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课程设计
- 格式:doc
- 大小:1.20 MB
- 文档页数:36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原理课程设计作者姓名学号指导教师所在院系专业班级目录第一章绪论 (2)第1.1节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概论 (2)第1.2节继电保护的构成与分类 (3)第二章数据分析 (3)第2.1节数据的分析和整理 (3)第2.2节继电保护的作用 (4)第2.3节计算系统中个原元件主要参数 (4)第2.4节节元件参数一览表 (5)第2.5节输电线路PT和CT的选择 (10)第三章短路电流计算 (11)第3.1节短路计算的目的规定和步骤 (11)第3.2节运行方式的确定 (11)第3.3节短路电流周期计算 (12)第四章电力网电流保护整定和灵敏度检验 (23)第4.1节对继电保护装置的基本要求 (23)第4.2节电流保护整定计算 (24)第五章电力网相间距离保护整定计算与灵敏度检验 (29)第5.1节继电保护的基本要求 (29)第5.2节距离保护整定计算 (30)第六章电力网零序继电保护整定计算 (35)第6.1节概述 (35)第6.2节零序电流保护整定计算 (36)第6.3节零序接地距离保护 (38)第七章高频保护的整定 (40)第八章自动重合闸装置的配置 (43)第7.1节自动重合闸的作用和要求 (43)第7.2节自动重合闸的配置 (43)附录 (44)参考文献 (48)第一章绪论第1.1节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概论从科学技术的角度,电力系统继电保护隶属于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领域;从工业生产的角度,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是电力工业的一个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担负着保障电力系统安全运行的重要职责。
继电保护包括继电保护技术和继电保护装置。
继电保护技术是一个完整的电力技术理论体系。
它主要由电力系统故障分析、继电保护原理及实现、继电保护配置设计与继电保护运行及维护等技术构成。
1.1.1 继电保护的基本概念电力是当今世界使用最为广泛、地位最为重要的能源,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对国民经济、人民生活乃至社会稳定都有着极为重大的影响。
目录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课程设计任务书 (1)一、设计目的 (1)二、课题选择 (1)三、设计任务 (1)四、整定计算 (1)五、参考文献 (2)输电线路三段式电流保护设计 (3)一、摘要 (3)二、继电保护基本任务 (3)三、继电保护装置构成 (3)四、继电保护装置的基本要求 (4)五、三段式电流保护原理及接线图 (5)六、继电保护设计 (6)1.确定保护3在最大、最小运行方式下的等值电抗 (6)2.相间短路的最大、最小短路电流的计算 (7)3.整定保护1、2、3的最小保护范围计算 (7)4.整定保护2、3的限时电流速断保护定值,并校验灵敏度 (8)5.保护1、2、3的动作时限计算 (10)参考文献: (10)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课程设计任务书一、设计目的1、巩固和加深对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课程基础理论的理解。
2、对课程中某些章节的内容进行深入研究。
3、学习工程设计的基本方法。
4、学习设计型论文的写作方法。
二、课题选择输电线路三段式电流保护设计三、设计任务1、设计要求熟悉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电力系统分析等相关课程知识。
2、原理接线图四、整定计算,20,3/1151Ω==G X kV E φ,10,1032Ω=Ω=G G X XL1=L2=60km ,L3=40km,LB-C=30km,LC-D=30km,LD-E=20km,线路阻抗0.4Ω/km,2.1=I rel K ,=∏rel K 15.1=I ∏rel K ,最大负荷电流IB-C.Lmax=300A,IC-D.Lmax=200A, ID-E.Lmax=150A,电动机自启动系数Kss=1.5,电流继电器返回系数Kre=0.85。
最大运行方式:三台发电机及线路L1、L2、L3同时投入运行;最小运行方式:G2、L2退出运行。
五、参考文献[1] 谷水清.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第二版)[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13[2] 贺家礼.电力系统继电保护[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4[3] 能源部西北电力设计院.电力工程电气设计手册(电气二次部分).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1982[4] 方大千.实用继电保护技术[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3[5] 崔家佩等.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及安全自动装置整定计算[M].北京:水利电力出版社,1993[6] 卓有乐.电力工程电气设计200例[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2[7] 陈德树.计算机继电保护原理与技术[M].北京:水利电力出版社,1992输电线路三段式电流保护设计一、摘要当今世界最重要的专门技术之一就是继电保护技术,使用最为广泛、地位最为重要的能源,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对国民经济、人民生活乃至社会稳定都有着极为重大的影响。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是电力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起着保护电力设备、保障电力系统安全运行的作用。
通过对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原理的研究和设计,可以更好地理解电力系统的工作原理,提高继电保护的可靠性和灵活性。
本文将对《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原理》课程设计进行全面的介绍,包括课程设计的目的、内容、方法和实施步骤。
一、课程设计的目的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原理课程设计的目的是帮助学生全面了解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的基本原理,掌握继电保护的设计方法和实施步骤,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课程设计,学生将深入了解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培养对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课程设计的内容1.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概念和原理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的概念、分类和基本原理,包括过流保护、欠频保护、过电压保护等。
2. 继电保护设备的选用和配置继电保护设备的功能和性能要求,如何选择合适的继电保护设备,以及如何配置继电保护设备。
3. 继电保护系统的设计方法继电保护系统的设计步骤和方法,包括对电力系统的分析、保护方案的选择和参数设置等。
4. 继电保护系统的实施与维护继电保护系统的实施步骤、调试方法和维护要点,以及继电保护系统的故障排除和改进方法。
三、课程设计的方法1. 理论学习通过课堂讲授、教科书学习和参考文献阅读等方式,让学生掌握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 实践操作组织学生参与继电保护设备的调试和实验操作,加强学生对继电保护设备的理解和掌握。
3. 课程论文要求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进行课程设计论文的撰写,包括电力系统的继电保护方案设计、继电保护设备的参数设置和继电保护系统的实施方案等。
四、课程设计的实施步骤1. 教师讲解教师首先对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进行讲解,向学生介绍继电保护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2. 学生学习学生通过课堂学习和自主学习,掌握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的相关知识,理解继电保护设备的选用和配置原则。
供电系统继电保护课程设计1. 介绍本课程设计旨在加深对于供电系统继电保护的理解和掌握,通过实际继电保护方案设计和仿真测试,提高电力系统工程师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实际工作应用能力。
2. 设计思路本课程设计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 - 继电保护定制方案设计 - 继电保护仿真测试 - 继电保护应用实例2.1 继电保护定制方案设计通过了解不同的电力系统负载特性、供电系统拓扑结构和电力系统电源接入模式,结合各类电力设备本身的特性和操作要求,设计出合适的、可操作的继电保护方案。
2.2 继电保护仿真测试通过各类电力仿真软件,对设计的继电保护方案进行仿真测试,验证其可行性和稳定性,提高方案的设计质量和操作效果。
2.3 继电保护应用实例通过实际的电力系统应用实例,展示继电保护方案的应用和优势,同时总结出可供实际工作应用的继电保护方案和应用经验。
3. 设计步骤3.1 继电保护方案设计根据电力系统的实际需求,初步设计出继电保护方案,并结合各类电力设备本身的特性和操作要求,进行多方面的优化和完善,最终得到可操作性较高的继电保护方案,并分配各类继电保护设备的参数和接线。
3.2 继电保护仿真测试通过各类电力仿真软件(如Matlab、PSCAD等),对设计的继电保护方案进行仿真测试、优化和验证,辅助提高继电保护方案的可行性和稳定性,并进行详细的仿真数据分析和模型优化。
3.3 继电保护应用实例通过多组实际电力系统的应用实例,展示继电保护方案的应用,总结出可供实际工作应用的继电保护方案和应用经验,并提供实际工作中的继电保护操作建议和应急措施。
4. 课程结构本课程设计主要包括以下部分内容: 1. 继电保护基础概念介绍 2. 继电保护定制方案设计 3. 继电保护仿真测试 4. 继电保护应用实例 5. 继电保护工程实践技能训练 6. 继电保护总结与反思5. 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和实践,学生应达到以下目标: - 掌握供电系统继电保护的基础概念和工作原理。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上册课程设计一、设计题目设计一台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装置,要求满足以下条件:1.适用于220kV输电系统线路保护;2.对单侧故障敏感;3.能够实现差动保护;4.能够实现过流保护;5.能够实现零序保护;6.能够进行保护复位或手动切除;7.能够实现保护数据存储与发送;8.能够进行调试与监测。
二、设计思路1. 设计原理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装置是电力系统的一项重要设备,主要用于发现和清除系统异常,保障系统稳定运行。
在设计时需要考虑系统的稳定性、可靠性、精度和安全性等因素,对于线路保护,需要考虑电缆或输电线路的特性、故障类型与电流特性进行分析,对于差动保护需要考虑接线方式、运行条件、稳定性等因素。
本次设计涉及到差动保护、过流保护和零序保护。
差动保护采用基于主变压器相电流变化原理的差动保护方法,可以实现对单侧故障的敏感性,即只对出现故障的一侧进行保护信号响应。
过流保护和零序保护采用基于电路瞬时功率的计算方法,可以实现对电流偏离正常值的判断和响应。
2. 设计方案本次设计基于DSP(数字信号处理)芯片技术,采用C语言进行编程实现。
具体方案如下:1.采集线路电流信号,进行信号放大、滤波、折半处理和AD(模数转换)转换,得到数字电流信号;2.对数字电流信号进行计算,得到差动保护信号,过流保护信号和零序保护信号,并对信号进行比较,确定保护信号输出;3.对输出信号进行处理,包括保护切除、保护复位、数据存储、数据发送等。
三、设计实现1. 硬件实现本次设计采用TMS320F2809芯片作为主控制单元,基于PROTEUS仿真软件设计电路原理图和PCB电路板,使用IAR系统调试工具进行硬件调试。
具体器件如下:•TMS320F2809芯片 1块•电流互感器 1个•运算放大器 5个•滤波器 3个•线性逐段数模转换器 1个•串口通信器件 1个•其他辅助元器件2. 软件实现本次设计中,采用C语言进行软件编程,实现了以下功能:1.ADC采样模块;2.数字信号处理模块;3.过流保护、零序保护和差动保护模块;4.保护输出控制模块;5.参数调整模块;6.数据存储和发送模块;7.监控和告警模块。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课程设计1设计原始资料1.1具体题目如下图所示网络,系统参数为:115/Eϕ=,1=15G X Ω,23==11G G X X Ω,12==61km L L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km,3=41km L ,-=51km,B C L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31km,C D L - =21km,D E L 线路阻抗0.4Ω/km ,1=0.8re K ,0.85II IIIrel rel K K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B-C.max -.max -.max =311A, =211A, =151A, =1.5C D D E ss I I I K ,=1.85re K ,试对线路L1、L2、L3进行距离保护的设计。
AB图1 线路接线图1.2完成内容我们要完成的内容是实现对线路的距离保护,而在本题中我们要完成线路L1保护和保护3保护2相关的距离保护。
距离保护是利用短路时电压、电流同时变化的特征,测量电压与电流的比值,反应故障点到保护安装处的距离而工作的保护。
2分析课题设计内容2.1设计规程根据继电保护在电力系统中所担负的任务,一般情况下,对动作于跳闸的继电保护在技术上应满足四个基本要求:选择性、速动性、灵敏性、可靠性。
这几“性”之间,紧密联系,既矛盾又统一,按照电力系统运行的具体情况配置、配合、整定。
2.2保护配置2.2.1主保护配置距离保护Ⅰ段和距离保护Ⅱ段构成距离保护的主保护。
(1) 距离保护的Ⅰ段ABC图2.1 距离保护网络接线图瞬时动作,Ⅰt 是保护本身的固有动作时间。
保护1的整定值应满足:Ιset1AB Z <Z 考虑到阻抗继电器和电流、电压互感器的误差,引入可靠系数Ιrel K (一般取0.8-0.85),一般第I 段保护范围为本线路AB 长度的80%-85%,即A B Ιrel Ι1set Z K Z =⋅同理,保护2的I 段整定值为:BC Ιrel Ι2set Z K Z =⋅(2) 距离Ⅱ段与相邻线路距离保护I 段相配合。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课程设计1、主变保护:变压器纵联差动保护纵连差动保护原理:差动保护是一种依据被保护电气设备进出线两端电流差值的变化所构成的对电气设备的保护装置,一般可分为纵联差动保护和横联差动保护。
动作特性:只在保护区内短路时才动作,不存在与系统中相邻元件的保护的选择性配合问题,因而可以切除保护区内的任何一点短路事故。
整定计算;电流互感器的变比选择14.33511021===T T T n n n 48.105.1011031'===T T T n n n 考虑到不平衡电流等的影响,为增加可靠性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可以让电流互感器的变比大一点;在差动回路中接入具有饱和特性的中间变流器的方法;采用相同的互感器等。
原理图: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第二版)张保会167页2、110KV 母线的保护:完全电流母线差动保护母线保护的的原则:1、在110kv 及以上的双母线和分段母线上,为保证有选择性的切除任一组(或段)母线上发生的故障,而另一组(或段)无故障的的母线仍能继续运行,应装设专用的母线保护。
2、110kv 及以上的单母线,重要发电厂的35kv 母线或高压侧为110kv 及以上的重要降压变电所的35kv 母线,按照装设全线速动保护的要求必须快速切除母线上的故障时,应装设专用的母线保护。
完全电流母线差动保护的原理接线图: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第二版)张保会228页。
整定计算:TA MAX K REL SET R N I K I .1.1.0×=TAMAX L RSET N I KRELI .2×=KA I MAX L 235.011085.022.=÷=TATA SET N N I /282.0/2.1235.0=×=∴3、35KV 出线的保护配置:零序电流速段保护原因:对于35kv 出线处的保护,在出口处如果发生三相短路时,保护可能会出现死区。
零序电流保护的特点在于保护不存在死区,零序阻抗大,保护灵敏性高;除此之外受运行方式的影响较小。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课程设计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课程设计是电力系统专业学生的重要基础课程之一,旨在培养学生对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的理论知识和应用能力。
下面将从课程的目标、内容和参考教材三个方面进行介绍。
一、课程目标1. 理解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分类;2. 掌握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的各种保护方式和保护装置的基本原理和运行特点;3. 学会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的设计方法和计算模型,能够进行常规保护方案的设计;4. 具备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故障分析和故障处理的能力;5.了解当前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的发展趋势和新技术。
二、课程内容1.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概述a. 继电保护的定义和基本原理b. 继电保护的分类和发展历程2.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装置a. 出线保护装置b. 过流保护装置c. 距离保护装置d. 差动保护装置e. 频率保护装置f. 转子开路保护装置g. 母线保护装置3.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的设计方法a. 保护原则和设计准则b. 选用保护装置的依据和方法c. 保护的设置和参数的选择4. 继电保护的特殊问题a. 自动重新合闸保护b. 同期重切保护c. 同期选址抗饱和保护d. 光纤继电保护及其应用5. 继电保护设备的试验与调整a. 保护设备的试验方法b. 保护设备的调整和校验6.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的实例和案例分析三、参考教材1.《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基础》(高等教育出版社):该书包含了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的基础知识,包括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的基本原理和设计方法等内容,适合作为该课程的主要教材。
2.《电力系统继电保护》(中国电力出版社):该书对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的各种保护方式和保护装置进行了详细介绍,结合实例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有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继电保护的设计和应用。
3.《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机械工程出版社):该教材从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概念到保护装置的详细原理,系统地介绍了继电保护的相关知识,且配有大量的案例分析,适合作为该课程的参考教材。
双电源网络线路继电保护设计一、原始资料某双电源网络如图所示:EAa) 线路AB (A 侧)和BC 的最大负荷电流分别为120安和100安;负荷的自起动系数为1.8。
b) 可靠系数1 1.25rel K =,2 1.15rel K =,3 1.2rel K =, 1.15rel K =(躲开最大振荡电流时采用),返回系数0.85re K =。
c) A 电源的.min 15s X =欧,.max 20s X =欧,B 电源的.min 20s X =欧,.max 25s X =欧;其它参数如图中所示。
试设计线路AB (A 侧)的三段式电流保护。
二、设计任务a) 线路AB (A 侧)继电保护的规划配置;b) CT 变比的选择;c) 短路电流计算和继电保护的整定计算;d) 用autocad 或visio 软件绘制线路继电保护原理图。
三、设计成品a) 编写设计报告书(包括短路电流计算和继电保护的整定计算);b) 用autocad 或visio 软件绘制线路继电保护原理图。
总体要求:根据设计指导教师的要求,参加设计指导课,独立完成各项设计任务,设计成果包括设计报告书和图纸,完成后上交给指导教师。
通过课程设计,掌握电力系统中电流保护、距离保护、纵联差动保护、变压器保护等的基本原理和实现方法。
主要参考书:《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张明君主编,人民邮电出版社,2012《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原理》(第三版), 张保会、尹项根主编,中国电力出版社,1996《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原理》(第三版), 贺家李主编,中国电力出版社,1996《计算机继电保护原理与技术》,陈德树主编,中国电力出版社,1992《电力系统继电保护》,陈生贵主编,重庆大学出版社,2004《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设计原理》,吕继绍主编,电力工业出版社,1990。
课程设计报告题目二次系统课程设计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班级电气2011-01班学号2011姓名指导教师韩正庆电气工程学院二〇一四年十一月至二〇一四年十二月课程设计任务书附图1 牵引变电所主接线示意图注:图中仅画出了一台牵引主变压器,接在27.5kV母线的并联电容补偿装置附图2给出。
附图2 并联电容补偿装置接线示意图27.5kV(A)27.5kV(B)摘要本次课程设计训练了我们对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课程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的理解和掌握,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使之在继电保护配置、整定计算分析、变电所二次系统与一次系统之间的接口设计等方面得到进一步训练,牵引变电所中的主变压器是非常重要的电气设备,它的故障将对供电可靠性和系统安全运行带来严重的影响。
因此为提高继电保护装置的可靠性,我们配备了电量保护和非电量保护,在电量保护中,差动速断保护主保护,三相低电压过电流保护、单相低电压过电流保护、零序过电流保护作为后备保护;在非电量保护中,我们配备了瓦斯保护和主变过热保护。
结合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课程基础知识,查阅相关资料和标准规范,实现了对牵引供电系统中主变压器、电容补偿装置、馈线的继电保护配置、整定计算分析、变电所二次系统与一次系统之间的接口设计关键字:继电保护配置,整定计算,二次系统,主变保护目录第一章保护配置方案及设计 (8)1.1主变压器的保护特点: (1)1.2主变压器保护的配置方案: (1)1.2.1 主变压器的主保护 (1)1.2.2 主变压器的后备保护 (1)1.2.3 配置方案: (2)1.3主变压器保护的整定计算: (2)第二章并联电容补偿保护装置的配置方案及设计 (7)2.1、并联电容补偿保护配置方案: (7)2.1.1 电容补偿装置保护简述 (7)2.1.2 电容补偿装置主保护 (7)2.1.3 电容补偿装置后备保护 (7)2.1.4 配置方案: (8)2.2、并联补偿电容的整定计算: (8)第三章馈线保护配置方案及设计 (11)3.1馈线保护的配置方案: (11)3.1.1 馈线保护简述 (11)3.1.2 馈线的主保护 (12)3.1.3 馈线的后备保护 (12)3.1.4 配置方案: (12)3.3馈线保护的整定计算: (12)3.3.1、A相馈线保护整定计算: (12)3.3.2、B相馈线保护整定计算: (15)第四章主变压器保护的原理图、展开图及说明 (1)4.1主变压器保护原理: (17)4.2主变压器保护配置图: (21)4.3主变压器保护原理图: (22)4.4主变压器保护展开图: (25)参考文献资料 (28)一、保护配置方案及设计1.1主变压器的保护特点110kV变压器的工作电压高,通过容量大,在电网中地位重要;若变压器故障或其继电保护误动造成主变停电将引起重大经济损失,而且主变组装、拆卸工作量大,检修时间长。
这就要求变压器内部故障切除时间尽可能短,以缩小损失。
110kV电力变压器保护应有很高的可靠性、灵敏度及速动性。
变压器的故障可以分为油箱外和油箱内两种故障。
油箱外的故障,主要是套管和引出线上发生相间短路以及接地短路。
油箱内的短路故障包括绕组的相间短路、接地短路、匝间短路以及铁芯的烧损等。
所以应该通过电量和非电量两种保护对其进行配置。
1.2 主变压器保护的配置方案1.2.1 主变压器的主保护以瓦斯保护和差动保护作为主变压器的主保护。
瓦斯保护是变压器油箱内部故障和油面降低的主保护。
其中重瓦斯保护动作于跳闸,轻瓦斯保护动作于信号。
差动保护是变压器内部绕组,绝缘套管及引出线相间短路的主保护。
1.2.2 主变压器的后备保护1、外部相间短路由于外部相间短路会引起变压器很大的过电流,因此增加后备保护对变压器的正常工作是十分必要的。
外部相间短路时,采用三相低电压过电流保护和单相低电压过电流保护作为后备保护。
2、外部接地短路外部接地短路时,主要采用零序过电流保护作为后备保护,也常采用二次谐波制动的比率差动保护、过负荷保护、重瓦斯保护、主变过热保护、主变通风启动、主变通风停止作为后备保护。
1.2.3 配置方案①、差动速断保护②、二次谐波制动的比率差动保护③、高压侧三相低电压启动过电流保护④、低压侧单相低电压启动过电流保护⑤、零序过电流保护⑥、过负荷保护⑦、重瓦斯保护⑧、主变过热保护1.3主变压器保护的整定计算(1)差动速断保护原理框图:Y/D-11主变压器的接线原理图:整定原则一般按躲过变压器空载投入时的最大励磁涌流整定,需考虑接线系数。
.max sd k YL I K I =⋅,max YL N I K I μ=代入数据得: 1.25104.98629.88sd I A =⨯⨯= 灵敏度校验按最小运行方式下,电源侧发生两相短路的短路电流进行校验:.min d lm dz I K I =由材料得,最小运行方式变压器电源侧三相短路电流为1775.89A ,转换为二次侧两相短路数据为:min 1775.891538d I A ==代入得:15382.4422629.88lm K ==>满足要求。
经过一次侧CT 转化后,考虑接线系数,差动速断保护值为:'629.8840 1.73227.3sd I A =÷⨯=(2)二次谐波制动的比率差动保护 动作电流的整定原则一般按变压器额定电流的0.2到1倍整定,需考虑接线系数。
.max (0.21)DZ K bp n I K I I =≈-=A 4298.1044.0=⨯经过一次侧CT 转化后,考虑接线系数,其值为DZ I =42÷40×1.732=1.82A 灵敏度校验按最小运行方式下变压器低压侧发生两相短路的短路电流进行灵敏度校验: 已知:牵引变压器变比N=4,二次侧最小三相短路电流为:1429.25A.min1429.2527.372424D lm DZI K I ===>⨯符合灵敏度要求。
比率制动特性:如上图所示,折线的下部为制动区,折线的上部为动作区。
总体情况是,当外部电流变化时,制动电流不必要限定在一个很高的值不变,可以随着需要躲过电流的大小变化相应地变化,一旦大于这个值即动作,提高灵敏度。
()()⎪⎩⎪⎨⎧>≥-+--≤<≥--≤≥222212121111II I I K I K I I K I I I I I I I K I I I I I ZD ZD ZD CDZD DZ DZ CD ZD DZ CD 当 当 当 二次谐波闭锁当差动电流中的二次谐波分量大于一定值时,动作被闭锁:换算到CT 低流侧后:222 =0.1827.3=4.91A =0.1827.3=4.91A =0.1827.3=4.91AA CDAB CDB CCDC I KI I KI I KI ≥⨯⎧⎪≥⨯⎨⎪≥⨯⎩(3)高压侧三相低电压启动过电流保护原理框图:动作电流的整定原则一般按躲过变压器额定电流整定:(h K 为过电流保护返回系数)1.2104.98132.60.95K DZ n h K I I A K ==⨯=换算到CT 低流侧后:'132.640 1.732 5.74DZ I A =÷⨯= 灵敏度校验按最小方式下变压器低压侧发生两相短路电流进行灵敏度校验:.mi n 1429422.331.3132.6D lm DZI K I ===>符合要求。
动作电压的整定原则一般按躲过母线最低工作电压整定。
(k K 为低电压保护返回系数)kV K K U U k K DZ 05.1905.12.124000min =⨯==动作时限:与变压器低压侧单相低电压过电流保护配合,为0.6秒换算到二次侧PT 低压侧为:'1905027569.3DZ U V =÷= 灵敏度校验电压元件的灵敏度系数按最大运行方式下,相邻元件末端发生三相金属性短路时,保护安装处的最大残压来校验:A 相末端短路时,其始端最大电压为:18655VB 相末端短路时,其始端最大电压为:13415V 取A 相残压:.max 190501.02 1.218655DZ lm cy U K U ===<不符合要求。
(4)低压侧单相低电压启动过电流保护基本同三相低电压过电流保护,只是动作时限应与馈线的电流保护相配合。
1.2422.11533.20.95K DZ n h K I I A K ==⨯=换算到CT 低流侧后:'533.2160 3.33DZ I A =÷=(接线系数为1).min1429.252 2.32 1.3533.2D lm DZI K I ===>符合要求。
kV K K U U k K DZ 05.1905.12.124000min =⨯==换算到二次侧PT 低压侧为:'1905027569.3DZ U V =÷= .max 190506.6 1.2275000.105DZ lm cy U K U ===>⨯符合要求。
动作时限与馈线部分的电流保护相配合,取t=0.5秒。
(5)零序过电流保 原理框图:由于负荷为单相负荷,线路不设零序保护,110kV 侧中性点接地时设置。
动作电流按70%的额定电流整定。
1.270%0.7104.9892.80.95K DZ n h K I I A K ==⨯⨯=换算成CT 低流侧后为:'92.832 1.732 5.025DZ I A =÷⨯=(6)过负荷保护动作电流按额定电流整定:1.2422.11533.20.95KDZ nhKI I AK==⨯=换算成CT低流侧为:'533.2160 3.33 DZI A=÷=动作时限:较长,一般取120秒。
(7)重瓦斯保护取为0.8m/s。
(8)主变过热保护取为75摄氏度。
(9)主变通风启动取为55摄氏度。
(10)主变通风停止取为45摄氏度。
二、并联电容补偿保护装置的配置方案及设计2.1、并联电容补偿保护配置方案2.1.1 电容补偿装置保护简述并联电容补偿装置主要是用来补偿牵引网的无功功率。
根据并联电容补偿装置电气设备安装规程规定,对内部装有熔丝的电容器组成的并联电容补偿装置,要求以下保护:⑴短路电流的保护,用于无延时切除并联电容补偿装置;⑵由高次谐波引起的电容器过负荷保护,当有效电流等于额定电流130%时延时切除并联电容补偿装置。
⑶电容器过电压保护,当电压为额定电压的110%时延时切除并联电容补偿装置。
2.1.2 电容补偿装置主保护采用电流速断保护作为主保护,用于保护断路器到电容器之间的短路故障,无延时切除并联电容补偿装置。
2.1.3 电容补偿装置后备保护1、过电流保护用于电容器内部故障,接地故障保护,也做电流速断保护的后备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