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通宝宝泉局铸七分钱版式探讨
- 格式:doc
- 大小:135.00 KB
- 文档页数:3
雍正通宝各钱局铸钱和稀有珍藏版本系统介绍雍正通宝,为清世宗爱新觉罗胤禛的铸币。
康熙61年末,康熙帝驾崩,胤禛继位,次年改元雍正铸造雍正通宝。
雍正时对钱法管制甚严,所以私铸很少,凡私铸者皆处以极刑。
雍正钱制作规整,面文背文规范,铜质精良,是清钱中少而精的品种。
官方记载雍正共有20个铸钱局,分别为户部宝泉局,工部宝源局,云南宝云局,四川宝川局,贵州宝黔局,甘肃宝巩局,河南宝河局,湖南宝南局,浙江宝浙局,安徽宝安局,江西宝昌局,湖北宝武局,山东宝济局,山西宝晋局。
江苏宝苏局,陕西宝陕局,台湾宝台局,广东宝广局,福建宝宝福局,广西宝桂局。
但是从现在发现的雍正钱来看,却只有15个铸钱局,少了台,陕,福,桂,广五个局。
这种资料上记载有发行过雍正钱,而却不见实物的事情,其中有什么卯窍,不得而知。
各局稀少度雍正实物15局之中又以南,川局最少。
其次是武,昌,济,河局其次。
在然后是苏,浙,安,黔,巩,晋局相对稍少。
最长见的就是泉,源,云局。
现在一一介绍这15个铸局和钱币的情况,不足之处还请广大泉友指正。
雍正十五局之宝南局宝南局:雍正通宝里的龙头品种,雍正七年(1729)开局于湖南长沙府。
十年(1732)停铸。
宝南局因其稀少,价高,所以细分版别的人不多,多以品相论价,品差的几百都不好出,极品的上万都有人要。
南局铸造不怎么好,所见多字口有缺陷,因其是雍正各局中存世最少的,所以好品难得,深受广大泉友的追捧。
宝川局:仅次于宝南局的品种。
雍正十年(1732)开局于成都府.因四川地区不怎么产铜,所以宝川局多用花铜铸造,所见铜质多泛红,铸造差,字口多不精整。
因其存世少故价格稍高。
极品者难求。
极品的可以达到两千多一枚,差品三四百都无人问津。
宝川局分版别的泉友也少,一般都是留一二品做品种而已。
宝武局:雍正七年(1729)开局于武昌府.十一年(1733)停铸。
宝武局存世甚少,有方头通和角头通的区别。
其中以角头通为少见。
宝武局极品的千元以上,差品的也少有人要,毕竟现在都是以品相为主宝昌局:雍正年间铸造于南昌府(因为宝昌局关于钱局的资料不好找,没找到,所以不知其具体开铸时间,请有资料的泉友不佞补充)宝昌局也不多见,偶尔有极品出现也能卖到上千,属于热销品宝济局:雍正七年(1729)开局于济南府。
梁炳立随着古钱币收藏热的兴起,珍稀古钱的数量越来越少,价格越来越高,以至一般收藏者望尘莫及。
记得三年前,编者就曾撰文《中档钱币的增值潜力》,列举数种当时价格尚且不高的古钱,果然为其言中。
现今“货布”等古钱价格已翻了数番,过去常见品齐“三字刀”价格涨了10多倍。
随着古钱收藏热的不断升温,中低档钱中的“对钱”、“套子钱”、“版别钱”也必然成为新的收藏热点与发展趋势。
“康熙通宝”为常见清钱,过去人们以搜集到全国各省20种不同铸局的钱为目标(“同福宁东江,宣原苏蓟昌,南河临广渐,台桂陕云漳”),而其外“巩”、“西”等极难见真品,这种集藏方法当称之为面较广的一类。
而本文作者却另辟蹊径,专门收集江西省局的不同版别,居然搜集到近40种不同的宝昌局康熙钱。
当然,这些是否都能构成严格意义上的“版别”,还可探讨。
但这种精神,这种“细化”的方向,应当是很有意义的。
爱新觉罗·玄烨(1654-1722年),清朝顺治皇帝第三子。
顺治十八年(1661年),J帧治皇帝驾崩,8岁的玄烨即位,次年改元康熙。
康熙六年(1667年),14岁的康熙皇帝开始“躬亲大政”,他智擒鳌拜,真正掌握了国家大权,干出了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
康熙皇帝励精图治,采取了奖励垦荒、兴修水利、轻徭薄赋、惩治贪污等一系列有利于恢复和发展社会经济的措施,取得了很大的成效,国家的财政收入大为好转,国库充裕,整个国家出现了安定繁荣的局面,历史上著名的康乾盛世自此发端。
设置钱局,开铸钱币,是国家金融之大事。
清代没局铸钱,系由户部根据政治、经济形势发展的需要,代表朝廷题准设置,铸币机构常设在国都、省会所在地,所需原料均从外地运入。
顺治四年(1647年),清政府准许江西省开局铸钱。
康熙元年(1662年),颁行“康熙通宝”钱,因产铜有限,各省局停止铸钱,只保留户部宝泉局和江苏江宁局照旧设炉铸钱。
康熙六年(1667年),户部题准,复开各省炉座,并添设苏州、巩、昌等处铸局,照式铸字。
康熙通宝是清朝康熙年间(1662-1722年)的货币,是中国历史上使用时间最长的货币之一。
宝泉版别是指康熙通宝货币中,不同铸造厂、不同铸造时间所铸造的不同版本,每种版别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收藏价值。
康熙通宝宝泉版别的详解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版别分类:根据铸造、铸造时间、铸造工艺等因素,将康熙通宝货币分为多个版别,如北京版、南京版、四川版等。
版别特点:每个版别都有其特有的特点和区别,如北京版的文字笔画清晰,南京版的字体较细,四川版的铸造工艺精细等。
收藏价值:版别稀有程度和铸造质量是影响康熙通宝收藏价值的重要因素,一些版别因为数量稀少或者铸造质量高超而备受收收藏者追捧。
鉴定方法:鉴定康熙通宝版别需要注意细节,如文字的笔画、位置、大小、连笔等特征,同时也需要关注铸造工艺、材质等方面的特点。
梁炳立随着古钱币收藏热的兴起,珍稀古钱的数量越来越少,价格越来越高,以至一般收藏者望尘莫及。
记得三年前,编者就曾撰文《中档钱币的增值潜力》,列举数种当时价格尚且不高的古钱,果然为其言中。
现今“货布”等古钱价格已翻了数番,过去常见品齐“三字刀”价格涨了10多倍。
随着古钱收藏热的不断升温,中低档钱中的“对钱”、“套子钱”、“版别钱”也必然成为新的收藏热点与发展趋势。
“康熙通宝”为常见清钱,过去人们以搜集到全国各省20种不同铸局的钱为目标(“同福宁东江,宣原苏蓟昌,南河临广渐,台桂陕云漳”),而其外“巩”、“西”等极难见真品,这种集藏方法当称之为面较广的一类。
而本文作者却另辟蹊径,专门收集江西省局的不同版别,居然搜集到近40种不同的宝昌局康熙钱。
当然,这些是否都能构成严格意义上的“版别”,还可探讨。
但这种精神,这种“细化”的方向,应当是很有意义的。
爱新觉罗·玄烨(1654-1722年),清朝顺治皇帝第三子。
顺治十八年(1661年),J帧治皇帝驾崩,8岁的玄烨即位,次年改元康熙。
康熙六年(1667年),14岁的康熙皇帝开始“躬亲大政”,他智擒鳌拜,真正掌握了国家大权,干出了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
康熙皇帝励精图治,采取了奖励垦荒、兴修水利、轻徭薄赋、惩治贪污等一系列有利于恢复和发展社会经济的措施,取得了很大的成效,国家的财政收入大为好转,国库充裕,整个国家出现了安定繁荣的局面,历史上著名的康乾盛世自此发端。
设置钱局,开铸钱币,是国家金融之大事。
清代没局铸钱,系由户部根据政治、经济形势发展的需要,代表朝廷题准设置,铸币机构常设在国都、省会所在地,所需原料均从外地运入。
顺治四年(1647年),清政府准许江西省开局铸钱。
康熙元年(1662年),颁行“康熙通宝”钱,因产铜有限,各省局停止铸钱,只保留户部宝泉局和江苏江宁局照旧设炉铸钱。
康熙六年(1667年),户部题准,复开各省炉座,并添设苏州、巩、昌等处铸局,照式铸字。
康熙手类钱系统整理手类钱一词最早出于日谱,在宋版中普遍应用。
手类的意思大家都知道也不再需要在这多做解释了。
也可理解为错配钱的一种。
康熙版别之所以有趣,不仅仅在于它的铸造时间之长久。
版别之浩渺,种类之庞杂,其实深入体会之,更能发现其各局之联系和版式间的微妙演变。
康熙手类钱的数量应该在清钱里是最多的。
而且每年还不断有新的成员发现并加入到这个大家族里。
就因为这样,问手类钱到底有多少类可能还能算出。
若问其到底有多少种?那么大家得一起来做下这个课题了。
下面这个表是我初步列了下,肯定有漏处。
望大家一起讨论补充,也算为大家共同爱好的康熙版别研究做一份贡献。
浙手同同局目前就见这两个版感觉苏手比浙手要少点,品好的特别难得。
福建福州府局河手福(张伟兄藏品)福局还是个比较有玩头的局特别小福类的版变化相当多样生辰钱就不说了,能得一枚就足矣小福双点通的版大小加一起也有十多枚,想收集齐全也非常有难度。
福局正宗手类钱貌似就这个版,还有种单点昌手福觉得不怎么开门就不录入了。
河手福相当稀少!目前网上应该在5枚以内的东西,山东临清府局东手临(xiaoyu456兄藏品)东手临顺治背版(白沙出品 xiaoyu456旧藏现狮子第八收藏)原手临临局的手类也不多但是都非常难找~市面出现的都是双点类东手临较多,单点的标准东手这两个版也就一个二见,一个首见的东西。
可谓是手类钱里可遇不可求的版。
山东济南府局本手东昌手东河手东苏手东泉手东泉手东(降通异书背小字版)泉手东(中字版)张伟兄藏品泉手东背大字张伟兄藏品泉手东(逆背固定版)邢泉兄藏品临手东(土尔宝版)临手东(王尔宝版)临手东(顺治背版)康熙是个宝兄藏品双点通东的名号一直在江湖中是那么的响当当~ 就算很多不玩康熙的人都知道双点通东是好东西。
故这类钱就很难再通货里捡漏了,在个人印象里在初玩时还捡过苏手东和昌手东(东手类里就这个和河手是单点的)其他版还真没捡漏过。
呵呵~ 因为名气比较响所以在版别钱不怎么景气的年代,双点通东的价格还是坚挺!江西南昌府局问起那里的通货里出康熙好版最多? 估计大部分声音会说是江西。
清“康熙通宝”钱五品解析作者:习刚峰章国任来源:《中国民族博览》2018年第08期【摘要】本文对新余出土的“康熙通宝”钱五品的历史、沿革资料进行了收集、归纳和整理,通过实物解析,为研究“康熙通宝”正品流通币和非流通币压胜钱的区别、官炉钱与私铸钱的识别、罗汉钱与流通币的鉴定、宫廷钱与流通币的比较,提供具有价值性的实物考证。
【关键词】康熙通宝;五品;实证【中图分类号】K875.6 【文献标识码】清康熙皇帝为了适应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的需要,达到维护统治的目的,对铸造钱币极为重视。
即位以后,便铸造“康熙通宝”钱币,并令将铸成之样钱,颁发各省局,依式铸造。
康熙年间(1662—1722)时间长达61年。
“康熙十五年(1676年)二万一千一百二十六万五千三百六十有奇”,为康熙年间铸钱最少的一年。
“康熙五十九年(1720年)四万五千七百三十二万五千八百有奇”,为康熙年间铸钱最多的一年。
康熙元年(1662年)至二十二年(1683年),沿顺治十四年(1657年)法定,每文重一钱四分,二十三年(1684年)改为每文重一钱,四十一年(1702年)又改为一钱四分。
连罗汉钱、花钱在内,康熙时期钱币有大小之分。
工部宝源局、户部宝泉局为康熙官炉钱局,沿袭“顺治通宝”(背满文)钱币版式,鼓铸“康熙通宝”钱币。
又增铸钱币版式,钱背改为满、汉文,即汉文为江、同、宁、东、宣、原、苏、昌、南、河、临、广、浙、台、桂、陕、福、云、漳等二十一种,皆为下属省铸钱局名。
可是,“康熙通宝”当时铸造的历史背景却不是很理想。
早在顺治年间“各省开炉大多铸造不精,以致奸民乘机盗铸,钱愈多,而愈贱,私钱公行,官钱壅滞,官民两受其病。
”这种私铸劣钱之风,一直延续到康熙年间。
康熙皇帝虽三令五申,严刑峻法,命官查处私铸劣钱;禁止私铸铜钱,改铸铜器与私铸同罪等措施,亦无济于事。
如本文后面所谈到的私铸罗汉小钱,就是一例。
新余出土的“康熙通宝”五品,分官铸、私铸二类。
康熙版别钱收藏入门(藏识篇)-集藏天地康熙版别钱收藏入门(藏识篇)康熙——中国执政时间最长的皇帝,康熙钱自然成为华夏之长寿币,喜欢和偏爱康熙古钱版别研究的收藏爱好者特别多,为了初涉藏河的朋友了解并喜欢上康版,在下特精心搜集了一些康版研究的成果以嗜读者。
以下是转载网友别向我开炮的文章:清康熙皇帝在位六十一年,因为当时社会政治比较稳定,经济发展很快。
商品交换、货币经济也非常发达,所以康熙朝的钱币铸造得非常精美,大都很规整,钱型厚重,文字美观大方,而且铸量极大,存世非常丰富。
康熙元年(1662年)清政府下令停铸上代“顺治通宝”钱,而改铸“康熙通宝”钱。
纵观康熙一朝,在全国共开设铸钱局二十四处。
由于受当时冶铸工本和钱币私铸等问题的影响,每一文康熙钱曾分别重一钱四分、一钱、七分,这样一来便产生了我们今天见到的大、中、小三种不同重量的“康熙通宝”钱。
康熙钱的背文除工部、户部所设的宝泉、宝源两局所铸均为满文外,其它外地各钱局鼓铸的通宝钱,其背文左为满文纪地,右为相应的汉字纪地。
后人为收藏和研究方便,将满汉文纪地的局名编在一起,形成了一首押韵、顺口的康熙钱“背文诗”。
诗云:同福临东江,宣原苏蓟昌。
南河宁广浙,台桂陕云漳。
后来还出现了“巩”字(甘肃巩昌局),又有人说还有“密”、“川”、“贵”、“西”等钱局的康熙钱。
但是至今我们仅见有“巩”、“西”两字,其它尚未见到实物,目前对此还有一定的争议。
康熙通宝还有俗称的罗汉钱,相传是年羹尧熔黄金罗汉所铸,色泽呈金黄色,康熙的熙字较通俗写法少一竖。
其中还有背大清及龙凤纹饰的宫钱。
另有福建宝福局于康熙60大寿时起铸有背穿干支的贺寿钱,每年一品,直至1722年康熙帝晏驾,一共十年,共得十品,存世罕见。
明清时期,晋商和山西票号的崛起,著称中外。
尤其清朝时期票号的发达,以至于山西民间流传至今仍有大量清朝古钱。
据传还有清朝山西曾有许多铸钱工匠在京城钱局工作,由于种种原因带回到山西大批漂亮的钱币。
顺治康熙雍正乾隆嘉庆五种通宝价值倍增关于我们定期推送行业资讯,提供艺术品拍卖,展览展销,鉴定销售,策划出版,市场评估等诸多优质服务,专业的鉴定评估、重服务的行业人!关注我们准没错!财富热线:135****5357顺治通宝顺治通宝是清世祖顺治年间(1644-1661年)所铸钱。
顺治元年,在北京于工部、户部开设宝源局、宝泉局铸币,后随着天下统一,在各地开设钱局,钱币上用楷书写着“顺治通宝”。
顺治通宝的成分红铜七成,白铜三成。
一千铜钱称为一串。
顺治通宝重初定位每文一钱,后改为一钱二分、一钱四分、一钱二分五。
顺治通宝的币型未能统一,按照背文可分为五种,也就是“顺治五式”。
最近成交价如下:顺治通宝----295.0000--2015-10-4顺治通宝----260.0000--2015-8-26顺治通宝----267.0000--2015-9-17顺治通宝----235.0000--2015-7-23顺治通宝----189.0000--2015-7-12顺治通宝----147.0000--2015-5-16顺治通宝----130.0000--2015-4-4•康熙通宝康熙通宝,清代钱币。
铸于清圣祖康熙年间(1662~1722年)。
钱径2.5-2.7厘米,重3.8-5.5克。
钱面文字“康熙通宝”以楷书书写,从上而下而右而左直读。
康熙通宝按照背面文字可以分成两大类:一类是仿'顺治四式'的满文钱。
钱背满文'宝泉'、'宝源'左读,是户、工两部所造。
另外一类是仿'顺治五式'满汉文钱。
最近成交价如下:康熙通宝----236.0000--2015-9-4康熙通宝----204.0000--2015-5-26康熙通宝----190.0000--2015-10-17康熙通宝----176.0000--2015-9-23康熙通宝----132.0000--2015-9-12康熙通宝----89.0000--2015-7-16•雍正通宝雍正通宝始铸于雍正元年(1723年),雍正通宝,是顺治、康熙后的第三代清钱币,相对数量最少、版式最简的一种制钱,但是由于其规范、精整,个别局铸的雍正通宝一般直径竟在28毫米左右,开创了小平钱币的先河,文字也空前的工整和统一,一直为钱币收藏爱好者所珍爱。
古钱币收藏必备知识点系统讲解清朝入关后的钱币——康熙通宝康熙通宝(一)在古泉界,提到那种钱币最受欢迎、知名度和认知度最高,每个人可能都有自己的看法,我认为非康熙通宝莫属。
因为,收藏古钱币的人,几乎没有不玩康熙通宝的。
清圣祖康熙皇帝爱新觉罗·玄烨(1654--1722年,69岁),顺治皇帝第三子,清入关后第二位皇帝。
他平定了三藩叛乱,收复了台湾,驱逐了沙俄势力,又平息蒙藏地区动乱,加强了多民族国家的稳定和统一。
在经济和文化建设上,康熙也创下对后世产生积极影响的重大业绩,开创了中国封建社会最后一个盛世----康乾盛世。
通宝”以楷书书写,从上而下而右而左直读。
我个人比较喜欢康熙通宝,因此对康熙通宝关注会稍微多一些。
我查过康熙通宝的存世量,正清康熙皇帝在位61年,期间社会稳定,经济发达,货币发行量很大。
清张廷玉等编著的《清朝文献通考》曰:"康熙元年(1622年)颁行‘康熙通宝’,因产铜有限,停,工部差人办铜,统由各关差购送……是年铸钱二亿九千七百八十九万六千三百八十。
"可见康熙元年铜料缺乏,但是也铸了近3亿枚铜钱。
据史料统计康熙年间每年铸钱量一般有3亿至5亿枚。
也就是说康熙在位61年里,初步估算国家铸造康熙通宝超过200亿枚,可谓铸期之长、存世之丰,这是历史仅有。
但真么有那么多康熙通宝存世吗?答案肯定是否定的,康熙皇帝始铸康熙通宝,重量达到1钱4分,也就是大概5.3克左右,钱币厚重、美观、大方。
但是,铜在古代一直是战略资源,国家整体很稀缺。
那里有利润,那里就有投机倒把,古来如此。
当时,百姓把国家铸造的康熙通宝钱币用来制作纽扣或者其他铜制用品,存在着毁坏钱币的风潮。
导致了市场上流通的康熙通宝锐减。
因为百姓私自毁坏钱币,加强国家铸造1钱4分重的康熙通宝一直处在亏损状态,所以,在康熙22年开始对钱币减重,开始铸造七分康熙,就是重量是以前康熙通宝大钱重量的一半,当然钱币直径也小了很多,导致了现在市场上七分康熙的大量存在。
清代宝泉局所铸清代每逢新君登基更改年号,各钱局将要开炉鼓铸新年号钱时,为郑重其事,先以上等铜料精铸一批带有纪念性质的大钱,这些钱即所谓的“开炉钱”。
康熙重宝背宝泉龙凤纹开炉钱,钱体厚重,钱文深峻,肉质细腻,穿郭修治精整。
其正面钱文为宋体“康熙重宝”,显然这是为了与一般制钱加以区别。
钱背饰以龙凤纹,龙居右昂首而升,凤居左俯首向下,穿上下各有一菱花圈,内书“宝泉”二字。
凤纹的舒展流畅与龙纹的凶猛有力相映成趣,造型简洁生动。
此钱因其“熙”字无左竖画,写法与罗汉钱相同,铜色亦近,且皆出“宝泉”钱局,故有人疑其与罗汉钱同为康熙六十年(1721年)宝泉局所铸之万寿钱。
清人鲍康在《大泉图录》一书中对此钱已有明确记载,但将其归为“包袱坠、挂灯、上梁”诸宫钱之属。
此钱形制与宫中造办处所制之宫钱明显不同,且此类钱流散民间甚多,如为宫禁中物,断不至此。
至民国时期,泉学大家马定祥更经翔实考证,将其与乾隆重宝、通宝背宝泉龙凤钱、嘉庆通宝背龙凤纹钱,均确定为当时钱局所铸的开炉钱。
并在丁福保所著《历代古钱图说》中批注:“另有康熙背满文宝泉、汉文宝泉两字及背有龙凤纹、双龙纹之开炉大钱。
”细观乾隆背宝泉龙凤钱背纹,具有康熙朝龙纹的典型特征,神态威严、凶猛,龙身多以网格纹为饰,龙爪五趾相靠如风车状,仍然保留着浓厚的前朝遗风。
乾隆时龙纹则体现出强烈的时代特征,神态由威严渐趋和善,后脑丰满,身躯壮硕,动态也趋和缓;与康熙时简洁的造型不同,开始以繁复的线条表现鳞、须等细节,龙鳞呈清晰规则的鱼鳞状,龙爪的拇趾与食趾相距较大,形似鸡爪,趾甲显得细小,失掉了龙爪的犀利感,给人以有形无力之感。
这些不同变化在瓷器、织绣等其他文物上也已得到充分展现和印证。
钱局在正式开炉之时都需祭拜神祗,所以乾隆以前的开炉大钱往往带有龙凤等吉祥图案,以求迎福纳祥。
开炉大钱因属初铸试样,具有特殊的纪念意义,加之存世稀少,精美逾常,向来为泉家珍视,其历史价值、收藏价值不言而喻。
康熙通宝宝泉局铸七分钱版式探讨清朝康熙通宝背满文宝泉小制钱,俗称“七分钱”。
康熙四十一年(公元1702年),户部宝泉局始铸,每文重七分(重约合2.6克、直径23毫米左右),与大制钱每文重一钱四分(重约合5.2克)相并行使。
小制钱铸量较大,版式较多,若按“通”字头分,大体可分为角头通、工头通、方头通、花头通等几类。
这几类的小版式很多,本人就现有的品种提供大家探讨,命名不妥的请指正。
(实物数据单位:毫米)一、角头通类:通字头第二笔为斜点1、大满宝径23.22、小满宝窄康径22.93、小满宝阔康径23.24、长满宝宝下星径23.25、直走通径23.56、直走通断撇熙径23.57、大字窄缘径23.28、大字宽缘径23.5二、工头通类:通字头第二笔横出头1、大字阔泉径232、大字窄泉径233、大字长泉径234、大字横点熙径235、大字长尾泉径236、小字长泉径22.57、小字短泉径21.8三、沉头通类:通字头第二笔省略1、长足大宝窄头通径23.82、长足小宝宽头通径24.53、长足小宝小通径224、长足长宝径23.55、短足宝大康径236、短足宝小康径22.87、短足宝窄康径22.8四、方头通类:通字头第二笔横不出头1、大字径24.52、小字径23.5五、翘头通类:通字头第一笔左翘起1、大头通径232、小头通径233、阔头通径23康熙通宝钱的收藏热近年来方兴未艾,由于钱币精美、工整、规范、统一深得收藏爱好者喜爱,康熙通宝是清康熙年铸造发行的孔方制钱。
康熙皇帝自幼临朝共在位60多年,不仅清除了障碍巩固了清皇权,而且励精图治创造了清“盛世”,在铸币方面更加保持了“制钱”的统一标准,直接规范了“制钱”在20几个钱局的统一规格,大小、重量、字体及铜质等。
其中可以组成20局组的套钱,足以令初涉泉藏的爱好者寻觅、归集和赏玩;康熙通宝鲜有伪劣品,偶有点滴区别便是极罕的稀有版别,倘若深入在稀少的一些版别里寻觅,也是可以获得人无我有、人有我精的乐趣。
宝泉局和宝源局的历史
今天我们讲一下清代最常说的两个局,宝泉局和宝源局的历史。
首先咱们要先说宝源局,因为宝源局建立的时间更长一些,宝源局之前我们讲过是朱元璋在应天府,也就是现在的南京设立的宝源局,当时的时间是至正21年也就是1361年,当时宝源局铸造大中通宝和小平钱。
在明成祖迁都北京以后,才设立了我们现在说的北京宝源局,北京宝源局隶属于工部,它铸造的钱币主要是提供给工部所管的各项工程使用,也就是它主要不为民用,而为国用,宝源局是什么时候退出历史舞台的呢?它是在光绪31年也就是1905年宝源局被裁撤,从1361年开始到1905年结束宝源局持续了大概500多年的历史。
再说宝泉局,宝泉局其实比宝源局设立的时间要晚不少,当然我指的晚是指北京的宝泉局,在至正24年也就是1364年,1361年设立的宝源局,1364年宝泉局是首先在江西设立,也是朱元璋,铸造大中通宝的记币,记值钱。
1368年洪武元年的时候,宝泉局设立在各个省去铸造钱币,清代所说的宝泉局它是在明熹宗天启二年,也就是1622年在北京才正式设立,宝泉局持续的时间可以说不算很长,我指的是北京的宝泉局,它主要铸造的钱币和宝源局不一样,之前我们说的宝源局是给工部管理的各项工程所使用,宝泉局无可厚非就是为人民群众所铸造钱币,在宣统二年1910年宝泉局彻底退出了历史舞台,也就是被裁撤了。
道光钱浅谈之一:宝泉局的版式发展道光钱存世量非常大,做好版式的分类,是进一步研究道光钱的重要依据。
在这里简单谈谈我个人对于宝泉局道光钱分类的想法。
按目前有人提出的嘉庆宝泉局5个厂的分类猜想,再结合道光宝泉局所发现的实物比较,道光宝泉局小平钱目前所见的可以分为4个厂。
另外按嘉庆宝泉局分类品种来看,类似于嘉庆宝泉局二厂的“八足贝,双点角头通,满文不出头宝”属于应有而未见之物,此厂在嘉庆时期的铸量就很少,到了道光时期或许已经停铸了。
当然,至于道光时期是否存在过这个分厂,目前还是不能随便下定论的。
对于4个厂的分类,其目的是为了更好研究所有道光宝泉局版式钱。
具体4厂版式分类如下:一厂:八足贝,双点方头通。
二厂:连足贝,双点角头通三厂:八足贝,双点角头通,满文出头宝四厂:八足贝,单点角头通以上4个厂的排列顺序,主要是从铸造数量上来考虑的,整体来说,一厂、二厂铸量比三厂、四厂要多。
这4个分厂,共同经历了道光宝泉局铸钱的“早、中、晚”三个时期。
很多版式,这4个厂都是相互统一的。
由于道光宝泉局钱的版式十分复杂,不可能全部一一列举出来,下面从这三个时期入手,初步了解一下道光宝泉局版式的发展路线。
一、早期早期的宝泉局道光继承了嘉庆时期宝泉局的部分风格。
文字宽阔,有人称“方开字”,“光”字大而正,满文也宽阔。
大体直径在24.5MM左右,偶有过26MM者,比较稀罕。
宝泉局4个厂均有铸造,这个时期也是版别变化最少的时期。
从版别上来看,主要有两大类:正字折足通和正字正足通。
见下图:(附图1)1、正字折足通,“通”字走底有一折,4个厂均统一铸造。
(附图2、3)一般直径在23.5MM—25MM之间。
这类钱的“通”字和常见嘉庆钱是一致的,应该是早期嘉庆的直接改范钱,可以清楚的看出嘉庆向道光过渡的一个过程。
这类钱的版式基本无变化,其中第四厂单点角头通的直径变化比较大,偶见有过25MM者,不多见。
(附图4)折足通是泉局道光早期所特有的,到中、晚期之后再也没有出现过。
宝泉局”雍正通宝”大样钱雍正通宝铸于清世宗雍正年间(1723-1735年),世宗在位13年。
据史书记载:雍正通宝制钱是康熙六十一年(1722)八月世宗接位,户部议定各省只准设一个钱局,并统一将各钱局名称改以“宝”字为首,次用本省一字简称,全满文。
次年(1723)始铸“雍正通宝”宝泉局。
雍正钱铸量少于康熙,背文一律宋用满文纪局,当时因铜源紧缺,铜价人工上涨,铸钱赔本,亏损严重,当然无法多铸。
因此,铸钱受到限制,除宝泉、宝源、宝云局长年铸造制钱外,其他诸局,有的停铸或合并,有的时铸时停,铸量明显减少。
凡喜爱古钱收藏者都知道清代钱币中雍正朝制较少,尤以增加收藏者难度,但其制钱“规整量足”。
雍正钱始铸一直保持钱径在27.5毫米左右,钱体重量为一钱四分(5.18克)。
到后期即雍正十一年改轻钱重为一钱二分(4.44克)。
从流通中基本没有掺杂及薄小私铸,是因当时社会经济比较稳定,法令又严,违禁自少。
又从雍正钱传世实物考证来看,雍正钱是清代加朝制钱中确属于小而精地位。
笔者经多年古钱币收藏,尤喜专题收藏雍正朝一代制钱,现已集齐15个钱局的雍正通宝钱(见《钱币》报,07年7月上半月,第13期B4)。
对雍正朝各铸钱局的不同版式更是情有独钟。
现特捧出收藏中较少见的宝泉局“雍正通宝”大样钱(见照张),以给钱界朋友共赏。
宝泉局雍正通宝:钱径29.5、穿5.5、厚1.6毫米,重6.35克。
传世品,铜色纯黄,铜质细腻,地张平整,钱文笔划之间均匀,并无任何沾速,字口清晰较深,制作规整,表面光洁磨损自然,文字气息流畅,具备样钱特征。
由于此品超行用品1毫米,超重1.16克。
据孙促汇《清代早期钱制中的几个问题》(《陕西金融,钱币专辑(16)》1991年清代钱币和近代纸币研究专辑)所说:“惟供用内廷者为样钱,样钱有重1斤,清代一斤约6百克,内廷用钱枚重6克左右。
今见顺治通宝背上福字或背满汉文福字的大型钱,直径达29毫米,重6克以上。
这很可能就是顺治年间宫内所用之钱。
康熙通宝常见版别大全玩康熙的老玩家都知道后人为收藏和研究方便,将满汉文纪地的局名编在一起,形成了一首押韵、顺口的康熙钱“背文诗” 康熙通宝有首背文诗,诗云:同福临东江,宣原苏蓟昌。
南河宁广浙,台桂陕云漳。
这首诗将“康熙通宝”钱背满汉文的二十局都囊括其中。
所以有人将康熙的这套钱称为“诗文二十品”。
后来还出现了“巩”字(甘肃巩昌局),又有人说还有“密”、“川”、“贵”、“西”等钱局的康熙钱。
但是至今我们仅见有“巩”、“西”两字,其它尚未见到实物,目前对此还有一定的争议。
康熙元年(1662年)清政府下令停上代“顺治通宝”钱,而改铸“康熙通宝”钱,并规定以后凡是嗣位改元,所铸钱制皆如此例。
纵观康熙一朝,在全国共开设铸钱局二十四处。
由于受当时冶铸工本和钱币私铸等问题的影响,每一文康熙钱曾分别重一钱四分、一钱、七分,这样一来便产生了我们今天见到的大、中、小三种不同重量的“康熙通宝”钱。
康熙钱的背文除工部、户部所设的宝泉、宝源两局所铸均为满文外,其它外地各钱局鼓铸的通宝钱,其背文左为满文纪地,右为相应的汉字纪地。
本文初略的整理出66个常见版别如下图:康熙通宝背东康熙通宝背满汉文苏康熙通宝背同康熙通宝宝泉局双点通康熙通宝折二背桂康熙通宝背云康熙通宝背星康熙通宝背干支福康熙通宝背满汉同康熙通宝背宁康熙通宝背满汉浙康熙通宝背小云康熙通宝背后福康熙通宝背下星康熙通宝山东临清局康熙通宝背满汉宁康熙通宝背同溜银康熙通宝背广红铜康熙通宝背蓟康熙通宝背西康熙通宝背福康熙通宝背广康熙通宝背宣、东康熙通宝背广局康熙通宝背宣康熙通宝宝东局康熙通宝背满汉文台康熙通宝背满汉漳康熙通宝背昌三角通并足宝康熙通宝宝泉局康熙通宝背太平天下花钱康熙通宝背大清康熙通宝背南康熙通宝背原折二康熙通宝背台康熙通宝背漳康熙通宝背大福康熙通宝背彰康熙通宝背苏康熙通宝背大福折二康熙通宝原局当十型开炉钱康熙通宝南局背星月康熙通宝背云龙凤康熙通宝背陕康熙通宝背河康熙通宝背桂康熙通宝背字康熙通宝背浙康熙通宝宝济局背福满汉文套子钱康熙通宝背康熙通宝背巩康熙通宝背小福康熙通宝背四决异书康熙通宝背女福花钱康熙通宝背昌康熙通宝背原康熙通宝背小南康熙通宝背太官康熙通宝背台背福康熙通宝背江康熙通宝背林康熙通宝背大台的康熙通宝背满汉文蓟康熙通宝背东双点通康熙通宝背面错康熙通宝背临。
辨识清钱中的“源手泉”和“泉手源”!古泉小玩家古钱分面与背,现实中偶然会发现一些面背配错的情况,往往很珍稀,在拍卖及其他交易中会有很高的价格。
比如,清钱中的“源手泉”和“泉手源”。
1644年清军入关后,在户部和工部设立宝泉和宝源两个中央造币厂,铸造了清代历朝(宣统时期源局除外)钱币。
户部掌管全国疆土、田地、户籍、赋税、俸饷及财政、铸钱等民生大事,下设铸钱局为宝泉局。
宝泉局是当时全国钱币铸造最多的钱局。
户部宝泉局在原东四牌楼街之北,雍正时因鼓铸数量增加,于是分为四厂,均在北京东城区内。
宝泉局所铸铜钱缴户部库,这些制钱与银按一定的比例搭配,用作京师官员的俸禄和八旗兵营的军饷。
宝泉局东作厂旧址工部是管理全国工程事务的机关,下设钱局为宝源局。
宝源局在清代隶属于工部钱法堂,为宝泉局的辅助机构,所铸的钱运往工部的节慎库,以备给发各工之用,比如用于工事或者修建军库,有多余的就搭发兵饷、供京官的俸禄等。
由于宝源局为宝泉局的辅助机构,所以历朝宝泉局的铸币量要多于宝源局。
清代宝源局旧址在东城区外交部街丁31号的清外务部迎宾馆。
宝源局旧址“手”一词源自日本。
最早是瓷器的术语,中国明代正统、景泰、天顺至正德这一段时期内盛行的以流云为背景、人物故事为主题的青花瓷器,日本陶瓷界称之为“云堂手”。
后来延伸成为钱币术语,比如清钱中的“源手泉”就是面文是宝源局风格,背文为满文宝泉,“泉手源”亦反之。
清钱中,顺治钱早期仿照明钱铸造,到顺治十七年(1660年),宝泉宝源局开始铸造背满文式,也就是顺治五式的最后一式,成为了以后清钱铸造的范本。
顺治宝泉宝源本手顺治宝泉局统一为方头通,宝源局为角头通,可能由于顺治时期钱法严厉,没有发现源手泉或泉手源的现象。
顺治以后,各朝代均见泉源局面文借用的现象,现就一些大家认可度比较高的一些泉源局手类说明一下。
康熙源手泉:宝字为开足贝,为源局特征,背满文宝泉故命源手泉,张伟先生主编的《康熙钱币图谱通考》评为五级(十级制),存世量不多,另此类有泉手源,面文宝字为连足贝,比较常见。
康熙通宝宝泉局铸七分钱版式探讨
清朝康熙通宝背满文宝泉小制钱,俗称“七分钱”。
康熙四十一年(公元1702年),户部宝泉局始铸,每文重七分(重约合2.6克、直径23毫米左右),与大制钱每文重一钱四分(重约合5.2克)相并行使。
小制钱铸量较大,版式较多,若按“通”字头分,大体可分为角头通、工头通、方头通、花头通等几类。
这几类的小版式很多,本人就现有的品种提供大家探讨,命名不妥的请指正。
(实物数据单位:毫米)
一、角头通类:通字头第二笔为斜点
1、大满宝径23.2
2、小满宝窄康径22.9
3、小满宝阔康径23.2
4、长满宝宝下星径23.2
5、直走通径23.5
6、直走通断撇熙径23.5
7、大字窄缘径23.2
8、大字宽缘径23.5
二、工头通类:通字头第二笔横出头
1、大字阔泉径23
2、大字窄泉径23
3、大字长泉径23
4、大字横点熙径23
5、大字长尾泉径23
6、小字长泉径22.5
7、小字短泉径21.8
三、沉头通类:通字头第二笔省略
1、长足大宝窄头通径23.8
2、长足小宝宽头通径24.5
3、长足小宝小通径22
4、长足长宝径23.5
5、短足宝大康径23
6、短足宝小康径22.8
7、短足宝窄康径22.8
四、方头通类:通字头第二笔横不出头
1、大字径24.5
2、小字径23.5
五、翘头通类:通字头第一笔左翘起
1、大头通径23
2、小头通径23
3、阔头通径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