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学第二章信用
- 格式:ppt
- 大小:503.50 KB
- 文档页数:99
金融学第二章信用1.信用就是以偿还和支付利息为基本特征的借贷行为。
信用的范畴是指借贷行为。
这种经济行为的形式特征是以收回为条件的付出,或以归还为义务的取得;而且贷者之所以贷出,是因为有权取得利息,借者之所以可能借入,是因为承担了支付利息的义务。
2.信用的本质:信用是偿还和付息为条件的借贷行为;信用关系是债权债务关系;信用是价值运动的特殊形式。
3.信用三要素:债权债务关系、时间间隔、信用凭证。
4.信用的产生: 私有制和商品交换是信用产生的前提条件,而信用与货币之间自古就存在紧密的联系。
现代意义的信用:未来偿还商品赊销或货币借贷的一种承诺,是关于债权和债务关系的约定。
信用形式:政府信用、政府赈济、汇兑等。
5.信用及债务关系的保证:政府对契约的保护、担保联坐制度、债务奴、债务犯。
6.信用产生的原因:第一,信用最初产生于商品流通过程中。
第二,信用产生的社会根源是商品和货币的不均衡分布。
第三,信用存在和发展的前提是所有制和经济利益。
7.信用的发展可以简单划分为三个阶段:实物经济时期的信用主要建立在对物的信任上;货币经济时期,作为主要交换媒介的货币成为主要的信用形式;信用经济阶段,信用超出了流通货币的范畴,渗透了经济生活的每个角落。
8.高利贷是指通过贷放货币或实物而获取高额利息的借贷行为,是历史上最早的、最古老的生息资本的形式。
定义:人行及高法规定,高于同期贷款利息4倍以上的贷款,且不计复利。
9.高利贷特点:利率畸高;信用不发达或信用程度太低;常与黑恶势力相勾结。
10.借贷资本是货币资本家为了获取利息而贷放给职能资本家使用的货币资本。
来源:生产经营中的闲置资本;用于积累的剩余价值;货币储蓄等。
特点:借贷资本是一种所有权资本;是一种特殊的商品资本;具有特殊的运动形式;有特殊的转让形式。
11.信用与货币的关系:货币因信用而扩展了其职能;货币因信用而发展了其形式;金属货币——不兑现信用货币;信用因货币而发展了其形式;实物信用——货币信用;信用因货币而扩展了其规模12.信用形式是指借贷活动的表现方式,它是信用活动的外在表现。
【教学目的】 通过分析信用的主要形式和股份有限责任公司的特征。
了解了解高利贷的含 义、主要贷放对象、特点与作用•理解信用的概念和信用秩序对市场经济的重要 性。
【教学重点】信用的概念、现代经济中的主要信用形式和股份有限责任公司的特点。
【教学难点】股份公司点I 教学方法及手段人讲授法,案例法。
【教学内容儿第一节 信用及其与货币的联系一、 信用的概念㈠信用的定义信用是借贷行为,是以偿还为条件的价值运动的特殊形式。
㈡理解要点1 •信用基木特征:偿还性2•行为:经济上的借贷,不包括无条件的物资融通。
3 •信用是特殊的价值运动。
二、 信用产生的前提信用产生的询提是私冇制三、 借贷方式1 •实物借贷;2•货币借贷四、 市场经济要求信用秩序第二章信用 •吴小勇第二节高利贷一、高利贷的含义指通过贷放实物或货币以获取高额利息的一种信用形式。
它是最古老的信用形式。
二、高利贷的产生与发展高利贷产生于原始社会末期。
在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小生产占优势的生产方式)获得极大的发展。
三、高利贷的特点㈠极高的利率㈡多用于消费高利贷能维持极高利率的主要原因是:高利贷是货币性质的贷款而非资本性的贷款;当时的货币供求状况所决定(货币经济不发达)四、高利贷的作用第三节信用形式可以按不同的标准对信用进行分类,通常按信用主体将信用分为商业信用、银行信用、国家信用、消费信用和国际信用等形式。
一、商业信用㈠定义商业信用是指企业之间相互提供的与商品交易直接联系的信用。
㈡主要形式1 •赊销(商业信用的典型形式)2・预付㈢商业信用的特点1 •它是一种直接信用;2 •通常形态是商品㈣商业信用的优点直接、便利。
㈤商业信用的局限性1 •规模有限;2 •期限有限;3 •方向有限;4 •具有分散和盲口性(宏观上)S商业信用的管理实行票据化管理——票据立法、开展票据承兑与贴现等业务。
二、银行信用㈠定义银行信用是指金融机构以货币方式提供的信用。
㈡特点1・它是一种间接信用;2•形态:货币;3•资金来源广泛、实力雄厚,无数额、方向、期限等限制。
信用●信用●信用制度信用制度即为约束信用主体行为的一系列规范与准则及其产权结构的合约性安排。
信用制度安排可以是正式的,也可以是非正式的。
正式的信用制度是约束信用主体行为及其关系的法律法规和市场规则,而非正式的信用制度是约束信用主体行为及其关系的价值观念、意识形态和风俗习惯等。
(第86页)●商业信用●国家信用●银行信用●消费信用●国际信用●出口信贷●卖方信贷●买方信贷●国际银行信贷●国际租赁●补偿贸易●信用工具●期票●汇票●股票●债券●远期交易●期货●期权●互换●直接融资●间接融资●信贷资金●信贷资金运动●信贷风险●资金流量表1.什么是信用?它是怎样产生和发展的?(1)信用从经济意义上看,它的含义是以借贷为特征的经济行为,是以还本付息为条件的,体现着特定的经济关系,是不发生所有权变化的价值单方面的暂时让渡或转移。
(2)信用产生于原始社会末期,是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信用的产生与存在同市场经济的产生、发展以及有关特征高度相关。
(3)社会化大生产过程中,产业资金以及社会总资金在其循环周转过程中存在有大量的闲置资金,闲置货币资金在客观上具有再使用的本能要求。
(4)在大量货币资金因各种原因被闲置起来的同时,社会再生产过程中又产生了对货币资金临时性的要求,需要借入资金。
可见,信用的产生起因于这样一个基本事实:一个经济单位出现资金赢余,而另一个经济单位出现收支不抵时,便形成了双方借贷关系的基础。
通过信用,将这些资金在社会范围内抽余补缺,以一方面的闲置抵补另一方面的短缺,就会使全社会资金的使用效益大大提高,社会的产出规模增大,人们的福利也会因此而增加。
(第80-81页)●2.试述信用的特征。
(1)信用的标的是一种所有权与使用权相分离的资金。
它的所有权掌握在信用提供者手中,信用的接受者只具有使用权。
(2)以还本付息为条件。
信用资金的借贷不是无偿的,而是以还本付息为条件的。
(3)以相互信任为基础。
信用是以授信人对受信人偿债能力的信心而成立的,借贷双方的相互信任构成信用关系的基础。
1.你过去对于信用这个经济范畴是怎样理解的?应该怎样界定信用较好?答:(1)过去对信用这个经济范畴的理解是,信用相当于“借贷”或“债”的概念,等等。
(2)按照下面的方式来界定信用比较好:信用这个经济范畴是指借贷行为。
从逻辑上推论,私有财产是的出现是借贷关系存在的前提条件。
这种经济行为的形式特征是以收回为条件的付出,或以归还为义务的取得;而且贷者之所以贷出,是因为有权取得利息,借者之所以可能借入,是因为承担了支付利息的义务。
现实生活中有时也有无利息的借贷,但这是由于某种政治目的或经济目的而采取的免除利息的优惠,是一般中的特殊。
西方不少国家的银行对企业的活期存款也往往不支付利息,但存款者可以享受银行的有关服务和取得贷款的某些权利,实际上还是隐含有利息的。
2.经济学意义上的“信用”,与日常生活和道德规范里的“信用”,有没有关系,是怎样的关系?答:道德范畴中的“信用”指的是诚信,是经济主体通过诚实履行自己承诺而取得他人的信任。
从经济意义上看,信用的含义就转化和延伸为以借贷为特征的经济行为,是以还本付息为条件的,体现着特定的经济关系。
它既区别于一般商品货币交换的价值运动形式,又区别于财政分配等其他特殊的价值运动形式,是不发生所有权变化的价值单方面的暂时让渡或转移。
这两个范畴的信用密切相关。
诚信是交易、支付和借贷活动得以顺利进行的基础。
借贷活动是以收回为条件的付出,或以归还为义务的取得;而且贷者之所以贷出,是因为有权取得利息,借者之所以可能借入,是因为承担了支付利息的义务。
如果没有当事人之间的最基本的信任,就不会发生借贷活动。
诚信是借贷活动的基础。
如果失信成为信用行为中的主导方面,借贷活动就会萎缩甚至中断。
而借贷活动的发展,使得经济活动参与者日益意识到诚信的重要性,进而使诚信成为经济生活的重要准则之一。
3.为什么说在现代经济生活中,信用联系几乎无所不在,以至可以称为“信用经济”?能否谈谈你本人的体验?答:(1)将现代经济说成信用经济是对现代经济的一种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