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试题及答案
- 格式:docx
- 大小:46.96 KB
- 文档页数:17
1、素质教育的内涵
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
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
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
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
2、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角色的转变
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看,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和发展的促进者;
从教学与课程的关系看,教师应该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
从教学与研究的关系看,教师应该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
从学校与社区的关系看,教师应该是社区型的开放教师。
3、“以人为本”的学生观
(1)学生是发展的人:
①学生的身心发展是有规律的;
②学生具有发展潜能;
③学生是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
(2)学生是独特的人:
①学生是完整的人;
②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独特性;
③学生与成人之间存在差异。
(3)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
①每个学生都是独立于教师的头脑之外,不以教师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
②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③学生是责权的主体。
5、《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①爱国守法: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自觉遵守教育法律法规,依法履行教师职责权利。不得有违背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言行。
②爱岗敬业: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志存高远,勤恳敬业,甘为人梯,乐于奉献。对工作高度负责,认真备课上课,认真批改作业,认真辅导学生,不得敷衍塞责。
③关爱学生: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学生。对学生严慈相济,做学生的良师益
友。保护学生安全,关心学生健康,维护学生权益。不讽刺、挖苦、歧视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
④教书育人:遵循教育规律,实施素质教育。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因材施教。培养学生良好品行,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不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
⑤为人师表:坚守高尚情操,知荣明耻,严于律己,以身作则。衣着得体,言语规范,举止文明。关心集体,团结协作,尊重同事,尊重家长。作风正派,廉洁奉公。自觉抵制有偿家教,不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
⑥终身学习:崇尚科学精神,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拓宽知识视野,更新知识结构。潜心钻研业务,勇于探索创新,不断提高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水平。
《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解读:
①爱国守法——教师职业的基本要求:教师处理其与国家社会的关系时所应遵循的原则要求。
②爱岗敬业——教师职业的本质要求:教师处理其与教师事业的关系时所应遵循的原则要求。
③关爱学生——师德的灵魂:教师处理其与学生的关系时所应遵循的原则要求,关爱学生的范围是全体学生,而不是某一部分。关爱学生的核心是尊重学生人格。关爱学生的关键是做到对学生平等公正。
④教书育人——教师的天职:教师在处理其与职业劳动的关系时所遵循的原则要求。教师的头脑中必须明确,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唯一标准的做法,是教师职业行为明确禁止的。
⑤为人师表——教师职业的内在要求,教师在处理其与自己的关系时应遵循的原则要求。
⑥终身学习——教师专业发展的不竭动力:教师在处理其与自己发展的关系时应遵循的原则要求。
一般认为,爱岗敬业、教书育人和为人师表是师德的核心内容,关爱学生是最基本内容。
6、教师的主要权利
可能考查形式:选择题,材料分析题
记忆内容:
教育教学权;学术研究权;
指导评价权;报酬待遇权;
民主管理权;进修培训权。
7、学生的主要权利
可能考查形式:选择题,材料分析题
记忆内容:
(1)参加教育教学权。
(2)获得学业证书权。
(3)受完法定年限教育权。
(4)隐私权:不得私自查阅学生的日记、信件、电子邮件、短信等;不得公开公布学生的考试成绩和排名等。
(5)人身自由权:学校和教师不得以任何理由随意对学生进行搜查,不得对学生关禁闭。
(6)人格尊严权:学校、教师不得对学生实施体罚、变相体罚或其他侮辱人格尊严的行为。
8、不同主体承担法律责任的情形
【学校】
(1)学校的校舍、场地、其他公共设施,以及学校提供给学生使用的学具、教育教学和生活设施、设备不符合国家规定的标准,或者有明显不安全因素的。
(2)学校教师或者其他工作人员体罚或者变相体罚学生,或者在履行职责过程中违反工作要求、操作规程、职业道德或者其他有关规定的。
(3)学校教师或者其他工作人员在负有组织、管理未成年学生的职责期间,发现学生行为具有危险性,但未进行必要的管理、告诫或者制止的。
【学生或者未成年学生监护人】
(1)学生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违反社会公共行为准则、学校的规章制度或者纪律,实施按其年龄和认知能力应当知道具有危险或者可能危及他人的行为的。
(2)学生行为具有危险性,学校、教师已经告诫、纠正,但学生不听劝阻、拒不改正的。
9、逻辑推理能力题
(1)假言命题推理规则
前推后,否后推否前;
否前、肯后不能推。
(2)真假话问题
直言命题常见矛盾:
所有是——有些非;
所有非——有些是;
某个是——某个非。
复言命题常见矛盾:
A或B——非A且非B;
A且B——非A或非B;
A推B——A且非B。
10、学生心理研究的方法
(2)实验法——自然实验法:实验法是根据研究目的,改变和控制幼儿的活动条件,以引起其心理活动有规律的变化,从而揭示特定条件与心理活动之间关系的方法。
(4)调查访问法:调查访问法是研究者通过学前儿童的家长、教师或其他熟悉儿童生活的成人去了解儿童的心理表现。
一、关于赏识教育
1.金无足赤,人无完人。
2.赞扬学生极其微小的进步,比嘲笑其显著的劣迹高明。
3.教育孩子的全部奥秘在于:相信孩子,解放孩子。——陶行知
4.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5.一句话,一盏灯,也许改变人一生。
6.了解一滴海水,就是了解大海的前奏;了解一个孩子,就是了解生命的前奏。
7.人性中最本质的需求就是渴望得到赏识,就无形生命而言,每个幼小的生命仿佛都是为得到赏识而来到人世间的。
8.人类本质中最殷切的需求是渴望被肯定。——威廉•詹姆士
9.培养人就是培养他对前途的希望。——马卡连柯
二、关于因材施教
1.培养教育人和种花木一样,首先要认识花木的特点,区别不同情况给以施肥、浇水和培养教育,这叫“因材施教”。——陶行知
2.人像树木一样,要使他们尽量长上去,不能勉强都长得一样高,应当是:立脚点上求平等,于出头处谋自由。——陶行知
3.世界上没有才能的人是没有的。问题在于教育者要去发现每一位学生的禀赋、兴趣、爱好和特长,为他们的表现和发展提供充分的条件和正确引导。——苏霍姆林斯基
4.深其深,浅其浅,益气益,尊其尊。——《墨子》
5.孔子教人,各因其材。
6.尺有所短,寸有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