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像基础教程
- 格式:doc
- 大小:193.50 KB
- 文档页数:6
摄影摄像入门教程周光平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摄影摄像的基本原理和技术要点。
2. 掌握摄影摄像的基础操作技能,能够进行简单的拍摄和录像。
3. 培养学生对于摄影摄像的兴趣和热情,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教学时间:2节课(90分钟/节)教学内容:第一节课1. 摄影摄像的基本概念介绍- 什么是摄影摄像?- 摄影摄像对日常生活和工作的意义。
2. 摄影摄像的基础原理- 光的影响- 镜头的作用- 快门和光圈的关系3. 摄影摄像常用器材介绍- 相机、镜头、三脚架等- 摄像机、麦克风、录音设备等4. 实践操作- 示范如何使用相机进行基本拍摄- 示范如何使用摄像机进行基本录像第二节课1. 摄影摄像的构图与拍摄技巧- 构图的基本原则- 视角与景深的调整- 色彩与光影的运用2. 摄影摄像的后期处理- 简单的后期技术介绍- 后期处理的重要性3. 摄影摄像的艺术表现- 看片与学习- 欣赏经典作品4. 课堂小结和展示- 学生展示自己在课堂上所拍摄的作品- 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教学方法:1. 案例教学法:通过真实案例讲解,引发学生思考。
2. 示范操作法:教师实地操作,学生模仿跟随。
3. 互动讨论法:学生和教师之间进行互动和讨论,加深学生对内容的理解。
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学生是否参与活跃,是否能够掌握基本操作技能。
2. 课后作业:要求学生拍摄一组作品或录制一段视频,并进行简单的后期处理。
教学资源:1. 相机、摄像机、示范用的器材2. 案例图片和视频3. 后期处理软件的演示教学反思:每节课结束后,教师要总结学生的表现和问题,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方式,为下节课的教学提供依据。
《摄像技术》课程标准一、课程定位和课程设计(-)课程性质与作用课程的性质:本课程是我院(校)数字传媒艺术、影视编导、电视节目制作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是校企合作开发的基于电视节目制作工作过程的课程。
课程的作用:本课程是电视节目制作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课程综合了电视节目制作领域的知识结构和职业能力的需求,突出电视摄像的操作技能的训练,旨在培养电视节目制作领域的专业技能人才,满足广播电视行业改革和发展的要求,其目标在于培养学生具备从事电视编导、影视制作等方面工作,达到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
本门课程前后续课程设置合理、衔接得当、过渡自然:该课程在整个专业课程体系中处于基础地位,其前导课程有:《数码摄影》、《三大构成》、《Photoshop》,主要使学生具备镜头语言知识和一定的分析鉴赏能力,能够进行图像素材的采集与处理,为该课程的学习奠定了一定的理论基础和设计基础。
后续课程有:《电视节目策划与编导》、《电视专题节目制作》等课程和项目,而本课程则为这些后续课程和项目奠定了基础,保证其能够顺利开展,从而能够更好地进行电视和影视的创作,适应相关工作岗位的需求。
(二)课程基本理念本课程通过市场调研、企业调研,针对电视节目以及影视行业发展状况,构建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体系,以实际工作项目为导向,通过项目实战,采用项目组的形式让学生在每个工作项目中学习,在教学过程中引入企业人员进行技术指导,最终参与课程的考核。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采用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等行动导向教学方法,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本课程创设了一个虚拟的工作环境,以**电视台、**剧团等校内社团实际项目带动整个教学过程,彰显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
(三)课程设计思路典型任务确定学习内容:与影视制作实践专家进行研讨,分析影视类公司的主要工作范围,依据其工作内容确定典型工作任务,并将这些典型工作任务进行有效的组织、序化,从而确定学习内容。
摄影入门基础知识教程摄影是一门艺术,通过摄像机记录和捕捉图像。
要成为一名合格的摄影师,需要学习一些摄影的基础知识。
本文将介绍摄影入门的基础知识教程,以帮助初学者快速入门。
一、摄影器材1.相机:学习摄影的第一步就是选择一台合适的相机。
常见的相机类型包括单反相机、无反光相机和傻瓜相机。
初学者可以选择傻瓜相机或手机相机作为起始设备,以更便宜和易操作的特点来入门。
2.镜头:镜头决定了摄影的视角和成像质量。
常见的镜头包括标准镜头、广角镜头和长焦镜头。
初学者可以选择一个适用于多种场景的标准镜头来开始摄影旅程。
3.三脚架:使用三脚架可以提供稳定的拍摄环境,特别是在长时间曝光或远距离拍摄时。
选择一个轻便且稳固的三脚架可以提高摄影效果。
二、光线与曝光1.光线:光线是摄影的基础,它影响照片的亮度、色彩和质感。
了解不同光线条件下的拍摄技巧可以提高照片的质量。
常见的光线类型包括自然光、室内光和闪光灯光。
2.曝光:曝光是指相机感光介质(胶片或数码传感器)接收光线的时间。
掌握好曝光可以获得适当的亮度和对比度。
通常,曝光由快门速度、光圈和ISO感光度来控制。
三、构图与视角1.构图:构图是指将物体、人物和景色有机地布置在画面中的过程。
合理的构图可以增强照片的艺术感。
常见的构图技巧包括规则三分法、对称构图和前景引导。
2.视角:视角是指摄影师拍摄主题时所处的位置和拍摄角度。
选择不同的视角可以呈现出不同的效果。
常见的视角包括鸟瞰视角、蛙眼视角和平视视角。
四、快门速度与光圈1.快门速度:快门速度决定了相机曝光的时间长度。
较快的快门速度可以冻结快速运动的主题,而较慢的快门速度可以捕捉到运动的模糊效果。
2.光圈:光圈是相机镜头的一个属性,它决定了进入相机的光线量。
较大的光圈可以进一步减少景深,将主题与背景分离;较小的光圈可以增加景深,保持整个画面清晰。
五、焦距与景深1.焦距:焦距决定了镜头的视角和放大倍率。
较长的焦距可以产生近距离拍摄效果,而较短的焦距可以拍摄大范围的景象。
监控摄像机学习教程第一节、摄像机摄像机的发展速度很快,从摄像管到CCD元件,以其构成的CCD摄像机具有体积小、重量轻、不受磁场影响、具有抗震动和撞击等特点,同时清晰度、照度、可靠性等指标大大提高而被广泛应用。
CCD是Charge Coupled Device(电荷耦合器件)的缩写,它是一种半导体成像器件,因而具有灵敏度高、抗强光、畸变小、体积小、寿命长、抗震动等优点。
被摄物体的图像经过镜头聚焦至CCD芯片上,CCD根据光的强弱积累相应比例的电荷,各个像素积累的电荷在视频时序的控制下,逐点外移,经滤波、放大处理后,形成视频信号输出。
视频信号连接到监视器或电视机的视频输入端便可以看到与原始图像相同的视频图像。
一、CCD摄像机的分类㈠按照成像色彩划分CCD摄像机按成像色彩划分为彩色摄像机和黑白摄像机两种。
除色度处理方面不同外,其它原理基本一致。
主要有光学系统、光电转换系统、信号处理系统组成。
其中光电转换系统是摄像机的核心。
自然图像通过光学镜头成像于摄像机的光靶面上,彩色摄像机的光学系统中使用相干分色棱镜或特殊条状滤色镜将光信号分成红、绿、蓝三色光信号,光电转换系统通过摄像管或CCD 元件利用电视扫描方法把光图像信号转换成随时间变化的视频电信号,再经放大、处理、编码而成为全电视信号。
㈡按照分辨率划分按照分辨率划分为25万像素左右,对应彩色330线/黑白400线的低档型;25万至38万像素之间,对应彩色420线/黑白500线的中档型;38万像素以上,对应彩色大于或等于460线黑白570线以上的高档型。
㈢按照摄像机灵敏度划分按照灵敏度可分为最低照度1至3lux的普通型;0.1lux左右的月光型;0.01lux以下的星光型以及原则上可以为0Lux,采用红外光源成像的红外照明型。
㈣按照CCD靶面尺寸划分摄像机摄像器件(CCD)的尺寸分为1英寸、1/2英寸、1/3英寸、1/4英寸等。
其中以1/3英寸和1/2英寸最为常见。
手机摄影入门技巧手机摄影的普及引发了学生对摄影理论学习的不重视。
通过课堂讲授和课程实验中对知识的严谨分析和验证,体现出摄影的科学性与技术性;加大名作赏析的力度,提升学生的摄影审美品位,能有效转变学生对摄影的偏颇认识,提高学生对摄影理论的重视,利用手机为教学服务。
下面是为大家整理的手机摄影基础教程,供大家参考!手机摄影基础教程1.了解摄影的基本元素光(顺光、侧光、顶光、逆光、黄金时段)光是摄影的生命。
有了光,万物才有了可以被感知的形态和颜色。
拍摄前,头脑中一定要有光的概念,注意拍摄主体、拍摄位置和角度、与光这三者构成的关系,是顺光、侧光,还是顶光、逆光。
用好光,创造性地用光,就要在平时的锻炼中心中有光,慢慢找到对光的感觉。
最糟糕的拍摄时间是正午,这时的光线最刺眼,对比强烈,缺乏生气,曝光很难掌握,拍摄人物时容易出现"阴阳脸"。
摄影的黄金时段是清晨或傍晚,这时的光线柔和,色调温暖,给拍摄主体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
如果你可以做到创造性构思,清晨或傍晚的光线会为你的作品装点上一抹魔幻色彩。
手机摄影基础教程2.了解你的手机(场景、人脸识别、人像美化、全景、延时曝光)要拍出富有创造力的照片,先要了解你的手机。
通常,手机的拍照功能里都有如下几个常用项目:场景:拍照功能强大的手机一般都支持这些场景;;普通、智能、微距、人像、风景、运动、夜景、雪景等,接近于专业的数码单反,如果拍照前有时间,尽量调到对应的场景,便于机器找准最恰当的光圈、焦距和快门时间,控制好白平衡。
当然,我相信绝大多数人在掏出手机拍照时都不会调来调去浪费大家表情和兴致的,所以建议平时把场景设置到"智能"这个档上就好了。
人脸识别:现在几乎所有的智能机都有这个功能,而且是自动的,就不再多说了。
拍人像时,只要等小白框出来并且对准人脸再按下快门就好了。
人像美化/美颜:这时应广大女生和基友们的市场需求应运而生的强大功能,可以在拍照的同时实现祛斑、磨皮、调整肤色等需求,有的甚至可以实现瘦脸、美瞳等等……但注意,拍摄风景的时候要把这个选项关掉,不然会损伤画质。
摄像入门基础知识教程摄像是一种记录影像的技术,通过捕捉和保存连续的图像来记录和传达故事、信息和情感。
本文档将为您提供摄像入门的基础知识。
1. 摄像机类型- 数码相机:适合入门级摄像,价格相对较低,易于使用。
- 单反相机:拥有更多手动控制选项,适合进阶摄像。
- 专业摄像机:拥有更高的拍摄质量和功能,适合专业摄像师。
2. 曝光控制- 快门速度:控制图像的运动模糊和清晰度。
- 光圈:控制图像的明亮程度和景深。
- ISO:控制图像的噪点和感光度。
3. 焦距和镜头- 焦距:适用于远近景拍摄,较长焦距可使主体更清晰,较短焦距可拍摄广角景象。
- 镜头类型:广角适合拍摄宽阔的景象,长焦适合拍摄远处的主体。
4. 拍摄角度和构图- 低角度:提升主体的强度和威严感。
- 高角度:适用于拍摄小主体或展示整体场景。
- 三分法则:将画面分为九个区域,将主体放在交叉点上,使画面更有吸引力。
5. 音频录制- 使用外部麦克风:提高音质,减少噪音。
- 检查录音水平:确保音频录制适中,避免失真。
6. 视频编辑- 选择编辑软件:选择适合您需求的视频编辑软件。
- 剪辑和组织:删除不需要的镜头,将片段按照故事线组织。
- 音频和特效:添加背景音乐和特效,提升视频质量。
7. 研究资源- 在线教程:利用互联网上众多的摄像教程研究。
- 社区交流:参与摄像师社区,向他人研究和分享经验。
希望这份摄像入门基础知识教程对您有所帮助。
通过研究这些基础知识,您可以开始探索和享受摄像带来的乐趣和创造力。
婚礼摄影摄像基础教程
婚礼摄影摄像的基础教程。
以下是一些重要的提示:
1.控制曝光:婚礼现场光线很杂,而且新人又在不断移动,所以曝光准确就
特别重要。
因为在婚礼上没有时间让你先测光再对焦再构图,所以我基本
都会使用评价测光,同时这需要依靠经验来对现场的情况调整曝光补偿。
如果你不是很熟练,那么我建议你先到婚礼现场看一下拍摄环境和光线,
做一些提前准备。
我个人建议使用手动档,随着人物和光源位置的变化,
根据经验完全手动调整曝光。
光圈:f/1.4 曝光时间:1/640 ISO:100 焦
距:85.0
2.白平衡:在拍摄时你可以有两种选择:一是将照片格式调整为RAW格式,
依靠后期去调整白平衡;二是将照片格式调整为jpg格式,但是前提是你前期拍摄时就要掌握好白平衡,因为jpg格式无法后期调整白平衡。
在光线复杂的情况下自动白平衡是不能准确还原白平衡的,这个时候你就要手动去
调整色温。
那些很熟练的摄影师对光源的色温有把握,所以能调整正确,
不会出现太大的偏差。
如果你对这个把握不好,那么你就要先弄清楚这些
光源的特点。
希望这些基础教程对您有所帮助,祝您拍摄顺利!。
摄像基础教程第三章基本操作第二讲取景“摄影是取景的艺术。
”取景,从大的方面看,决定着拍摄者对于主题和题材的选择;从小的方面看,则决定着画面布局和景物的表现。
第一节取景时应考虑的基本问题摄像的第一步是选好拍摄点。
我们从两个方面来对拍摄点加以研究。
(一)拍摄距离拍摄距离的改变能引起主体与环境关系的变化,形成各种不同的景别。
不同景别不仅说明取景范围的大小,而且表现出主体与背景及其他陪体之间的关系的改变。
人们常把摄影的景别分为远景、全景、中景、近景和特写五种。
(1)远景。
拍摄到的最大的场面,拍摄距离最远。
摄影表现的远景,常是自然景物或比较大的场面及人文景观。
图片表现的重点是场面的浩大,视野的广阔。
画面中没有十分具体的主体和陪体的区别,表现的是一种总体的效果,给人一种宏大气势的视觉效果。
(2)全景。
其范围比远景小,拍摄距离与被拍摄景物更近了。
全景用于描述事物的全貌,让人产生一种对景物的全面的印象。
被表现的景物充满画面。
在人物摄影中,全景表现的是人的全身,对人物有全面的整体印象。
(3)中景。
中景拍摄的是人物的半身,其重点表现的是主体本身,也在一定意义上说明主体和环境的关系,环境退居次要地位,是对主体的说明和陪衬。
在拍摄中,为了说明主体和环境的关系,常用中景来表现。
拍中景画面,应分清主次,切忌主次难辨或前景、背景、陪体喧宾夺主。
注意将主体和陪体放在画面不同部分,使主体与陪体错开。
在新闻摄影中,拍摄新闻人物可以用中景,这样既可以人物为主要表现对象,又可交待其所处的典型生活或工作环境,以增加图片的信息量。
中景更适合表现动作、情节。
在新闻摄影中,中景运用更多一些,既能突出主体又能适当表现环境,符合新闻摄影的信息量原则。
(4)近景。
近景的表现对象是主体本身。
画面里只有主体本身,没有陪体,也没有前景、背景。
其作用是描述和表现主体本身,让人产生对主体的强烈印象。
人物摄影中,近景拍摄人的面部和头部,用来刻画人物性格,表现人物内心世界,揭示人物思想感情。
在新闻摄影,近景主要表现对象就是新闻主体本身,不必考虑其他因素,要求画面简洁集中,主体形象丰满、充实。
(5)特写以人物作为参照,特写表现的是人的肢体或局部。
特写注重表现的是景物的局部和细节,用以细致描绘、刻画被摄对象,从细微处揭示事物的特征。
从拍摄距离看,特写是离被摄对象最近距离的拍摄,给观众以逼近的视觉效果。
被摄体的局部得到突出强化的表现,能强化视觉效果,让人产生强烈的视觉心理效应。
新闻摄影中的特写性新闻摄影图片,以细致描绘人或事物的局部面貌,从富有特征的部位和角度对事物加以揭示,使读者对新闻人物或事物有细致的了解和深刻的理解。
(二)拍摄角度1、相机的高度或俯仰。
人们在“看”的时候,最常采用的是眼睛高度的平视,这是长期的视觉经验培养成的一种视觉心理。
不管是拍仰角还是拍俯角,被摄景物的影像都会出现变形现象,除非有特殊需要,应避免拍俯视或仰视效果的画面。
我们对水平视角、仰角、俯角的视觉效果分别加以研究。
(1)水平视角。
是人们最常采用的视角。
以水平视角拍摄景物,不会出现变形现象,景物形象自然。
(2)仰角。
仰角拍摄会夸大景物的高大形象,容易出现近大远小和倾斜畸变现象。
在需要用夸张手法来表现被摄对象的高大时才用仰角拍摄。
常用仰角来夸张英雄人物、高大凶猛的动物及高大的建筑和自然景观;仰角也可用来表现人物高视阔步的心理或夸张跳跃动作。
(3)俯角。
俯角拍摄与仰角拍摄的视觉效果相反,能将景物压缩得看起来更加矮小。
新闻摄影常用俯角来拍摄大的场面,因为俯角能取得较大的取景范围。
2、从被摄对象的哪个角度拍摄?即是从正面、侧面或背面拍摄?侧面又有正侧面和反侧面之分。
在摄影实践中,人们最常采用的是从主体正侧面拍摄。
正面拍摄的景(人)物表现全面,但画面平淡、缺乏变化。
背面拍摄难以表现被摄对象的本来面目。
正侧面拍摄既可以使画面有立体空间感,富于变化,影像也更加生动,线条往往表现更突出、流畅。
拍摄人物,正面会使人物面部器官变得扁平,画面缺乏立体感;侧面可将人物面部线条表现得生动,画面有立体感。
反侧面和背面常用于表现人物心理的刻画,通过人体的动作而不是面部表情来表现人物的心理活动。
二、横竖画面的确定横竖画面的选择,主要应根据被摄对象的特点来确定。
同一景物画幅形式不同,视觉效果不同。
(一)被摄景物的形状。
对于横向铺展的景物,常用横画面来表现:如江河、湖海;桥梁、堤坝等。
对于上下矗立的景物,常用竖画面来表现:如高山飞瀑、树木修竹;楼、塔、亭、阁等。
人像摄影常采用竖画面。
竖画面又被称为“人像式画面”,横画面又被称为“风光式画面”。
(二)画面中主线条对视觉刺激力的强弱。
被摄景物形状非典型横型或竖型,或画面线条呈多样分布时,应以确认主线的形式来确定画面的横竖。
三、画面结构中心--视觉中心点1、人的两眼是对称平列分布,水平视角为50°左右。
人的视觉偏爱长方形画面形式,画面的结构中心则应分布在长方形中对称的两侧,而不是长方形的几何中心位置。
2、根据中外古今的画家、科学家的结论:画面的结构中心,应当是明视中心的位置--假如把人的两眼拍成一个对称的横画面,两眼所在的位置应当是画面结构中心的位置。
位于两眼所在位置的景物最引人注目,主体位于视觉中心位置的画面,最生动而富于变化。
画面的结构中心应不止一个。
3、在拍摄中,主体不应位于画面的几何中心的位置,而应位于结构中心上。
如果画面中只有一个主体,则放在结构中心任何一个位置都可以;如果画面有一个以上的主体,则应注意尽量让它们都位于画面结构中心的位置。
四,突出主体突出主体是摄影艺术表现的基本原则之一,也是新闻摄影表现主题的最基本要求。
主体是艺术创作中主题思想的体现者,是新闻摄影图片中最主要的新闻信息载体,应在画面中占据突出的地位。
摄影如何突出主体?(1)利用画面结构中心的理论,把主体置于画面的视觉中心位置;(2)利用主体和陪体对比的方法,如形态、大小的对比,动静对比,影调、色彩对比等突出主体;(3)利用透视规律突出主体;(4)利用景深原理突出主体。
利用对焦虚实的变化,也是突出主体的基本方法之一。
关于视觉中心点的问题上面已经讨论过了,下面我们分别讨论一下各种对比方法及透视规律在摄影取景方面的具体运用。
(一)对比方法的运用1、形态的对比一是让主体本身的形态在画面中占据突出的地位,从而使主体突出;二是用主体形态与陪体形态显著不同的方法来突出主体。
2、大小的对比一是让主体占据画面中大面积的空间,让陪体居于次要地位;二是可以采用以大衬托小的办法来突出主体,即用“万绿丛中一点红”的道理,让小主体凸现在大背景之上或大环境之中。
3、动静的对比利用人眼的求异功能,让主体运动而陪体静止,或让陪体运动而主体静止的方法来突出主体。
4、影调和色调的对比影调对比主要是指利用明暗的差别来使主体突出。
即压低陪体影调,让主体明亮而突出;或在明亮的背景上出现影调较暗的主体。
利用色调的对比来突出主体的原理与影调对比的原理是一样的。
但要考虑色别、明度、饱和度三种属性,才能运用好色调对比。
(二)透视规律的运用透视关系处理得好能增强空间深度感,加大画面的内涵,还能增强摄影画面的现场气氛的表现。
1、线条透视规律的运用线条透视的规律是:近大远小;景物的轮廓线越远越集中;视平线以上的线条向远处延伸时往低处走,视平线以下的线条向高处延伸;视点右边线条向左集中,左边线条向右集中等。
拍摄时观察线条透视效果,可将人们视线通过线条透视效果引向画面主体,从而使主体突出。
2、阶调透视规律的运用阶调透视的规律是:距离近的景物明度低,轮廓清晰,反差大,色纯度高;距离远的景物则明度高,轮廓越来越模糊,反差变小,色纯度变低。
利用阶调透视效果也能获得突出主体的效果。
五、前景与背景的运用依陪体在画面中位置的不同,可分为前景和背景。
(一)前景是指景物及画面中位于主体之前的物体。
前景的作用:1) 衬托主体,使视线引向主体;2)通过前景与主体的对比,显出景物的立体空间感,增强画面纵深感;3)用来说明主题;4)用来平衡画面,起均衡作用。
5)用来交待环境、季节、天气,增加图片信息量。
依前景的位置和形式不同,可分为画框式、垂枝式和突笋式三种。
选用前景应注意:1)前景应避开视觉中心点,不应位于画面中的主要位置;2)前景色调不应太鲜明夺目;3)不用活动的物体作前景;4)焦点应在主体上,而不应在前景上。
(二)背景画面中位于主体背后的景物。
背景的作用:1)说明主题,提供背景信息;2)交待环境和拍摄地点的特点;3)增强画面现场气氛;4)衬托、突出主体。
背景能提供丰富的注解性、说明性的信息,运用得当,能极大地增加图片的信息含量,增强画面的表现力、说服力。
主体与背景的关系是对比和照应的关系。
运用背景应注意:1)避免主体与背景相互游离,使背景起不到应有作用;2)避免将主体与背景作同等处理,主次不分,影响主体的表现。
新闻摄影要充分发挥背景的作用来增加图片的信息含量,增强图片的表现力和视觉效果,使新闻摄影图片的内容更加丰富,形式更加夺目感人。
六、陪体的作用陪体是相对于主体而言的画面构成部分,其作用是和主体配合构成一定的情节。
情节的形成:主体处于一种状态,由于陪体的动作引起反应,做出相应动作,又引起陪体的反应和动作……如此反复,展开情节。
新闻摄影捕捉的情节,是一种动作和反应完美结合的瞬间,既看到动作本身,又能看到动作引起的反应。
即是“瞬间情景的孕育性”。
新闻摄影图片展示情景的办法,就是利用陪体,利用主体与陪体间的有机联系来使情节得到生动的体现。
陪体的作用是:1)帮助主体展示情节;2)丰富主体动作的内涵;3)衬托主体,加强主体的表现;4)注释、说明主体。
第二节摄影的形式法摄影是一种造型艺术,应遵循一些造型艺术共同的法则。
造型法则运用应服从内容的需要。
尤其新闻摄影,不应只讲究形式美,而应以追求大的新闻价值和充分的新闻信息量的传递为主。
一、多样统一与照应多样统一律是造型艺术表现的基本形式原理之一。
多样统一律就是要让观众能在感受到画面协调的同时,感受到内容的丰富和多样;在复杂中感受到统一一致。
照应是指主体与陪体以及前景、背景之间,应有内在的联系,形式上也应彼此呼应,绝对不能相互游离或毫不相干二、均衡与对照通过对景物和影调的均衡配置,能给人以稳定、完整的视觉心理感受。
对称是均衡的最简单的结构形式。
摄影画面不应过分追求对称,而应通过对动态、影调的把握来做到动态均衡。
对照是指景物的形体、影调、线条不应太单一,而应具有多样性,有互相的对照和衬托作用。
应利用好虚实、大小、形状、硬度、质感、色彩的对比来加强对景物的表现,同时又在各种对比间互相照应。
三、节奏与韵律节奏和韵律是指有规律的起伏、变化及有序的律动。
摄影家能从杂乱中理出节奏感,找到和谐的韵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