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水中悬浮固体浓资料
- 格式:pptx
- 大小:118.22 KB
- 文档页数:8
污水厂水质总固体及悬浮固体的测定方法污水厂是处理废水的设备,目的是将废水中的有害物质去除,以达到排放标准。
废水中的总固体是指溶解态和悬浮态的物质总和,其中悬浮固体是指废水中大小不等的固体颗粒悬浮在水中。
测定污水厂水质的总固体和悬浮固体的方法有以下几种:1.滤膜法:这是一种常用的测定悬浮固体的方法。
通过将废水通过一定尺寸的过滤膜,保留悬浮固体颗粒,然后将过滤膜燃烧,称重差得到燃烧前后悬浮固体的质量差,从而计算出悬浮固体的浓度。
2.旋转蒸发法:将一定量的废水放置于旋转蒸发器中,通过旋转加热使废水蒸发,然后用称量管称量蒸发前后的质量差,即可得到悬浮固体的质量。
这种方法适用于一些结构复杂的悬浮固体样品。
3.水质分析仪器法:现代化的水质分析仪器可以快速准确地测定废水中的悬浮固体。
例如,利用激光粒度仪可以通过散射原理直接测定悬浮固体的粒径分布,进而计算出悬浮固体的浓度。
除了测定悬浮固体,测定废水中的总固体还需要考虑溶解态的固体。
测定总固体的主要方法有以下几种:1.干燥法:将一定量的废水样品在105℃下烘干,然后用称重差计算总固体的质量。
这种方法适用于一些易挥发的溶解态固体。
2.烘箱法:将一定量的废水样品放置于烘箱中,在一定温度下烘干,烘干后重量差即为总固体的质量。
这种方法适用于不易挥发的溶解态固体。
3.水质分析仪器法:现代化的水质分析仪器可以直接测定废水中的总固体含量。
例如,利用分光光度计可以测定废水中溶解态固体的吸光度,进而计算出总固体的浓度。
需要注意的是,不同方法适用于不同的废水样品和测定要求。
在实际应用中,应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测定,并遵循相应的操作规范。
另外,为了保证测定结果的准确性,测定前应对废水样品进行适当的预处理,如过滤、稀释等。
污水处理厂相关名词MLSSDOBODCODSST-N T-P 总氮是污水中含氮物质中氮元素的量,主要有氨氮、亚硝酸盐氮、硝酸盐氮、有机氮。
水中各种形态磷的总量。
即水样经消解后将各种形态的磷转变成正磷酸盐后测定的结果,以每升水含磷毫克数计算。
MLSS是混合液悬浮固体浓度(mixed liquor suspended solids)的简写。
它又称为混合液污泥浓度,它表示的是在曝气池单位容积混合液内所含有的活性污泥固体物的总重量(mg/L)。
由于测定方法比较简便易行,此项指标应用较为普遍。
混合液悬浮固体浓度MLSS是活性污泥处理系统重要的设计运行参数。
生活污水一般MLVSS/MLSS=0.7,MLVSS指混合液挥发性悬浮固体。
测定方法: 测MLSS需要定量滤纸(不能用定性的)、电子分析天平、烘箱、干燥器等。
取100ml混合液用滤纸过滤,待烘箱中温度升到103-105之间的设定值后,将滤干后的滤纸放入烘箱烘2小时,取出置于干燥器中放置半小时。
称量后减去滤纸重量,并且测滤纸的重量也要采用上述同样的步骤。
该实验必须严格按照上述操作,否则会有偏差。
生化需氧量,简称BOD(Biochemical oxygen demand),是指在有氧的条件下,水中微生物分解有机物的生物化学过程中所需溶解氧的质量浓度,以mg/L表示。
BOD5表示水中有机物在有氧条件下,被微生物分解代谢所消耗掉的溶解氧,目前过内外普遍规定20+1培养5d,分别测定样品培养前后的溶解氧,二者之差即为BOD5值,以氧的毫克/升表示。
化需氧量BOD是反映水体被有机物污染程度的综合指标,也是研究废水的可生化降解性和生化处理效果,以及生化处理废水工艺设计和动力学研究中的重要参数。
化学需氧量,简称COD(Chemical oxygen demand)指在强酸并加热条件下,用重铬酸钾作为氧化剂处理水样时所消耗氧化剂的量,用氧的以mg/L表示。
化学需氧量反映了水中受还原性物质污染的程度,水中还原性物质包括有机物、亚硝酸盐、亚铁盐、硫化物等。
污水悬浮物处理SS污水悬浮物处理SS是指对污水中的悬浮物进行处理,以达到去除悬浮物的目的。
悬浮物是指污水中悬浮在水中的固体颗粒,包括悬浮颗粒和浮游生物等。
悬浮物的存在会对水体造成污染,影响水质和水环境的稳定性,因此需要对其进行处理。
一、悬浮物的来源和成份悬浮物主要来自于污水中的固体废物、泥沙、有机物和微生物等。
这些物质在污水中的浓度和成份会受到污水来源、处理工艺和水质要求等因素的影响。
二、悬浮物的处理方法1. 筛选:通过筛网或者滤料等物理方法,将较大的悬浮物进行拦截和分离。
这种方法适合于处理较大颗粒的悬浮物,如固体废物和泥沙等。
2. 沉淀:利用物理和化学方法,使悬浮物在污水中沉淀下来。
常用的沉淀剂有铁盐、铝盐和聚合氯化铝等。
沉淀后的悬浮物可以通过沉淀池或者沉淀池等设备进行分离和排除。
3. 絮凝:通过添加絮凝剂,使悬浮物会萃成较大的颗粒,便于后续的分离和去除。
常用的絮凝剂有聚合氯化铝、聚合硫酸铝和聚合氯化铁等。
4. 过滤:利用过滤材料或者过滤器,将悬浮物从污水中过滤出来。
过滤材料可以是砂石、活性炭、滤纸等。
过滤后的悬浮物可以通过后续的处理方法进行进一步处理或者处置。
5. 生物处理:利用微生物对污水中的有机物进行降解,从而减少悬浮物的含量。
生物处理方法包括好氧处理和厌氧处理等。
好氧处理利用氧气促进微生物的生长和代谢,厌氧处理则在缺氧的条件下进行。
三、悬浮物处理的工艺流程悬浮物处理的工艺流程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但普通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 预处理:将污水进行初步处理,去除较大的悬浮物和固体废物。
预处理方法可以包括筛选、沉淀和絮凝等。
2. 生物处理:将经过预处理的污水进行生物处理,利用微生物对有机物进行降解。
生物处理可以采用好氧处理和厌氧处理等方法。
3. 深度处理:对经过生物处理的污水进行深度处理,去除残存的悬浮物和有机物。
深度处理方法可以包括沉淀、絮凝、过滤和消毒等。
4. 出水处理:对处理后的污水进行最后的处理,以达到排放标准。
混合液挥发性悬浮固体浓度混合液挥发性悬浮固体浓度指标指混合液活性污泥中有机性固体物质的浓度。
它不包括无机物,但包括非活性的难为微生物降解的有机物质,因此它所表示的仍然是活性污泥的相对数值。
一般情况下,MLVSS/MLSS的比值比较稳定,生活污水约为0.75。
混合液挥发性悬浮固体浓度,简称MLVSS,又称有机性固体物质的浓度,是指曝气池单位容积污泥污水混合液中,所含有机固体的总重量,包括活性细胞、内源呼吸残留的不可生物降解的有机物、入流水中生物不可降解的有机物三项,单位为mg/L、g/L等。
一般情况下,MLVSS和MLSS的比值相对恒定。
组成混合液挥发性悬浮固体浓度(MLVSS)表示混合液活性污泥中有机性同体物质部分的浓度,即由活性细胞(Ma)、内源呼吸残留的不可生物降解的有机物(Me)、入流水中生物不可降解的有机物(Mi)三项组成,活性污泥净化废水靠的是活性细胞,当MLSS一定时,Ma越高,表明污泥的活性越好。
反之越差,MLVSS不包括无机部分,所以用其来表示活性污泥的活性数量上比MLSS好,但它还不真正代表活性污泥微生物的量一这两项指标虽然存代表混合液生物量方面不够精确,但测定方法简单易行,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表示相对的生物量,因此广泛用于活性污泥处理系统的设计、运行、对于生活污水和以生活污水为主体的城市污水,MLVSS与MLSS的比值在0.75左右。
仪器和实验用品定量滤纸,马弗炉,烘箱,干燥器,备有以颜色指示的干燥剂,分析天平,感量0.1mg。
[3] 实验步骤① 定量滤纸在103-105①烘干,干燥器内冷却,称重,反复直至获得恒重或称重损失小于前次称重的4%;重量为m0(干燥8 h后放入干燥器内冷却后称重为最终值,或12.5的滤纸直接以1g计)。
① 将样品100 mL用第一步所得的滤纸过滤,放人103~105①的烘箱中烘干,取出,在干燥器中冷却至平衡温度后称重,反复干燥制恒重或失重小于前次称重的5%或0.5 mg(取较小值),重量为m1(干燥8 h后放人干燥器内冷却后称重为最终值)。
活性污泥系统中悬浮固体物质的浓度mlss范围值MLSS(Mixed Liquor Suspended Solids)是表示活性污泥系统中悬浮固体物质的浓度,通常以毫克/升(mg/L)为单位。
MLSS 的范围值取决于具体的废水处理工艺和应用需求。
一般情况下,废水处理系统中的MLSS浓度可以在以下范围内进行调整:
1.低浓度范围:一般为1-2 mg/L。
适用于一些微小或小规模的
废水处理系统,如家庭废水处理厂或小型生活污水处理装置。
2.中等浓度范围:一般为2-5 mg/L。
适用于中小型废水处理厂,
如城市社区或工业废水处理厂。
3.高浓度范围:一般在5 mg/L以上,可达到10-15 mg/L甚至
更高。
适用于大型工业废水处理厂或对废水处理要求较高的项目。
请注意,MLSS浓度的选择应根据具体的应用需求、废水特性以及处理工艺来确定,以便实现良好的废水处理效果。
在设置和调整MLSS浓度时,需要仔细监测和控制,确保在系统中始终保持稳定的浓度。
污水悬浮物处理SS引言概述污水悬浮物(SS)是指污水中悬浮的固体颗粒物,包括悬浮有机物、悬浮无机物和微生物等。
处理污水中的悬浮物(SS)是保护环境和水资源的重要环节。
本文将介绍污水悬浮物处理的方法和技术。
一、物理处理方法1.1 沉淀沉淀是一种常见的物理处理方法,通过加入沉淀剂,使悬浮物(SS)在污水中迅速沉降,从而实现固液分离。
常用的沉淀剂有氢氧化铁、聚合氯化铝等。
沉淀后的污泥可以进一步处理或处置。
1.2 过滤过滤是利用过滤介质将悬浮物(SS)截留在介质上,使水通过而固体颗粒留下的处理方法。
常用的过滤介质有砂滤、活性炭、陶瓷膜等。
过滤后的水质得到明显改善,可以进一步进行后续处理或直接排放。
1.3 离心离心是利用离心力使悬浮物(SS)在离心机中分离的方法。
通过高速旋转离心机,悬浮物(SS)被甩到离心机壁上,形成固液分离。
离心处理适用于处理高浓度的悬浮物(SS),可以获得较高的固体分离效果。
二、化学处理方法2.1 混凝混凝是指通过添加混凝剂使悬浮物(SS)凝聚成较大的颗粒,便于后续处理的方法。
常用的混凝剂有聚合氯化铝、硫酸铝等。
混凝后的污水经过沉淀或过滤等处理,可以得到较好的处理效果。
2.2 氧化氧化是通过添加氧化剂将悬浮物(SS)中的有机物氧化分解的方法。
常用的氧化剂有次氯酸钠、过硫酸钠等。
氧化处理可以有效去除有机悬浮物(SS),提高水质。
2.3 絮凝絮凝是指通过添加絮凝剂使悬浮物(SS)形成较大的絮凝体,便于后续处理的方法。
常用的絮凝剂有聚丙烯酰胺、聚合氯化铝等。
絮凝后的污水可以通过沉淀、过滤等工艺进一步处理。
三、生物处理方法3.1 厌氧消化厌氧消化是指利用厌氧菌将污泥中的有机物分解为沼气和沉淀物的过程。
通过厌氧消化处理,可以有效降解悬浮物(SS)中的有机物,减少处理负荷。
3.2 好氧处理好氧处理是指利用好氧菌将污水中的有机物氧化分解的过程。
好氧菌通过吸附、吸收和降解的方式,将悬浮物(SS)中的有机物转化为无机物,提高水质。
SSSS是英语(Suspended Substance)的缩写,即水质中的悬浮物。
水质中悬浮物指水样通过孔径为0.45μm的滤膜截留在滤膜上并于103~105℃烘干至恒重的固体物质,是衡量水体水质污染程度的重要指标之一,常用大字字母C表示水质中悬浮物含量,计量单位是mg/l。
SS的测定一、测定方法:用0.45 m滤膜过滤水样,留在滤料上并于103-105℃烘至恒重的固体,经103~1050C烘干后得到SS含量。
二、仪器1、烘箱2、分析天平3、干燥器4、孔径为0.45μm滤膜、直径45~60mm。
5、玻璃漏斗6、真空泵7、内径为30-50㎜称量瓶8、无齿扁嘴镊子9、蒸馏水或同等纯度的水三、测定步骤1、用无齿扁嘴镊子将滤膜放在称量瓶中,打开瓶盖,移入烘箱中于103~105℃烘干0.5h 后取出置于干燥器内冷却至室温,称其重量。
反复烘干、冷却、称量,直至恒重(两次称量相差不超过0.5mg)2、去除悬浮物后震荡水样,量取充分混合均匀的试样100ml抽吸过滤。
使水分全部通过滤膜。
再以每次10ml蒸馏水连续洗涤三次,继续吸滤以去除痕量水分。
如样品中含有油脂,用10ml石油醚分两次淋洗残渣。
3、停止吸滤后,仔细取出载有SS的滤膜放在原恒重的称量瓶里,移入烘箱中于103~1050C 下烘干1h后移入干燥器中,使冷却到室温,称其重量,反复烘干、冷却、称量,直至两次称量的重量差≤0.4mg为止。
四、计算:悬浮固体(mg/L)= [(A-B)×1000×1000]/V式中:A——悬浮固体+滤膜及称量瓶重(g)B——滤膜及称量瓶重(g)V——水样体积五、注意事项:1、树叶、木棒、水草等杂质应从水样中除去。
2、废水粘度高时,可加2-4倍蒸馏水稀释,震荡均匀,待沉淀物下降后在过滤。
3、也可采用石棉坩埚进行过滤。
城市污水悬浮固体的测定重量法2.1 范围本章规定了用重量法测定城市污水中的悬浮固体。
当试料体积为100mL时,本方法的最低检出浓度为5mg/L。
污水悬浮物处理SS标题:污水悬浮物处理SS引言概述:污水悬浮物(SS)是指在污水中悬浮的固体颗粒物质,包括有机和无机物质,对水体造成严重污染。
有效处理污水中的悬浮物是保护水环境、维护生态平衡的关键步骤。
本文将介绍污水悬浮物的处理方法及其重要性。
一、物理方法处理污水悬浮物SS1.1 沉淀法:通过加入沉淀剂使悬浮物凝结沉淀,然后通过过滤或者沉淀分离出来。
1.2 筛分法:通过筛网或者过滤器将悬浮物截留下来,实现固液分离。
1.3 离心法:利用离心机的离心力将悬浮物与水分离,提高悬浮物的浓度。
二、化学方法处理污水悬浮物SS2.1 凝结沉淀法:通过加入凝结剂使悬浮物凝结成较大的团块,便于沉淀分离。
2.2 氧化法:利用氧化剂将有机悬浮物氧化降解,降低水体中的SS浓度。
2.3 螯合法:利用螯合剂与金属离子结合,形成不溶性沉淀物,将悬浮物从水中去除。
三、生物方法处理污水悬浮物SS3.1 生物滤池法:利用微生物降解有机悬浮物,净化水质。
3.2 植物净化法:通过植物的吸收和降解作用,去除水体中的悬浮物。
3.3 微生物处理法:利用特定菌种降解有机悬浮物,减少水体中的SS浓度。
四、膜分离技术处理污水悬浮物SS4.1 超滤膜:通过超滤膜的微孔效应,将悬浮物截留下来,实现固液分离。
4.2 反渗透膜:通过反渗透膜的半透膜效应,将悬浮物和溶解物质分离。
4.3 纳滤膜:利用纳滤膜的份子筛选作用,将悬浮物和溶解物质分离。
五、重视污水悬浮物处理的重要性5.1 保护水环境:有效处理污水悬浮物可以减少水体污染,保护水环境。
5.2 维护生态平衡:减少悬浮物对水生生物的危害,维护生态平衡。
5.3 促进可持续发展:提高污水处理效率,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
结论:污水悬浮物(SS)的处理是保护水环境、维护生态平衡的重要环节。
通过物理、化学、生物和膜分离技术等多种方法处理污水中的悬浮物,可以有效净化水质,促进可持续发展。
各级政府和企业应加强对污水悬浮物处理工作的重视,共同努力保护水资源,建设漂亮中国。
混合液悬浮固体浓度(MLSS):在曝气池单位容积混合液内所含有的活性污泥固体物的总质量。
又称混合液污泥浓度。
混合液挥发性悬浮固体浓度(MLVSS):混合液中活性污泥有机性固体物质部分的浓度。
污泥沉降比(SV):混合液在量筒内静置30min后所形成沉淀污泥的容积占原混合液容积的百分率,以%表示。
又称30min沉降率。
污泥容积指数(SVI):从曝气池出口取出的混合液,经过30min静沉后,每克干污泥形成的沉淀污泥所占有的容积,以mL计。
简称污泥指数。
活性污泥的比耗氧速率(OUR):单位重量的活性污泥在单位时间内所能消耗的溶解氧量。
单位为mgO2/(gMLVSS·h)或mgO2/(gMLSS·h)。
BOD污泥负荷率(BOD-SS负荷率):曝气池内单位重量(kg)的活性污泥,在单位时间(d)内接受的有机无量(kgBOD)。
一般用kgBOD/(kgMLSS·d)表示。
BOD容积负荷率:单位曝气池容积(m3),在单位时间(d)内接受的有机物量。
污泥龄:在曝气池内,微生物从其生成到排出的平均停留时间,也就是曝气池内的微生物全部更新一次所需要的时间。
又称固体平均停留时间(SRT)、生物固体平均停留时间(BSRT)、细胞平均停留时间(MCRT)。
污泥回流比(R):从二沉池返回到曝气池的回流污泥量QR与污水流量Q之比。
常用%表示。
曝气时间(t):污水进入曝气池后,在曝气池中的平均停留时间。
也称水力停留时间(HRT)或停留时间,常以小时(h)计。
氧转移效率(EA):通过鼓风曝气转移到混合液中的氧量占总供氧量的百分比(%)。
又称氧的利用率。
污泥膨胀:活性污泥系统中的污泥沉降性质发生改变,不易沉降的现象。
污泥变质时,不易沉淀,SVI增高,污泥结构松散,体积膨胀。
污泥解体:当活性污泥处理系统出现处理水质混浊,污泥絮凝体微细化,处理效果变坏等时,称为污泥解体现象。
污泥腐化:二沉池污泥长期滞留而厌氧发酵产生H2S、CH4等气体,致使大块污泥上浮。
污水ss分析普通水样的SS 是指固体悬浮物浓度,是Suspended solid 的缩写,一般单位为:mg/L 。
通常使用真空抽滤泵加硝酸纤维滤膜方法测定。
悬浮物(suspended solids )指悬浮在水中的固体物质,包括不溶于水中的无机物、有机物及泥砂、黏土、微生物等。
水中悬浮物含量是衡量水污染程度的指标之一。
悬浮物是造成水浑浊的主要原因。
水体中的有机悬浮物沉淀后易厌氧发酵,使水质恶化。
中国污水综合排放标准分3 级,规定了污水和废水中悬浮物的最高允许排放浓度,中国地下水质量标准和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对水中悬浮物以浑浊度为指标作了规定。
了解过污水中ss 是什么意思的问题后,我们再来介绍一下污水中ss 的测定方法。
一、悬浮固体的测定原理:悬浮固体系指剩留在滤料上并于103-105 ℃烘至恒重的固体。
测定的方法是将水样通过滤料后,烘干固体残留物及滤料,将所称重量减去滤料重量,即为悬浮固体(非过滤性残渣)。
二、仪器1. 烘箱2. 分析天平3. 干燥器4. 孔径为0.45 μ m 滤膜及相应的滤器或中速滤纸5. 玻璃漏斗6. 内径为30-50mm 称量瓶三、测定步骤1. 将滤膜放在称量瓶中,打开瓶盖,在103-105 ℃烘干2h ,取出冷却后盖好瓶盖称重,直至恒重(两次称重相差不超过0.0005g )2. 去除悬浮物后震荡水样,量取均匀适量水样(使悬浮物大于2.5mg ),通过上面称至恒重的滤膜过滤,用蒸馏水洗残渣3-5 次。
如样品中含有油脂,用10ML 石油醚分两次淋洗残渣。
3. 小心取下滤膜,放入原称量瓶内,在103-105 ℃烘箱内,打开瓶盖烘2h ,冷却后盖好盖称重,直至恒重为止。
计算:悬浮固体(mg/L )=[(A-B) × 1000 × 1000]/V式中:A--- 悬浮固体+ 滤膜及称量瓶重(g )B--- 滤膜及称量瓶重(g )V--- 水样体积注意事项:1. 树叶、木棒、水草等杂质应从水样中除去。
MLSS(混合液悬浮固体浓度)是指曝气池中污水和活性污泥混合后的混合液悬浮固体数量,单位为mg/L。
它是计量曝气池中活性污泥数量的指标,由于测定简便,往往以它作为粗略计量活性污泥微生物量的指标。
在推流曝气池中,MLSS一般为1000\~4000mg/L。
在合建的完全混合曝气池中,MLSS约3000\~6000mg/L。
在所有污水厂中,空气曝气的MLSS很少有超过8000mg/L的。
这是因为MLSS过高,会妨碍充氧,也使它难以在二沉池中沉降。
此外,活性污泥法中的MLSS大约在3500mg/L左右,设计一般也取值3000\~4000之间。
如需了解更多关于MLSS范围值的信息,建议咨询专业人士获取帮助。
污水处理中的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污水处理是有效保护环境和人类健康的重要措施之一。
然而,在污水处理的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固体废物。
如何进行固体废物的处理与处置,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详细讨论污水处理中的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方法。
一、固体废物的分类和特点污水处理过程中产生的固体废物主要包括悬浮物、污泥和滤渣。
这些废物的特点是含有高浓度的有机物和微生物,具有一定的腐蚀性和臭味。
二、固体废物的处理方法1. 悬浮物处理悬浮物是污水中的固体颗粒,通常通过物理处理方法进行分离。
常见的方法包括筛分、沉淀和过滤等。
首先,可以通过筛分将大颗粒的悬浮物进行分离,然后利用沉淀技术将较小的颗粒沉淀下来。
最后,通过过滤将水中剩余的悬浮物去除。
2. 污泥处理污泥是在生物处理过程中形成的,主要包含有机物、微生物和无机盐等。
对于污泥的处理,一般采用稳定化处理方法。
稳定化处理可以有效降低污泥的有机物含量,并减少其腐蚀性和臭味。
常见的稳定化处理方法包括厌氧消化和好氧消化等。
厌氧消化利用微生物在无氧条件下降解有机物,产生沼气和稳定的污泥。
而好氧消化则是利用空气中的氧气对污泥进行氧化降解,产生二氧化碳和水。
这两种方法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处理方式。
3. 滤渣处理滤渣是污水在过滤过程中被截留的固体物质。
对于滤渣的处理,可以采用干化处理或焚烧处理。
干化处理是通过将滤渣置于通风条件下,使其自然脱水和干燥,从而减少体积和重量。
干化后的滤渣可作为肥料或填埋。
焚烧处理则是将滤渣进行高温焚烧,使其彻底热解。
焚烧后的滤渣可以用于能量回收或作为填埋场的辅助材料。
三、固体废物的处置方法1. 填埋填埋是最常见的固体废物处置方法之一。
通过将固体废物掩埋在特定的地区,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填埋时应注意废物的分类和封存,避免对地下水和大气造成污染。
2. 垃圾焚烧垃圾焚烧是将固体废物进行高温燃烧的方法。
通过燃烧,可以大大减少废物的体积,并提供能源回收的机会。
然而,垃圾焚烧过程中可能产生的有害气体和灰渣需要进行有效处理,以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高浓度ss(悬浮物)废水处理一.高浓度ss(悬浮物)废水处理悬浮固体(SS)指水中呈悬浮状态的固体,一般指用滤纸过滤水样,将滤后截留物在105℃温度中干燥恒重后的固体重量。
高浓度SS废水主要来源于造纸废水、印染废水、养猪场废水、粪便污水、化肥厂废水、制药厂废水等。
废水中固体悬浮物的测定方法主要有稀释与接种法、酚二磺酸分光光度法、重量法,其中比较常用的是重量法。
二.处理方法1.其实关于SS的污水处理方法就那么几种,只是在处理的过程中个人对处理方法的理解不同,运用不同,所产生的结果就不一样。
污水处理当中用到的净水剂不同,效果更是千差万别。
2.我们所采用的污水处理工艺是:在全部的经过预处理之后,我们采用高效复合净水剂和泥水分离一体机设备,对处理后SS仍未达标的废水进行应急处理,可有效去除污水中SS,降低污水色度。
工艺流程如下:“高浓度SS污(废)水处理工艺”经过这套工艺(化学法当中的混凝法)和所使用的高效复合净水剂处理出来的水,SS 的含量能够达到污水处理后的排放标准。
在这个过程当中还应用到一个设备:PCBR生物反应器,PCBR是以多孔性陶瓷担体作为核心的新型生物处理系统,将传统的厌氧好氧工艺结合在一起,污水处理的工程装置大大简化,节约了构造物的建造和运营费用。
多孔介质PCBR 在污水的作用下迅速挂膜,微生物在膜上迅速生成,其所具有的特性有离子交换性、吸附性、化学转化性、催化性等加速污染物与其反应,对于BOD、COD、SS以及氨氮等污染物质去除具有显著的效果。
以下是PCBR生物反应器的图片:为什么说我们能达到排放标准呢?我们有自己的科研队伍,和北京大学环境工程研究所有合作关系,实验室设在北京大学。
我们有任何一家做净水剂的企业所没有的优势:当你有意向让我们替你处理问题的时候,我们先拿到你的样水或者数据,去实验室做实验。
做完实验之后给你出一份可行的污水处理方案,这个在污水处理行业是绝无仅有的,这也是空前的,因为它是量身定做的。
废水的浓度指标和净化度指标1、BOD(生物需氧量):废水中的有机物在好氧微生物作用下进行完全氧化分解时所消耗的溶氧量。
2、COD(化学需氧量):利用强氧化剂对被测废水中有机物进行氧化时所消耗的氧量。
强氧化剂主要有高锰酸钾和重铬酸钾等。
3、SS(悬浮物):废水中悬浮的固体杂质含量。
4、MLSS(混合液悬浮物浓度):单位体积活性污泥混合液中悬浮物的重量,有时也称之为“混合液污泥浓度”;MLSS大小间接反映了混合液中所含微生物的量。
MLSS=M a+M e+M i+M ii M a:具有代谢功能活性的微生物群体;M e:微生物内源代谢、自身氧化的残留物;M i:由原污水挟入的难为细菌降解的惰性有机物质;M ii:由污水挟入的无机物质。
MLVSS(混合液挥发性悬浮固体浓度),表示有机悬浮固体的浓度。
MLVSS=M a+M e+M i在一定条件下MLVSS/MLSS比值是比较固定的,但不同废水间MLVSS/MLSS有差异。
5、SV30(污泥沉降比):指曝气池混合液沉淀30分钟后,沉淀污泥与混合液之体积比(以%表示)。
测量方法:取曝气池混合液于1000ml量筒中,静置沉淀30分钟,下部污泥所占体积比即为污泥沉降比。
6、SVI(污泥容积指数):本项指标的物理意义是在曝气池出口处的混合液,在经过30min静沉后,每g干污泥所形成的沉淀污泥所占有的容积,以ml计。
SVI=SV(ml/l)/MLSS(g/l)7、污泥龄(生物固体平均停留时间):活性污泥处理系统保持正常、稳定运行,必须在曝气池内保持相对稳定的悬浮固体(MLSS)量。
曝气池内活性污泥总量(VX)与每日排放污泥量之比,称之为污泥龄,即活性污泥在曝气池内的平均停留时间,因此有称为“生物固体平均停留时间”。
8、BOD-污泥负荷与BOD-容积负荷:是有机污染物量与活性污泥量的比值(F/M)。
F/M=QS a/XVQ:污水流量,m3/d;S a:原污水中有机物(BOD)的浓度,mg/l;V:曝气池容积,m3;X:混合液悬浮固体(MLSS)浓度,mg/l.SBR工艺1、工艺流程工艺流程如下:汽化废水、甲醇废水事故池集水池pH调节池破氰池中和池絮凝池沉淀池生活污水格栅井生活污水吸水井均质池水解酸化池 SBR缓冲池 SBR池监测池排水池2、工艺流程说明气化废水、甲醇废水经管道送入集水池,检测后根据水质情况,泵入pH调节池(车间事故排放时废水进入事故池),调节水质、水量后入破氰池,破氰后再进入中和池调节pH值,中和后的废水加入混凝剂进入沉淀池沉淀。
污水悬浮物处理SS引言概述:污水悬浮物(SS)是指污水中悬浮的固体颗粒物质,包括悬浮固体、悬浮液滴和悬浮胶体等。
污水悬浮物的处理是污水处理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它直接关系到水质的净化和环境的保护。
本文将从五个方面详细介绍污水悬浮物的处理方法。
一、物理处理方法1.1 沉淀池:通过重力作用,利用沉淀池将污水中的悬浮物沉淀下来。
沉淀池的设计应考虑到流速、停留时间和沉淀物的排出等因素,以确保有效去除悬浮物。
1.2 过滤器:通过过滤器,将污水中的悬浮物截留下来。
过滤器的选择应根据悬浮物的大小和性质来确定,常见的过滤器有砂滤器、滤网和滤布等。
1.3 离心机:离心机通过离心力将污水中的悬浮物分离出来。
离心机的运行速度和分离效率是关键因素,适当调整离心机的参数可以提高悬浮物的去除率。
二、化学处理方法2.1 混凝剂:混凝剂可以改变悬浮物表面的电荷性质,使其凝聚成较大的团块,便于沉降或过滤。
常用的混凝剂有铝盐、铁盐和聚合物等。
2.2 凝聚剂:凝聚剂可以增加悬浮物之间的吸引力,使其凝聚成较大的团块。
常用的凝聚剂有聚合物、胶体硅酸盐和聚合铁盐等。
2.3 氧化剂:氧化剂可以氧化悬浮物表面的有机物质,使其变为易于沉淀的无机物质。
常用的氧化剂有氯气、臭氧和高锰酸钾等。
三、生物处理方法3.1 活性污泥法:通过投加活性污泥,利用微生物的降解作用,将污水中的悬浮物转化为稳定的沉淀物。
活性污泥法适用于处理有机物质含量较高的污水。
3.2 植物处理法:通过植物的吸收和降解作用,将污水中的悬浮物去除。
常见的植物处理法有湿地处理和水生植物处理等。
3.3 生物膜法:通过在膜表面形成生物膜,利用微生物的降解作用,将污水中的悬浮物去除。
生物膜法具有处理效果好、占地面积小等优点。
四、物理化学联合处理方法4.1 混凝沉淀法:通过混凝剂将污水中的悬浮物凝聚成较大的团块,再通过沉淀池将其沉淀下来。
混凝沉淀法适用于处理悬浮物浓度较高的污水。
4.2 气浮法:通过向污水中注入气体,使悬浮物浮起来,然后通过气浮池将其捞出。
固体污染物:水中以固体形态存在的污染物,其存在形态包括悬浮状态、胶体状态和溶解状态三种。
悬浮物:粒径在1nm以下,主要以低分子或离子状态存在的固体物质。
浊度:水中含有泥土、粉砂、微细有机物、无机物、浮游生物等悬浮物和胶体物都可以使水质变的浑浊而呈现一定浊度,水质分析中规定:1L水中含有1mgSiO2所构成的浊度为一个标准浊度单位,简称1度。
色泽和色度:色泽是废水中的颜色种类,通常用文字描述。
色度是指废水所呈现的颜色深浅程度。
色度的两种表示方法:①铂钴标准比色法:规定在1L水中含有Pt1mg及Co0.5mg所产生的颜色深浅为1度。
②稀释倍数法:将废水按一定的稀释倍数,用水稀释到接近无色时的稀释倍数。
生化需氧量(BOD):是指在温度、时间都一定的条件下,微生物在分解、氧化水中有机物的过程中,所消耗的溶解氧量。
化学需氧量COD:是指在一定条件下,用强氧化剂氧化废水中的有机物质所消耗的氧量,常用的氧化剂有高锰酸钾和重铬酸钾。
总需氧量TOD:是指在特殊的燃烧器中,以铂为催化剂,在900度温度下使一定量水样汽化,其中有机物燃烧,再测定气体载体中氧的减少量,作为有机物完全氧化所需要的氧量。
总有机碳TOC:用燃烧法测定水样中总有机碳元素量,来反映水中有机物总量。
实用文档有机氮:是反映水中蛋白质、氨基酸、尿素等含氮有机物总量的一个水质指标。
可逐步分解为NH4+、NH3、NO3-、NO2-等形态,NH4+、NH3为氨氮,NO2-为亚硝酸氮,NO3-为硝酸氮。
总氮TN:是一个包括从有机氮到硝酸氮等全部含量的水质指标。
废水的分类:①根据废水来源:分为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②根据废水中主要成分:有机废水、无机废水、综合废水;③根据废水中的酸碱性:酸性废水、碱性废水、中性废水。
④根据产生废水的工业部门或生产工艺:焦化、造纸、电镀、化工、印染、农药及冷却废水。
废水中主要污染物质:①固体污染物②有机污染物③油类污染物④有毒污染物(无机化学毒物、有机化学毒物、放射性物质)⑤生物污染物⑥酸碱污染物⑦营养物质污染物⑧感官污染物⑨热污染。
tss总悬浮固体定义TSS总悬浮固体定义•什么是TSS总悬浮固体TSS总悬浮固体(Total Suspended Solids)是指水中悬浮的固体颗粒总量的浓度。
这些固体颗粒包括沉淀物、有机物、无机物等,其大小从微小到可见都有可能存在。
TSS总悬浮固体是衡量水体浑浊程度和污染程度的关键指标之一。
•为什么TSS总悬浮固体定义重要TSS总悬浮固体的定义在环境保护和水资源管理领域具有重要意义。
测量和控制TSS总悬浮固体浓度可以评估水体的健康状况、水质污染程度,并为决策者提供必要的信息,以制定有效的环境保护政策和采取合适的水资源管理措施。
•相关定义1.悬浮固体:指存在于水体中,重力作用不能沉降的固体颗粒。
悬浮固体可以来源于自然界,如沙土、泥浆等,也可以是人为污染物,如废水中的悬浮颗粒、污染排放物等。
2.浊度:浊度是指水体中悬浮物导致的光线散射和吸收的程度。
浊度与TSS总悬浮固体浓度有一定的关系,通常可以通过测量浊度来估计水体中的悬浮固体浓度。
•书籍简介《水质工程与治理》(作者:王拂林、韩景庆)是一本关于水质工程和治理领域的权威参考书。
该书系统地介绍了水质工程的理论与实践,包括水体污染物的种类、水质参数的测量与评价、污水处理技术和水资源管理等内容。
在第三章《水体浑浊度的测度与估算》中,作者详细解释了TSS总悬浮固体的概念、相关定义和测量方法,并探讨了浊度与TSS总悬浮固体之间的关系。
这本书是水质工作者和环境科学研究人员的必备参考资料,也适合环境保护和水资源管理相关专业的学生阅读。
•参考文献1.王拂林, 韩景庆. 水质工程与治理. 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2018.通过以上相关定义的列举,我们可以了解TSS总悬浮固体的含义和重要性,以及它与浊度的关系。
同时,《水质工程与治理》这本书为我们提供了更详细的资料和解释。
•浑浊度:浑浊度是指水体中悬浊物质造成的水的不透明度。
浑浊度是由悬浊物颗粒的形状、大小和浓度决定的,是衡量水体清澈度和透明度的一个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