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司法解释(民法典合同法内容)

  • 格式:docx
  • 大小:50.79 KB
  • 文档页数:23

下载文档原格式

  / 23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司法解释(民法典合同法内容)内容提要

《民法典》在总结以往民事立法经验和民事司法经验的基础上形成了

完整的合同效力体系,司法解释亦就司法实践中涉及合同效力认定的大量

疑难问题作出了规定。现行法将影响合同效力的因素区分为有效要件(一

般生效要件)和特别生效要件,从而为准确界定未生效合同的法律地位提

供了依据。在认定须经批准的合同效力时,既要注意区分原则的运用,也

要注意其与合同因违法而无效之间的区别,合理划定各自的适用范围。在

判断合同因违法而无效时,不仅要区分效力性强制性规定和管理性强制性

规定,而且要与诚实信用原则相协调,审慎考量不诚信一方关于合同无效

的主张。以违反公序良俗为由认定违反规章的合同无效,须进行充分说理,不能仅以规章涉及公共利益或者公共秩序为由就认定合同无效。此外,

《民法典》第146条不仅为处理法律规避行为提供了依据,也为无效合同

的转换提供了依据。

关键词:民法典合同效力区分原则强制性规定公序良俗

一、合同效力制度的发展

合同是最为常见的民事法律行为,合同效力的认定也是司法实践中最

为常见的疑难问题之一、从民事立法关于民事法律行为或者合同效力的规

定看,我国合同效力制度在不断完善。

1982年7月1日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合同法》(以下简称《经济合同法》)和1985年7月1日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涉外经济

合同法》(以下简称《涉外经济合同法》)采取有效合同与无效合同的

“二分法”,并对合同无效的具体情形作了明确规定(《经济合同法》第

7条,《涉外经济合同法》第9条、第10条)。

1987年1月1日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以下简称

《民法通则》)将民事法律行为界定为“公民或者法人设立、变更、终止

民事权利和民事义务的合法行为”(第54条),采取合同“有效、无效、可撤销或可变更、效力待定”的模式,不仅明确规定了民事法律行为应当

具备的条件(第55条),而且就无效的民事行为、可变更或者可撤销的

民事行为的具体情形以及无权代理实施民事行为的效力分别进行了规定

(第58条、第59条、第66条),并规定民事法律行为可以附生效条件(第62条)。

1999年10月1日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以下简称《合

同法》)专章对合同效力进行了规定(第三章),采取的是“有效、无效、可撤销或可变更、效力待定、未生效”的模式,在规定“依法成立的合同,自成立时生效”的同时,明确“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应当办理批准、登记

等手续生效的,依照其规定”(第44条)。此外,与《民法通则》比较,《合同法》不仅缩小了合同无效的范围,例如将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超出

民事行为能力订立的合同从无效修改为可撤销或者可变更(第47条)、

将违法无效的合同限制在“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第52条),而且增设了合同效力待定的情形,例如将无权代表和无权处分订立

的合同规定为效力待定的合同(第50条、第51条)。

2023年10月1日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以下简称

《民法总则》)首先将民事法律行为界定为“民事主体通过意思表示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法律关系的行为”,且与《合同法》相比较,不再承认可

撤销法律行为的可变更,从而形成“有效、无效、可撤销、效力待定、未

生效”的模式;其次根据理论界与实务界形成的共识,不仅对违反法律、

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导致法律行为无效作出例外规定(第153条第一款),而且将“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修改为“违背公序良俗”(第153条

第二款),并在删除“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导致合同无效的同时,

增设通谋虚伪表示的法律行为无效,但被隐藏法律行为的效力应按有关法

律处理的规定(第146条)。

2023年1月1日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以下简称《民

法典》)全面继受了《民法总则》的规定,并在删除与《民法总则》有重

复或者有冲突的规定的基础上,将《合同法》纳入《民法典》作为合同编,但在合同效力问题上,《民法典》合同编还总结了司法实践积累的经验,

将司法解释的有关规定吸收到《民法典》,主要表现如下:一是删除《合

同法》第44条第二款规定的“登记”,仅规定“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

规定,合同应当办理批准等手续的,依照其规定”,并就未经行政审批的

合同效力及报批义务的履行与救济作出明确规定(第502条);二是删除《合同法》第51条关于无权处分效力待定的规定,同时在“买卖合同”

一章增设因出卖人未取得处分权致使标的物所有权不能转移的,买受人可

以解除合同并请求出卖人承担违约责任的规定(第597条)。

《民法典》编纂完成后,最高人民法院对标《民法典》,就以往制定

的司法解释进行了全面清理,废止或者修改了与《民法典》有冲突的规定,删除了与《民法典》有重复的规定,保留了与《民法典》的内容与精神相

一致且仍具实践意义的规定。就合同效力问题而言,较为重要的变化有:一是为避免与《民法典》第597条重复,修改《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

理买卖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买卖合同解释》),删除该解释第3条关于无权处分不影响合同效力的规定;

二是修改《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涉及国有土地使用权合同纠纷案件

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土地使用权解释》),删除该解释第11条关于未经批准的划拨土地使用权转让合同无效的规定;

三是修改《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破产企业国有划拨土地使用权应否列入

破产财产等问题的批复》(以下简称《破产财产批复》),将该批复关于

未经批准的划拨土地使用权抵押无效的规定修改为未经审批不影响合同的

效力,并明确“国有企业以关键设备、成套设备、建筑物设定抵押的,如

无其他法定的无效情形,不应当仅以未经政府主管部门批准为由认定抵押

合同无效”。

此外,最高人民法院在清理与担保制度有关的司法解释的基础上,新

制定了《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有关担保制度

的解释》(以下简称《民法典担保解释》),就担保合同的效力认定进行

了大量规定,较为重要的有:

其一,明确法定代表人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以下简称

《公司法》)第16条的规定未经公司决议对外提供担保,构成无权代表,除构成表见代表外,该代表行为对公司不发生效力(第7条),并对无须

公司决议的情形以及上市公司提供担保的效力认定作了规定(第8条、第

9条);

其二,明确当事人以所有权、使用权不明或者有争议的财产抵押、以

依法被查封或者扣押的财产抵押或者以依法被监管的财产抵押,不影响抵

押合同的效力(第37条);

其三,明确以违法的建筑物抵押的,抵押合同无效,但是一审法庭辩

论终结前已经办理合法手续除外,并规定当事人以建设用地使用权依法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