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新理念新气象
- 格式:doc
- 大小:26.50 KB
- 文档页数:5
新教材新理念新变化新课标已实施很长时间了,作为新课标的实施者,笔者已充分体会到数学教学已不是教师教、学生学的简单的教学活动过程,而是学生学习、探索、掌握和应用数学知识的活动,数学教学活动是学生经历数学化过程的活动。
新课程教育改革给学生带来什么样的变化呢?我结合自身教学经验谈一谈自己的初步体会。
一、新教材唤起更多的学生喜欢数学现在的课本,多数内容需要我们收集数据,设计课件,熟悉电脑。
有许多课外的知识需要我们补充,还有的需要我们自制教具。
当然我们的苦功并不白费,数学课因此具有了欣赏性、实践性、可操作性,这样的教材更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使得学生更乐学了。
如“几何图形”教学中,我利用多媒体给出各种各样的图形,有圆柱体、圆锥体、正方体、长方体、棱柱、球体,让学生走上讲台,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这些图形的特征,从而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点、线、面的有关知识,感受到图形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教学后布置作业,任做一个几何体,自己设计画图,评选出优秀的作品在数学活动周上进行展览。
这样不仅使学生较好地掌握了所学知识,也为下一节的“展开与折叠”做好铺垫,还转变了学生对数学已有的枯燥、高深的旧观念,消除了他们对数学的畏惧心理。
在“用平面截几何体”的教学中,除课堂上通过教具直观演示外,还让学生利用水果、土豆、萝卜等实物制作几何体并进行截面观察,这样不仅使学生获得了知识,还增强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培养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拉近了数学与生活的距离。
二、新教材使学生学起来轻松愉快为什么能如此呢?我认为这与新教材的特点有直接关系。
新教材具有以下特点:1.实践性联系实际,贴近生活。
第一章的“几何图形”与实际生活联系密切就不用提了。
第二章的“正数与负数”编排时,课本创设了这样的问题情境:对于某地某一天的最高与最低气温怎样表示?家庭在某段时间内的收入与支出怎样表示?某超市一天的上货与出货怎样表示?等等。
第三章“估算与近似”的内容编排上,课本提出了许多具有实践价值的、实际生活中又需要的数据:我们刚刚进入一个新的学校,可能会向家人、朋友介绍自己的学校规模,如教师人数、学生人数、学校操场面积、学校占地面积等等;再如,你可能向你的新同学、新朋友说起你家离学校有多远的话题,这些都需要我们亲自操作、估算,而学生在进行这些工作时,会感到十分轻松、愉快。
陈先云新教材新理念新方法树立新理念教活新教材新课程标准的观念强调我们教师要变“教教材”为用“教材教”。
在传统教育观念下所编写的旧教材,过于注重知识编写,其逻辑严密、高度抽象概括、知识环环相扣,使学生感到惧怕。
在教材的“指引”下教师把知识源源不断地硬塞给学生,然后通过强化训练而达到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
我校过去不少学生数学期末考试平均分不合格,大大打击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而在新课标的观念下所编写的新教材将数学知识形成的基本过程和基本方法贯穿始终,教师要善于发掘出新教材优点,转变教育观念,才能培养出适应时代要求的新型人材。
我主要从新教材具有的几个突出的优点着手进行教学。
一、新教材从学生的身边出发,切实把知识体现在现实生活中,教师引导学生回忆,让学生产生对知识的浓厚兴趣。
教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学课程不仅要考虑教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
数学教材每一章开始,都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引入,体现整章的核心,而每节课开始,也安排生活中的例子。
在学习平面直角坐标系时,教材创设电影院的情境。
在电影院内如何找到电影票上所指的位置?此时学生七嘴八舌地说出自己的意见,有的说先看第几排再看第几号,而有的学生说还要看是几楼。
(因为有的电影院是两层甚至是多层的)这是每一位学生都很熟悉的,即使平时考试成绩很差的同学也不陌生,能充分引起学生学习的愿望和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此时教师作适当的鼓励,学生的热情就更高了。
并顺势引出,在电影票上“6排3号”与“3排6号”中的“6”的含义有什么不同呢?从而导出新知识,如果将“8排3号”简记作(8,3),那么“3排8号”如何表示呢?(5,6)表示什么含义呢?这样的引入学生学起来不容易混淆,应用不着教师费心的讲解了,只需作适当引导、归纳就可,把学习的自主权还给了学生。
又如,学习旋转知识时,举出生活中钟、车的方向盘等,观察它们在转动过程中其形状、大小、位置是否发生改变,从而导出旋转的概念,化抽象为直观,教师点出有的知识虽然抽象但有可直观理解,消除学生对几何知识的恐惧心理。
新教材带来新理念●教学目标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还包括学生对学习过程的理解、学习方法的掌握,以及态度、情感和价值观的培养形成。
●从当地学生的特点和实际出发,有针对性地确定教学目标、教学模式,把位定准确。
●合作学习可以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责任感,以及与他人的交际能力、合作协调能力。
作为基础教育改革的重要一环,中小学课程改革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日前召开的全国中小学教材建设研讨会上透露,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2001-2002年核准编写教材118套(小学55套、初中63套),其中20个学科47套(小学18套、初中29套)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在2001年9月进入全国38个实验区进行实验。
预计2003年秋季,在全国范围内,起始年级使用新课程的学生数将达到同年级学生的35%左右。
2004年秋季,在对实验区工作进行全面评估和广泛交流的基础上,课程改革进入全国推广阶段,起始年级使用新课程的学生数将达到65%至70%左右。
到20XX年秋季,中小学阶段各起始年级的学生原则上都将进入新课程。
这次课程改革规模之大、进展之快超过了以往任何一次改革,不仅引起教育界而且引起了全社会的密切关注。
教材是课程的主要载体,是课程改革的主要内容之一,随着越来越多的地区使用新课程标准教材,大家都在关心,新教材体现了哪些新的教育理念?对当前的教育教学将带来哪些变革?教材功能:从知识传递到学会学习、学会做人传统的教材功能观认为,教材凝聚了人类文明和人类知识的精华,具有权威性、学术性和知识性的特征,教学就是把这些文明和知识的精华教授给学生,学生的学习过程就是对这些知识的获取和积累的过程,这种模式是以知识传授为主的、单向传输的过程。
教学以教材为本,教师要吃透教材,教好教材,学生要学好教材,掌握教材中的知识。
随着教育实践的发展,这种教材功能观受到了挑战,新教材功能观认为,教学的目标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还包括学生对学习过程的理解、学习方法的掌握,以及态度、情感和价值观的培养熏陶。
新教材突破传统全新教学理念近年来,教育领域的迅猛发展引发了对传统教学方式的反思和改革。
传统的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中心,注重知识的灌输,而新教材的出现则以学生为中心,重视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
本文将从教材的设计与应用、教学方法的转变以及对学生的影响等方面,探讨新教材突破传统的全新教学理念。
一、教材的设计与应用新教材的设计注重学生的兴趣与需求,采用更加生动活泼的语言和丰富多样的素材。
相较于传统教材的枯燥和抽象性,新教材通过融入实际案例、多媒体资源以及游戏化教学等手段,使学习更加灵活有趣。
此外,新教材还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通过实践任务和案例分析,引导学生积极探索、合作学习,并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社会环境中。
同时,教材的应用也得到了全新的改变。
传统教材往往以课堂为中心,教师基于教材进行一对多的讲解。
而新教材倡导的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教师则更多充当引导者的角色。
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运用教材,设计分层次的教学活动,鼓励学生自主思考和合作探究。
这种转变让学生更加享受学习的乐趣,培养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
二、教学方法的转变新教材的出现也带来了传统教学方法的转变。
以前,教师主导的教学模式追求的是对知识的传授和学生记忆的程度。
然而,现如今的新教材所倡导的教学方法更注重发展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造力。
传统教学模式往往以教师提问、学生回答的单向传递形式居多,而新教材则倾向于学生主导的学习方式,强调学生的参与和合作。
例如,在语文课上,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会对学生进行大量的课文解读和背诵训练,而新教材则通过阅读互动、角色扮演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在数学课上,新教材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逻辑思维,鼓励学生通过实际问题的探索,培养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对学生的影响新教材的使用对于学生的影响也是不可忽视的。
传统的教学模式往往使学生沉浸于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中,缺乏主动学习和思考能力。
新教材反映新理念新教法体现新特点新教材反映新理念新教法体现新特点由课程教材研究所地理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编著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地理》目前正在全国部分地区进行实验。
这套教材在结构设计中加大了“活动”力度,教学内容的呈现形式也多种多样,并且注意密切联系生活和生产实际,这些都为进行地理课堂教学改革,推进素质教育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最近看了该教材七年级上册的几堂课[1] ,颇有耳目一新之感。
无论从教材的内容安排、选材标准、编写思想、图文设计,或是从教师对教材的理解、内容处理、教法设计、活动安排等方面,都反映了新理念,体现了新特点,足见编者与教者匠心独具,锐意创新。
一、在活动中渗透教学主题,在参与中领会教学内容课堂教学要摆脱长期形成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模式,就要让学生参与教学过程,组织和设计教学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参与中得到发展。
例如在《我们需要洁净的空气》这一教学内容中,教师先让学生看“白天鹅飞过滚滚浓烟而变成了黑天鹅”这幅图片,引入新课,然后让学生从不同时间、不同地点比较不同的空气质量对自己的感受,从观察图片,提出问题,思考发言,都是在活动中渗透主题,在参与中领会内容,联系生活实际,用自己的语言谈个人感受,没有空洞的说教和概念化的讲解,很自然地引到探索原因和危害上,使学生对“我们需要洁净的空气”这一观念,从感性认识自然上升到了理性思考上。
又如在《世界三大宗教》一课的教学中,教师精心设计了竞赛游戏活动,通过观察图片、听录音、看地图等方式,对不同宗教的建筑风格、服饰、分布等问题,让学生抢答或选答,学生在轻松和谐的气氛中获得了知识。
还有在《大洲和大洋》的教学中,教师设计了“扔球”(充气地球仪)的活动,统计用右手拇指接触“地球”海洋和陆地的次数,以加深理解“地球上海陆分布比例”的知识,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教学活动中,兴趣盎然,印象深刻。
以上这些活动,来自于教师对教材的深刻理解和精心设计的教法,都是可贵的创造性劳动。
新教材新理念──对教师教学行为的新要求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小学语文实验教科书,以全新的内容和编排形式及崭新的教育理念呈现在实验区内广大师生面前。
它既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又为学生的全面、持续和终身发展打下扎实的基础。
新教材对小学语文教师教学行为的新要求,在理念上至少应该有以下八个方面的转变。
一是以“知识传授”为重点向以“学生发展”为中心转变。
在以往的传统教学中,人们对知识传授的重视程度是不言而喻的,但却忽视了人的能力的发展。
新课程改革要求语文教师以人为本,呼唤人的主体精神。
强调“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这就要求由从前的“知识传授”为重点转变到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上来。
所以说,教学过程既是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又是一个身心发展和智力开发的过程,教师引发并适应学生的观念,参与学生开放式的探究,引导学生掌握真正的研究方法和步骤。
二是由重教师的“教”向重学生的“学”转变。
传统教学中的教师的“教”,是老师牵着学生走,而学生则围绕教师转,这是“以教定学”。
例如,以往的阅读教学,教师过多的讲解、琐碎的分析、问答式的教学比比皆是。
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从教学观念上来看,教师仍然把自己作为教学的中心,担心学生学不会课文。
于是乎包办代替便成为最佳的教学方式。
用语文课程标准的新理念来观察,不仅要看“教”,而且要看“学”;还要以学生如何“学”这个基点上来看待教师怎样“教”。
这就是我们所倡导的“以学定教”的又一新型的理念。
正如叶圣陶老先生所说的“最重要的是看学生,而不是光看老师讲课”。
三是由教学“模式化”向教学“个性化”转变。
过去的语文教学在“统一内容,统一考试,统一教材,统一教参,统一标准”的背景下,导致教学方法的单一化、模式化、机械化和公式化。
而今,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要求教师要树立特色意识,形成个性化教学。
老师要创造出学习氛围和某种学习环境,设计教学活动,表达自己的教育理念,使创造性体现在个性教学风格上。
教学是一种艺术,教学风格就是教学艺术的创造。
新教材新思路新理念——新课标华东师大版初中数学教材教后感(葛美安安徽省桐城市南演中学,桐城市231400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材为学生的学习活动提供了基本线索,是实现课程标准、实施教学的重要资源。
教材的编写应以标准中的基本理念、课程目标、内容标准为依据,采纳标准中的教材编写建议,尽量选择来源于自然、社会与科学中的现象和实际问题作为素材,要反映数学的价值,能表现出不同内容之间的相互联系。
笔者执教华东师大版初中数学实验教材多年,深感本套教材与传统教材相比,具有自己的显著特点。
下面就本套教材的特点谈几点个人的看法。
1.利用图文并茂,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好奇心是由新奇刺激所引起的一种取向、注视、接近、探索心理和行为动机,它是人类行为最强烈的动机之一。
华东师大版初中数学新教材抓住学生认知的这一心理特点,利用丰富多彩的图形和富有挑战性的文字语言刺激学生的感觉器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良好情感,诱发学生追根求源,不断探究,不断创新。
例如,教材每一章的首页都设置了学生感兴趣的导图,文中多处巧妙地插入“比一比”、“想一想”、“试一试”等挑战性语言,这种编排可谓匠心独运,抓住了学生的好奇心,把学生引向浩瀚无边的知识海洋,把枯燥的数学知识趣味化,营造出良好的学习氛围。
2.广泛选取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素材,引导学生体验数学的实用价值数学是人们日常生活、劳动和学习的必不可少的工具,它可以帮助人们认识自然,揭示自然规律。
从实际中探究出来的数学模型,可以帮助人们描述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
进入初中阶段的学生,他们感兴趣的问题已经拓展到客观世界的方方面面,他们开始关注来源于自然、社会与其他学科中更为广泛的现象和问题,对具有一定挑战性的问题表现出更大的兴趣和探索欲望。
华东师大版初中数学新教材,根据初中生这一心理特点,广泛选取贴近学生实际的素材,增加学习内容的实用性,充分反映数学的价值。
例如,教材内容涉及银行存、贷款问题;税收问题;股市行情分析问题;通讯问题;交通问题;工、商业利润问题;球赛问题;杠杆平衡问题;质量分数问题等等。
新课标新教材新理念新教法当代语文教学研究表明,语文学习过程不仅是学习者对信息接受和储存的过程,更是学习者对信息主动加工、传递运用的过程。
全新的学习观必然对语文学习产生深远的影响。
从学习者的条件来看,学习本身是学生的主体活动,是以学生求知欲,学习兴趣为基础,并由学生自身主动性及自我控制活动协调发展的过程;从学习目的来看,学习不仅是“知道什么”或明白“要懂得什么”,而还在于“能够做什么”和“会做什么”;从学习的内容来看,语文的学习应面向问题的学习,面向全体的学习,面向运用的学习,面向创造的学习。
在知识经济初见端倪,信息技术迅速发展的今天,更应注重新知识、新技术、新问题的学习。
因此,从这些全新的学习观出发,就需要我们在当前语文教学中更新观念,转换做法。
一、更加关注学生学习过程荷兰著名的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强调:“学习的唯一正确的方法是实行…再创造‟,也就是由学生本人把要学的东西自己去发现或创造出来;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和帮助学生进行这种再创造的工作,而不是把现成的知识灌输给学生。
”因此,在教学知识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应尽量多地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有较多的独立获取知识的机会,做到“学生能独立思考的,教师不揭示;学生能独立操作的,教师不替代;学生能独立解决的,教师不示范。
”新教材一个明显的特点就是体现出“情景——探索——试一试——练一练”的编排体系,这给教师为学生提供“经历学习的过程”,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编排意图就要学生做数学学习的主人,而教师则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让他们多探索、多实践,做到体会数学,内化数学。
教师要确认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认识、探索、自学、发展的主体,把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
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在观察、操作、讨论、交流、猜测、归纳、分析和整理的过程中,理解问题。
从而达到《课程标准》提出的:“既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实践活动中表现出的情感与态度……”二、倡导学习方式的变革。
浅谈新教材中新理念的体现【摘要】优秀的教材可呈现出先进的教学理念。
高中新课程在培养目标、课程结构、教学方法等方面都带来了全新的理念。
吃透教材的设计用意、正确使用教材,直接关系到能否真正落实新课程的各项要求。
【关键词】高中;化学;新教材;新理念教材是教师进行教学和学生进行学习的重要依据和参考,在学校教育中起着重要作用。
教材又是课程理念、课程思想、培养目标的具体体现。
学校教育是通过选择适当的教材进行具体的教学,将课程目标具体地落实到每一位学生身上。
所以,作为教师,必须认真研究新教材,充分理解课程理念在新教材中的体现形式,理解编者的意图。
新教材是在全新的教育理念引领下,以促进学生发展为本、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核心,从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三维目标来设计的;通过多种途径进行具体落实。
新教材的面貌焕然一新、内容丰富、充满勃勃生机。
较之于传统教材结构更合理、内容更富有时代气息,为广大师生提供了生动学习情景素材、丰富的科学探究活动、新颖的内容呈现形式、有效的学习方法指导和全新的教师理念。
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新教材是如何体现新理念的。
1. 新教材的结构新新教材采用了课程模块设计,一改过去高中教材的“单元式”设计模式,“单元式”设计是以每一单元知识的逻辑关系为纽带来进行线性组织的。
而模块式设计则不同,它将课程内容进行整合,具有更大的综合性和更强的相对独立性,这样的设计提升了课程的灵活性、选择性和多样化,在保证全体学生具有共同基础的前提下(化学1、化学2的学习),充分满足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化学习的需要,使学生学会选择,在选择中学会规划人生,确立发展方向。
高中化学新课程分为《化学1》、《化学2》、《化学与生活》、《化学与技术》、《有机化学基础》、《化学反应原理》、《物质结构与性质》、《化学实验》等八个模块。
其中《化学1》、《化学2》为必修模块,其余的为选修模块。
必修模块旨在保证所有高中生都达到的共同要求,它的主要任务是:让学生认识常见的化学物质、学习重要的化学概念和培养科学探究的能力,认识化学对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及相互影响。
我谈新教材的新理念我谈新教材的新理念看过人教版一册的语文教材,感觉是明愉快泼、童趣十足;用过人教版一册的语文教材,才体会到其中独运的匠心和超前的理念。
人教版的试验教材,构筑在人教社多年编写学校语文教材的阅历积蓄的基础上,又在领略了并有所体会和物化新的语文课程标准精神中实现了突破。
它是学校语文教材坚守与突围、继承与创新、传统与现代冲突的产物,因而也是最悠久的历史渊源和最先进的训练理念结合的结晶。
对其主要的亮点和其中所体现的新理念试分析如下。
一、从拼音编排的多样化,看语文特性的强化不同版本的第一册语文教材在拼音的编排上都是煞费苦心的。
焦点主要集中在这样几个方面:拼音部分的内容前置还是后移;拼音部分是否提前渗透识字教学的内容;声母Y、W的教学是否提前等。
人教版新教材在汉语拼音的编排上显得更成熟,内在结构显得更多样化。
它并不在追求外显特征的鲜亮变化和轰动效应,而是实实在在的从语文教学的特性动身,强化了拼音的实践性和工具性,充实了汉语拼音的语文因素,扩大了拼音教材的教学功用。
1、和同学生活紧密结合,强调拼音的拼读助读作用。
汉语拼音是汉语文的一个帮助系统,主要功能在于正音和帮助识字,是语文学习的拐棍。
因此,教材很明显地把拼音的重点定在音节,及早消失完整的音节,强化拼读。
例如:把Y、W提前到与i、u、同时教学,使同学能尽早进行音节yi、u、yu的拼读,并与极具生活气息的情境画面相协作,实现语音与生活的结合。
在教材中,要求同学拼读的音节,大多不是仅仅呈现拼读过程,而是以结果的形式呈现,以音节的整体性来体现强调拼读的意图。
最具有缔造性是在拼音部分的教材中编排了《轻轻地》等十一首注音儿歌,并用红色标注新学的音节,既是一种巩固音节的训练,也强调了拼音的助读作用,使同学能在拼读中尝试阅读,满意孩子学习生活的需要,体会阅读的欢乐。
2、和提前识字紧密结合,体现汉字的语文基础地位。
汉字是语文学习的基础,尽快地让同学进入汉字系统的学习是语文教材改革的一个基本方向。
学习新教材,感受新理念教育部制定的《课程标准》已于新世纪第一年正式颁布,取代了沿用了几十年的《教学大纲》,以《课程标准》为依据编写的新教材随之取代了旧教材。
《课程标准》要求教师“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同时也强调“鼓励学生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
因此,教师能否正确理解新课标的理念,把握新教材,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成了顺利实施新课标,切实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
通过研究和学习,我认为新教材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新教材的素材来源于学生现实,更注重应用意识的培养。
《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过程,是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得到进步与发展。
”新教材在安排每章、节的时候,都从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入手,引出新知识。
例如,第三章《估算与近似数》的第二节“近似数”,为了让学生理解近似数,该节通过小亮用不同的测量器(其中一个测量器部分刻度已磨损,另一个是新测量器)测身高,引出近似数往往是不可能精确或没必要精确的数。
再如“估算”一节中,选取的问题是估算学校修建围墙大约要用多少块砖。
教材设计了多种方案,其中选取的方法不同,会得到不同的结果。
在这一问题中,既要考虑齐全各种因素,又要选择最恰当的方案和算法,使计算更符合实际。
从中让学生感知数学是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
通过学习,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是和现实生活紧密相连的,增强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了学生数学应用意识。
二、教材的内容呈现方式丰富多彩。
为了让学生愿意亲近数学、了解数学、喜欢数学,从而主动的从事数学学习,教科书根据不同年龄段学生的兴趣和认知特征,采取适合他们的表现方式,以使得学生对于阅读教材没有枯燥、恐惧感,而产生一种愿意甚至喜爱的积极情感。
例如,书中以图片与启发性问题相结合、图形与必要的文字相结合、计算与推理相结合、数与形相结合等,充分发挥了图形直观的作用,是教材图文并茂,富有启发性。
把握新教材接受新理念、新思想迎接新挑战在理念、体系、形式和内容等方面,新教材都有了巨大的转变,体现了时代发展的要求和素质教育的宗旨。
新教材在带来新理念、新思维的同时,给中学课堂也带来了强烈的震撼,广大教师也面临着更大的机遇和挑战。
如何把握新教材,使教法改革与教材改革达到完美统一,在蓬勃发展的教育改革中充分展示新教材的魅力呢?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和实践,我认为,在新教材教学中我们应在教育观念、教学方法以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等方面进行深入细致地探讨和研究。
一、深刻领会新教材的基本理念,切实转变教育观念实验版新教材的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其基本理念是突出体现普及性、基础性和发展性,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和一般能力的培养,通过教授数学知识,使学生获得作为一个公民所必需的基本数学知识和技能,为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新教材首先对教师的教育观念提出了挑战,要求教师不再作为知识的权威,将预先组织好的知识体系传授给学生,而是充当指导者、合作者和助手的角色,与学生共同经历知识探究的过程。
对此,我们要有深刻的认识,要立足学生终身发展以及参与未来竞争的需要,切实转变教育思想,树立以育人为本的观念,适应时代发展和科技进步的要求,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教师教学思想的转变是用好教材、做好教材实验、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前提。
只有教师的教学观念与新教材的基本理念相吻合,进而研究新教材和新的教学方法,从而逐渐过渡到熟练地驾驭新教材,才能变挑战为机遇,更好地使用新教材,使新教材充分发挥其作用。
二、充分利用新教材良好的可接受性,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兴趣是学生对学习活动或学习对象的一种力求认识和探索的倾向。
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时,就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就会全神贯注、积极主动、富有创造性地对所学知识加以关注和研究,新教材编排上版式活泼、图文并茂,内容上顺理成章、深入浅出,将枯燥的数学知识演变得生动、有趣,有较强的可接受性、直观性和启发性,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极大的帮助。
新教材代表着一种全新的教学理念,它打破了以传统的教学为中心的课堂格局。
比如本书中删去了大量的例题,增加了实践课堂,其中“想一想”、“议一议”等栏目已成为本书的一大特色,但很多老师仍舍不得花时间让学生去思考,去发现,还念念不忘老套数:讲,讲,讲!练,练,练……学生对同样的题目稍变个脸,就觉得陌生,而通过一阶段的实践证明:让学生思考后得出的答案,他们更能理解题目的精髓。
本着这样的理念,本课我在充分的准备下,首先从实际出发,提出怎样求学校占地面积这一实际问题,学生积极思考,气氛活跃,各想其招,在大家的一片讨论声中,得出了多种表示形式,我从中选择具有代表性的三种表示形式,接着引导学生从表示形式中发现问题:这些表示形式为什么会有所不同?难道这之间有何关系?让他们产生一种探索其间奥秘的欲望后,又引导学生观察所得各式项的特点,进而得出同类项及合并同类项的概念、法则等顺理成章。
紧接着又从辨析题、典型例题以及例题的变化中发现各种题目及题目之间的相互联系,这样学能融会贯通,再加以适当的练习达到巩固目的。
本节课上老师的思维一直跟着学生的思维跑,老师编题自然,变题轻松,学生讨论气氛活跃,接收效果很好。
同类项、合并同类项反思大连市101中学王黎黎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掌握同类项的定义并能够熟练的找出一个多项式中的同类项,进一步归纳出合并同类项的法则,并能够熟练的进行整式的加减运算。
第一部分主要是讲同类项的定义,作为本节课的引入部分,首先给出一个三次六项式: 3x2y-4xy2-3+5x2y+2xy2+5 共有六项,请同学们回答这个多项式中的每一项。
进一步提出:“为什么要把他们归为一类”?所以必须明确说明不仅所含字母要相同,并且相同字母的指数也要分别相等,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同类项。
在归纳同类项定义的时候,也许有点快,有些学生反应不过来,学生可以用自己的话来归纳,教师不应该将自己的思想强加给学生,使学生必须这样说,要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
新教材新理念新气象
【摘要】课堂教学以学生为本,以学定教,顺学而导。
新教材教学渗透新课标理念。
简简单单教语文,本本分分为学生,扎扎实实求发展。
【关键词】使用新教材体现新理念形成新气象
春天是一幅七彩的画,春天是一首奇丽的诗,春天是一曲悠扬的歌,春天是一个讲不完的故事。
在这春意盎然的季节里,上思县实验小学三位作课教师――苏金梅老师、江国晋老师和陆彩虹老师,引领我们走进了《百花园》,欣赏到了《山青青》,聆听到了《对对歌》。
在我们身心得到愉悦的同时,我们的教路进一步拓宽,受益匪浅。
这次全县一年级语文教学研讨会,作课教师都使用小学语文S版教材授课,他们的课有几个值得肯定的地方:
一、以学生为主,以学定教,顺学而导
授课的对象都是一年级的学生。
他们识字量少,各种能力都还很低,又处在活泼好动的年段。
因此――
苏金梅老师在教《百花园》时,采用歌声引入法。
随着教师的歌声:“骑着火车嘀嘀嗒,我们出发了……”孩子们被领到一个个站点,解答一道道练习题,攻克一道道学习关卡。
整节课充满了童真童趣,学生积极参与,全员参与,
乐此不疲。
江国晋老师在教《山青青》时,针对学生理解与表达能力较低特点,设计了以读代讲,以读悟情,以读悟语,图文结合。
整节课书声琅琅,激发了学生对儿歌的喜欢,对春天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做到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的整合。
陆彩虹老师在教《对对歌》的时候,告诉学生:“大与小、多与少”就是反义词,两个意思相近或相反的词就是反义词。
她说得如此干脆如此利索,恰当地处理了接受性学习与探究性学习的关系。
因为一年级学生学习过程不可能全部由学生自己发现、自己探索,所以陆老师因人因时因课精心设计课的流程。
二、新教材教学渗透新课标的理念
(一)重视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新课标指出:应拓宽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
陆彩虹老师积极开发潜在的资源,把学生生活中的事情作为教学资源。
例如,他引入课文的第一句是:“我们现在上课的地方跟平时有什么不同?”从学生的回答引出了长与短,多与少的反义词,让学生对长短、多少的认识形象
化,对反义词的认识具体化。
苏金梅老师课前布置学生收集字谜。
学生通过看书、问别人、查电脑等方式收集到字谜,然后再回到学校交流。
教师还设计生字字谜,把生字的音形义有机结合,合理开发课程资源。
课程资源每时每刻都闪现在我们身边,主要分为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两个方面。
一般包括教科书、教学挂图、工具书、报刊、影视、网络、图书馆、展览馆、各种标牌广告等,也包括名胜古迹、自然风光、国内外重大事件、家庭生活和日常生活等。
(二)践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新课标要求我们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这三位教师课堂教学都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巧妙地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如江国晋老师指导学生学习课文三句话时,让学生亲历教师引导、小组合作、独自学习这样一个过程。
由易到难,循序渐进,非常适合学生认识规律。
她在教第一句儿歌时,先启发学生感受到山清水秀,鸟儿声声的春天之美,再让学生读出感情,读出儿歌的韵律美。
接着老师抓住第二、第三句儿歌跟第一句结构相似的特点,让学生采取合作学习的方式学习第二句,用自主探究的方式学习第三句。
在这过程中学生既理解了课文内容又提高了阅读能力。
(三)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
语文课程
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
因此,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
江国晋老师在上《山青青》这课的最后一个环节里,要求孩子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赞美春天,学生各抒己见,表达方式多种多样。
在孩子的心里春天是一幅美丽的画,春天是一首动人的诗,春天是一曲悠扬的歌,春天是一句舒心的话……孩子们以自己的独特感受表达了对春天的爱。
这真是应了一句鉴赏名言:“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
此外,作课老师对教材的理解与把握准确到位。
如《山青青》教学中启发学生知道“笑盈盈”既写出花开的样子,又写出了花开的喜悦心情;“山青水青树青草青苗青田青”写出了春天特有的绿。
作课教师还针对识字是一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难点这一特点设计课堂教学。
如苏金梅老师教生字渗透字理教学,进行生字读说写的练习。
做到识字教学“字不离词、词不离句”,注意积累运用。
陆彩虹老师讲到“退、反”两个字时,能够析形索义,因义记形,字理识字等等,巩固了识字写字,训练了口语表达。
但是这几节课也引发我们一些思考:1.阅读课中如何合理安排识字教学,做到识字为阅读服务,阅读促进识字。
2.如何处理好尊重学生独特感受与感悟偏离的矛盾。
3.如何
处理课堂教学内容的预设与生成的关系,因地因时因情调整自己的教学思路……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一节课从不同的角度评议结果就不一样。
在此用崔峦的话作为结束语:“教学的最高境界是真实、扎实、朴实。
要真真切切地做到‘三实’,需要教师捧出一颗对教育虔诚、对学生真诚的心,一颗淡泊名利、无私‘忘我’的心。
我们欣赏并提倡‘简简单单教语文,本本分分为学生,扎扎实实求发展’的回归常态的语文教学。
”。