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目的 (第五章)
- 格式:ppt
- 大小:515.50 KB
- 文档页数:45
教育学⾃测资料之第五章教育⽬的(含答案)第五章教育⽬的⼀、名词解释:1、教育⽬的:是教育主体对于其所希望达到的结果的设定,具体说来就是教育活动所要培养⼈才的总的质量标准和规格要求.2、⼈的全⾯发展:指劳动能⼒的全⾯发展;克服⼈发展的⼀切⽚⾯性,实现⼈的个性的真正全⾯和⾃由的发展.⼆、填空1、2008年新修订的教育⽅针:“坚持育⼈为本,德育为先,实施素质教育.提⾼教育现代化⽔平.培养德智体美全⾯发展的现代化建设者和接班⼈,办好⼈民满意的教育.”2、1999年6⽉《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全⾯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指出:“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全⾯贯彻党的教育⽅针,以提⾼民族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3、教育⽬的是教育主体对于其所希望达到的结果的设定,具体说来是教育活动所要培养⼈才的总的质量标准和规格要求.4、教育⽬的的功能主要有导向性功能、调控功能、评价功能.教育⽬的是整个教育⼯作的核⼼,也是教育活动的依据、评价标准、出发点和归宿.5、教育⽬的可分为社会的教育⽬的和个⼈的教育⽬的两类,他们应当是相互联系的两个⽅⾯,共同组成完整的教育⽬的整体.6、德育是教育⼯作者组织适合受教育者品德成长的价值环境,促进他们在道德、思想、政治等⽅⾯不断建构、提升的教育活动.7、学校德育的功能可以概括的表述为德育的社会性功能、个体性功能和教育性功能三个⽅⾯.8、⼩学德育内容的重中之重是其它各科教学.9、⼩学德育的⽅法主要有:说服教育法、情感熏陶法、榜样⽰范法、实际锻炼法、奖励与惩罚.10、⼩学德育的主要途径有:思想品德课、提升智慧⽔平、校会、班会和少先队活动.11、智育的主要任务和内容应当是传授知识、发展技能和培养⾃主性和创造性.12、⼩学智育的实施应当是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社会实践诸环节的统⼀.13、教育美育是说要使全部教育活动成为美育事业的组成部分,教育活动本⾝要做到审美化.14、社会本位的教育⽬的论的基本主张是以社会的稳定和发展为教育的最⾼宗旨,教育⽬的应当依据社会的要求来确定;个⼈本位论的教育⽬的论认为,应当根据⼈的本性和个⼈发展需要来确定教育⽬的;教育⽆⽬的论并⾮主张真正的教育⽆⽬的,⽽是认为⽆教育过程之外的“外在”⽬的.15、⼈的全⾯发展的社会历史条件有:社会⽣产⼒极其决定的分⼯状况是⼈的全⾯发展的重要前提;社会关系是⼈的全⾯发展的重要条件;教育是⼈的全⾯发展的重要途径.16、我国教育⽬的的基本特征有以下三点:我国教育⽬的以马克思主义⼈的全⾯发展学说为指导思想;我国教育⽬的有鲜明的政治⽅向;坚持全⾯发展与个性发展的统⼀.三、选择题1、(C)是全部教育⼯作的核⼼,是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A、教育制度B、教育规律C、教育⽬的D、教育系统2、(C)是进⾏全⾯发展教育的物质基础.A、德育B、智育C、体育D、美育3、从内容上看,德育主要指(A)A、道德、思想和政治⽅⾯的教育B、政治教育、法制教育C、⼼理教育、性教育、青春期教育4、在德育的社会功能中,(D)是政治功能、经济功能的中介.A、思想功能B、道德功能C、个体功能D⽂化功能5、德育个体功能的最⾼境界是(C)A、个体⽣存功能B、个体发展功能C、个体享⽤功能6、智⼒是⼈的(D)A、⾃然能⼒B、习得的认知能⼒C、⾃然能⼒D、⾃然能⼒和习得的认知能⼒7、(C)是不同性质、不同层次和不同专业学校教育所要完成的具体任务.A、教育⽬的B、教育⽅针C、教育⽬标8、教育⽆⽬的论主要是美国教育家(B)的观点.A、涂尔⼲B、杜威C、卢梭D、布鲁纳9、(A)是我国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制定教育⽬的的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A、⼈的全⾯发展学说B、⽑泽东教育思想C、江泽民“三个代表”思想D、邓⼩平的“中特理论”四、判断题1、马克思学说中“全⾯发展”的重要内核是“个性⾃由”,⽽“应试教育”最主要的弊端之⼀是对学⽣个性的抹煞.(√)2、全⾯发展不等于平均平⾯的发展,(√)3、初中是素质教育,⾼中是“应试教育”.(×)4、教育⽬的实际上就是教育活动所要培养的⼈的质量标准和规格要求,也就是⼀个国家教育⼯作总的要求.(×)5、20世纪末我国推⾏的素质教育实质上是马克思主义⼈的全⾯发展学说的具体实践.(√)五、简答题1、什么是教育⽬的?教育⽬的的主要功能是什么?2、为什么要五育并重,不可偏废?⑴区别:五育具有相对的独⽴性,他们属于不同的范畴,各有⾃⼰的任务,不可互相代替.⑵联系:五育都是我国教育的组成部分之⼀,它们是互相渗透、互相影响的,互相渗透是指每⼀育当中都渗透其它各育的因素;互相影响是指每⼀育任务的完成都影响着其它各育任务的完成.因此,我们不能只重视某⼀⽅⾯⽽忽视其它⽅⾯.正因为五育具有上述关系,所以要五育并重,不可偏废.3、新时期应特别注意培养⼈才的哪些素质?⑴创新精神;⑵实践能⼒;⑶开放思维;⑷崇⾼理想.。
第五章教育目的1.教学基本要求了解教育目的的概念、教育目的的类型、理解教育目的的功能、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结合建国以来我国教育目的的变化,掌握我国的教育目的理论基础、内容及其实现策略与应试教育进行比较,理解素质教育的含义、特征。
2.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是教育目的的概念、类型和功能。
难点是不同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3.教学时数:6课时4.教学内容教育目的是教育实践最基本的问题之一,是教育价值观的集中表现。
同时,教育目的又是教育理论的核心课题,任何教育理论都是围绕培养什么人而展开研究的。
所以,了解和掌握教育目的的基本理论和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直接关系到我国各级各类学校教育、教学的质量和整个教育事业的发展。
第一节教育目的概述一、教育目的概念1. 什么是教育目的教育目的是指或是规定教育要实现的结果或要达到的标准。
教育是人类所特有的实践活动。
教育不是自然的一种现象或事实,而是借由人类运用其智慧、设计、安排、指导的一种活动。
除了人类,其他动物没有专为学习活动而设计和安排的类似人类教育的活动。
人的活动都是有预定目的的活动。
人是根据自觉抱定的目的进行活动的实体。
人通过自己有目的的创造性活动,建立起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创造了人类文明。
马克思在谈到人的自觉的、有目的的活动同动物的本能活动的区别时,作过生动而精辟的阐述。
他写道:“蜘蛛的活动与职工的活动相似, 蜜蜂建筑蜂房的本领使人间的许多建筑师感到惭愧。
但是,最蹩脚的建筑师从一开始就比最灵巧蜜蜂高明的地方,是他在用蜂蜡筑蜂房以前,已经在自己的头脑中把它建成了。
劳动过程结束时得到的结果,在这个过程开始时就已经在劳动者的表象中存在着,即已经观念地存在着。
他不仅使自然物发生形式变化,同时他还在自然物中实现自己的目的,这个目的是他所知道的,是作为规律决定着他的活动的方式和方法的,他必须使他的意志服从这个目的。
”因此,作为人类活动形式之一的教育是一复杂的社会现象,它总是按照一定目的进行的,不管教育者是否承认或是否明确,没有目的的教育实际上是不存在的。
第五章教育目的主要内容一、教育目的概述二、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三、我国的教育目的一、教育目的概述1. 概念广义:头脑中的VS 狭义:国家颁布的2. 教育目的的层次结构和内容结构教育方针-教育目的-培养目标-课程目标-教学目标培养什么样的人+为谁培养人二、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1. 教育目的的社会制约性反映社会发展规律遵循社会历史条件的可能与限定;社会发展规律VS人的发展规律2. 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1)社会本位论代表人物:凯兴斯泰纳、涂尔干等教育目的应该从社会的需求出发;个人是教育加工的原料,他的发展必须服从社会需要;把人培养成公民,使受教育者社会化;社会价值高于个人价值。
(2)个人本位论代表人物:卢梭、裴斯泰洛齐等教育目的的根本在于使人的本性、本能得到自然发展;教育目的应该从个人的需求出发;个人价值高于社会价值。
(3)杜威对社会本位论与个人本位论的调和教育目的应当使个人特性与社会目的和价值协调起来一方面,倡导儿童中心,认为教育即生长,在它自身之外,没有别的目的;(教育无目的论)另一方面,主张社会中心,要求教育成为民主观念的仆人,充当抵制所谓绝对主义、集权主义的工具。
(4)教育准备生活说代表人物:斯宾塞教育为完满生活做准备;完满的生活包括直接保全自己的活动、从获得生活必需品而间接保全自己的活动、目的在培养教育子女的活动与维持正常社会政治关系的活动、在生活中的闲暇时间满足爱好和感情的各种活动。
(5)教育适应生活说代表人物:杜威教育即生活;一旦把教育看作是为儿童未来的生活做准备,必然要教以成人的经验,忽视了儿童此时此刻的兴趣与需要,把儿童置于被动的地位;学校教育应该利用现有的生活情境作为其主要内容。
3.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1)人的全面发展是一个社会历史过程在古代社会,个人没有人身自由。
在现代社会,由于人对物质利益的追求、享受和占有欲望的膨胀,人的关系又表现为物的关系。
在共产主义社会,人们摆脱了人的依赖关系,又摆脱了物的依赖关系,个人将得到全面而自由的发展(2)人的全面发展的内涵人的全面发展是指在人的劳动能力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包括人的社会关系、体力、智力、道德精神面貌、意志、情感、个性及审美意识和实践能力等各方面的和谐统一发展,是人不断走向自由和解放的过程。
教育学原理第五章教育目的ppt课件目录CONTENCT •教育目的概述•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我国的教育目的•教育目的与教育实践的关系•教育目的的实现途径01教育目的概述教育目的的定义与内涵教育目的的定义教育目的是指国家或社会对教育所要造就的人的质量规格的总的设想或规定。
教育目的的内涵教育目的是根据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生产、文化科学技术发展的要求和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状况确定的。
它反映了一定社会对受教育者的要求,是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和最终目标,也是确定教育内容、选择教育方法、检查和评价教育效果的根据。
教育目的与教育方针的关系教育方针是国家或政党在一定历史阶段提出的有关教育工作的总的方向和总指针,是教育基本政策的总概括。
教育目的是教育方针的组成部分,教育方针包含了教育目的,但二者不能等同。
教育方针所含的内容比教育目的更多些。
教育目的的意义导向作用01教育目的一经确立,就成为人们行动的指南,不仅为受教育者指明了发展方向,预定了发展结果,也为教育工作者指明了工作方向和奋斗目标。
激励作用02目的是一种结果指向。
人类的活动既是有目的、有意识、有计划的,那么也就应该是有着明确的方向和目标。
教育活动因为有可以达成的最终目标,最终目标就可反过来成为一种激励的力量。
评价作用03教育目的既是一个国家人才培养的质量规格和标准,同时也当然是衡量教育质量和效益的重要依据。
教育目的的评价功能可集中体现在现代教育评估或教育督导行为中。
02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个人本位论主张教育目的应以个人价值为中心,强调个人的自由、独立和尊严。
该理论认为,教育的首要目的是促进个人发展,使个人具备独立思考、判断和行动的能力。
个人本位论强调教育应尊重个体差异,注重培养学生的个性、创造性和自主性。
010203社会本位论主张教育目的应以社会价值为中心,强调教育应为社会培养合格公民和有用之才。
该理论认为,教育的目的是使学生掌握社会所需的知识、技能和品德,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第五章教育目的第一节教育目的概述教育目的是教育的核心问题,是国家对培养人的总的要求,规定着人才的质量和规格。
教育目的是整个教育工作的方向,是一切教育工作的出发点。
一、教育目的的概念1、广义的概念:是指人们对受教育者的期望,即人们希望受教育者通过受到教育在身心诸多方面发生什么样的变化,或者产生什么样的结果。
狭义的概念:教育目的是指各级各类学校在国家对受教育者培养的总的要求指导下,对人才培养的质量和规格上的具体要求。
2、教育研究教育目的,是要研究社会上的教育目的,它对个人的教育目的起着指导、调节、统摄作用。
3、教育目的的结构:是教育目的的组成部分及其相互关系。
教育目的一般有两部分组成:一是就教育所培养出的人的身心素质作出规定(也就是受教育者应该具备什么样的素质)。
二是就教育所要培养出的人的社会价值作出规定(培养出来的人应该为什么样的社会服务,应当符合什么样的阶级利益)。
其中关于身心素质的规定是教育目的结构的核心部分。
4、教育目的的层次结构(1)国家的教育目的国家对培养人的总的要求,它规定着各级各类教育培养人的总的质量规格和标准要求。
(2)学校教育目的培养目标(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是教育目的的具体化,是结合教育目的、社会要求和受教育者的特点制定的各级各类教育的培养要求。
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之间是普遍与特殊的关系。
(3)教师的教学目标(课程或者教学的)教学目标是在教学中,在完成某一阶段工作时,希望受教育者达到的要求。
教学目标是微观层次的教育目的5、教育目的的作用:(1)导向作用:教育目的是一切教育行动的依据和前提。
(2)激励作用:教育活动又可以达成的最终目标,最终目标反过来激励教育活动。
(3)评价作用:教育目的是衡量和评价教育实施效果的根本依据和标准。
二、教育目的的社会制约性教育目的是由人提出的,属于意识范畴,它的形式是主观的,但人提出教育目的是有其现实的社会根源,它的内容是客观的。
教育目的是来自客观世界,来自现实社会。
第五章教育目的一、单项选择:1、马克思主义观点认为,培养全面发展人的唯一途径是()。
A、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相结合B、城市与农村相结合C、知识分子与工人农民相结合D、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2、马克思主义观点认为,造成人的片面发展的根本原因是()。
A、生产力水平低下B、社会分工C、资本主义制度D、阶级剥削和压迫3、人的全面发展的客观基础是()。
A、社会发展水平B、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C、社会关系D、机器大工业生产4、全面发展的人是指()。
A、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相结合的人B、智力和体力充分的、自由的发展和运用的人C、五官端正,四肢匀称发展的人D、语文、数学、音乐各科成绩都优秀的人5、()是教育最高理想的体现,具有一定的终极性。
A、教育目的B、教育目标C、教育方针D、教育政策6、决定教育性质的根本因素是()。
A、社会生产力B、政治经济制度C、上层建筑D、科学技术7、教育对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的变革()。
A、起决定作用B、不起决定作用C、不起作用D、起加速作用8、影响教育事业发展规模和速度的主要因素是社会的()。
A、政治制度B、经济基础C、意识形态D、生产力水平9、()不属于个人本位的教育目的论者。
A、卢梭B、福禄贝尔C、裴斯泰洛齐D、柏拉图10、1958年,党中央颁布了“两个必须”的教育方针,这“两个必须”是指()。
A、教育必须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B、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C、教育必须与工农相结合,必须与社会生产实践相结合D、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服务,必须与我国国情相结合11、我国宪法中对教育目的的表述是:国家培养青年、少年、儿童在()。
A、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B、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C、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D、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发展12、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颁布于()。
A、1982年B、1983年C、1984年D、1985年二、填空:1、教育目的规定了的的质量标准和规格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