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苏科版七年级上册生物复习提纲
- 格式:doc
- 大小:245.00 KB
- 文档页数:8
苏科版初中生物七年级上册复习提纲第1章生物学——研究生命的科学第1节生物与生物学1、生物是指有生命的物体。
其基本特征有:①身体由许多细胞有序构成的(除病毒外);②需要摄入营养物质;③进行呼吸与排泄;④具有生长发育;⑤繁殖与遗传变异现象;⑥能适应一定的环境,也能影响环境。
2、生物学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
第2节生物学的基本研究方法1、观察和实验是科学探究最基本的方法。
4、显微镜的结构和使用①、主要结构(1)目镜、物镜:是用左眼观察的镜头,是接近物体的镜头。
(2)细准焦螺旋、粗准焦螺旋:转动时,镜筒升降幅度较小,可以使物像;粗准焦螺旋使镜筒升降范围较大。
(3):上面有大小不等的光圈,可以调节光线的强弱。
(4)反光镜:一面是平面镜(光线时用),一面是凹面镜(光线时用)。
②、使用方法(1)正确使用方法:取镜安放对光放置标本观察收镜;收镜时,先将切片从载物台上取下收好,用纱布将显微镜外表擦拭干净。
将压片夹转向后方,反光镜转动到垂直方向。
转动转换器,把两个物镜偏到两旁,将镜筒下降,然后按照取镜时的拿法,将显微镜放进镜箱,送回原处。
(2)显微镜中观察的像:,例如“bd”“”(3)放大倍数:放大倍数×放大倍数;(4)排除污点:先移动玻片标本,若污点跟着移动,则说明污点在玻片标本上。
再转动目镜,若污点移动,则说明污点在目镜上,若皆不动则说明污点在物镜上。
(5)调节标本在视里中的位置:如果在视野中看到的像偏向左上方,则应把装片继续向左上方移动,才能使像在视野中央。
(偏向左,朝移。
)(6)显微镜镜头要用擦镜纸擦(不能用纱布擦)。
(7)高倍镜使用:先用低倍镜对光,并调出清晰的物象,转动转换器,让高倍镜对准通光孔,转动细准焦螺旋,将物象调清楚。
低倍镜转成高倍镜后,视野变,视野中的物象体积变,细胞数量变。
5、常用的玻片标本有三种:(用生物整体,或从生物体上撕下或挑取的材料制成的玻片标本);(从生物体切取的薄片制成的玻片标本);(液态的生物实验材料涂在玻片上制成的玻片标本)。
苏科版七年级生物复习提纲第一章生物与环境复习第一节生物生存的环境1、生物的生存需要一定的环境2、生物的生存环境是指生物的生存地点和存在于它周围的影响它生活的各种因素。
非生物因素构成的环境:由阳光、空气、水、土壤、温生物赖于生存的环境度等构成。
生物因素构成的环境:由食物、病菌、害虫、天敌等构成。
3、生物的生存环境可归类为水中、陆地和空中等。
第二节环境影响生存的生存非生物因素: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1、影响生物生存的环境因素生物因素:影响某种生物生存的其它生物。
2、设计探究实验时必须控制实验变量(探究实验中只允许可能会影响实验结果的某一个条件发生变化)和设置对照实验(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以外,其它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叫做对照实验。
)3、环境中的生物因素是指影响生物生存的同种生物或其它种类生物,这种影响包括种间关系和种内关系互利共生:如珊瑚虫与海藻;蚂蚁与蚜虫寄生:如蛔虫与人种间关系竞争:如兔子与羊捕食:如狼与山羊种内互助:如图1-3右下图种内关系种内斗争:如水稻种植过密反而减产第三节生物对环境的影响1、生物对环境有影响2、探究不同植被对空气湿度的影响第四节生物对环境的适应1、只有适应环境的生物个体才能生存下来(适应的普遍性)2、生物适应环境的方式①以保护色适应环境②以拟态方式适应环境③以警戒色适应环境④具有与环境相适应的结构与行为3、适应的相对性:适应只是一定程度的适应,并不是绝对的完全的适应。
原因:环境条件的改变。
第五节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1、认识实验常用工具,熟记显微镜的结构名称,初步学会使用显微镜。
2、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科学探究过程基本要求提出问题从日常生活、生产实际或学习中发现并表达与生物学相关的问题。
作出假设应用已有的知识,对问题的答案提出可能的设想,并估计假设的可检验性。
制定计划拟定探究计划,列出所需的材料与用具,选出控制变量,设置实验组与对照组。
第1单元走进生命世界第一章生物学——研究生命的科学第 1 节生物与生物学【内容1】举例说出生物的生命现象和基本特征【A】1.生物是指有生命的物体。
(珊瑚虫、寄居蟹等)2.生物学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
3.生命现象举例:小树苗由小长大;大豆种子萌发;北极熊有白色的皮毛和厚厚的脂肪;含羞草受到刺激后合拢叶片;燕子衔泥……4.生物的基本特征:(1)除病毒外,生物都由细胞构成的。
(2)生物进行生命活动时需要物质和能量(3)生物具有生长、发育、遗传和变异等现象;(一粒杉树的种子可以长成参天大树;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4)生物能繁殖后代。
(5)生物能适应一定环境,也能影响环境。
(蚯蚓适于在土壤中生活,也能疏松土壤)(6)生物有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应激性);(葵花朵朵向太阳、望梅止渴、草履虫趋利避害)5.生物学应用:(1)仿生学应用:蜻蜓——直升机海豚——潜水艇萤火虫——冷光灯蛋壳——薄壳建筑荷叶——防水服(2)太空育种——利用基因突变原理改变遗传物质(3)动物的克隆——原理:细胞核移植技术(4)生态农业——能够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维护生态平衡,提高农产品的安全性6.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第 2 节生物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内容2】说出显微镜的基本构造和作用【A】学习使用使用显微镜【B】一、显微镜的结构(见右图,熟记各结构名称)①目镜—接近人的眼睛的镜头②镜筒—上端安装目镜,下端有转换器③转换器—可以转动的圆盘,上面安装物镜④物镜—接近观察物体的镜头,上面标有5×或10×等字样,表示目镜放大5倍或10倍⑤遮光器—有大小不等的圆孔,叫光圈。
用不同的光圈对准通光孔,可以调节光线强弱⑥反光镜—面是平面镜(光线强时用),一面是凹面镜(光线弱时用)。
转动反光镜可以使光线经过通光孔反射上来。
⑦粗准焦螺旋一转动时,可以大幅度升降镜筒⑧细准焦螺旋一转动时,镜筒升降幅度小,可以使物像更清晰。
新苏科版七年级上册生物知识要点复习提纲1、生物的基本特征:a、生物大多由细胞有序构成;b、生物都需要摄入营养物质,进行呼吸与排泄;c、生物具有生长发育、繁殖与遗传变异现象;d、生物能适应一定的环境,也能影响环境 2、科学探究常用的方法有:观察、实验、调查、测量等,其中观察和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最基本方法。
3 显微镜的结构和使用1)、光强时用小光圈和平面镜。
光线暗时用大光圈和凹面镜2)、3)4)、放大倍数= 目镜的放大倍数 x 物镜的放大倍数。
例如。
目镜为5x,物镜为10x,放大倍数是50倍。
4、探究水温变化对金鱼呼吸次数的影响: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水温升高,金鱼的呼吸次数加快;水温降低,金鱼呼吸次数减少。
变量是水温科学探究实验有三个原则:对照、平行重复、单一变量。
①得有一个对照组,对照组的作用是对照。
通常实验组进行实验处理,对照组不做处理。
②实验组和对照组之间只能有一个变量,除了要研究的变量以外其余变量都应相同,并控制在适宜状态。
③实验中经常要测量几次(至少3次),对这几次的结果要取平均值,目的是提高数据的可靠性。
5、环境因素包括: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
6、非生物因素主要有阳光、空气、土壤、水、温度等。
如极地狐与大耳狐的形态不同,主要受温度影响;短日照可以促进菊花提早开花。
生物因素是指影响一个生物生活的同种或其他种类的生物。
7、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是复杂的,同种生物之间的影响可以是互助也可以是斗争,如蚂蚁间的互助,公羚羊之间为配偶争斗。
异种生物之间的影响也是如此;(种间关系:竞争、互助、捕食、寄生等。
)如蝴蝶与开花植物(互助),菟丝子与大豆(寄生)。
8、生物也能影响环境,如牛产粪便污染环境,影响牧草生长;蜣螂清除粪便,改良土壤;不同植被对空气的湿度影响不同;树木可净化空气减少噪音;蚯蚓疏松土壤通气和增加土壤肥力,总之生物与环境相互影响相互作用。
9、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每一种生物都具有适应环境的能力(适者生存),生物对环境的适应不仅表现在形态和结构方面,还表现在生理和行为等各个方面。
七年级上册期末复习提纲第1章生物学——研究生命的科学一、概述生物、生物学的概念。
举例说出生物的生命现象和基本特征。
生物:有生命的物体。
生物学: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
生物的基本特征:1、除病毒外,生物大多都由细胞构成。
2、生物能够生长、发育。
3、生物都需要营养物质和能量。
4、生物都能繁殖后代。
5、生物有遗传和变异现象。
6、生物能呼吸和排泄废物等。
7、生物能适应和影响环境。
二、生物与人类的关系1.仿生学蜻蜓——直升机鸟巢——国家体育馆海豚——潜水艇2.生物学发展前景:取得的重大成就(克隆技术、转基因食品、杂交水稻、试管婴儿)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三、举例说明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B)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订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
观察和实验是科学探究最基本的方法。
实验是一切科学探究的基础。
科学探究的常用方法有:观察、实验、调查、测量。
四、说明显微镜的基本构造和作用及练习使用显微镜(B)口诀:一升二转三对光,四放五夹侧看降,转动准焦调清晰,升取转降垂反光。
①取镜和安放:右手……左手……,放在实验台上略偏左……。
②对光:左眼观察,右眼要睁开。
目镜内看到一个圆形的光屏叫做视野③观察:先用低倍镜,后用高倍镜④收镜:一竖、一降、两旁、两后。
(书P11)相关例题:1.一台显微镜的两个目镜分别为5倍与10倍,物镜分别为10倍和45倍,这台显微镜的最小放大倍数和最大放大倍数分别为(B)A.15倍和55倍B.50倍和450倍C.5倍和45倍D.100倍和225倍2.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物像若在视野左下方,要想将物象置于视野正中央,应将装片移向(A)A.左下方B.右上方C.左上方D.右下方3.将载玻片上写的英文字母P放在显微镜下观察,这时看见的物像应是(D) A.p B. q C. b D. d4.已知四台显微镜的目镜和物镜的倍数如下,在观察洋葱表皮细胞时,视野中细胞数目最多的显微镜可能是 (A)A.5X、10X B.10X、40X C.15X、10X D.20X、35X5.在载玻片上画一个“”符号,用低倍镜观察时,在视野内所见的图像是(C)A. B. C . D.6.显微镜视野内出现了一个污点,移动装片,转动目镜,污点均还在那里,则污点在(A) A.物镜上 B.目镜上 C.装片上 D.载物台上7.请填写显微镜有关结构的名称验室内光线不强时,对光时,应选择较大的_光圈_和_凹面反光镜。
生物期末复习提纲第一章:生物学———研究生命的科学1、生物是指有生命的物体。
2、生物学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
3、生物的基本特征主要有①身体是细胞构成②需要摄入营养物质③进行呼吸和排泄④具有生长和发育⑤繁殖与遗传变异现象⑥能适应一定的环境也能影响环境。
4、近代科技新成果举例:①细胞核移植技术②试管婴儿③太空育种技术④人类基因组计划⑤杂交水稻﹙袁隆平﹚5、人类许多难题如人口增长、环境污染、资源匮乏、以及生态平衡被破坏等问题解决,很大程度上需要依赖生物学的研究及发展。
6、显微镜镜下看到是倒像。
如果看到的物象偏右,则玻片偏左,要想把图像移动视野中央则把玻片向右移动。
7、实验的一般规程:①实验目的②实验材料和用具③实验步骤④实验现象⑤实验结论8、粗准焦螺旋可以使镜筒大幅度上升,细准焦螺旋可以使镜筒小幅度上升。
9、目镜越短放大倍数越大、目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小,物镜越短放大倍数越小、物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大。
10、物象的放大倍数等于目镜放大倍数乘以物镜放大倍数。
11、对光时光强时用小光圈和平面镜,光弱时用大光圈和凹面镜12、物镜与载物台之间的距离越大放大倍数越小,物镜与载物台之间的距离越小放大倍数越大。
13、由低倍镜换成高倍镜看到视野范围由大到小、视野由亮变暗、看到细胞数目由多变少。
看到图像由小变大。
14、在使用显微镜对光时,用低倍物镜正对通光孔。
然后将遮光器的光圈对准通光孔。
睁开双眼,用一只眼注视目镜内,并转动反光镜直到看到一个圆形的光屏叫视野。
15、在使用显微镜观察玻片标本时,要使被观察的标本正对通光孔。
切片两端用压片夹压住,然后从侧面看着物镜,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慢慢下降,直到物镜前端接近切片为止。
16、在使用显微镜观察时,用眼注视目镜,反向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上升,直到能看清物象为止。
如果物象还不够清晰,可略微转动细准焦螺旋,使物象清晰。
17、常见的玻片标本有三种①装片②切片③涂片。
18、科学探究的最基本的方法是观察和实验。
七上生物复习知识点第1章生物学——研究生命的科学1.生物:指有生命的物体。
包括——植物、动物和微生物。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生物的基本特征:1、生物能适应和影响环境;2、生物可以繁殖;3、生物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的,除病毒外;4、生物体能生长、发育;5、生命活动需要能量。
6.生物能进行遗传和变异。
2.生物学的基本研究方法:观察和实验是科学探究最基本的方法。
实验一:学会使用显微镜1.显微镜的构造(结合右图,填写结构名称)①目镜②转换器③物镜④反光镜⑤粗准焦螺旋⑥细准焦螺旋2. 操作①取镜和安放一只手握住镜臂,一只手托住镜座,放在实验台略偏左的地方。
②对光转动转换器,选用低倍物镜正对通光孔。
光强要选用平面镜和小光圈;光弱时选用凹面镜和大光圈③放置切片标本取一临时装片放在载物台上,使被观察的标本正对通光孔,切片的两端用压片夹夹住,然后从侧面看物镜,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慢慢下降,直至物镜前端接近切片为止。
④观察用左眼注视目镜内,反向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上升,直至能看清物像为止(两眼同时睁开)。
当物像比较模糊我们应调节细准焦螺旋;显微镜下看到的像是倒像,(试卷旋转180°)如:P在视野中看到的是d;将写有“上”字的透明纸片放在载玻片上,观察到的物像是;若物像偏在视野的左上方,要将它移到视野的中央,可以将玻片标本往左上方移动(偏哪向哪移)。
放大倍数越小,视野中的细胞数量越多;反之,放大倍数越大,视野中的细胞数量越少;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目镜的倍数乘以物镜的倍数;目镜:10×,物镜40×,该显微镜的放大倍数为400倍。
⑤收镜3.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实验、得出结论4.对照实验——除了实验变量不同,其他因素都相同。
一般设计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实验二:探究光照或水对植物生存的影响A1.1号和2号组成一个对照组,实验变量是光照;2.探究“水对植物生存的影响”,选用1号和3号;3.2号和3号可以组成一个对照组吗?为什么?不可,不符合单一变量原则第2章生物与环境1.生物的生存需要依赖一定的环境(举例说出水、温度、空气、光等是生物生存的环境条件)2.环境中影响生物生存的因素有: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
七年级生物上册期末复习提纲 (新版)苏科版七年级生物上册期末复习提纲(新版)苏科版复习期末考试大纲第一章第1节知识点:一、生物学和生物学的基本特征1、生物:有生命的物体。
(要会区分生物与非生物)2、生物学: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
3、生物的基本特征:(1)有一个共同的基本结构——细胞(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2)需要营养(3)需要呼吸和排泄(4)可以生长、发育和繁殖(5)有遗传和变异的现象(6)能适应环境二、现代生物技术成就:克隆技术(无性繁殖)、转基因技术、试管婴儿杂交水稻(袁隆平)、生态农业等第一章第2节中的知识点:一、观察和实验是科学探究的最基本方法。
科学探究的方法很多,如观察、实验、调查、收集分析数据、测量等。
二、显微镜:1.它是一种精密仪器,可以帮助人们观察肉眼无法直接观察到的微生物或微结构。
显微镜有很多种,如光学显微镜、电子显微镜等。
2、结构:镜头(目镜、物镜)、准焦螺旋(粗、细)、反光镜(平面、凹面)等。
3、使用步骤:取镜和安放、对光、放置玻片标本、观察、收镜。
三、玻片标本:可分为装片、切片和涂片三种。
四、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步骤是:计划(制定、沟通、制定计划、提出假设、得出结论)。
五、对照实验:是指除了实验变量不同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一组实验。
其中经过实验处理的是实在试验组,对照组未接受治疗。
第二章知识点一、环境:是指生物周围的空间(地点)以及其中可以直接或间接影响生物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因素。
地球上有不同的环境,任何生物都生活在特定的环境中。
非生物因素:阳光、空气、水、土壤、温度、湿度等。
(非生物因素能影响生物的生存发展和分布)二、环境因素生物因素:影响一个有机体生存的其他有机体。
三、蚯蚓能疏松土壤,增加土壤肥力;“大树底下好乘凉”;“蚁穴溃堤”等都说明了生物能影响环境;“淮南出的橘子是橘子,淮北出的橘子是橘子”和“人间四月香,山庙桃花盛开”表明环境可以影响生物。
第1章生物学——研究生命的科学(复习)一、生物与生物学1、生物是指有生命的物体;熊猫和玩具熊猫的根本区别是熊猫具有生命特征;2、生物的基本特征:⑴生物大多都由细胞组成;⑵生物需要摄入营养物质和能量,进行呼吸和排泄;⑶生物都能繁殖后代,具有遗传变异现象;⑷生物能够生长发育;⑸生物能够适应和影响环境。
3、生物学就是研究生物体的生命现象及其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生物学的研究对象主要是地球上形形色色的生物。
4、学习生物学,主要学习前人已总结的科学知识,研究生物学的科学方法,勇于探索、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
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观察和实验。
(需要补充)二、生物学的基本研究方法(一)学习观察与实验1、在观察时,首先根据观察目的,仔细看一看观察对象有什么特征,以此做出分析,判断。
有时候,观察需要借助一定的仪器设备,如放大镜或显微镜。
2、实验与观察的异同:实验是严格控制条件下的观察,而观察只是在自然状态下的观察。
3、实验的流程图:实验目的、实验材料和用具、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二)学习使用显微镜1、认识显微镜的结构⑴转动粗准焦螺旋时,可以大幅度升降镜筒;转动细准焦螺旋时,镜筒升降幅度较小,可以使物像更清晰。
⑵接近人眼一端的镜头是目镜,接近物体一端的镜头是物镜。
显微镜的物镜分高倍物镜和低倍物镜。
短而粗的是低倍物镜,长而细的是高倍物镜。
⑶物象的放大倍数=目镜的放大倍数×物镜的放大倍数。
⑷遮光器的上面有大小不等的圆孔,叫做光圈。
光线弱的时候用大光圈。
⑸显微镜的反光镜有平面和凹面,光线强时用平面镜,光线弱时用凹面镜。
2.学习使用显微镜:取镜和安放→对光、放置切片标本、观察、收镜。
⑴取镜和安放:一手握住镜臂,一手托住镜座,将显微镜放在实验台上略偏左边的地方。
⑵对光:(三转)①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
②转动遮光器,选一较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
③转动反光镜(左眼注视目镜),通过目镜可以看到白亮的圆形亮圈(视野)。
1、生物的基本特征:a、生物大多由细胞有序构成;b、生物都需要摄入营养物质,进行呼吸与排泄;c、生物具有生长发育、繁殖与遗传变异现象;d、生物能适应一定的环境,也能影响环境2、科学探究常用的方法有:观察、实验、调查、测量等,其中观察和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最基本方法。
3 显微镜的结构和使用1)、光强时用小光圈和平面镜。
光线暗时用大光圈和凹面镜2)、3)4)、放大倍数= 目镜的放大倍数 x 物镜的放大倍数。
例如。
目镜为5x,物镜为10x,放大倍数是50倍。
4、探究水温变化对金鱼呼吸次数的影响: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水温升高,金鱼的呼吸次数加快;水温降低,金鱼呼吸次数减少。
变量是水温科学探究实验有三个原则:对照、平行重复、单一变量。
①得有一个对照组,对照组的作用是对照。
通常实验组进行实验处理,对照组不做处理。
②实验组和对照组之间只能有一个变量,除了要研究的变量以外其余变量都应相同,并控制在适宜状态。
③实验中经常要测量几次(至少3次),对这几次的结果要取平均值,目的是提高数据的可靠性。
5、环境因素包括: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
6、非生物因素主要有阳光、空气、土壤、水、温度等。
如极地狐与大耳狐的形态不同,主要受温度影响;短日照可以促进菊花提早开花。
生物因素是指影响一个生物生活的同种或其他种类的生物。
7、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是复杂的,同种生物之间的影响可以是互助也可以是斗争,如蚂蚁间的互助,公羚羊之间为配偶争斗。
异种生物之间的影响也是如此;(种间关系:竞争、互助、捕食、寄生等。
)如蝴蝶与开花植物(互助),菟丝子与大豆(寄生)。
8、生物也能影响环境,如牛产粪便污染环境,影响牧草生长;蜣螂清除粪便,改良土壤;不同植被对空气的湿度影响不同;树木可净化空气减少噪音;蚯蚓疏松土壤通气和增加土壤肥力,总之生物与环境相互影响相互作用。
9、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每一种生物都具有适应环境的能力(适者生存),生物对环境的适应不仅表现在形态和结构方面,还表现在生理和行为等各个方面。
苏科版七年级上册生物复习提纲生物体的组成1.细胞分裂——一个细胞分裂成两个细胞的过程2.细胞分裂的过程:(1)染色质凝缩成染色体(2)染色体排列于细胞中央(3)每条染色体从着丝粒一分为二,并向细胞两端移动(4)细胞两端的两组染色体分别结旋松散成染色质,形成两个新的细胞核(5)在细胞中部形成新的细胞壁,细胞质平均分成两等份,一个细胞分裂成两个子细胞。
3.细胞生长的过程:刚分裂产生的子细胞体积很小,随着从外界吸收的物质不断积累,许多小液泡逐渐长大,合并为一个大液泡,细胞就由小长大。
细胞长到一定程度就会停止生长,成熟的植物细胞具有中央大液泡。
4.生物体的生长现象与生物体细胞的数目增多、体积增大有关。
细胞数目的增多是细胞分裂的结果,细胞体积的增大是细胞生长的结果。
细胞体积的大小和体积增大的速度都受到环境条件的影响。
5.细胞分化——分裂后的细胞在形态、结构和功能上向着不同方向变化的过程。
6.组织——形态相似、结构相同、具有一定功能的细胞群9.器官——不同的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组合起来,形成具有一定功能的结构,叫做器官。
10.绿色开花植物的六种器官:根、茎、叶、花、果实、种子11.绿色开花植物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个体12.系统——不同的器官按照一定的次序组合起来,形成具有特定生理功能的结构,叫做系统。
(人体有八套系统,每个系统都有一系列的器官组成,具有特定的生理功能。
)13.人体的各个系统在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调节下,密切配合、协调统一,完成各种生命活动。
14.人体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15.单细胞生物——由一个细胞构成的生物16.单细胞种类繁多,广泛分布于淡水、海水和潮湿的土壤中17.单细胞生物能独立完成营养、呼吸、排泄、运动、生殖等生命活动。
18.草履虫的形态特点和生命活动特点基本结构:表膜(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
此外还有食物泡、伸缩泡等结构生活环境:有机质丰富、水流平缓的池塘和污水沟中形态特征:体长150~300微米,像倒转的草鞋,全身布满纤毛运动方式:依靠纤毛的摆动,在水中旋转前进主要食物:细菌和单细胞藻类。
第一章周围的生物世界1、自然界是由有生命的物体和无生命的物体组成的。
其中有生命的物体叫做生物,根据他们的形态、结构可分为动物、植物、真菌、细菌和病毒等。
除病毒等少数生物外,其它所有的生物都由细胞构成,因此说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微生物(细菌、真菌、病毒)的个体多数体积比较小、结构比较简单。
2、生物的特征:(1)、除病毒外,都由细胞构成;(2)、能够生长(由小长大);(3)、从外界不断地获得物质和能量,并把体内产生的废物和没有利用完的物质排出体外。
(4)、能生殖(产生自己的后代);(5)、有遗传、有变异;(6)、对外界刺激能够作出一定的反应;3、沙漠地区动植物种类稀少,是因为那儿缺少水,苹果不能在南方热带地区栽种的主要原因是温度,海洋深处没有绿色植物的生存,是因为那儿缺少阳光。
4、生物体对外界刺激能够作出一定的反应。
生物在生活过程中与环境的关系是:生物体都能适应一定的环境,也能影响环境。
海带在淡水里无法生存,这说明生物只能适应一定的环境。
“山清水秀、穷山恶水”,从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来看,这说明了生物对环境具有一定的影响。
沙漠中的仙人掌叶变成刺状,茎膨大可贮藏水分,是仙人掌对沙漠干旱环境的一种适应。
5、“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这种现象是由温度引起的。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描述了温度对鸭生活的影响。
6、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叫做生态因素,它又可分为非生物因素、生物因素。
前者主要包括阳光、温度、水、空气和土壤;后者主要指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它生物。
7、(如书本p8探究影响鼠妇生活环境的非生物因素主要是光或水)用10只鼠妇做实验而不是用1只鼠妇做实验的原因是消除偶然性,使实验结果真实、可靠。
8、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叫做生物学。
20世纪50年代以后,生物学进入了分子生物学阶段。
9、袁隆平是世界著名的水稻专家,他和他的助手们在世界上首次培育出了杂交水稻,该优良品种的主要优点是产量高。
七年级生物复习提纲第一单元走进生命世界1、生物学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2、生物的基本特征:a、生物大多由细胞有序构成;b、生物都需要摄入营养物质,进行呼吸与排泄;c、生物具有生长发育、繁殖与遗传变异现象;d、生物能适应一定的环境,也能影响环境3、科学探究常用的方法有:观察、实验、调查、测量等,其中观察和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最基本方法。
4、观察时,首先要根据观察目的,仔细看对象的特征和特性。
再做出分析和判断。
有时需要借助于一定的仪器,如放大镜和显微镜等实验过程:实验目的→实验材料和用具→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一、显微镜的结构和使用1、认识显微镜(1)机械部分:镜座、镜柱、镜臂、镜筒、粗准焦螺旋、细准焦螺旋、转换器、载物台、通光孔、压片夹。
(2)照明部分:反光镜(含平面镜和凹面镜)、遮光器、光圈。
注:光强时用小光圈和平面镜。
光线暗时用大光圈和凹面镜(3)光学部分:目镜、物镜(低倍镜、高倍镜)。
2、显微镜的成像原理(放大原理)光线→反光镜→遮光器→通光孔→标本(一定要透明)→物镜→镜筒→目镜(放大成倒立的虚像)→眼。
3、显微镜的使用方法(1)取镜和安放:用右手握住镜臂,左手托镜座,正确取出显微镜,放在实验桌上,略偏左,使镜臂对着身体,镜筒向前。
(2)对光:(三转)A. 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
B. 转遮光器,选一较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
C.左眼注视目镜,转动反光镜,使光线通过通光孔反射到镜筒内,通过目镜可以看到白亮的视野。
(3)观察:A. 放玻片标本,在载物台上,用压片夹压住,使标本要正对通光孔的中心。
B. 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下降,直到物镜接近玻片标本为止(注:此时实验者的眼睛应侧面看着物镜头和玻片之间,以免压碎)C. 左眼看目镜内,同时反向缓缓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上升,直到看到物像,再稍稍转动细准焦螺旋,使看到的物像更加清晰。
4、收镜(两后,两旁,一垂,一降)取下载玻片,擦干外表,压片夹转后,反光镜垂直,物镜偏到两旁,镜筒下降最低处,送进镜箱,放回原处。
5、显微镜高倍和低倍下的区别:视野亮度细胞的大小清晰度细胞的多少高倍镜暗大清晰少低倍镜亮小不清晰多6、生物观察和研究中常使用三种玻片:装片、切片、涂片7、成像规律:倒立的反像。
8、放大倍数= 目镜的放大倍数 x 物镜的放大倍数。
例如。
目镜为5x,物镜为10x,放大倍数是50倍。
二、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1.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实验→得出结论→表达与交流探究水温变化对金鱼呼吸次数的影响: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水温升高,金鱼的呼吸次数加快;水温降低,金鱼呼吸次数减少。
2.科学探究实验有三个原则:对照、平行重复、单一变量。
①得有一个对照组,对照组的作用是对照。
通常实验组进行实验处理,对照组不做处理。
②实验组和对照组之间只能有一个变量,除了要研究的变量以外其余变量都应相同,并控制在适宜状态。
③实验中经常要测量几次(至少3次),对这几次的结果要取平均值,目的是提高数据的可靠性。
第二章生物与环境1、地球上有各种不同的环境,有水域,有陆地,有炎热的地方,也有寒冷的地方,几乎到处都有生物存在。
环境是指生物周围的空间以及其中可以直接或间接影响生物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因素。
2、对于每种生物来说,除了它自身以外周围其他一切因素构成了影响它的环境因素环境因素包括: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
非生物因素主要有阳光、空气、土壤、水、温度等。
如极地狐与大耳狐的形态不同,主要受温度影响;短日照可以促进菊花提早开花。
生物因素是指影响一个生物生活的同种或其他种类的生物。
3、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是复杂的,同种生物之间的影响可以是互助也可以是斗争,如蚂蚁间的互助,公羚羊之间为配偶争斗。
异种生物之间的影响也是如此;(种间关系:竞争、互助、捕食、寄生等。
)如蝴蝶与开花植物(互助),菟丝子与大豆(寄生)。
4、生物也能影响环境,如牛产粪便污染环境,影响牧草生长;蜣螂清除粪便,改良土壤;不同植被对空气的湿度影响不同;树木可净化空气减少噪音;蚯蚓疏松土壤通气和增加土壤肥力,总之生物与环境相互影响相互作用。
5、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每一种生物都具有适应环境的能力(适者生存),生物对环境的适应不仅表现在形态和结构方面,还表现在生理和行为等各个方面。
如形态上适应的有拟态、保护色等;结构上适应的有鸟有鸟翅、鱼有鳍等;生理、行为上适应的有:鸟类迁徙、夏眠等。
6、乔木是主干明显而直立的多年生木本植物。
如香樟、杨、榆、松、杉等。
灌木是无明显主干的多年生木本植物。
如迎春、紫荆、木槿、大叶黄杨、玫瑰、月季等。
第三章生态系统和生物圈1、生态系统:在一定区域内,所有生物与非生物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
2、生态系统的组成:它包括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非生物成分是指非生命的物质和能量,包括阳光、空气、水、土壤等非生物因素。
生物成分包括绿色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等所有生物,并根据它们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将它们划分为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生产者:绿色植物是生产者,它能利用阳光制造有机物并储存能量。
消费者:人和各种动物是消费者,不能制造有机物,只能直接或间接的以植物为食。
分解者:能把动植物的遗体、排泄物分解成无机物供绿色植物再利用,如细菌、真菌,是不可缺少的成分。
没有生产者。
消费者就失去了食物和能量来源;没有分解者,动植物的遗体和排出的废物就无法得到分解。
3、地球上生态系统的类型多种多样,它们不是孤立的,有着密切的联系。
4、生物圈是人类和其他生物共同生活的唯一家园,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
是地球上所有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的总称。
范围包括:大气圈的下层,水圈、岩石圈的上层。
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阳光、水、营养物质。
5、地球之肺——森林生态系统;地球之肾——湿地生态系统。
第四章有机物的生产者——绿色植物一、光合作用1、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实验(1)步骤:暗处理(耗尽叶片中原有的有机物)→遮光处理(对照,使该处不进行光合作用,注意叶片遮光处要上下两面遮光,一般认为遮光处为对照组)→放光照处3-4小时→去黑纸片→酒精脱色【酒精要隔水加热,溶解叶绿素(使现象更明显)】→漂洗→加碘液→观察颜色变化(遮光处不变蓝色,未遮光处变蓝色)(2)结论:绿叶只有在光下制造淀粉。
2、探究光合作用场所的实验:提出问题:是否只有绿叶才能进行光合作用?作出假设:只有绿叶才能进行光合作用。
(原理:绿叶的叶肉细胞中有叶绿体,内有叶绿素,叶绿素能吸收光能。
此外还有叶黄素、胡萝卜素、花青素等)制定计划:①选取植物(银边天竺葵的叶片既有绿色处也有非绿色处)的根、茎、叶柄等非绿色部位,进行对照。
②实验用具和方法同上一实验。
③步骤:同1.(1)④结论:绿色植物含叶绿体的器官都能进行光合作用,叶是其制造有机物的主要器官。
3、光合作用的有关知识点:⑴概念:绿色植物利用光能,在叶绿体内,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淀粉等有机物(能量储藏在有机物中),并释放氧气的过程。
⑵公式:⑶条件(光)、原料(二氧化碳和水)、场所(叶绿体)、产物【有机物(主要是淀粉)和氧气】⑷实质:光能→化学能(能量转变);无机物→有机物(物质转变)即:合成有机物、储存能量⑸意义:①植物自身需要;②人与动物最终的食物来源和氧气来源⑹应用:①农作物的合理密植;②温室“气肥”(二氧化碳)的使用 4 上、下表皮:透明叶 叶肉:海绵组织和栅栏组织(含叶绿体)叶脉:导管(运输水和无机盐),筛管(运输有机养料)叶制造的有机养料通过筛管运输到根、茎、果实等器官中。
根吸收的水分通过导管运输到叶二、绿色植物从土壤中获得了什么1、什么是无土栽培?人们不用土壤,而是根据植物生活所需要的无机盐种类和数量的不同,用水和各种不同比例的无机盐配成培养液来栽培植物的方法。
2、实验分析无土栽培成功的原因:提供了植物生长必需的水和无机盐3、无土栽培优点:节省土地、培育高品质植物、避免污染和虫害。
4、植物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部位:根尖(根的最尖端到生长根毛的区域)的成熟区。
根尖的结构由顶端向上依次是根冠(保护)、分生区(分裂)、伸长区(长长)和成熟区(大量的根毛增加了吸收面积)5、⑴、细胞吸水的原理:细胞液浓度>周围溶液浓度时:吸水细胞液浓度<周围溶液浓度时:失水⑵、植物的根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原理:植物根毛细胞液浓度>周围土壤溶液浓度时:吸水植物根毛细胞液浓度<周围土壤溶液浓度时:失水⑶、水分从土壤进入植物体的途径土壤中的水→根毛细胞→根表皮以内层层细胞逐步渗入→根导管→茎导管→叶导管→叶肉细胞 无机盐 作用 缺少表现氮 长叶 叶色发黄,生长迟缓磷 长果 植株呈现紫红色斑点钾 长茎 叶子边缘像火烧一样,干枯6、应用:一次性施肥过多造成的烧苗现象(植物失水)、土壤干旱导致的植物萎蔫现象(植物失水)、带土移栽植物(保护根尖及根毛)失水现象 吸水现象凉拌黄瓜 干海带浸泡在水中糖拌西红柿 萎缩的蔬菜放入水中烧菜加盐,流出汁水 紫菜干浸泡在水中⎪⎩⎪⎨⎧、硼等)微量元素(如:铁、锌三要素”)(常被称为植物生长“)、、也可写成大量元素(氮、磷、钾植物生长所需的无机盐K P N第五章人体的物质和能量来源于食物1、食物中对人有用的物质称做营养物质。
2、营养物质可以分为六大类:糖类、脂肪、蛋白质、维生素、无机盐、水。
糖类:在馒头、米饭、面条等谷类食品中含量较多。
脂肪:在食用油、肥肉和一些豆类食品含量较多。
蛋白质:在蛋、鱼、奶、瘦肉、豆制品等含量较多。
鉴定食物中的营养物质糖类:碘酒遇淀粉变蓝。
蛋白质:遇高温凝固成固态物质;直接燃烧散发臭味。
油脂:在纸张、布匹上留下“油斑”。
“第七类营养物质”——纤维素3、营养物质的作用•糖类的主要功能是为人体的生命活动供给能量;也是构成人体的重要成分之一。
•蛋白质是构成细胞不可缺少的成分;人的生长发育离不开蛋白质,也可以提供人体能量。
•脂肪是人体重要的储能物质和组织细胞的结构成分。
•水是构成人体的重要物质,含量最多。
•无机盐对人的身体非常重要,如钙、铁、锌、碘等缺乏会引起人类疾病。
•维生素:需要量很少,但人体的生长发育、生命活动离不开,人体缺乏就会患病。
维生素种类含量较多的食物不足时会出现的症状维生素A 胡萝卜、番茄、奶制品、蛋黄夜盲症维生素B1、B2 奶制品、蛋黄、肝脏脚气病、口角炎维生素C 新鲜柑橘等水果和蔬菜坏血病维生素D 奶制品、蛋黄、鱼肝油软骨病缺碘:甲状腺肿大(大脖子病)缺钙:佝偻病4、各种营养物质的作用综述如下:建造我们的身体给我们提供能量维持生命和健康5、三种营养物质中提供能量(同等重量)最多的是脂肪,但糖类是最主要的供能物质,人体内所需能量的70%以上由糖分氧化分解提供。
6、合理膳食应做到哪些?科学的食谱既要包括比例适当并且全面的营养成分,又要注意热量的合理分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