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价值观和态度
- 格式:ppt
- 大小:244.00 KB
- 文档页数:82
伦理学第六章道德的核心,原则和核心价值观的读书报告
浏览报纸,耸人听闻的新闻进入视野:儿子向自己的妈妈要钱无果,竟然愤怒地把自己的妈妈推倒在地,几名中学生拉帮结派联合起来霸凌小学生,路人被车撞倒受伤严重,路过的行人态度冷漠视而不见……这让我们不禁反问:这个社会怎么了?人性到底出了什么问题?为什么人和人之间变得如此冷漠?
其实,人和人之间的关系变得这么冷淡、冷漠,是因为没有守好“伦理道德”这根线,那么伦理道德又是什么呢?伦理就是指人们心里的一套行为标准、行为准则,强调在团体里和别人互动时应该遵守的规范,而道德是指衡量一个人行为是否恰当的观念标准,强调的是个人为什么会出现这种行为的动机。
最近几年,教育单位发现了人和人之间的冷漠与疏离,于是开始大范围的推广诵读《弟子规》,《百孝经》等,从中学习伦理道德;有的学校有专门的故事妈妈,用讲故事,做游戏等办法,带领学生学习伦理道德,还有些学校开设品德教育的网站,让学生自己去了解学习相关内容。
在平常生活时,我们要从每个人做起,贯彻落实伦理道德,比如:看到老年人或者残疾人、身体不舒服的人,应优先把座位礼让给有需要的人,不乱扔垃圾,看见有人摔倒及时上前扶起等,这些都是落实伦理道德的具体做法,希望我们能早日恢复到以前那个充满热情和善良的社会。
社会⼼理学[第六章态度及其改变]⼭东⼤学期末考试知识点复习第六章态度及其改变⼀、态度及其形成(⼀)态度的含义1.态度的定义与特征态度(attitude)是个⼈对特定对象以⼀定⽅式做出反应时所持的评价性的、较稳定的内部⼼理倾向。
态度的特征有:(1)态度是⼀种内在的⼼理倾向。
(2)态度总有⼀定的对象。
态度的对象称作态度客体(attitude object)。
态度反映了主体与客体间的关系。
(3)态度具有价值判断的成分和感情⾊彩。
任何态度都是对特定事物的意义性或重要性进⾏评价后所产⽣的某种看法、体验或意向,是关于事物对⾃⼰有多⼤利害关系的⼀种价值判断或情绪评定的结果。
(4)态度具有⼀定的稳定性与持续性。
它⼀旦形成就将持续⼀段时间,不轻易改变,即态度具有抗变性。
2.态度的成分与分类(1)关于态度成分的争议①单成分说:态度主要是感情的表现。
代表⼈物:瑟斯顿、赖茨曼。
②双成分说:态度是感情和认知统⼀的表现。
代表⼈物:罗森伯格。
③三成分说:态度包括感情(affect)、⾏为(behavior)和认知(cognition)三种因素;也称作态度的ABC模式。
代表⼈物:⽡格纳。
三种说法都肯定感情倾向是态度的基本特征。
因此,感情表现即表情常被作为态度的测量指标。
但不能认为态度只是由感情成分构成的,因⽽三成分说更加完善,但应将⾏为看成内隐的⾏为意向。
(2)态度的分类①根据态度的表现形式,卡茨和斯托特兰德把态度分为五种类型:a.与情绪、情感联系的态度;b.理智性或认知性的态度;c.动作定向的态度;d.知情意均衡的态度;e.⾃我防卫的态度。
②根据态度的内容及其关联分类。
弗格森认为,⼈对许多事物的态度是有关联的,它们构成了态度束,⽽有关联的态度束合成为态度丛,即有关⼀类事物的总态度。
因此,态度是有层次的系列化结构。
(⼆)态度的功能与作⽤1.态度的功能(1)适应功能⼈的态度都是在适应环境中形成的,形成后能起到使⼈更好地适应环境的作⽤。
1.看图说出黄土高原的位置。
答案:黄土高原处于祖国内陆地区,大体位于北纬34°~40°之间,属于暖温带。
2.找出太行山脉、乌鞘岭、长城、秦岭,说说黄土高原的大致范围。
答案:黄土高原东起太行山脉,西至乌鞘岭,北抵长城,南连秦岭。
3.找出黄土高原所跨的省级行政区。
答案:主要跨越山西、陕西、宁夏、甘肃、内蒙古、河南等省区。
【教师总结】黄土高原位于暖温带,位于太行山脉以西、乌鞘岭以东、长城以南,秦岭以北,跨越晋、陕、宁、甘、内蒙古、豫等省区,是世界上最大的黄土堆积区。
呈现黄土塬、黄土墚、黄土峁、黄土川等地貌景观。
探究二黄土高原的能源及开发1.找出大同、阳泉、平朔、准格尔、东胜、神府等煤矿,说说它们分别位于哪些省级行政区。
答案:山西的大同、阳泉、平朔,内蒙古的准格尔、东胜,陕西的神府。
2.找出经过黄土高原主要的铁路线,说说它们对当地的能源开发及经济发展有何促进作用。
答案:主要的铁路线有陇海线、大秦线、太焦线、包西线等,为黄土高原的煤炭外运提供了便利的交通条件,促进当地的能源开发及经济发展。
黄土高原的能源输出方式主要包括依靠铁路、公路等传统运输方式;煤转化成电力、煤转化成煤气。
3.将煤转化为电力和煤气输送,与传统运输方式相比,有什么优势?答案:(1)减轻了传统运输方式的压力。
(2)有利地保护了黄土高原的环境。
(3)延长了能源基地的“产业链”,优化了产业结构,提高了当地的经济效益。
【教师总结】黄土高原是我国重要的能源基地,众多的能源中,煤炭资源尤为丰富。
探究点结合材料,探究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的原因、危害及治理1.结合材料一,水土流失小实验,思考水土流失的强度与哪些因素有关?答案:植被的疏密、降水强度、坡度大小。
2.结合材料二,黄土高原自然特点,分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
答案:(1)地表坡度大;(2)植被覆盖率低;(3)土质疏松,易受流水侵蚀;(4)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降水集中在夏季,多暴雨。
第六章态度及其改变一、态度及其形成(一)态度的含义1.态度的定义与特征态度(attitude)是个人对特定对象以一定方式做出反应时所持的评价性的、较稳定的内部心理倾向。
态度的特征有:(1)态度是一种内在的心理倾向。
(2)态度总有一定的对象。
态度的对象称作态度客体(attitude object)。
态度反映了主体与客体间的关系。
(3)态度具有价值判断的成分和感情色彩。
任何态度都是对特定事物的意义性或重要性进行评价后所产生的某种看法、体验或意向,是关于事物对自己有多大利害关系的一种价值判断或情绪评定的结果。
(4)态度具有一定的稳定性与持续性。
它一旦形成就将持续一段时间,不轻易改变,即态度具有抗变性。
2.态度的成分与分类(1)关于态度成分的争议①单成分说:态度主要是感情的表现。
代表人物:瑟斯顿、赖茨曼。
②双成分说:态度是感情和认知统一的表现。
代表人物:罗森伯格。
③三成分说:态度包括感情(affect)、行为(behavior)和认知(cognition)三种因素;也称作态度的ABC模式。
代表人物:瓦格纳。
三种说法都肯定感情倾向是态度的基本特征。
因此,感情表现即表情常被作为态度的测量指标。
但不能认为态度只是由感情成分构成的,因而三成分说更加完善,但应将行为看成内隐的行为意向。
(2)态度的分类①根据态度的表现形式,卡茨和斯托特兰德把态度分为五种类型:a.与情绪、情感联系的态度;b.理智性或认知性的态度;c.动作定向的态度;d.知情意均衡的态度;e.自我防卫的态度。
②根据态度的内容及其关联分类。
弗格森认为,人对许多事物的态度是有关联的,它们构成了态度束,而有关联的态度束合成为态度丛,即有关一类事物的总态度。
因此,态度是有层次的系列化结构。
(二)态度的功能与作用1.态度的功能(1)适应功能人的态度都是在适应环境中形成的,形成后能起到使人更好地适应环境的作用。
(2)自我防御功能态度作为一种自卫机制,能让人受到贬抑时用来保护自己。
简答题(教育心理学)第一章教育心理学与教学专长名词解释;1。
教育心理学:研究学校教育教学情境中主体的各种心理活动及其交互作用的运行机制和基本规律的科学。
2.教学专长:专家教师所具备的有关教学的知识和能力,统称为教学专长。
3。
刻意训练:从新手到专家需要要经历大量训练活动,以不断促进专业能力水平的提高,这被称为刻意训练。
4.微型教学:微型教学又称为微格教学,它以少数的学生为对象,在较短的时间内(5-20分钟),尝试做小型的课堂教学,然后把这种教学过程摄制成录像,课后再进行分析.简述题:1.简述教育领域的专家和新手之间的差异。
答:专家教师与新手教师的差异有3个基本方面:(1)关于专业知识,在专家擅长的领域内,专家运用知识比新手更有效;(2)关于问题解决效率,专家与新手相比,在其专长的领域,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更多的工作;(3)关于洞察力,专家比新手更有可能找到新颖和适当的方法解决问题。
这些差异在课时计划制定、课堂教学实施和课后教学评价三个方面具体表现出来。
2。
简述教师发展刻意训练的主要形式。
答:(1)以教研组为基地的教研活动;(2)微型教学;(3)教学决策训练;(4)反思训练;(5)开展行动研究.3。
简述新教师常见的错误观念。
答:新教师常常存在三种错误观念:(1)教学只是传递知识的过程;(2)主修某一学科就能提供这门学科所需的全部知识;(3)学会教学只不过是经验的积累过程。
此外,教师刚走上教学岗位,往往会有一些心理困境。
有调查表明,新教师认为课堂的重要任务有:维持课堂纪律,激励学生,处理学生差异,评价学生的作业,联系学生家长等。
第二章学生心理发展与教育1.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的特征?答:皮亚杰提出的“阶段”具有四个特征:(1)连续性和阶段性;(2)结构性;(3)次序不变性;(4)交叉性。
2.维果茨基认为心理发展的本质是什么?答:维果茨基认为,心理发展是指一个人的心理在环境与教育影响下,在低级心理机能的基础上,逐渐向高级心理机能的转化过程。
价值为纲第六章读后感
《价值为纲》第六章的读后感,应由本人根据自身实际情况书写,以下仅供参考,请您根据自身实际情况撰写。
《价值为纲》第六章主要讲述了企业如何通过优质的产品和服务来实现长期有效增长和有效发展。
这章强调了以客户为中心的企业文化的重要性,并提出了以奋斗者为本、长期艰苦奋斗的核心价值观。
在阅读这一章时,我深感企业要想实现长期发展,必须将客户放在首位,不断优化产品和服务,让客户感受到公司的真诚态度和诚信文化。
同时,企业也需要保持健康的心态,持之以恒地追求优质服务,不断改进和创新,以满足客户的需求。
此外,华为的企业文化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华为强调以奋斗者为本、长期艰苦奋斗的核心价值观,这不仅是一种工作态度,更是一种生活态度。
这种企业文化可以激励员工不断进步,提高自身素质,为企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在工作中,我也需要将这种以客户为中心的企业文化和奋斗者为本的核心价值观融入到自己的工作中。
首先,我要保持良好的工作态度,不断学习和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以便为客户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其次,我要保持健康的心态,勇于面对挑战和困难,不放弃追求成功的信念。
最后,我要积极参与团队合作,与同事们共同努力,共同成长。
总之,《价值为纲》第六章让我深刻认识到以客户为中心的企业文化和奋斗者为本的核心价值观对于企业发展的重要性。
在未来的工作中,我将不断努力实践这些理念,为企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道德经第六章的感悟分享和解读道德经是中国古代哲学家老子创作的一部重要著作,被誉为中国道家思想的经典之作。
其中的第六章给我们提供了深思熟虑的道德观和人生哲学。
本文将对道德经第六章进行感悟分享和解读。
1. 道德经第六章概述道德经第六章以谦虚谨慎的态度为核心,强调了守持中庸之道的重要性。
它教导我们要保持内心的平衡,不要过分追求权力地位和外在的物质享受。
只有在与自然和谐共处,并在内心中寻求平衡的过程中,我们才能获得真正的幸福和满足。
2. 保持谦逊和谨慎道德经第六章告诫我们要保持谦逊和谨慎。
这种态度源于对自然界的观察和理解。
我们可以看到,自然界中最顽强的事物往往是最柔软的。
一棵树只有在风中弯曲时才能生存下去,而坚硬的树木则会因为无法适应环境而折断。
同样地,如果我们在生活中保持谦虚和谨慎,承认自己的局限性和不完美性,我们就能更好地适应环境和应对挑战。
这种态度使我们摆脱自以为是的固执观念,接纳外界的意见和建议。
这样,我们才能不断吸取教训,不断成长。
3. 追求中庸之道道德经第六章还强调了追求中庸之道的重要性。
中庸之道是指在两个极端之间寻求平衡和和谐。
在生活中,我们常常被各种极端观念和做法所干扰,例如极端的功利主义、极端的自我主义等。
追求中庸之道意味着摒弃这些极端观念,根据具体情况作出灵活的判断和取舍。
它要求我们在不同利益之间保持平衡,避免过分追求一己私利而忽略他人利益,也避免过分牺牲自己的利益而忽略个人发展和自由。
4. 与自然和谐共处道德经第六章还强调了与自然和谐共处的重要性。
它提醒我们要顺应自然的规律,与自然相处并学习自然的智慧。
自然界中的一切事物都遵循着自己的规律和节奏,我们应该借鉴这些规律,与自然共同生活。
与自然和谐共处不仅可以帮助我们保持平衡和稳定的内心状态,还可以提醒我们要关注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通过与自然的互动和学习,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自己,并更好地找到自己在这个世界中的位置和责任。
总结:道德经第六章以谦虚谨慎为核心,教导我们要保持内心的平衡并追求中庸之道。
6.1 价值与价值观教学设计(一)课标要求理解价值观的形成与时代和环境密切相关;理解价值观对人们行为的导向作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二)学科素养1.政治认同:通过对价值和价值观的学习,引导学生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努力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变成日常的行为准则,进而形成自觉奉行的信念理念,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
2.科学精神:通过对价值和价值观的学习,帮助学生增强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和方法正确分析和看待社会、人生的能力,坚定理想信念,系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从落细、落小、落实上下功夫,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三)学习目标◆识记价值和价值观的基本含义。
◆理解人的价值是什么,如何评价人的价值。
◆理解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涵和重要意义以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四)议题设置总议题:为什么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分议题:1.怎样认识人的价值?2.如何认识价值观的导向作用?3.如何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五)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教学难点: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六)教学过程1、习语诵读——导入新课①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精神。
我曾经讲过,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
核心价值观是一个民族赖以维系的精神纽带,是一个国家共同的思想道德基础。
如果没有共同的核心价值观,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就会魂无定所、行无依归。
为什么中华民族能够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生生不息、薪火相传、顽强发展呢?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中华民族有一脉相承的精神追求、精神特质、精神脉络。
——2014年10月,习近平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②一个民族的文明进步,一个国家的发展壮大,需要一代又一代人接力努力,需要很多力量来推动,核心价值观是其中最持久最深沉的力量。
——2014年5月30日,习近平在北京市海淀区民族小学主持召开座谈会时发表重要讲话③核心价值观,承载着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精神追求,体现着一个社会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
第六章社会态度一、单项选择题1.个体对特定态度对象的卷入程度,反映的态度属性是()。
A.强度 B.外显度C.方向 D.深度2.个体对特定对象的总的评价和稳定性的反应倾向是()。
A.归因 B.态度C.动机 D.情绪3.态度的各个成分之间不协调时,()往往占有主导地位。
A.情感成分 B.行为倾向成分C.认知成分 D.动机成分4.态度的ABC模型中,B指()。
A.行为 B.情感C.感觉 D.行为倾向5.态度转变是在沟通信息与接收者原有态度存在差异的情况下发生的,对于威信低的传递者,要引发最大的态度转变量,这种差异应该()。
A.适中 B.较大C.较小 D.最大6.态度的内化是指()。
A.个体真正从内心相信并接受他人的观点,并使之纳入自己的态度体系,成为有机的组成部分。
B.个体采用他人观点、信息或群体规范,使自己与他人一致C.个体按社会规范和社会期待或他人意志在外显行为方面表现与他人一致D.个体以理智与情感,即认知和情感为基础习得一定的态度7.凯尔曼关于态度形成阶段的说法,正确的是()。
A.服从→内化→认同 B.内化→服从→认同C.服从→认同→内化 D.认同→服从→内化8.()不是霍夫兰德的说服模型中影响态度转变的因素。
A.传递者 B.反馈C.情境 D.接受者9.在态度转变模型中,沟通信息的重复频率与说服效果之间呈()。
A.正比关系 B.反比关系C.相互促进关系 D.倒U型(曲线)关系10.海德提出了态度改变的()。
A.分阶段变化理论 B.认知不可协调理论C.平衡理论 D.调和理论11.“睡眠者效应”说明()。
A.任何信息都将影响人们的态度 B.任何信息都不会影响人们的态度C.新获得的信息作用更大 D.原有信息作用更大12.()首先提出态度量表结构。
A.瑟斯顿 B.谢里夫C.莫雷诺 D.勒温二、多项选择题1、在态度转变的P—O—X模型中,(),则系统处于平衡状态。
A.如果三种关系都是否定的B.如果三种关系都是肯定的C.如果三种关系中两种是否定的,一种是肯定的D.如果三种关系中两种是肯定的,一种是否定的2.关于态度转变,正确的说法包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