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路在何方》读书计划
- 格式:doc
- 大小:25.50 KB
- 文档页数:2
学校教育路在何方几千年的中国教育始终没能走出“以本为本”的圈子,没有充分认识到,“人性”资源开发的重要性。
我国教育在培养大批人才的同时,由于“应试教育”自身的缺陷,使得许多本具发光潜力的真正的“夜明珠”深埋沙底。
而我们培养的大学毕业生,至少3年才能适应社会。
面对如此尴尬的教育局面,如不进行改革,恐怕中国教育就要走进死胡同。
所幸,素质教育均衡发展的春风已经吹遍全国大江南北,全国各地中小学校都在力图转变办学机制,进一步更新领导和教师的教育观念,探索符合自身实际的特色教育模式。
像深圳育才一小正是探索开展了诸如语文综合性学习、书香校园行动、游戏教学、每周英语、典范英语、综合材料绘画创作、科学ACTION等特色活动,形成了自己教育教学“特色名片”,使自己走在了教育改革的前沿。
学校是教育的主阵地,是教育活动的主要承担者。
要改革教育就必须转变办学机制,改革学校管理体制。
把学校像市场经济下的企业一样,推向社会,逐步发展民办教育,走“教育产业化”的路子。
学校产权和管理权的问题上,可以采取产权和管理权适当分离的方式。
只要符合国家法律的有关规定,学校可以有较大的自主权。
只要学校在管理上面向社会,面向未来,培养出一流的有特色的人才,那么这样的学校就会立足于社会,这样的教育就是成功的教育。
我们知道,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要发展,就要创造名牌。
同样,作为教育主阵地的学校,要想求得更快发展,也要实施名牌战略,真正打造出自己的教育品牌。
这就要求创立自己的名牌学校,培养出有特色的合格人才。
要创立名牌学校,至少应具备以下三方面的条件,即先进的教育思想与学校管理文化,一流的教师队伍和先进的教学设施。
现代科学的教育思想和先进的学校管理文化,是现代教育的灵魂。
没有科学思想的教育,就如同无头苍蝇,很容易走进死胡同。
那么,什么样的教育思想,才是科学的教育思想呢?现代教育要求摈弃“应试教育”的弊端,全面推行素质教育。
要求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从发展学生的性格和特长入手,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尊重和关爱每一个学生,要进行人格教育,关注学生的心灵;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意识和法律意识;要实行平等教育,要求给学生一个自由发展的空间,真正体现师生平等,建立和谐的学习环境,不以分数为对学生的唯一评价标准。
在人类文明的进程中,教育一直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从古至今,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是培养人才、传承文化、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途径。
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不禁要问:教育路在何方?通过深入思考和实践,我逐渐形成了以下心得体会。
一、教育要坚持以人为本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养人才,而人才的核心是人。
因此,教育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具体来说,有以下几点:1. 尊重学生个性。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特点和优势,教育要尊重学生的个性,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特长,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
2. 关注学生心理健康。
在竞争激烈的社会环境中,学生面临着巨大的心理压力。
教育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增强心理承受能力。
3. 强化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是培养全面人才的重要途径。
教育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文化素养、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使他们成为具有社会责任感和国际视野的人才。
二、教育要与时俱进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变化。
教育要与时俱进,适应时代发展需求,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
以下是一些具体措施:1. 优化课程设置。
根据时代发展需求,调整课程设置,增加与科技、经济、文化等相关的内容,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2. 改革教学方法。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如互联网、大数据等,创新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3. 强化实践教育。
通过实习、实训、社会实践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锻炼能力,提高综合素质。
三、教育要注重教育公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
教育要关注弱势群体,缩小城乡、区域、校际之间的教育差距。
以下是一些具体措施:1. 实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加大对农村、贫困地区教育的投入,提高农村、贫困地区教育质量。
2. 实施教育扶贫。
针对贫困家庭学生,提供免费教育、助学金、奖学金等政策,确保他们接受公平教育。
3. 优化教育资源配置。
合理配置教育资源,提高教育质量,让每个学生都能享受到优质教育资源。
中国教育路在何方读书心得1.引言1.1 概述中国教育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议题,其发展方向对于整个国家的未来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
面对如今快速变化的社会环境和全球竞争态势,中国教育正处于一个关键的发展阶段。
在这个时代背景下,我们需要深入思考和探讨中国教育路在何方。
中国教育的概况可以说是充满了喜与忧。
一方面,中国教育在过去几十年中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普及教育程度不断提高,教育资源得到相对均衡的配置,教育的基础设施逐步完善。
一方面,中国在国际学术竞赛中屡屡取得高分成绩,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人才。
这些都是中国教育发展的成果,值得骄傲和肯定。
然而,中国教育依然面临着一些挑战。
第一,教育公平性问题仍然存在。
优质教育资源集中于城市,农村地区和贫困地区的教育条件相对薄弱。
第二,应试教育模式一直存在,学生的记忆和应付能力被过度强调,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还存在不足。
第三,学科结构和课程设置需要进一步完善,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用技能也是当前亟需解决的问题。
中国教育的发展方向,应该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推动教育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
教育应该关注学生的兴趣和个性发展,鼓励他们多角度思考问题,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此外,教育资源的配置也需要更加均衡,提供更好的教育条件给予每个孩子,使每个人都有机会接受良好的教育。
个人的读书心得是,在如今社会变化如此快速的时代背景下,持续学习和提升自己的能力显得尤为重要。
教育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获得一份好工作,更是为了让自己可以适应社会变化,实现个人价值。
因此,我们应该重视终身学习,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不断拓展自己的知识和技能。
总之,中国教育之路需要朝着更加全面、均衡、个性化的方向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推动教育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
而个人则应该重视终身学习,不断提升自己的知识和能力,适应社会的变革。
只有这样,中国的教育才能真正走向良性发展,为国家的未来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持。
顾明远:中国教育路在何方?路在课堂上,在脚下顾明远:中国教育路在何方?路在课堂上,在脚下!校长会观察当下,教育竞争非常激烈,家长也很焦虑。
最近这两年,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包括义务教育质量提高、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评价制度改革,以及力度空前的“双减”政策,任何新的政策出台以后都会有新的矛盾。
比如,“双减”政策出台后,成绩很好,但是也出现了一些新的矛盾,现在最大的矛盾就是老师的负担过重。
顾明远先生认为,要反思我们教育里出现的问题,再从反思的过程中寻找我们未来的出路。
教育的公平问题及发展不均衡的问题如何解决?未来,教育应该朝着哪个方向努力?如何实现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顾明远把答案指向了教育质量的提升。
从学校层面来讲,顾明远提出了四句话——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没有兴趣就没有学习,教书育人在细微处,学生成长在活动中。
他认为,教育的出路在于把每个孩子的潜能都发挥了。
跟随“校长会”(ID:xiaozhangclub)一起聆听教育大家顾明远对未来教育发展的思考。
顾明远,明远教育书院名誉院长,北京师范大学资深教授本文为顾明远先生在第18期明远读书会上的分享:老师们,大家们用晚上的时间来谈我这本书,我感到非常高兴。
前面三位校长的发言说明了现在的教育改革越来越深入,我提出的问题逐渐也在得到解决,特别是在学校的实践里。
最近这几年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这些政策也可以说回答了我提出的一些问题。
我想先讲讲我为什么写这本书。
大家在书的前言和后记中也都可以看到,前几年,当然现在也是,教育竞争非常激烈,家长非常焦虑。
聚会的时候、茶余饭后谈的都是教育问题,年纪大的谈孙子孙女的教育问题,年纪轻的就谈自己子女上学的问题。
还有人还在怀疑素质教育的提法,认为素质教育的提法不科学。
素质教育已经谈了几十年了,我这本书里头专门有一章为素质教育正名。
我这本书主要是想捋清我们的思路,谈谈我们的教育到底应该怎么办,所以书的题目叫《中国教育路在何方》。
教育路漫漫读《中国教育路在何方:顾明远教育漫谈》有感贺妍(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00875)摘要:顾明远先生的《中国教育路在何方:顾明远教育漫谈》以当下中国教育存在的若干问题为抓手,探讨了教育的困境以及解决的出路,为后人看待教育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启示。
以顾先生的教育信条为基础,从学生、素质教育、兴趣学习、活动教育等四个方面收获了对教育的感悟。
关键词:学生主体 教育兴趣学习活动教育百年大计,教育为本。
教育是传承文化、创造知识、培养人才的活动,是人类得以繁衍、发展的基础,它既是国家、民族的未来,也 是每个人的基本权利。
然而现如今,中国的 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人 诟病。
中国的教育究竟怎么了?顾明远先生 《中国教育路在何方:顾明远教育漫谈》一书从现今中国教育存在的若干问题着手,探讨教育的困境以及出路,展现了顾明远先生作为一代教育大家的深邃思考,为后人看待教 育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启示。
本书分为上编和下编两部分,语言生动、通俗易懂。
在上编中,顾先生着重探讨了中 国教育的困境及成因、教育的责任、素质教 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教师的作用以及学校 制度改革等六大问题,以漫谈的形式对其教 育思想进行了系统化阐释。
下编是顾先生近 年来发表的与中国教育改革直接相关的文章汇总,为读者深人理解上编内容提供了理论支持。
在书中,顾明远先生提出了四句箴言 作为自己的教育信条,即“没有爱就没有教 育,没有兴趣就没有学习,教书育人在细微处,学生成长在活动中”。
下面,笔者将以顾先生的教育信条为基础,从学生主体、素质教 育、兴趣学习、活动教育等四个方面谈谈收获和感悟。
_、以学生为主体长期以来,我国对教育本质的认识多从 教育的社会属性出发,强调教育对国家、社会 的作用。
新中国成立至“文革”时期,教育一 直被视为上层建筑,是“无产阶级专政的工具&改革开放之后,国家经济快速发展,教育 又成为现代生产的产物。
1985年,《中共中央 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指出'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依 靠教育。
中国教育走向何方?如此宏大的题目,廖廖几笔写来未免有大题小作之嫌,奈何不才读书甚少,未予一一考证,无法做到言之有据,且取烈酒一杯来,泛泛谈之。
近日浅读中西方教育史,小有感悟:中国教育史读来压抑,外国教育史读来激昂;中国教育向来束缚人的思想,外国教育力求解放思想;中国读书人为求做官,外国读书人追求民主自由;中国人以先师言论为真理,外国讲究科学创造……在理念的世界,差之毫厘,谬以千里。
中国教育史历程渊远流长,作为四大古文明中唯一从未中断过的中华文明,200万年前便有原始人的“生活教育”;5000年前氏族公社末期专门的教育机构(学校)萌芽;夏(前2070~前1600)、商(前1600~前1046)、西周(前1046~前771)奴隶主贵族设置教育机构培养统治人才,至春秋时期(前770~前476)官学衰落私学兴起,打开百家争鸣的序幕;战国时期(前475~前221)延续了百家争鸣并达到高潮,齐国稷下学宫为百家争鸣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至此已是中华古典文明的第一段落。
秦(前221~前206)统一六国后建立高度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统一文字、禁私学、焚书坑儒并以吏为师;秦二世而亡给汉朝(前206~220)提供了经验,罢茁百家,独尊儒术,为封建社会学校教育制度的发展和完善奠定基础;魏晋南北朝政权变更人口迁徙促进民族大融合、文化大交流、经济大开发,思想多元发展;隋(581~618)唐(618~907)开始科举选官制度,并形成完整的学校教育制度,为当时世界领先;宋(960~1127、1127~1279)三次兴学,建立中央和地方官学体系,萌芽于唐的书院达到兴盛;辽(916~1125)金(1115~1234)元(1217~1368)推行“汉化”政策,重视民族学校的设立,促进民族文化教育的发展;明朝(1368~1644)四毁书院,科举到达鼎盛时期,八股成为固定的考试文体;鸦片战争之前的清朝(1644~1840)“兴文教,崇经术,以开太平”官学达全盛,科场舞弊从生、积重难返,学校沦为科举附庸。
读《中国教育路在何方》一书心得体会伊旗四中郭丽琴寒假由于学校安排,也为了给自我充电,有幸读完顾明远教授的《中国教育路在何方》一书,感受颇深,也感觉意味深长,下面来谈谈自己的感受:关于中国的教育问题的讨论似乎越来越热烈。
中国基础教育也好,高等教育也罢,问题重重,灾难深重,被无数人痛斥,在顾明远教授的《中国教育路在何方》一书从多方面、多角度剖析了这个问题,中国教育问题丛生,通过学习我简单从以下三个方面谈谈自己的认识。
一、没有所谓的最好的教育之路,只有适合我们发展的,才是最好的。
中国教育之路这些年走的非常不顺,从学生到家长,从老师到社会再到国家都有太多的不满。
反思教育改革,从盲从西方教育理论,到照搬西方教育模式,我们有太多的教训需要总结。
教育除了授业,还要兼顾传道和解惑。
因此,不能机械地照搬照抄他国经验,不能韩郸学步,更不能失去自己。
教育需要多从传统中寻找路径和方法,中国教育最大的失败是失去自我,过度工具化、功利化,教育产业化恶毒最深。
教育产业化虽然在一程度上缓解了中国上学难的问题,但却是杀鸡取卵、涸泽而渔,将功利主义扎扎实实地根植到学生心底,国人道德底线的沦丧,教育功利化难逃其责。
二、教育是国家发展的重要力量来源,教育路的选择上,我们必须慎重。
中国教育是与华夏文明历经数千年的选择而存活下来,肯定有其合理性、适应性和先进性,不能盲目妄自菲薄,也不盲目自大,要以我为主,吸收消化其他民族教育先进理念和做法为我所用。
西方的哲学、西方的教育、西方的礼制、西方的经济不可能是中国的救世主,相信西方教育能拯救中国教育,恰如一个小学生教一个大学生如何学习一样幼稚可笑。
三、教育路不仅仅是我们的口号,更应该是我们切实做好一切的根本。
中国教育之路要在上下五千年的文明中寻觅,必须走自己的路,这个路必须靠自己探索,没有人能帮得了的。
民族自立必须教育自立,这些年我们走了太多弯路,学西方、学日本,那都不靠谱,得走扎根中华文明沃土属于中国自己的教育之路。
:中国教育路在何方中国教育学会前会长,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前系主任、前副校长,曾担任世界比较教育联合会主席。
现任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教育学会名誉会长、北京师范大学教授。
自1974 年以中国代表团顾问的身份赴法国巴黎参加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十八届大会以来,多次赴多个国家和地区实行访问。
1991 年被评为全国优秀教师,1998 年获曾宪梓师范教育一等奖,1999 年被北京市授予“人民教师”称号。
发表中外学术论文500 多篇,主编大型中外教育系列著作14 种。
作为中国现代教育理论、“学生主体客体统一论” “比较教育理论” 的开创者之一,顾明远从1986 年开始,花了12 年时间主编《中国教育大辞典》,又花了12 年时间主编《中国教育大百科全书》。
作为教育专家,顾明远参与了关于国家教育改革的相关调研和方案论证,近年来持续呼吁提升中小学教师地位,废止“三好学生”评选与反对强迫孩子参加“奥数”培训等,在社会上产生巨大影响。
-------------✄-----------我对教育的四个观点上海教育:您反复提倡的“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没有兴趣就没有学习”等观点已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座右铭。
您能具体谈一谈吗?顾明远:我一共有四句话,前面两条我说得比较多,大家也都比较熟悉。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这句话不是我的原创,很多人也在说,我之所以反复宣传,是希望强调“爱”这个概念。
过去大家不明白什么叫爱。
我觉得“爱”首先是要尊重与相信学生,尊重学生的基础、尊重他们的需要、尊重他们的人格。
有了这样一个定义,很多问题就能够看得清楚。
有些教师布置作业、对学生体罚,包括父母打骂孩子,看上去好像也是爱孩子,他们自己也说这是“为你好”,是爱孩子的表现,但这种爱对照定义来看,和我说的爱是完全不同的。
类似无限制的满足孩子的需要看上去也是一种爱,但那是溺爱——所以我理解的爱是尊重孩子人格的发展,不是爱成绩,如果孩子分数提升了,但是心理扭曲了,这就不是爱。
中国教育究竟出路在何方摘要阐述新技术推动教育改革受阻的原因和教育信息技术难以整合的症结,从教育技术学的观点分析目前教育变革所面临的一系列问题,提出教学评价变革是教育信息化的动力,是教育变革的关键这一论断。
分析教育教学变革的发展方向并给出教学评价改革的一些建议。
另外对教育新技术与教育变革的关系、考试与教学评价的关系做了精要论述。
关键词教育新技术;教育变革;教学评价正文我国教育变革的重点是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
教育技术作为教育深化变革的突破口,已逐渐成为人们的共识,并且与素质教育、教育信息化、创新人才培养、促进终身教育体系的建立等重大问题紧密相关。
为此,我国政府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进行基础设施建设,虽然对教育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然而设备的投入产出不能令人满意,资源的潜能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尤其是到了信息技术整合阶段更是难以奏效。
是国情问题?还是基础设施建设及资源建设问题?甚至是教师问题?这引起很多人的思考。
教育技术实施的障碍到底在哪儿?教学评价改革的理论依据是什么?课程整合与考试两者之间的关系是什么?1、教育技术实施中的障碍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突破口是教育信息化,但目前仍未取得重大突破。
以教育技术学的观点,在已有的政策指导下,运用现有的技术作支撑,应该对我国的教育改革有实质性突破。
然而人们发现,投入大量资金并憧憬的美好未来,却开始面临一个难以逾越的困境:教育信息化中的教育和信息化正在走向越来越严重的分离,教育和信息化老死不相往来,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无法融合已经成为教育信息化面临的非常严峻的现状。
教育信息化发展迟滞的现状不能怪学校,不能怪教师,也不能怪学生。
让谁改?为什么要进行教育信息化?花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能提高学生的成绩吗?教育信息化虽然是教育改革的突破口,但它不会自然而然地促进教学改革,它只为教育改革做好充分准备,因为技术本身既可以促进教学革新,也可以被用于强化传统教学。
而教育改革,应当是分析社会人才需求趋势,以教育理论等相关理论为指导,以能够运用的技术手段为支撑,结合本国国情制定出一套切实可行的政策。
探索未来教育改革之路作者:尹虎来源:《北京教育·普教版》2018年第06期2017年寒假,我认真阅读了《中国教育路在何方:顾明远教育漫谈》一书。
顾老在书中剖析了现在中国教育及教育问题产生的复杂背景,探索今后教育改革的方向。
耄耋之年的顾老对中国教育改革发展的认识、对未来教育发展方向的把握和指引、对中国教育的深厚情怀、对教育理想的执着追逐一直深深影响并感动着我。
我觉得用黄胄的“英雄老去心犹壮,独立苍茫有所思”来形容顾老,最为贴切。
1.正视教育问题顾老带着对中国教育的高度责任感和使命感,开篇就问:中国教育怎么啦?这也是国人之问,振聋发聩!他立场鲜明地提出:教育问题的根子不只在教育,主要在社会。
书中列举了中国教育问题存在的九大社会病源:“学而优则仕”的文化传统,重学术轻技术的传统思想,攀比文化,社会用人制度的学历主义,评价考试制度的指挥棒,把升学率当成地方政府的政绩,社会诚信的缺失,教育培训机构与教辅材料的推波助澜,不利于教育改革的教育生态环境等。
这些“社会病源”影响着教育。
要改善中国的教育,就要给教育提供良好的生长土壤、优质的生态环境。
顾老在书中也不回避教育自身的问题,他向我们例数了教育本身存在的六个弊端和失误,如过于强调教育的社会功能,没有树立人人都能成才、培养多样化人才的人才观,轻视职业教育的制度设计,学校发展不平衡,缺失正确的评价制度,人才培养模式传统陈旧等。
2.锤炼教育思想全书上下激情澎湃、思想流动,渗透着顾老深邃的教育思想。
比如,教育观念要现代化,关注师生终身成长;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没有兴趣就没有学习;学生成长在活动中。
再如,他为素质教育正名,提出教书育人在细微处,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论证了“教育的发展在于改革,教育的改革在于创新,教育的创新在于学习”等,这些都是现代教育思想的精华。
大到一个国家,小到一所学校,都要有指导自身工作、前行的思想和信念。
我们一直在思考适合学校的办学思想和办学目标,顾老的书给我很大的启发。
中国教育路在何方——教育漫谈(顾明远)中国教育路在何方——教育漫谈顾明远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教育有了很大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这是毫无疑问的,是谁也抹杀不了的。
但现在社会上又对现行的教育制度不满意。
如何破解这个难题,是大家都在思考的问题。
一、就教育论教育能走出教育的困境吗?教育是社会流动的主要途径,是人们向上流动的最重要的渠道。
但是社会分配不公,就业困难,贫富差距过大,城乡二元结构尚未消除,这是教育出现问题的最主要的根源。
要说教育的病理,这是最主要的病理所在。
下面我们来说说其他的病源。
(一)“学而优则仕”的文化传统影响着教育中国文化传统源远流长。
孔子提倡“学而优则仕”,提倡教育,任用贤才,起到了进步作用。
科举制度摒弃了世袭制和用人唯亲的弊端,它激励庶民百姓通过学习,进入仕途,促进了社会流动,相对公平,同时又鼓励读书,尊重知识,促进了社会文化建设,是社会的进步。
但是,“学而优则仕”明显存在功利主义思想,所谓“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
科举制度对中国社会的最大影响还制造了学历主义的价值观。
这种功利主义、学历主义价值观一直影响到今天。
我们的家长认为自己的子女读了书就要当干部,当白领。
西方社会则没有这种思想观念。
比如,德国的孩子在上完四年基础教育后就开始分流了,根据能力和成绩分别升入主要学校、实科学校、文科中学。
美国则大多是综合中学,设学术课程和职业课程,由学生自己选择,毕业以后也是有不同的出路。
(二)重学术轻技术的传统思想重学术轻技术的思想是与中国传统文化中培养“君子”的教育目标相一致的。
君子是具有高深学问的人,是劳心者而不是劳力者,是不从事体力劳动的。
技术掌握在劳动人民的手里,但君子认为这是雕虫小技,不屑一顾。
以儒家学说为核心的中国传统文化只重视伦理道德,不重视科学技术。
我们常常从出土文物中看到,我国古代已有很高的冶炼技术、制陶瓷的技术,哀叹怎么后来都失传了。
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学校教育不传授这些技术,并且蔑视技术。
2023年初中教师读书计划范文尊敬的领导、亲爱的同事们:大家好!2023年即将到来,新的一年对于我们初中教师来说是充满挑战又充满希望的一年。
为了更好地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我制定了2023年初中教师读书计划。
下面我将与大家分享这个计划,希望能够得到大家的支持和指导。
一、读书目标2023年,我将以提高教学能力和修养为主要目标,选择一些与教育教学有关的著作和经典教材进行阅读和研究。
通过深入研读优秀的教育理论和实践经验,不断优化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教育观念,提升学科素养和教学水平。
二、读书内容1. 《教育心理学》:这是一本经典的教育心理学著作,通过阅读这本书,我希望能够更深入地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发展规律,有效地引导学生的学习和成长。
2. 《现代教育技术》: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教育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重要。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希望能够了解和掌握一些现代教育技术的理论和实际应用,提高教学效果。
3. 《名师讲教育》:这是一本介绍优秀教师的教育理念和教学经验的书籍。
通过学习他们的思维方式和教学方法,我希望能够汲取他们的教育智慧,更好地指导和激励学生,提高教学质量。
4. 《教育的艺术》:作为一名初中教师,除了掌握一定的教育技巧和知识外,还需要具备一定的艺术修养。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希望能够提升自己的教育艺术水平,使教育更富有情感和艺术感。
三、读书计划1. 每月读书:我计划每月挑选一本书籍进行深入阅读和研究,通过学习和思考,将书中的理念和方法融入实际教学中。
2. 精读与泛读结合:对于经典著作,我将进行精读,深入理解其中的思想和理论;对于其他相关书籍,我将进行泛读,了解其中的观点和案例。
3. 阅读笔记和总结:我将在阅读过程中做好阅读笔记,并定期进行总结和归纳,将学到的知识应用到教学实践中。
4. 参加读书分享和讨论活动:我希望能够通过参加学科组、教研组等活动,与同事们分享自己的阅读心得和体会,相互学习,共同进步。
教育路漫漫r——读《中国教育路在何方:顾明远教育漫谈》
有感
贺妍
【期刊名称】《教育研究与评论(中学教育教学版)》
【年(卷),期】2018(000)007
【摘要】顾明远先生的《中国教育路在何方:顾明远教育漫谈》以当下中国教育存在的若干问题为抓手,探讨了教育的困境以及解决的出路,为后人看待教育问题提供
了新的思路和启示.以顾先生的教育信条为基础,从学生主体、素质教育、兴趣学习、活动教育等四个方面收获了对教育的感悟.
【总页数】6页(P19-24)
【作者】贺妍
【作者单位】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100875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教育之根与文化自觉——读顾明远先生《中国教育的文化基础》有感 [J], 彭江
2.顾明远:中国教育路在何方 [J], 赵玉成
3.独立苍茫有所思——读《中国教育路在何方:顾明远教育漫谈》 [J], 窦桂梅;
4.从《中国教育路在何方:顾明远教育漫谈》看素质教育 [J], 杨帆
5.独立苍茫有所思——读《中国教育路在何方:顾明远教育漫谈》 [J], 窦桂梅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国教育之路在何方?自从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一切似乎都变得越来越好了。
但是,随之而来的是越来越多的社会问题也变得越来越突出了,其中教育问题就是非常重要的一个问题。
中国的教育和教育改革,到底路在何方?作为一名21世纪的大学生,我想我还是应该感谢我们国家的高考制度,如果没有高考制度,作为一名山区的贫困生的我,或许根本没有机会进入大学,或许我现在只能够在某个城市的某个角落艰难的挣扎着生活。
自从1977年恢复高考以来,它改变了无数中国人的命运,但是,现行的高考制度它本身是有弊端的,我们也是亲身体会过。
但是,面对教育现状,我们明知道它有很严重的问题,但是我们还是义无反顾地服从于他。
对于高考,限定的科目,限定的内容,限定的答案,严重束缚了我们学生的思想,本来应该是自由发挥的文字,都被条条框框的标准答案陷于困顿之中。
而我们在高考之前十几年的学习仿佛就只是为了一张试卷而服务的。
这么多年来,我们喜欢做的事情,做不了,只能背书。
我们向往的事情不能做,只能埋头于题海中。
我们的爱好被规定为学习,好学生都是那些学习成绩好的学生,上至教育部门,下至学生父母,仿佛一切都是为了高考服务的。
记得我们高中老师经常说“高考就是千军万马抢过独木桥”,我觉得这句话讲得真好,现状也就是如此。
这么多年来,我们忽视了发散的思维,创新的精神甚至是快乐的童年,只为了能在高考中占一席的位臵。
对于高考的弊端,人们的争执一直都没有停过,但是,也不能说高考是一无是处的,否则,国家为什么还要持续高考三十多年呢?我想,高考还是有它的可取之处的。
像我们国家这么多学生,想要选拔人才,如果没有高考,那估计大家都要想很多各种各样的方法来选拔人才,这样,得浪费国家多少的人力物力啊,所以,对于高考这个全国都采用的统一的标准,不管跟国外比如何,在国内,对于每个学生都有了一定程度上的公平。
而且,高考很方便于统一实施考试、招生、录取。
《教育家之路》读书计划范文自古以来,教育家们为我国的教育事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他们的思想和理论不仅深入人心,而且成为了我们今天教育实践的重要指导。
为了更好地学习他们的教育思想,提高自身的教育素养,我制定了《教育家之路》读书计划。
一、书目选择1.杜威的《民主主义与教育》:杜威是美国著名的教育家,他的教育思想对我国的教育改革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这本书籍系统地阐述了杜威的教育理念,对于我们理解现代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
2.陶行知的《生活教育》:陶行知是我国著名的教育家,他提出了“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等教育理念,为我国的教育事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这本书籍详细介绍了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对于我们深入研究他的教育理论有很大的帮助。
3.陈鹤琴的《活教育》:陈鹤琴是我国著名的教育家,他提出了“活教育”的理念,强调教育要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学生。
这本书籍详细介绍了陈鹤琴的教育思想,对于我们理解教育的本质有很大的启示。
4.康德的《教育论》:康德是我国著名的哲学家、教育家,他的教育思想在我国有着广泛的影响。
这本书籍系统地阐述了康德的教育理念,对于我们理解教育的目的和方法有很大的帮助。
二、阅读计划1.每天至少阅读1小时的书籍,保证每周至少阅读一本书籍。
2.在阅读的过程中,做好读书笔记,记录下自己的思考和感悟。
4.积极参与读书交流活动,与同行们分享自己的阅读心得,互相学习和进步。
三、预期收获1.深入理解教育家们的教育思想,提高自己的教育理论素养。
2.借鉴教育家们的教育实践经验,为自己的教育事业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
3.通过阅读和写作,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和思考能力。
4.结识更多的教育爱好者,共同探讨教育问题,共同为我国的教育事业作出贡献。
《教育家之路》读书计划是我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自我提升的重要途径,我将以严谨的态度对待这次阅读之旅,相信通过这次阅读,我将会收获更多的教育和人生的智慧。
在阅读教育家们的著作时,我们还要注意从中汲取教育智慧,将其应用到我们的教育工作中。
《教育家之路》读书计划范文标题:《教育家之路》读书计划引言:《教育家之路》是一本以教育为主题的启发和激励读者的名著。
它通过讲述一个普通人如何成为一位杰出的教育家的故事,向读者传递了关于教育的深刻思考和积极能量。
为了更系统地学习和理解这本书,我制定了以下读书计划。
读书目的:1. 理解教育的重要性和意义。
2. 学习并运用书中的教育理念和方法。
3. 培养教育情怀和责任感。
4. 提升自身的教育素养和文化修养。
读书计划:1. 阅读前准备:在开始阅读之前,我会了解一下作者背景和书的相关信息,包括作者的教育理念和写作动机,以便更好地理解书中的内容和意图。
2. 分章阅读:将书分为若干个章节,每天阅读一定的章节,逐步掌握书中的知识和思想。
在阅读过程中,我会做好读书笔记,记录下重要的观点和感悟。
3. 思考与讨论:每隔一段时间,我会停下来思考书中的教育理念和方法,并与朋友或同学进行讨论。
通过交流和思考,我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书中的内容,并与他人分享我的想法和经验。
4. 实践运用:阅读教育书籍的目的不仅仅是理论学习,更重要的是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践中。
因此,我计划通过参与志愿者活动、辅导学生等方式,将书中的教育理念和方法付诸实际。
5. 写读书笔记和心得体会:在读完全书后,我会总结书中的主要观点和教育理念,写出读书笔记和心得体会。
这样不仅能帮助我巩固所学知识,也可以与他人分享我的学习成果。
6. 反思和调整:在读完书籍并进行总结之后,我会仔细反思自己在阅读过程中的不足和问题,并及时调整和改进自己的读书方法和学习策略。
结论:通过这个读书计划,我希望能够更深入地了解和理解教育的重要性,并将书中的教育理念和方法运用到实践中。
同时,我也希望通过读书,培养自己的教育情怀和责任感,提升自身的教育素养和文化修养。
《教育家之路》将成为我人生中的一本重要书籍,引领我在教育事业中取得更大的成就。
我国的教育之路指向何方?教育自古就是一个国家的发展重心,国家需要延续,少不了人才的培养,一代接着一代的人才出现,才会帮助国家的发展和强大。
而一个国家的教育方向,取决于在若干年内要做什么事情。
21世纪是世界经济发展的时代,是科学力量加强的时代,因此,国家非常注重对科研型人才的培养,科学力量就是根本生产力。
不论学生处于什么阶段,学习的都是科学知识,通过科学的训练和培养,来使得学生对科学感兴趣,愿意去研究科学,去从事科学。
不可否认,我国的教育到目前为止仍旧是非常成功的,并且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科学强国,一批又一批的科学家投身于科研,使得国家强盛,人民生活也日益美好。
但是,这种教育正在走向失败。
过去的教育是为了满足现在的发展,而现在的教育是否能够满足未来的发展?如果教育不进行改革,还是延续之前的旧模式,那我们培养出来的人才并不能为国所用,跟不上国家发展的步伐。
教育是一项需要长期投资的事业,不可能在短期内见效众所周知的黄埔军校,在中国近代那个军阀统治,缺乏管理、缺乏政治抱负的年代,由苏、德等欧洲军事家培养出来的军事人才,他们的文化素质、政治抱负和战术素养,使得在北伐战争之后的几十年里,这些从黄埔毕业的学生成了中国军政界的栋梁。
胡宗南、杜聿明、叶剑英、林彪等优秀的指挥官都是黄埔军校培育出来的,正是由于黄埔军校的成立,才使得中国这个近1000年来一直失败的国家有了世界水准的指挥人才,从而改变了中国的命运。
而之后的几十年,中国一直在享受黄埔军校带来的红利,逐渐发展成为一个世界强国。
可以说,好的教育影响地至少是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发展。
中国是人口大国,初期,我国的人民基础素质低,没有钱没有技术,怎么去发展?只能去吸引外资,外国资本家看重的就是我国的庞大劳动力人群,只需要简单的学习训练,可以看懂说明书就可以去工作,去从事生产。
这些廉价的劳动力是外国资本家喜欢的。
我国不缺钱,因为人口基数大,只要开放政策落实,外国资本会大量涌入进来。
《中国教育路在何方》读书计划
阿克苏市第二小学:张宗燕
一、引言
天下风光在读书。
读书让我们懂得古今中外,读书让我们看到天上人间。
我们无需回走千年,便可穿水泊上梁山,结识英雄好汉。
我们无需逾越千里,便可问巴尔扎克,从人间喜剧里听出悲意。
我们无需跋山涉水,便可领略到名师大家的教学风范。
教师———传道授业解惑者,这种特殊的职业就决定了教师必须把读书作为一生中的头等大事。
二、指导思想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是全世界的营养品,在当今信息瞬息万变的时代,教育者只有掌握大量的、有效的教育信息、不断发展与人的认识能力和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知识和技能,才能适应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需要。
多读书,读好书是必由之路。
本人将积极响应我校在全体师生中开展“营造书香校园”的读书活动,促使自己在阅读中碰撞、激荡升华、反思扬弃,坚固专业根基,提速专业发展。
三、读书目标
1.树立“以书为友”的思想,努力形成学习与工作的恰当结合,努力提高与时倶进的学习能力与创新能力,努力提高个人教育素质。
2.通过读书让自己能学会享受阅读、享受教育、享受人生,提高生命质量。
逐渐学会转型,适应现在的生活。
让学习成为生命的一部分。
3.在读书的过程中培养意志力,改善自己情绪,消除消沉、焦虑和压抑情绪,促进身心健康,以良好的心情投入到工作中去;通过阅读有益的书刊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健康的人格,提高自己的科学和人文素养。
4.通过读书,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教师职业观,建立新型师生管理,塑造良好的教师形象。
不断提升自己的文化内涵和内在修养,提高自己运用科学观点看待问题的能力。
四、主要措施
1.充分利用课余时间阅读有关书目,做好读书笔记,写好心得体会。
特别是读书中点点滴滴的收获与体会。
及时认真地进行教学反思。
带着问题读书,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不断反思,在反思中不断实践,使自己不断成长。
相信通过努力,书中的阳光会照亮我的心灵,指引我前进的道路。
反思与读书同步进行。
联系自身,实际,才能全面的,客观的,更大化的汲取到书中的精华。
让读书成为自己的自觉行动,学习成为自己的一种需要。
2.网上阅读与文本阅读相结合。
通过阅读,舒畅心情、荡涤心灵,学会为人处世的道理,升华人生的境界。
进行网上阅读,了解、把握教育教学的信息和动态,努力向专家、名师、优秀教师学习,使自己的教学方式、方法有更大的发展和成功。
多学习他人经验,经常反思自己的不足,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地去实现目标。
3.读书活动与课堂教学相结合。
要用现代教育思想指导教育教学工作实践,紧紧围绕学生发展和学生需求这个中心,为学生的发展提供开放的空间。
边学习教育理论,转变教育观念,边总结自己的教育教学经验,进行自我反思。
4.充分利用学校图书室现有藏书,鞭策自己抓住课余空暇阅读,丰富自身的涵养,努力做到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先有一桶水,甚至是大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