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层的类型与识别
- 格式:pdf
- 大小:2.88 MB
- 文档页数:32
如何识别及描述断层断层:断层与节理同属断裂构造,而断层往往是节理的进一步发育所致. 或者说,当节理发生位移,两壁有所错动时,即称为断层。
断层是野外常见的一种重要地质现象。
野外地质填图时遇到断层,应如何研究呢?首先要确定断层的几何要素,其内容包括下列各点:1、断层面。
所谓断层面,就是两部分岩块沿着滑动方向所产生的破裂面.断层面的空间位置也像地层的层面一样,是由其走向和倾向而确定的.但断层面并非一个平整的面,往往是一个曲面,特别是向地下沿伸的那一部分,产状可以有较大的变化。
此外,断层面不是单独存在的,往往是有好几个平行地排列着,构成所谓断层带,又由于断层带上两壁岩层的位移错动,使岩石发生破碎,因此又称为断层破碎带.其宽度达几米、甚至几十米.一般情况下,断层的规模愈大,断层带的宽度也愈大。
2、断盘。
断层面两侧相对移动的岩块称为断盘。
由于断层面两壁发生相对移动,所以断盘就有上升盘和下降盘之分。
在野外识别时,按其位于断层面之上者称上盘 ;位于断层面之下者称下盘.当断层面垂直时,就无上盘或下盘之分.3、断层线。
断层面与地面相交之线,称断层线.4、位移。
这是断层面两侧岩块相对移动的泛称。
在野外观察断层时,位移的方向是必须当场解决的问题之一。
特别遇到开矿时,一旦遇到矿脉(或矿层)中断, 往往是断层位移所致,需要立即追查.追查的办法是运用两侧岩层的层序关系来判断或抚摸断层面上的擦痕等来确定。
在野外地质填图时,如何注意断层?怎样研究断层?观察什么内容?此类问题必须熟练掌握,现分述如下:先讨论断层的标志及两盘相对位移问题.(1)构造(线)不连续。
各种地质体,诸如地层、矿层、矿脉、侵入体与围岩的接触界线等都有一定的形状和分布方向。
一旦断层发生,它们就会突然中断、错开,即造成构造(线)的不连续现象,这是判断断层现象的直接标志.(2)地层的重复或缺失.这是很重要的断层证据。
虽然褶皱构造也有地层的重复现象,但它是对称性的重复;而断层的地层重复却是单向性的。
井下常用的断层性质识别方法1、揭露断层的征兆(1)煤层的顶底板岩石中裂隙显著增加,一般越靠近断层越明显。
(2)煤层产状发生显著变化。
这是由于断层两盘相互错动,牵引附近煤岩层变形的结果。
(3)煤层厚度发生变化,煤层顶底板出现不平行现象。
这是由于煤层较松软,或者顶底板岩石力学性质差异较大,在受到断层挤压和揉搓时,不同部位存在差异所致。
(4)煤层结构发生变化,滑面增多,出现揉皱和破碎现象,煤呈鳞片状、粉末状,常有效褶曲出现。
(5)在大断层附近常半生一系列小断层,这些小断层与大断层性质相同,是大断层伴生小构造。
(6)充水性强的矿井,在巷道接近断层时,常出现滴水、淋水以致涌水等现象。
这是由于上部含水层或者其他水体沿断层附近裂隙下渗所致。
2、断层性质区分(1)井下实地观察:查明断层两盘相对位移的方向,也是确定断层类型不可缺少的一向工作。
落差小于巷道高或小于煤厚,根据上下盘移动方向,可以直接判定;落差大于巷道高或大于煤厚,根据顶底板岩性或者摩擦面判定。
断层标志,有一部分可以直接或间接地指示断层两盘相对为位移的方向。
例如,断层面上的擦痕、阶步和反阶步。
在确定断层两盘相对位移方向时,必须充分注意到断层在不同侧面造成的地层效应,综合分析断层多方面的标志,才能正确地确定断层两盘相对位移的方向。
当测定了断层的产状和确定了断层两盘相对位移的方向,就可定出断层的类型,包括正断层、逆断层、平移断层和枢纽断层等。
1、正阶布2、反阶布3、擦痕及两盘运动方向(2)层位对比法:根据巷道揭露的断层两盘煤岩层位,进行对比,再根据断层的产状,确定断层的性质。
利用层位对比法,可初步判定断层性质(存在标志层的判定会更加准确)(3)伴生派生构造判断法:断层附近常伴生派生一些小型列些构造或者拖拽牵引,这些构造在成因上与断层有密切的联系,可根据这些构造的产状,从而推测出断层的产状。
1、正断层,伴生小的正断层及张裂隙2、逆断层,伴生小的逆断层及剪裂隙3、正断层的牵引褶皱4、逆断层的牵引褶皱(4)区域规律类推法:随着矿井资料的积累,对矿区出现的断层得出某些规律性认识,并据此指导断层性质的判断。
断层的基本类型
断层是地质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是由于岩石的强烈拉张或挤压而产生的地质结构。
断层可以分为三种基本类型:正断层、褶皱断层和剪切断层。
正断层是由于岩石发生膨胀而产生的断层类型,这种断层类型通常发生在近海地区,由于地壳向外膨胀,地壳会发生拉张而使岩石对角线破裂,形成著名的“双V”断层。
这种断层可以产生地震,引发山体滑坡,也可能导致地面沉降等一系列后果。
褶皱断层是岩石失去弹性的结果,这种断层在地壳构造运动过程中是较为常见的,这种断层发生时,岩石由于被挤压而变形,破裂,形成一种摺叠状的断层,形成斜坡或高耸的山体,褶皱断层也可能产生地震,但不太可能引发山体滑坡。
剪切断层是岩石由于破坏而发生的断层,是地壳运动过程中最常见的断层,当地壳发生剪切作用时,岩石会破裂,通常是由于岩石在活动断层处发生变形,剪切断层可能会引发大面积的地面塌陷,也可能引发地震。
断层的基本类型,正断层、褶皱断层和剪切断层,都在地质学中有着重要的地位。
它们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地质结构,从而更加准确地预测地震。
同时它也是研究地质演化的重要线索,它们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理解地质演化的过程,从而更好地利用地资源。
因此,断层的研究对于人类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它可以给我们带来巨大的益处,从而使我们更好地利用和利用地质资源,保护环境,
提高人类生活水平。
因此,对断层的基本类型应当给予足够的重视,在科学研究和实际应用中应当加以深入研究。
断层分类知识点总结一、断层的定义断层是地壳中的岩层因地壳运动而发生的断裂,是地质学中的重要概念。
断层的形成与地壳运动、构造运动和地壳应力有关,是地质学中研究地壳变动和地质灾害的重要内容。
断层在地质学和地理学上由于其形成过程、性质和地质结构等特点的不同,通常被分为不同的类别。
二、断层的分类1. 按断裂方式分类(1) 弯曲式断层:断层面与地表呈曲线状的断层,通常是由于构造应力造成的地表变形引起的。
(2) 正断层:指岩石相对移动的方向与断层面上的相对移动方向一致的断层。
(3) 逆断层:指岩石相对移动的方向与断层面上的相对移动方向相反的断层。
(4) 转移断层:指与正断层和逆断层相交的断层,岩石在断层面上的相对移动方向与正断层和逆断层不一致。
(5) 横滑断层:指断层面上的相对移动方向为平行或近平行,即岩石的相对移动方向与断层面的方向基本一致。
2. 按照形成机制分类(1) 构造断层:主要受构造应力造成,是地壳构造运动的产物,通常是与地震有关的重要断层类型。
(2) 侵蚀断层:主要受侵蚀作用造成,是地表侵蚀的结果,通常是在地质实验中露出地表的断层。
(3) 熔融断层:主要受火成岩熔变作用造成的一种特殊类型的断层,通常在火山地区或岩浆岩地区发育。
3. 按照地质时代分类(1) 古断层:指形成于远古地质时期的断层。
(2) 中断层:指形成于中生代地质时期的断层。
(3) 新断层:指形成于新生代地质时期的断层。
通常这些断层还会和当前地质构造运动有关,是地震活动的重要地质过程。
4. 按照运动性质分类(1) 主要断层:指在构造运动中产生的重要地质断层,通常对构造过程和地质变动具有重要意义。
(2) 次要断层:指在构造运动中产生的次要地质断层,通常在地质构造学和结构地质学研究中较少被提及。
5. 按照规模和形态分类(1) 巨型断层:指规模巨大、形态复杂的断层,通常伴随有大规模地震活动,对地质变动和地质构造有重要影响。
(2) 中型断层:指规模适中、形态复杂的断层。
岩土专业资料:断层有哪些基本类型?
逆断层(压性断裂):上盘相对上移,下盘相对下移,受挤压力沿剪切破坏面形成,常与褶皱同时伴生。
根据逆断层层面的倾角大小可分为:
1、冲断层:断层面倾角大于45的逆断层;
2、逆掩断层:断层面倾角在45~25之间,往往是倒转褶皱发展而成;
3、辗掩断层:倾角小于25的逆断层,常是巨型的,有时一盘沿着平缓的断裂面推覆在另一盘之上;
正断层(张性断层):上盘相对下移,下盘相对上移,多垂直于张力的方向发生,倾角一般较陡,多在50~60以上;
平移断层(扭性断层):两盘产生相对水平位移的断层。
受剪切力形成,多与褶皱轴斜交,断层的倾角常近于直立,破碎带一般较窄,沿断层面常有近水平的擦痕。
断层的类型及特征标准化管理处编码[BBX968T-XBB8968-NNJ668-MM9N]断层的类型及特征压性断层1.断裂面往往呈舒缓波状,沿走向方向尤其明显2.断裂面上常有较多的擦痕、阶步、磨光面。
并出现动力变质的新生片状物(如云母、滑石、绿泥石)及被压扁或拉长的柱状矿物、片状矿物、砾石、鲕粒、石英、方解石晶片和晶块等,并沿断裂面及两侧作近于平行断裂面走向排列3.断层中的构造岩,以角砾岩、糜棱岩、断层泥为主,有时还可见到构造透镜体4.断裂面两侧岩石由于受强烈挤压而破碎、牵引、冲断,从而产生一些伴生构造,如羽状裂隙、劈理,“入”字型分之构造(包括断层和褶曲),小旋卷构造等5.断裂面常成群出现,彼此平行,沿走向延伸较远,在剖面上常构成迭瓦式6.逆断层(包括冲断层、逆掩断层辗掩断层)属压性断层张性断层1,断裂面粗糙不平,形状不规则。
擦痕较少,很少出现大批擦痕,断层倾角一般较陡2,当张性断裂发生在砾岩中时,断裂面常绕砾石而过,无切割或压扁现象3,断裂面两侧岩层产状无明显变化4,构造岩以角砾岩为主,糜棱岩、断层泥较少见。
角砾岩大小悬殊,无显着定向排列5,张性断裂常成群分布,形成张性断裂带。
在平面上彼此平行,在剖面上常组成地垒,阶梯等构造。
凡追踪“×”形断裂的张性断裂,均成锯齿状,称“之”字形断裂6,正断层属张性断裂扭性断层1.断裂面常较光滑、平整,有时呈镜面出现,常有大量水平或近于水平的划痕阶步。
断层产状平稳,断层线平直2.断裂面上有时有新生的硅质、方解石、绿泥石等动力变质矿物,但不如压性结构面常见3.构造岩常被碾磨很细,有角砾岩与糜棱岩,并具有片理化的窄带。
构造岩常成斜列分布与扭性断裂带中4.断裂面两侧,岩石由于受强烈的扭动而常伴生一些羽状裂隙、劈理,“入”字形及小旋卷构造5.扭性断裂常成群出现,两组平行,且呈“×”形(常将岩石切成菱形),有时成雁行式排列6.平移断层属扭性断层压扭性断层1.即具有压性特征,有具有扭性特征。
断层划分标准断层划分标准是指在地质学和地震学中,对地壳中的断层进行分类和划分的一种方法和标准。
断层是地壳中的一种构造线性,是地壳中岩石断裂的表现形式。
断层划分标准的制定对于地质灾害的研究和地震预测有着重要的意义。
断层划分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 活动程度划分:根据断层的活动情况,将其划分为活动断层、休眠断层和死亡断层。
活动断层是指在近期内发生过破裂活动,并有可能再次发生破裂的断层;休眠断层是指在相对较长时间内没有发生过破裂活动,但仍然具有一定的活动性;死亡断层是指在相对很长时间内没有发生过破裂活动,且已经失去了活动性。
2. 破裂方式划分:根据断层的破裂方式,将其划分为正断层、逆断层和走滑断层。
正断层是指岩块沿着断层面上盘向下移动,下盘相对上盘上升的断层;逆断层是指岩块沿着断层面上盘向上移动,下盘相对上盘下降的断层;走滑断层是指岩块沿着断层面水平滑动的断层。
3. 断距划分:根据断层的位移量,将其划分为大断距断层、中等断距断层和小断距断层。
大断距断层是指位移量较大的断层,通常具有较高的地震危险性;中等断距断层是指位移量适中的断层;小断距断层是指位移量较小的断层。
4. 断层类型划分:根据地壳运动的性质和特点,将其划分为剪切型断层、拉伸型断层和挤压型断层。
剪切型断层是指岩块沿着断层面发生剪切变形的断层;拉伸型断层是指岩块沿着断层面发生拉伸变形的断层;挤压型断层是指岩块沿着断层面发生挤压变形的断层。
5. 断层形态划分:根据断层的形态特征,将其划分为直线型、弯曲型和环状型。
直线型断层是指呈直线形状的断层;弯曲型断层是指呈弯曲形状的断层;环状型断层是指呈环状形状的断层。
以上所述的是一些常见的断层划分标准,不同地区和不同学科领域可能会有所差异。
在实际应用中,还需要结合具体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和判断。
通过对地壳中的断层进行分类和划分,可以更好地了解地壳运动的规律和特点,为地质灾害防治和地震预测提供科学依据。
怎样判识断层我们是煤田地质工作者,经常在野外与岩石地层打交道,其实这些岩石地层是存在地球表面的一部分,惯称为地壳。
由于地球在不停地作旋转运动,宇宙星际之间相互引力也存在,因此地壳也在不停的运动,当地壳内在温度压力速度时间等条件改变后岩石圈的岩石岩层也会发生改变,产生弹性、塑性蠕变等现象,在长期的地应力作用下,当超过岩石岩层的弹性力度时,岩石岩层就会产生突然的形变发生位移,导致断层的形成。
一、断层的一般特性断层是一个断裂面,相对的两盘(上盘、下盘)曾沿该面相互地移动过。
断层走向是断层面上水平线的方向就是断层走向。
断层倾向是垂直断层走向线的方向即断层倾向。
断层倾角是水平面与断层面的交角,但必须在垂直走向的直立面上量得。
上盘——指断层面上边的岩块;下盘——指断层面下边的岩块。
很明显如果断层面直立,是无法分清上、下盘的。
断层面与地面的交线称作断层迹线亦称断层线或断层露头线。
有的断裂面相当宽,数十米至数百米,或它由数条或多条断层交织在一起,形成角砾岩、糜棱岩的杂乱的一个带,可统称断裂带。
断层有大有小,大者可延绵数十、数百公里,甚者上千公里,小的仅数米、数十米长。
二、识别断层的标志如果断层出露在悬崖上或因人为的剥露,是能容易观察断层的。
但工作区地表浮土的掩埋,农作物、植被的覆盖及人类活动(修筑大坝水库、市镇建筑物)的结果,往往使断层证据不连续不完善,但只要发生过断裂位移,仍可通过一些标志去判识断层的。
1、构造迹线、地层界线不连续或突然错位;2、出现地层重复或缺失;3、发现断层面或断层带的一些特征,如断层角砾岩、糜棱岩、破碎带构造透镜体、断层泥、擦痕、阶步、节理等;4、沉积岩相及地层产状突然改变;5、地形地貌的改变:如出现水系突然转折、错脊、三角面、断层崖、断层壁、断层沟、断层泉等。
6、硅化作用、矿化作用:深大断裂带是地壳碎弱的地方,地球地幔层的岩浆在高温高压下,极易沿断裂带喷发和溢出使围岩变质硅化和矿化。
三、断层的分类1、按断层的错动情况可分为以下几种:a.正断层:上盘下降、下盘上升;b.逆断层:上盘上升、下盘下降;c.旋转断层:顺断层走向由正变逆或由逆变正;d.平移断层:平面上两盘平移、有一定距离,而垂直方向的移动很小;e.张开断层:平面上两盘分开,不连在一起;f.波动断层:两盘时上时下、时左时右,或时张时合反复变化。
断层的基本类型地质学家通常定义断层为两个构造单元(例如地块或岩石板)之间的大规模地质断裂。
断层形式的多样性可以分为几大类,包括:简单断层、复杂断层、褶皱断层和褶皱断层复合体。
一、简单断层简单断层也可称为平行断层。
这是最常见的断层形态,其特征为:断裂面总是平行或近似平行,一般形成断层构造单元(比如地块或岩石板)之间的纵向裂缝;破裂面有或没有不对称性和扭曲,一般形成平行平面或椭球面上的斜线;断层端头两端可能显示出变形,但是不会表现出扭曲和褶皱,一般形成断层的构造单元可能会有不同的变形类型,如构造抬升或拉伸、压缩或弯曲等。
二、复杂断层复杂断层是指断层中发育出了独立的构造元素的断层,这些构造元素包括:断口、断裂面、褶皱、褶皱断层复合体等。
断口是指断层边界处的变形构造元素,可形成上抬升或下俯冲;断裂面是指断层分裂线,其特征是不对称性和扭曲;褶皱是指断层中出现的缩变形;褶皱断层复合体是指断层中出现的褶皱和断层的一种复合体。
三、褶皱断层褶皱断层是指断层上明显发育褶皱的断层,具有断口、断裂面、褶皱变形三个主要构造元素。
褶皱断层变形一般为缩变形,即前倾斜褶皱,其表现形态为断层变形构造单元中出现了一条斜线,前端被弯曲成一个斜角,斜角两侧出现了反射褶皱;断口发育在前端,断口两侧可以看到褶皱线和反射褶皱:断裂面表现出不对称性和扭曲,断裂面上出现了褶皱的拉伸和结节型的变形,以及前倾斜的和反射的褶皱变形。
四、褶皱断层复合体褶皱断层复合体是指断层上发育出褶皱构造元素和断层构造元素的复合体,其特点是有褶皱及结节型断层出现。
褶皱断层复合体的表现形态可以分为:一侧出现断口、另一侧出现断口和断裂面,或断口和断裂面都可能出现。
其中,断口的形态可以是上抬升、下俯冲或平行,断裂面的形态可以是不对称性和扭曲;褶皱和断裂面之间有反射褶皱出现,或者褶皱线和断裂面之间有反射褶皱出现;褶皱构造元素和断层构造元素之间存在相互结合,它们之间有清晰的界限,但具有联系性。
地质勘探中的断层概念、类型及识别方法
断裂两侧的岩石沿断裂面发生明显位移者称断层。
断层的类型
1、按断层两盘的相对位移可分为正断层、逆断层(冲断层、逆掩断层、辗掩断层、叠瓦式断层)和平移断层。
2、按断层走向与岩层走向的关系分为走向断层、倾向断层和斜交断层。
3、按断层走向与褶曲轴向的关系分为纵断层、横断层和斜断层。
断层的识别方法
1、地形上的特征:表现为陡坡悬崖或河流纵坡突变或山峰中断,有时沿断层方向出现溪谷,沿断层往往有多个泉水出露。
2、岩层排列上的特征:岩脉的移动,地层的重复或缺失,岩层的突然中断。
沿岩层走向观察如岩层突然中断等,都可能有断层。
3、断层面及破碎带上的特征:
擦痕:断层面上因两盘摩擦而产生断层擦痕,从擦痕方向可推知断层运动方向,但有些断层面因长期风化和侵蚀,擦痕可能不清楚。
破碎带:由于断层两盘相对运动的结果,常使断层面附近岩石破坏成碎石和粉末,组成断层角砾岩和断层泥,角砾岩的石质和断层附近的相同。
在正断层中,角砾岩岩块多棱角,堆积较无次序,混杂物质却很普遍。
在逆掩断层中角砾岩岩块多磨圆磨光,不出现其它混杂物质。
断层的拖曳现象:断层两盘相对运动,常使断层面两侧的岩石发生一定的塑性变形,形成小的弯曲。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断层形态和分类(三)岩体受地壳运动的作用,受力发生变形达一定程度后,在其内部产生了许多断裂面,使岩石丧失了原有的连续完整性,统称为断裂构造。
断裂构造可分为两种类型:节理和断层。
(一)节理节理也称裂隙,是沿断裂面两侧的岩层未发生位移或仅有微小错动的断裂构造。
节理在岩石中广泛分布,因为岩石在漫长的地质年代里经历了各种各样的地壳运动,所以几乎不存在无节理的岩石。
节理按成因,可分为构造节理和非构造节理。
1.构造节理:构造节理是指岩层在地壳运动的作用下所产生的断裂。
按其成因可分为扭(剪)性节理(闭合节理)和张性节理(张开节理)。
扭(剪)性节理是岩层由剪切应力而产生的断裂,它一般是闭合的,节理线平直并延长较远,常成对出现,呈X 型,裂面平滑常有擦痕。
扭(剪)性节理常出现在褶曲的翼部和断层附近。
张性节理是岩层受力弯曲时,在它的外凸部位产生张拉应力而引起的断裂,它张开较宽,具有明显的可见空隙,节理面粗糙少有擦痕,裂隙间距较大且分布不匀,沿走向和倾向延伸都不长。
张性节理能吸收地表径流,是地下水的通道。
在褶皱的岩体中,有时还存在一种极微细的(肉眼很难鉴定,须在显微镜下观察才能识别的)密集裂缝,称为劈理。
它经常发育在强烈褶皱的软弱岩层中(例如页岩和片岩)。
它的存在对工程不利。
2.非构造节理:非构造节理是由成岩作用、外动力、重力等非构造运动引起的,可分为原生节理和风化节理。
原生节理是指岩浆岩形成时,由于岩浆冷凝收缩产生张拉应力而引起的断裂面。
这种原生节理常把岩浆岩切割成块状体或柱状体。
风化节理主要发育在岩体靠近地表的部分,分布零乱,没有规律性,岩石多成碎块。
风化节理是在物理风化作用(由于温度变化和裂隙中水的冻结以及盐类的结晶而使岩石表面逐渐产生裂缝而崩解)、化学风化作用(在水溶液、大气以及有机体的化学作用或生物风化作用下引起岩石氧。
断层的分类断层是地球表面上的岩石或土壤在地质运动中发生的断裂。
它们可以是水平、倾斜或垂直的,也可以是横向或纵向的。
断层可以被分为几种不同类型,每种类型都有其独特的特征和影响。
一、按照形态分类1. 直线型断层直线型断层是指沿直线运动并在一个平面内移动的断层。
它们通常在两个板块之间形成,并且可以引起强烈的地震。
2. 斜交型断层斜交型断层是指两个板块之间形成的沿不同角度运动并且在一个平面内移动的断层。
这些类型的断层通常会导致一系列地震和其他地质灾害。
3. 逆冲型断层逆冲型断层是指两个板块之间形成并且其中一个板块上升而另一个板块下降的断层。
这些类型的断层通常会导致山脉和其他地貌特征。
4. 侧错型断层侧错型断层是指两个板块之间形成并且其中一个板块向左或向右移动而另一个板块保持静止的断层。
这些类型的断层通常会导致地震和其他地质灾害。
二、按照发生时间分类1. 活动断层活动断层是指在最近几千年内发生过运动的断层。
这些类型的断层通常会导致地震和其他地质灾害。
2. 静止断层静止断层是指在最近几千年内没有发生过运动的断层。
这些类型的断层通常被认为是不活跃的,但仍可能对周围环境产生影响。
三、按照运动方向分类1. 水平型断层水平型断层是指沿着水平方向移动的断层。
这些类型的断层通常会导致地震和其他地质灾害。
2. 倾斜型断层倾斜型断层是指沿着倾斜方向移动的断层。
这些类型的断层通常会导致山脉和其他地貌特征。
3. 垂直型断层垂直型断层是指沿垂直方向移动的断层。
这些类型的断层通常会产生非常强烈的地震和其他地质灾害。
四、按照板块运动分类1. 裂谷型断层裂谷型断层是指两个板块之间形成的沿着裂谷运动的断层。
这些类型的断层通常会导致火山喷发和其他地质灾害。
2. 转移型断层转移型断层是指两个板块之间形成并且其中一个板块向左或向右移动而另一个板块保持静止的断层。
这些类型的断层通常会导致地震和其他地质灾害。
总之,不同类型的断层在地球表面上产生了不同的影响,对我们了解地球演化过程和预测自然灾害具有重要意义。
断层分类知识点归纳总结一、按照活动性分类1. 活跃断层活跃断层是指在最近几百年内有过明显活动迹象的断层。
这种断层一般处于活动带附近,活动性强,对周边地区的地质构造和地表形态有着显著的影响。
对于这种类型的断层,需要密切关注其活动性,以便及时预测和防范可能发生的地质灾害。
2. 静止断层静止断层是指在最近几百年内没有活动迹象的断层。
这种类型的断层一般处于构造活动性较弱的地区,或者处于处于构造活动周期的非活化期。
对于这种类型的断层,虽然目前没有活动,但是也不能完全排除其潜在的活动性,需要跟踪监测。
二、按照构造形态分类1. 正断层正断层是指两侧岩块相对位移呈现向上的倾向,一般情况下是由于地壳受拉伸作用而形成的。
这种类型的断层在构造扩张区域比较常见,如裂谷带、盆地边缘等地区。
2. 逆断层逆断层是指两侧岩块相对位移呈现向下的倾向,一般情况下是由于地壳受挤压作用而形成的。
这种类型的断层在构造压缩区域比较常见,如山脉、褶皱带等地区。
3. 左行断层左行断层是指两侧岩块相对位移呈现向左的倾向。
这种类型的断层在左行剪切带或者左行走滑带等地质构造中比较常见。
4. 右行断层右行断层是指两侧岩块相对位移呈现向右的倾向。
这种类型的断层在右行剪切带或者右行走滑带等地质构造中比较常见。
三、按照运动形式分类1. 水平断层水平断层是指两侧岩块相对位移呈现水平方向的倾向,一般情况下是由于地壳受扭转作用或者水平挤压作用而形成的。
这种类型的断层在水平挤压带或者走滑带等地质构造中比较常见。
2. 斜交断层斜交断层是指两侧岩块相对位移呈现斜交方向的倾向,一般情况下是由于地壳受多向应力作用而形成的。
这种类型的断层在构造应力交汇带或者多向变形带等地质构造中比较常见。
四、按照形成过程分类1. 拉张断层拉张断层是指由于地壳受拉伸作用而形成的断裂构造,一般情况下呈现岩块下沉的倾向。
这种类型的断层在裂谷带、海拔下降区域等地质构造中比较常见。
2. 挤压断层挤压断层是指由于地壳受挤压作用而形成的断裂构造,一般情况下呈现岩块抬升的倾向。
断层大小分类标准
在地质学和地震学中,"断层"是指地球表面或地下岩石中因构造应力而发生的断裂带。
断层的大小和性质因地理位置和构造环境而异,因此没有一个通用的、普遍适用的分类标准。
然而,下面是一些关于断层大小的一般分类和术语:
1. 微观断层:通常指断层带中的小尺度断裂,可能在岩石中产生微小的位移。
这些断层可能只能在显微镜下看到。
2. 小断层:尺度较大,但位移相对较小的断层。
通常涉及到几米到几十米的位移。
3. 中型断层:具有较大位移,可能涉及数十米到数百米的位移。
这种类型的断层可能对地表造成明显的影响,如断崖、地形抬升或下沉。
4. 大型断层:具有更大的位移,可能涉及数百米到几千米的范围。
这种类型的断层通常会对地质构造和地形产生显著的影响。
5. 巨大断层:通常指位移更大、规模更宏伟的断层。
这类断层可能影响整个板块边界,引发大规模的地震。
例如,太平洋板块和北美板块的交界处的圣安德烈亚斯断层就是一个例子。
在地震学中,还有一个与断层活动相关的术语:
•走滑断层(Strike-Slip Fault):断层沿着地壳的水平方向滑动,水平位移是其主要特征。
例如,圣安德烈亚斯断层是一个典型的走滑断层。
需要注意的是,这些分类和术语可能在不同的地质和地震学文献中有所不同,而具体地质情况也会影响断层的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