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辩证法试题(1)

  • 格式:doc
  • 大小:108.50 KB
  • 文档页数:7

下载文档原格式

  / 7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了解自然观演变的基本历史:

▪(1)古代朴素自然观

▪1、史前神话阶段的自然观

▪(1)起因:对自然界加以说明和解释。(2)特点:“万物有灵”论

▪(3)表现形式:神话传说盘古开天辟地、女娲抟土造人后羿射日夸父逐日精卫填海

▪(4)史前神话自然观对当时社会活动的影响“图腾”信仰和自然崇拜巫术祭祀、祈祷

▪2、中国古代自然观

▪(1)《周易》中体现的自然观:普遍联系的观点(2)《老子》一书所体现的自然观:演化观▪(3 ) 中国古代自然观的特点:侧重于回答自然是怎样的

▪3、古希腊自然观侧重于回答自然为什么是这样的

▪(2)中世纪的神学自然观

▪1、奥古斯丁:把柏拉图的“理念”变成了“上帝”。上帝是终极的全能的造物主。

▪2、托马斯·阿奎那:对亚里士多德的著作进行了神学改造。

▪(3)近代机械论自然观

▪A: 开普勒:“天空立法者”

▪B: 伽利略的贡献:

▪(1)著名的两个铁球同时落地的实验。

▪(2)发明天文望远镜,发现了木星的四颗卫星,为哥白尼学说找到了确凿的证据。

▪(3)哥伦布发现了新大陆,伽利略发现了新宇宙。

C: 牛顿的综合:总结了天体力学和地面力学的成就,为经典力学规定了一套基本概念,提出力的概念,提出了运动三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从而使经典力学成为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为机械论自

然观提供了理论基础。

▪D: 机械自然观的中心思想:自然界是绝对不变的。

▪(1)认为认为自然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它从来如此、永远如此;

(2)自然界的物质和运动是可以分离的,所有运动都是机械运动,其原因不是在事物的内部,而是由于外力的作用而引起的

▪(3)万事万物只在空间上彼此排列着,并无时间上的历史发展。

▪E: 机械自然观的贡献

▪F: 机械论自然观的局限性

▪(1)绝对化,只承认必然性,否认偶然性和随机性,终会严重束缚科学家思想,阻碍科学发展。

(2)不彻底性,力学难解释:运动如何发生?天体怎样运动起来?不同物质形态如何转化?不得不把造物主从前面赶出去,最终又把神从后门请进来。

▪(3)将自然看作是无机的,任意滥用自然资源,产生了大量的环境问题。

▪(4)19世纪下半叶辩证自然观

▪自然界是物质的联系的观点发展的观点矛盾的观点

▪(5)当代自然观的新发展

▪1、自然界是简单的还是复杂的?2、自然是构成的还是生成的?3、世界是决定的还是非决定的?二:造成生态危机的原因,缓解生态危机的原则

造成生态危机的原因:

1、观念根源

•自然观方面:近代机械论自然观

•↓

•人与自然的关系:人类主体性的过分张扬

2、制度根源

•资本主义制度:私有制

•↓

•追逐私利,鼓励消费,浪费资源

•全球化带来的不平等,强国剥夺发展中国家

3、现实加速条件

•科技发展、工业文明

•↓

•人类对自然的力量空前增强

•环境污染加速

缓解生态危机的原则: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1、环境危机与增长的极限

(1)、危机的确存在:人口危机、资源危机、环境危机(2)、增长有无极限?(3)、呼唤可持续发展

2、可持续发展:

1、联合国: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自身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164

2、学术界:可持续发展就是协调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以体现公平性原则、可持续原

则、谐调性原则,最终达到自然、经济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3、从工业文明到生态文明

(1)限制人口增长(2)走向可持续发展的经济(3)构建可持续的消费文化4)对科技的发展进行反思

4、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难题

5、可持续发展,难并坚持

•1、自然、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2、个人的可持续发展

•(1)好的身体(2)好的心态

•(3)打好专业基础(4)打好人脉基础

三:科学涵义,科学的基本特征

科学涵义:

(1)科学是反映客观事实和规律的系统化、理论化的知识

(2)科学是生产知识的特殊的认识活动

(3)科学是一种社会建制

科学的基本特征:

1、解释性和预见性

科学与常识的区别知其然更想知其所以然

休谟命题:太阳明天还会升起吗?

2、精确性

科学定律、原理的成立和应用范围有限的,科学结论的表述必须系统、严格、精确

3、可检验性

(1)、实验方法是科学的标志,是最重要的科学方法。(2)、它为科学假说提供了一个基本的方法论原理。

(3)、它是科学发现获得社会承认的基本条件。

4、可错性或可变性:科学进步的不竭动力

5、系统性:学科内部之间的联系学科之间的联系

6、主体际性:客观性

四:科学问题的主要来源,结合自身实际谈如何进行科研选题

科学问题是指一定时代的科学家在特定的知识背景下提出的关于科学认识和科学实践中需要解决而又尚未解决的问题。它包括一定的求解目标和应答域,但尚无确定的答案。

科学问题根据对背景知识的掌握程度,可分为:1、待解问题2、无知问题

科学问题根据问题的性质,可分为:1、真实问题2、虚假问题

科学问题根据内容不同可分为:1、是什么的问题2、为什么的问题3、怎么样的问题 科学问题的来源:

1、为寻求事实之间的联系提出问题

背景:从18世纪中叶至19世纪中叶,已发现化学元素63种。它们构成的化合物千千万万,显得杂乱无章。

门捷列夫发现元素周期律

2、从理论与事实之间的矛盾中发现问题

血液运动理论哈维实验发现的事实

3、从社会需求与已有技术手段的差距上发现问题

社会需求:人类想飞上天空

已有技术手段:只有比重比空气轻的才能飞上天。

问题:能不能造出比空气重的飞行器械

4、从某一个理论内部的矛盾中发现问题

5、从不同理论之间的分歧中发现问题

进行科研选题

1. 科研选题就是形成、选择和确定所要研究和解决的课题。

2. 科研选题的重要性:关系到科学研究的方向、目标和内容,直接影响科研的途径和方法,决定着科

研成果的水平、价值和发展前途。

3. 选题步骤:文献调研和实际考察;提出选题;初步论证;评议和确定课题。

科研选题的原则

1、充分了解本学科的背景知识,提出有价值的真实问题和待解问

2、选择有价值的问题,不要回避困难

3、要有全球眼光,不要惧怕外文资料

五:现代科学研究获取科学事实的基本方法

科学事实是认识主体关于客观存在的、个别的事物(事件、现象、过程、关系等)的真实描述或判断,其逻辑形式是单称命题。

获取科学事实的基本方法:观察与实验

1 、观察

(1)定义:

人们在一定理论思维指导下,通过感官或借助科学仪器,在自然发生的条件下有目的、有计划地感知研究对象,从而获得科学事实的一种研究方法。

理解“观察”概念时往往强调二点:

一是看的动作,即用人的感官特别是眼睛去感知;

二是看的动作带有目的性或者说这一动作是受到预先设定和控制的。

(2)观察的工具:望远镜、显微镜和千分仪等。其功能是延伸目力所及距离,拓展目力分辨能力。

(3)观察方法的类型及其特点

观察方法的类型:直接观察--用感觉器官间接观察--借助科学仪器

应用领域和适用性:天文学、地理学、气象学、动植物分类、社会科学领域等。

(4)观察的基本原则

1) 客观性

按研究对象的本来面目去观察它和反映它。避免把某种假定或预想凝固化、僵化;注意排除假象和

错觉的干扰。

2) 全面性

尽可能地观察研究对象的各个方面、各种因素、各种关系和各种规定,力求获得丰富而完整的科学

事实,客观地反映事物的全貌。

3 ) 典型性

注意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对象和干扰比较小的观察环境。

(5)观察方法的作用

1) 是形成科研选题的重要途径2 ) 是建立科学假说的先决条件

(6)观察渗透理论的主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