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版小学英语新课程标准
- 格式:doc
- 大小:57.00 KB
- 文档页数:13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解小学阶段一、修订原则1. 以全国义务教育阶段英语教育的中等发展水平为基准,考虑全国各地英语教育发展的阶段性和地区不平衡性等因素2. 在保持《标准》总体结构和目标体系不变的基础上,适当调整部分具体目标要求,以更好地反映全国广大地区的教学实际水平和未来发展需求。
3. 在保持《标准》总体结构和目标体系不变的基础上,适当调整部分具体目标要求,以更好地反映全国广大地区的教学实际水平和未来发展需求。
4. 在教学建议和评价建议中,充分考虑小学段和初中段英语教学的特点,分别提供具体指导以及教学和评价案例,反映课程改革十年以来的实践成果,加强指导和可操作性。
二、确定指导思想和修订原则的依据1.《规划纲要>提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注重质量的目标,这一目标成为此次修订的出发点。
2 .各地对《标准》高度认同,由此确立了《标准》基本框架和目标体系保持不变的原则。
3 .对《标准》修订的反馈意见主要集中于可操作性方面,特别希望加强对小学英语教学的具体指导。
三、修订中关注的若干重要问题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本学科中的渗透2.对新一轮课程改革理念的巩固和深化3.根据儿童认知发展规律,体现学科目标和内容的循序渐进4.合理设计课程内容、科学控制课程容量、减轻学生过重负担5.根据儿童认知发展规律,体现学科目标和内容的循序渐进《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四、主要修订内容(一)深刻认识英语课程的价值1.英语课程对国家发展具有什么价值?(1).作为一个和平发展的大国,中国承担着重要的历史使命和国际责任与义务。
(2).英语成为国际交往和科技、文化交流的重要工具。
(3).对吸取人类文明成果、借鉴外国先进科学技术、增进中国和世界的相互理解具有重要的作用。
(4).为提高我国整体国民素养,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人才,提高国家的国际竞争力和国民的国际交流能力奠定基础。
2.英语课程对学生发展具有什么价值?(1)有利于更好地了解世界,学习先进科学文化知识,传播中国文化,增进与各国青少年的沟通与理解。
小学英语新课程标准(2011)重点笔记基本理念(一)面向全体学生,注重素质教育(二)整体设计目标,体现灵活开放(三)突出学生主体,尊重个体差异(四)采用活动途径,倡导体验参与(五)注重过程评价,促进学生发展(六)开发课程资源,拓展学用渠道课程目标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目标的各个级别均以学生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五个方面的综合行为表现为基础进行总体描述。
以下是本课程一级至九级应达到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目标。
一级:对英语有好奇心,喜欢听他人说英语。
能根据教师的简单指令做游戏、做动作、做事情(如涂颜色、连线)。
能做简单的角色扮演。
能唱简单的英文歌曲,说简单的英语歌谣。
能在图片的帮助下听懂和读懂简单的小故事。
能交流简单的个人信息,表达简单的情感和感觉。
能书写字母和单词。
对英语学习中接触的外国文化习俗感兴趣。
二级:对英语学习有持续的兴趣和爱好。
能用简单的英语互致问候、交换有关个人、家庭和朋友的简单信息。
能根据所学内容表演小对话或歌谣。
能在图片的帮助下听懂、读懂并讲述简单的故事。
能根据图片或提示写简单的句子。
在学习中乐于参与、积极合作、主动请教。
乐于了解异国文化、习俗。
内容标准语言知识二级目标语音1、知道错误的发音会影响交际;2、知道字母名称的读音;3、了解简单的拼读规律;4、了解单词有重音;5、语音清楚,语调自然。
词汇1、学习有关本级话题范围的600~700个单词和50个左右的习惯用语;2、了解单词是由字母构成的。
语法1、知道名词有单复数形式;2、知道主要人称代词的区别;3、知道动词在不同情况下会有形式上的变化;4、了解表示时间、地点和位置的介词;5、了解英语简单句的基本形式和表意功能。
功能了解问候、告别、感谢、致歉、介绍、请求等交际功能的基本表达形式。
话题能理解和表达有关下列话题的简单信息:数字、颜色、时间、天气、食品、服装、玩具、动植物、身体、个人情况、家庭、学校、朋友、文体活动、节日等。
2011版英语新课标解读(一)2011年12月, 教育部颁布了新制定的义务教育19个学科的课程标准。
修订后的各学科课标跟十年前的实验稿(2001)相比,总体特点概括为四点:一凸显德育修养、二强调能力本位、三体现内容创新、四落实调控减负。
具体到英语学科,义教英语课程标准修订后,在总体框架、设计思路、课程理念和总体目标等方面,基本延续原实验稿课标的思路,变化不大。
较明显的变化有四点:一是删去了原实验稿中涉及高中阶段的内容(六至九级),只保留义务教育阶段(小学二级到初中五级)的内容。
二是突出英语课程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双重特性,更符合社会发展对外语人才培养的需求;强调语言学习的渐进性和持续性,更符合外语学习的内在规律。
三是增加了小学词汇和语法教学的明确范围,使小学阶段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更加详细具体,针对性更强,便于教师更好地把握教学目标。
四是对课程试验中意见比较集中的“任务型语言教学”和“教学评价”等内容做了重点调整,更符合当前多数地区的教学实际,案例和评析更加具体详尽,在实际教学中的可操作性更强。
一、“前言”部分修订版课标中,从提“高国民素质”、“促进学生发展”、“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的角度来阐释基础教育英语课程的意义。
删去了实验稿课标中“英语课程改革的重点是要改变英语课程过分重视语法和词汇知识的讲解与传授、忽视对学生实际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的倾向,强调课程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和任务型的教学途径,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使语言学习的过程成为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主动思维和大胆实践、提高跨文化意识和形成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一段内容。
二、“课程性质”部分删去实验稿课标中“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任务是......”一段有关兴趣、自信心、学习策略、自主学习、合作精神和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等内容;保留了掌握基础语言知识、发展基本交际技能和跨文化意识、促进思维发展、提高人文素养、为终身发展奠定基础等要点;进一步明确了外语课程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有助于课程实施者更清晰准确地认识英语课程的性质和价值。
小学英语新课程标准(2011)重点1■义务教育阶段的英语课程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双重性质。
2■在九级目标体系中,小学六年级结束时应达到二级,9年级结束时应达到五级。
3■英语课程的总体设计思路是:以科学发展观和—先进的课程理念为指导, 立足国情,综合考虑我国英语教育的发展现状,从义务教育阶段起,建立一个以学生发展_为本、系统而持续渐进的英语课程体系。
4■语言技能是语言运用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听、说、读、写等方面的技能以及这些技能的综合运用。
其中_听_和_读_是理解的技能,说_和写是表达的技能。
5■英语语言基础知识包括语音、词—、语法以及用于表达常见话题和功__。
6.义务教育阶段的英语课程以小学3年级为起点7.在九级目标体系中,一至五级为义务教育阶段的目标要求。
其中,4年级应完成一级目标,6年级完成二级目标。
8.课时安排应尽量体现短时高频的原则,保证每周三至四次教学活动,周课时总时间不少于80〜90分钟。
9.评价应采用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既关注过程,又关注结果,使对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的评价达到和谐统一。
10.英语学习策略包括认知策略、调控策略、交际策略和资源策略等。
11.12、评价要_________ 、反馈教学、促进教学。
13、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形成建立在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方面整体发展的基础之上。
14、形成性评价可采用多种方式,如测试与非测试、教师评价、 ________ 与学生互评相结合等。
15、_____ 级为6年级结束时应达到的基本要求,__________ 级为9年级结束时应达到的基本要求。
16.英语课程总目标由五个方面构成: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文化意识。
_17.在英语教学起始阶段,语音教学主要应通过模仿来进行。
2、英语语言知识主要包含:语音、词汇、语法、功能和话题。
3、整个基础教育阶段的英语课程(包括义务教育和高中两个阶段)按照能力水平分为_______ 个级别。
2011版小学英语新课标解读小学英语课程从2001年全面开设至今,已经走过了十多个年头。
在这十年中,英语教师们在课程标准的指引下,在英语教学领域努力实践,勇于探索,善于总结,勤于反思,教育教学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都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十年磨砺,英语课程标准也与时俱进,进行了重新的修订,相对于2001年的课程标准,新修订的课程标准凸显了七个主要特点。
一、在注重英语课程工具性的同时,强调了人文性2001年之前的英语课程过分重视语法和词汇知识的讲解与传授、忽视对学生实际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
2001年的课标(旧课标)提出英语课程强调从学生的兴趣出、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和任务型的教学途径,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2011年的新课标(新课标)在旧课标的基础上强调英语课程对青少年的未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学习英语能为他们提供更多的接受教育和职业发展的机会。
学习英语能帮助他们形成开放、包容的性格,发展跨文化交流的意识与能力,促进思维发展,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良好的人文素养。
二、在注重英语学习过程的同时,强调了学习效果旧课标基本理念之一为“采用活动途径,倡导体验参与”。
课标倡导“任务型”教学模式。
背景分析:小学英语重新开设伊始,在英语教师们头脑中还没有多少理论和经验的前提下,十分需要一种固定的教学模式,这样可以在新事物发展过程中即便有很多方法和理念,但在“任务型”教学模式的指导下我们的教学不会太偏离教学目标。
而新课标提倡采用既强调语言学习过程又有利于提高学习成效的语言教学途径和方法,如任务型语言教学途径等。
背景分析:新课标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体现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特点。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经过十多年的实践,英语教学方法得到了很大的发展,英语老师们在课堂教学中更趋理性,课标只要给出统一的目标即可,这样既保证了教学效果,又给老师们提供了更大的空间,去展示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
2011版小学英语新课程标准目录第一部分前言一、课程性质二、基本理念三、设计思路第三部分内容标准一、语言技能二、语言知识三、情感态度四、学习策略五、文化意识第四部分实施建议一、教学建议二、评价建议三、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四、教材的编写和使用建议第一部分前言社会生活的信息化和经济的全球化,使英语的重要性日益突出。
英语作为最重要的信息载体之一,已成为人类生活各个领域中使用最广泛的语言。
许多国家在基础教育发展战略中,都把英语教育作为公民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将其摆在突出的地位。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英语教育规模不断扩大,教育教学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然而,英语教育的现状尚不能适应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与时代发展的要求还存在差距。
此次英语课程改革的重点就是要改变英语课程过分重视语法和词汇知识的讲解与传授、忽视对学生实际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的倾向,强调课程从学生的学习兴趣。
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和任务型的教学途径,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使语言学习的过程成为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主动思维和大胆实践、提高跨文化意识和形成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
一、课程性质外语是基础教育阶段的必修课程,英语是外语课程中的主要语种之一。
英语课程的学习,既是学生通过英语学习和实践活动,逐步掌握英语知识和技能,提高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过程;又是他们磨砺意志、陶冶情操、拓展视野、丰富生活经历、开发思维能力、发展个性和提高人文素养的过程。
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任务是: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听、说、读、写技能,形成一定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记忆、思维、想象能力和创新精神;帮助学生了解世界和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拓展视野,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形成健康的人生观,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义务教育阶段英语课程标准(2011版)解读(小学部分)作者:张扬来源:《内蒙古教育·综合版》2013年第04期一、《标准(2011年版)》的主要变化1.理念方面⑴确定了英语课程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课程性质。
⑵从外语学习规律的角度,强调了英语学习的渐进性和持续性。
2.目标与标准方面⑴课程总目标的陈述更加详细、更加全面。
⑵更加明确了小学阶段的教学目标要求和级别标准。
3.实施方面⑴强调并明确了各种教学途径和方法都应以语言学习的实践性为前提。
⑵增加了大量来自一线的教学案例和评价案例,提升了课程标准的可操作性。
二、《标准(2011年版)》主要变化的解读1.为什么要将英语课程性质定位为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双重性质⑴符合语言教学的基本特征。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言课程的主要属性。
工具性体现了语言作为交际媒介的作用。
它的作用包括认知,即掌握基本的英语语言知识和发展基本的英语听、说、读、写技能;交流,即初步形成用英语与他人交流的能力;思维,即进一步促进思维能力的发展;发展,即为今后继续学习英语和用英语学习其他科学文化知识奠定基础。
语言也是文化的载体,所以英语教学中离不开对文化的学习。
因此,英语课程必然具有人文性。
人文性就是通过本族语言和外国语言的学习,来开阔学生的视野、了解其他民族优秀的文化从而丰富自己的文化、提高自己的人文素养。
因此,工具性与人文性在英语课程中的统一是对语言类课程本质的体现。
两者有机结合把英语学科从教学层面上升到教育层面(2012,黄元振兰春寿)。
⑵符合国家对人才培养的要求。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指出人才的培养应以人为本,注重素质教育。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正是体现了这一点,即外语教育绝不只是一个学习外语的工具,而是要通过外语教育来培养学生的素质,提高他们的人文素养。
一个人如果具有较强的语言交际能力,较高的综合人文素养,他就会更快地适应社会变化,更好地服务于社会。
第一部分前言课程的价值1、英语课程对国家发展的意义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和大调整的变革时期,呈现出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态势。
作为一个和平发展的大国,中国承担着重要的历史使命和国际责任与义务。
英语作为全球使用最广泛的语言之一,已经成为国际交往和文化科技交流的重要工具,也是使中国更好地了解世界、使世界更好地了解中国的主要桥梁。
同时,英语对我国的社会发展、经济建设和科技进步也具有很重要作用。
因此,我国在义务教育阶段开设英语课程有利于提高整体国民素养,促进科技创新和跨文化人才的培养,提升我国的国际竞争力和国际交流能力。
2、英语课程对学生发展的意义在义务教育阶段开设英语课程对青少年未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学习英语不仅有利于他们更好地了解世界,学习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传播中国文化,增进与各国青少年的相互沟通和理解,还能为青少年提供更多的接受教育的选择和职业发展机会。
学习英语能帮助他们形成开放包容的性格,发展跨文化交流的意识与能力,促进思维发展,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良好的人文素养。
学习英语能够为学生未来参与知识创新和科技创新储备能力,也能为他们未来更好地适应世界的多极化、经济的全球化、社会的信息化奠定基础。
一、课程性质义务教育阶段的英语课程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双重性质。
就工具性而言,英语课程承担培养学生基本英语素养的任务,即学生通过英语课程掌握基本的英语语言知识,发展基本的英语听说读写技能,形成用英语与他人交流的能力,为今后继续学习英语和用英语学习其他相关科学文化知识奠定基础。
就人文性而言,英语课程承担着提高学生综合人文素养的任务,即学生通过英语课程能够开阔视野,丰富生活经历,发展跨文化意识,促进创新思维,形成良好品格和正确价值观,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二、课程基本理念课程理念就是人们对课程的认识,对课程效果的追求。
课程基本理念是人们对课程的基本认识。
这些基本认识指引教学过程和学习进程。
反过来说,学习进程的设计应遵循人们对课程的认识。
小学英语课程标准(2011版)一、课程目标1. 培养学生对英语研究的兴趣,积极主动参与课堂活动。
2. 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使其能够基本运用英语进行交际。
3. 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增进对其他文化的理解和尊重。
4. 培养学生的研究策略和自主研究能力,提高研究效果。
二、教学内容1. 听力训练:通过听力材料,培养学生的听力理解能力,提高他们对英语语音、语调的敏感度。
2. 口语表达:通过日常对话、角色扮演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提高他们的语音准确性和交际能力。
3. 阅读理解:通过适应性阅读材料,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提高他们的阅读速度和正确理解的能力。
4. 写作训练:通过写作练,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提高他们的词汇量和句子结构的运用能力。
5. 文化研究:通过介绍英语国家的文化和俗,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增进他们对世界的认知。
三、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通过创设情境,提供真实的语言环境,让学生在实际交流中研究英语。
2. 合作研究:通过小组合作和伙伴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3. 多媒体教学:通过音频、视频等多媒体材料,增加研究的趣味性和吸引力。
4. 游戏活动:通过游戏形式,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提高他们的研究效果。
5. 情感教育:通过鼓励、赞扬和关心,营造积极的研究氛围,增强学生的研究动力。
四、课程评价1. 综合评价:通过考试、测试等形式,评价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综合反映学生的英语水平。
2. 研究反馈:通过定期的研究反馈和评价,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提供针对性的研究指导。
3. 自我评价:通过学生自我评价的方式,让学生自主参与课程评价,提高他们对自己研究情况的认识。
以上为小学英语课程标准(2011版)的主要内容,旨在培养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和基本语言能力,提高他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和学习自主性。
通过丰富多样的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 1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目录第一部分前言 (3)一、课程性质 (3)二、课程基本理念 (3)三、课程设计思路 (4)第二部分课程目标 (5)一、总目标 (5)二、分级目标 (6)第三部分分级标准 (8)一、语言技能 (8)二、语言知识 (12)三、情感态度 (14)四、学习策略 (16)五、文化意识 (17)第四部分实施建议 (18)一、教学建议 (18)二、评价建议 (22)三、教材编写童议 (24)附录 (26)附录1 语音项目表 (26)附录2语法项目表 (26)附录3 词汇表 (28)第一部分前言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和大调整的变革时期,呈现出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以及信息化的发展态势。
作为一个和平发展的大国,中国承担着重要的历史使命和国际责任与义务。
英语作为全球使用最广泛的语言之一.已经成为国际交往和科技、文化交流的重要工具。
学习和使用英语对吸取人类文明成果、借鉴外国先进科学技术、增进中国和世界的相互理解具有重要的作用。
在义务教育阶段开设英语课程能够为提高我国整体国民素养,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人才,提高国家的国际竞争力和国民的国际交流能力奠定基础。
在义务教育阶段开设英语课程对青少年的未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学习英语不仅有利于他们更好地了解世界,学习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传播中国文化,增进他们与各国青少年的相互沟通和理解,还能为他们提供更多的接受教育和职业发展的机会。
学习英语能帮助他们形成开放、包容的性格,发展跨文化交流的意识与能力,促进思维发展,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良好的人文素养。
学习英语能够为学生未来参与知识创新和科技创新储备能力,也能为他们未来更好地适应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以及信息化奠定基础。
一、课程性质义务教育阶段的英语课程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双重性质。
就工具性而言,英语课程承担着培养学生基本英语素养和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任务,即学生通过英语课程掌握基本的英语语言知识,发展基本的英语听、说、读、写技能,初步形成用英语与他人交流的能力,进一步促进思维能力的发展,为今后继续学习英语和用英语学习其他相关科学文化知识奠定基础。
2011版英语课程标准
介绍
2011版英语课程标准是中国教育部颁布的指导学校英语教育的重要文件。
该标准旨在提供一个统一的教学框架,帮助学校设计和实施英语课程,促进学生的英语研究和发展。
本文档将对该标准进行简要介绍。
标准结构
2011版英语课程标准分为九个学段,包括学前教育、小学低年级、小学高年级、初中低年级、初中高年级、高中低年级、高中普通水平、高中高级水平和高级中学教育。
每个学段都有不同的研究目标和教学要求。
研究目标
该标准的研究目标包括听、说、读、写四个方面,旨在培养学生的英语沟通能力和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具体研究目标根据不同学段和研究层次有所差异,涵盖了语言技能、语言知识和语言情感态度三个方面。
教学要求
根据该标准,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和研究层次,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教学要求强调培养学生的研究兴趣和自主研究能力,提供多样化的研究体验,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英语研究活动。
评价与测试
该标准提出了评价和测试的原则和方法。
评价和测试应与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相适应,注重对学生英语实际应用能力的考查,鼓励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语言技能和思维能力。
资源支持
为了帮助学校实施该标准,教育部提供了各种资源支持,包括教学指导、研究用书、教学软件、培训和研究平台等。
学校可以根据自身需要选择和利用这些资源。
总结
2011版英语课程标准是指导学校英语教育的重要参考。
它对学生的英语学习目标和教学要求进行了明确规定,并提供了相应的资源支持。
学校和教师可以根据这个标准来设计和实施英语课程,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目录第一部分前言 (3)一、课程性质 (4)二、课程基本理念 (4)三、课程设计思路 (5)第二部分课程目标 (8)一、总目标 (8)二、分级目标 (9)第三部分分级标准 (10)一、语言技能 (11)二、语言知识 (15)三、情感态度 (17)四、学习策略 (18)五、文化意识 (20)第四部分实施建议 (21)一、教学建议 (21)二、评价建议 (26)三、教材编写建议 (29)四、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 (30)附录1 语音项目表 (32)附录2 语法项目表 (33)附录3 词汇表(小学) (36)附录4 功能意念项目表 (43)附录5 话题项目表 (45)附录6 课堂教学实例(小学) (49)附录7 评价方法与案例(小学) (59)附录8 技能教学参考建议 (74)附录9 课堂用语 (84)第一部分前言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和大调整的变革时期,呈现出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以及信息化的发展态势。
作为一个和平发展的大国,中国承担着重要的历史使命和国际责任与义务。
英语作为全球使用最广泛的语言之一,已经成为国际交往和科技、文化交流的重要工具。
学习和使用英语对吸取人类文明成果、借鉴外国先进科学技术、增进中国和世界的相互理解具有重要的作用。
在义务教育阶段开设英语课程能够为提高我国整体国民素养,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人才,提高国家的国际竞争力和国民的国际交流能力奠定基础。
在义务教育阶段开设英语课程对青少年的未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学习英语不仅有利于他们更好地了解世界,学习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传播中国文化,增进他们与各国青少年的相互沟通和理解,还能为他们提供更多的接受教育和职业发展的机会.学习英语能帮助他们形成开放、包容的性格,发展跨文化交流的意识与能力,促进思维发展,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良好的人文素养。
学习英语能够为学生未来参与知识创新和科技创新储备能力,也能为他们未来更好地适应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以及信息化奠定基础。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基本解读鲁子问国家《英语课程标准》专家组成员华中师范大学教授主要修订与发展深化素质教育凸显课程价值丰富课程目标发展课程理念完善实施建议建构评价体系《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目录第一部分前言:课程性质、课程基本理念、课程设计思路第二部分课程目标:总体目标、分级目标第三部分分级标准: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文化意识第四部分实施建议:教学建议、评价建议、教材编写建议、课程资源建议附录语音、语法、词汇(二级词汇表、五级词汇表)、功能意念、话题、教学实例、评价方法与案例、技能教学建议、课堂用语化交流的重要工具。
学习和使用英语对吸取人类文明成果、借鉴外国先进科学技术、增进中国和世界的相互理解具有重要的作用。
在义务教育阶段开设英语课程能够为提高我国整体国民素养,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人才,提高国家的国际竞争力和国民的国际交流能力奠定基础。
们的开放程度。
而这需要全民的外语/外文教育。
中国有必要在义务教育阶段开设英语课程,因为义务教育是面向全面的教育。
英语教育对于中国发展方向的巨大意义就在于此。
这也是英语教育的历史使命,是千百年不可能再有的使命。
如果英语教育没有起到促进中国进一步开放的作用,我们将愧作中国英语教师。
英语不只是单词、语法!我们英语教师应该认真思考,我们如何提高国民的这样素养和能力?我们真的有能力去提高培养这样素养和能力?我们自己具有这些素养和能力?或者我们指导如何培养这些素养和能力吗?在义务教育阶段开设英语课程对青少年的未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学习英语不仅有利于他们更好地了解世界,学习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传播中国文化,增进他们与各国青少年的相互沟通和理解,还能为他们提供更多的接受教育和职业发展的机会。
英语课程的个人价值英语课程对个人的工具性价值会英语,可以工作、生活得更好,打工、种地、当和尚都需要英语。
不会英语肯定可以生活在中国,但肯定不如会英语的活得好、活得明白。
2011版小学英语新课程标准目录第一部分前言一、课程性质二、基本理念三、设计思路第二部分课程目标第三部分内容标准一、语言技能二、语言知识三、情感态度四、学习策略五、文化意识第四部分实施建议一、教学建议二、评价建议三、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四、教材的编写和使用建议第一部分前言社会生活的信息化和经济的全球化,使英语的重要性日益突出。
英语作为最重要的信息载体之一,已成为人类生活各个领域中使用最广泛的语言。
许多国家在基础教育发展战略中,都把英语教育作为公民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将其摆在突出的地位。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英语教育规模不断扩大,教育教学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然而,英语教育的现状尚不能适应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与时代发展的要求还存在差距。
此次英语课程改革的重点就是要改变英语课程过分重视语法和词汇知识的讲解与传授、忽视对学生实际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的倾向,强调课程从学生的学习兴趣。
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和任务型的教学途径,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使语言学习的过程成为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主动思维和大胆实践、提高跨文化意识和形成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
一、课程性质外语是基础教育阶段的必修课程,英语是外语课程中的主要语种之一。
英语课程的学习,既是学生通过英语学习和实践活动,逐步掌握英语知识和技能,提高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过程;又是他们磨砺意志、陶冶情操、拓展视野、丰富生活经历、开发思维能力、发展个性和提高人文素养的过程。
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任务是: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听、说、读、写技能,形成一定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记忆、思维、想象能力和创新精神;帮助学生了解世界和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拓展视野,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形成健康的人生观,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基本理念(一)面向全体学生,注重素质教育英语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注重素质教育。
课程特别强调要关注每个学生的情感,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帮助他们建立学习的成就感和自信心,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发展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提高人文素养,增强实践能力,培养创新精神。
(二)整体设计目标,体现灵活开放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目标是以学生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的发展为基础,培养学生英语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标准》),将课程目标设定为九个级别并以学生“能够做某事”具体描述各级别的要求,这种设计旨在体现基础教育阶段学生能力发展循序渐进的过程和课程要求的有机衔接,保证国家英语课程标准的整体性、灵活性和开放性。
(三)突出学生主体,尊重个体差异学生的发展是英语课程的出发点和归宿。
英语课程在目标设定。
教学过程、课程评价和教学资源的开发等方面都突出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
课程实施应成为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构建知识、提高技能、磨砺意志、活跃思维、展现个性、发展心智和拓展视野的过程。
(四)采用活动途径,倡导体验参与本课程倡导任务型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感知、体验、实践、参与和合作等方式,实现任务的目标,感受成功。
在学习过程中进行情感和策略调整,以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促进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提高。
(五)注重过程评价,促进学生发展建立能激励学生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发展的评价体系。
该评价体系由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构成。
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应以形成性评价为主,注重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信心。
终结性评价应着重检测学生综合语言技能和语言应用能力。
评价要有利于促进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和健康人格的发展;促进教师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促进英语课程的不断发展与完善。
(六)开发课程资源,拓展学用渠道英语课程要力求合理利用和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给学生提供贴近学生实际、贴近生活、贴近时代的内容健康和丰富的课程资源;要积极利用音像、电视、书刊杂志、网络信息等丰富的教学资源,拓展学习和运用英语的渠道;积极鼓励和支持学生主动参与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三、设计思路《标准》采用国际通用的分级方式,将英语课程目标按照能力水平设为九个级别。
该设计遵循了语言学习的规律和不同年龄段学生生理和心理发展的需求和特点,也考虑到我国民族众多,地域辽阔,经济和教育发展不平衡的实际,旨在体现国家英语课程标准的整体性、灵活性和开放性。
英语课程要求从3年级起开设英语课程。
《标准》第二级为6年级结束时应达到的基本要求;第五级为9年级结束时应达到的基本要求;第八级为高中毕业的基本要求。
第三、四、六、七级为第二、五、八级之间的过渡级。
过渡级别的设置既有利于对各层次教学的指导,又为课程的灵活性和开放性提供了依据。
第二部分课程目标课程目标的级别不完全等同于基础教育阶段的各个年级。
但是,分级目标对3~6年级、7~9年级和高中各学段或年级的教学和评价以及教材编写提供了循序渐进、稳步上升的指导性要求,有利于课程的整体实施。
从3年级开设英语课程的学校,3、4年级应完成一级目标,5、6年级完成二级目标;7~9年级分别完成三、四、五级目标;高中阶段完成六、七、八级目标。
第九级为外国语学校和外语特色学校高中毕业课程目标的指导级,该级别也可以作为部分学校少数英语特长学生基础教育阶段的培养方向。
各地区可以根据国家课程三级管理的有关政策规定,根据当地的条件和需要,适当调整相应学段英语课程的目标。
教育基础和师资条件暂不具备的地区或学校,以及把英语作为第二外语开设的学校,可以适当降低相应学段英语课程目标的要求。
英语教育基础和条件较好的(如从1年级起就开设英语课程的地区或学校),在不加重学生负担的前提下,可以适当提高相应学段级别的要求。
六年级结束时达到二级,9年级结束时达到五级,普通高中结束时达到八级。
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形成建立在学生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素养整体发展的基础上。
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是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基础,文化意识是得体运用语言的保证。
情感态度是影响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重要因素,学习策略是提高学习效率、发展自主学习能力的保证。
这五个方面共同促进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形成。
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情感态度:动机兴趣,自信意志,合作精神,祖国意识,国际视野。
学习策略:谁知策略,调控策略,交际策略,资源策略。
语言技能:听说读写。
语言知识:语音,词汇,语法,动能,话题。
文化意识:文化知识,文化理解,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
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目标的各个级别均以学生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五个方面的综合行为表现为基础进行总体描述。
以下是本课程一级至九级应达到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目标。
一级:对英语有好奇心,喜欢听他人说英语。
能根据教师的简单指令做游戏、做动作、做事情(如涂颜色、连线)。
能做简单的角色扮演。
能唱简单的英文歌曲,说简单的英语歌谣。
能在图片的帮助下听懂和读懂简单的小故事。
能交流简单的个人信息,表达简单的情感和感觉。
能书写字母和单词。
对英语学习中接触的外国文化习俗感兴趣。
二级:对英语学习有持续的兴趣和爱好。
能用简单的英语互致问候、交换有关个人、家庭和朋友的简单信息。
能根据所学内容表演小对话或歌谣。
能在图片的帮助下听懂、读懂并讲述简单的故事。
能根据图片或提示写简单的句子。
在学习中乐于参与、积极合作、主动请教。
乐于了解异国文化、习俗。
第三部分:内容标准按照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分级总体目标的要求,本课程标准对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五个方面分别提出了相应的具体内容标准,其中对语言技能中的听、说、读、写四个技能提出九个级别的目标要求(根据学生生理和心理特点以及他们的认知发展水平和情感需要,在一级、二级提出了更为具体的语言技能目标要求);对语言知识中的语音、语法、词汇、功能和话题提出二级、五级和八级的目标要求;对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也提出了二级、五级和八级的目标要求。
一、语言技能语言技能是构成语言交际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语言技能包括听、说、读、写四个方面的技能以及这四种技能的综合运用能力。
听和读是理解的技能,说和写是表达的技能;这四种技能在语言学习和交际中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学生应通过大量的专项和综合性语言实践活动,形成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为真实语言交际打基础。
因此,听、说、读、写既是学习的内容,又是学习的手段。
语言技能目标以学生在某个级别“能做什么”为主要内容,这不仅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提高,也有利于科学、合理地评价学生的学习结果。
表2是语言技能的分级目标。
语言技能一级目标听做:1、能根据听到的词语识别或指认图片或实物;2、能听懂课堂简短的指令并做出相应的反应;3、能根据指令做事情,如:指图片、涂颜色、画图、做动作、做手工等;4、能在图片和动作的提示下听懂简单的小故事并做出反应。
说唱:1、能根据录音模仿说英语;2、能相互致以简单的问候;3、能相互交流简单的个人信息,如:姓名、年龄等;4、能表达简单的情感和感觉,如:喜欢和不喜欢;5、能够根据表演猜测意思、说词语,6、能唱英语儿童歌曲15一20首,说歌谣15一20首;7、能根据图、文说出单词或短句。
玩演:1、能用英语做游戏并在游戏中用英语进行简单的交际;2、能做简单的角色表演;3、能表演英文歌曲及简单的童话剧,如(小红帽)等。
读写:1、能看图识字;2、能在指认物体的前提下认读所学词语;3、能在图片的帮助下读懂简单的小故事;4、能正确书写字母和单词。
视听:1、能看懂语言简单的英语动画片或程度相当的教学节目;2、视听时间每学年不少于10小时(平均每周20一25分钟)。
语言技能二级目标听:1、能在图片、图像、手势的帮助下,听懂简单的话语或录音材料;2、能听懂简单的配图小故事;3、能听懂课堂活动中简单的提问;4、能听懂常用指令和要求并做出适当反应。
说:1、能在口头表达中做到发音清楚、语调达意;2、能就所熟悉的个人和家庭情况进行简短对话;3、能运用一些最常用的日常套语(如问候、告别、致谢、致歉等);4、能在教师的帮助下讲述简单的小故事。
读:1、能认读所学词语;2、能根据拼读的规律,读出简单的单词;3、能读懂教材中简短的要求或指令;4、能看懂贺卡等所表达的简单信息;5、能借助图片读懂简单的故事或小短文,并养成按意群阅读的习惯;6、能正确朗读所学故事或短文。
写:1、能模仿范例写句子;2、能写出简单的问候语;3、能根据要求为图片、实物等写出简短的标题或描述;4、能基本正确地使用大小写字母和标点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