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气候的基本特征
- 格式:doc
- 大小:261.00 KB
- 文档页数:4
烤烟是一种高经济效益作物,对生长环境敏感,受生态因素的影响较大。
不同的光照、降水量和温度等气候条件对烟株的生长发育、生理代谢以及烟叶的产量和质量有显著影响,是决定烤烟种植区域布局、烟叶产质量以及风格的重要因素[1-4]。
有关烟叶品质及风格与气候条件关系的研究受到广泛重视,尤其是优质烟叶的生产需要特定的气候条件[5-7]。
河南省地处中国东部、黄河中下游,属暖温带-亚热带,气候为湿润-半湿润季风气候,具有雨热同期、无霜期长、四季分明的特点,烤烟生长条件得天独厚,是中国烤烟种植大省[8]。
有关气候条件对烤烟生产的影响,徐光辉等[9]分析并比较了移栽期不同的情况下,国内平顶山烟区与国外优质烟区的气候状况。
刘晓迎等[10]认为河南省烟区的气候趋势能够适应其具有浓香型特色烤烟的生长需求,且表现出旺长期雨热同期日照足与伸根期和成熟期温高雨少日照足的气候优势。
张燕燕等[11]用多变量聚类分析,将三门峡烟区分成了两类,同时计算并分析了国内外烟区的气候相似距离。
结果表明,三门峡烟区具备优质烟区的气候条件,其海拔落差大,气候条件与国外烟区相似。
孟寒冬等[12]的研究表明,气候条件对烤烟中石油醚提取物的含量影响显著,大田期最高温是上部叶片的主要影响因素,旺长期均温主要影响中、下部叶片。
蔡涛[13]采用气候倾向率、趋势系数、变异系数、R/S 分析等方法分析了三门峡烤烟种植气候适宜性因子的变化特征和趋势,结果表明,三门峡各烟区气候适宜性因子多年平均值均在量化指标最优范围内,适合优质烤烟的种植。
气候条件是影响烤烟生产的主要生态因素,适宜的气候条件对于烟叶的优质生产十分重要。
已有的研究大多分析了河南省烟区植烟土壤和气候条件对烤烟质量的影响,鲜见对河南省烟区整体生态条件综合评价的报道。
本研究基于模糊数学原理,对河南省不同烟区的气候变化趋势和极端天气状况进行分析,并从农业气候角度对各烟区的气候适宜性进行综合评价,以期为合理利用气候资源进行优质烤烟生产提供参考依据。
河南地理必背知识点河南位于中国中部,是中国著名的内陆省份,地理位置十分重要,下面是河南地理的必背知识点:一、位置和边界1.河南省位于中华人民共和国中部,东北与山东接壤,东南与安徽相邻,西南与湖北接壤,西部与陕西相连,北部与河北相邻。
2.河南省的地理坐标为北纬31°23′—36°22′,东经110°21′—116°39′。
二、地形1.河南省地势主要由中原高原和华北平原构成,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大致呈南北走向。
2.河南省的地形特点有草原、黄土高原、平原和丘陵等多种类型。
三、气候1.河南省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冬季寒冷干燥,夏季炎热多雨。
2.河南省的气候特点是四季分明,温差较大,昼夜温差也较大。
四、河流1.河南省是中国重要的河流网区域之一,汇聚着黄河、长江、淇河、颍河等众多河流。
2.位于河南省的黄河,是中国第二大河流,流经河南省边缘,是中国农业的发源地之一五、自然资源1.河南省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其中有煤炭、铁矿、铝土矿、玛瑙石等。
2.河南还拥有较多的水资源,包括河流水和地下水资源。
六、行政区划1.河南省下辖18个地级行政单位,包括郑州市、开封市、洛阳市等。
2.河南省辖2个地级市、6个副省级市、15个地级市、44个县级市、82个县和30个自治县,共计179个行政单位。
七、人口1.河南省是中国人口最多的省份之一,截至2024年底,河南省人口已经超过1.20亿。
2.河南省人口密集区主要分布在中部和东部地区,其中郑州市、洛阳市、开封市是河南省人口最多的三个城市。
八、经济1.河南省是中国重要的农业大省,以小麦、水稻、玉米等粮食作物和棉花、苹果等经济作物种植为主。
2.河南省也是中国重要的工业基地,主要产业包括煤炭、冶金、化工、机械、食品加工等。
以上是河南地理的一些必背知识点,希望对您的学习有所帮助。
河南的气候特点是什么类型河南是中华民族与华夏文明的发源地。
中国四大发明中的指南针、造纸、火药三大技术均发明于河南。
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整理的河南的气候特点是什么类型,希望能帮到大家!河南的气候特点河南属暖温带亚热带、湿润-半湿润季风气候。
一般特点是冬季寒冷雨雪少,春季干旱风沙多,夏季炎热雨丰沛,秋季晴和日照足。
全省年平均气温一般在12℃—16℃之间,一月-3℃—3℃,七月24℃—29℃,大体东高西低,南高北低,山地与平原间差异比较明显。
气温年较差、日较差均较大,极端最低气温-21.7℃(1951年1月12日,安阳);极端最高气温44.2℃(1966年6月20日,洛阳)。
全年无霜期从北往南为180—240天。
年平均降水量约为500-900毫米,南部及西部山地较多,大别山区可达1100毫米以上。
全年降水的50%集中在夏季,常有暴雨。
河南省地处南北气候过渡带,气象灾害种类多、强度大、频率高,是我国气象灾害频繁发生的省份之一。
暴雨(雪)、干旱、大风、雷电、冰雹、沙尘暴、霜冻等自然灾害时有发生,每年因气象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约占全省生产总值的1—3%,全省平均每年由各种灾害造成的农作物受灾面积200多万公顷,影响人口近3000万人次,直接经济损失100多亿元。
随着经济的发展,气象灾害已经成为制约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危及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因素。
做好气象灾害防御工作,对于促进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保障人民安全福祉将产生重大的推动作用河南的地理地形地貌河南地势总体呈西高东低之势,北、西、南三面分别环绕太行山脉、伏牛山脉、桐柏山脉、大别山脉,沿河南省界呈半环形分布,中、东部为华北平原,西南部为南阳盆地,西部为豫西山地。
全省平原和盆地面积约9.3万平方公里,约占全省总面积的55.7%,山地和丘陵面积约7.4万平方公里,约占全省总面积的.44.3%。
灵宝市境内的老鸦岔为全省最高峰,海拔2413.8米,全省最低处在固始县的淮河出省处,海拔23.2米。
主题7 河南省的气候学习目标:1、学习河南省的气候。
2、了解河南省的庄稼。
学习重点:了解河南省的庄稼。
学习过程:一、定向诱导1、导语河南省处在中国的中部地区,全年平均气温12.8℃~15.5℃,具有“春暖、夏热、秋凉、冬冷”的气候特点。
适合哪些庄稼种植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
2、出示学习目标1)学习河南省的气候。
2)了解河南省的庄稼。
二、自学探究出示自学思考题1)春、夏、秋、冬分别是什么气候?适合什么庄稼种植?2)河南省的气候有哪些特点?学生自学三、展示答疑1)春天,气候温和,日照充足,温度适中,雨量适中,十分适合各种花卉的生长。
尤其是洛阳的牡丹,更是妖娆多姿。
当地适宜的气候条件,使这里的牡丹全国闻名,每年4月的牡丹花会,更是吸引了中外大批游人前来参观。
但由于近年来环境的破坏,再加上气温偏高,降水偏少且多大风天气,致使全省沙尘天气明显增多,局部还出现罕见的沙尘暴天气,对农业,尤其对豫东兰考一带的农业影像较大。
夏天,烈日炎炎,干旱少雨。
干旱已成为影响河南近十年来农业生产的主要灾害。
有时也会突降暴雨,来势急,雨量大。
中牟地区的西瓜形好、色正、味美,是夏日里人们消暑的佳品。
秋天,天高气爽,阳光灿烂。
在河南广阔的土地上,处处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秋风宜人,万山红遍,同时也是人们出游的好季节。
冬天,北风呼啸,干燥寒冷。
河南大部分地区也会普降瑞雪,美丽的雪景会让孩子们兴奋不已。
鸡公山的雾凇更隆冬时节一大自然景观。
四、拓展延伸同学们说出自己喜欢的河南省的地方以及种植庄稼。
五、反馈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板书设计:。
《河南旅游》第一章测试题姓名分数一.填空题(37分)1.河南大部分地方属于豫州,因位居九州之中,故又有“”和“”之称。
2.河南省地貌,大致是由、和组合而成的。
3.河南省气候为向过渡的气候。
4.河南省气候的基本特征为、、和。
5.中国八大古都中河南就占有、、、四座。
6.河南省地下文物居全国第位,被史学家誉为“”。
7.中国佛教禅宗祖庭是寺,佛教释源在寺。
8.河南的人文旅游资源,不仅具有起源的性、遗存的性,而且具有很强的性。
9.中国目前发现最早的文字—甲骨文,是出土的。
10.河南位于南北方的自然过渡带,地跨、黄河、、四大水系。
11.郑州的新郑国际机场的级别是级。
12.河南省政府重点培育的旅游线路是。
13.“十五”期间,河南省要积极调整旅游产品的结构,以型产品为重点来做文章。
14.旅游的六大要素是。
15.河南省高速公路的标志性建筑是。
16.全国最大规模的三大铁路枢是、、。
17.河南省大型民航机场有三个,分别是新郑国际机场、机场和机场。
二.选择题(10分)1.炎黄子孙的祖先――黄帝出生地在():A 郑州B 新郑C 洛阳D 开封2.河南省拥有的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有()个:A 3B 5C 7D 93. 现代常见的100个大姓中,有()姓氏源于河南:A 30%B 50%C 70%D 90%4.大黄河国际旅游节举办地在()。
A黄河游览区 B 新郑C开封 D 郑州5.河南省拥有的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有()个:A 7B 23C 51D 1086.河南境内出现第一条具有现代意义的公路是在()年:A 1920B 1936C 1949D 19787.河南馆藏文物达130万件,约占全国的():A 1/2B 1/4C 1/8D 1/108.截至2004年底,我省公路总里程居全国第()位;A 6B 10C 22D 329.河南省的第一条高速公路是()线:A 开洛B 安新C 郑漯D郑开10.下列哪个是中原文化的核心:()文化。
A 二里头B 仰韶C 河洛D东方三.判断题(8分)( )1.“西山东川”是河南省典型的地形特点。
河南气候可行性论证报告摘要本报告旨在对河南省的气候条件进行可行性论证,以评估该地区的气候是否适宜农业、旅游和工业发展。
通过对河南省的气候数据进行分析和比较,我们得出结论:河南省的气候条件适宜农业发展,但在旅游和工业方面存在一定的挑战和限制。
1.引言河南省位于中国中部地区,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人文景观。
然而,气候对于农业、旅游和工业等领域的发展至关重要。
本报告将对河南省的气候条件进行详细分析和论证,以期为该地区的发展提供参考和依据。
2.气候特点河南省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区,冬季寒冷而干燥,夏季炎热多雨。
具体而言,河南省的气候特点可以总结如下:年平均气温:河南省年平均气温为14-16摄氏度,夏季平均气温在25-28摄氏度,冬季平均气温在0-4摄氏度。
降水分布:河南省年降水量约为700-1200毫米,主要集中在夏季和秋季,占总降水量的70%以上。
季风影响:河南省受到季风的影响较大,冬季北方季风带来干燥寒冷的气候,夏季南方季风带来湿润炎热的气候。
3.农业发展的可行性3.1作物适宜性河南省的气候条件适宜多种农作物的种植。
例如,河南省是中国重要的粮食产区之一,适宜种植小麦、玉米、大豆等作物。
此外,河南省还适宜果树、蔬菜等经济作物的种植。
3.2水资源利用河南省拥有丰富的水资源,适宜进行灌溉农业。
通过合理规划和管理水资源,可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促进农业发展。
3.3气候变化影响然而,气候变化对农业发展也带来了一定的挑战。
气候变暖导致河南省的降水分布和季节性发生变化,可能会对农作物的生长和产量产生影响。
因此,在农业发展中,应加强气候监测和适应性调整,以应对气候变化带来的不确定性。
4.旅游发展的挑战4.1暑热天气河南省夏季气温较高,加上湿润的南方季风,使得暑热天气较为常见。
这对于一些户外旅游项目和景点的发展带来了一定的挑战,尤其是对于一些需要长时间暴露在户外的旅游活动。
4.2雨季天气河南省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和秋季,这也是一些旅游景点的高峰季节。
气候的基本特征河南省地处暖温带与亚热带气候过渡区,气候具明显的过渡特征。
我国暖温带与亚热带的地理分界线-秦岭至淮河线正好贯穿境内的伏牛山脊与淮河沿岸,此线以南的信阳、南阳及驻马店部分地区属亚热带湿润、半湿润季风气候带,以北属暖温带季风气候区。
南北各地气候显著不同,山地与平原气候也有显著差异。
全年四季分明。
总的气候特征就是:冬季寒冷少雨雪,春短干旱多风沙,夏天炎热雨水多,秋季晴朗日照长。
一、热量1、光照与太阳辐射河南省南部冬春季节雨水较多,而夏季常受副热带高压控制,多晴朗天气。
全省实际日照时数在2000~2600h之间,各地年平均日照百分率在45%~60%之间。
其分布趋势为北部多于南部,平原多于山区。
黄河以北大部在2400~2600h,西部山地为2000h,其余地区都在2000~2400h。
全年太阳辐射量在113~510、7KJ/cm2,太阳辐射量最高值出现在夏季,与气温最高、降水量最多同期,对农作物生长十分有利。
各地区之间的差异比较明显,如南部的固始县比北部的安阳地区偏多33、7KJ/ cm2。
从时间上瞧也有明显的变化,最低月值出现在12月,全省大部分地区不到25、1KJ/ cm2;最高月值出现在夏季(北部出现在6月,南部出现在7月),一般均在54、4KJ/ cm2以上。
2、气温全省多年平均气温12、8~15、5 ℃,7月气温最高,月平均气温27~28 ℃,1月气温最低,月平均气温-2~2 ℃(图1)。
气温分布趋势南部高于北部,东部高于西部。
豫西山地与太行山地,因地势较高,气温偏低,年平均气温在13℃以下;南阳盆地因伏牛山阻挡,北方冷空气势力减弱,淮南地区由于位置偏南,年平均气温均在15℃以上,成为全省两个比较稳定的暖温区。
全省冬季寒冷,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在0℃左右(南部在0℃以上,如信阳为2、3℃;北部在0℃以下,郑州为-0、3℃)。
春季四月气温上升较快,豫西山区升至13~14℃,黄淮平原可达15℃左右。
河南新乡天气1. 引言河南新乡位于中国中部的河南省,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城市。
新乡的气候类型属于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温差较大。
本文将介绍新乡的天气特点、气候季节变化以及常见的天气现象。
2. 天气特点新乡的天气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四季分明:新乡的春、夏、秋、冬四季分明,每个季节的特点鲜明。
(2)降雨分布不均:新乡的降雨量较高,但降雨分布不均。
夏季多雷雨,而冬季则相对干燥。
(3)温差较大:新乡的温度变化较大,冬季较冷,夏季较热,昼夜温差也较大。
3. 气候季节变化(1)春季:新乡的春季从3月到5月,气温逐渐回暖,但尚有寒意。
春季多阵雨和小雨,阳光较为充足。
(2)夏季:夏季从6月到8月,是新乡最热的季节。
夏季的气温常常超过30摄氏度,并且多雷雨天气,夜间温度较为凉爽。
(3)秋季:秋季从9月到11月,新乡的气温逐渐下降,早晚温凉,中午还有些炎热。
秋季的天气晴朗干燥,降雨量相对较少。
(4)冬季:冬季从12月到2月,是新乡最寒冷的季节。
冬季的气温常常在零下几度到零上几度之间,寒冷干燥。
偶尔会有降雪天气。
4. 常见天气现象(1)雨雪天气:春季和冬季可能出现雨雪天气。
春季的降雨量较大,有时会伴有雪花,但一般不会积雪。
冬季的降雪相对较少,但极寒的气温常常导致积雪。
(2)高温天气:夏季是新乡的高温季节,气温常常超过30摄氏度。
在高温天气中,人们需要注意防暑降温,避免中暑。
(3)浓雾天气:冬季和初春时,新乡常常出现浓雾天气。
浓雾天气对交通和能见度产生较大影响,需注意交通安全。
5. 天气对生活的影响新乡的天气对人们的生活有一定的影响:(1)农业:新乡的农业以种植业为主,天气的变化对农作物的种植和收获时间有重要影响。
合理预测天气能够提高农民的收成。
(2)旅游:新乡以其悠久的历史和文化而闻名,吸引了众多的游客。
了解天气情况,可帮助游客合理安排旅行计划。
(3)健康:新乡的气候变化大,人们在适应不同气温时需要注意保暖和防暑降温,以保持身体健康。
河南哪里可以种植栗子基地河南省的气候和土壤条件都非常适合栗子的种植,因此在该省各地都可以建立栗子基地。
但是,要选择一个具体的地点来种植栗子基地,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 气候条件:栗子喜欢温暖湿润的气候,喜欢充足的阳光和适度的降雨。
因此,选择一个气候温暖、雨量适中的地区是非常重要的。
河南省的气候特点是四季分明,夏季炎热潮湿,冬季寒冷干燥。
在河南省中部和南部地区,如郑州、洛阳、南阳等地的气候条件比较适宜栗子的生长。
2. 土壤条件:栗子对土壤要求较高,适宜的土壤应该是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土壤。
河南省的大部分地区土壤肥沃,但是在选择种植栗子基地时,还需要进行土壤测试,以确保土壤的质量符合栗子生长的要求。
3. 水源条件:栗子生长期需要充足的水源供应,因此选择一个水源充足的地区也是很重要的。
在河南省,洛阳、郑州等地拥有丰富的水源,可以满足栗子生长的需求。
4. 市场需求:在选择种植栗子基地时,还需要考虑市场需求。
栗子是一种非常受欢迎的水果,具有很高的市场价值。
选择一个距离大城市较近的地区,可以更方便地销售栗子,同时也能够获取更好的市场价格。
基于以上几点,我认为在河南省的郑州市和洛阳市是种植栗子基地的理想地点。
首先,郑州市是河南省的省会,拥有非常方便的交通条件和完善的基础设施。
郑州市的气候适宜,夏季炎热潮湿,适合栗子的生长。
此外,郑州市还有丰富的水源和肥沃的土壤,非常适合建立栗子基地。
其次,洛阳市位于河南省中部地区,气候和土壤条件也非常适合栗子的生长。
洛阳市拥有丰富的水源资源,土壤肥沃,同时洛阳市还是一个非常著名的旅游城市,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市场需求较大。
在建立栗子基地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栽培技术:栗子的栽培技术比较复杂,需要掌握树苗的选购、施肥、病虫害的防治等技术。
建议选择专业的栗子种植公司或咨询专家来提供指导和技术支持。
2. 市场销售:在栗子基地建立之前,需要对市场需求进行市场调研,了解栗子的销售情况和价格变动等信息。
郑州市草坪草生长状况分析及总体评价摘要:本文通过对河南省郑州市地区的平均气温、最低气温、最高气温以及降水量等气候因素的分析总结,并对对冷季型和暖季型草坪草生长有重要啊影响的气候因素进行逐月分析,最终为适合郑州市种植的草坪草提出建议。
关键词:平均温度最高温度最低温度降水量一、郑州市总体气候概况郑州市位于河南省中部地区, 东经113°14′, 北纬34°43′郑州属暖温带亚湿润季风气候。
四季分明,雨热同期,干冷同季。
随着四季更替,依次呈现春季干旱少雨,夏季炎热多雨,秋季晴朗日照长,冬季寒冷少雨雪的基本气候特征。
年平均气温14.3° C,7月最热,平均27°C;1月最冷,平均0.1°C;年平均降雨量632毫米,无霜期220天,全年日照时间约2400小时。
适宜的温度条件,充足的光照和农作物生长季节较为丰沛的雨量,构成了良好的农业气象条件。
春秋两季天高气爽,百花齐放,为旅游最佳季节。
二、影响草坪草生长的重要气候因素1)郑州市气候背景表一表二2)对冷季型草坪草生长有重要影响的气候因素冷季型草坪草(Cool-season turfgrass)的最适生长温度为15~24℃,广泛分布于气候冷凉的湿润、半湿润及半干旱地区。
结合以上两个表格的内容可总结出下表月份123456789101112平均温度冷季型草坪草生长状况基本保持绿色基本保持绿色良好最佳最佳轻度不适中等不适轻度不适最佳最佳最佳基本保持绿色也就是说从温度方面来讲在1、2、3、12月份草坪草都能保持绿色,3月份生长良好,4、5、9、10、11月份生长状态最佳,只有在6、7、8月份会出现轻度不适,但并不影响草坪草的正常生长。
1月份全年气温最低,平均温度>0,草坪草不会休眠,能基本保持绿色。
平均最高温度,极端最高温度,草坪草在这种最高温度下会很好的生长。
平均最低温度,极端最低温度,草坪草处于这种最低温度时大部分时间处于休眠状态,只有在极少时间会轻度不适。
河南省的自然地理概况姓名:王梦頔学号:20134150147河南省的自然地理概况20134150147王梦頔河南界于北纬31°23'-36°22',东经110°21'-116°39'之间,东接安徽、山东,北界河北、山西,西连陕西,南临湖北,呈望北向南、承东启西之势。
河南地理位置优越,古时即为驿道、漕运必经之地,商贾云集之所。
全省总面积16.7万平方公里,居全国各省区市第17位,占全国总面积的1.73%。
地势西高东低,北、西、南三面由太行山、伏牛山、桐柏山、大别山沿省界呈半环形分布;中、东部为黄淮海冲积平原;西南部为南阳盆地。
平原和盆地、山地、丘陵分别占总面积的55.7%、26.6%、17.7%。
灵宝市境内的老鸦岔为全省最高峰,海拔2413.8米;海拔最低处在固始县淮河出省处,仅23.2米。
河南省自然资源较为丰富,以下将分别以生物、水文、气候、土壤、地貌等几个方面进行介绍。
从生物方面看,河南省因南北气候不同,东西地势高差悬殊,因而动植物资源具有种类多、地域差异性较明显的特点。
在中国综合自然区划中,全省分别隶属于5 个自然地理区:华北平原半旱生落叶阔叶林区、冀晋山地半旱生落叶阔叶林、森林草原区、北亚热带秦岭、大巴山混交林区。
据统计,河南全省植物种类约4200 种,其中树木约400 余种;高等植物约有197 科,3600 种,其中草本植物约占三分之二,木本植物占三分之一。
自然植物资源中主要用材树种有15 种,木本油料树种有7 种,淀粉植物树种5 种,药用植物约800 多种。
栽培植物资源中主要粮食作物有7 种,经济作物有7 种,果树资源有20 余种。
河南省各类陆栖脊椎动物共有400 余种,占全国动物种的20 % 。
其中哺乳类60 余种,鸟300 种,爬行类35 种,两栖类23 种。
从水文方面看,河南横跨黄河、淮河、海河、长江四大水系,境内1500多条河流纵横交织,流域面积10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有493条。
航拍中国河南地理高考知识点中国河南地处中原腹地,位于华北平原的南部,是华夏文明的发祥地之一。
作为我国地理高考中的重要知识点之一,河南以其独特的地理特征和丰富的自然资源吸引着无数考生的目光。
通过航拍的方式,我们可以更加直观地了解河南的地理面貌,并探索其中蕴藏的高考知识。
一、地理位置与地貌特征河南位于北纬31°14′-36°22′,东经110°21′-116°39′之间。
从航拍的俯视角度来看,河南位于黄河和长江中游之间,东临山东、安徽,南接湖北,西毗陕西,北界河北。
地处我国中部地理中心的河南,因黄河和众多的淮河、汝河交汇处而得名。
河南地貌多种多样,包括山区、平原、丘陵、盆地等多种类型。
航拍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河南的地形起伏,东部沿着黄河岸线延伸,逐渐形成阶梯状的台地,而中部是以中原平原为主的广大平原地带;西部则是以山区为主,主要由太行山、王莽岭、太岳山等山脉组成。
二、河南的气候特点河南地理位置的独特性,注定了河南的气候特点。
航拍中我们可以观察到河南的气候呈现出明显的气候带状分布特征。
从南到北,河南的气候由亚热带湿润气候逐渐过渡到温带半湿润气候。
在航拍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南部的湖北、安徽交界处有明显的湖光山色,而北部则逐渐变得丘陵起伏,降雨量较少。
三、河南的自然资源与人文景观还需要关注河南的自然资源与人文景观。
河南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如煤炭、铁、铝、铜等矿产资源,是我国重要的能源和重工业基地。
在航拍中,我们可以观察到一片片矿山和工业园区展现出的繁忙景象,这些都是考生了解河南地理特点的重要依据。
同时,河南还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航拍中可以看到庙宇、古迹等代表性的人文景观。
比如,洛阳的白马寺、少林寺,开封的龙亭、大相国寺等,这些都是我国重要的历史文化遗址,同时也是每年吸引大量游客和考生前来参观的景点。
四、河南的经济发展与区域合作通过航拍,我们还可以观察到河南的经济发展与区域合作的局面。
河南家乡的特点是什么
1气候特点:河南省大部分地处暖温带,南部跨亚热带,属北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的大陆性季风气候,同时还具有自东向西由平原向丘陵山地气候过渡的特征,具有四季分明、雨热同期、复杂多样和气象灾害频繁的特点。
2、水资源特点:河南省内河流大多发源于西部、西北部和东南部,境内有1500多条主干河流纵横交错,其中流域面积100平方千米以上的河流有493条。
河南是国家特大型水利重点工程——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核心水源地、主要受水地以及输水总干渠工程渠首所在地,开通以来河南段常年平均受水量达8.7亿立方米。
3、民族特点:截至2013年底,河南省少数民族人口约145万人,占全省总人口的1.38%。
其中,回族约124万人、蒙古族9.15万人、满族7.58万人。
河南少数民族人口分布于全省158个县(市、区),呈大分散、小聚居的显著特征。
4、方言特点:河南方言直接继承了古代汉民族共同语的语法、词汇和语音系统发展演变而成,具有较强的内部一致性。
语法中的句法结构在广大县市中表现相当一致,只是词法方面稍有不同。
词汇中的基本词,特别是根词大体相同,只是读音有些差别,一部分非基本词的差异较为明显。
5、农业特点:中国的早期农业文明最早发源于河南。
中原早期农耕文化包含了众多耕作技术与科学发明。
裴李岗文化
的遗存中出土了不少农业生产工具,为中原早期发达的农耕文明提供了佐证。
炎帝朱襄氏建都陈国都城株野(今商丘柘城胡襄镇),创造了中原早期发达的农业文明。
郑州市草坪草生长状况分析及总体评价摘要:本文通过对河南省郑州市地区的平均气温、最低气温、最高气温以及降水量等气候因素的分析总结,并对对冷季型和暖季型草坪草生长有重要啊影响的气候因素进行逐月分析,最终为适合郑州市种植的草坪草提出建议。
关键词:平均温度最高温度最低温度降水量一、郑州市总体气候概况郑州市位于河南省中部地区, 东经113°14′, 北纬34°43′郑州属暖温带亚湿润季风气候。
四季分明,雨热同期,干冷同季。
随着四季更替,依次呈现春季干旱少雨,夏季炎热多雨,秋季晴朗日照长,冬季寒冷少雨雪的基本气候特征。
年平均气温14.3° C,7月最热,平均27°C;1月最冷,平均0.1°C;年平均降雨量632毫米,无霜期220天,全年日照时间约2400小时。
适宜的温度条件,充足的光照和农作物生长季节较为丰沛的雨量,构成了良好的农业气象条件。
春秋两季天高气爽,百花齐放,为旅游最佳季节。
二、影响草坪草生长的重要气候因素1) 郑州市气候背景表一表二2) 对冷季型草坪草生长有重要影响的气候因素冷季型草坪草(Cool-season turfgrass)的最适生长温度为15~24℃,广泛分布于气候冷凉的湿润、半湿润及半干旱地区。
结合以上两个表格的内容可总结出下表月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平均温度0.1 2.7 8.0 15.5 21.0 25.7 27.0 25.6 21.0 15.1 8.0 2.2冷季型草坪草生长状况基本保持绿色基本保持绿色良好最佳最佳轻度不适中等不适轻度不适最佳最佳最佳基本保持绿色也就是说从温度方面来讲在1、2、3、12月份草坪草都能保持绿色,3月份生长良好,4、5、9、10、11月份生长状态最佳,只有在6、7、8月份会出现轻度不适,但并不影响草坪草的正常生长。
1月份全年气温最低,平均温度0.1>0,草坪草不会休眠,能基本保持绿色。
河南省气候的基本特征气候的基本特征河南省地处暖温带和亚热带气候过渡区,气候具明显的过渡特征。
我国暖温带和亚热带的地理分界线-秦岭至淮河线正好贯穿境内的伏牛山脊和淮河沿岸,此线以南的信阳、南阳及驻马店部分地区属亚热带湿润、半湿润季风气候带,以北属暖温带季风气候区。
南北各地气候显著不同,山地和平原气候也有显著差异。
全年四季分明。
总的气候特征是:冬季寒冷少雨雪,春短干旱多风沙,夏天炎热雨水多,秋季晴朗日照长。
一、热量1、光照和太阳辐射河南省南部冬春季节雨水较多,而夏季常受副热带高压控制,多晴朗天气。
全省实际日照时数在2000~2600h之间,各地年平均日照百分率在45%~60%之间。
其分布趋势为北部多于南部,平原多于山区。
黄河以北大部在2400~2600h,西部山地为2000h,其余地区都在2000~2400h。
全年太阳辐射量在113~510.7KJ/cm2,太阳辐射量最高值出现在夏季,与气温最高、降水量最多同期,对农作物生长十分有利。
各地区之间的差异比较明显,如南部的固始县比北部的安阳地区偏多33.7KJ/ cm2。
从时间上看也有明显的变化,最低月值出现在12月,全省大部分地区不到25.1KJ/ cm2;最高月值出现在夏季(北部出现在6月,南部出现在7月),一般均在54.4KJ/ cm2以上。
2、气温全省多年平均气温12.8~15.5 ℃,7月气温最高,月平均气温27~28 ℃,1月气温最低,月平均气温-2~2 ℃(图1)。
气温分布趋势南部高于北部,东部高于西部。
豫西山地和太行山地,因地势较高,气温偏低,年平均气温在13℃以下;南阳盆地因伏牛山阻挡,北方冷空气势力减弱,淮南地区由于位置偏南,年平均气温均在15℃以上,成为全省两个比较稳定的暖温区。
全省冬季寒冷,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在0℃左右(南部在0℃以上,如信阳为2.3℃;北部在0℃以下,郑州为-0.3℃)。
春季四月气温上升较快,豫西山区升至13~14℃,黄淮平原可达15℃左右。
气候的基本特征
河南省地处暖温带和亚热带气候过渡区,气候具明显的过渡特征。
我国暖温带和亚热带的地理分界线-秦岭至淮河线正好贯穿境内的伏牛山脊和淮河沿岸,此线以南的信阳、南阳及驻马店部分地区属亚热带湿润、半湿润季风气候带,以北属暖温带季风气候区。
南北各地气候显著不同,山地和平原气候也有显著差异。
全年四季分明。
总的气候特征是:冬季寒冷少雨雪,春短干旱多风沙,夏天炎热雨水多,秋季晴朗日照长。
一、热量
1、光照和太阳辐射
河南省南部冬春季节雨水较多,而夏季常受副热带高压控制,多晴朗天气。
全省实际日照时数在2000~2600h之间,各地年平均日照百分率在45%~60%之间。
其分布趋势为北部多于南部,平原多于山区。
黄河以北大部在2400~2600h,西部山地为2000h,其余地区都在2000~2400h。
全年太阳辐射量在113~510.7KJ/cm2,太阳辐射量最高值出现在夏季,与气温最高、降水量最多同期,对农作物生长十分有利。
各地区之间的差异比较明显,如南部的固始县比北部的安阳地区偏多33.7KJ/ cm2。
从时间上看也有明显的变化,最低月值出现在12月,全省大部分地区不到25.1KJ/ cm2;最高月值出现在夏季(北部出现在6月,南部出现在7月),一般均在54.4KJ/ cm2以上。
2、气温
全省多年平均气温
12.8~15.5 ℃,7月气温最
高,月平均气温27~28 ℃,
1月气温最低,月平均气温
-2~2 ℃(图1)。
气温分布
趋势南部高于北部,东部高
于西部。
豫西山地和太行山
地,因地势较高,气温偏低,
年平均气温在13℃以下;南
阳盆地因伏牛山阻挡,北方
冷空气势力减弱,淮南地区
由于位置偏南,年平均气温
均在15℃以上,成为全省两个比较稳定的暖温区。
全省冬季寒冷,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在0℃左右(南部在0℃以上,如信阳为2.3℃;北部在0℃以下,郑州为-0.3℃)。
春季四月气温上升较快,豫西山区升至13~14℃,黄淮平原可达15℃左右。
夏季炎热(7月),平均气温分布比较均匀,除西部山区因垂直高度的影响,平均气温在26℃以下外,其他广大地区都在27~28℃之间。
秋季气温开始下降,10月平均气温山地下降到13~14℃,平原下降到15~16℃,而南阳盆地和淮南地区都在16℃
以上。
全省无霜期大致在190~230d之间。
豫西山地的卢氏等地,无霜期最短,平均不到200d,尤其卢氏只有184d。
南阳盆地和沙河以南地区,无霜期较长,平均都在220d以上,尤其位于伏牛山南坡的西峡,无霜期可达237d。
其他地区在200~220d之间。
3、地温
河南省各地年平均地温悬殊不大,一般15~17℃,北部略低,南部稍高。
一般在11月下旬出现冰冻,2月下旬与3月上旬解冻,最大冻土深度20~30cm。
1月份地面平均温度北部在0℃左右,南部信阳在2℃以上。
7月份地面平均温度在30℃左右,南北相差不大。
1月份与7月份相差30℃以上。
1月份5cm以下平均地温多在0℃以上;7月份5cm以下平均地温大部分在30℃以下,且越深相差越小,各月悬殊也越小。
二、降水量、蒸发量和湿度
1、降水量
河南的降雨与气温同步,多年平均降水量600~1200mm,淮河以南1000~1200mm,黄淮之间(包括豫西山区)年降水量700~900mm,豫北及豫西黄土地区为600~700mm,
南阳盆地年降水量
750~850m,具有
从南向北递减趋
势。
因受季风影响,降
雨年内很不均匀,
雨量集中在6、7、
8、9月(图2),约
占全年降水量的
50%~60%,而且
降雨强度大,在多
暴雨区如鲁山和太
行山、伏牛山东麓
一带,常造成洪涝
灾害。
冬季全省降水量都很少。
黄河以北和豫西伊洛河流域,秋季降雨多于春季;北纬33°以南地区,春季降雨大于秋季。
降水量年季变化大,丰水年和干旱年降水量相差达2.5~3.5倍,年降水量的变异系数淮南和豫西山区为0.25,淮河流域以及豫东平原大部分地区为0.30,豫北为0.35~0.40。
2、蒸发量
多年平均水面蒸发量由淮南的1100mm向北递增到1700mm。
月最小值出现在1~2月,最大值豫北出现在6月,豫南为8月。
年陆面蒸发量有随降水量增加而增加的趋势。
淮南雨量多,陆面蒸发量多年平均值达700mm,为全省最高地区,中部为600mm,豫西、豫北为500mm。
蒸发量年际变化不大,这主要是受太阳辐射、温、湿、风、气压等年际变化不大的气候条件制约所致。
3、湿度
湿度反应一个地区的气候干湿程度,通常用降水量与可能蒸发量之比(即湿润系数做指
标,以K表示)来衡量。
河南省年湿润系数分布,南部大,北部小,同纬度西部山区大于东部平原。
大致驻马店和新蔡以南地区的K值普遍大于1.0,气候比较湿润,水分收入大于支出;黄河两岸及以北地区K值小于0.6,水分支出大于收入,气候比较干燥。
湿度系数的季节变化,除淮南外,各地冬、春季降水量小,各月K值均小于0.8;自春季到夏季,随着降水量的增加,各地月湿润系数也相应增加,特别是盛夏7、8月,最大湿润系数达2.3(如南阳);秋季9、10月随着降水量的迅速减少,湿润程度逐渐降低,各地湿润系数多小于0.6,回复到半干旱状态。
三、不利气候条件
河南地处我国中东部的中纬度内陆地区,气候存在着自南向北由北亚热带向暖温带气候过渡、自东向西由平原向丘陵山地气候过渡的大陆性季风气候,因此,冷空气交流频繁,易造成旱、涝、干热风、大风、沙暴以及冰冻等多种自然灾害。
1、干旱
干旱是河南省农业生产中最主要的气象灾害之一。
全年一年四季都可能发生干旱。
但春季最为频繁,占37%,干旱期也相当长,无透雨日一般在60~70天左右,最长达80~90天。
初夏干旱出现较多,占37%,居第二位。
伏旱频率较低,占20%,干旱较短,无透雨日数一般约40~60天,秋旱最少,只占14%。
全省春旱北部出现较多,南部较少;伏旱南部较多,北部较少。
2、暴雨
由于降雨急骤的暴雨会带来洪涝灾害。
淮河两岸及遂平以南的驻马店、确山、泌阳一带,豫西的鲁山、豫东的永城是全省暴雨发生较多的地区,平均每年发生3~4次;豫北、豫东和豫南平原、登封平均每年发生2~3次暴雨。
发生时间多在7、8月。
3、干热风
河南春末夏初之交期间常常发生一种干热的西南风或南风,称为“干热风”。
这种风因为气温高,湿度小,风速和蒸发量都很大,对农作物正常生长极易造成危害。
豫东北平原发生干热风最严重,平均每10年可遇6~8次,最多可达8~9次,少者也有2~5次;淮南和豫西山区较小,平均每年1~2次,其分布由南向北、向西向东递增的趋势。
4、大风
大风是指≥8级的风,全省大风出现在冬、春两季,其分布为:5天以上的大风主要分布在鹿邑、周口、遂平、方城、三门峡一线以北的地区和淮河两岸及南阳盆地。
出现10天以上大风的地区基本处于长葛、平顶山、舞阳、鲁山、汝阳、伊川以及渑池一线以北地区。
郑州、平顶山、永城等地区每年出现20次以上。
5、沙暴
沙暴是一种水平能见度≤1000m的沙尘风暴。
黄河以南的沙丘、砂地为沙暴提供了物质基础。
巩义市以东的黄河两岸,平均出现3个以上的沙暴日,中心地带位于郑州-民权一线的沿黄河两岸地区。
郑州是全省出现沙暴最多的城市之一,年平均出现7天以上,开封6~7天。
另一个沙暴分布区在内黄一带,年出现3天以上,中心地带内黄县年平均6天以上。
6、冰雹
全省降雹地理分布特点:第一,降雹次数较多的地区多分布在太行山东南部、伏牛山地、桐柏大别山北部,呈一条弧状长带型,集中于山地和平原的交界地区;第二,北部多于南部,太行山东麓平原多于桐柏大别山北部;第三,山地多于平原,而山地中河谷盆地又多于一般山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