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改革项目申请书
- 格式:doc
- 大小:149.50 KB
- 文档页数:17
大连海洋大学职业技术学院教育教学改革项目申请书
项目名称:高等数学立体化教材建设研究与实践**人:***
申请单位:基础部
联系电话: 39104058 电子邮箱:***************
大连海洋大学职业技术学院
项目承诺书
申请者承诺:
保证如实填写本表各项内容。如果获准立项,承诺以本表为有约束力的协议,遵守《大连海洋大学职业技术学院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管理办法》等有关规定,认真开展研究工作,取得预期研究成果。
申请者(签章):
年月日
三.项目实施方案及实施计划
四.教学改革工作基础
五.经费预算
六.申请者所在单位意见
七.学校专家组评审意见
高职数学教育学》学科构建课题设计论证河北能源学院韦宁教授
一、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及选题的价值
国内外研究的现状
1、国内情况
数学教育学是以数学的课程论、教学论和学习论为主要研究对象的一门理论性、实践性很强的综合学科。数学教育学作为一门学科,涉及到数学、教育学、教育心理学与思维科学,是一门交叉的学科。其实质是要解决教什么?如何教?怎样学的根本问题。对数学教育的研究由来已久,但将其作为一门学科进行专门的研讨则是现代数学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成就。
中国数学教育理论的研究经历了从数学教学法到数学教材教法,再到建立数学教育学的三个大的变革阶段。每一个阶段都从研究对象、范围,研究目的、研究方法和手段上产生质的变化。
1917年北京大学学者胡睿济就开始专门研究数学教授法,于20世纪40年代由商务印书馆出版了数学教学法的书籍。新中国成立以后,通过苏联教育文献的输入,我国的数学教学法得到了系统的发展。
1980年,我国从新恢复高考制度不久,北京师范学院等十三所院校联合组编了《中学数学教材教法》,包括总论和中学数学各学科的分论。这是新时期数学教育研究的发端。
1986年,华东师范大学数学系抽出了陈昌平、唐瑞芳、张奠宙等专家教授组建了我国第一个数学教育研究室。
1986年,中国数学会正式加入了国际数学教育委员会,开始修通往国际数学教育舞台的建设之路。
1987年,北京师范大学的曹才翰教授制定了数学教育学的基本框架,并提出了建立数学教育学需要着重解决的20个重大的问题。
1989年5月,曹才翰、蔡金法出版了我国第一部针对中学数学教育的专著《数学教育学概论》。这之后,李铭心出版了《数学教育学》(1994),张奠宙出版了《数学教育学导论》(1998)。
1992年底,以徐利治和王梓昆为首,联合40余所大学,创建了《数学教育学报》。其目的是为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数学教育学的学科体系服务,并促进我国数学教育同国际数学教育研究的接轨。这是我国数学教育领域层次最高、专业性最强的学术期刊。
1992年起,由张奠宙和李士奇开始主办每年一届的“全国数学教育高级研讨班”。前四届是民办的,以后由国家教育部人事司批准召开。
1993年,《数学教育学报》介绍了“建构主义学说”。建构主义是对学习活动的本质进行心理分析的方法,他的出现引起了数学教育思想的转变,是现代数学教育学的理论基础之一,作为数学教育的范式理论被广泛地运用。
2002年,由张奠宙、李秉彝、宋乃庆主持承办了国际数学教育大会的卫星会议:“21世纪数学课程与教学改革国际学术研讨会”。会议研讨了国内外最新的数
学课程与数学教育改革的动向,并且研究了编写大学本科教材《中学数学教育学概论》和《中学数学教研》的相关的问题,促进了数学教育学的学科建设。
总之,我国在20世纪80年代就出现了数学教育学的专著,之后又成立了相应的学术研究组织,推动了数学教育的学科建设并使这一研究水平不断提高,保持了与世界的交流。但是总体上说,我国的数学教育学目前仍处于理论探索和教学实验的发展阶段,这一学科的体系建立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本身的研究也取得了许多的成果。高等职业教育是专科层次的职业教育。它既不同于中等职业技术教育,有区别于普通的大学专科教育。其学制一般是高中起点加三年高职,或中技起点加三年高职。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大规模发展是1997年高校扩招的直接结果,现学校数量和招生人数几近占据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于是关于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研究也活跃起来。中国高等职业技术研究会议及其下属的分会(如华北分会)大都是每一年或两年定期召开学术年会,并随后出版研究专辑,为高等职业技术的健康发展提供了不少的科研成果。如:理论课的模块教学;双师型(讲师+技师)的师资队伍建设;双证型(毕业证+技能证)学生的培养模式;基础课大平台教学,打造多出口的毕业生,以适应岗位群众多岗别对人才的要求;开放式的实践教学模式。在国外职业教育的开展也有不少可资借鉴的经验。如:加拿大的CBE能力本位职业教育教学模式;德国的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
2、国际方面
国际上,数学教育研究广泛开展的时间并不长,并且其学科建设处于进展之中。
20世纪60年代,以研究教育体制和课程建设为主,同时开展了大规模的课程改革试验,如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倡导的“发现法教学改革”。
20世纪70年代后,着重开展了对个别生和少数学生的个案型研究,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并重。
1972年,在第二届国际数学教育大会(ICME2)上,Geoffrey Howson 称数学教育还只是处在形成期,就像一个孩子,一个青少年。
1980年因后受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和苏联心理学家维果茨基的影响,学习中理解能力的心理学理论以及相应的思想学派活跃起来。
2000年,在第九届国际数学教育大会(ICME9)上,Mogens Niss作了题为《数学教育研究的主要问题与趋势》的大会报告,“现在我们可以称数学教育为年轻人了,可以考虑和探讨数学教育的发展、特点和成就了。”首先,数学教育研究关注的对象在逐渐扩大:从主要关注中小学的教育到大学教育、研究生的教育,乃至教师的受教育问题。其次,数学教育关注的问题在扩大:从课程问题到学习问题,再到课堂的教学问题。还包括数学教育的评价问题,以至社会、文化、语言对数学教育的影响问题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