事物进行分析,能够透过事物的现象看到本质。
比如在舞会上初见达西时,众人对他的评价基本上都是傲慢、高高在上的样子。
- 242-校园英语 / 文艺研究简析简·奥斯汀《傲慢与偏见》中女性的婚姻观河套学院外国语言文学系/杨娜【摘要】简·奥斯汀的《傲慢与偏见》以四位女性角色丽迪亚、夏绿特、简、伊丽莎白各自的爱情纠葛为主线,分别形成了截然不同的四段婚姻,从中体现出简·奥斯汀的婚姻观,得出有益于现代女性取得幸福婚姻的重要因素。
【关键词】简·奥斯汀 《傲慢与偏见》 女性 婚姻观一、引论简·奥斯汀这位伟大的英国女性作家,曾被英国著名文学家和评论艺术家基布尔(T·T·Kebble)评论为“一位喜剧艺术家”,并认为她在“纯粹喜剧艺术方面仅次于莎士比亚”。
在2005年初,英国BBC 台在读者中开展的一项调查也印证了这一点:在英国社会对女性影响最大、曾改变女性世界观(主要是爱情婚姻观)的文学作品,简·奥斯汀的《傲慢与偏见》位列第一。
在这部探讨婚姻关系的作品中,奥斯汀在《傲慢与偏见》中描述了四对年轻男女截然不同的婚姻,诠释了不同的婚姻观念,这不仅没有完全脱离我们的实际,还给现代人带来很多启示。
二、《傲慢与偏见》中女性角色的婚姻在文中,作者着力从几位女性角色的角度刻画了几种不同类型的婚姻和爱情关系,夏绿特和柯林斯;丽迪亚和威克姆;伊丽莎白和达西等等。
尽管他们都走进了婚姻的围城,但是婚姻的幸福度却各不相同。
1.丽迪亚的婚姻。
丽迪亚是班纳特最小的女儿,生性开放,注重享乐,她的择偶标准则是男人是否有好看的外表,当威克姆出现后,她立即被其外表所迷惑,不顾一切与他私奔,婚后两人生活上挥霍无度,穷困潦倒,而威克姆更是与丽迪亚激情退去后就在外面寻欢作乐。
俩人的婚姻没有爱情,也没有物质基础,所以并不幸福完美。
2.夏绿特的婚姻。
夏绿特是一个非常现实的姑娘,深知自己家境一般,相貌平庸,又受到这个时期英国贵族传统婚姻观念的影响,个人的婚姻要服从于家庭的利益,重视由婚姻带来的经济利益。
简要分析简·奥斯汀的婚恋观1.爱情与金钱缺一不可奥斯汀认为爱情时幸福婚姻的基础。
金钱是美好婚姻的保障。
在《傲慢与偏见》中的四种婚姻揭示了简·奥斯汀对不同婚姻的态度。
①夏绿蒂与柯林斯之间的婚姻完全是为了金钱而建立的一种婚姻。
夏绿蒂的目标就是嫁给一个能给她带来金钱保障的男人。
柯林斯是为了继承遗产,为了提高社会地位并取悦于他的恩人。
他们之间没有爱。
作者并不赞同这种婚姻,她通过伊丽莎白表明了自己的态度。
当听到夏绿蒂接受柯林斯的求婚时,伊丽莎白非常吃惊,她从没想到夏绿蒂会为了赢得舒适的生活而牺牲感情,并据此推断,她朋友的选择在以后的生活中可能不会得到任何幸福。
②通过莉迪亚与威克姆周围的人对他们私奔的反响,可以看出作者对他们的婚姻也持否定的态度。
威克姆因为达西先生给的一大笔钱才愿意娶的莉迪亚,而莉迪亚是出于虚荣心跟威克姆结的婚,他们的婚姻既不道德又不牢固,以肤浅开始,以逃避收场,最终双方都得不到预期的幸福。
③简和宾利先生的婚姻在这本部小说中是成功婚姻的典范,宾利和简都是非常单纯善良的人,他们两个性格相近,所以容易被相互吸引。
宾利拥有大笔的钱财,简拥有着美丽的外貌,两个人结合在一起,就像是童话中的婚姻,是近乎理想中的完美爱情。
他们的婚姻既有爱情的滋润,也有金钱的保障。
④伊丽莎白和达西之间的爱情,是经过深思熟虑的、物质和感情俱全的。
伊丽莎白不会为了追求物质而结婚,却也明白没有物质支撑的婚姻是多么不堪一击。
同时经过一系列事情后看到了达西身上可贵的品质从而爱上了他。
而达西在第一次求婚失败后,摒弃了自己的傲慢,开始正视自己的内心,也更加坚定了对伊丽莎白的感情。
他们的婚姻是奥斯汀最推崇的婚姻。
不难看出奥斯汀认为美满的婚姻必须以爱为基础,以金钱为保障。
2.理智与情感相得益彰奥斯汀认为大多数仅仅建立在情感或理性基础上的婚姻都是失败的,而理性与情感、理想与现实的婚姻则是完美的。
在《理智与情感》,通过对理智的姐姐埃莉诺和无限追求浪漫的玛丽爱情经历的描写,突出表现了理智在面对爱情危机时的巨大作用。
《傲慢与偏见》中的婚姻观《傲慢与偏见》是英国女作家简·奥斯汀的代表作品之一,是一部以当时的英国社会为背景,讲述了各类人物之间的婚姻故事。
在小说中,作者通过对各个人物的塑造和言谈举止,描绘出了当时英国中上层社会的婚姻观念以及人们对于婚姻的态度。
第一、以金钱地位为优先考虑的婚姻观在《傲慢与偏见》中,金钱地位被看作是一个人在婚姻市场上的最大优势。
书中赫斯蒂先生就是一个传统意义上的金钱拜物主,在他看来,“莉莉安和达西先生的婚姻定会如愿以偿,因为达西和莉莉安的姑娘年仅十八岁,没有什么自己的主见,而他对此事的态度是诚恳的,对达西的收入非常满意。
”同时,除了金钱地位之外,婚姻配偶的家族背景在婚姻中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作者通过来自不同社会阶层的人们的交际和互相攀比,展示了金钱地位和身世背景成为婚姻中的重要因素。
这种婚姻观念促使社会中的人们更加关注自身的身份地位以及家庭的名誉,而非真正的感情问题。
第二、以繁衍后代为婚姻的最终目的的婚姻观在当时的英国社会中,男女之间的婚姻主要是为了繁衍后代,传承家族血统。
对于女性来说,选择一位有钱、有势的丈夫是提升自身地位和生育优质后代的重要途径。
这种婚姻观点在小说中得到了充分的展示。
舍利文太太是这种观点的典型代表,她看重的只是女儿们所嫁的男士社会地位的高低,殊不知一个人的上流社会地位并不能代表他的待人接物、人品等方面的优劣,也不能代表他能否成为一个负责任的好丈夫。
但是舍利文太太在小说末尾的婚礼场景中却因为女儿的婚事如意成功感到十分满足,她的立场和想法在婚姻观和价值观上被主流所认同。
虽然当时的英国社会中以金钱地位和繁衍后代为优先考虑的婚姻观是主流,但也有一些人看重婚姻的感情基础。
这种婚姻观念在小说中通过伊丽莎白和达西之间的恋爱得以充分反映。
伊丽莎白和达西的婚姻是建立在真爱的基础之上的,虽然经过了很多波折,但最终他们克服了社会阶层上的差距和互相的偏见,走到了一起。
他们不是因为金钱、身世等因素而走到一起,而是因为真正地理解和了解彼此,才会选择追求和珍惜这段感情。
解析《傲慢与偏见》中的婚姻观
《傲慢与偏见》是英国文学史上最具影响力的小说之一,作者是著名作家简·奥斯汀。
小说描述了19世纪上半叶英国三兄妹(伊丽莎白·班纳特、雪莉·班纳特以及本·班纳特)爱情纠葛的故事。
本·班纳特最初把精力放在财富、服装和女性著称,但他在受雪莉·班纳特影响後,最终选择让情意填满了他的心。
之后他的性格也发生了转变,并幸运
地与他的真爱长着组建起家庭。
《傲慢与偏见》中的婚姻观源自19世纪的英国,在英国的社会经济结构中,人们深
信婚姻是由上层社会给定的规范,而不是建立在信仰、爱情或情感的基础上的。
社会对婚
姻的期望更多的以充实家庭财产、维持尊严或增加社会地位为目的。
在小说中,伊丽莎白·班纳特就是一个典型,她因为家庭穷困及其他层面的原因,从一开始就决定了必须
干脆答应了贵族朋友伯爵夫人提出的建议去嫁给富贵贤明的查尔斯·巴克利。
但是,最终,她发现了爱情对于结婚这件事情的重要性,而且自己也一定要为自己的婚礼负责。
总的来说,《傲慢与偏见》中的婚姻观体现的是一种特殊的平衡,特别是在19世纪
英国社会,它介于个人情感与家庭利益,经济状况和社会声誉之间。
很明显,小说作者希
望婚姻能够有效地调节垂直社会结构,使共同的利益和情感成为一体。
收稿日期——作者简介冯旭(—),女,山西长治人,助教,主要从事英美文学研究。
英国女作家简奥斯汀的小说不以写重大题材见长,而常以乡绅淑女的日常生活、家庭、爱情、婚姻为主要题材,尤其对年轻男女的恋爱、婚姻所作的描写不仅绘声绘色,而且深刻地表现出作者的爱情婚姻观念,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当推《傲慢与偏见》。
《傲慢与偏见》这部小说以男女主人公达西(有钱有势的公子)与伊丽莎白(小乡绅之女)的爱情纠葛为主线,细致入微地描述了四起不同的婚姻。
分别是:达西和伊丽莎白,宾利和简,柯林斯和夏洛特,威克姆和莉迪亚。
简奥斯汀通过对这四起婚姻的剖析与比较向读者展示出她心目中的理想婚姻,清晰地表达了她的爱情婚姻观。
一、只讲情欲不讲品格的婚姻是不幸的婚姻威克姆夫妇的婚姻是作者在书中描述的失败的婚姻之一。
威克姆表面上仪表堂堂,谈吐文雅,实际上却是个厚颜无耻,道德败坏的伪君子。
莉迪亚轻佻冒失,肆意放纵自己的情欲,被威克姆的外表所迷惑,轻率地与威克姆私奔,差点儿身败名裂,甚至连累众姐妹及家人,幸得达西相助才得以挽回。
但伊丽莎白断定“那种只顾情欲不顾品格的结合,很难得到久远的幸福”。
[1][P 281]他们婚后的状况也确实极为糟糕:生活不安定,挥霍无度,经常需要两个姐姐的救济,风流的威克姆很快就对莉迪亚情淡爱弛,经常到城里寻欢作乐。
这是一桩只有情欲诱惑的婚姻,当然没有什么幸福可言。
宾利和简、达西和伊丽莎白的幸福婚姻证实了品格的重要性。
简美丽善良,优雅斯文;而宾利为人随和,颇有绅士风度。
宾利爱上简是因为她有着与其外貌相匹配的好性格。
伊丽莎白坚信简的幸福一定能够实现,因为“简的脾气更是好得不能再好,这便是幸福的基础,而且他们彼此的性格和趣味也十分相近”。
达西的傲慢态度,以及威克姆的无耻谎言,使伊丽莎白对达西产生了误会和偏见,从而拒绝了他的第一次求婚。
然而在经历了更多的接触和了解后,伊丽莎白亲眼观察了达西的为人处世和一系列所作所为,特别是看到他改变了过去那种骄傲自负的神态,伊丽莎白最终摒弃了对他的误会和偏见,与他缔结了美满姻缘。
从《傲慢与偏见》看简·奥斯汀的婚姻观【摘要】《傲慢与偏见》以爱情和婚姻为主题,围绕贝内特太太为女儿们寻觅如意归宿的主题展开。
小说反映了十八世纪末到十九世纪初英国乡镇中产阶级家庭女性对爱情婚姻的不同态度。
男主人公达西和女主人公伊利莎白最终克服傲慢与偏见,成就了奥斯汀心中的理想姻缘。
本文通过小说中描写的几桩婚姻分析简·奥斯汀的婚姻观。
【关键词】爱情;傲慢与偏见;婚姻观
《傲慢与偏见》以时代为镜,反映了英国当时的社会形态。
作品中主要叙述了五对婚姻关系:伊利莎白和达西的美满婚姻,简和宾利的幸福婚姻,丽迪亚和威克汉的草率婚姻,夏洛特和柯林斯的功利婚姻以及贝内特先生和其太太的乏味婚姻。
伊利莎白对达西的情感经历了产生偏见和蔑视、拒绝达西的第一次求婚、克服偏见并逐渐对达西产生强烈的爱意,直至步入婚姻殿堂的复杂过程,而达西对伊利莎白的爱让他学会了关心、尊重、了解并勇敢地承担起爱的责任,直到消除伊利莎白的偏见,有情人终成眷属。
一、爱情是婚姻的前提
奥斯汀认为没有爱情的婚姻不会幸福,两人要相互倾慕、互相尊重。
当柯林斯向伊利莎白求婚时,伊利莎白果断的拒绝了他,因为伊利莎白清楚柯林斯并不爱她,他只是想找个太太,而她自己也丝毫不喜欢柯林斯先生。
简和宾利则因为相爱而结合。
简温柔可爱,漂亮大方,心地善良。
宾利性格和简类似,等级观念并不能影响他对简的好感。
简和宾利相互吸引、互相爱慕,虽然两人属于不同的社会阶层,但是爱情使他们最终走到了一起,这是一桩令人羡慕的婚姻。
对于简和宾利、伊利莎白和达西这两桩婚姻,奥斯汀都给予了肯定和赞同,尤其是后文将提到的伊利莎白和达西,两人的爱情虽历经波折和艰难,却是有情人终成眷属,奥斯汀在作品中推崇这种婚姻。
二、财富是婚姻的保障
柯林斯是贝内特家产的继承人,有稳定收入且衣食无忧。
他的婚姻观非常现实,就是要找个太太,至于他和这个太太之间是否存在爱情,是否有共同语言,这些都不重要。
当他来到贝内特家中时,开始把伊利莎白作为目标,但当他遭到理性明智的伊利莎白的拒绝后,又把目标转向了伊利莎白的好友——夏洛特。
夏洛特对他来说虽然相貌平平,但好歹是个正经人家的女儿,他只要能娶个太太在家里就行了。
夏洛特则迫于自己的现状而接受了这桩婚姻。
她的家庭并不富有,自己又没有出色的外表,再加上年龄已大,她急切希望把自己嫁出去。
所以当柯林斯向她求婚时,她很快答应了,两人不久便结为夫妻。
夏洛特认为尽管科林斯也不是她心目中理想的另一半,但自己总算是结婚了,对于不能靠自己能力谋生的女性来说,这等于找到了一个保险箱。
如文章开篇所言:“单身男人一旦有了钱财,必定想要寻妻觅偶,
这是一个举世公认的真理”。
奥斯汀认为舒适的婚姻生活必须以财富作保障。
当宾利先生刚搬进泥泽地别墅时,周围有女儿的家庭便把他当做猎取金龟婿的目标。
“每当这样一个男子初到一地,左邻右舍即使对他的感受和想法还一无所知,也总会把他视为自己某个女儿应得的一分财产”。
夏洛特深知“对于受过良好教育但没有多少财产的女子来说,嫁人是唯一体面的出路”,所以她紧紧地抓住了柯林斯。
在伊利莎白参观了彭伯里气派的庄园后,也情不自禁感慨“在彭伯里当个主妇也真神气的”,她最终和财产优厚的达西结成夫妻,过着舒适的生活。
可见财富对婚姻的重要性,在奥斯汀眼中“爱情是必要的,但又不是唯一的”。
三、理解和包容是婚姻的润滑剂
贝内特先生“当年因为贪恋青春美貌,贪恋青春美貌通常赋予的表面上的善气迎人,因而娶了一个智力贫乏而又心胸狭窄的女人。
”婚后生活的不如意使他一头扎进了书堆。
他性情古怪复杂,既机敏诙谐、喜欢冷嘲热讽,又保守矜持、让人捉摸不定。
贝内特太太则悟性平庸、孤陋寡闻、喜怒无常,平生最大的事就是将女儿嫁出去,还经常臆想自己神经衰弱症发作。
贝内特先生无法忍受贝内特太太的唠叨和种种肤浅粗俗的言行举止,经常对她冷嘲热讽。
而贝内特太太则无法体会贝内特先生的心理,每每遭受冷嘲热讽以致抓狂,夫妻间的相互尊重和信任早已荡然无存。
贝内特先生和其太太之间因缺乏理解和包容,导致他们的婚姻生活枯燥乏味。
伊利莎白和达西是一个正面的例子。
伊利莎白出身中产阶级,而达西出身上层社会,两人刚认识时,达西看不上伊利莎白的出身和她那些令上层社会鄙夷的亲戚,伊利莎白则认为达西傲慢无礼,目中无人。
在进一步的接触和了解中,伊利莎白认识到达西是一个正直热心肠的人,他的本性善良且慷慨大度,只是他不擅于在人前表现自己。
达西也为所爱的人逐渐改变了自己的处事态度。
随着两人对对方认识的加深,情感也在升华,两人相互理解和包容,最终步入了婚姻殿堂。
四、责任和坚持是婚姻的精髓
威克汉早先诱惑过达西的妹妹和自己私奔,但是阴谋没有得逞,之后对伊利莎白大献殷情,继而又把目标转向富有的金小姐,失败后他又诱使丽迪亚和自己私奔,他们的关系纯粹建立在情欲和美貌的基础上,没有任何真爱可言。
威克汉丝毫没有考虑自己的行为会给贝内特一家带来什么伤害,也没有承担对丽迪亚的责任。
他们俩结婚是有条件的,若达西不帮他还清赌债,他就不会跟丽迪亚结婚。
俩人婚后的生活也不理想,“夫妻俩挣钱不多,却花钱大方,从不考虑将来,结果总是两手空空,缺衣少穿。
他们几次搬家都向简和伊利莎白伸手要钱,要她们帮忙还债。
”“后来,威克汉对丽迪亚的感情淡漠下来,丽迪亚虽然年轻放荡,但想到这桩婚姻毕竟给了自己一些名分,所以她的感情稍稍持久一些。
”威克汉和丽迪亚的婚姻毫无责任和坚持可言,是不理想的婚姻。
而当达西第一次向伊利莎白求婚时,他对她的爱是肤浅的。
求婚时达西傲慢而无礼,他觉得伊利莎白出身低微,自己是在迁就她,他甚至毫不怀疑她会给她一个肯定的回复,因此他表现出一副万无一失的神情,可是令他没有想到的是伊利莎白拒绝了他,他感觉非常震惊。
达西并没有放弃,之前尽管他坚持她的容貌和身段一无可取,但是却突然间认为她那双乌黑的眼睛美丽非凡,他不得不承认她落落大方、谈吐幽默风趣、聪慧非凡、不人云亦云。
经历了第一次求婚失败后,他陷入了对伊利莎白的更深的爱,并开始检讨和改变自己。
为了挽救威克汉和丽迪亚私奔对贝内特一家造成的恶劣后果,为了贝内特一家不致名誉扫地,达西一个人秘密地前往伦敦找他们,并主动帮威克汉还清了赌债,让威克汉和丽迪亚完婚。
达西所做的一切都是出于对伊利莎白的关心和爱。
为了伊利莎白,达西克服了对威克汉的鄙视和对丽迪亚的厌恶。
达西对伊利莎白承担了应付的责任,并持之以恒的为之付出,两人最终结合。
他们的爱情是深刻的,持久的。
在这部作品中,奥斯汀生动地描写了当时英国中产阶级的婚姻状况,通过对不同婚姻的比较和褒贬,充分表现了她的婚姻观。
她认为理性的婚姻应该以爱情为前提,只有在拥有爱情的基础上再以一定的财富作保障,才能获得幸福美满的婚姻。
同时感情的维系还需要彼此的包容、理解、坚持和承担责任,这样才能获得真正的幸福。
【参考文献】
[1] 简·奥斯汀.傲慢与偏见[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0.
[2] 简·奥斯汀.helen lefroy[m].木点译.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
[3] 王雨.从《傲慢与偏见》谈简·奥斯汀的婚姻观[j].陕西教育学院学报,200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