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水中悬浮固体浓资料
- 格式:pptx
- 大小:118.22 KB
- 文档页数:8
污水厂水质总固体及悬浮固体的测定方法污水厂是处理废水的设备,目的是将废水中的有害物质去除,以达到排放标准。
废水中的总固体是指溶解态和悬浮态的物质总和,其中悬浮固体是指废水中大小不等的固体颗粒悬浮在水中。
测定污水厂水质的总固体和悬浮固体的方法有以下几种:1.滤膜法:这是一种常用的测定悬浮固体的方法。
通过将废水通过一定尺寸的过滤膜,保留悬浮固体颗粒,然后将过滤膜燃烧,称重差得到燃烧前后悬浮固体的质量差,从而计算出悬浮固体的浓度。
2.旋转蒸发法:将一定量的废水放置于旋转蒸发器中,通过旋转加热使废水蒸发,然后用称量管称量蒸发前后的质量差,即可得到悬浮固体的质量。
这种方法适用于一些结构复杂的悬浮固体样品。
3.水质分析仪器法:现代化的水质分析仪器可以快速准确地测定废水中的悬浮固体。
例如,利用激光粒度仪可以通过散射原理直接测定悬浮固体的粒径分布,进而计算出悬浮固体的浓度。
除了测定悬浮固体,测定废水中的总固体还需要考虑溶解态的固体。
测定总固体的主要方法有以下几种:1.干燥法:将一定量的废水样品在105℃下烘干,然后用称重差计算总固体的质量。
这种方法适用于一些易挥发的溶解态固体。
2.烘箱法:将一定量的废水样品放置于烘箱中,在一定温度下烘干,烘干后重量差即为总固体的质量。
这种方法适用于不易挥发的溶解态固体。
3.水质分析仪器法:现代化的水质分析仪器可以直接测定废水中的总固体含量。
例如,利用分光光度计可以测定废水中溶解态固体的吸光度,进而计算出总固体的浓度。
需要注意的是,不同方法适用于不同的废水样品和测定要求。
在实际应用中,应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测定,并遵循相应的操作规范。
另外,为了保证测定结果的准确性,测定前应对废水样品进行适当的预处理,如过滤、稀释等。
污水处理厂相关名词MLSSDOBODCODSST-N T-P 总氮是污水中含氮物质中氮元素的量,主要有氨氮、亚硝酸盐氮、硝酸盐氮、有机氮。
水中各种形态磷的总量。
即水样经消解后将各种形态的磷转变成正磷酸盐后测定的结果,以每升水含磷毫克数计算。
MLSS是混合液悬浮固体浓度(mixed liquor suspended solids)的简写。
它又称为混合液污泥浓度,它表示的是在曝气池单位容积混合液内所含有的活性污泥固体物的总重量(mg/L)。
由于测定方法比较简便易行,此项指标应用较为普遍。
混合液悬浮固体浓度MLSS是活性污泥处理系统重要的设计运行参数。
生活污水一般MLVSS/MLSS=0.7,MLVSS指混合液挥发性悬浮固体。
测定方法: 测MLSS需要定量滤纸(不能用定性的)、电子分析天平、烘箱、干燥器等。
取100ml混合液用滤纸过滤,待烘箱中温度升到103-105之间的设定值后,将滤干后的滤纸放入烘箱烘2小时,取出置于干燥器中放置半小时。
称量后减去滤纸重量,并且测滤纸的重量也要采用上述同样的步骤。
该实验必须严格按照上述操作,否则会有偏差。
生化需氧量,简称BOD(Biochemical oxygen demand),是指在有氧的条件下,水中微生物分解有机物的生物化学过程中所需溶解氧的质量浓度,以mg/L表示。
BOD5表示水中有机物在有氧条件下,被微生物分解代谢所消耗掉的溶解氧,目前过内外普遍规定20+1培养5d,分别测定样品培养前后的溶解氧,二者之差即为BOD5值,以氧的毫克/升表示。
化需氧量BOD是反映水体被有机物污染程度的综合指标,也是研究废水的可生化降解性和生化处理效果,以及生化处理废水工艺设计和动力学研究中的重要参数。
化学需氧量,简称COD(Chemical oxygen demand)指在强酸并加热条件下,用重铬酸钾作为氧化剂处理水样时所消耗氧化剂的量,用氧的以mg/L表示。
化学需氧量反映了水中受还原性物质污染的程度,水中还原性物质包括有机物、亚硝酸盐、亚铁盐、硫化物等。
污水悬浮物处理SS污水悬浮物处理SS是指对污水中的悬浮物进行处理,以达到去除悬浮物的目的。
悬浮物是指污水中悬浮在水中的固体颗粒,包括悬浮颗粒和浮游生物等。
悬浮物的存在会对水体造成污染,影响水质和水环境的稳定性,因此需要对其进行处理。
一、悬浮物的来源和成份悬浮物主要来自于污水中的固体废物、泥沙、有机物和微生物等。
这些物质在污水中的浓度和成份会受到污水来源、处理工艺和水质要求等因素的影响。
二、悬浮物的处理方法1. 筛选:通过筛网或者滤料等物理方法,将较大的悬浮物进行拦截和分离。
这种方法适合于处理较大颗粒的悬浮物,如固体废物和泥沙等。
2. 沉淀:利用物理和化学方法,使悬浮物在污水中沉淀下来。
常用的沉淀剂有铁盐、铝盐和聚合氯化铝等。
沉淀后的悬浮物可以通过沉淀池或者沉淀池等设备进行分离和排除。
3. 絮凝:通过添加絮凝剂,使悬浮物会萃成较大的颗粒,便于后续的分离和去除。
常用的絮凝剂有聚合氯化铝、聚合硫酸铝和聚合氯化铁等。
4. 过滤:利用过滤材料或者过滤器,将悬浮物从污水中过滤出来。
过滤材料可以是砂石、活性炭、滤纸等。
过滤后的悬浮物可以通过后续的处理方法进行进一步处理或者处置。
5. 生物处理:利用微生物对污水中的有机物进行降解,从而减少悬浮物的含量。
生物处理方法包括好氧处理和厌氧处理等。
好氧处理利用氧气促进微生物的生长和代谢,厌氧处理则在缺氧的条件下进行。
三、悬浮物处理的工艺流程悬浮物处理的工艺流程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但普通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 预处理:将污水进行初步处理,去除较大的悬浮物和固体废物。
预处理方法可以包括筛选、沉淀和絮凝等。
2. 生物处理:将经过预处理的污水进行生物处理,利用微生物对有机物进行降解。
生物处理可以采用好氧处理和厌氧处理等方法。
3. 深度处理:对经过生物处理的污水进行深度处理,去除残存的悬浮物和有机物。
深度处理方法可以包括沉淀、絮凝、过滤和消毒等。
4. 出水处理:对处理后的污水进行最后的处理,以达到排放标准。
混合液挥发性悬浮固体浓度混合液挥发性悬浮固体浓度指标指混合液活性污泥中有机性固体物质的浓度。
它不包括无机物,但包括非活性的难为微生物降解的有机物质,因此它所表示的仍然是活性污泥的相对数值。
一般情况下,MLVSS/MLSS的比值比较稳定,生活污水约为0.75。
混合液挥发性悬浮固体浓度,简称MLVSS,又称有机性固体物质的浓度,是指曝气池单位容积污泥污水混合液中,所含有机固体的总重量,包括活性细胞、内源呼吸残留的不可生物降解的有机物、入流水中生物不可降解的有机物三项,单位为mg/L、g/L等。
一般情况下,MLVSS和MLSS的比值相对恒定。
组成混合液挥发性悬浮固体浓度(MLVSS)表示混合液活性污泥中有机性同体物质部分的浓度,即由活性细胞(Ma)、内源呼吸残留的不可生物降解的有机物(Me)、入流水中生物不可降解的有机物(Mi)三项组成,活性污泥净化废水靠的是活性细胞,当MLSS一定时,Ma越高,表明污泥的活性越好。
反之越差,MLVSS不包括无机部分,所以用其来表示活性污泥的活性数量上比MLSS好,但它还不真正代表活性污泥微生物的量一这两项指标虽然存代表混合液生物量方面不够精确,但测定方法简单易行,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表示相对的生物量,因此广泛用于活性污泥处理系统的设计、运行、对于生活污水和以生活污水为主体的城市污水,MLVSS与MLSS的比值在0.75左右。
仪器和实验用品定量滤纸,马弗炉,烘箱,干燥器,备有以颜色指示的干燥剂,分析天平,感量0.1mg。
[3] 实验步骤① 定量滤纸在103-105①烘干,干燥器内冷却,称重,反复直至获得恒重或称重损失小于前次称重的4%;重量为m0(干燥8 h后放入干燥器内冷却后称重为最终值,或12.5的滤纸直接以1g计)。
① 将样品100 mL用第一步所得的滤纸过滤,放人103~105①的烘箱中烘干,取出,在干燥器中冷却至平衡温度后称重,反复干燥制恒重或失重小于前次称重的5%或0.5 mg(取较小值),重量为m1(干燥8 h后放人干燥器内冷却后称重为最终值)。
活性污泥系统中悬浮固体物质的浓度mlss范围值MLSS(Mixed Liquor Suspended Solids)是表示活性污泥系统中悬浮固体物质的浓度,通常以毫克/升(mg/L)为单位。
MLSS 的范围值取决于具体的废水处理工艺和应用需求。
一般情况下,废水处理系统中的MLSS浓度可以在以下范围内进行调整:
1.低浓度范围:一般为1-2 mg/L。
适用于一些微小或小规模的
废水处理系统,如家庭废水处理厂或小型生活污水处理装置。
2.中等浓度范围:一般为2-5 mg/L。
适用于中小型废水处理厂,
如城市社区或工业废水处理厂。
3.高浓度范围:一般在5 mg/L以上,可达到10-15 mg/L甚至
更高。
适用于大型工业废水处理厂或对废水处理要求较高的项目。
请注意,MLSS浓度的选择应根据具体的应用需求、废水特性以及处理工艺来确定,以便实现良好的废水处理效果。
在设置和调整MLSS浓度时,需要仔细监测和控制,确保在系统中始终保持稳定的浓度。
污水悬浮物处理SS引言概述污水悬浮物(SS)是指污水中悬浮的固体颗粒物,包括悬浮有机物、悬浮无机物和微生物等。
处理污水中的悬浮物(SS)是保护环境和水资源的重要环节。
本文将介绍污水悬浮物处理的方法和技术。
一、物理处理方法1.1 沉淀沉淀是一种常见的物理处理方法,通过加入沉淀剂,使悬浮物(SS)在污水中迅速沉降,从而实现固液分离。
常用的沉淀剂有氢氧化铁、聚合氯化铝等。
沉淀后的污泥可以进一步处理或处置。
1.2 过滤过滤是利用过滤介质将悬浮物(SS)截留在介质上,使水通过而固体颗粒留下的处理方法。
常用的过滤介质有砂滤、活性炭、陶瓷膜等。
过滤后的水质得到明显改善,可以进一步进行后续处理或直接排放。
1.3 离心离心是利用离心力使悬浮物(SS)在离心机中分离的方法。
通过高速旋转离心机,悬浮物(SS)被甩到离心机壁上,形成固液分离。
离心处理适用于处理高浓度的悬浮物(SS),可以获得较高的固体分离效果。
二、化学处理方法2.1 混凝混凝是指通过添加混凝剂使悬浮物(SS)凝聚成较大的颗粒,便于后续处理的方法。
常用的混凝剂有聚合氯化铝、硫酸铝等。
混凝后的污水经过沉淀或过滤等处理,可以得到较好的处理效果。
2.2 氧化氧化是通过添加氧化剂将悬浮物(SS)中的有机物氧化分解的方法。
常用的氧化剂有次氯酸钠、过硫酸钠等。
氧化处理可以有效去除有机悬浮物(SS),提高水质。
2.3 絮凝絮凝是指通过添加絮凝剂使悬浮物(SS)形成较大的絮凝体,便于后续处理的方法。
常用的絮凝剂有聚丙烯酰胺、聚合氯化铝等。
絮凝后的污水可以通过沉淀、过滤等工艺进一步处理。
三、生物处理方法3.1 厌氧消化厌氧消化是指利用厌氧菌将污泥中的有机物分解为沼气和沉淀物的过程。
通过厌氧消化处理,可以有效降解悬浮物(SS)中的有机物,减少处理负荷。
3.2 好氧处理好氧处理是指利用好氧菌将污水中的有机物氧化分解的过程。
好氧菌通过吸附、吸收和降解的方式,将悬浮物(SS)中的有机物转化为无机物,提高水质。
SSSS是英语(Suspended Substance)的缩写,即水质中的悬浮物。
水质中悬浮物指水样通过孔径为0.45μm的滤膜截留在滤膜上并于103~105℃烘干至恒重的固体物质,是衡量水体水质污染程度的重要指标之一,常用大字字母C表示水质中悬浮物含量,计量单位是mg/l。
SS的测定一、测定方法:用0.45 m滤膜过滤水样,留在滤料上并于103-105℃烘至恒重的固体,经103~1050C烘干后得到SS含量。
二、仪器1、烘箱2、分析天平3、干燥器4、孔径为0.45μm滤膜、直径45~60mm。
5、玻璃漏斗6、真空泵7、内径为30-50㎜称量瓶8、无齿扁嘴镊子9、蒸馏水或同等纯度的水三、测定步骤1、用无齿扁嘴镊子将滤膜放在称量瓶中,打开瓶盖,移入烘箱中于103~105℃烘干0.5h 后取出置于干燥器内冷却至室温,称其重量。
反复烘干、冷却、称量,直至恒重(两次称量相差不超过0.5mg)2、去除悬浮物后震荡水样,量取充分混合均匀的试样100ml抽吸过滤。
使水分全部通过滤膜。
再以每次10ml蒸馏水连续洗涤三次,继续吸滤以去除痕量水分。
如样品中含有油脂,用10ml石油醚分两次淋洗残渣。
3、停止吸滤后,仔细取出载有SS的滤膜放在原恒重的称量瓶里,移入烘箱中于103~1050C 下烘干1h后移入干燥器中,使冷却到室温,称其重量,反复烘干、冷却、称量,直至两次称量的重量差≤0.4mg为止。
四、计算:悬浮固体(mg/L)= [(A-B)×1000×1000]/V式中:A——悬浮固体+滤膜及称量瓶重(g)B——滤膜及称量瓶重(g)V——水样体积五、注意事项:1、树叶、木棒、水草等杂质应从水样中除去。
2、废水粘度高时,可加2-4倍蒸馏水稀释,震荡均匀,待沉淀物下降后在过滤。
3、也可采用石棉坩埚进行过滤。
城市污水悬浮固体的测定重量法2.1 范围本章规定了用重量法测定城市污水中的悬浮固体。
当试料体积为100mL时,本方法的最低检出浓度为5mg/L。
污水悬浮物处理SS标题:污水悬浮物处理SS引言概述:污水悬浮物(SS)是指在污水中悬浮的固体颗粒物质,包括有机和无机物质,对水体造成严重污染。
有效处理污水中的悬浮物是保护水环境、维护生态平衡的关键步骤。
本文将介绍污水悬浮物的处理方法及其重要性。
一、物理方法处理污水悬浮物SS1.1 沉淀法:通过加入沉淀剂使悬浮物凝结沉淀,然后通过过滤或者沉淀分离出来。
1.2 筛分法:通过筛网或者过滤器将悬浮物截留下来,实现固液分离。
1.3 离心法:利用离心机的离心力将悬浮物与水分离,提高悬浮物的浓度。
二、化学方法处理污水悬浮物SS2.1 凝结沉淀法:通过加入凝结剂使悬浮物凝结成较大的团块,便于沉淀分离。
2.2 氧化法:利用氧化剂将有机悬浮物氧化降解,降低水体中的SS浓度。
2.3 螯合法:利用螯合剂与金属离子结合,形成不溶性沉淀物,将悬浮物从水中去除。
三、生物方法处理污水悬浮物SS3.1 生物滤池法:利用微生物降解有机悬浮物,净化水质。
3.2 植物净化法:通过植物的吸收和降解作用,去除水体中的悬浮物。
3.3 微生物处理法:利用特定菌种降解有机悬浮物,减少水体中的SS浓度。
四、膜分离技术处理污水悬浮物SS4.1 超滤膜:通过超滤膜的微孔效应,将悬浮物截留下来,实现固液分离。
4.2 反渗透膜:通过反渗透膜的半透膜效应,将悬浮物和溶解物质分离。
4.3 纳滤膜:利用纳滤膜的份子筛选作用,将悬浮物和溶解物质分离。
五、重视污水悬浮物处理的重要性5.1 保护水环境:有效处理污水悬浮物可以减少水体污染,保护水环境。
5.2 维护生态平衡:减少悬浮物对水生生物的危害,维护生态平衡。
5.3 促进可持续发展:提高污水处理效率,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
结论:污水悬浮物(SS)的处理是保护水环境、维护生态平衡的重要环节。
通过物理、化学、生物和膜分离技术等多种方法处理污水中的悬浮物,可以有效净化水质,促进可持续发展。
各级政府和企业应加强对污水悬浮物处理工作的重视,共同努力保护水资源,建设漂亮中国。
混合液悬浮固体浓度(MLSS):在曝气池单位容积混合液内所含有的活性污泥固体物的总质量。
又称混合液污泥浓度。
混合液挥发性悬浮固体浓度(MLVSS):混合液中活性污泥有机性固体物质部分的浓度。
污泥沉降比(SV):混合液在量筒内静置30min后所形成沉淀污泥的容积占原混合液容积的百分率,以%表示。
又称30min沉降率。
污泥容积指数(SVI):从曝气池出口取出的混合液,经过30min静沉后,每克干污泥形成的沉淀污泥所占有的容积,以mL计。
简称污泥指数。
活性污泥的比耗氧速率(OUR):单位重量的活性污泥在单位时间内所能消耗的溶解氧量。
单位为mgO2/(gMLVSS·h)或mgO2/(gMLSS·h)。
BOD污泥负荷率(BOD-SS负荷率):曝气池内单位重量(kg)的活性污泥,在单位时间(d)内接受的有机无量(kgBOD)。
一般用kgBOD/(kgMLSS·d)表示。
BOD容积负荷率:单位曝气池容积(m3),在单位时间(d)内接受的有机物量。
污泥龄:在曝气池内,微生物从其生成到排出的平均停留时间,也就是曝气池内的微生物全部更新一次所需要的时间。
又称固体平均停留时间(SRT)、生物固体平均停留时间(BSRT)、细胞平均停留时间(MCRT)。
污泥回流比(R):从二沉池返回到曝气池的回流污泥量QR与污水流量Q之比。
常用%表示。
曝气时间(t):污水进入曝气池后,在曝气池中的平均停留时间。
也称水力停留时间(HRT)或停留时间,常以小时(h)计。
氧转移效率(EA):通过鼓风曝气转移到混合液中的氧量占总供氧量的百分比(%)。
又称氧的利用率。
污泥膨胀:活性污泥系统中的污泥沉降性质发生改变,不易沉降的现象。
污泥变质时,不易沉淀,SVI增高,污泥结构松散,体积膨胀。
污泥解体:当活性污泥处理系统出现处理水质混浊,污泥絮凝体微细化,处理效果变坏等时,称为污泥解体现象。
污泥腐化:二沉池污泥长期滞留而厌氧发酵产生H2S、CH4等气体,致使大块污泥上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