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上册数学习题课件-2 “以一当二”的条形统计图 ppt人教新课标(共8页)
- 格式:pptx
- 大小:568.62 KB
- 文档页数:9
四年级(上册)数学第七章:条形统计图学校: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一、选择题(本题共计 10 小题,每题 2 分,共计20分,)1. 一个圆形花坛内种了三种花(如图),用条形表示各种花占地面积的关系应该是()A. B. C. D.2. 爷爷在菜园里种了三种菜(如图),用条形表示各种菜占地面积的关系应该是图()A. B. C. D.3. 某地去年最后四个月的降水量如图,这个地方在这四个月里每月平均降水量()毫米。
A.147B.98C.96D.864. 条形统计图可以通过条形的()看出数量的多和少。
A.长短B.宽窄C.颜色5. 如图是某校四年级学生体育成绩统计图。
根据统计图,下面()的说法是错误的。
A.一格表示60人B.B等人数最多,占总人数的一半C.A等人数比C等人数少30人6. 如图是某一物体在不同时刻影子长度的统计图,下午一点半时这个物体影子长度大约是()厘米。
A.80B.135C.1607. 小明调查了一些同学最喜欢的运动项目是什么,把他收集的数据记录在下面的表内()如果用红条表示男生,黄条表示女生,下面哪幅图是小明调查的结果?A.B.C.D.8. 如图表示各种颜色气球的数目:红色、蓝色和白色的气球总共有()个。
A.45B.46C.51D.699. 小明调查了一些同学最喜欢的运动项目是什么,他把收集的数据记录在如图表内。
如果用黑条表示男生,灰条表示女生。
如图中()是小明调查的结果。
A.B.C.10. 四(1)班同学对他们所喜欢的故事进行了统计,统计结果如图:有30个同学所喜欢的故事是()故事。
A.历史B.成语C.童话D.寓言二、填空题(本题共计 9 小题,每题 2 分,共计18分,)11. 统计表用________呈现数据,条形统计图用________呈现数据。
12. 统计图每一格的长度表示的数量一定是的。
13. 在一幅条形统计图上,纵轴用1厘米长表示30万元,表示150万元的直条应画________厘米长,一条直条长2.5厘米,它表示________万元。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条形统计图》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使学生初步生疏条形统计图〔以一当一〕, 能依据统计图中的数据提出并答复简洁的问题。
2、经受简洁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过程, 进一步培育学生的统计力量。
3.感受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理解数学与生活的亲热联系。
教学重点:把握条形统计图的特点。
教学难点:能依据条形统计图提出问题, 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教学预备:课件、作业纸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师: 同学们现在是什么季节?〔春季〕我通常说春季是春暖花开, 万物生长的节你们看〔课件出示春景图片〕, 在这奇特的春光里大家可以尽情享受大自然的秀丽风光。
可是就在你们快活的时候有一位农民伯伯却在发愁, 你们看〔课件出示图片〕谁来说说这位农民伯伯在愁什么?二、探究知1.经受表示数据的过程。
师:那是什么缘由导致他不能播种呢?你们想不想帮助他找找缘由?〔生:想。
〕我们接着来看。
课件出示〔第 3 屏天气状况图表〕你们知道这些天气图标表示的意思吗?生:晴, 阴, 多云, 阵雨, 雷阵雨师:这个月的每种天气各有多少天?你能把他们清楚地表示出来吗?下面就请同学们用自己宠爱的方式来表示数据。
〔生自己独立完成预设 1 画统计表;预设 2 画圆圈表示;预设 3 画正字〕师: 有谁情愿把自己的表示方法与全班同学共享一下?〔找学生到前面投影, 并说一说自己用的什么方法〕预设 1: 我是用统计表表示的, 上面一排表示天气, 下面一排表示天数, 4 月份葫芦岛晴天有 9 天, 阴天有 6 天, 多云有 9 天, 阵雨有 3 天, 雷阵雨有 2 天。
预设 2:我是用象形图来表示的, 一个圆圈代表一天, 所以4 月份葫芦岛晴天有 9 天, 阴天有 6 天, 多云有 9 天, 阵雨有 2 天, 雷阵雨有 2 天。
预设 3: 我是用画正字来表示的。
统计的结果和他们是一样的。
〔每种方法说完把它贴到黑板上〕2.介绍条形统计图。
师: 同学们想到了这么多的方法来表示数据, 真是太棒了。
课题预习时间学习内容学习目标要点难点小学四年级二班数学上册导教案“以一当二”条形统计图编写教师总第 46 课时学生姓名教材第 96 页例 21、使学生认识“以一当二”条形统计图,会绘制条形统计图。
2、会依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3、使学生领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在生活中找到条形统计图,并能进行简单的数据剖析。
4、领会到数学知识与实质生活密切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绘制条形统计图。
依据统计图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环节自主学习怀疑研究学案情境导入:粉笔盒里面有白色的粉笔12 支,黄色的粉笔 6 支,蓝色的粉笔4 支,红色的粉笔 4 支,紫色的粉笔 6 支。
发问:1、用统计表把上边的数据表示出来。
颜色白色黄色蓝色红色紫色支数2、哪一种颜色的粉笔最多?3、将上边的数据用条形统计图表示,怎么画比较适合?二、研究新知,学习例2:1、出示统计表最喜爱的早饭牛奶豆浆粥人数612242、出示课本 96 页两个条形统计图导案指引自学:1、让学生完成自主学习有关练习。
2、达成练习以后,学生互相检测、沟通疑问。
1、教师重申先独立察看并达成知识点的有关练习。
学生能够从知识点的演练中娴熟掌握用条形图表示统计数据的方法。
2、概括:绘制统计图时,要依据统计数据的特色,(1)让学生经过涂条形图把统计结果表示出来采用适合的(2)两个图的每格分别表示()人。
刻度,使绘制(3)最喜爱()的人数最多。
的条形统计(4)指引思虑:你以为哪个图表示这里的数据比较适合?为什图简短了然。
么?(5)在察看、比较与沟通中,让学生直观地体验到“以一当二”的必需性。
(6)假如最喜爱牛奶的是 5人,在右图中如何表示?领会“当人数出现单数时,能够用本格来代表一个人”的方法。
1、教材 97 页做一做。
1、独立达成2、依据统计表绘制统计图并回答下列问题。
随堂练习。
某产棉区棉花产量统计表单位:万吨年份1979 1989 1999 2004 2008 2013产量 2 4 8 12 14 161)绘制统计图过关检测某产棉区棉花产量统计图单位:万吨2)哪一年的棉花产量最高?是多少万吨?3)2013 年的产量是 1989 年的多少倍?4)1989 年到 1999 年均匀每年增加多少吨?今日的学习,我学会了:。
《条形统计图》教材解析一、教材介绍本单元的教学内容是在这一单元集中认识条形统计图。
例1认识1格表示1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例2认识1格表示2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例3认识1格表示5个单位或多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
教材的例题在选材上都注意了生活现实,一是学习生活现实,二是日常生活现实;在呈现方式上都采用了表、图结合,统计表提供统计数据,统计图反映其直观优势;在引导学生学习方式上,都通过对话框的形式,引导学生经历为什么要用条形统计图表示数量、条形统计图的特点以及如何制作统计图;怎样用1格表示1个单位的数量,为什么用1格表示多个单位,怎样确定1格表示多少个单位等。
编排特点1.注意体现学生已有的学习经验,体现学习的层次性。
在第一学段,学生已经初步经历了简单的数据整理过程,能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文字、图画、简单的统计表等)呈现分类计数的结果。
本单元在编排时,就很注意体现学生已有的学习经验。
如例1的编排,让学生把给出的某个月的天气情况清楚地表示出来。
先呈现学生的表示方式:统计表、画圆圈的象形图,再在此基础上给出条形图,通过条形图与象形图的对比,感受条形图的特点。
通过条形图与统计表的对比,体会各自不同的特点。
在具体编排上,还体现了学生学习的层次性。
如例1通过解决“这个月的每种天气各有多少天?你能把它们清楚地表示出来吗?”使学生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代表1个单位)。
随着统计数据的增大,如果还用1格表示1个单位,就不方便了。
因此,例2突出了“以一当二”的条形统计图必要性及其特点,而例3则是在前面的基础上,进一步教学“以一当五(以一当多)”的条形统计图。
这样循序渐进、螺旋上升地编排,不仅遵循了学生认知的发展规律,而且体现了知识与方法的整体衔接与连贯性。
2.内容安排注意承上启下。
承上是注意与已有知识的联系,例如,在编排条形统计图时,注意引导学生与以前学过的统计表、象形统计图等进行对比,说明它们各自的特点和作用,从而加深对条形统计图的认识。
《条形统计图(以一当一)》(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四年级上册人教版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教师,我深刻认识到条形统计图在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性。
因此,我将以第一人称,我的口吻,详细描述《条形统计图(以一当一)》这一教案,以期为四年级上册的数学教学提供有力支持。
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统计与概率》中的第1课时《条形统计图(以一当一)》。
在这一课时中,学生需要学习如何通过画条形统计图来表示和分析数据,理解“以一当一”的概念,并掌握如何从条形统计图中获取和解读信息。
二、教学目标1. 能够理解条形统计图的概念和作用;2. 能够掌握制作条形统计图的方法;3. 能够通过条形统计图获取和解读信息。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掌握条形统计图的制作方法和从图中获取信息的能力。
难点则是理解“以一当一”的概念,并能够运用到实际制作中。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PPT课件,包括各种类型的条形统计图和实际案例;2. 白色board笔和彩色board笔,用于板书和强调重点;3. A3纸和剪刀,用于学生制作条形统计图;4. 练习题和答案,用于随堂练习和反馈。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我将以一次学校运动会的成绩统计为例,引入条形统计图的概念。
通过展示实际的统计图,让学生感受条形统计图在生活中的应用。
2. 概念讲解:接着,我将详细讲解条形统计图的概念,包括每个条形代表的数据含义,如何表示数量等。
3. 制作方法:然后,我将示范如何制作条形统计图,包括数据的收集、整理、画图等步骤。
同时,我会特别强调“以一当一”的概念,让学生明白每个条形只能表示一个数据。
4. 实践操作:在讲解完制作方法后,我会让学生分组合作,用A3纸和剪刀制作一张条形统计图。
这样既能巩固所学知识,又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6. 随堂练习:然后,我会给出几道随堂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通过练习,让学生加深对条形统计图的理解和应用。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学期第七单元《条形统计图(以一当一)》同步检测题及答案1. 下表是小明按照学号记录的四(1)班同学的出生季节情况,回答下面问题。
(1)根据上面的记录情况,把下面的统计表填写完整。
(2)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绘制条形统计图。
(3)根据统计图回答问题。
①每格代表()人,这个班一共有()人。
②()季过生日的同学最多,有()名。
③夏季和冬季过生日的同学共有()名。
2.下面是某地12月份空气质量状况统计表。
(1)根据统计表中的信息,绘制条形统计图。
(2)根据统计图回答问题。
①每格代表()天,横轴表示的是(),纵轴表示的是()。
②空气质量是()的天数最多,是空气质量是的天数的5倍。
③从统计图中,你还能知道哪些信息?④针对该地12月份的空气质量状况,你有什么建议?3.统计本班这一学期1周语文、数学、英语、体育、音乐各科目的课时,并完成条形统计图。
参考答案1.(1)(2)图略(3)①1 24 ②冬 9 ③112.(1)图略(2)①1 空气质量状况空气质量状况对应的天数②轻、中度污染优③12月份有31天,空气质量是优、良的天数共有11天。
(其他答案合理即可)④答案不唯一,合理即可。
3.此题答案不唯一,根据自己调查的实际情况填写即可。
妙招:先将收集的数据分类汇总制成统计表,再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完成统计图。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学期第七单元《条形统计图(以一当一)》同步检测题及答案1.四(1)班美术组同学最喜欢的颜色情况如下:红色绿色蓝色黄色正+3 正 4 正+2(1)填写统计表:颜色红色绿色蓝色黄色人数(2)完成条形统计图。
(3)美术组一共有()人。
(4)喜欢()色的人数最多,喜欢()色的人数最少。
(5)你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并解答。
2.下面是2016年某校四年级学生植树情况的统计表。
组别第一组第二组第三组第四组数量/棵 6 9 6 7 把表中的数据在条形统计图中表示出来。
(1)通过统计的数据可知,第()组植树的棵数最多。
第2课时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2个数量)教学设计教学内容课本第96~97页内容及第101页“练习十九”第3、4题。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认识条形统计图,明确用1格代表2个单位的表现形式,能根据统计图提出问题,并初步进行简单的预测。
2.过程与方法:使学生初步体验收集动态统计数据、整理和分析的过程,了解统计的意义,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表现数据。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和合作意识。
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1格表示2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
难点:了解条形统计图的特点并根据数据大小准确地画出长短合适的条形统计图。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1.谈话引入——课件播放学校及周边环境画面老师:李阿姨在学校对面租了一间店面,准备开一家早餐店,委托我帮她做一个小调查,请你猜一猜,李阿姨要我向同学们调查什么?【设计意图】在学校门前开店,主要消费人群是小学生,贴近学生生活的实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要想早餐店生意兴隆,应该调查学生爱吃什么才行,体现了统计的现实意义。
2.出示李阿姨准备制作的几种早餐(不包括主食):牛奶、豆浆、粥。
调查全班同学最喜欢的一种早餐。
【设计意图】让学生亲身经历简单的收集数据的过程,感受收集数据的目的是解决问题。
二、主动探究,解决问题老师: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将统计的数据告诉李阿姨?学生说出自己的办法。
教师引导学生将这组数据整理到统计表中。
课件出示统计表,学生分小组填写,教师巡视指导。
四(1)班同学最喜欢的一种早餐统计表学生汇报整理结果,其他同学订正。
【设计意图】“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将统计的数据告诉李阿姨?”这一问题的设计,使学生深切体会到了整理数据的必要性。
引导学生将凌乱的数据整理到统计表中,为学习统计图作好准备。
老师:统计结果除了用统计表表示外,还可以用什么表示?你们能把这些结果用统计图的形式表示出来吗?学生分组填制统计图,教师巡视指导。
由于教师给学生准备的条形图格子比较少,学生会发现问题并提出“格子不够用了”,教师要鼓励学生自主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